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療癒,從說故事開始
當一個人在創傷故事主宰的河流裡掙扎,必須跟滾滾江河搏鬥時,很難對曾經淹沒自己的事件產生新的看法。但是,如果能有一片河岸立足,便有機會俯瞰自己生命中的事件,重新造訪,而不致被河水席捲淹沒。──麥克‧懷特
英才早逝的敘事治療大師──麥克‧懷特,與廣受歡迎的家族治療師艾莉絲‧摩根,藉由生動、有趣的敘事治療,讓曾經受創的孩子重新敘說、看待自己的故事,更透過關係中的互相支持,激發出孩子的自信與能力。
本書以許多鮮活生動的兒童案例,詳述了敘事治療的概念與技巧。這不僅是一本值得推薦給社工、治療師、青少年社區工作者的必讀物,更是許多老師、家長在與孩童溝通時,不可不知的敘事寶典,孩子的心靈需要協助,才能跨越艱難、長出自信。
作者簡介:
麥克.懷特(MichaelWhite,1948~2008)「敘事治療與社區工作」諮商學派的創立者,同時也是澳洲「杜維曲中心」(DulwichCenter)的主持人之一,此中心以進行心理治療與社區活動為主要的工作。麥克‧懷特最先接受的是社會工作和家庭治療方面的訓練,因為不滿此領域的傳統想法和作法,而創發了新的觀念。在敘事治療的發展上,他是最多產且最有影響力的人,更是許多專業刊物裡被討論的主角,其海外巡迴教學常常吸引了大批的聽眾,包括2001年在台北舉行「敘事治療工作坊」。2008年4月4日不幸因心臟衰竭驟逝。懷特的著作包括《論文集》(SelectedPapers,1989)、《重寫生命》(Re-AuthoringLives,1995)、《治療者的生活敘述》(NarrativesofTherapists'Lives,1997),並和大衛.艾普頓(DavidEpston)合著《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心靈工坊,2001)、《經驗、矛盾、敘事和想像》(Experience,Contradiction,NarrativeandImagination,1992)艾莉絲‧摩根(AliceMorgan)在澳洲墨爾本執業的敘事取向家族治療師,也是杜維曲中心的講師之一。在澳洲及國外提供敘事治療訓練工作坊與課程,也為經歷家庭暴力的女性及兒童作諮商服務。她發表了許多專業論文,同時是《OnceUponATime….NarrativeTherapywithChildrenandTheirFamilies》(1999)的編輯,並著有《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心靈工坊,2008)。在從事兒童及家庭的諮商與教學和寫作的工作中,敘事一直是啟發她的最佳酵素。
章節試閱
前言
艾莉絲•摩根
歡迎閱讀這本討論兒童與其家人敘事治療的書!我和麥克很高興能與你分享一些治療工作中的故事。這本書包含了我們發現的各種概念與方法,有助於兒童與家人攜手合作,脫離當初讓他們尋求治療的困境。
本書是為那些與兒童及其家人接觸,並希望開啟獨特對話(particular conversations),為兒童建立社群,且能在社群中重視兒童的技能、知識、信念與偏好的讀者所寫。我們知道許多老師、社工、治療師(therapist)、青少年社區工作者、家長、兒童照護者、兒童保護社工、學校員工和醫療人員,都會在與兒童溝通時,運用到敘事的概念。我們希望這裡所寫的內容,能有助於你的生活與工作,也能有助於你所接觸的兒童及其生活。
兩項關鍵元素:概念與技巧
本書把兩項關鍵元素結合在一起:(1)與兒童及其家人進行治療工作的故事與案例細節;(2)檢驗工作背後的概念和原則。
我們希望以務實而實用的方式結合這兩項元素。在所有章節中,「怎麼做」(與敘事治療相結合的技巧),和「為什麼要這麼做」(支持這些做法的概念)會交織呈現。…
我也記得對話裡一些不順利的時刻,可能是因為我對敘事的概念,或運用敘事的技巧,使我們走進死胡同。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會留意到我自己和我面對的家庭所受到的影響。我會覺得「這樣不行」,覺得陷入僵局,處處受限,覺得工作中的選擇太有限,感到身為治療師的「絕望」。而這都不是我在工作中樂見的狀況。這時最有幫助的,就是回頭去檢視敘事治療背後的指導原則,以及重新檢視和磨練敘事治療師的「吃飯傢伙」,也就是特定的對話和提問技巧。
本書便是在這種心態下誕生。我們希望這本書有助於延伸讀者的想法與做法,也希望藉由專注於敘事治療的概念與技巧,來幫助在工作中接觸兒童及其家庭的實務工作者。
更廣的考量:方法背後的概念
在整本書中,我們也希望讓讀者注意到更廣的考量,以及建立兒童與家庭敘事治療的思考概念。例如我們在書中就探討了芭芭拉•梅耶霍夫(Barbara Myerhoff),雷夫•維高斯基(Lev Vygotsky)和其他人的貢獻。我們也討論了某些重要的區別,和各項理論對敘事治療的影響。例如在第三章裡,麥克•懷特就釐清了引出關於創傷的雙層故事(double-stories accounts of trauma),和由現代淨化理論(modern notions of catharsis)發展而來的治療詢問模式,這兩者之間的區分。第五章裡,麥克在一場討論合作性實務工作的訪談中,則談到現代優生學議題,及其對兒童保護調查的影響。我在第四章裡討論到自我認同(identity)是一種社會性的、人際關係的與共同塑造的過程(而非天生的、內在的、不會變化的)。第二章則討論治療師在與兒童及家人對話時,可以採取哪些不同的定位,並且更深入了解這些不同的定位對尋求諮商者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複雜與兩難的困境
但是本書包含的絕不只是上述兩項關鍵元素。這些論文和訪談裡,還談到其他更多主題和問題。書中就討論到治療師在協助兒童及家庭時,可能遭遇的各種複雜與兩難的狀況。以下只是一些例子:
*如果對方說問題更加惡化或擴大,我該怎麼辦?──第二章
*我該如何協助經歷過創傷的兒童,而不會讓他們再次受傷?──第三章
*若我發現我的立場變成要說服兒童或成人他們真的有進展,這時該怎麼做?或者若一個年輕人說:「這沒什麼大不了,我希望你別再一直講這件事了。」我又該怎麼回應?──第二章
*我該如何與其他在場的家人合作?我要如何讓重要相關的人支持這項工作?──第二、第四、第五章
*如果有人不能參加面對面的會談呢?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讓他們參與?──第四章
*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的技巧與知識獲得更深入豐富的描述?──所有的章節
*如果兒童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中顯現許多衝突與誤解,我在面對他們時,應該謹記什麼?──第五章
*當我聽出充滿問題的主要故事裡,有可能出現的「獨特結果」或「例外狀況」時,我可以用哪些詢問方式,讓故事發展得更豐富?──第一章與第四章
*我如何避免讓對話演變成先是父母抱怨,接著孩子否認,然後引來更多抱怨,如此週而復始下去……這種情形要如何避免?──第五章
*在兒童保護的調查裡,合作(collaborative practices)為什麼很重要?──第五章
*如果大家對於問題是什麼,無法達成共識,該怎麼辦?──第二章與第五章
總結
接下來的許多故事,將挑戰許多關於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正常化的觀點,並描述成人與兒童如何藉由共有的信念與承諾,合作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希望你喜歡本書集結的文章,也希望本書為你帶來刺激、啟發和支持,並能有益於你協助兒童與其家人的工作。
祝你閱讀愉快!
第一章
兒童及其家庭的敘事治療:外化回顧
麥克.懷特
我鼓勵理查介紹我認識這些一直找他麻煩的恐懼──我請他告訴我這些恐懼的特徵,讓我知道他要對抗的敵人是什麼樣子。他對這項要求有點驚訝,但是突然眼睛一亮,顯得很感興趣。我們很快決定,如果他把恐懼畫下來,我會更容易了解。我拿了些材料,理查立刻開始工作。我在他工作時,從他背後觀看,而隨著這些恐懼慢慢成形,我簡直不敢相信理查在對抗的東西。他的恐懼確實非常恐怖,於是我們開始對話…
理查
七歲大的理查當初是由他的單親母親珍妮帶來。理查的狀況不太好,他經常很害怕、身體虛弱,被認為有「懼學症」,還被認定有「身心症」(psychosomatic)的問題。除此之外,他也經常失眠。理查的父親在他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嬰兒時,就已經拋棄了這個家,之後也不曾跟理查有任何聯繫。
在詢問過理查的生命史之後,我獲悉他在很久以前有一些創傷經驗,因此我詢問珍妮是否同意在諮商對話中處理這些經驗。珍妮說她同意這麼做會有些好處,但是她希望有一些立竿見影的方法,能盡快減輕理查的恐懼,因為他的恐懼似乎已經蔓延到生活各層面。我在了解理查目前的生活狀況後,也相當認同這應該是優先要務。
為了處理這項優先要務,我鼓勵理查介紹我認識這些一直找他麻煩的恐懼──我請他告訴我這些恐懼的特徵,讓我知道他要對抗的敵人是什麼樣子。他對這項要求有點驚訝,但是突然眼睛一亮,顯得很感興趣。我們很快決定,如果他把恐懼畫下來,我會更容易了解。我拿了些材料,理查立刻開始工作。我在他工作時,從他背後觀看,而隨著這些恐懼慢慢成形,我簡直不敢相信理查在對抗的東西。他的恐懼確實非常恐怖,於是我們開始對話:
*麥克:任何人的生活裡如果有這些恐懼跑來跑去,絕對會睡不著!
理查:嗯,我就都睡不著!
麥克:嗯,這樣公平嗎?
理查:什麼?
麥克:你覺得這些恐懼讓你不能睡覺,這樣公平嗎?
理查:不公平,真的很不公平。
麥克:這些恐懼晚上到處跑來跑去,你的鄰居睡得著嗎?
理查:啊?
麥克:你的鄰居……
理查:媽媽,你覺得呢?
珍妮:也許你可以去問他們。
理查:好,我去問!我一回家就去問。媽,我會先問墨菲太太。然後我去找強尼,問問看他家怎麼樣。
麥克:強尼最近看起來很累嗎?
理查:媽,你說呢?*
我請理查幫這些恐懼取名字,讓它們更加擬人化(characterise)。然後我們花了些時間試圖了解這些恐懼想在他的生活中得到什麼,以及這表示它們有什麼目的。沒有多久,我們大概就摸清楚了,這些恐懼是利用哪些計謀而成為理查生活中的老大、這些計謀背後的目標,以及它們對理查的未來有什麼打算。
理查在明白這一切之後,感到十分憤慨,並決定他不想乖乖聽從這些恐懼對他的生活所打的如意算盤。事實上,他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他無法忍受的。我們三個接著花了些時間討論為什麼恐懼對他未來的計畫這麼不高興,並且很快就找出他自己想要的未來,與這些恐懼想要的未來,有什麼不同。
就在這項基礎上,理查決定他必須採取一些行動:
*理查:我必須做一些事。
麥克:抱歉,你說什麼……?
理查:我必須做一些事。我應該好好管教一下這些恐懼。
麥克:喔,所以教它們就可以……
理查:可以把問題解決,沒錯……
麥克:好啊,太棒了!*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我了解到理查要開始教育他的恐懼,告訴它們他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以及他自己對未來的計畫。而且他更進一步決定不能讓這些恐懼在晚上到處亂跑,免得讓他的生活以及他跟別人的關係一團混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發展出一項計畫,來減少它們的活動:
*理查:這些恐懼可能會讓大家都很傷腦筋。
麥克:對,有可能。
理查:它們一定也破壞了別人的睡眠。
麥克:有可能。
理查:不應該讓它們晚上到處亂跑。
麥克:我覺得你說的應該沒錯。
理查:它們晚上應該被鎖起來。
麥克:鎖起來?
理查:對。
麥克:你要怎麼把它們鎖起來呢?
理查:我會把它們放在盒子裡,然後把盒子綁起來。
麥克:聽起來是不錯的計畫。你要什麼時候做?
理查:晚上睡覺以前。
麥克:然後呢?你會把它們一直鎖在盒子裡嗎?
理查:不,我會在早上上學前,讓它們出來玩一下。
麥克:聽起來真是個很棒的計畫!
珍妮:確實是。*
三週後我們再度見面時,我得知理查在珍妮的支持下,已經實踐了他教育恐懼以及減少恐懼活動的計畫。他在這次會談時,帶來了他上次畫的恐懼。但是這次它們被安全的關在一個厚紙箱裡,外面還用堅固的橡皮筋牢牢綁住。理查覺得比以前舒服多了,也因此他晚上的睡眠改善了,也回到學校上一部分的課。他顯得比較強壯,也比較有自信。我聽到理查用了哪些方法和努力,來教育恐懼,和減少它們的活動,便問他那個恐懼的反應如何。理查告訴我,它們很不高興,而且「它們很會找麻煩。」然後他示範它們有多麻煩:
*理查:你看,它們會動來動去。它們會一直動來動去。(他手中的盒子明顯的震動。)
麥克:對,我看得出來。可是我發現,只要你握緊一點,它們就沒有動得那麼厲害。
理查:對,它們不會動得太厲害。
麥克:我們來看看,如果是我拿的話,它們會不會動。
理查:好。(理查把盒子拿給麥克。)
麥克:喔,喔。(麥克接過盒子後,恐懼立刻開始動個不停。)
理查:小心。
麥克:喔,喔,喔。(情況愈來愈糟,現在恐懼已經讓麥克在椅子上搖來搖去。)
理查:小心!
麥克:喔,喔,喔。(麥克現在已經被恐懼弄得在椅子上不停旋轉,而且就快要拿不住盒子。)
理查:小心點,小心點!
麥克:喔,喔,救命啊,救命啊!(麥克被甩到地板上,旋轉的動作也愈來愈大,而且他怕盒子就要脫離他的控制了。)
理查:我幫你!(理查從椅子上跳起來,抓住盒子,把麥克從可怕的命運中拯救出來。)
麥克:噓!好險好險!喔,謝謝你,謝謝!(驚慌失措的麥克搖搖晃晃的坐回椅子上,努力恢復鎮定。)
珍妮:嘿,看,它們想跑出來!
理查:(他站在自己的椅子旁,盒子放在他的椅子上。他顯然對於自己在危急情況中及時插手,感到很自豪。)對,你看,會飛的那個探出頭來了,還有會爬的那個也探出頭來了。
麥克:(仍然呼吸急促而且衣裝不整。)喔,天哪,還好有你在這裡。*
理查用來教育恐懼和減少恐懼活動的方法,對他十分有效。在幾個星期內,他的生活就完全不受恐懼干擾了。基於這項成就,他獲頒了「打擊恐懼與馴服怪物證書」,並獲得「澳洲與紐西蘭打擊恐懼與馴服怪物協會」的會員資格(在八○年代初期,這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協會,擁有眾多會員)。理查決定把這張證書帶去學校給同學看,希望能找到其他也屬於這個神祕組織的孩子。雖然他的同學對這張證書非常感興趣,也很好奇背後的故事,但他並沒有找到其他協會成員,只有一個小女孩認為自己以前可能曾經是成員之一。
理查把這張證書給同學看,並且分享證書代表的打擊恐懼的豐功偉業,之後卻引發了一項意料之外的結果:有幾個孩子因此勇氣倍增,而告訴理查在校園文化裡通常不會被談到的事--他們開始敢說出自己的恐懼和不安全感。理查聽到之後,提議他們可以把恐懼交給他馴服,而等到夠安全之後,他就會把恐懼還給他們。因此有一段時間,理查變成了校園裡非正式的顧問。之後他更被任命為「澳洲與紐西蘭打擊恐懼與馴服怪物協會」的理事長,而協會也在他擔任終身職期間蓬勃發展。
評論
有時候,其他治療師會認為外化的對話就像是協助當事人與生活中的問題奮戰,希望最後能擊敗或打倒問題,或將它們驅逐。但是我對外化的理解並非如此。我最近回顧了我在過去二十幾年所寫有關外化的文章,結果發現我只有在其中一篇用到戰鬥與競爭的比喻。過去我書寫這個主題時,更常用到的比喻包括地質學上的隱喻,例如讓當事人採取行動來對自己的生活重新表態,和「讓問題變弱」;其他還有政治的隱喻,例如「抗議」和「抵抗」;解放的隱喻,例如「自由」和「脫離」;地理的隱喻,例如「找到立足點」和「收復失土」;教育的隱喻,例如「教育」、「監督」;還有跟光有關的隱喻,例如「讓問題黯然失色」和「讓問題迎向光明」(enlightening the problem)等等。
雖然這些隱喻的靈感大多來自當事人的敘述,但是我也在選擇隱喻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一個孩子可能說他有個新方法,可以解決他的大小便控制問題,描述他現在如何「打敗調皮先生」(競爭的隱喻),才能「從調皮先生手上奪回我的生活」(收回主權的比喻)。在這種情況下,當我進一步請他描繪這些方法時,通常都會在問題中強調收回主權的隱喻。我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擔心在諮商對話中若經常重複打鬥、對抗、競爭的隱喻,可能帶來不良的後果。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理查從來沒有打算擊敗他的恐懼。相反的,他的方法是善意的。他堅決的希望用教育來啟發這些恐懼,告訴它們該怎麼做才能符合他的最大利益,以及其他孩子的最大利益。前言艾莉絲•摩根歡迎閱讀這本討論兒童與其家人敘事治療的書!我和麥克很高興能與你分享一些治療工作中的故事。這本書包含了我們發現的各種概念與方法,有助於兒童與家人攜手合作,脫離當初讓他們尋求治療的困境。本書是為那些與兒童及其家人接觸,並希望開啟獨特對話(particular conversations),為兒童建立社群,且能在社群中重視兒童的技能、知識、信念與偏好的讀者所寫。我們知道許多老師、社工、治療師(therapist)、青少年社區工作者、家長、兒童照護者、兒童保護社工、學校員工和醫療人員,都會在與兒童溝通時,運用到敘事的概念...
商品資料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