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閱讀是自學最佳的工具與手段。那麼,什麼是閱讀「好」的方法呢?
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但關於閱讀到底有哪些方法,似乎較少人深究。正如「給孩子一條魚,不如教孩子如何釣魚」,同樣的道理,我們不只要「給孩子書,也要教孩子如何讀」。另外,除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孩子長大之後,父母、老師在閱讀上又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
今日的孩子每天所面對的閱讀內容不僅包含了大量的資訊,而且五花八門。如何讓孩子找出適當的閱讀策略,在如此眾多且龐雜的訊息中,挑選自己所需要的,並將之消化、轉化成融會貫通的知識,讓孩子能夠成為真正「有策略」的讀者(strategic reader),關係到孩子未來的學習。
透過本書分析與提供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教學,以及在教學現場經驗豐富的希望閱讀種子老師精心設計的實用教案,閱讀不僅可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在閱讀後深入思考反省,也能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不僅是「有策略」的讀者,更是有策略的「優質」S讀者(Strategic & Super reader)。
章節試閱
推薦文
為什麼「閱讀」需要「理解」?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
很多人以為推動閱讀就是「讓不看書的孩子看書」或「教孩子看很多書」,所以父母努力買很多書給孩子,或者帶孩子到圖書館借很多書;學校舉辦閱讀達人競賽,誰看的冊數多,就可以獲得獎勵;父母和老師都認為只要孩子願意讀、喜歡讀,閱讀力、理解力自然提升。可是,為什麼政府、學校、圖書館推動閱讀多年以來,我們中小學生在全球閱讀能力評比的成績卻不理想?教育主管機關覺得沒有面子,希望找到原因;老師和家長也很焦慮,紛紛尋求教導閱讀的良方!
閱讀理解是一個建構知識的歷程,能理解即是能夠解釋資訊,能夠連結已有知識和新資訊,能夠運用資訊。讀很多書,但沒有讀懂,或者沒有達到理解的程度,這樣的閱讀對孩子的幫助是很有限的。
那麼,要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力呢?例如,一本看似沒有結局的故事,其實,作者在字裡行間,或在圖畫裡給了很多線索,孩子有沒有找到這些線索,能不能找到這些線索,繼而根據這些線索去推論結局呢?這些種種都與孩子的理解力有關。
所以,父母、學校老師,圖書館說故事、帶讀書會的志工,都得先了解「教」閱讀的「策略」和「方法」,從而運用適當的讀物材料,方能讓我們的孩子真正「讀懂」。
專家告訴我們:鼓勵學生多看書不等於教導閱讀,寫讀書心得不等於教導閱讀,做閱讀測驗不等於教導閱讀,寫學習單不等於教導閱讀,所以呢?上面這些方法都是台灣的小學老師推動閱讀最常做的事情呀!現在告訴這些老師,不能只有這樣,還有更好的方法,老師們聽了之後反而充滿了無力感。
因為他們每天除了正常教學進度之外,還得進行鄉土教育、生命教育、性別教育、弱勢關懷教育等的教學活動,更甚者還得面對教育制度、課程綱要的經常變動,課程設計和內容也得跟著變動,對現在中小學老師們來說,教學工作的負荷的確已經「超重」了。
也因此,對他們而言,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有現成的工具書或教案,直接照著做,不必參加研習,也不必回學校後還要組成團隊,共同討論及設計閱讀教學方案。
柯華葳教授繼《教出閱讀力》以年幼兒童的父母為主要對象之後,繼而出版《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本書的出版,對小學老師真是一個好消息。因為誠如書名所言,這是一本為即將進入真正閱讀文章階段的孩子所寫的書,書中內容主要是提醒和建議學校教師教導孩子閱讀理解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幫助孩子提升閱讀力。
此外,與孩子互動最親密的父母,如何在孩子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呢?如果大部分的父母都具備教導閱讀的知能,他們了解一些策略和方法,那麼對孩子將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父母也需要有一本深入淺出的工具書,讓他們可以很快掌握方法,運用在親子共讀和床邊故事時間。本書對這些家長來說,也就是最好的寶典。
除了父母和教師之外,我也鼓勵兒童圖書館員、圖書館和社區說故事、帶兒童讀書會的志工多多參考本書,讓閱讀的活動不只是好玩、好聽,也能設計對孩子閱讀力、理解力有所精進的閱讀課程,讓閱讀活動不再只是停留在「活動」的層次。
公共圖書館是孩子週休假日和寒暑假最重要的閱讀場所,如果圖書館帶領閱讀活動的志工和館員也學會了教導閱讀理解的策略和方法,搭配家庭父母的指導、學校老師的教學,每個環節都有著健全的機制,那麼環環相扣之下,對中小學生閱讀力的提升將大有助益,未來我們的孩子在國際閱讀評比上,相信也絕對可以逐步超越其他國家的。
第一章 閱讀素養的培養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台北師範大學附近有一家書店,父子兩位老闆都是讀書人。到過那買書的客人都聽過老闆熱情地介紹著店裡的書。在這間書店裡,「談論」書是一定會發生的事。一個人來人往的、移動的閱讀社群隨時在書店裡成形,消失,再形成。
有一回,我正好在店裡遇見某個高中生,因為聽同學說《追風箏的孩子》很好看,便跑來買書。老闆不僅對著這孩子說起了作者的種種,跟著還列出了一系列與「書」主題有關的書單,如《風之影》、《歷史學家》等等,當下這間書店彷彿轉換到《溫柔酒吧》一書中書店老闆為作者開書單的場景。
學生面對老闆介紹的書籍,一時陷入苦思,直問,「真的嗎?」(他的意思大概是真的都好看嗎?)我一方面想炫燿自己讀過老闆介紹的這些書(真是虛榮心作祟呢),一方面也想幫幫這位年輕人做好買書的決定,於是出面拯救說,「你平時都看些什麼?」年輕人笑笑沒說。我建議,那麼先看看《追風箏的孩子》(並稍微說了一下書的內容),然後再看《偷書賊》(也說了一下內容),其他的可看可不看。
老闆對我的建議沒有異議,這孩子的臉上也露出了安心與滿意的笑容。因為閱讀結緣,一個隨時形成的分享社群,分享著閱讀心得,互相推薦好看的讀物,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大家都得到自己需要的滿足感,閱讀不就是這樣的樂事嗎?只是,現在的孩子能夠領略和享受這箇中樂趣的,真的不多呢。
何謂閱讀素養?國際如何定義?
閱讀,也就是讀書面語言。書面語言指的是印刷體上所呈現的各種符號。
讀符號簡單,但要讀出符號所代表的意思或意義是花時間和費力氣的。符號不只出現在教科書或是我們大多數人習慣的「書本」上,電視、網路、漫畫、部落格、地圖、表格或各種圖表等,都有需要讀者去理解的符號及其表徵。因此在國際閱讀評比中(如下所提之PIRLS),便以「各式各樣」的文章檢測學童閱讀理解的情況。
這裡所說的「各式各樣」文章,包括了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指示、文件/記錄等文體。而如以文章的形式區分,則有純文字的、文字加圖表、表格、地圖、廣告等形式。如以文章內容內容來看,那麼上天下海、自然人文,林林總總的知識與資訊都是被包括進來的。
那麼,到底有誰可以理解「各式各樣」的文章呢?「有策略」的「優質」 S讀者(Strategic & Super reader)。根據2006年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的定義,S讀者必須具備下列的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
推薦文為什麼「閱讀」需要「理解」?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很多人以為推動閱讀就是「讓不看書的孩子看書」或「教孩子看很多書」,所以父母努力買很多書給孩子,或者帶孩子到圖書館借很多書;學校舉辦閱讀達人競賽,誰看的冊數多,就可以獲得獎勵;父母和老師都認為只要孩子願意讀、喜歡讀,閱讀力、理解力自然提升。可是,為什麼政府、學校、圖書館推動閱讀多年以來,我們中小學生在全球閱讀能力評比的成績卻不理想?教育主管機關覺得沒有面子,希望找到原因;老師和家長也很焦慮,紛紛尋求教導閱讀的良方!閱讀理解是一個建構知識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