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2本79折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旅行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

出版日期:2014-12-31
出版社:八旗文化
二手書徵求
當旅人踏出腳步,一場規模驚人的全球經濟、文化、生態大波動將隨之揚起。從嗜好演變為產業,「旅遊」的影響無形中已和你我緊密相連您可能不知道,觀光目前已是規模僅次於石油和金融、不容忽視的世界第三大產業,產值 ...

人文主義的追尋:人文主義七百年來的自由思考、探究和希望

出版日期:2023-10-05
出版社:商周出版
世界愈是混亂無望,我們愈是不能放棄自由思考的能力。繼《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暢銷作者莎拉.

貝克

威爾再次展演哲人們用生命獻唱的饗宴看偉大作家、教育家與思想家們如何在災禍絕望中找 ...

移動革命:解放雙手、智慧上路,重新定義未來移動,都市暢行無阻

出版日期:2020-07-03
出版社:寶鼎出版
AMAZON網路書店★★★★★讀者好評華爾街日報、出版人週刊專文報導摩根大通2020年度精選榜單自駕車、無人機、空中計程車⋯⋯未來會有何種新型移動方式?又將如何重塑你我的城市與生活?面對日漸擁擠的街道 ...

論獨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的研究

出版日期:2002-12-05
出版社:左岸文化
二手書徵求

貝克

的這本小書完成至今已有約80年,是美國思想史上的經典之作。本書既考察了《獨立宣言》這一近代重要歷史文獻的起草、修改和定稿的過程,又著重闡發了自然權利(天賦人權)論在思想史上的內涵和影響。根據貝克的 ...

生活的經濟學

出版日期:1997-10-02
二手書徵求
. ...

當我們變成一堆數字

出版日期:2009-05-01
二手書徵求
每一天,我們使用手機、電腦、信用卡、會員卡……都會送出無數關於我們的訊息,把每個人變成可以搜尋、可以解析的0與1。從IBM、Google、保險公司到歐巴馬競選團隊,莫不重金禮聘身懷絕技的「數字搜客」, ...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一場浪漫的社會謀反

出版日期:2014-08-11
二手書徵求
愛情是私生活中的神祇,是宗教消失後的宗教,是所有信仰盡頭的終極信仰。愛是兩個人的徹底民主形式,愛是全然個人的自我負責。愛就是與自我相逢,是再創由你我組成的世界,是瑣碎而不帶道德禁令的浪漫主義,正變成一 ...

注意力經濟

出版日期:2002-02-05
在美國,每年辦公室中流通的文件高達數兆。網際網路的流量,每百日成長一倍。經理人的辦公桌上,每天約湧入二百件訊息。歡迎光臨注意力經濟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構想或才能」不是新的稀有資源,注意力本身才是。 ...

全球化危機

出版日期:1999-09-15
二手書徵求
. ...

愛的十大信念

出版日期:2004-11-18
世界不斷的在往前進步的同時,我們也慢慢意識到人類對大自然所造成的傷害。享譽全球的行為科學家珍古德和麥可

貝克

夫,提出了十個保護地球的信念,闡述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理想與希望,期盼人類的殘酷與憎恨都能昇華為對 ...

法律人的思考法則:跟好律師學思辨、學表達,更搞懂了法律常識

出版日期:2020-10-14
出版社:原點出版
別再苦惱法律難!好律師,怎麼想?所有人都該有的法律常識終於看懂法律劇,為何律師問話這麼故意!過來人的101則專業分享解說術語和必懂觀念不上法學院就能學到的精華課教你像法律人思考,更學會思辨與表達寫給想 ...

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人的行為怎麼計算?經濟學人與大法官帶你看見生活、社會與世界的隱藏價格

出版日期:2011-01-14
出版社:大寫出版
二手書徵求
今周刊第734期書摘推薦!【學點經濟分析,大師教你別再被新聞標題和名嘴牽著鼻子走!】請看兩大芝加哥學派學人,寫給大眾、卻又顛覆主流的「社會現象計算方法」!史上第一次!諾貝爾經濟學人與重量級法官的「常識 ...

自由與資本主義—與社會學大師貝克對談

出版日期:2004-09-24
出版社:先覺出版
二手書徵求
在世紀之交,「全球化」的相關論述如巨浪狂潮,從世界席捲台灣。在百家爭鳴中,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

貝克

所提出的「風險社會」、「全球化危機」、「第二現代」等概念,尤其獲得國際與台灣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社會學 ...

說真相的勇氣 芝加哥經濟學人與大法官的反常識對話錄

出版日期:2015-10-08
出版社:大寫出版
二手書徵求
兩大芝加哥學人的經典合著呈現混亂時代人們最需要的一種思辨練習食品禁令省了多少人命錢?波斯納說:「如果透過芝加哥學派的角度針對禁令進行嚴格的分析,我們會發現那會是一道無效的命令……因此,即便有些人寧願少 ...

完美懶女人

出版日期:2008-04-01
  追求卓越,讓自己擁有完美人生來贏得別人的讚嘆,這幾乎是每個人的期盼,然而到底握有多少機率可以達到完美境界?又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止於至善」?這些卻鮮少有人仔細思量過。  「正常」的教育環境激勵著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