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為心聲,畫為心畫,影物是心跡。
《般若與美》談詩、論畫又影物,
出入佛典之間,正是「止觀」之定慧雙修……
★ 師承 華梵大學創辦人 曉雲法師
深水觀音禪寺 開山住持開良法師
★ 傳承法源 大崗山義永法脈(臨濟宗)、
華梵大崙山曉雲法師(天臺宗)
★ 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
看美、止觀、覺心之作
★朱建民(《鵝湖月刊社》社長、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李金鴦(高雄師範大學學務長兼師大附中校長)
劉幼嫻(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歡喜推薦
望著日落申的梅花燦爛於寒風冬陽裏,恍然於己心中翻了一頁佛與天地之秘藏消息,華嚴經經文所謂「思惟眾生心流注甚深,思惟眾生如光影甚深」。於「鏡影」之行持甚是精進,此乃法華止觀行門發真正菩提心精湛處。
沉睡的慈悲映射在梅花視覺裏,它告訴我知道誰在影物誰在念佛。
——釋悟觀
悟觀法師十九歲因緣親近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自此開啟學佛之路,並傳承曉雲法師、俗家母親後為師父得開良法師的精神,致力於大學辦學教育。
《般若與美:一位法師的學佛札記》,載記悟觀法師多年來學佛讀經、觀攝生命每瞬之美之苦的體悟與感念。文字淡雅凝練,攝影寧靜禪悅。
時光自攝影中匆促滑逝,念頭自專思想寂中豢養。於世感恩細語中,世界是一合相,佛語如夏日朵朵清蓮,滌洗世間無數顆沉重的心靈。
■明天還有明日事
不要為自己的事煩惱,因為「我在那裏」,當在無聲無形中,尋覓至自己的處所時,煩惱已不是煩惱了。該歸家了,明天還有明日之事。
■旅行,轉化塵中幻;慧命
生命歷程中獨具特色意義的日子,往往是一生中刻苦堅毅不屈的考驗。然,亦也為歲月痕跡的影像,這些意念圖像在生活中,平實的教導自己安撫自己。
■動靜調柔
放得下,提得起,
以靜治心,以動治事。
■菩提淨明鏡
心的歲月夢事千千萬萬,
息攀緣謂心無所得,
自尊自貴。
作者簡介:
釋悟觀
一九五五年生。一九七三年進入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早年開辦的「蓮華學佛園」就讀,親近曉雲法師三十一年,直至二○○四年曉雲法師圓寂。
一九八三年於深水觀音禪寺禮光德寺住持淨心長老披剃出家。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於香港湛山寺承接華梵大崙山曉雲法師天臺宗法脈,成為第四十六代法嗣。
一九八五年赴日本大正大學文學院進修十年,博士課程修了,返國後致力於佛教教育工作。
二○○七年,高雄「深水觀音禪寺」開山住持開良法師圓寂,悟觀法師接任第二任住持至今,繼續推動開山住持開良法師及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所致力的佛教教育與慈善文化事業。
為紀念兩位恩師德澤,悟觀法師後召集成立「普陀山國清教育基金會」,積極推動開良讀書會講座、曉雲法師禪畫講座,並開辦教育部學分認證課程,以及國清書院人文關懷月會等活動。
悟觀法師曾先後於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哲學系、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與華梵佛學研究所、蓮華學佛園擔任教師。專研領域為法華經、中國佛教思想史、天臺教觀與止觀。現任華梵大學董事長、深水觀音禪寺住持,傳承法源為大崗山義永法脈(臨濟宗)、華梵大崙山曉雲法師(天臺宗)。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後記】
多麼動人的借假修真!
◎許悔之
做為一名自覺與佛菩薩親近的人,我當然是不合格的佛弟子,長年以來,卻又深刻知道佛法的利益,包括自己和旁邊的人。從小我是一個心緒躁動、不安、擺盪的人,有很長的時間,都靠著讀經、抄經、思惟佛法,而改變了自己一點點,但憑這一點點改變,我居然開始慢慢變得心有柔軟,自在了許多,甚至也成為對別人更好一些些的人。
佛法讓我知道因緣、因果、無常、幻化,我開始可以體會一點點無我,也常藉著跟佛教有關的修習和編輯,沾染了一絲絲般若氣味。我這半生對佛法的學習,很大的一部分是善因緣而得以為一些修行大士編輯、出版相關的書籍,譬如佛光山星雲大師、慈濟證嚴上人、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以及為幾位藏傳佛教重要傳承裏的仁波切編輯出版相關著作;十幾年來,從事這些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我都歡喜踴躍,面對書中的每一個字如此目不暫捨—這是我這半生,除了讀經、抄經之外,更重要的佛法學習了。
五年前,在臉書上認識了悟觀法師,一開始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華梵大學的董事長,祇是覺得這位法師的文字和攝影都非常雋永深刻,常常忍不住按讚,甚至偶爾會在po文底下留言讚歎。悟觀法師的文字和攝影,常常使我另開隻眼,彷彿看過他的文字和攝影之後,回看人間,就更體會了「一切法從因緣生而無所生」……看他的臉書又常常記述憶念曉雲法師。我並沒有緣分得識曉雲法師,但二十幾年來,因為常常聽蔣勳老師提起曉雲法師,如何在蔣老師就讀藝術研究所時給了他深刻的心法和言教身教,包括蔣老師取得學位時,曉雲法師以花入宴,辦了花宴的素席來宴請參與口試的教授們。
二十幾年來,我聽蔣勳老師在不同的場合說起曉雲法師的次數已經不可數計,所以當我知道悟觀法師是曉雲法師的法子之時,竟有說不出的親近之感!
之前不知道為什麼,有一段時間,悟觀法師暫停了臉書,直到二○一七年秋天,我又在臉書上看到悟觀法師的po文與照片,我看了幾天,決定給法師寫一則臉書私訊,向法師邀一本書,編成了這本《般若與美:一位法師的學佛札記》。
我閉關了好幾天,慢慢地爬梳法師幾年來在臉書po文的次第與心念,而編輯了初稿,之後再請法師過目。
般若為諸佛之母,而我也感覺到,美,是悟觀法師於人間描繪的度脫之路;這正是為什麼我這幾年來每次看他的po文和攝影,都會深深地感動,啊!美是這個世間多麼動人的「借假修真」啊!
做為一名編輯人、出版者,這是一本我所編過的很難描述的書,短篇有如泰戈爾的散文詩,長篇則如心法之深論,需要耐心地細讀慢讀,然而卻又如此的意味無窮、如指指月;我心裏不免生起這樣的念頭:悟觀法師之憶念師恩(開良法師與曉雲法師),對我而言就是他的憶佛深恩。
謝謝悟觀法師答應出版這本書,謝謝華梵大學諸仁者給予的協助,謝謝王宛茹小姐在編輯前段過程裏給予我的討論,謝謝有鹿文化顧問謝恩仁先生在成書的後段過程參與審校,謝謝有鹿文化的于婷與佳璘編輯設計了這本書。
無量劫中,編成了這本書,合掌感恩。
(本文作者為有鹿文化社長)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後記】
多麼動人的借假修真!
◎許悔之
做為一名自覺與佛菩薩親近的人,我當然是不合格的佛弟子,長年以來,卻又深刻知道佛法的利益,包括自己和旁邊的人。從小我是一個心緒躁動、不安、擺盪的人,有很長的時間,都靠著讀經、抄經、思惟佛法,而改變了自己一點點,但憑這一點點改變,我居然開始慢慢變得心有柔軟,自在了許多,甚至也成為對別人更好一些些的人。
佛法讓我知道因緣、因果、無常、幻化,我開始可以體會一點點無我,也常藉著跟佛教有關的修習和編輯,沾染了一絲絲般若氣味。我這半生對佛法的學...
章節試閱
世界最小的蓮花
去年信眾送來幾片蓮葉,叫「一葉蓮」沒有根,我把它放在拜庭前廣場的蓮盆,幾天後就有小小花苞從葉子下面的芽點冒出來,隔天就開花了。
純白色的小白蓮毛茸茸的花瓣像極了羽毛,姿態優雅,為世界最小品種的蓮花之一,直徑約不到三公分,花莖細長葉片如睡蓮,花苞如米粒大小,花瓣如羽毛般美麗。
原來世界最小品種的蓮花,是印度莕菜乃多年生的浮葉水生植物,可以用它的成熟葉來繁殖,成熟葉下面有生長芽點,可以長出新的幼株,採一片葉子放在水盆中培養。
Fuldien Li留言:迷你蓮花
一息存清淨,何方處士栽?
誰言功德小,依樣化蓮臺。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明天還有明日事
不要為自己的事煩惱,因為「我在那裏」,當在無聲無形中,尋覓至自己的處所時,煩惱已不是煩惱了。
該歸家了,明天還有明日之事。
(二○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看似浮雲飄空過
昨日與李蕭錕老師課前談教育課題的同時,一位親近者突然入內,哭著說:「師父我有一件事商量,剛才醫生說我得了血癌……。」
當下,心為之一驚,何以「驚」,於我心有戚戚焉,
何以「戚戚焉」,慈光照我、慈誓攝我;
曾經為吾生命中的貴人母親師父大人身體健康,發菩提心願。
親近者今日有難,她需突破難、難、難的「無常關」,
生死一如,談何容易,護持護攝,
慈光照我慈誓攝我,如許溫潤,透進心身,知沾恩澤。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二○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時間是無始無終的真常
今朝瞬成昨,今屈指一算,臉書po文圖,已將近二年了。在筆下所反映出之生活跡印餘痕,是率性的觀感,今年四月起閑暇時,幾乎便拎著相機,親近大自然,想想如是耽味影物,移情作用,仍終需有腦筋在應用,擔著許多社會緣務。挑著這些擔子,於己身則五蘊重擔之轉化,於時代社會對讀書人來說是承當歷史文化的擔子。
三十年前日本讀書前後十一寒暑,學習東京都市忙碌生活(講話要快,行路中要速速,坐電車要被堆砌推而入內,否則阻礙了他人進度)。
而今,所承當這擔子是繁重的,路程是寬闊遼遠,然於己之慧命事,切莫忘記了回頭。
耽味於契無為的玄想,
內老莊外佛學之生活形態是該轉載之時。
人,本該有一真誠,
超世的思想,又懷入世之精神;
耽玄默坐溫養,
終究乃為擔得起歷史文化重擔。
是當轉另一行程之路了,
處處春風草木生,頭頭源水順情流,
「願」是在於「行、解」之前,回頭轉腦。
生命的過程是真實的,非空花幻影,
當處處了因了緣了法了業,
一切迴向中樞慧命(常、樂、我、淨),
雖極難仍堅持行之。
(二○一五年二月十四日)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這平凡的真理;在朝代、家的更替,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等,人,沒有誰無覺知到,寒暑往來,春去秋來,流光不可攀,依然誰人無知覺;人事如車輪無止盡地變化著。
宇宙間最令人感動者,慈悲是方向,人因慈悲而有一條寬闊的思考之路,自己畢竟是社會完整的一小部分而已。
人人心中有尊佛;人人心中有部《妙法蓮華經》。
(二○一五年七月四日)
世界最小的蓮花
去年信眾送來幾片蓮葉,叫「一葉蓮」沒有根,我把它放在拜庭前廣場的蓮盆,幾天後就有小小花苞從葉子下面的芽點冒出來,隔天就開花了。
純白色的小白蓮毛茸茸的花瓣像極了羽毛,姿態優雅,為世界最小品種的蓮花之一,直徑約不到三公分,花莖細長葉片如睡蓮,花苞如米粒大小,花瓣如羽毛般美麗。
原來世界最小品種的蓮花,是印度莕菜乃多年生的浮葉水生植物,可以用它的成熟葉來繁殖,成熟葉下面有生長芽點,可以長出新的幼株,採一片葉子放在水盆中培養。
Fuldien Li留言:迷你蓮花
一息存清淨,何方處士栽?
誰言...
推薦序
【推薦序1】
觀照萬境,一禪行者
◎朱建民
悟觀法師是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天臺宗法脈傳人,我因任職華梵校長而有緣相識。初至深水觀音禪寺拜謁時,距曉雲導師辭世已六載,言及師恩,目泛淚光,孺慕之情未曾稍減。間中偶至校園,睹恩師遺澤處處,情不能已,幾不忍再臨。至情至性,可見一斑。
生命之本真,不獨現於一隅。今觀此書,至情至性遍漫卷冊,無一語非發自肺腑之實感。然亦迥異世俗文學之抒情感懷,畢竟根柢有別,凝練淡雅之文字,透顯的是般若空智之深厚、禪理禪境之高妙。般若空智洞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之實相,自有一番超逸靜美深蘊其中。書名《般若與美》,畫龍點睛,通篇文字皆此境之寫照。唯能行觀照般若者,得透達之,如此而發為文字般若,自然流露,不假思索,毫無勉強。通篇讀來,不雜世俗瑣事,未有一絲煙火氣息,超然離塵卻能直指心田,良有以也。
或受恩師禪悅藝術美學影響,悟觀法師居寺廟之中,然咫尺之內,草木雨露、朝陽夕照,乃至茶色花香,皆在法師鏡頭裏,盡展情味美感。以法眼觀世界,草芥方寸也有另一番光景,人生境界當亦如此。禪理禪意禪悅,流布體現於日用平常,言行舉止見之,萬境觀照由之。故此書亦可謂現身說法,示現禪行者之時時醒覺,處處留心。初未著意成書,然步步前行,不輕滑,不虛耗,回首卻見花香遍地、斐然成章。
(本文作者為《鵝湖月刊社》社長、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推薦序2】
眼前此刻,當下之美
◎李金鴦
燕巢深水觀音禪寺住持上悟下觀法師,是一位博學、真誠的慈悲修者,更是熱愛教育的教育行者。在深水觀音禪寺的經驗,用如沐春風一詞最適合描述與法師師父見面時的歡喜情景,讓人深深感受師父的細膩、親切與人情智慧,帶給大家寧靜、平安與喜悅。
記得第一次和師父見面是在禪寺舉辦佛學夏令營的因緣之下,嗣後在山中禪茶飲的茶席品茗;普陀山國清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國清書院」一系列學術講座等學術分享,以及不定時的聚會開示論茶論事,都令我等晚輩深感獲益良多,景仰與孺慕之情油然而生,慶幸並感恩得以親近師父的殊勝因緣。
《般若與美:一位法師的學佛札記》之內容:第一輯〈緣與流光不可攀〉,一百零五篇詩文,大篇幅描述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的言行風範,記錄法師對曉雲導師之敬仰、懷念、赤忱,讚歎與曉雲導師間的師生緣遇,感嘆歲月悠悠逝者如斯;第二輯〈悟心容易息心難〉,七十篇作品,書寫春花秋月背後的美感感動經驗,既寫景物更抒情懷。在花香茶香尋啟示,在松樹風中謝塵勞。
拜讀法師《般若與美:一位法師的學佛札記》一書,猶如近距離聆聽師父的學佛心路歷程。原來佛不遠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能夠珍惜眼前此刻,觀之以心,自然得以品味當下靜美。祇要停息驛動不安之心放下迷惑,面對生活當下獨一無二的美麗存在,就能豐富我們的人生內容。不論是月下疏影,或者雨中花開,都有師父的關心與觀心。這些最寫實的生活妙悟,靈犀隨筆,恰恰點出師父以佛學佐生活,以生活行佛學的都會叢林創意,我想這也是佛學翻轉的一部分。
當一切回歸生活實踐,儒之仁者、佛學覺者或道家式的審美情調,理所當然都是在具體實踐中溫暖陪伴的師友。本書是最真實的示範:學佛,從來不設限於深山叢林;佛學始終是生活的最美好資糧。教導我們停下腳步,仔細欣賞每一個生活階段的當下之美。唯有珍惜每一個眼前此刻的人、事、物,我們才不會錯過大千世界所賜予令人驚豔且感動的當下之美。
(本文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學務長兼師大附中校長)
【推薦序3】
慰藉多少人間事
◎劉幼嫻
深水觀音禪寺大殿兩側各擺了幾組四腳桌與椅條,那是一九七五年開山老師父創建禪寺時請人專門訂製的。四十多年來,沉穩穩的木製桌椅在東西廊院裏忠實地守候,傾聽十方信眾吐露的煩惱心事,一如悟觀師父說的「慰藉多少人間事」。
我們喜歡來深水觀音禪寺,也成了椅條上受溫暖慰藉的其中之人。有時來了遇不著悟觀師父,便倚坐廊邊靜聽流水蛙鳴;更多時候,我們努力找理由約時間,與悟觀師父一聊就是一下午。夕陽西下,霞紅遍照,金光瀲灩,莊嚴而華麗。餘暉映照在大殿香爐上、在大佛的金色蓮座上,也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晚風徐徐,山木搖曳,風鈴低語,那一刻,覺得所有人都與禪寺裏的一草一木呼吸著相同節奏,蕩漾著幸福和諧的喜悅。
多年前,我們因議漢與華梵大學的緣分而得來禪寺,親近悟觀師父;但更重要的是師父十分重視教育,而我們也因﹁老師﹂這層身分,幸運得到師父多一點的照顧。
那日在臉書上看見師父貼文,提到曉雲法師立志終身奉獻佛學教育、創立華梵大學的宏願:「教育與我的生命是一體的,它將陪我到生命的最後一天。」我覺得,師父也追隨曉雲法師腳步,努力用一生來實踐這句話。
這幾年師父歡喜上攝影,欣賞師父作品時,總會讓我想到師父這幾年投身教育的付出。師父對待每個生命,一如他的攝影:先細細觀察它在環境中的姿態,找到屬於它的獨特角度,然後將鏡頭拉近,拍下它在晨光中伸展、在夕陽下呢喃、在微風中搖曳、在風雨中挺立的身影;師父總能覺察每個生命的美好與獨特。教育好像也是一樣道理,仔細觀察,發掘生命的獨特樣態,提供最適合的環境,讓它得以自然地生長茁壯。相信不僅是董事長悟觀師父所帶領的華梵大學,凡認同這樣理念的教育工作者,都能為臺灣教育注入一股源頭活水。
(本文作者為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推薦序1】
觀照萬境,一禪行者
◎朱建民
悟觀法師是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天臺宗法脈傳人,我因任職華梵校長而有緣相識。初至深水觀音禪寺拜謁時,距曉雲導師辭世已六載,言及師恩,目泛淚光,孺慕之情未曾稍減。間中偶至校園,睹恩師遺澤處處,情不能已,幾不忍再臨。至情至性,可見一斑。
生命之本真,不獨現於一隅。今觀此書,至情至性遍漫卷冊,無一語非發自肺腑之實感。然亦迥異世俗文學之抒情感懷,畢竟根柢有別,凝練淡雅之文字,透顯的是般若空智之深厚、禪理禪境之高妙。般若空智洞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之實相,自有一番...
目錄
推薦序 觀照萬境,一禪行者 ◎朱建民
推薦序 眼前此刻,當下之美 ◎李金鴦
推薦序 慰藉多少人間事 ◎劉幼嫻
第一輯 緣與流光不可攀
般若禪苑憶師
覺受妙有
自轉法輪——不自惱、不惱人
出坡的悠閒意境
夕照偶思
為人處事的哲學
夢覺——有感於恩師百歲誕辰
午時普陀山林雨後卉木清新
發菩提心
試煉
黃昏時近
道心、敬信
禪味
日落時手機攝影
落霞
中夜
敬讀《宗鏡錄.序文》一段
善法因緣
定慧
仁者不憂
人間事
醒覺於孤獨
世界最小的蓮花
照見
感恩喜悅
紫紅小皮傘
願
明天還有明日事
觀木蘭花
真相與影子
青山無恙,華樹依然
止觀歲月
晨鐘泛雲光
時刻在學中
閑靜謙光
以慧為命
色空不異
喜樂
思量
月光如大光明藏
心靈的慈父
幸福
巧把塵勞為佛事
後夜孤鐘散曙
當下
看似浮雲飄空過
感恩之餘的食文化
法雨潤人華
一切應作如是觀
人生聚沫,壽歲如風
夕陽語言
福慧
晚秋梅
子夜思
一覺繁華夢
美的覺受
寂然無事
一日
黑觀音
其心
一束光
醒
眾生
向道之心
《淨苑隨筆.下篇》的〈四時散記〉編後語
人如何使自己驚歎在己心中的淨念裏
歲末,但觀一念心
新年祈願
精進
我在山中緣仍在
歸靜
種花栽樹見新枝
雲光的故鄉
身是客
活路
生之息
中夜恭讀 導師〈養氣神爽卅頌〉
時間是無始無終的真常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生命自清奇
真言語
攝影心語
走筆
清貴獨欣
時地人之生滅事相
片刻
自己人生的路自己選
楓葉舞六月松風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一湖淨水
鏡喻一心
默識之心,綿密回護
秋意淨
沏一壺大紅袍茶
佛前供花之後
大雨除眾熱
生生世是以大悲之門攝受
歸
安住
法界月
月影是人性本體之內在美
凝心攝念耽玄
幻化
流光不可攀
晨光鏡影
第二輯 悟心容易息心難
旅行,轉化塵中幻;慧命
事究竟
本知本覺是歸智慧老家之知津
醒醒然的獨覺
動松風
般若淨盡虛融
知見處
閑居安心
動靜調柔
菩提淨明鏡
鮮活鏡影
讀茶詩
內寂其心
妙而湛,湛而妙
歸宿處
感謝桂花飄香
春神來了
願心無震
一抹夕陽長紅,老松落日
光含萬象
春之頌
畫中殊有動人之音韻
鬆坦的午茶
思親是本懷
仲春之月
悟心容易息心難
菩薩留惑潤生
啐啄同時
霧景悟靜
觀心自在
淡以清奇親切
一念心
綠繡眼歡喜
一葉
灌沐佛靜聽心音
山中話般若
母親節法喜法悅
子規聲裏勸人歸
一色一香
華之音
詩意
說心
恩師論藝術
法雨松影消息
無染心念
侘寂之美
法味
此與彼
蜻蜓逍遙
懺悔入門之思
真正的創作
如影隨形
日日是好日
空靈
且看動靜是何人
松風無價
天地之書
花香
平常人做平常事
樹葉花草在唱歌
金駿眉
淨美
心性之學
一池深沉之光
功德友
界的啟示
數息觀
慧命的寫照
太慢了
美之為用
編後記 多麼動人的借假修真! ◎許悔之
推薦序 觀照萬境,一禪行者 ◎朱建民
推薦序 眼前此刻,當下之美 ◎李金鴦
推薦序 慰藉多少人間事 ◎劉幼嫻
第一輯 緣與流光不可攀
般若禪苑憶師
覺受妙有
自轉法輪——不自惱、不惱人
出坡的悠閒意境
夕照偶思
為人處事的哲學
夢覺——有感於恩師百歲誕辰
午時普陀山林雨後卉木清新
發菩提心
試煉
黃昏時近
道心、敬信
禪味
日落時手機攝影
落霞
中夜
敬讀《宗鏡錄.序文》一段
善法因緣
定慧
仁者不憂
人間事
醒覺於孤獨
世界最小的蓮花
照見
感恩喜悅
紫紅小皮傘
願
明天還有明日事
觀木蘭花
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