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根源,打造良善、進步公民品格的生活教育美學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
也想要把它們實現。
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
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從無憂無慮的鄉下小孩,到因為遭受欺負而不想上學的國中生,到成為田園小學老師,再到澳洲留學的博士生,從這一切親身經歷當中,作者對於台灣的教育、社會與文化,有著極為深刻的感受。重視成績、不重身教、貪求近利、雙重標準、缺乏美感……,這些都是台灣當前社會亟須討論與思考的課題。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讓台灣的社會更加成熟,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幸福更加滿點。
作者的話:
台灣這土地上的人、事、物,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她可愛的地方。當我在國外時,總會想著她的好。當我看到外國文化比台灣良善時,也總是會思考著台灣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與否,往往在於教育上的價值觀。而台灣教育過度重視分數與學歷,嚴重扭曲了價值觀,也導致了許多我們不能接受的文化現象。
雖然這本書中檢討了很多台灣的問題,也舉國外的例子做對比,但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西方先進國家也是歷經了多年的經驗與改變,才換得了所謂的先進與文明。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是個樂園,而台灣是我們棲身的地方。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就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最原始的初衷,找回讓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希望。
本書特色:
1. 從小處著手,構築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公民品格書。
2. 提升台灣向上力量的生活教育美學。
3. 從生活細節中找尋進步因子取代墮落根源,不含教條意味的勵志書。
作者簡介:
許建榮
火星來的雲林人。從小就是古靈精怪、偷偷摸摸做壞事,但老師卻深以為是同學模範的好學生。
曾任小學教師、教師會長、台灣文化資訊站站長及其他意想之外的工作。目前在澳洲攻讀博士學位,研究興趣為網路公共領域與認同、傳播媒介與文化霸權。
熱愛棒球,大學時期為壘球校隊成員並擔任系隊隊長四年、三商網虎成員;現為實況野球成員、澳洲印地安棒球俱樂部資深板凳與兼職裁判。
主要信仰是睡覺;日常休閒則為搖滾樂、動畫、電影、家庭電玩與旅行隨意攝影,大學時也曾經差點把攝影社搞成電影社。
著有《馬經——你想像不到的馬英九》、《馬經Ⅱ——你必須知道的馬英九》(以上兩本皆為玉山社出版)、《鵝尾山e眠夢》(與紀淑玲老師等合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從童子的為什麼,走向公共的大哉問,每個人邊問邊答,相互詰難,相互分享,彼此鼓舞。這就是如何留住天堂的起步。台灣可以是天堂!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賀陳旦
我有一個朋友,他叫作許建榮。他也是一個奇怪的孩子,從小到大。他寫的這本書,也可以算是故事,也可以當作教室,你想來看看嗎?
——電影製作人、台灣加油隊隊長 楊蕙如
許老師說「台灣有時是個天堂」,我卻沒有這麼悲觀。看到他對這塊土地的愛,再轉身看看我身邊有無數像他一樣的夥伴,我知道我們都不孤單,只要我們不放棄,堅持下去,相信一天「台灣會常常是個天堂」。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蕭慧英
可以從他的《台灣有時是天堂》這一本書中,了解到建榮對我們的教育,對我們的社會,和對我們的島嶼的思維和見解了,很開心能因這一本書的誕生而讓我想起平等種種人、事、物中的美好回憶。
——台北市社子國小校長 廖金春
熱力四射、活力充沛的台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子民,我們需要對她懷抱希望,因為我們有許許多多像作者一樣,對斯土斯民始終熱情擁抱,不斷關懷與提出建言的悠悠人才,凝聚這股善的力量,定能讓世界看得見台灣,讓她成為令世人欽羨的國度,台灣加油!
——宜蘭縣岳明國小校長 黃建榮
小時候大人告訴我們:「美國是小孩的天堂,年輕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場。」而,台灣自古叫仙島,哪一天會是我們的天堂!?
——台北市家長協會 李正三
名人推薦:從童子的為什麼,走向公共的大哉問,每個人邊問邊答,相互詰難,相互分享,彼此鼓舞。這就是如何留住天堂的起步。台灣可以是天堂!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賀陳旦
我有一個朋友,他叫作許建榮。他也是一個奇怪的孩子,從小到大。他寫的這本書,也可以算是故事,也可以當作教室,你想來看看嗎?
——電影製作人、台灣加油隊隊長 楊蕙如
許老師說「台灣有時是個天堂」,我卻沒有這麼悲觀。看到他對這塊土地的愛,再轉身看看我身邊有無數像他一樣的夥伴,我知道我們都不孤單,只要我們不放棄,堅持下去,相信一天「台...
章節試閱
04 四季——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節錄)
小學的語文科(國語)課本,通常都是三篇課文或四篇課文作為一個單元,課文的編排方式常會配合季節的變化;例如放完寒假的二月底、三月初,課文大致是談春天的內容。這樣的課程安排,對小朋友來說,的確是將語文教學與自然環境結合的好方式。
不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尤其課文描述的若是抽象的感覺時,教師更是難以解釋與教學。何況現在大部份的學生居住在都會區的水泥叢林裡,學生在無法理解或不曾接觸過大自然的變化之下,老師的教學非常難以實際讓小朋友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實際感覺。再者,即便是居住在鄉間的小朋友,在農業社會型態早已改變的當代,往往也無法有著與家中長輩小時候相類似的自然生活體驗。
因此,這類型的語文教學,是非常難以達到「情境教育」的理想的。
很幸運的,我任教的學校,因為在草山(陽明山)一帶,位於鵝尾山山前,自然景物的四季變化明顯,生物生態也豐富,而這些都是教學時非常好的教材。
冷酷的分數剝奪了孩子們的大自然
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周圍的生態與四季變化優勢,讓小朋友靜心去體驗大自然的感覺,我常發現他們似乎是見到了另一個新世界。然而,這些事物事實上就一直存在於小朋友身邊,是他們失去了對周遭環境的感覺。而他們這樣的遺失,卻是大人們的責任,也是老師們的責任。
分數是冷酷的,但大自然卻是有溫度的。可惜的是,大家都愛冷酷的分數,而不是有生命、就在各位身邊的大自然。因為冷酷的分數,漸漸的,小朋友就和我們一樣,失去了對四季與大自然的感覺。
或許有些人也和我一樣在想,假如,我們失去對大自然的感覺,失去了對四季變化的觀察力,我們應該就已經不屬於這個藍色星球了吧。
生命,在於生老病死。自然,在於四季變化。我們是屬於這藍色地球的一份子,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其他生物一樣,感覺到這個世界的四季。
倘若我們不了解四季變化的意義,大人們在設計小學的語文課程時,也不會將季節變化的內容放到課文裡面。
四季就在孩子們的身邊
農曆春節過後的下學期剛開始的課程,語文課本中常會有數課是描寫春天的景象。
有次,為了配合語文教材所描述的春天課程,我在那次的期中評量中,出了一題二十分的小作文,試題是維瓦第的音樂—「四季」。我以維瓦第的小提琴四季協奏曲的「春」作為評量題目,在評量時播出該首音樂,請小朋友仔細聆聽該音樂是屬於四季中的哪個季節,並且描寫出所聽到的內容事物是什麼。
除了一個小朋友之外,其他小朋友都寫「春天」,而他們描述所聽到的內容十分精彩,例如:鳥愉悅地唱歌、花在盛開、樹木在成長、蝴蝶在飛舞、山上的雪水融化變成溪流、溫暖的太陽等等。
而唯一沒有寫春天的小朋友,他則是認為他所聽到的是「冬天」,他寫下他聽到是河流漸漸結凍的聲音、雪花紛紛的聲音、動物躲避冬天奔跑的聲音等等。評量的結果,這題所有的小朋友都是滿分;即使那位小朋友的答案是冬天,但是他也描寫了他所聽到的感覺。
或許有人會問,小朋友所寫的答案,一定有的寫多,有的寫少,也一定會有錯字,怎麼能夠給同樣的評量分數。其實,小孩子對語文的感知力和應用能力,是天生就有差異的,課文是要小朋友去體驗春天,而我則是希望小朋友把聽到的感覺轉化成文字。小朋友肯用心去感受音樂的內容,並轉化成文字,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成功。至於錯字?查字典再更正就好,即便是老師,也有很多字是不會寫的。 這個考題有二十分,或許也有人會質疑大家都滿分,那如何辨別語文能力的差距。其實,即便要有語文差異的辨別力,那麼在其他八十分的內容中,就可以評量出來。就教育的哲學來說,我認為多給學生信心和機會,才是打造學生對自己的語文能力有正面思考的好方式。
05 說抱歉的勇氣(節錄)
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對小朋友來說,講的話幾乎都是「聖旨」。根據以往的經驗,每當小朋友對家長講話時,最常講的就是「老師說……」。
因為小學老師的話,幾乎都是一言九鼎。
沒人喜歡被老師冤枉
但不知道各位朋友在求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中、小學時,是否都曾經歷過被老師「冤枉」而遭到責罰的經驗?
在小學,我似乎沒經歷過,而多半都是同學遇到這種狀況。不過在中學時,則是經常被老師「冤枉」。會被冤枉的狀況很多,但通常成績好的「好學生」,應該很少遇到這樣的情形。
我在小學時不僅成績優異,體育也好,同時又是手球、網球、桌球校隊成員,所以自然是老師心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被冤枉」這個詞很難和我連結上關係。
我的記憶很清楚,在當時,被冤枉的通常都是「紀錄不良」、成績也不好的學生,但在那種小孩子必須「有耳無喙」的教育環境下,加上缺乏「正義道德」感,即使明知同學被冤枉,我還是不敢開口為同學爭取正義。想起這段往事,我還真的對那些被冤枉的同學感到很過意不去,畢竟我常擔任班長,幫同學澄清一下,也不是難事。我有時也會想,有些同學後來走上了歧途,或多或少,可能是因為「不管做什麼都被冤枉或當成壞學生」的這種念頭從小就發酵的緣故。
到了國中,我被編入A段班,班上匯集了各小學成績好的學生,相較之下,自己的成績就不如以往那麼耀眼與突出。因為成績不夠突出,也對老師處理爭議的態度感到不滿,於是「被冤枉」就開始和我扯上關係。因為萬分厭惡這類的事,所以我開始裝病不想上學、開始討厭老師、開始討厭班上的「好學生」。
被人家冤枉的感覺真的很差,但是,老師如果知道自己冤枉了學生,會怎麼做?或許,父母可以先問自己,如果你們知道冤枉了小孩,會怎麼做?是否很難開口說抱歉。
有時候,老師常會錯怪學生
有一次,我班上有兩個孩子發生爭吵,A在上課時主動舉手向我告狀說B和她爭吵的事;我詢問B,B不願意講話,附近的同學則有人主動幫A講話。在表面的兩造意見下,我開始責備B,沒想到B開始哭了;當下我認為應該是B受了委屈,在好說歹說地耐心勸導下,B才願意講話。B講完後,全班才知道兩邊都彼此誤會,只是B自己認為沒錯,為何要解釋。
結果,這件事,錯的是老師,因為我在完全還沒釐清事情的狀況下,就責備學生。為此,我當時即刻在全班面前,向該名被我責備的學生道歉,並希望學生能接受我的歉意。
在小學任教的日子裡,其實我把很多小時候的經驗和不好的記憶帶到教學中,盡量避免自己過去遇到的事情重複發生在我的學生之間。我知道無法完全做到自己想避免的,也無法做得盡善盡美,但希望這種同理心,可以降低學生心靈上受到的傷害。
因此,當我知道自己錯了,一定得向學生道歉,也藉此機會教導小朋友這兩個我們很不容易說出口的字。
如果,老師錯了,卻不願意道歉,這絕對會讓小孩「記憶」一輩子。而大家必須注意的是,讓小孩記憶一輩子的事,通常不會是好事,而且將對小孩造成一定程度且永久的心理傷害。
長輩做錯事,通常很難從他們口中聽到對晚輩的道歉。但是,我常在想,道歉認錯真有這麼難嗎?古人不是一再強調「過則勿憚改」?
曾經和許多家長或長輩談過他們自己的經驗,他們也說,在和小孩有爭執的當下,還是會以我是爸媽或長輩的身分去壓制小孩,禁止他們回嘴。
不過,有很多家長會在平常就告訴小孩,若彼此有爭吵時,請尊重爸媽和不悅的心情;等彼此氣消後,再和爸媽心平氣和地談那件彼此爭議的事。
有些家長採用這種溝通模式,雖說不完美,但其實也應該是小孩可以接受的方式。
爭執之中,發現自己有錯,立刻向對方道歉,絕對可以化解掉很多不必要的傷害。然而,即便多數人都知道這樣的道理,但很多人還是選擇不認錯,尤其是長輩對晚輩、主管對下屬、大人對小孩、老師對學生。
但我的經驗告訴我,我們大人如果有錯,請不要吝於鼓起勇氣向小孩子道歉。 道歉,你會得到小孩的諒解,還會得到他們的信賴,更能將這種處事態度教給小朋友。說聲抱歉,其實不僅對小孩的發展有正面助益,也能讓台灣這個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06 學生的質疑(節錄)
過去的台灣,已經很習慣「威權」式的作風,上頭說什麼,下頭就不得有反對或質疑的聲音,這樣的狀況,在教育界也是習以為常的。
從一九九四年的教育改革聲浪開始,去除威權教育的模式也是教改的呼聲之一。但為了去除威權教育,教師的「權威性」似乎也受到了挑戰。只是,我個人認為,教師其實不必這麼在意權威性的問題,畢竟「知識」一直在改變,教材的內容,也會隨著自然科學的發現,或是社會科學的考證,而不斷地在進化中。
知識並非永遠都是對的
在教學的歷程中,我經常對小朋友說,課本教的知識、報章雜誌媒體與任何書籍的內容,並不見得永遠都是對的,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會被後來的科學或歷史研究推翻。因此,我時常跟小孩子強調,凡事都必須去質疑它的真實性,自己想辦法去找到其他佐證來確認該內容,進而養成獨立的判斷能力。
過去的教育,因為政治與歷史因素的糾葛,讓我們無法培養獨立思辨的能力,加上過去也沒有哲學的邏輯教育,因此,我們的學生對問題的思辨與批判能力,向來不足。
為了希望小朋友能夠在我的課堂上養成批判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我一直鼓勵學生要懂得質疑課本中所談的事,甚至連老師講的內容也要質疑。畢竟教學相長,即便我們被學生挑戰,自然也等同於逼自己進步;再者,論辯、邏輯與思考能力,也常是在討論中培養出來的。
記得有次在教社會科時,課文談到了一件台灣重大的歷史事件,除了課文的內容和教學手冊所附的內容之外,我也很仔細去解釋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原因和歷史背景。
沒想到隔週的週一,一位陳姓小朋友突然對我說:「老師,你在社會科講的事是真的,我週末和家人去書局時,順便查閱了相關書籍。」
這件事讓我又驚又喜;驚訝的是,有學生會質疑老師的教學內容;欣喜的是,長期一直希望學生要有獨立思辨能力的期待終於成真。
只是,對自己教的內容被學生懷疑,學生因此去找資料來質疑或確認老師所教的內容是否正確這等事,我不清楚其他老師若遇到,當下會怎麼想,是感覺失去了教師的權威性?或是,很欣慰學生真的成長了?
求證的重要性
在二○○七、二○○八這兩年來,台灣媒體不斷引用中國媒體的報導,大肆批評韓國將華夏文化的歷史據為己有;例如,老子和孔子是韓國人、豆漿是韓國人發明的、釋迦牟尼是韓國人、王建民是韓國人、孫中山是韓國人、部份長城是韓國人建的、中醫是韓國人的發明並將其申請為世界遺產、韓國向聯合國申請「風水文化」為世界遺產等等。
上述的內容,其實都是中國媒體在網路上的報導,並諉稱是韓國《朝鮮日報》的報導或某韓國學者的研究。而台灣媒體不向韓國舉證,也不查閱中國網路媒體所指稱的韓國媒體是否有相關報導,便逕自擴大報導並加以批評,搞到韓國《朝鮮日報》在二○○八年八月間撰文痛責台灣媒體胡亂引用中國媒體的假新聞。
我認為,或許,之所以會發生台灣或中國這一切對韓國人的不滿,大致是始於韓國向聯合國申請了「端午」節慶祭典為世界文化遺產所致。
然而事實上,韓國的「端午」與我們平常所認知的端午節根本不同,韓國申請的世界遺產是「江陵端午祭」。根據韓國文化財廳的說明,端午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祈求豐年,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祝祭活動。在進行「端午祭」時,韓國人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況且,韓國在端午節這天,也不像台灣或中國有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
在這則韓國向聯合國申請將「江陵端午祭」列為世界遺產的新聞中,台灣媒體卻和中國媒體一樣,看到「端午」兩個字就爆怒。接著,看到中國網路新聞一連串的造假新聞,台灣媒體也就跟著引用,網友們也跟著發飆。只是,我們從來不去查證消息是否屬實,也從來不看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結果就是人云亦云、人怒亦怒。
網路上關於華人圈批判韓國剽竊華夏文化的流言相當多,台灣網路圈也一直是不斷轉載,然後辱罵韓國。縱使筆者對於二○○二年的世界杯足球賽,韓國使用不光明手段對付對手隊伍的行徑相當感冒,也對韓國的愛國裁判,對於台灣跆拳道選手,甚至他國跆拳道選手的不公平判決而感到憤怒,但網路上所傳的「韓國剽竊歷史與文化」的問題是否為真,和體育場上競技的不公平問題,並不能混為一談。
不過,我們看到台灣網友的反應,卻盡是將上述兩者做連結。再者,網友所批判的韓國剽竊歷史文化的自紮「稻草人」並不存在,而抓著不存在的稻草人猛批判的這種行為,其實更顯得台灣網友心態的幼稚。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台灣人容易盲從,卻又不去確認或審視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是否為事實。簡單地說,就是非常容易人云亦云。如果網友願意花功夫去查證,可以發現來自中國網路的「新聞」,事實上根本都是謠言。
09分數比誠實重要?(節錄)
很多人都沒想過,其實,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說謊。
在那個聯考掛帥的年代,打從小學開始,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買「自修」,上課時也常會拿自修出來講解,國中更是「自修」最氾濫的時期。「自修」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參考書」,由於國中生的需求量大,因此更是細分了多家的版本。 筆者當時唸所謂的A段班,每個科目的老師都要求我們統一購買最難的版本,我記得「超群」、「最高水準」、「點線面」是最常被採用的。而且,上課的進度除了學校課本之外,還包含這些參考書。至於測驗卷,則是家常便飯,一週考個二十張試卷,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毒蛇要來了,自修收起來
以前唸小學的時候,「自修」並沒有那麼氾濫,只是老師有時候會拿自修出來做補充教材。
小學的時候,常聽到老師講:「明天﹃毒蛇﹄要來,所以自修不准帶到學校來。」 當時,永遠不懂什麼叫作「毒蛇」,只知道老師講完話的隔天,會有一個穿著正式西裝、打著領帶的人,由校長陪伴著,經過我們的教室。
「毒蛇」要來的前一天,校長會在朝會上要求我們要對明天的「客人」特別有禮貌,而老師在隔天上課時也會特別「正經」與「認真」,甚至不苟言笑。因此,每當有「毒蛇」要來的日子,往往就是學校生活最不一樣的一天。 到了國中,終於明瞭什麼叫作「毒蛇」,原來他的真正名詞叫作「督學」。
在唸國中時,遇到督學來到學校的日子,則是更精彩的過程,而學生又在這當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當督學來學校視察時,小學時代,「自修」頂多只是被交代不能帶到學校來,但在國中時期,老師則會要求學生將「參考書」帶到學校,但要放在書包內,等督學離開後,才能拿出來。不僅如此,老師還會交代,如果遇到督學詢問是否有使用參考書或向外採購的測驗卷時,要一概說「沒有」。
其實,唸國中時,我很喜歡督學到學校來。因為當天,各科的老師幾乎都不會安排考試,等於是獲得了難得輕鬆的一天。而且,當天的營養午餐,一定特別好吃,還特別加菜。每次到了這一天,我就會好喜歡督學。
為求分數而說謊
在那個分數掛帥的年代,不知不覺中,老師一直在教我們「說謊」,因為「分數」絕對比「誠實」重要。就在這種潛移默化之下,學生也認為分數遠比說謊來得重要。不過,這是我們應該受到的「教育」嗎?
為了分數,老師要學生們向督學撒謊。其實,督學們也都心知肚明每個學校違規使用參考書和測驗卷的行為,督學和校方只是彼此心照不宣,教育主管單位當然也了解這種狀況。就這樣,所有的教育體系成員全部說謊,然後第一線的老師們要學生練習說謊。
筆者很慶幸並沒有在國中教書,因為我不知道我是否必須為了「分數」,面對同樣的事情。在小學教書時,因為任教的學校是田園小學,屬開放教育性質,也就沒有所謂的「參考書」問題,反倒是學生自己會帶「參考書」來學校詢問我如何解答參考書中的問題。
看到我教導的小學學生,我都會覺得他們好幸福。至少老師不必因為「毒蛇」問題,要小朋友說謊。也至少,他們在小學的時候,不需要去面對這種扭曲的價值觀。
04 四季——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節錄)小學的語文科(國語)課本,通常都是三篇課文或四篇課文作為一個單元,課文的編排方式常會配合季節的變化;例如放完寒假的二月底、三月初,課文大致是談春天的內容。這樣的課程安排,對小朋友來說,的確是將語文教學與自然環境結合的好方式。 不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尤其課文描述的若是抽象的感覺時,教師更是難以解釋與教學。何況現在大部份的學生居住在都會區的水泥叢林裡,學生在無法理解或不曾接觸過大自然的變化之下,老師的教學非常難以實際讓小朋友...
商品資料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