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麗莎
定價:NT$ 320
優惠價:88 折,NT$ 282
本商品已絕版
女性不容錯過的慾望發聲!07''、08''連續兩年攻佔各大排行榜!勇奪洛杉磯時報第1名、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榜盛讚《出版人周刊》、《華盛頓郵報》、《時代雜誌》好評如潮出版半年內授權英、法、義、德、等22國時光倒流到十七世紀的中國,馮麗莎( Lisa See)的第五本小說《牡丹還魂記》( Peony In Love)不啻是一個成人故事、一個鬼故事、一段家族傳奇更是一部與戲曲、明末社會相關的歷史著作:本書女主角牡丹,是一位芳齡十五、自幼被許配予父親世交之子的富家千金,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深受出版於1598年的知名戲曲《牡丹亭》吸引,並為當中的內容情節影響,無法自拔;某日因緣際會,她在自家花園偶遇一名陌生男子,自此將禮教傳統拋諸腦後,作出當時婦女難以想像的驚人之舉…《牡丹還魂記》( Peony In Love)一書靈感來自明朝湯顯祖名著《牡丹亭》以及豐富的永恆性話題:一個充滿才情的女孩,勇敢與大時代期待的價值觀相對抗;小說所具備的教育力量;介乎愛人與家庭之間、崎嶇不平的愛之路等。
本書生動勾勒當時中國年輕女性為愛困擾、相思成災的面貌,她們滿腹少年維特般的熱情、執一為《牡丹亭》著迷,乃至厭食斷送生命亦在所不惜。作者藉由令人恐懼的纏足情節、清初日常生活、節慶、宗教儀式等的生動敘述,鉅細彌遺刻畫明清兩朝女性,在當代中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時代任務。透過牡丹顫抖的聲音,我們彷彿聽到她完美地訴說著,自己充滿歷史及慾望深度故事──無論生前或者死後。──《出版人週刊》( Publishers Weekly)16世紀末,湯顯祖寫下知名戲曲《牡丹亭》,少女杜麗娘遊春感傷,與書生柳夢梅相戀夢中,因愛而死,為愛重生;17世紀末,《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於江南付梓,陳同、談則、錢宜三位才女,先後嫁入吳家,透過對愛情的共同信仰,合作完成中國首部女性文學批評著作;21世紀初,馮麗莎( Lisa See)依循四百年前兩本經典的脈絡,完成《牡丹還魂記》( Peomy In Love)──字裡行間迴蕩時代女性勇敢追求慾望的聲音,以及她們勇敢在封建禮教夾縫間尋找自我的人生傳奇。
作者簡介:
馮麗莎( Lisa See)在巴黎出生,在洛城長大,是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小說家,著作包括:《雪花與秘扇》( Snow Flowerandthe Secret Fan)、《花網》( Flower Net)、《本質》( The Interior)、《龍骨》( Dragon Bones)以及備受讚譽的傳記《在金山》( On Gold Mountain: The One Hundred Year Odysseyof My Chinese- American Family)。
其中《花網》一書並獲推理文學愛倫坡獎( Edgar Award)的提名。麗莎在2001年榮獲華裔美國婦女聯盟推舉為該年度全美傑出女性。麗莎目前定居洛杉磯。
譯者簡介:
林維頤文大外文系畢。有關 Lisa See的著作,譯有《龍骨》( Dragon Bones),及本書《牡丹迷情》( Peonyin Love)
得獎紀錄:
2007年出版,半年內授權22國
亞馬遜線上書店、邦諾書店讀者五顆星推薦
《波士頓環球報》、《今日美國報》四顆星推薦
媒體推薦:
馮麗莎妙筆生花,吸引讀者對久遠的年代、文化醉心不已,並浸淫在種種中國古老儀式與迷信崇拜之中。她的敘述是如此的逼真—從女性纏足的痛苦到因相思斷魂的盛裝少女遺體—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元素栩栩如生,彷彿親眼所見。──蘇珊‧凱莉( Susan Kelly),《今日美國報》( U S A Today)
本書雖凝聚力量的速度雖然緩慢,卻擁有漸增的優雅及光采—主要是因為作者馮麗莎廣納各式題材的寬闊眼光,其中包括女性實踐人生的方法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艾倫‧安瑞‧海特( Ellen Emry Heltzel),《時代雜誌》( Times)
一般說來,隱惡揚善的通俗情節劇( Melodrama)會給人矯揉造作的印象,但本書卻傾力以豐富的描繪手法,表現充滿智慧的文字…本書吸引讀者一探究竟的戲劇張力,來自故事角色之於愛情與失落時而誇張的表現,相對於此,我們過去總是被灌輸「愛情無常」的觀念,卻不懂得感受。──瑪瑞莎‧席佛( Marisa Silver),《洛衫磯時報》( Los Angeles Times)
十七世紀的古老中國,牡丹──一個養在深閨、柔順的年輕女孩,在她的十六歲慶生活動上被允許觀賞當時備受爭議的戲曲《牡丹亭》演出。在該劇為期三夜的演出過程中,她與一名神祕的年輕男子因緣際會相識進而相戀。當時準備出嫁的她,為自己無法擁有的真愛哀痛不已,直到罹患相思病彌留之際,才得知那位神秘男子竟然就是她的未婚夫──吳人。牡丹死後,由於神主牌點主儀式未被完成,她的魂魄找不到歸宿,因而無法晉陞祖先之列。其後她以鬼魂的姿態出沒在吳人四周,並附身在他的新婚妻子談則體內,希望藉由她寫在《牡丹亭》上的評注,親近無緣的夫君,繼而展開一段為求永恆卻備受折磨的漫長旅程。馮麗莎巧妙地將中國文化融入清代初期的日常生活中,並透過對婚喪喜慶等習俗的描述,讓情節更顯張力,她的小說充滿了古典文學作品的氣氛,其中的浪漫情節以及對當時社會的評論,較之《牡丹亭》毫不失色。她將書中角色經營得既真實又能引起共鳴,劇情剪裁之鬼斧神工,更是令人折服。──伊莉莎白‧迪奇( Elizabeth Dickie)《書單雜誌》( Booklist)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17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1 |
6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8 |
6折 | 0 |
7折 | 1 |
7折以上 | 48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馮麗莎
優惠價: 88 折, NT$ 282 NT$ 320
本商品已絕版
女性不容錯過的慾望發聲!07''、08''連續兩年攻佔各大排行榜!勇奪洛杉磯時報第1名、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榜盛讚《出版人周刊》、《華盛頓郵報》、《時代雜誌》好評如潮出版半年內授權英、法、義、德、等22國時光倒流到十七世紀的中國,馮麗莎( Lisa See)的第五本小說《牡丹還魂記》( Peony In Love)不啻是一個成人故事、一個鬼故事、一段家族傳奇更是一部與戲曲、明末社會相關的歷史著作:本書女主角牡丹,是一位芳齡十五、自幼被許配予父親世交之子的富家千金,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深受出版於1598年的知名戲曲《牡丹亭》吸引,並為當中的內容情節影響,無法自拔;某日因緣際會,她在自家花園偶遇一名陌生男子,自此將禮教傳統拋諸腦後,作出當時婦女難以想像的驚人之舉…《牡丹還魂記》( Peony In Love)一書靈感來自明朝湯顯祖名著《牡丹亭》以及豐富的永恆性話題:一個充滿才情的女孩,勇敢與大時代期待的價值觀相對抗;小說所具備的教育力量;介乎愛人與家庭之間、崎嶇不平的愛之路等。
本書生動勾勒當時中國年輕女性為愛困擾、相思成災的面貌,她們滿腹少年維特般的熱情、執一為《牡丹亭》著迷,乃至厭食斷送生命亦在所不惜。作者藉由令人恐懼的纏足情節、清初日常生活、節慶、宗教儀式等的生動敘述,鉅細彌遺刻畫明清兩朝女性,在當代中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時代任務。透過牡丹顫抖的聲音,我們彷彿聽到她完美地訴說著,自己充滿歷史及慾望深度故事──無論生前或者死後。──《出版人週刊》( Publishers Weekly)16世紀末,湯顯祖寫下知名戲曲《牡丹亭》,少女杜麗娘遊春感傷,與書生柳夢梅相戀夢中,因愛而死,為愛重生;17世紀末,《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於江南付梓,陳同、談則、錢宜三位才女,先後嫁入吳家,透過對愛情的共同信仰,合作完成中國首部女性文學批評著作;21世紀初,馮麗莎( Lisa See)依循四百年前兩本經典的脈絡,完成《牡丹還魂記》( Peomy In Love)──字裡行間迴蕩時代女性勇敢追求慾望的聲音,以及她們勇敢在封建禮教夾縫間尋找自我的人生傳奇。
作者簡介:
馮麗莎( Lisa See)在巴黎出生,在洛城長大,是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小說家,著作包括:《雪花與秘扇》( Snow Flowerandthe Secret Fan)、《花網》( Flower Net)、《本質》( The Interior)、《龍骨》( Dragon Bones)以及備受讚譽的傳記《在金山》( On Gold Mountain: The One Hundred Year Odysseyof My Chinese- American Family)。
其中《花網》一書並獲推理文學愛倫坡獎( Edgar Award)的提名。麗莎在2001年榮獲華裔美國婦女聯盟推舉為該年度全美傑出女性。麗莎目前定居洛杉磯。
譯者簡介:
林維頤文大外文系畢。有關 Lisa See的著作,譯有《龍骨》( Dragon Bones),及本書《牡丹迷情》( Peonyin Love)
得獎紀錄:
2007年出版,半年內授權22國
亞馬遜線上書店、邦諾書店讀者五顆星推薦
《波士頓環球報》、《今日美國報》四顆星推薦
媒體推薦:
馮麗莎妙筆生花,吸引讀者對久遠的年代、文化醉心不已,並浸淫在種種中國古老儀式與迷信崇拜之中。她的敘述是如此的逼真—從女性纏足的痛苦到因相思斷魂的盛裝少女遺體—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元素栩栩如生,彷彿親眼所見。──蘇珊‧凱莉( Susan Kelly),《今日美國報》( U S A Today)
本書雖凝聚力量的速度雖然緩慢,卻擁有漸增的優雅及光采—主要是因為作者馮麗莎廣納各式題材的寬闊眼光,其中包括女性實踐人生的方法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艾倫‧安瑞‧海特( Ellen Emry Heltzel),《時代雜誌》( Times)
一般說來,隱惡揚善的通俗情節劇( Melodrama)會給人矯揉造作的印象,但本書卻傾力以豐富的描繪手法,表現充滿智慧的文字…本書吸引讀者一探究竟的戲劇張力,來自故事角色之於愛情與失落時而誇張的表現,相對於此,我們過去總是被灌輸「愛情無常」的觀念,卻不懂得感受。──瑪瑞莎‧席佛( Marisa Silver),《洛衫磯時報》( Los Angeles Times)
十七世紀的古老中國,牡丹──一個養在深閨、柔順的年輕女孩,在她的十六歲慶生活動上被允許觀賞當時備受爭議的戲曲《牡丹亭》演出。在該劇為期三夜的演出過程中,她與一名神祕的年輕男子因緣際會相識進而相戀。當時準備出嫁的她,為自己無法擁有的真愛哀痛不已,直到罹患相思病彌留之際,才得知那位神秘男子竟然就是她的未婚夫──吳人。牡丹死後,由於神主牌點主儀式未被完成,她的魂魄找不到歸宿,因而無法晉陞祖先之列。其後她以鬼魂的姿態出沒在吳人四周,並附身在他的新婚妻子談則體內,希望藉由她寫在《牡丹亭》上的評注,親近無緣的夫君,繼而展開一段為求永恆卻備受折磨的漫長旅程。馮麗莎巧妙地將中國文化融入清代初期的日常生活中,並透過對婚喪喜慶等習俗的描述,讓情節更顯張力,她的小說充滿了古典文學作品的氣氛,其中的浪漫情節以及對當時社會的評論,較之《牡丹亭》毫不失色。她將書中角色經營得既真實又能引起共鳴,劇情剪裁之鬼斧神工,更是令人折服。──伊莉莎白‧迪奇( Elizabeth Dickie)《書單雜誌》( Booklist)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1 |
6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8 |
6折 | 0 |
7折 | 1 |
7折以上 | 48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17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