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啟發式的教養方法
「我能提出最重要、最有用的教養規則嗎?
這不是贏得時間,而是浪費時間。
請原諒我這個明顯的矛盾。
假使人們經過思考就可以了解,我愛矛盾更勝於偏見。」
──尚.賈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一個「啟發式教養」例子
小男孩興奮地跑進廚房,告訴媽媽一個故事。他非常激動,用高分貝的音量敘述故事裡的金字塔、駱駝及蛇。媽媽想要更了解這個故事,要求小男孩把故事裡的主角畫出來。媽媽走出廚房去拿紙。當她回來的時候,發現小男孩的手裡早已拿著一枝蠟筆,故事裡的主角們正裝飾著廚櫃,還有一隻恐龍在洗碗機的門上張牙舞爪。
當下媽媽有點震驚。但她猶疑了一下──該不該開罵呢?她知道廚房是一定要清理的了。於是她放下紙,拿起一張小椅子,坐在兒子身旁聽他講故事。兒子的想像力可是比她的清潔劑和打掃時間重要多了呢!
您知道這個小男孩是誰嗎?他就是史蒂芬.史匹柏。史蒂芬.史匹柏以他無邊無際的想像力,成為現今好萊塢偉大的說故事者。
啟發者必須是可靠的!
一個真正的孩子啟發者知道他自己的知識並不比別人來得高尚,也承認自己無法知道所有事情。他會接受有時他的理由可能不夠充分、甚至是錯的,他知道自己是孩子的朋友而非獨裁者。
因此,啟發式教養可以帶來神奇的結果:
◆哭鬧也可以變成歡笑
◆固執可以轉化為好奇
◆讓孩子自己主動
◆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幽默的一面
◆讓共同的時間成為緊張、刺激的經驗
用和孩子同樣的眼睛高度對話
與孩子溝通時,完全是透過言語。如果啟發者面對的是十歲以下的孩子,「同樣的眼睛高度」往往意味著接近地板的距離。也就是成人(經驗較豐富者)要設身處地去感受孩童的觀點,以及他們所遇到的特殊困難。
您可以簡單地想像,當您處在和孩子相同或類似的情形下,自己又能表現得多好呢?這時您會突然發現:孩子手中的湯匙就像成人初學打高爾夫球時的球桿一樣重;他要說出一個簡單的字就像您初學外語時一樣困難。您不妨試著練習正確地唸出下面這個字:szczypiorek(波蘭文的香蔥)……這樣一唸,或許您就可以體會一個初學講話的孩子的心情。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隨意進行類似的比較,這會有助於您設身處地的了解孩子的感受。
和孩子「以同樣的眼睛高度對話」應該避免直接給孩子答案,因為「學習成就」是透過學習的過程達成的。這樣的談話方式並不只限於孩子與父母之間而已。
「教導」是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概念。它可以是「年長的人(成人)」教導「較年輕的人(孩子)」,也可以是孩子教導自己,甚至是孩子教導成人。也就是「協助自助」及「教學相長」的混合。
啟發式教養:看見孩子與父母臉上的喜悅
「可以」與「不要」是一般的字彙,也是正常的反應,卻常常讓大人和孩子都很不愉快。特別是當孩子不斷說「不要」時,常會引發親子之間的爭執。但透過「啟發式教養」,我們會很快地發現自己和孩子之間竟打開了未曾料想到的可能性。
「啟發」也是進入好奇王國的開門之鑰,很適合相互學習者(如前面所提到的不僅啟發孩子,也從孩子身上學習)。重要的是要拋棄「成見」。所有針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都應該重新思考、準備,就像做菜一樣,只有這樣,極具創意的食譜才能不斷出現、源源不絕。在啟發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了另一個刺激、具娛樂性的方式,那麼,原先已經制定的目標或約定也應該要進行修正。
我們應該放棄「只有標準方式」的刻板想法,而是要去發現其他各式各樣的可能性,以及「親子共同研究」的樂趣。
Chapter 1 和孩子「一樣的眼睛高度」
例1 在餐桌上大叫,並不表示就是肚子餓
人物:安妮(三十六歲的單親媽媽)、小湯(十六個月大)、安妮的三個女性友人
周日下午。安妮邀請朋友們來家裡喝下午茶。餐桌布置得很舒適。安妮極富創意的裝飾在姐妹淘之間可是有名的。
女士們高興地聊天、享受美食。安妮的兒子小湯坐在餐桌旁的嬰兒椅裡,他已經吃過麥片粥,面前有一個裝了半杯水的小杯子。
小湯突然開始大叫。不管是拿玩具或奶嘴哄他,都無法讓他安靜。安妮站起來,抱起小湯,把他的身體和桌面維持平行、「漂浮」在半空中,這樣小湯就能從上方觀察到所有的事物(安妮用手臂把小湯挾住,她只用一隻手就讓兒子「漂浮」起來了。)。安妮的朋友們本來覺得有點不耐煩,但不耐煩很快就消失了。直率的小碧說:「現在好了吧,小湯機長,準備起飛了嗎?」
小湯的大叫很快地轉化為專注在「飛行」上,並露出滿足的表情。他在媽媽伸長的手中,在餐桌上方盤旋,然後以安全距離飛過一根燃燒中的蠟燭。這時他的眼睛為之一亮、雙手舞動著,他正被一個發亮的餐巾環所吸引。安妮降低了飛行高度,好讓小湯可以抓住那個餐巾環。小湯一臉新奇地把餐巾環拿近眼前。
現在,安妮可以讓孩子進入停機狀態了,再把小湯放回嬰兒椅中。
或者小湯在盤旋時看中了一樣東西:一支湯匙。安妮改抱著小湯,好讓他可以抓住湯匙的握柄。小湯抓住握柄,安妮則用拇指及食指捏住另一端,不讓小湯把湯匙抽走。然後安妮把兒子放回嬰兒椅中,手指仍緊緊捏住湯匙。她用另一隻空出來的手隨手抓一個橘子遞給小傢伙。移轉策略成功了,香味及觸感吸引了小湯的注意力。由於他無法用一隻手拿橘子,只好放開湯匙。安妮利用這個機會把危險的東西拿開。
這時小湯忙著與橘子奮戰,安妮又有時間和朋友們聊天了。
例2 散步時抱抱:爸爸媽媽加油站
人物:阿德(四十二歲)、小茵(三十八歲)、小雅(四歲)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小雅和爸爸、媽媽一起外出散步。附近公園的遊戲場是小雅最愛去的地方。
玩過溜滑梯、盪鞦韆及堆沙堡之後,阿德、小茵及小雅走在回家的路上。才走沒幾步,小雅就扭起來了。「抱抱!」她小聲地說。她不想自己走,愈來愈焦躁。「抱抱!」小雅不斷重複這句話,而且聲音愈來愈大、愈堅持,還在地上留下腳步拖行的痕跡。
「是妳自己說不要帶推車出來的,」小茵用指責的語氣說,「所以妳現在必須自己走回家。」
小雅很堅持、固執,好像生了根一樣地呆站在原地。她很生氣、兩手交叉在胸前,並用力跺腳、大叫:「我要抱抱!」
阿德走近小雅,蹲下來抱住她,但並沒有把她抱起來。小雅依偎在爸爸懷裡,兩人就這樣待了好一會兒。
小雅突然抬起頭來望向天空、看著樹梢。「爸比,你看,大樹撐住了天空耶!」
阿德順著女兒的目光向上看,「真的唷,妳說的沒錯。」
阿德繼續蹲著、從小雅的角度和她一起觀察其他事物。小茵站在不遠的地方,也向上看;當然,她看到的一定會有所不同。
突然間,「我看到你沒看到的東西」的遊戲就這樣開始了。女兒和爸爸、媽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觀察,遊戲中還加入了許多想像力,本來是撐住天空的大樹,突然間又變成想抓住雲朵的巨人。
過了一會兒,小雅自己開口說要回家了。她離開爸爸的懷抱,愉快地向前跑著說:「我們要回家囉!」
小茵看著丈夫。「她只是想要更接近我們,」她很自責地說,「而我卻把它當做是施展權力的遊戲。」
「這本來就是個遊戲。」阿德說,「事實上,她只是想補充一些能量而己。」
小茵突然站著不動。阿德看著她,有些疑惑。「『阿德牌』能源請加滿,謝謝。」小茵微笑地看著丈夫說。夫妻倆擁抱在一起,女兒也來湊上一腳。
深度評論
「啟發者」並不是「毫無主見的奴隸」的指揮者,也不是「小霸王」的應聲蟲,而是和孩子處於「同樣的眼睛高度」的對話夥伴,也是共同的道路開拓者。「同樣的眼睛高度」依照字義是:「啟發者」應該常常坐著、蹲下或躺下,才能與孩子處於相同的高度。
順應當下狀況的「個別措施」要比「徹底執行」或「順從」的方法更能讓孩子和父母雙方感到滿意。例如前述的例子,就是讓「靠近與溫暖」的需求與「讓孩子自己走」的目標聯結起來。
啟發技巧
溝通,意味著讓自己有如孩子一樣可以接受「驚奇」。當父母這麼做時,最神奇的是:孩子和父母都是贏家。如果我們把願望分成可以實現的幾個小段,那麼,整個願望便可以更無壓力地實現,而不會引起親子間的衝突。
Chapter 3 從錯誤中學習的對比遊戲
例 下雨不穿雨衣:在雨中遊戲
人物:安格(三十八歲)、小安(三歲,安格的姪子)
週末時,小安有時候會去舅舅家。媽媽小碧與舅舅安格的感情雖然很好,但兩人的個性卻南轅北轍。小碧認為自己是「母雞型」的性格,太容易緊張,對孩子總是面面俱到、無微不至;但也難免給小安一種壓迫感。為了讓小安可以輕鬆些,小安偶爾可以去舅舅安格的家玩。安格舅舅的家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有如圖畫書裡的自然叢林。
今天小碧發現安格家的地上有些新玩意,可能會造成危險,眼睛頓時睜得像牛鈴一樣大。她懷疑地看著放在拖車上的帆船,心想今天的天氣並不怎麼好。
像往常一樣喝過茶後,兩個大人開始「交接」:不過是為了一個下午,小碧所準備的袋子裡面的「必要」裝備,簡直可以讓小安在海邊渡假三週了。當然小碧也不忘一再地耳提面命:「別讓他吃甜食」、「別讓他玩危險的工具」、「如果你們要出門,一定要帶雨衣。」小安與安格同時點頭,也忍不住地微笑著。
小碧很了解這種情形。她自我解嘲地說出這兩個「男人」心中的話:「讓這個老太婆繼續嘮叨吧!」然後說了聲再見,冒雨衝進車子裡。
看著屋子旁邊的拖車,小安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舅舅出門去駕駛帆船。安格舅舅在小安超大號的袋子裡找出一件雨衣。雨衣又舊又重,穿上它走路還會發出嚓嚓嚓的聲音。小安一臉快哭出來的樣子,不只這件雨衣發出的聲音,他根本一點也不想穿上這件又蠢又笨重的雨衣。
「沒錯,穿上它根本沒辦法走路。」安格舅舅這麼說讓小安很驚訝。不過安格舅舅也說了一些雨衣的優點,像是人不會被淋溼。安格舅舅解釋說,如果不是在水裡,其實潛水衣也是讓人很不舒服的,安全帽也只有在騎車時才有意義。
小安仍堅持己見:「雨衣遜斃了!」兩人經過一番討論後,安格舅舅認為已盡了小碧交代的責任,也就不再堅持,「沒問題,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出門。」
小安只穿著T恤就衝出去,安格舅舅則穿了件防雨夾克。他可是憑著這身裝備贏得不少帆船競賽獎呢!儘管大雨傾盆,兩位男士照樣動手移動架在拖車上的帆船。
過了幾分鐘,安格舅舅故意裝出很冷的樣子,問:「安仔,你會不會覺得冷?」小安有些遲疑地回答:「不會。」
沒多久,安格舅舅又再問一次,並提議回屋子裡去。混身溼透的小安連吭一聲都沒有,一馬當先地往屋裡跑。
一進到屋子裡,出乎小安的意料,已經有一澡盆的熱水等著他。這是他們在進行「戶外活動」之前,安格舅舅預先為他的姪兒準備好的。
第二天兩個男人穿著睡衣一起享用早餐。他們手捧熱可可坐在餐廳的窗邊, 爭論著是否會下雨。不管是不是會下雨,兩人倒是一致同意都應該出去玩。安格舅舅提議只需穿睡衣出去就可以了,反而是小安認為應該穿雨衣。安格舅舅知道達成目的了。整個上午他們兩人都待在船上玩划船比賽。
深度評論
從孩子的觀點來看,他們認為許多規則都是隨意制定的,根本無須完全遵守,因此他們會不斷地反抗它。
但如果這些規則是大人與孩子共同發現,而且是親自實驗過的,孩子就會真心接受,這樣大人也往往可以省掉孩子反抗的苦惱。許多父母常常問到,在如此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對於孩子反抗的行為問題,到底需要投入多少時間才算合適?答案是:保持耐心!第一次碰到問題時,要讓孩子真正了解,當然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實際上,這是一種「時間投資」,而且是在許多其他狀況中也可以開花結果,讓您收到很多「時間利息」。
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只要讓小傢伙嘗試一次,從冷得發抖進入溫暖的澡盆中,他就會記得這個他和大人共同發現的「雨衣規則」,即使大人可能早已忘了這回事。
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在這種或相似的實驗中生病,其實是多慮了。兒童醫師指出「雨天不穿雨衣玩耍,之後趕緊泡個熱水澡」,是一個可以採用的愉快實驗。愉悅的生活體驗反而能預防感冒呢!
啟發技巧
規則如果是由孩子和大人以平和的方式共同制定,將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共識就是這樣形成的。
Chapter 5 和「危險」共舞
例1 沒有柵欄的樓梯:一步一步來
人物:珊珊(二十七歲)、珊珊的女兒小娜(一歲)
珊珊的家是挑高的樓中樓。她正坐在樓上的書桌前,女兒則躺在地毯上。小嬰兒看起來很高興,小手抓著地毯的流蘇搔著自己的下巴。珊珊看了女兒一會兒,然後繼續她的工作。「你有一封新郵件!」電腦發出聲響。附件的檔案是個小程式,祝珊珊生日快樂。小人怪腔怪調地唱著生日快樂歌,剛好婆婆打電話來。珊珊沒發現小娜已經擴展勢力範圍了。她從地毯爬過地板,到了通往樓下的樓梯口。
「媽,我要掛電話了,妳的孫女已經爬到樓梯那裡去了。我們改天再喝下午茶吧……再見。」小娜離樓梯口只有幾公分遠,珊珊毫不慌張地把女兒抱起來,愉悅地抱著她轉圈。她不想讓樓梯成為特別有吸引力的「禁果」。
珊珊抱著小娜在書房的沙發上跳一段舞,然後把她放在沙發上。小娜身體趴著、頭朝外,想從沙發上爬下來。珊珊在地上放了個靠枕,想把小娜的身體轉過來,但小傢伙抗拒。小娜再一次頭朝外地要爬下沙發,珊珊只好小心地扶住她,讓她趴著慢慢地滑到靠枕上。從小娜的表情可以看出來,她並不喜歡這樣滑落的角度。第三次珊珊把小娜的身體翻轉過來,身體向外、頭上腳下。小娜就這樣用屁股滑下沙發滑了十五次,這個動作讓她覺得很有趣。
接著是進行「技術轉移」的時候了。珊珊把遊戲場地移到樓梯。透過練習不斷重複同一個動作,這個動作會變成一個習慣性動作。最後珊珊甚至無須從旁協助,小娜已經可以用屁股下滑的方式下樓梯。
隔天珊珊的婆婆來喝下午茶時,帶了禮物過來:一個樓梯柵欄。但是當她看到孫女用小屁股一階一階地順著樓梯往下滑時,既驚訝又非常驕傲。最後只好把柵欄拿去換別的禮物了。
深度評論
許多大人在家裡都有過度保護孩子的情形。這麼做反而使得孩子一離開家這個保護區,更有可能發生危險,也降低了他們面對生活的挑戰意識。
以遊戲的方式來練習,是協助孩子有效克服危機的方法:先從危險性小的事物開始,再慢慢嘗試危險性高的。這裡有個例子可以說明。在委內瑞拉卡尼河的陡峭峽谷旁,住著一個葉夸那族,他們的孩子整天都在湍急的河流中嬉戲,但從未發生意外。
成功的企業家理查.布蘭森(維京航空的創辦人)曾表示,他很感謝父母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愛的陪伴以及採用挑戰性的教養哲學:「當我學會游泳後,我的父母就陪我游過一條小河。直到今天,我仍為此感到驕傲。」我們從許多相似的例子中發現,這樣的教養方式可以提昇孩子的自信,讓他們在日後成為面對生命挑戰的大師。
身為孩子「與危險共舞的啟發者」,父母必須格外注意孩子是否已經將危險狀況確實記在心裡。這點非常重要!
啟發技巧
「可以掌控的危險」就像「疫苗接種」一樣,及早注射小劑量的「危險疫苗」,將能幫助孩子掌握無法預見的嚴重危險。
例3 注意力不集中:駕帆船
人物:小馬(八歲,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較同齡孩子短)、阿德(鋼琴老師,也是熱情的帆船運動員)
鋼琴老師阿德正在編排曲目,他想把巴哈的賦格曲改編成爵士樂的形式。門鈴聲突然響起,打斷了他的構思。才一會兒門鈴又響起,聲音又大又刺耳。
「來了,小馬!」阿德趕緊跑向客廳去開門。阿德一打開門,就看到他沒耐心的學生小馬已經與手中的Game Boy奮戰起來。遊樂器發出的聲音充斥整個走道。隔壁的老太太手中抱著小狗探頭出來看,忍不住搖搖頭。
小傢伙的好動還持續到鋼琴課。今天的課程是音階練習。阿德盡可能讓課程多變、有趣,但是小馬的注意力卻只有三分鐘;這還是阿德特別在音階練習中加入搖滾伴奏的結果!
突然,小馬看見牆上的一張照片。照片裡阿德與一些朋友站在一艘帆船上。小馬馬上衝過去、仔細地看著這張照片。
阿德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不教音階練習了,開始講述帆船運動。
「酷!」小馬說,「我也要試試看!」還一副挑釁的樣子看著阿德說:「下次帶我去?」
小馬以為這麼說一定會讓阿德不知如何是好。出乎他意料之外,阿德只是簡單地說了句:「沒問題!」雖然不是到海邊玩帆船,而是到附近的湖邊租條小帆船,但已經讓小馬興奮不已。
終於到了週末。兩人登上一條小帆船。一上船,阿德就派給小馬任務。他簡短地對小馬說明之後,馬上讓小馬進行實際操作。今天的微風正好可以讓小船在湖中慢慢划行。阿德帶著小馬一起練習了幾次如何讓船轉彎,隨即把舵交給他。
「耶,真酷!」小馬興奮極了。但阿德才是真正的「酷哥」!還沒等小馬接穩船舵、完全掌握狀況,他已經拿出背包中的雜誌、整個人輕鬆地靠在桅杆上,悠哉地翻著。
小馬的專注力很快就消失了。幾分鐘後他開始不耐煩,口中唸唸有詞:「我沒興趣了……」
剛開始阿德不理會小馬的舉動。
「喂,我不想玩了,我的Game Boy在哪裡?」這個小鬼毫不客氣地在船尾大叫。
阿德不受影響、繼續翻著報紙,不以為意地說:「我也沒興趣。」
小馬把舵放開。一陣風剛好吹在風帆上,船身搖來晃去。小馬一害怕,叫得更大聲:「喂,我……啊!我沒興趣了!」他沒注意到阿德正以身體控制船身傾斜的角度。為了讓小馬學到教訓,阿德故意讓船身傾斜得更厲害,水流進船裡,小馬混身溼透。然後船身再度保持水平。
小馬把雙手交叉在胸前,固執、生氣地嘟噥著:「我絕對不要再掌舵了!」
阿德照樣繼續翻著雜誌,淡淡地說:「我也不要。我們可以在這裡轉轉,讓風帶著我們到它想去的地方,不管多久都沒關係,反正我今天很閒,而且我的雜誌也很有趣呢!」接著阿德從背包中拿出保溫罐及餐盒,說:「我還有準備吃的唷!萬一天黑了,我也有帶手電筒呢!」他微笑著遞一杯茶給小馬,但小傢伙賭氣地轉過身去。
小船在沒人掌舵下漂盪了一會兒。五分鐘,對小馬來說就像一世紀那麼久;不過這個好動小子又轉移注意力了。他重新握住船舵,用力擺動,試圖讓船前進。但才鼓起的船帆卻又立刻垂了下來、隨便亂飄,使得船身劇烈搖晃。
慢慢地,小馬注意到,他愈少來回擺動船舵,船愈能平靜地在湖中航行。他愈是輕鬆控制,小船跑得也愈快。
沉浸在這個需要責任的工作中,小馬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變長了。
這時小船迎上一個大浪而搖晃起來,小馬用驚恐的眼神看著阿德。阿德對小馬報以一個信任的微笑、鼓勵他:「你做得到,只要繼續往燈塔的方向就可以了。」
小馬集中精神,不再感到不耐煩,對於如何控制小船也愈來愈有興趣。船帆吃足了風全速前進一段時間後,阿德放下雜誌、轉過身來,發現小馬的目光望向遠方的地平線,像個老船長般發出閃耀的光芒。
小馬的頭髮被風吹得向上直豎,臉頰紅通通的。阿德問:「要我來掌舵嗎?」
「不用!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小馬一副輕鬆的樣子,其實心裡是七上八下的。
「我們要不要在前面停下來喝杯熱可可?」阿德又問。小馬搖搖頭,像船長一樣堅定說:「我要直接把船開回去。」阿德比了佩服的手勢,繼續看他的雜誌。
深度評論
過多的聲光刺激、各式各樣的電動玩具,現在的孩子有「注意力不足」的情形愈來愈普遍,但我們卻不能、也不該禁止孩子玩這些遊戲。身為啟發者的您應該做的是設法讓孩子在不斷的刺激中,同時也獲得安靜,在動與靜中取得平衡。
大自然正好可以提供無限的機會給孩子探索,像駕帆船就是能讓小傢伙學習承擔重大責任的任務。透過繩索來控制風帆、追逐風向,就像放風箏一樣充滿樂趣;透過經驗,小傢伙心中就像有個可控制的「油門」,可以讓船加速或停止,也能藉由掌舵的經驗,讓船保持航向。
身為啟發者,在簡短教導孩子之後就要「放手」──因為年輕的駕駛應該安靜地累積自己的經驗。您可以提供指導:「試著把舵拉向你這邊,燈塔就會在我們的正前方。」很重要的一點是,您所給予的每個要求都必須是具體、實事求是,而且具有建設性。
即使小船暫時無人掌控,也不要介入。小船長會在遲疑中接管一切,不管是為了讓船繼續前進,還是為了不再被水浸溼。只有透過「試驗與錯誤」,孩子才能得到樂趣及自信,並從這個過程中,獲得追求目標及集中精神的效果。
讓孩子練習駕船的危險性很低,混身溼透也不算太糟,但要記住:救生衣是必備品;給小傢伙的震撼教育不一定要非常劇烈;啟發者本身必須有駕駛帆船的經驗,還有絕不可以拒絕孩子發出求救訊號。
除了帆船之外,電動汽艇或腳踏船也是另一種選擇,或者在陸地上騎小型機車也不錯。
啟發技巧
身為啟發者的您必須對小傢伙的能力自然展示信心。有時只是在旁觀察、「什麼都不做」,也是表現支持的方式。
Chapter 7 和「直覺」玩遊戲
例1 刷牙:刷出麵條、布丁、巧克力……
人物:士德(三十三歲)、依娜(二十八歲)、小庭(三歲,他們的女兒)
小庭是個漂亮的小女孩,她的臉頰紅通通的,笑容十分可愛,可以擔任嬰兒食品廣告的主角;但是牙膏廣告可不能找她當主角,因為她不愛刷牙。
這個不愛刷牙的小鬼頭,每次在晚上睡覺前,哭喊聲總是特別淒厲。她的父母,士德與依娜,幾乎每天都在嘗試新的方法說服她刷牙。但大部分的方法只是讓小庭的哭喊聲愈加強烈,屋內的噪音分貝急劇昇高。而用「暴力」方式強迫她刷牙也徒勞無功,她的嘴唇閉得死緊,根本扳不開。連故事書《嘴巴裡的小細菌》也沒什麼幫助。這個故事是描述二個小細菌用鑽孔機在牙齒上打了好多個大洞,然後住在裡面。小庭並不相信這個故事。
士德與依娜可以理解女兒的懷疑。在嘴裡使用鑽孔機的小細菌……似乎是不可能,也難怪小鬼頭不相信了。其實透過遊戲來引導孩子才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士德下班回家後,仍像平常一樣和女兒一起遊戲。小庭愉快的笑容總是能夠讓士德緊張的工作壓力完全消失,所以他並不想要遊戲的氣氛被刷牙這件事給破壞了。
當父女倆在玩「搔癢癢」這個女兒最喜愛的遊戲時,士德突然煞有介事地看著女兒大笑的嘴。「哦,妳今天吃了胡蘿蔔,還有一塊在牙縫裡呢!」
小庭很驚訝爸爸可以看得見她嘴巴裡的東西,所以嘴張得更大了(士德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今天午餐後偶然與依娜在電話中談到小庭今天吃的東西)。然後他眼角的餘光看到一團巧克力棒的包裝紙。
「啊哈!」士德發出誇張的一聲,像個研究家一樣地看著女兒的牙齒。「在後面,非常後面,最後面兩顆牙齒的中間,還可以看到什麼呢?讓我仔細瞧瞧。對了,是不是巧克力呢?」
之後士德轉移小庭的注意力,改進行下一個遊戲──娃娃洗澎澎。小庭拿著她最喜歡的玩偶跟著爸爸進了浴室。
小庭坐在澡盆前的小椅子上。士德說:「我們來看看,今天娃娃吃了什麼?」根據小庭的描述,雖然芭比的身材很苗條,但她的胃口卻非常驚人,簡直是個飯桶。她很高興地一一說出娃娃吃了哪些東西;當然她說的都是她最喜歡的食物,所以芭比的嘴角會留有一些番茄義大利麵及巧克力布丁的殘渣。
「我們現在來幫娃娃把牙齒刷乾淨吧。」士德對女兒說。
小庭用沾滿牙膏的牙刷幫心愛的娃娃刷牙,還很高興地一面說自己幫娃娃刷出了哪些東西。
現在小庭會自動要刷牙了。她滿嘴泡沫、很驕傲地說自己刷出了什麼東西:「馬鈴土(薯)、蘿白(蔔)……巧克里(力)……」
昨天小人兒還哭天喊地、抵死不從,今天用愉快的遊戲方式就順利解決了。
深度評論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是必須做的,難免會有小人兒不想做的,通常是:梳頭髮、洗手和刷牙。
如果您只是說:「大家都是這樣做。」這樣的解釋是不夠的。強迫會激起反抗,這樣一來,您只好每晚和孩子不斷重複相同的戲碼。
身為孩子的啟發者,您應該去發掘原因,並製造機會讓孩子認識這些他不喜歡的活動。例如:您可以多利用不需要太多解釋、一聽就容易懂的小故事,像「防止蛀牙」就太抽象了。或者是玩「尋找菜渣」的遊戲,這個遊戲很簡單;當然您也可以運用自己的創意把它變成另一種新的遊戲。
對於孩子不喜歡做的事,如果能用其他方法去引導孩子試試看,往往可以把事情變得較有趣,像是:梳頭髮變成「抓睡著的小毛球」;清鼻子變成「在流進嘴巴之前,幫小河改道」,或者洗手不是要把手弄乾淨,而是要把洗臉盆弄髒。
啟發技巧
依照孩子的個性、量身訂做的方法,才能幫助他得到進步。
孩子是依照自己的節奏來發展自我。「啟發」是教他抓魚,而不是抓魚給他。
例2 繫安全帶:把飛機變成玩具
人物:席拉(三十四歲)、小翰(六歲,席拉的兒子)、理查(四十一歲)
「您好,午安……嗨,您好,歡迎登機……午安……」空服員正用甜美卻制式的聲音歡迎最後一位踏入機艙的乘客。
此時的席拉對她六歲的兒子已經束手無策。小翰完全不想繫安全帶,還故意把安全帶坐在屁股下。席拉很害怕,不只是害怕飛行,也害怕兒子會因為飛機不穩而像炮彈一樣飛出去。
「小翰,把安全帶扣起來,不然……」
「不然怎樣?」小翰根本不理會媽媽不斷的威脅。
「小翰,乖乖照我的話做!」
小翰雙手叉腰,固執地搖搖頭。
席拉正想發飆時,一位男士在小翰旁邊的空位坐下。她無奈地用微笑回應理查友善的目光。理查坐穩後,隨即繫上安全帶。
「你看,小翰,這位先生也在扣安全帶了。」
理查向小翰微微一笑,扣上安全帶的同時說:「所有的飛機駕駛都這麼做。」
「您是飛機駕駛?」席拉驚訝地問。
理查微笑地點點頭。小翰聽得一清二楚,不過他不想馬上顯露自己的好奇心。
「不繫安全帶也沒什麼關係!」理查的話讓席拉一頭霧水。
小翰更好奇了。這對母子同時滿懷期待地看著理查。
「你一定有把安全帽帶在身邊吧?」理查對著小翰說。
小翰搖搖頭。
「什麼?你沒帶?!」理查想了一下。「那你一定是帶了冰上曲棍球裝?」
「冰上曲棍球裝?」小翰重複這句話,然後反問:「為什麼?」
「這樣飛機轉彎時,你從座位上跌出來才不會受傷啊!」
小翰想了一會兒,說:「我沒有安全帽,也沒有冰上曲棍球裝。」
理查指了指其他座位上的乘客。「大部分的人也都沒有,所以大家就繫上安全帶,這樣發生緊急狀況時一樣有幫助。」
空服員開始進行例行檢查。「請把桌子收起來……請繫上安全帶……麻煩您把手機關掉好嗎?謝謝!」空服員愈來愈靠近他們三人。
席拉很緊張,因為小翰看來一點也沒有想要繫安全帶的樣子。
「小翰!」席拉張大眼瞪著他,「快點!」
空服員已經走到他們這一排,也看到了沒繫安全帶的小翰。空服員正想說話時,小翰先開口了:「請問你們是不是有幫我準備冰上曲棍球裝?」
「什麼?啊……可惜沒有。」空服員愉悅地表示惋惜,她的例行公事總算有了點小小的變化。
「好吧!」小翰看了看身旁兩個已經繫好安全帶的大人,「那我也繫上安全帶好了。」
「好主意!」空服員繼續往後走。
席拉向理查報以感謝的微笑,「謝謝!您飛哪條航線呢?」
「跟你們一樣,我很難中途跳機。」
小翰一副鬼靈精怪地笑著說:「你沒有帶降落傘嗎?」
「可惜沒帶,但我很高興與你們一起飛行。」
席拉發現對方誤會他的意思,趕緊說:「我想問的是,您擔任駕駛員是飛哪一條航線?」
「多半是飛過我家的花園。」理查說道。
母子倆疑惑地看著他。
理查解釋:「我有一架模型飛機!」
三個人都笑了,這時飛機也正緩緩駛向跑道。
深度評論
對許多大人來說,搭飛機就像是家常便飯,但對孩子而言則是新奇的事。飛機裡有太多東西值得他們探索,身為啟發者的您正好可以好好利用孩子這樣的好奇心。
像這個例子裡,理查充滿想像力的誇張說法(冰上曲棍球裝)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即使是具體的物品,也可以成為有趣的「玩具」。
還有一個方法,您可以先讓孩子跪在椅子前,眼睛與椅子保持同樣高度,然後練習打開、扣上安全帶。等他觀察過後,可以建議他坐在椅子上繫安全帶看看。
在飛行途中,您(啟發者)也可以利用手邊唾手可得的事物來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例如觀察窗外的雲、描述它的形狀,並把它畫下來。或是讓孩子觀察飛機傾斜時,杯子裡果汁的角度。運用想像力,每樣東西都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啟發技巧
「誇張」可以製造良好的趣味效果。如上述的例子,利用充滿想像力的方法來和當下的情形做比較(例如冰上曲棍球裝),不只可以舒緩壓力,還能輕輕鬆鬆地就把問題解決了。
Chapter 9 和「慣例」玩遊戲
例 坐車與午睡:安全座椅中的紅綠燈指揮
人物:小奇(三歲)、湯姆(三十歲,小奇的父親)、蘿莎(六十二歲,小奇的奶奶)
身體被困在緊緊的硬殼中,四肢受到限制,視線也只有半公尺。違反規定時會受到嚴重的警告,甚至責打……這樣的形容好像是描寫刑求室裡的景象,其實是兒童坐在汽車安全座椅中的平常情形。
湯姆要開車去奶奶家,當他把兒子小奇綁在安全座椅上,無意間轉頭看前面的擋風玻璃時,他才第一次發現到兒童視野的重要性。小奇不安地扭動身體,光是前座的椅背就讓他的視線受到極大限制,難怪連特別準備的圖畫書也沒什麼幫助。於是湯姆將前座往前推、把椅背放倒。
隨著椅背逐漸倒下,小奇的視野愈來愈廣,臉上的表情也愈來愈愉快。可以預見的是這一趟大約一小時的車程,將變得有趣多了。
路途中,湯姆會請小奇提供協助,像是在路口停車等待紅綠燈時,小奇必須提醒爸爸「綠燈」亮了。在遇到第一個紅綠燈時,小奇充滿驕傲地傳達燈號狀態:「紅……紅燈,黃燈,綠燈,開動!」
在第三個紅綠燈前,小奇說了「黃燈」就停住,雖然綠燈亮了,仍一臉促狹地閉緊嘴巴不說話。湯姆的腳仍踩著煞車。後方的車輛已經開始按喇叭了。湯姆把後視鏡調整角度,讓小奇可以看到車子後方大排長龍的車陣。「綠燈!」小奇滿意地大喊,湯姆才踩下油門。
車子離開了市區,開上一條沒有紅綠燈的道路。半小時之後小奇又開始不耐煩了。雖然視線很寬廣,但安全座椅對他來說還是太窄了。湯姆從後視鏡發現小奇試圖解開安全帶,於是他馬上開到休息站停車。
小奇張大眼睛問:「奶奶在那裡嗎?」
「我們還在半路上。如果你不繫安全帶,車子就不會繼續走。」
小奇從安全座椅中爬了出來,他需要休息。湯姆允許他坐上駕駛座,觸摸每一個按鈕。小奇仔細地測試方向燈、雨刷及冷氣等按鈕及撥桿,然後他開始想念起奶奶來了。最後小奇答應爸爸他會繫上安全帶。
湯姆的車轉入小巷子。奶奶已經站在大門口前等了好一會兒。因為前座放倒的緣故,小奇大老遠就看到了奶奶。
「你們半路有睡午覺嗎?」奶奶看著前座放倒的椅子、微笑地問著。
「奶奶,我剛才有指揮燈號哦!」小奇從車內爬出來抱住奶奶時,驕傲地說。
奶奶把他抱起來,邊走進房子裡邊聽他描述細節。餐廳裡早已經準備好下午茶和茶點了。
小奇花了好大的力氣說完整個故事,喝了一口阿華田之後,開始打呵欠、揉眼睛。
「小寶貝,你累了,」奶奶說,「來吧,我帶你到床上去。你還沒睡午覺呢!」
「我不累!」小奇回答,還拒絕上床午睡。
奶奶先是溫柔地要小奇聽話,然後以嚴肅的語氣說:「現在馬上到床上去,沒有理由!」奶奶馬上轉而笑著說:「等你睡午覺起來,我們再一起玩遊戲,好嗎?」
「我不要上床!」小奇的眼睛都快閉上了,卻始終不肯到床上睡午覺。
「你也管管你兒子!」奶奶對著湯姆說。
湯姆問小奇:「你不想上床睡,沒問題。但是你已經累了,對吧?」
小奇點點頭。
湯姆指了指停在院子裡的轎車。「那你在車子裡睡一下好不好?這樣你可以休息一下,我們也在你的附近。」
「在車裡睡午覺?」奶奶提出質疑。更令她吃驚的是小奇竟大叫:「好耶!在車裡睡午覺!」
小奇躺在倒下的前座上,湯姆幫他蓋上毛毯,轎車搖身一變成了兒童臥舖。奶奶先是搖搖頭,又一面微笑著幫忙把孫子的臥舖布置得更安全些。「你把手煞車拉起來了嗎?窗子也要打開。我來把車門關起來。」
母親這麼地配合還讓湯姆嚇了一跳呢!
深度評論
很多慣常的做法常常會把好好的情緒給破壞了,也因此許多讓小小探險家發掘知識的機會往往就這樣被扼殺了。
「如何讓日常生活中無聊的活動變成充滿趣味的研究活動?」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例如汽車其實是一個很棒的遊戲場所。車子裡有許多按鈕、開關及可調整的配備,是個很有趣的地方,真的很吸引人。即使在開車途中,也可以進行很多遊戲,像是強化孩子對交通狀況的認知:什麼時候會變綠燈?誰可以找到一台有特定英文字母及數字的車輛?外婆家在哪個方向?什麼時候可以開遠光燈?……
這些遊戲方式也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令人疲憊或心煩的時候:坐火車、候診、逛超市等等。
啟發技巧
觀察事物角度的多寡,可以決定觀點的寬度。
無聊的日常生活及充滿想像力的遊戲之間往往只是一小步之隔。身為啟發者的您應該多鼓勵孩子跨越這一小步;同樣地,您也應該多鼓勵自己這麼做。
Part 1 啟發式的教養方法「我能提出最重要、最有用的教養規則嗎?這不是贏得時間,而是浪費時間。請原諒我這個明顯的矛盾。假使人們經過思考就可以了解,我愛矛盾更勝於偏見。」──尚.賈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一個「啟發式教養」例子小男孩興奮地跑進廚房,告訴媽媽一個故事。他非常激動,用高分貝的音量敘述故事裡的金字塔、駱駝及蛇。媽媽想要更了解這個故事,要求小男孩把故事裡的主角畫出來。媽媽走出廚房去拿紙。當她回來的時候,發現小男孩的手裡早已拿著一枝蠟筆,故事裡的主角們正裝飾著廚櫃,還有一隻恐龍在洗碗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