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願景的憤怒》是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對醫療亂象,乃至社會弊病,所發出的不平之鳴。此外,更提出懇切的建言與改進的方向,期許能將憤怒化為改革的力量!
針對問題叢生的健保制度,黃達夫提出「論質計酬」的給付方式;在緊張的病醫關係氛圍中,他重申用心聆聽、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並以己身經驗展現何謂真正的視病猶親;對於醫學生的選擇、評鑑和指導,也一一提出具體可行的方式,期待未來的醫者都是醫德與醫術兼具的良醫。
此外,源於國內民眾常有錯誤的醫療觀念,黃達夫一一解析,讓大家有能力為自己爭取更好的醫療品質。
滿懷宗教家般的熱忱的黃達夫,致力於台灣醫療水準的提升以及醫學教育的改革,十七年如一日。書中提及的改革健保制度、重建病醫互信、支持健全的醫師培育計劃,都與我們的權益息息相關。
作者簡介:
黃達夫 著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及杜克大學內科、血液學及腫瘤學訓練。曾任美國杜克大學癌症中心臨床主任、美國癌症學會癌症預防、診斷及治療委員會評議委員及主席、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 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內科教授、衛生署國家醫療品質委員會主任委員。 歷年來發表有關癌症、血液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各方面之論文及研究報告等共計百餘篇。著有《用心聆聽》、《用心,在對的地方》(天下文化出版)
林靜靜 整
台灣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畢業,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療政策碩士,曾任《聯合報》醫藥新聞記者、家庭與婦女版主編。 現任中山醫學大學及台北護理學院兼任教師,並於英國Durham大學研讀醫學教育博士。 著有《肝病診療室》、《肺病診療室》(天下文化出版)。《三秒鐘健康人》、《小毛病自己看》、《現代育兒經》(聯經出版)。《台灣的良知──李鎮源教授》(與李明瑱合著,商周出版)。《壯志與堅持》(董氏基金會出版)。
章節試閱
你適合唸醫學院嗎?
當我們從那些高中剛畢業的學生當中選擇適合的醫學生時,我們第一個要體悟的是︰「這些一心想當醫師的孩子,其實對醫業可以說完全不了解。」或許我可以這麼說,除了極少數的人,高中生對於醫療工作是什麼,可以說是幾乎完全不清楚,更不用說對醫療環境有多少認識。
行醫四十年的經驗告訴我,「教學、研究、服務」應該是環環相扣的。當我們用心地服務病人時,我們會發現力有未逮的地方,為了幫病人解除痛苦,就必須去了解這個現象的原因,進而,去研究解決病人問題的方法。為了把我們的經驗及研究心得傳承給下一代,好讓他們繼續服務病人,因此我們要帶領學生學習。 「教學、研究、服務」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給病人最適切的醫療與照護,為病人解除病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結合更多與我們志同道合,願意無怨無悔投入工作的人,一起切磋琢磨,一起克服困難,不斷提升我們的能力。
愛其所選,樂在其中
三十多年前,我剛進入美國杜克大學服務,有人問起杜克大學醫學院的使命是什麼,當時的內科主任史塔德(Eugene Stead)說︰「我們醫學院的使命是在找我們想要的人,改變這些人,然後讓他們做該做的事。」
我們可以說,杜克大學醫學院希望找到適當的人,訓練他們成為好醫師,來改變社會,讓明天變得更美好,或許這就是一所一流的醫學院心中永遠的願景吧。 有些教育家希望把學生教成像自己一樣,杜克大學的醫學院並不做此想,他們希望學生依照自己的性向,去成就自己的生命。我在杜克大學待了三十多年,深深感覺到他們的教學目標是正確的。正因為他們不束縛每一位學生的志向,因此在那裡求學的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找尋自己最鍾愛的工作,奉獻一輩子,也享受一輩子。
剛到杜克大學的時候,我是一個專業知識不太夠、英文不特別好,還在受訓中的專研醫師(fellow)。那裡的工作環境並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訓練完成後他們似乎看到我還有一點潛力,就給我一個待下來的機會。我於是去問我的主任︰「您期待我做些什麼呢?」這顯然是一個新進人員很想知道的。
但是他回答我︰「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如今回想起來,他讓我知道,我服務的機構支持我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只要我做事的方向和機構的目標是一致的,那麼就放手去做吧。果然,在杜克大學三十多年,我沒有特別被告知要做哪些事情,我做的事幾乎都是我喜歡做的、我認為應該做的。我過著非常快樂的生活,我享受自己努力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生、病人給我的精神回饋。 美國名校慎選學生
對於任何一個機構而言,「人」總是最重要的。如何選對人,如何讓每一個人在不受太多干擾的情況之下,勇敢地展現自己的才能,我認為這才是一個機構能否發揮力量、受人尊敬的關鍵。
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評量一個學校、一所醫學院適不適合你,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看看他們的學生,去和他們的學生談一談。
有一次,在德州達拉斯的旅館裡,來自杜克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史丹福大學等美國名校的代表都到這裡開說明會招攬學生。有人就問︰「你們這些知名的學校,學生想進都進不了,幹嘛還大老遠跑到這裡來找學生呢?」一位名校的代表回答︰「就是因為我們這麼不斷地到處招募,所以才找到了我們最想要的學生。」
我希望有一天,台灣的十一家醫學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學生選擇醫學院就讀,不再是像過去一樣,從台大排起,大家都依序填一樣的志願;而是根據自己的性向,找尋在辦學旨趣、特色上與自己的志向相彷的醫學院就讀,每一所醫學院也要能提出它自己的風格、特色是什麼,去吸引它要的學生。
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台灣所有的醫學院應該都有一樣高的學術水準。學生選擇陽明、輔大,不是因為考不上台大醫學院;而是因為喜歡陽明、輔大不同的風格或特色。
狀元最怕入錯行
如果人的智力有一個曲線的常態分配圖,那麼醫學院選擇學生時,應該選擇智力分布在哪一個區段的人?是選擇最聰明的人呢?還是選擇最願意投入工作的人呢?最聰明的學生將來一定會對病人好嗎?不同的學校是不是有自己選擇學生的特有標準呢?台灣醫學生裡很多具有狀元的資質,不過狀元最怕入錯行,一旦走錯路,選擇不適合自己的行業,而無法發揮他的長處,不但是他個人的損失,也是社會的損失。
事實上,就我的觀察,台灣的醫學院浪費了許多人才,也失去了很多好醫師。很多醫學生如果不去讀醫學院,可能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然而他們從醫學院畢業,因為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興趣不一致,只能做一個平庸而不怎麼快樂的醫師。 當我們從那些高中剛畢業的學生當中想去選擇適合的醫學生時,我們第一個要體悟的是︰「這些一心想當醫師的孩子,其實對醫業可以說完全不了解。」或許我可以這麼說,除了極少數的人,高中生對於醫療工作是什麼,可以說是幾乎完全不清楚,更不用說對醫療環境有多少認識。他們多半不知道自己如果當一名醫師,必須為社會盡哪些責任。
心智成熟再做決定
很多人在讀高中的階段,已經知道自己有文學、音樂、美術或數學的才華,那麼,他們選擇就讀文學系、音樂系、美術系、數學系,也許都不離譜。但是,我很難相信有一個人,在讀高中這半大不小的年齡,就可以看出他喜歡醫學,而且日後一定能成為一位好醫師。
我們不會鼓勵高中生去結婚,因為在我們的認知裡,男女必須在心智成熟的時候才適合結婚;婚後,雙方才比較有可能奉行誓言,終身不渝。高中生還不脫稚氣,談不上成熟,當然不適合結婚,但是我們卻逼著高中生,在他們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紀,就選擇一個必須無怨無悔、終身奉獻的職業,顯然是相當荒謬的。 因為醫師這個行業,不但要為病人治病,而且要照顧病人,是一個必須付出極大體力及心力的工作;換句話說,他不但要有為人看病的能力,而且要懂得體貼,具有對於病人的苦痛感同身受的性格,才能因為非常用心照顧病人,贏得尊重而樂在工作。
最重要的,那些不適合做醫師的人,一旦選擇這一行,考進醫學院,勉強做了醫師,發現自己無法從工作上得到樂趣,但是,中途改行的人可以說非常少,原因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病人卻要忍受這些心不甘情不願的醫師,視醫療工作為一種交易,對病人而言也相當不合理。
因此我認為,如果我們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現有的制度,必須從高中畢業生中挑選出醫學生,那麼我們應該在他們選擇醫學這條路之前,將正確的醫療觀及醫師的日常生活實況告訴這些年輕人,好讓他們研判自己是否適合做醫師。當然,比較合理的做法應該是所有的醫學生都已經接受完大學教育,這時候他們心智較成熟,更清楚選擇醫學在人生中的意義。
為了順利進入醫學院就讀,聽說坊間出現了輔導高中生如何在醫學院面談時致勝的指南以及補習班。這些指導學生在面談時如何應對的材料,如果能喚起申請者的注意,提供正確的醫療觀,那將不失為好事;但如果學生把它拿來當做假面具戴上,就算混進了醫學院,但走錯了行,結果是自己的損失。
因此醫學院的教授在與這些學生面談的時候,必須要有很高的智慧,避免提出引導式的問題。例如問學生:「如果你是一位醫師,三更半夜被護士或病人家屬吵醒,要你幫忙或出診,你會從暖呼呼的被窩裡爬出來嗎?」這樣的問題似乎不怎麼高明,因為學生很容易體會到你所期待的答覆。但是這樣的問題也不見得不能問,負責面談的老師,必須有能力針對學生的回答提出相對、進一步的問題。因此,面談時的第二、第三個問題,往往比第一個問題還要來得重要。從學生的應答當中,可以深入他的內心世界,釐測他回答問題的真實度。
醫師應該具備的特質
識人之明本來就是一種極高的能力與修養,它沒有特別的技巧,但是卻處處需要技巧;沒有特別的標準,但心中確實需要一把尺。我認為做一名醫師,必須具備以下的幾種特質,這些特質,或許可以當做醫學院在衡量一位新學生是否適合讀醫學院的參考︰
一、迅速與陌生人建立互信關係的能力
醫師經常要接觸新的病人,尤其是急診處的醫師,每天遇到的幾乎都是新的病人。因此他必須具有一種能力,就是可以迅速地與陌生人建立互信關係。例如:他對周遭環境的變化是否敏感?他是否喜歡結交新的朋友?他關心的層面是否僅限於親朋好友?他對最近的新聞議題是否有初步的了解?都可以看出這種能力。
二、願意主動挑起責任,為別人服務的熱誠
關心不能口惠而實不至,它不是一種表演事業,因為在付出關心的同時,醫師必須全心投入來照顧這個陌生人。挑選醫學生時,我們可以由言談中去了解他跟家人及朋友之間的互動,研判出他在日常生活裡,大多數的情況是在服務別人?還是在享受別人服務?或許可以從家人生重病的時候開始談起。比如︰有一天母親生病了,無法處理家務,廚房杯盤狼藉、家裡亂七八糟,弟弟、妹妹的功課也沒有人督促,做為哥哥、姐姐怎樣面對這樣的情況等。
三、勇敢面對事實,主動與別人溝通的性格
醫師必須每天跟病人及家屬做各種溝通,不厭其煩地為他們解釋病情,說服他們接受最適當的治療。在醫療現場,即使再溫和、再有能力的醫師,都有可能受到病人和家屬的指責。因此他不但必須體貼別人心意、願意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而且面對不講理的病人和家屬時,還要沈得住氣。他同時要勇敢地面對事實,不會迴避問題,並且要有能力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策略來。
我有一位內科的老師,在他的病人要做手術的前一天晚上,不管他有多忙,都會來到病人的床邊,跟病人談話。「你一定很擔心,是嗎?」他總是這樣開頭。病人會很感動地回答他說︰「是啊!我很擔心,我不曉得明天會發生什麼事。」這位老師會對病人很詳細地解釋病情,告訴他隔天大概的情況,讓他有心理準備。並且問他,還有什麼事情可以為他做的,等一切都安排好了,才離開病人。我在這位老師旁邊做他的住院醫師,他的一舉一動都映入我的腦海裡,對我日後的行醫、對我的人生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四、具備隨時追求更高智慧的熱情
醫學研究日新月異,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杜克大學的內科主任(史塔德醫師)曾經這麼說︰「我今天教你的,可能明天就過時了!」我們都知道教科書都不斷有新版,我過去保留下來的一些內科學教科書,已經沒有多大用處了,只能當做紀念品或史料。做一位好醫師,必須具備隨時追求更高知識和智慧的熱情,願意天天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用更高的智慧為病人提供最好的醫療。
五、具有良好的體力和耐力
美國現在規定住院醫師每週工作時數不能超過八十小時,換句話說,大多數的美國醫師,每週工作都超過這個時數;而一般人的工作,每週只有四十小時而已。醫師的工作不但需要體力與堅忍的耐力,同時需要保持清醒,才有冷靜的腦力。
六、具有強烈的正義感
醫師必須有強烈的正義感,面對錯誤的醫療要能提出糾正;面對不合理的醫療制度,如全民健保制度,必須有勇氣挺身改革,不應該只炒短線、同流合汙。醫師往往需要抗拒來自各方的人情乃至金錢的誘惑,尤其是來自藥商、儀器商的誘惑。
七、具有快樂開朗的個性
能夠帶給病人歡笑的醫師,可以不用藥物就趕走病人大半的苦痛。黑幼龍先生提到,他在《今日美國報》中,看到一篇文章〈如何讓你變得快樂〉指出,凡事感恩的人,通常是快樂的;肯原諒別人的人,也可以獲得快樂。我經常跟和信醫院的同事,尤其是護理部的同事共勉,因為他們與病人及家屬接觸時間最長,而病人和家屬正處在人生最艱困的時刻,所以有生氣的特權。我們面對病人或家屬不合理的要求及不當的憤怒時,應該努力克制自己,原諒他們。我同時會告訴同事,其實,我們諒解病人,只能算是微薄的回報;病人原諒我們的機會,可能遠遠超過我們原諒他們的。
以病人為中心
我曾參加一個以病人安全為題的研討會,該會邀請到丹麥醫學會會長為主講者,我是主持人。會場上有人指出,當今醫師已經變成「弱勢團體」,病人才是「強者」,因為他們動不動就抬棺抗議。這位丹麥的客人不了解台灣的國情,無從回答,我於是試著發表看法。
基本上,我認為這是時代的演變,我們不能抗拒改變,而是要超越。我們歷經了「以醫師為中心」的時代、「以保險為中心」的時代,歷史終將引導我們走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時代。台灣的醫界現在還是停留在「以保險為中心」的時代,各大醫院隨時都在「因應」健保局的給付辦法,而調整他們的經營策略。和信醫院一直拒絕隨著健保政策起舞,我們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必須跨過「以保險為中心」的時代。所以,和信醫院的醫護及行政人員都非常清楚「以病人為中心」的內涵,都知道我們的存在是為了服務病人。因此,當有醫療疏失時,誠實面對;碰到無理或溝通困難的病人或家屬時,我們經常以最誠懇的態度,花很多時間去化解誤會。醫師高高在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想進入醫界的學生,應先有這種了解。
作為醫界的一份子,我們應責無旁貸地把握每一個機會,告訴我們的下一代,什麼才是正確的醫療價值觀:
一、尊重生命是做醫師的信條
我願意引述美國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在二○○一年揭櫫的每一位醫師要做到的任務,包括︰確保病人安全、提供有效的治療、以病人為中心、適時地提供服務,以及對待病人一視同仁。
二、重視病人的痛苦
也就是賴其萬教授所說的:「對人類受苦的敏感度」。醫師對於他人的痛苦必須要比常人更為敏感,他甚至於要比病人更能預見未來的痛苦,才能幫助病人在痛苦降臨的時候能夠支撐過去。這本來是醫師應該具備的條件,可是,當病人告訴我他們的就醫經驗時,我發現有些醫師不但不能預見病人未來的痛苦,連病人眼前的痛苦都可以視若無睹,實在令人憂心。
三、強烈的責任感和追根究柢的做事態度
我曾經跟三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有近距離的接觸;在費城賓州大學的兩年,也和兩位老師非常親近;而在杜克大學的三十幾年,更是遇到很多好老師。跟這些大師級的人物接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也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追根究柢的做事態度,我認為一個醫師應該具備這樣的性格,才對得起病人的信賴。
四、重視團隊的合作
有人說醫師就像貓,沒有人能把貓趕成一群的。意思是說,醫師都自視極高,不容易被約束。不過,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醫學的分工愈來愈細,醫師想要照顧好病人,單打獨鬥的時代顯然已經過去了。我們應該告訴想要選擇醫業的下一代,不可能再把醫師當成「自由業」,無拘無束。為了病人好,必須有經常主動跟別人合作的意願,重視團隊合作,才能不負病人所託。
很顯然地,台灣的醫學院給予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是不足的,我憂心許多醫師心智上還停留在「青春期」,但病人是多麼期待眼前的醫師是一個具有相當成熟度的人。心智的成熟與年齡有時沒有絕對關係,有的人很老,心智仍然很幼稚;有的人很年輕,卻能感恩、寬恕。人不可能一下就成熟,但是千萬不能拒絕成熟,醫師尤其對於幫助自己成長的病人要有感恩的心,因為病人使我們更成熟,更有能力去服務下一個病人。
醫學教育不只是醫學院的教育,醫學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在醫學院讀書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在醫院服務的時候,病人教我們。醫學教育確實是一種使人成熟的教育,讓我們一起迎接成熟的醫學教育的來臨。
你適合唸醫學院嗎?當我們從那些高中剛畢業的學生當中選擇適合的醫學生時,我們第一個要體悟的是︰「這些一心想當醫師的孩子,其實對醫業可以說完全不了解。」或許我可以這麼說,除了極少數的人,高中生對於醫療工作是什麼,可以說是幾乎完全不清楚,更不用說對醫療環境有多少認識。行醫四十年的經驗告訴我,「教學、研究、服務」應該是環環相扣的。當我們用心地服務病人時,我們會發現力有未逮的地方,為了幫病人解除痛苦,就必須去了解這個現象的原因,進而,去研究解決病人問題的方法。為了把我們的經驗及研究心得傳承給下一代,好讓他...
目錄
目錄序合理主義的範例書黃崑巖序在憤怒的路上追求願景,黃達夫不孤單高希均自序讓憤怒變成改革的力量卷一病醫之間流轉的溫馨掩蓋錯誤就無法改進病醫溝通是心的交流首先,不可傷害病人一個紅包的故事卷二用心改革,就對了「健保烏托邦」是讚美之辭嗎?逆向思考門診合理量醫療品質應該透明化我們要優質的醫療醫院管理應該是品質管理和信醫院不「因應」健保政策的改變健保有解──論質計酬卷三選對的人,做對的事有願景的憤怒怎麼教?怎麼學?──由醫學生和醫學院評鑑談起你適合唸醫學院嗎?實習醫師不是打雜的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佛萊斯納報告與醫學教育
目錄序合理主義的範例書黃崑巖序在憤怒的路上追求願景,黃達夫不孤單高希均自序讓憤怒變成改革的力量卷一病醫之間流轉的溫馨掩蓋錯誤就無法改進病醫溝通是心的交流首先,不可傷害病人一個紅包的故事卷二用心改革,就對了「健保烏托邦」是讚美之辭嗎?逆向思考門診合理量醫療品質應該透明化我們要優質的醫療醫院管理應該是品質管理和信醫院不「因應」健保政策的改變健保有解──論質計酬卷三選對的人,做對的事有願景的憤怒怎麼教?怎麼學?──由醫學生和醫學院評鑑談起你適合唸醫學院嗎?實習醫師不是打雜的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佛萊斯納報...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頁數:19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