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明代玉器

作者:張廣文
出版日期:2007-08-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在現存古代玉器中,明代玉器佔有重要地位,但其作品多為傳世品,與唐至元代作品、清代作品混行於世,不易區別。本文據明代玉器的考古發掘、傳世玉器的排比及明代工藝品的相互影響進行分析,對明代玉器的分期、同材及 ...

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四編.上下

作者:楊伯達
出版日期:2007-06-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 ...

實說慈禧

作者:劉北汜
出版日期:2004-12-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本書從慈禧家世、辛酉政變、垂簾聽政、帝后黨政、晚清新政和有關慈禧本人生活的起居、膳食、扮戲、畫像、謁祖、寵監等方面,展示了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和生活慣習,讓讀者認識一個真實的慈禧太后。  本書的作者大多 ...

皇城風水:北京─王不得不為王之地

作者:王子林
出版日期:2009-01-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古人認為宇宙間唯山最大,山能通氣,故城市都要依靠高大的山峰來充實城市的浩然之氣。周代的先祖公劉建立國都,足通過“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的方式而實現的,即立杆測影的地點定在山河之間。城市作為人聚 ...

明代北京都城營建叢考

作者:李燮平
出版日期:2006-09-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本書全面概述了明清宮修書籍的都城皇城紫禁城記載綜考、明清宮修書籍中的皇城記載述異、明代北京營建始末考析等內容。. ...

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

作者:鄭欣淼
出版日期:2008-08-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是關於介紹“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清宮舊藏的來源、接收古物陳列所及對流散文物的收集、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的散失與收 ...

故宮問學

作者:章宏偉著
出版日期:2009-09-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故宮博物院一些有較好專業基礎的比較年輕的研究人員,在故宮的治學氛圍裡,耳濡目染,浸淫于求實求真的學術氛圍中,使他們逐漸走上與前輩相契合的治學路徑,逐漸成為“故宮學派”一份子。宏偉同志可以說就是這樣一份 ...

清皇陵地宮親探記-(圖文本)

作者:徐廣源
出版日期:2007-04-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本書詳細介紹了神秘光環下的皇陵地宮、乾隆地宮開啟始末、石雕藝術殿堂、揭開“廢後”藏地之謎等內容。. ...

故宮退食錄

作者:朱家溍著
出版日期:2009-10-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故宮退食錄(套裝上下冊)》內容簡介:北京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約我為朱家溍兄的文集寫一篇序,我們兩人是總角之交,故欣然從命。家溍兄,字季黃,浙江蕭山人。但和我這個福州人一樣,是在北京長大的。在他居室 ...

帝王生活續編

作者:樸人. 著
出版日期:2010-04-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 ...

清宮生活圖典-故宮經典

作者:萬依
出版日期:2007-09-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宮廷生活,尤其是清代帝后妃嬪們的生活,皇家文獻中一直諱莫如深,因而越發使人感到神秘。辛亥鼎革以來,以清宮生活為題材的野史、小說、電影、戲劇固多,但往往有寄想托情之作,使人難於置信。文學作品只能當藝術欣 ...

碑刻的故事

作者:吳克敬著
出版日期:2009-04-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 ...

陳萬里陶瓷研究與鑒定

作者:陳萬里著
出版日期:2008-12-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陳萬里先生是現代享譽世界的中國古陶瓷專家,在中國,他第一個走出書齋,借鑒運用當時在西方流行的田野考古方法對古窯址進行實地考察。 陳萬里先生學識淵博,著述頗豐,其出版的《瓷器與浙江》、《中國青瓷史略》二 ...

悠悠青瓷

作者:秦偉著
出版日期:2009-04-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文物的故事》系列叢書是

紫禁城出版社

策劃的一套大眾收藏類圖書。其所敘述的文物主題大眾常見,其語言文字大眾易懂。作者能夠深入淺出地敘述內容,能夠引人入勝地編排結構,能夠縱橫捭闔地激揚文字,能夠發人深 ...

美國女畫師的清宮回憶-晚清宮廷見聞錄

出版日期:2009-12-01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100年前,一位名叫凱薩琳·卡爾的美國女畫師,有幸走進中國皇宮並在此生活300餘天。其間,她為慈禧太后陸續繪製了4幅油畫肖像;返回美國之後,她又對自己在宮中的特殊經歷加以梳理總結,出版了這部反映清官生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