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讀首詩中年之路與自己和解長照京都新時代運動逛美術館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柴門文

論藝術原委與形象思維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07-03-01
本書係

杜松柏

教授多年研究藝術與美學理論的專門著作。主要在由中國文學的形象結構切入,以解決形象思維的問題,並如邏輯思維般建立了形象思維的方法,以突破古今中外此一研究的瓶頸。全書分上、下二篇。上篇究藝術原 ...

電腦時代書道藝術新論【精】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08-12-01
提筆就寫,對帖勇臨,以求情悅字美,這是書法愛好者的普通現象。但是難達書家的藝術標準。尤其面對電腦時代,電腦技術繪字奪取了書法地位而進逼時,如何以人腦戰勝電腦、藝術決勝於科技,是全書的要旨。

杜松柏

教授 ...

電腦時代書道藝術新論【平】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08-12-01
提筆就寫,對帖勇臨,以求情悅字美,這是書法愛好者的普通現象。但是難達書家的藝術標準。尤其面對電腦時代,電腦技術繪字奪取了書法地位而進逼時,如何以人腦戰勝電腦、藝術決勝於科技,是全書的要旨。

杜松柏

教授 ...

知止齋古稀學術論文自選集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06-11-01
本書是

杜松柏

先生七十之年的學術論文自選集,富有紀念性質,更是一生在學術園地中開墾的一些成果的篩選和顯示,而且作了些自我定位和批判,也是面對以後無常歲月作訣別的預告。這一論文集特別之處,除了佛禪和儒家的 ...

旅日隨筆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1982-09-01
本書為作者旅日一年的綜合見聞及探討,無限的感觸躍然紙上,「日本能,為什麼我們不能」讀本書如能激發鬥志,建立信心,乃作者的最大心願。. ...

智慧的禪公案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05-12-01
本書是

杜松柏

教授退休之後,悠遊林泉,潛思默會,整理禪宗公案,結合生命體驗的徹悟之作。杜教授此書對於禪宗的特性、佛性的涵義、公案的拈解、公案的參法、公案的選釋等,以通俗化、大眾化的方式闡發詳備,以期世人 ...

禪海拈詩:禪詩百粹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17-05-25
禪宗是唐宋時代的殊勝宗教,由佛教中的祕傳小宗,發展為與佛教各大宗中的最大宗派,能與整體佛教匹敵而稱為「佛禪」,更影響及於佛教各宗及寺廟。而禪詩,則是極富禪理禪意的詩詞作品,自從佛教在漢晉時從印度傳入中 ...

智慧的禪公案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05-12-01
本書是

杜松柏

教授退休之後,悠遊林泉,潛思默會,整理禪宗公案,結合生命體驗的徹悟之作。杜教授此書對於禪宗的特性、佛性的涵義、公案的拈解、公案的參法、公案的選釋等,以通俗化、大眾化的方式闡發詳備,以期世人 ...

論藝術原委與形象思維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07-03-01
本書係

杜松柏

教授多年研究藝術與美學理論的專門著作。主要在由中國文學的形象結構切入,以解決形象思維的問題,並如邏輯思維般建立了形象思維的方法,以突破古今中外此一研究的瓶頸。全書分上、下二篇。上篇究藝術原 ...

詩與詩學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15-03-25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梅花都不見----學詩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改詩文章最忌隨人後,自成一家始逼真----獨創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欣賞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詩與詩學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1998-09-30
二手書徵求
全書共五十三篇,計分學詩、詩體、格律、鑒賞、內涵、作法、意趣七大類,各類篇目的多寡,則相法懸絕,基於常識性的問題,明確的格律,則不必多費辭說,如「格律」一類,僅有平仄、押韻、句法;「詩體」一類,止於辨 ...

圍棋貫通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13-05-01
出版社:國家出版社
圍棋書不應陷囿於棋技攻防勝出的研究,而欠缺理論的講述,然則本書可謂應時而起,成為有體有用、貫通了各方面的著作。專業棋士讀之,可以提昇意境、知所開創;廣大的下棋人讀之,更能得到引導、啟示、鼓舞,成為快樂 ...

國學治學方法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1998-09-01
二手書徵求
. ...

佛慧與齊家

作者:

杜松柏

這五十篇短文,奇妙地以佛禪的出家智慧,悟透而進入在家的家庭世俗問題之中,為難解難斷的家庭問題,伸出了一把斬斷亂麻的慧劍。更是陷於家務事的粘縛中者,提供了解粘去縛的訣竅。作者更深知,經驗是只能體會而領悟 ...

國學治學方法

作者:

杜松柏

出版日期:2013-04-01
出版社:N/A
.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