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 一口飲盡西江水
從前有一個人,愚癡而無智慧,他渴極了,想要喝水。抬頭看見因炎熱而升起的水氣,以為是水,就一路追逐水氣,到了辛頭河邊。
奇怪的是,他到了河邊卻呆住了,愣愣的看著河,卻不喝水。
旁邊的人感到奇怪,就問他:「你不是很渴嗎?大老遠追逐水氣,終於到了河邊,為什麼卻不喝水呢?」
愚人竟回答說:「如果能把河水飲盡,我當然就喝水了。但是這水那麼多,我是不可能喝完的,所以我一口也不喝。」
眾人聽了,都感到非常好笑。
這就像那些外道,固執於一偏,採取極端的作法,認為自己無法受持所有佛的戒律,於是連一戒也不肯承受,這使他完全沒有道的緣分,在生死輪迴中流轉。就像愚人看見水而不肯喝,被人取笑,是一樣的呀!
原典 渴見水喻
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焰,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頭河。
既至河所,對視不飲。
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
愚人答言:「若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
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於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亦復如是。
創造得道的緣份
我在林間散步,突然聞見一陣花香,隨著香氛飄來的方向,終於找到香味的來源。
原來是一片白色的茉莉花,愈是走近,愈是香濃,使我忍不住站在花前,深深的呼吸。
那香,是來自所有的花,在清晨的林間交織而形成一個香網,每一朵花的香全在其中。
一朵花香,與一切花香,是沒有分別的,遇一切花,得其花香;遇一朵花,也得其花香。
這遍生的茉莉花,使我想起《法句經》故事裡的茉莉花。
一群比丘到森林去禪修,在森林裡,他們看到茉莉花在白天盛放,晚上就凋零了。
比丘從茉莉花的觀想得到啟發,下決心更精進修行,使自己從煩惱中解脫,讓貪瞋癡像茉莉花瓣凋落在地。
佛陀知道他們的決心,就勉勵他們:「比丘!一如枯萎的花會落地,比丘也應該精進,解脫世間的痛苦。」
觀想一朵茉莉花,就觀想了整個的修行。
深入一滴水得到啟示,就得到了整個生命的海洋。
得道的緣份是時時都在、處處皆真的。
「無得道分」──沒有得道的緣份,正是我們總是寄望於整個海洋、寄望於遙遠的彼岸、寄望於究竟與圓滿,忘失了海洋正是眼前的一滴水、彼岸正是此岸的顯影,究竟與圓滿只是起心動念之間。
因此,專注於眼前生命的一滴河水,就創造了久遠的得道的緣分。
第9篇 我的父親還是處男
從前有一個人,在眾人的面前讚歎自己父親的德行。
他說:「我的父親為人非常仁慈,他不會傷害別人,從來不偷盜,只說老實話,如果有餘力,就會布施。」
這時,在眾人之中有一個愚笨的人,聽到這話,不服氣的說:「那有什麼了不起!我父親的德行,遠遠超過你的父親!」
眾人都說:「你的父親有什麼德行,請說來聽聽!」
愚人說:「我父親從小就斷絕男女之間的淫欲,到現在還是處男,沒有接觸過女人。」
眾人忍不住說:「如果你父親從小斷絕情欲,又怎麼能生下你呢?」
聽到的人都哈哈大笑。
這好比世界上一些沒有智慧的人,想要稱讚別人的德行,不懂得說實話,反而遭到毀謗,像那個愚人,存心想讚歎父親,卻反而說成過失,也是這個道理。
原典 歎父德行喻
昔時有人,於眾人中,歎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盜,直作實語,兼行布施。」
時有愚人,聞其此語,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復過汝父。」
諸人聞言:「有何德行,請道其事?」
愚人答曰:「我父小來,斷絕淫欲,初無染污。」
眾人語言:「若斷淫欲,云何生汝?」
深為時人,之所怪笑。
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讚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如彼愚者,意存歎父,言成過失,此亦如是。
不過度,也無不及
我喜歡禪宗說的「啐啄同時」。
啐,是小雞咬蛋殼的聲音;啄,是母雞咬蛋殼的聲音。
母親花了許多時間和力氣孵蛋,卻必須等待小雞啐雞蛋的那一瞬間,才能幫忙啄破蛋殼,啄得太晚或太早,都可能使小雞胎死蛋中。
反過來說,如果小雞沒有啐的意願,只期待母雞來啄破蛋殼,那麼牠永遠也不能等到那個時機,因為母親不會收到牠的訊號。
啐啄同時,就是「恰如其時」、「恰如其分」;「在時機成熟的那一刻,做對的事」;「不過度,也無不及」。
讚歎人的美好,乃至世間一切的美好,也需要時空的因緣,也要名實相當,啐啄一時完成,是最美妙的。
第41篇 蛇尾吵著做頭
譬如有一條蛇,尾對頭說:「我應該走在前面!」
頭對尾說:「我一向都是在前面,為什麼要讓你在前面呢?」
頭繼續在前面,牠的尾巴卯起來纏住一棵樹,不讓蛇頭前進。
頭沒有辦法了,只好讓尾在前面,很快的就掉入了火坑,燒爛而死掉了。
師父和徒弟也是這樣,徒弟總是說,師父已經老了,卻永遠走在前面,應該讓我們年輕人出來引導前進。
但是,年輕人不熟習戒律,經常犯戒,就這樣師父徒弟互相牽著,走入了地獄。
原典 蛇頭尾共爭在前喻
譬如有蛇,尾與頭言:「我應在前!」
頭與尾言:「我恆在前,何以卒爾?」
頭果在前,其尾纏樹,不能得去!
放尾在前,即墮火坑,燒爛而死。
師徒弟子,亦復如是,言師耆老,每恆在前,我諸年少,應為導首。如是年少,不閑戒律,多有所犯,因即相牽,入於地獄。
推翻所有的老人
這是一篇既精短又優美的散文,我一直認為它應該放入中學的教本,讓孩子看看古典的文字是多麼精煉,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這篇寓言當然不只是文字優美,內容也很值得深思,因為,「敬老尊賢」的思想在現今的社會已經快消失了。
就以民主政治來做例子,我覺得民主有諸多的利,卻有一個很大的弊,一旦經過了一次選舉,就會推翻所有的「前朝遺老」,換上一批毫無經驗的新手,正如同把蛇的尾巴拿來當頭前進,不掉入火坑已經是很幸運了。
尤其是黨同伐異,只要與我同黨,再笨再不好再無能都用之不疑;若是與我不同黨,再好再認真再有才幹都要靠邊站!台灣的民主與輪替,不正是陷入這樣的困局嗎?
第51篇 狼吞虎嚥的祕密
從前有一個人,從北印度到南印度,住的時間久了,就娶當地的女人為妻。
妻子為他準備飲食,丈夫卻著急的狼吞虎嚥,顧不得那食物很燙嘴。
妻子感到很奇怪,就問丈夫說:「這裡也沒有強盜來搶食物,你有什麼急事,吃個飯都不安心,這麼匆忙?」
丈夫回答妻子說:「這是我的祕密,不能告訴妳!」
妻子聽了,以為吃得快有什麼奇異的法術,便纏著他問,他被纏得受不了,才說:「自從我的祖父,他吃飯總是很快,狼吞虎嚥的,我從小仿效他們到今天,所以才吃得這麼快呀!」
世間的凡夫,也是這樣,不通達正理,不分辨善惡,作出種種邪惡的行為,自己不以為恥,而說:「我祖父以來,就是這樣做的。」一直到死都照樣的做,到最後命終還放不下,這就像那個笨人,習慣吃得超快,還以為是很好的吃法。
原典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昔有一人,從北天竺,至南天竺,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為夫婦。
時婦為夫,造設飲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熱。
婦時怪之,語其夫言:「此中無賊,劫奪人者,有何急事,匆匆乃爾,不安得食?」
夫答婦言:「有好密事,不得語汝。」
婦聞其言,謂有異法,殷懃問之。
良久,乃答:「我祖父已來,法常速食,我今效之,是故疾耳。」
世間凡夫,亦復如是,不達正理,不知善惡,作諸邪行,不以為恥,而云:「我祖父已來,作如是法」。至死受行,終不捨離,如彼愚人,習其速食,以為好法。
綠色的丈夫和藍色的妻子
近幾年,大陸的山西因為煤礦頻頻災變,死了很多人,並引發群眾暴動。
從報導中得知,這些煤災最令當地居民痛苦的,是有許多來自同一家庭的礦工,祖父、父親、兒子同時罹難。巨大的痛苦無以疏解,才會引發大規模的衝突。
這使我想起,二十幾年前當記者的時候,台灣還有許多煤礦,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會發生一次災變。
有一次,我去採訪一個礦坑災變,搶救工作停滯,屍體沒有挖出來。我信步在附近的村落走走,看到家家戶戶牆上都掛著遺照,村落裡只有女人和小孩。
詢問牆上的遺照,答案都一樣:「這是我祖父,這是我爸爸,這是我哥哥,他們都埋在坑裡了。」
一家幾代,幾個人葬身於礦坑,給我帶來巨大的衝擊,不禁問道:「為什麼祖父死時,不離開礦坑?為什麼父親、兄長都死了,還是不離開礦坑?為什麼?」
答案正是北天竺來的丈夫說的,我稍作更動:「我祖父已來,法常入坑,我今入坑,是故死耳。」
如果有一個人,看到家族的河流,會流向災害,立志轉身,整個家族的命運也就改變了。
這個故事還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古代的北印度生活艱困,治安不靖,他們害怕盜匪,所以民風強悍,吃飯快速是自然的。南印度生活富裕,社會安定,生活比較優雅,懂得品味,所以南方的妻子看到北方的丈夫才會感到奇怪。
我們回頭看看台灣的政情,綠色是北方來的丈夫,藍色是住在南方的妻子,在野慣了,不知道怎麼治國;執政慣了,也不知道如何制衡;如果,如果,有聰明的人,立志轉身,政黨和國家的命運可能就改變了!
第5篇 一口飲盡西江水從前有一個人,愚癡而無智慧,他渴極了,想要喝水。抬頭看見因炎熱而升起的水氣,以為是水,就一路追逐水氣,到了辛頭河邊。奇怪的是,他到了河邊卻呆住了,愣愣的看著河,卻不喝水。旁邊的人感到奇怪,就問他:「你不是很渴嗎?大老遠追逐水氣,終於到了河邊,為什麼卻不喝水呢?」愚人竟回答說:「如果能把河水飲盡,我當然就喝水了。但是這水那麼多,我是不可能喝完的,所以我一口也不喝。」眾人聽了,都感到非常好笑。這就像那些外道,固執於一偏,採取極端的作法,認為自己無法受持所有佛的戒律,於是連一戒也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