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書卷獎當爸媽過了65歲張忠謀村上春樹韓江蔡康永讀冊選讀聯經暢銷66折起長期買進不婚孫翠鳳心靈工坊全書系屁屁偵探神奇柑仔店最透明的故事假仙女絕望者之歌

策展維護規範手冊(精裝)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6-08-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精裝)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7-03-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常玉(1901-1966),生於今中國四川南充。1921年,他因「勤工儉學」計畫前往巴黎習畫。1964年,常玉應教育部邀請來台教書並在本館舉辦個展,卻因故未能成行,1966年,因瓦斯中毒意外在巴黎過世 ...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導讀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1-02-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導讀》收集本館典藏文物16項類,約231件,陶器類有37件,銅器為22件,除此之外,繪畫(水彩、油彩、素描)、竹木家具、傳統版畫、攝影作品、織繡部分,每類都約有二十件文物,廣泛的呈 ...

承先啟後四十年:黃永川與國立歷史博物館(1970-2010)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20-1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今年時值故黃前館長逝世五週年,本館特別以其著作文獻進行整理,選錄其撰寫有關本館治理與館藏研究之重要論文,兼錄同仁對他的懷念文章,出版《承先啟後四十年─黃永川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紀念文集,內容包括四大部分 ...

人巧勝天:齊白石書畫展 遼寧省博物館藏精品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1-02-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齊白石(1864-1957)出生於湖南農家,有著極富傳奇色彩的藝術人生。生逢跨越世紀的獨特年代,在近一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超過萬張以上的書畫藝術精品。 本展由本館姊妹館-遼寧省博物館館藏400餘 ...

鄉土‧傷痕‧西南魂:四川美院作品展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4-07-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四川美院是「傷痕美術」與「鄉土美術」的發源地,這是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一段歷史。二十世紀七○年代末至八○年代中期,文學、美術現象由表現英雄的理想主義開始轉向對大時代現實命運的描繪與關注,這種審美觀的轉變 ...

回山望有情─余承堯書畫展[精裝]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5-04-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余承堯(1898-1993),生於福建省永春縣。1954年,余氏56歲,退出商場的他,只因眼下所見之畫中山水,與他雙腳踏遍的中國山川相去甚遠,而亟欲將過去經驗所見描繪於畫布上,與世人共享;於是,這年他 ...

線條到網路-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精裝]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9-1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為落實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國立歷史博物館在文化部的指導下,與國立國父紀念館合作,承蒙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中研院臺史所、國立臺灣文學館與多位藏家慨允出借114組件的作品。主要以陳澄波生前與同 ...

大清盛世 瀋陽故宮文物展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1-0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的瀋陽故宮,是大清開國兩代帝王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生活和執政的龍興之地,在中國都城史上享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譽。本館於2010年與瀋陽故宮締結姊妹館後密切交流,並與聯合報 ...

有鳳來儀 玉堂華采:2017中華插花藝術展作品集(精裝)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7-06-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為提供大眾視覺心靈饗宴並提升對於生活美學的認識,本館每年初春均舉辦中華插花藝術展;插花是與大自然深刻呼應,感受歲時花訊的一門生活美學,今年特以「有鳳來儀 玉堂華采」為題,從寫景、心象、理念、造型等不同 ...

光氣琳琅-久藝雅齋玉器展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09-06-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自古以來玉就被賦予許多特殊品格,如儒家釋玉有九德,以玉喻人,故「君子無故玉不離身」,正是此道理。隨著時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玉器的使用逐漸社會生活化。明清至今,常運用人物、花鳥、走獸、器物等形象和吉 ...

中非傳統兵器文物展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09-06-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中非兵器的使用超過兩千年以上,結合了冶鐵科技、造型及紋飾,達到非洲兵器完美的巔峰。其特殊迷人之處,是保留了許多古老儀式意涵,彷如掌上歷史的中非兵器,亦含有非洲人民的集體記憶。十九世紀後,火器最具擅場並 ...

藏佛觀雲-金銅佛像展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09-04-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佛教於東漢時期經中亞、西域東傳至中國後,歷經二千年來中國本土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等諸多因素的發展,外來的佛教在中國的土地上成長茁壯,最後成為中國的佛教。在佛教的造像藝術表現上,亦是早在佛教傳入之前,中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