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淚腺壞掉兒童選讀AI五十強買房人生課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卜正民孟若吉竹伸介佛教

般若心法 (二手書)

作者:施力文
出版日期:1999-12-01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心經」短短260字,其中蘊含許多啟發人生智慧之鑰,作者為以本身多年修行經驗重新為「心經」作註解,期為現代人能獲得去除煩惱、健康身體、開發智慧,求在世生活之快樂與幸福!. ...

關於藏傳佛教的100個故事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08-07-01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100個故事,帶您進入藏傳佛教的智慧裡,在大圓滿的光明中覺醒。以激發、教導、陶冶和娛悅人們,最終引領人們達到開悟。因為本書是最具普遍性的故事,超越任何特殊文化或宗教的關聯。本集收編的100故事是口述西 ...

佛曰:不可說 (二手書)

作者:趙莒玲
出版日期:2002-08-01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大量運用頗具巧思、禪意、幽默、詼諧、逗趣的小故事,表述佛法的豐富性;雖不能使人人成道成佛,但能讓閱讀者均霑法喜,進而強化培養清淨善良的心和美好健康的生活。. ...

為什麼是我?:菩薩找我當代言人 (二手書)

作者:潘明雪
出版日期:2015-09-11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一本讓你親近菩薩、提升靈性的書  了解業因,拋下著相;  覺知覺醒,人生不苦。  十多年前的我,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人,今天並不代表我不平凡,只是多了一個身分——菩薩代言人。  平凡如我,不曾想過 ...

關於佛教諸佛的100個故事 (二手書)

作者:彭友智
出版日期:2015-06-12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人生是一場修行,佛法就是活法,讀佛就是拜佛。一百篇佛教諸佛故事,喻佛法精妙之理,詮釋信願與懺悔的力量與功徳,給人信心,給人歡喜。讀美文、結佛緣,尋得身心安頓的可能,就在那些度人救人的佛、菩薩、羅漢、侍 ...

與近代知識分子談心經 (二手書)

作者:張之嵐
出版日期:2014-03-07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從『明心』到『放心』痛苦來自於我們的心,而非事情的真實本質。無礙並不是都沒有障礙,而是一種心靈的流暢。《心經》字字珠璣,它全文中沒有任何一個字是形容詞,沒有任何一個虛字,每一個字都有無上的智慧。雖然它 ...

關於唐卡的100個故事 (二手書)

作者:孟思齊
出版日期:2011-03-14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100幅最精美的唐卡.100篇穿越千年的故事這是繪畫,也是故事;這是藝術,也是信仰。用故事與圖畫揭示最神秘莫測的藏密宇宙真理。什麼是唐卡?誰賦予唐卡無窮的魅力?唐卡上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敍說著什麼樣 ...

關於漢傳佛教的100個故事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08-05-01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100個故事,帶您進入漢傳佛教的輪迴果報裡,在迷惑中轉迷為覺,明心見性。「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是大畫家高更對上天的追問。生活在命運長河裡的我們也許早就忘卻了這個人類本身無法看清的問題。 ...

關於禪的100個故事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08-09-01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100個故事,引領您進入禪的深奧哲理中,在慌亂人生中找到依歸,看到自己的真心。「禪」是什麼?青原禪師說,禪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不是分別意識的心,而是心靈深處的那顆「真心」。這顆真心超越一切有形的存 ...

與近代知識分子談佛 (二手書)

作者:張之嵐
出版日期:2011-12-05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影響你未來生命的關鍵,就在這本精彩絕倫的書中! 究竟什麼是佛?學佛之前你真的懂佛了嗎? 佛真的是要用學的嗎?如果終生都是在學,如此可以學得好嗎?或是學得像嗎?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真的是為了轉迷成悟 ...

打坐《絕對開悟且最持久深層喜悅的打坐技術》 (二手書)

作者:宣印
出版日期:2010-01-01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絕對開悟且最持久『深層喜悅』的打坐技術 打坐,原來是先『打』後『坐』的秘訣。打坐 有方法,沒有答案。從內在世界與喜悅相會,也與內心的輔導靈講話。本書提供『開悟二十一帖』的智慧錦囊,讓打坐與生 ...

中國生死書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02-11-01
出版社:

宇河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遇到親人往生,常讓人六神無主,在悲傷中卻又束手無策,本書作者常律法師,以其多年處理忘者後事之寶貴經驗,告知大眾如何以佛法對治後事,安撫亡者的靈魂.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