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心靈一視野

作者:梁丹丰
生命中至真至善的豐美,值得細細品嚐與紀錄,有的人以日記留下生命軌跡,有的人拍照留念,也有人提筆繪畫,在回首過往之際,擁抱美好的回憶,最是令人動心。然而,還有許多人不曾發掘生命的豐美,或是不懂,或是不敢 ...

《麻衣相法》之身心觀

作者:梁偉賢
出版日期:2022-12-09
據說,相術能看透人的一生,你的身體是否健康、能活幾歲、善惡智愚、有無妻子兒女、功名財富如何?都可以從面相得知。古人為了精準掌握命運,從春秋以來就不斷鑽研相術,除了出現許多了不起的相師,更寫出各種神奇奧 ...

不丹樂國樂國 (二手書)

作者:梁丹丰
出版日期:2007-07-10
二手書交易資訊
我們有寬廣的天空,有足夠的日照,高聳的山屏,堅實的大地,有工作做,有住屋和家庭,所以,我們不丹人都很快樂!本書作者從小就喜歡簡單又豐富的生活,一直盼望能到不丹旅行。在畫旅八十餘國後,她終於踏上這片嚮往 ...

至情又相遇 (二手書)

作者:梁丹丰
二手書交易資訊
遊走於大千世界中,只要真心相待,坦率交心,我們總是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伴,造就一段至情、至性的相遇。所有的因緣與巧合,原本其來有自。然而,還有許多人不曾發掘生命的豐美,或是不懂,或是不敢。梁丹丰教授旅遊 ...

生命的感動 (二手書)

作者:梁丹丰
二手書交易資訊
生命中處處有感動,大自然的好山好水,花草樹木的繁茂,都是人生旅途上美麗的邂逅;生命中處處有感動,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體諒的眼神,輕輕撫慰了旅者一路行來的孤寂與憂傷……在《生命的感動》中,梁丹丰教授將生 ...

阿里山山緣(精) (二手書)

作者:梁丹丰 
出版日期:2003-03-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如果透過攝影拍照是可把阿里山的山崖,溪谷, 森林,植被等表象留下來,但沒辦法從畫面上看出祂要訴說的意涵. 國內知名水彩畫家梁丹丰以深帶豐富感情的畫風,將大阿里山各個景點的美與意涵展露出來. . ...

兩極之間 (二手書)

作者:梁丹丰
二手書交易資訊
生命經過焠煉後,散發出璀璨光芒。梁丹丰女士將往日羈旅、畫作背後的點滴故事,以散文形式將之化為文字紀錄,並以水彩畫呈現出其風貌,在《人間福報》〈兩極之間〉專欄中與讀者分享生命的豐華。生命中有許多的極端, ...

海闊天空

作者:梁丹丰
出版日期:1998-04-01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遍各式介紹文字,遠不如自己走一趟來得印象深刻而感動。國內大概少有人像作者一樣,獨自旅行、寫生過七十多個國家,欣賞過無數高山、深澗,日出日落,遇見數不盡的各式臉孔,處處都令人 ...

走過中國大地 (二手書)

作者:梁丹丰
出版日期:1989-06-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二十次多彩多姿的天陲行旅磨礪出她重履中國大陸的機緣,六十國嘔心瀝血的畫面錘鍊出她刻繪故土山川的技巧──梁丹丰終於回到魂牽夢繫的家園!半年時間,行走五萬公里,她撫觸記憶中的民居古廟,登臨塞上邊城,在幕天 ...

至情又相遇 (二手書贈品)

作者:梁丹丰
二手書贈品
. ...

生命的感動

作者:梁丹丰
生命中處處有感動,大自然的好山好水,花草樹木的繁茂,都是人生旅途上美麗的邂逅;生命中處處有感動,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體諒的眼神,輕輕撫慰了旅者一路行來的孤寂與憂傷……在《生命的感動》中,梁丹丰教授將生 ...

至情又相遇

作者:梁丹丰
遊走於大千世界中,只要真心相待,坦率交心,我們總是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伴,造就一段至情、至性的相遇。所有的因緣與巧合,原本其來有自。然而,還有許多人不曾發掘生命的豐美,或是不懂,或是不敢。梁丹丰教授旅遊 ...

兩極之間

作者:梁丹丰
生命經過焠煉後,散發出璀璨光芒。梁丹丰女士將往日羈旅、畫作背後的點滴故事,以散文形式將之化為文字紀錄,並以水彩畫呈現出其風貌,在《人間福報》〈兩極之間〉專欄中與讀者分享生命的豐華。生命中有許多的極端, ...

人生經營 (二手書)

作者:梁丹丰
二手書交易資訊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人類歷久彌新的疑問。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旅途都不一樣,一路走來,難免好奇別人的路怎麼走?自己的路是不是夠踏實?本書是三十五位各行各業人士的現身說法,談豐富的生活、談工作的啟示、談獻身公 ...

機會,就在生命的轉彎處 (二手書)

作者:梁曉玫
出版日期:2011-04-15
二手書交易資訊
生活中的奇蹟,往往就發生在不經意間,有時是你的一句問候,有時是你的一個舉手之勞,甚至是你的一個微笑或肯定的眼神。這些你極容易做到的小事,功用卻無比巨大。它能讓人如沐春風,給身處困境中的人帶來一絲溫暖、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