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楊双子當爸媽過了65歲張忠謀村上春樹蔡康永韓江制度基因讀冊選讀孫翠鳳聯經暢銷66折起心靈工坊全書系屁屁偵探神奇柑仔店最透明的故事假仙女絕望者之歌

路途:曾貴海詩集(四) (二手書)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23-10-03
二手書交易資訊
只有愛與無私的奉獻才能撼動歷史的冷酷這幾首長詩,似乎渲染浸漫著歷史的驚滔駭浪,哲學的煙燻味,痛苦的受體以及生命的歡唱、祈求與吶喊。一旦形式與體裁被沖毀,沒有標點符號的散文、對話;發展的情節及詩體,相互 ...

四季的眼神:曾貴海詩選集(一) (二手書)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22-09-08
二手書交易資訊
你的沉靜讓我安詳如深海的水草你舉起的宛如密織大海的波紋這些詩作,印照人們在庸庸碌碌、快速變動的社會節奏下,可否保有一分優遊恬靜的心,感受自然界所給予天地間的有情隱喻。――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阮美慧 ...

波濤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曾貴海詩集(三)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23-10-03
無常和不斷變動是所有事物的本質,包括詩。詩人以詩的幽光燭火,去照亮整著灰濁,甚至黑暗的社會現實,以詩的形式載體,傳遞給世間一絲溫暖與情意。詩人寫詩,必起源於對現實人間的浪漫情懷,且認肯文學不死的決心, ...

被喚醒的河流 (二手書)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00-10-30
出版社:晨星
二手書交易資訊
人為子,大地是母一條河,是流動人與土地血脈的臍帶,只要河川不死,人與土地的生命情感便永遠甦醒──人類文明的開發,指染清澈的河川流域,台灣的河流幾乎成了惡水!《被喚醒的河流》是作者在推動「保護高屏溪」運 ...

留下一片森林 (二手書)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01-09-30
出版社:晨星
二手書交易資訊
聽診潰爛土地,為城市留下一片森林這是一位長期參與環境運動的醫生,從促成高雄衛武營軍區成為自然公園到高屏溪再生運動的行動力行,留下了對於「潰爛土地」的聽診紀錄,內容包含了河川、工業污染的過度擴張、貧瘠的 ...

原鄉.夜合 (二手書)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1998-07-01
出版社:N/A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唯有堅持:曾貴海文學與社運及醫者之路 (電子書)

作者:蔡幸娥
出版日期:2021-01-01
描述

曾貴海

一生之傳記. ...

台灣文學導讀 (二手書)

出版社:允晨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是「群策會李登輝學校」所出版的「願景.臺灣」叢書中的第10輯。書中摘錄吳濁流、鍾理和、鍾肇政、李喬、東方白、宋澤萊、李昂等七位作家的長篇小說,每部以4000字摘要介紹,並加上「作者評介」和「導讀」 ...

文訊 12月號/2022 第446期:參詳.翻生.湊陣:當代客家文藝沙龍 (電子雜誌)

出版日期:2022-12-01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客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客委會)的成立與運作,緊密聯繫於1988年底的還我母語運動。還我母語運動訴求政府解除廣電法對地方語言的排斥,賦予客語平等地位,使其能進入民主時代的公共傳播與語文教育。其時,台灣 ...

路途:曾貴海詩集(四)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23-10-03
只有愛與無私的奉獻才能撼動歷史的冷酷這幾首長詩,似乎渲染浸漫著歷史的驚滔駭浪,哲學的煙燻味,痛苦的受體以及生命的歡唱、祈求與吶喊。一旦形式與體裁被沖毀,沒有標點符號的散文、對話;發展的情節及詩體,相互 ...

再見等待碰見自由:曾貴海詩選集(二)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22-09-08
有些人成為主人有些人成為奴隸有些人既是主人也是奴隸有些人既不是主人也不是奴隸混雜成歷史和人種的市集留下短暫的記憶一個沒有歷史覺知的民族,不將生命根植土地的民主,是很難長久存有於過去和未來,透過這些詩祈 ...

台灣詩人選集(34):曾貴海集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09-07-01
收錄

曾貴海

詩作. ...

曾貴海詩選 (客家文学的珠玉)

作者:曾 貴海
出版日期:2018-06-29
出版社:N/A
医師であり、文学雑誌『文学界』『台湾文学』を創刊した詩人であり、環境保護を訴える社会運動家である著者の、現代詩と客家詩の中から代表的な作品を十余の詩集から厳選して収録する。【「TRC MARC」の商品 ...

曾貴海英譯詩集:天籟的韻律(中英對照)

作者:

曾貴海

出版日期:2011-12-01

曾貴海

是傑出的客家詩人,作品內容含括純文學創作、族群互動、環境保護、土地關懷、人權爭取與社會運動,也具客庄鄉土濃厚色彩。本書選出曾貴海40首具備表性作品,以浪漫的詩篇、鄉愁、族群及其他三個主題來呈現,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