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梵文:Yogācārabhūmi-?āstra),系印度佛教論書,又稱《瑜伽論》、《十七地論》,為印度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及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亦是玄奘西行取經法之最大原因。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歷的十七種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瑜伽師地論》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有次第地介紹佛學與佛法的經典,它並非佛學概論,而是一部很詳細、很深入性的開示佛法。其範圍涵蓋小乘佛法、大乘佛法,對於深習佛法,尤其是對於修行之事,如何能夠符合佛的本意,符合佛所說的正知正見,從而通達修行之路,意義深遠。
作者簡介:
彌勒菩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在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成佛以後,將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尊稱為彌勒佛。他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瑜伽是印度教中的修行方法之一,佛教沿用此名,作為禪定或止觀的代名詞。所謂瑜伽行,就是修行種種禪定觀行,其中最常用者,為小乘部派所修之數息觀與不淨觀。至於瑜伽師者,亦即自作修行乃至講述傳授瑜伽諸法之師。修習種種觀行的佛教僧侶,被尊稱為瑜伽師或觀行師,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前身。瑜伽師地,即意指瑜伽師所依、所行的境界。本論的漢文譯本,在唐譯全本問世之前,已有多種節譯本,但由唐代偉大的佛學家玄奘翻譯的這個譯本則是最完全、最接近原本、最精妙、影響海內外最大的。玄奘用了整整三年時間,於貞觀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譯完《瑜伽師地論》一百卷,並將此譯作與其它已譯作品奉請唐太宗過目,太宗手持《瑜伽師地論》,龍顏大悅,欣然為其新譯諸經作了總序,即<大唐三藏聖教序>。儘管《瑜珈師地論》在佛教經典裡屬高、精、深的修行理論,只有證悟的得道高僧才能講述,但對於普通的修行者,甚至僅僅是有緣人,佛法既非文學亦非學問,只要懷著一顆恭敬的心,一切自性的體驗都將是修證。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瑜伽是印度教中的修行方法之一,佛教沿用此名,作為禪定或止觀的代名詞。所謂瑜伽行,就是修行種種禪定觀行,其中最常用者,為小乘部派所修之數息觀與不淨觀。至於瑜伽師者,亦即自作修行乃至講述傳授瑜伽諸法之師。修習種種觀行的佛教僧侶,被尊稱為瑜伽師或觀行師,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前身。瑜伽師地,即意指瑜伽師所依、所行的境界。本論的漢文譯本,在唐譯全本問世之前,已有多種節譯本,但由唐代偉大的佛學家玄奘翻譯的這個譯本則是最完全、最接近原本、最精妙、影響海內外最大的。玄奘用了...
章節試閱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
雲何瑜伽師地。謂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柁南曰。
五 識 相 應。意。 ?有 尋 伺 等 三。
三 摩 地。俱 非。 ?有 心。無 心 地。
聞。思。修。所 立 ? 如 是 具 三 乘。
有 依。及 無 依。 ?是 名 十 七 地
一者五識身相應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尋有伺地。四者無尋唯伺地。五者無尋無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無心地。十者聞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聲聞地。十四者獨覺地。十五者菩薩地。十六者有餘依地。十七者無餘依地。如是略說十七。名為瑜珈師地。
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第一
雲何五識身相應地。謂五識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如是總名五識身相應地。何等名為五識身耶。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雲何眼識自性。謂依眼了別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眼。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如是略說二種所依。謂色。非色。眼是色。餘非色。眼。謂四大種所造眼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謂眼識無間過去識。一切種子識。謂無始時來樂著戲論熏習為因。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彼所緣者。謂色。有見有對。此複多種。略說有三。謂顯色形色。表色。顯色者。謂青黃赤白。光影明暗。雲煙塵霧。及空一顯色。形色者。謂長短方圓。粗細正不正高下色。表色者。謂取捨屈伸。行住坐臥。如是等色。又顯色者。謂若色顯了。眼識所行。形色者。謂若色積集。長短等分別相。表色者。謂即此積集色生滅相續。由變異因于先生處不復重生。轉於異處或無間或有間或近或遠差別生。或即於此處變異生。是名表色。又顯色者。謂光明等差別。形色者。謂長短等積集差別。表色者。謂業用為依轉動差別。如是一切顯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識所行眼識境界眼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名之差別。又即此色。複有三種。謂若好顯色。若惡顯色。若俱異顯色。似色顯現。彼助伴者。謂彼俱有相應諸心所有法。所謂作意。觸。受。想。思。及餘眼識俱有相應諸心所有法。又彼諸法同一所緣非一行相俱有相應一一而轉。又彼一切各各從自種子而生。彼作業者。當知有六種。謂唯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唯了別自相。唯了別現在。唯一刹那了別。複有二業。謂隨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轉。又複能取愛非愛果。是第六業。
雲何耳識自性。謂依耳了別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耳。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耳。謂四大種所造耳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如前分別。彼所緣者。謂聲。無見有對。此複多種。如螺貝聲。大小鼓聲。舞聲。歌聲。諸音樂聲。俳戲叫聲。女聲。男聲。風林等聲。明瞭聲。不明了聲。有義聲。無義聲。下中上聲。江河等聲。鬥諍喧雜聲。受持演說聲。論義決擇聲。如是等類。有眾多聲。此略三種。謂因執受大種聲。因不執受大種聲。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初唯內緣聲。次唯外緣聲。後內外緣聲。此複三種。謂可意聲。不可意聲。俱相違聲。又複聲者。謂鳴音詞吼表彰語等差別之名。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識所行。耳識境界耳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助伴及業。如眼識應知。……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
雲何瑜伽師地。謂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柁南曰。
五 識 相 應。意。 ?有 尋 伺 等 三。
三 摩 地。俱 非。 ?有 心。無 心 地。
聞。思。修。所 立 ? 如 是 具 三 乘。
有 依。及 無 依。 ?是 名 十 七 地
一者五識身相應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尋有伺地。四者無尋唯伺地。五者無尋無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無心地。十者聞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聲聞...
目錄
瑜伽師地論 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本地分
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第一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六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七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二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本地分中有心無心二地第八第九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四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五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六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七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
瑜伽師地論 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八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九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
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一
本地分中聲聞地
初瑜伽處種性地品第一
初瑜伽處趣入地品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二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初瑜伽處出離地品第三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本地分中聲聞地
初瑜伽處出離地品第三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
本地分中聲聞地
初瑜伽處出離地品第三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
本地分中聲聞地
初瑜伽處出離地品第三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二瑜伽處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七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二瑜伽處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二瑜伽處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二瑜伽處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三瑜伽處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一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三瑜伽處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二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三瑜伽處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三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四瑜伽處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四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四瑜伽處之二
本地分中獨覺地第十四
瑜伽師地論 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種性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發心品第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真實義品第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威力品第五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成熟品第六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菩提品第七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力種性品第八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施品第九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忍品第十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精進品第十二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靜慮品第十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慧品第十四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攝事品第十五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供養親近無量品第十六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六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菩薩功德品第十八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七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菩薩相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分品第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增上意樂品第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八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生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攝受品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九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地品第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行品第四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建立品第五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建立品第五之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
本地分中有餘依地第十六
本地分中無餘依地第十七
瑜伽師地論 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三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六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七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七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八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一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二
攝決擇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三
攝決擇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二
攝決擇分中非三摩呬多地
攝決擇分中有心地
攝決擇分中無心地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四
攝決擇分中聞所成慧地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五
攝決擇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六
攝決擇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七
攝決擇分中修所成慧地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八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 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九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一
攝決擇分別聲聞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二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三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五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六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七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六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八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七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八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九
攝決擇分中有餘依及無餘依二地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
攝釋分之上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二
攝釋分之下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三
攝異門分之上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四
攝異門分之下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五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一
瑜伽師地論 六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六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八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一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二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三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四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五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六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七
攝事分中契經事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八
攝事分中契經事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九
攝事分中調伏事總擇攝第五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百
攝事分中調伏事總擇攝第五之二
攝事分中本母事序辯攝
瑜伽師地論新譯序
瑜伽師地論 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本地分
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第一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六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
本地分中有尋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