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630
優惠價:79 折,NT$ 497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我曾經是個名叫雨果‧卡柏瑞的男孩,
當時我深信一個毀損的機器人會拯救我的命運……
在巴黎火車站的二十七座時鐘後頭,在火車站牆內的暗窄通道裡,十二歲的男孩雨果一直過著不為人知的祕密生活。
孤兒、守鐘人和小偷──雨果以為自己終將以這三重身分悲慘的生活下去,甚至再也無法踏出這座車站……除非,他能修好那個會寫字的機器人!
雨果的爸爸才剛過世不久,他生前是個鐘錶匠,曾在工作的博物館裡發現一個機器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偶!這個機器人偶坐在小書桌前,手裡握著筆,似乎隨時都準備傳達訊息。自從雨果看了機器人後,這男孩就跟他父親一樣、全心全意想讓這個機器人再度運作;雨果的爸爸甚至將畫有機器人內部機件的筆記本交給他。
雨果相信,只要修好機器人,一定可以讀見爸爸預留的訊息,明白自己今後將何去何從。
為了修理機器人,這個男孩三番兩次偷取車站玩具店裡的發條玩具,以便拆解出更多適合機器人的零件。沒想到,卻因此引出更複雜、甚至深具意義的祕密!這個男孩的命運,出其不意的和擁有玩具店的老人、機伶的女孩伊莎貝兒交纏在一起。
魔術、電影、夢想……隨著電影運鏡般的鉛筆畫畫面,文字、插畫和照片交替上演,故事情節如同機器人的齒輪和機件,越來越錯綜複雜……
作者簡介:
布萊恩‧賽茲尼克 Brian Selznick
賽茲尼克曾以《霍金斯的恐龍》(The Dinosaurs of Waterhouse Hawkins)榮獲二○○二年美國凱迪克銀牌獎(The Caldecott Honor),以《惠特曼:寫給美國的詩句》(Walt Whitman: Words for America)榮獲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最佳插畫獎,這兩本書的作者均為芭芭拉‧凱利(Babara Kerley);他與潘‧幕諾茲‧萊恩(Pam Muñoz Ryan)合作的《瑪麗亞在唱歌》(When Marian Sang)獲頒希伯特銀牌獎(The Sibert Honor);除此之外,賽茲尼克所創作的諸多知名繪本與小說,更是獲獎無數。
談及本書的創作靈感來源時,賽茲尼克說:「數年前,我讀了蓋比‧伍徳(Gaby Wood)的《艾迪生的夏娃:探求機械生命的魔術史》(Edison’s Eve:A Magical History of the Quest for Mechanical Life),因此得知許多機械發條玩偶(也就是所謂的機器人)收藏品的真實故事;原物主將這些機器人捐贈給巴黎的一座博物館,它們被擱置在潮溼的閣樓裡,最終難逃被丟棄的命運。我想像有個男孩發現了那些損毀、生鏽的機器,就在那一刻,雨果和他的故事誕生了。」
塞茲尼克目前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以及加州的聖地牙哥。
譯者簡介:
宋珮
出生於金瓜石,在山野間度過童年時光。高中時開始閱讀文學作品,大學進入外文系就讀,並且在那段期間發現圖像閱讀的樂趣,因而決定出國進修藝術史。在國外旁聽電影方面的課程時,對早期黑白電影尤感興趣。回台後,先後在大同大學、基督書院任教,並且開始研究繪本、翻譯書籍、寫作散文及畫插畫。目前在中原大學擔任「基督信仰與藝術」、「從電影看人生」講師,也在誠品書店、國北教大、宇宙光開設繪本和藝術欣賞課程。另外還和先生鍾榮光合作攝影與繪畫的專欄〈影像對畫〉,刊登於《校園雜誌》。至今所翻譯的繪本約三十餘本,另譯有《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並出版散文集《寫生冊頁》。
得獎紀錄:
★2008年美國凱迪克大獎金牌獎
★2007年美國出版奧斯卡「鵝毛筆獎」
★2007年美國「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童書
★2007年美國紐約時報最佳童書插畫獎
★2007年美國「國家圖書青少年文學獎」提名
★美國兒童圖書館協會選書
★2007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
★2007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聯合報讀書人版推荐好書
★新聞局推荐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名人推薦:
■2007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北投國小校長邢小萍 書評
一種全新的寫作形式讓評審及讀者的眼睛為之一亮,全書五百二十頁卻有二百八十四頁的插圖,一種結合插畫、文字及電影手法的寫作技巧,開啟另一個閱讀的視野!我們不得不佩服布萊恩.賽茲尼克為這個故事所做的功課:閱讀電影、小說、到博物館考究機械裝置的每個細節,最後用這樣一個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故事一開始便使用長達二十一個跨頁的圖,整個敘事的風格非常獨特,也令人深深被吸引;而宋珮小姐的譯筆簡潔流暢,更讓人沈浸在文字與圖畫中不忍離去。整本故事前後的插圖相互呼應,在類似黑白底
色的電影膠片中,我們彷彿回到1931年的巴黎火車站,進入雨果的生命事件中。原本以為這麼厚的書不容易讀,但是閱讀了就停不下來,一張張精細的鉛筆素描,都在說故事,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每個人都有秘密,揭開一連串的秘密確實需要勇氣,萊恩.賽茲尼克利用兩個虛構的人物──雨果及伊莎貝兒,重新賦予電影界先驅──喬治.梅里耶新的生命故事,值得一讀!
■誠品書店兒童商品採購副理 陳娟娟 推荐
一本讓電影、繪本、小說相遇得奇妙之書,可說是2007年最受矚目的圖像小說,全書超過500頁,中間穿插了近300頁如電影運鏡般的跨頁鉛筆素描插圖。作者以文字搭配插圖,巧妙運影像風格,藉以突出電影所能呈現的高度視覺效果,編織成這則撲朔詭譎、耐人尋味的懸疑故事。(摘自2008年1月14日中國時報)
■國小教師、作家王淑芬 推荐
歲末大推薦,有些書第一眼便讓人無法忽視,《雨果的祕密》厚度驚人外加兩百多頁鉛筆素描,成為本年度最搶眼的大書。本書風格特別,源自法國插畫小說,加入電影剪輯手法,文字圖像合作無間。全書一如黑白默片,上演著少年雨果一段人生奇遇。雖是向電影與夢想致敬,但該有的小說元素俱全,加上編輯創思,少年讀者或可開個眼界:誰說小說就是漫天鋪地寫滿字,也可以有形式上的風格巧思。(摘自2008年1月30日聯合報)
■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劉鳳芯 書評
有圖畫書創作者曾言:圖畫書與舞台及電影的距離,比插圖和純藝術更近。《雨果的祕密》顯然是最好的佐證。
美國圖書館協會2008年度童書得獎名單新近出爐,呼聲甚高的《雨果的祕密》果然不負眾望,一舉掄冠,不過拿下的是一般頒給圖畫書的凱迪克金牌。有五百多頁的《雨果》厚度直追法國小說家雨果的巨著《悲慘世界》,與一般圖畫書三十二頁傳統規格大不同,非兒童圖畫書常態。此書獲獎,反映美國童書界對長篇圖畫書的接納,軟化過往堅持圖畫書類型專屬低幼兒童,甚至是對兒童閱讀主張的革命。
《雨果》的類型屬性也成討論話題。出書後,想隨之攀親帶故的類型不知凡幾,連作者也試圖「負面表列」替書定位:「不盡然是小說,不全是圖畫書,也不太是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翻頁書(flip book)或電影。」沒給答案,一口氣提及五種類型,予人更多聯想。
《雨果的祕密》怎麼看都是本有圖又有文的小說,但目前西方提起「圖像小說」,形式仍穩穩築基漫畫,不過篇幅更長、情節主題貫穿、畫技與文字較具文學性,而版面、紙張,乃至行銷方式有別於漫畫,與一般書籍無異。我個人考量《雨果》的篇幅和敘事架構,認為「長篇圖畫書」或「圖畫小說」(picture novel),更加適合描述此書表現形式上的特色。
《雨果》一書無論場景與主題,均環繞1930年代巴黎、火車站、齒輪機械以及電影。火車揭開了西方工業革命的序幕,進一步將西方帶入資本主義。二十世紀初開始轉動的電影,則是典型資本主義產物。讀此書,讓我想到思想家班雅明的話,非常適合用來理解此書融入電影技巧的用心與達致的效果:「電影將我們周遭的事物用特寫放大,對準那些隱藏於熟悉事物中的細節,用神奇的鏡頭探索平凡之處。如此電影……開拓了我們意想不到的廣大活動空間。大都市裡咖啡館、街道、辦公室、擺了家具的房間、車站和工廠,彷彿將我們囚禁起來……有了電影,那幾十分之一秒的爆炸瞬間,便炸開了這個像集中營似的世界……由於特寫,景物細節更大更寬廣了;由於速度放慢,運動有了新的向度。放大技術將原本混淆不清之物變得更清晰,也由於這項技術,物質顯現出新的結構;速度放慢使我們原本已知的動作形式更為突出……」(〈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許綺玲譯)
對於身處社會底層、無親無故的主角雨果,電影「炸開」了他隱身的車站石牆,讓他的生活與存在有了新的方向與意義;對於讀者,書中大量仿效電影特寫、全景等運鏡技巧的圖像表現,凸顯放大了文字語言無法關照或不善處理的細節,讓我們重新看見那曾經視而不見的世界。
《雨果》繁複的電影主題與指涉,作者賽茲尼克從敘事形式、圖像素材、頁面呈現、乃至取景角度,在在呼應電影。他的表現手法,讓人想起同樣與電影淵源頗深的圖畫書創作者彼得‧席斯(Peter Sis);巧的是,席斯今年也以描寫布拉格童年的自傳體圖畫書The Wall: Growing Up Behind the Iron Curtain獲凱迪克銀牌獎。在席斯過往作品中,他常援用前言、獻詞、鳴謝、目錄、圖例、後記等「準文本」(paratext),與主文本互有牽涉,藉以統整、凸顯和串連作者想傳達的主題,輻輳更緊密的意義經緯,並刺激讀者讀到這些「準文本」之際,更主動與文本中傳達的訊息結合。
同樣敘事手法,《雨果》書中隨處可見;甚且,賽茲尼克除手繪素描外,還援用歷史照片、梅里耶劇照和授權圖稿。豐富的互文性顯示的諸多意義之中,我以為,不可忽視的是賽茲尼克將圖畫書拉回圖像敘事創作的歷史發展脈絡中,為此類型定位的意義。(摘自2008/01/27 聯合報)
媒體推薦:
★★★★★填補閱讀空隙
讀完「哈利波特」系列後,我實在不知道還能讀些什麼。感謝《雨果的祕密》!整本書就像是以全新的藝術手法表現舊式的說故事形式。
★★★★★哈利波特讓位吧!
別被這本書的厚度嚇壞了。雖然它又厚又重,讀起來卻相當容易!這本書十分適合全家人大聲朗讀。每天晚上,我八歲的兒子都要求我讀《雨果的祕密》給他聽;除了床邊故事時間以外,這也是唯一一本他會想一讀再讀的好書。
★★★★★我從未如此迅速的讀完500頁
我和孩子(分別為13、10和17歲)都非常喜歡這本書。雖然它的厚度驚人,但是書裡大量的精緻插圖卻可以帶領讀者一路往下讀。你會突然發現,自己一下子就讀了一半!
★★★★★很了不起的一本書!
我(一個51歲的老媽)和兩個兒子(分別為16和20歲)很難得會對一本書產生共鳴。對一本如此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書來說,其他讀者的簡介和書評都很棒。我只能說,快去買一本回來看吧。
出版人週刊 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部真正的傑作──熟練的混合了敘事、插畫與電影技巧,不僅吸引人,也相當感人。二十世紀初,十二歲的孤兒雨果住在巴黎火車站的牆壁裡,靠著照料車站的時鐘與偷竊維生。雨果的爸爸才剛過世不久,他生前是個鐘錶匠,曾在工作的博物館裡發現了一個機器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偶!這個機器人偶坐在小書桌前,手裡握著筆,似乎隨時都準備傳達訊息。自從雨果看了機器人後,這男孩就跟他父親一樣、全心全意想讓這個機器人再度運作;雨果的爸爸甚至將畫有機器人內部機件運轉模式的筆記本交給他。如同機器人的齒輪和機件,故事情節越來越錯綜複雜……按照賽茲尼克向來的作風,故事裡所有的巧合必定經過精心安排,讀者歷經一次繼一次的頓悟,終於在面對輝煌壯麗的結局時恍然大悟。賽茲尼克暗喩了玩具製造者的隱藏特質……藉由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細炭筆素描,賽茲尼克構繪出以黑色為背景、不時放大或縮小、並接續好幾頁的連續鏡頭畫面。這些插圖呈現了攝影機才做得到的逐漸聚焦或搖攝效果。故事情節最終與電影的歷史有關,賽茲尼克巧妙運用電影視覺風格,藉以突出電影所能呈現的高度視覺效果,成就不凡。
學校圖書館期刊 School Library Journal
適合小四~國三閱讀──賽茲尼克以獨特的智慧、精緻的圖像和令人讚嘆的設計,藉由這則時空設定在一九三○年代巴黎的魔術推理小說,打破了出版藝術的傳統。他運用沒有文字且連續的插畫,以及和插畫有所區隔的文字頁,呈現以電影為主題的故事;書裡的插畫以鉛筆繪製,並鑲上黑邊,表現方式涵蓋了手翻書、圖文小說和電影的元素。故事一開始,一個畫有一輪滿月的小圖框出現在整幅黑色的背景中央;隨著讀者的翻閱,小圖框和月亮漸漸後退遠去。緊接著,一個奔跑的男孩鑽過通風口的柵門,躲進火車站的牆裡;對於這個兼具守鐘人助手身分的孤兒而言,這座火車站就如同他的家。這個男孩試著完成任務的同時,他的命運也與一位壞脾氣的玩具店老闆、一個不容忽視的活潑女孩彼此交會。每個角色都擁有自己的祕密,以及某項對他人深具意義的事物。作者藉由不露痕跡的預示、精心設計的人物和緊張刺激的懸疑情節,精明處理構成其複雜情節的各種元素:加速的火車、時鐘、腳步聲、夢境和電影──尤其是由法國科幻電影先驅喬治‧梅里耶(George Méliès)所導的電影。一張張電影劇照經由精心安排,巧妙的安插在書內。賽茲尼克的藝術表現所涵蓋的範圍甚廣──從引人且陰暗的巴黎街區到深入角色的特寫鏡頭──足以讓讀者思索關於失去、時間、家庭和創造力等議題。本書的結尾以一輪逐漸黯淡的虧月、逐漸縮小的圖框和資料性的致謝辭結束。如此精采的敘事形式,讀者絕對可以完全領略其趣。
書單雜誌 Booklist
賽茲尼克「以文字和圖畫寫成的小說」,是一篇結構複雜的推理小說,背景設在一九三○年代的巴黎,故事是關於一個孤兒、一個用廢棄零件拼裝成的發條裝置發明,以及一位著名的電影工作者。這部作品讓漸漸式微的法國藝術形式──插畫小說──再次復甦,並將其帶入嶄新的境界。這本書所呈現的效果多少和圖文小說有點相似;但在體驗如此的表現方式──混合了鉛筆畫和不時插入的敘述文字──之後,最終還是比較像在觀賞一齣默片。的確,電影和它們所引起的驚嘆,就如同「在大白天裡看見夢想」,這正是整個故事的中心主題;賽茲尼克兼以視覺形式(將連續數頁的圖畫鑲以黑框,看起來猶如投射在黑暗螢幕上的畫面,並模仿慢鏡聚焦和劇情剪輯)與主題形式(劇情迴繞著導演喬治‧梅里耶(George Méliès)打轉,特別是他一九○二年的經典名片《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明顯傳達其對電影的熱情。這部混合圖文的創作還插以各種電影劇照和檔案照片,令人驚喜且喜愛;但是相較於這本書的藝術表現及其對歷史的關照(從書後所附有關賽茲尼克創作靈感來源的注釋文字,足以明瞭其關照範圍之深廣──遠從發明電影的盧米埃兄弟(Lumière brothers)到二十世紀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這則孤兒故事本身反而相形見拙。然而,本書如此充滿雄心的編輯形式不僅需要且理應受到矚目;一本敘述複雜的小說能同時兼顧文字閱讀和圖像視覺,相信許多兒童讀者一定會深受吸引。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6折98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3折 | 3 |
4折 | 1 |
5折 | 3 |
6折 | 2 |
7折 | 1 |
7折以上 | 5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3 |
3折 | 3 |
4折 | 1 |
5折 | 10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布萊恩‧賽茲尼克
優惠價: 79 折, NT$ 497 NT$ 63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我曾經是個名叫雨果‧卡柏瑞的男孩,
當時我深信一個毀損的機器人會拯救我的命運……
在巴黎火車站的二十七座時鐘後頭,在火車站牆內的暗窄通道裡,十二歲的男孩雨果一直過著不為人知的祕密生活。
孤兒、守鐘人和小偷──雨果以為自己終將以這三重身分悲慘的生活下去,甚至再也無法踏出這座車站……除非,他能修好那個會寫字的機器人!
雨果的爸爸才剛過世不久,他生前是個鐘錶匠,曾在工作的博物館裡發現一個機器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偶!這個機器人偶坐在小書桌前,手裡握著筆,似乎隨時都準備傳達訊息。自從雨果看了機器人後,這男孩就跟他父親一樣、全心全意想讓這個機器人再度運作;雨果的爸爸甚至將畫有機器人內部機件的筆記本交給他。
雨果相信,只要修好機器人,一定可以讀見爸爸預留的訊息,明白自己今後將何去何從。
為了修理機器人,這個男孩三番兩次偷取車站玩具店裡的發條玩具,以便拆解出更多適合機器人的零件。沒想到,卻因此引出更複雜、甚至深具意義的祕密!這個男孩的命運,出其不意的和擁有玩具店的老人、機伶的女孩伊莎貝兒交纏在一起。
魔術、電影、夢想……隨著電影運鏡般的鉛筆畫畫面,文字、插畫和照片交替上演,故事情節如同機器人的齒輪和機件,越來越錯綜複雜……
作者簡介:
布萊恩‧賽茲尼克 Brian Selznick
賽茲尼克曾以《霍金斯的恐龍》(The Dinosaurs of Waterhouse Hawkins)榮獲二○○二年美國凱迪克銀牌獎(The Caldecott Honor),以《惠特曼:寫給美國的詩句》(Walt Whitman: Words for America)榮獲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最佳插畫獎,這兩本書的作者均為芭芭拉‧凱利(Babara Kerley);他與潘‧幕諾茲‧萊恩(Pam Muñoz Ryan)合作的《瑪麗亞在唱歌》(When Marian Sang)獲頒希伯特銀牌獎(The Sibert Honor);除此之外,賽茲尼克所創作的諸多知名繪本與小說,更是獲獎無數。
談及本書的創作靈感來源時,賽茲尼克說:「數年前,我讀了蓋比‧伍徳(Gaby Wood)的《艾迪生的夏娃:探求機械生命的魔術史》(Edison’s Eve:A Magical History of the Quest for Mechanical Life),因此得知許多機械發條玩偶(也就是所謂的機器人)收藏品的真實故事;原物主將這些機器人捐贈給巴黎的一座博物館,它們被擱置在潮溼的閣樓裡,最終難逃被丟棄的命運。我想像有個男孩發現了那些損毀、生鏽的機器,就在那一刻,雨果和他的故事誕生了。」
塞茲尼克目前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以及加州的聖地牙哥。
譯者簡介:
宋珮
出生於金瓜石,在山野間度過童年時光。高中時開始閱讀文學作品,大學進入外文系就讀,並且在那段期間發現圖像閱讀的樂趣,因而決定出國進修藝術史。在國外旁聽電影方面的課程時,對早期黑白電影尤感興趣。回台後,先後在大同大學、基督書院任教,並且開始研究繪本、翻譯書籍、寫作散文及畫插畫。目前在中原大學擔任「基督信仰與藝術」、「從電影看人生」講師,也在誠品書店、國北教大、宇宙光開設繪本和藝術欣賞課程。另外還和先生鍾榮光合作攝影與繪畫的專欄〈影像對畫〉,刊登於《校園雜誌》。至今所翻譯的繪本約三十餘本,另譯有《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並出版散文集《寫生冊頁》。
得獎紀錄:
★2008年美國凱迪克大獎金牌獎
★2007年美國出版奧斯卡「鵝毛筆獎」
★2007年美國「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童書
★2007年美國紐約時報最佳童書插畫獎
★2007年美國「國家圖書青少年文學獎」提名
★美國兒童圖書館協會選書
★2007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
★2007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聯合報讀書人版推荐好書
★新聞局推荐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名人推薦:
■2007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北投國小校長邢小萍 書評
一種全新的寫作形式讓評審及讀者的眼睛為之一亮,全書五百二十頁卻有二百八十四頁的插圖,一種結合插畫、文字及電影手法的寫作技巧,開啟另一個閱讀的視野!我們不得不佩服布萊恩.賽茲尼克為這個故事所做的功課:閱讀電影、小說、到博物館考究機械裝置的每個細節,最後用這樣一個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故事一開始便使用長達二十一個跨頁的圖,整個敘事的風格非常獨特,也令人深深被吸引;而宋珮小姐的譯筆簡潔流暢,更讓人沈浸在文字與圖畫中不忍離去。整本故事前後的插圖相互呼應,在類似黑白底
色的電影膠片中,我們彷彿回到1931年的巴黎火車站,進入雨果的生命事件中。原本以為這麼厚的書不容易讀,但是閱讀了就停不下來,一張張精細的鉛筆素描,都在說故事,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每個人都有秘密,揭開一連串的秘密確實需要勇氣,萊恩.賽茲尼克利用兩個虛構的人物──雨果及伊莎貝兒,重新賦予電影界先驅──喬治.梅里耶新的生命故事,值得一讀!
■誠品書店兒童商品採購副理 陳娟娟 推荐
一本讓電影、繪本、小說相遇得奇妙之書,可說是2007年最受矚目的圖像小說,全書超過500頁,中間穿插了近300頁如電影運鏡般的跨頁鉛筆素描插圖。作者以文字搭配插圖,巧妙運影像風格,藉以突出電影所能呈現的高度視覺效果,編織成這則撲朔詭譎、耐人尋味的懸疑故事。(摘自2008年1月14日中國時報)
■國小教師、作家王淑芬 推荐
歲末大推薦,有些書第一眼便讓人無法忽視,《雨果的祕密》厚度驚人外加兩百多頁鉛筆素描,成為本年度最搶眼的大書。本書風格特別,源自法國插畫小說,加入電影剪輯手法,文字圖像合作無間。全書一如黑白默片,上演著少年雨果一段人生奇遇。雖是向電影與夢想致敬,但該有的小說元素俱全,加上編輯創思,少年讀者或可開個眼界:誰說小說就是漫天鋪地寫滿字,也可以有形式上的風格巧思。(摘自2008年1月30日聯合報)
■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劉鳳芯 書評
有圖畫書創作者曾言:圖畫書與舞台及電影的距離,比插圖和純藝術更近。《雨果的祕密》顯然是最好的佐證。
美國圖書館協會2008年度童書得獎名單新近出爐,呼聲甚高的《雨果的祕密》果然不負眾望,一舉掄冠,不過拿下的是一般頒給圖畫書的凱迪克金牌。有五百多頁的《雨果》厚度直追法國小說家雨果的巨著《悲慘世界》,與一般圖畫書三十二頁傳統規格大不同,非兒童圖畫書常態。此書獲獎,反映美國童書界對長篇圖畫書的接納,軟化過往堅持圖畫書類型專屬低幼兒童,甚至是對兒童閱讀主張的革命。
《雨果》的類型屬性也成討論話題。出書後,想隨之攀親帶故的類型不知凡幾,連作者也試圖「負面表列」替書定位:「不盡然是小說,不全是圖畫書,也不太是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翻頁書(flip book)或電影。」沒給答案,一口氣提及五種類型,予人更多聯想。
《雨果的祕密》怎麼看都是本有圖又有文的小說,但目前西方提起「圖像小說」,形式仍穩穩築基漫畫,不過篇幅更長、情節主題貫穿、畫技與文字較具文學性,而版面、紙張,乃至行銷方式有別於漫畫,與一般書籍無異。我個人考量《雨果》的篇幅和敘事架構,認為「長篇圖畫書」或「圖畫小說」(picture novel),更加適合描述此書表現形式上的特色。
《雨果》一書無論場景與主題,均環繞1930年代巴黎、火車站、齒輪機械以及電影。火車揭開了西方工業革命的序幕,進一步將西方帶入資本主義。二十世紀初開始轉動的電影,則是典型資本主義產物。讀此書,讓我想到思想家班雅明的話,非常適合用來理解此書融入電影技巧的用心與達致的效果:「電影將我們周遭的事物用特寫放大,對準那些隱藏於熟悉事物中的細節,用神奇的鏡頭探索平凡之處。如此電影……開拓了我們意想不到的廣大活動空間。大都市裡咖啡館、街道、辦公室、擺了家具的房間、車站和工廠,彷彿將我們囚禁起來……有了電影,那幾十分之一秒的爆炸瞬間,便炸開了這個像集中營似的世界……由於特寫,景物細節更大更寬廣了;由於速度放慢,運動有了新的向度。放大技術將原本混淆不清之物變得更清晰,也由於這項技術,物質顯現出新的結構;速度放慢使我們原本已知的動作形式更為突出……」(〈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許綺玲譯)
對於身處社會底層、無親無故的主角雨果,電影「炸開」了他隱身的車站石牆,讓他的生活與存在有了新的方向與意義;對於讀者,書中大量仿效電影特寫、全景等運鏡技巧的圖像表現,凸顯放大了文字語言無法關照或不善處理的細節,讓我們重新看見那曾經視而不見的世界。
《雨果》繁複的電影主題與指涉,作者賽茲尼克從敘事形式、圖像素材、頁面呈現、乃至取景角度,在在呼應電影。他的表現手法,讓人想起同樣與電影淵源頗深的圖畫書創作者彼得‧席斯(Peter Sis);巧的是,席斯今年也以描寫布拉格童年的自傳體圖畫書The Wall: Growing Up Behind the Iron Curtain獲凱迪克銀牌獎。在席斯過往作品中,他常援用前言、獻詞、鳴謝、目錄、圖例、後記等「準文本」(paratext),與主文本互有牽涉,藉以統整、凸顯和串連作者想傳達的主題,輻輳更緊密的意義經緯,並刺激讀者讀到這些「準文本」之際,更主動與文本中傳達的訊息結合。
同樣敘事手法,《雨果》書中隨處可見;甚且,賽茲尼克除手繪素描外,還援用歷史照片、梅里耶劇照和授權圖稿。豐富的互文性顯示的諸多意義之中,我以為,不可忽視的是賽茲尼克將圖畫書拉回圖像敘事創作的歷史發展脈絡中,為此類型定位的意義。(摘自2008/01/27 聯合報)
媒體推薦:
★★★★★填補閱讀空隙
讀完「哈利波特」系列後,我實在不知道還能讀些什麼。感謝《雨果的祕密》!整本書就像是以全新的藝術手法表現舊式的說故事形式。
★★★★★哈利波特讓位吧!
別被這本書的厚度嚇壞了。雖然它又厚又重,讀起來卻相當容易!這本書十分適合全家人大聲朗讀。每天晚上,我八歲的兒子都要求我讀《雨果的祕密》給他聽;除了床邊故事時間以外,這也是唯一一本他會想一讀再讀的好書。
★★★★★我從未如此迅速的讀完500頁
我和孩子(分別為13、10和17歲)都非常喜歡這本書。雖然它的厚度驚人,但是書裡大量的精緻插圖卻可以帶領讀者一路往下讀。你會突然發現,自己一下子就讀了一半!
★★★★★很了不起的一本書!
我(一個51歲的老媽)和兩個兒子(分別為16和20歲)很難得會對一本書產生共鳴。對一本如此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書來說,其他讀者的簡介和書評都很棒。我只能說,快去買一本回來看吧。
出版人週刊 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部真正的傑作──熟練的混合了敘事、插畫與電影技巧,不僅吸引人,也相當感人。二十世紀初,十二歲的孤兒雨果住在巴黎火車站的牆壁裡,靠著照料車站的時鐘與偷竊維生。雨果的爸爸才剛過世不久,他生前是個鐘錶匠,曾在工作的博物館裡發現了一個機器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偶!這個機器人偶坐在小書桌前,手裡握著筆,似乎隨時都準備傳達訊息。自從雨果看了機器人後,這男孩就跟他父親一樣、全心全意想讓這個機器人再度運作;雨果的爸爸甚至將畫有機器人內部機件運轉模式的筆記本交給他。如同機器人的齒輪和機件,故事情節越來越錯綜複雜……按照賽茲尼克向來的作風,故事裡所有的巧合必定經過精心安排,讀者歷經一次繼一次的頓悟,終於在面對輝煌壯麗的結局時恍然大悟。賽茲尼克暗喩了玩具製造者的隱藏特質……藉由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細炭筆素描,賽茲尼克構繪出以黑色為背景、不時放大或縮小、並接續好幾頁的連續鏡頭畫面。這些插圖呈現了攝影機才做得到的逐漸聚焦或搖攝效果。故事情節最終與電影的歷史有關,賽茲尼克巧妙運用電影視覺風格,藉以突出電影所能呈現的高度視覺效果,成就不凡。
學校圖書館期刊 School Library Journal
適合小四~國三閱讀──賽茲尼克以獨特的智慧、精緻的圖像和令人讚嘆的設計,藉由這則時空設定在一九三○年代巴黎的魔術推理小說,打破了出版藝術的傳統。他運用沒有文字且連續的插畫,以及和插畫有所區隔的文字頁,呈現以電影為主題的故事;書裡的插畫以鉛筆繪製,並鑲上黑邊,表現方式涵蓋了手翻書、圖文小說和電影的元素。故事一開始,一個畫有一輪滿月的小圖框出現在整幅黑色的背景中央;隨著讀者的翻閱,小圖框和月亮漸漸後退遠去。緊接著,一個奔跑的男孩鑽過通風口的柵門,躲進火車站的牆裡;對於這個兼具守鐘人助手身分的孤兒而言,這座火車站就如同他的家。這個男孩試著完成任務的同時,他的命運也與一位壞脾氣的玩具店老闆、一個不容忽視的活潑女孩彼此交會。每個角色都擁有自己的祕密,以及某項對他人深具意義的事物。作者藉由不露痕跡的預示、精心設計的人物和緊張刺激的懸疑情節,精明處理構成其複雜情節的各種元素:加速的火車、時鐘、腳步聲、夢境和電影──尤其是由法國科幻電影先驅喬治‧梅里耶(George Méliès)所導的電影。一張張電影劇照經由精心安排,巧妙的安插在書內。賽茲尼克的藝術表現所涵蓋的範圍甚廣──從引人且陰暗的巴黎街區到深入角色的特寫鏡頭──足以讓讀者思索關於失去、時間、家庭和創造力等議題。本書的結尾以一輪逐漸黯淡的虧月、逐漸縮小的圖框和資料性的致謝辭結束。如此精采的敘事形式,讀者絕對可以完全領略其趣。
書單雜誌 Booklist
賽茲尼克「以文字和圖畫寫成的小說」,是一篇結構複雜的推理小說,背景設在一九三○年代的巴黎,故事是關於一個孤兒、一個用廢棄零件拼裝成的發條裝置發明,以及一位著名的電影工作者。這部作品讓漸漸式微的法國藝術形式──插畫小說──再次復甦,並將其帶入嶄新的境界。這本書所呈現的效果多少和圖文小說有點相似;但在體驗如此的表現方式──混合了鉛筆畫和不時插入的敘述文字──之後,最終還是比較像在觀賞一齣默片。的確,電影和它們所引起的驚嘆,就如同「在大白天裡看見夢想」,這正是整個故事的中心主題;賽茲尼克兼以視覺形式(將連續數頁的圖畫鑲以黑框,看起來猶如投射在黑暗螢幕上的畫面,並模仿慢鏡聚焦和劇情剪輯)與主題形式(劇情迴繞著導演喬治‧梅里耶(George Méliès)打轉,特別是他一九○二年的經典名片《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明顯傳達其對電影的熱情。這部混合圖文的創作還插以各種電影劇照和檔案照片,令人驚喜且喜愛;但是相較於這本書的藝術表現及其對歷史的關照(從書後所附有關賽茲尼克創作靈感來源的注釋文字,足以明瞭其關照範圍之深廣──遠從發明電影的盧米埃兄弟(Lumière brothers)到二十世紀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這則孤兒故事本身反而相形見拙。然而,本書如此充滿雄心的編輯形式不僅需要且理應受到矚目;一本敘述複雜的小說能同時兼顧文字閱讀和圖像視覺,相信許多兒童讀者一定會深受吸引。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3折 | 3 |
4折 | 1 |
5折 | 3 |
6折 | 2 |
7折 | 1 |
7折以上 | 5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3 |
3折 | 3 |
4折 | 1 |
5折 | 10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6折98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