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茱迪‧皮考特
定價:NT$ 340
優惠價:93 折,NT$ 316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
1967年生於紐約長島。普林斯頓大學創意寫作學士,哈佛教育碩士。
1992年第一本小說Songs of the Humpback Whale甫出版便造成轟動,目前已出版十餘本備受好評的著作: Harvesting the Heart (1994)、Picture Perfect(1995)、 Mercy (1996)、 The Pact (1998)、 Keeping Faith(1999)、 Plain Truth(2000)、 Salem Falls(2001)、 Perfect Match(2002)、 Second Glance(2003)、《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 2004)、Vanishing Acts(2005 )、《第十層地獄》(The Tenth Circle, 2006)、《事發的19分鐘》(Nineteen Minutes, 2007)、Change the Heart(2008)。2007年她還為DC漫畫出版社寫了幾期的《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皮考特眾多著作中的The Pact、Plain Truth已被改編成電視電影集,而《姊姊的守護者》的電影版已於2008年開拍,由好萊塢當紅女星卡麥蓉狄亞領銜主演。
《姊姊的守護者》不僅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贈瑪格麗特亞歷山大愛德華獎、書籍瀏覽網站(Bookbrowse.com)2005年鑽石書獎、獲選為英國理查&朱蒂圖書俱樂部2004年十大好書之一,並入圍2005年英國書獎,也受到IMPAC都柏林文學獎提名。《姊姊的守護者》於2006年12月由本館出版中文版,並獲當月誠品選書。身為美國暢銷作家的茱迪.皮考特在該書中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父母是否有權決定兒女的生與死?」全書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作者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細膩的筆法,精妙的細節,深獲眾多讀者好評。
皮考特擅以小說處理極具道德爭議的題材,作品不乏探討安樂死及描述青少年自殺的內容;近幾年前更觸及聳人聽聞的「優生絕育法」。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並在四十餘個國家發行銷售。其在2003年獲得美國新英格蘭最佳小說獎,並榮登《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之列。《華盛頓郵報》更將皮考特譽為大師級作家。目前皮考特和丈夫及三個子女住在新罕布夏州。網址:www.jodipicoult.com。
譯者簡介:
林淑娟
台北市人,自由譯者。出版過二十幾本小說,譯作包括《美麗的哀傷》、《把托斯卡尼帶回家》(以上皆由臺灣商務出版)、《包法利夫人》、《小婦人續集》、《首席情人》、《少女力量大》等逾百本。
名人推薦:
【名人、部落客推薦】
《姊姊的守護者》將極具爭議性的道德兩難困境處理得十分精巧,既感人至深,也發人深省。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兼顧可讀性的同時,茱迪.皮考特還賦予了書中每個角色極為立體鮮明的形象,令讀者足以瞭解到,在不同立場的迥異意見背後是我們人類對生、死與愛的苦苦掙扎,而這,遠非宗教、倫理學和法律的思辯所能做到的。──Fran(Fran私觀點版主)
皮考特除了精確捕捉小小捐贈者在親情壓力下的無奈搖擺外,對母親角色的刻劃尤其一針見血,在「為母則強」與「獨斷獨行」間費心斟酌的錐心泣血,只要是為人父母者,恐怕都不忍苛責。──odyssey2001(Ramble On版主)
當自以為了解的人竟做出令人錯愕的行徑時,我們又如何能分界他們心中是胡來,或是為難;而當你變成與大家期待的不一樣,也不表示就會是失敗的人生。因為,我們所相愛的人,每天都能讓我們驚訝。──WC(WC看看版主)
皮考特顯然是個聰明的作者,她選擇了最具爭議性的素材、安排了最具戲劇化潛力的人物關係;並且讓讀者們體會,小說總是關乎生命本身的艱難,而「理解他人」必然是唯一的救贖——儘管,令人悲傷的是,那救贖並不必然實現。──伊格言(小說家.曼氏亞洲文學獎入圍)
我是當了爸爸後,才開始學怎麼當爸爸,當我自以為得心應手,才發現面臨書中抉擇時,原來我什麼都還不懂,看了這個故事,讓我緊緊抱著兩個孩子,久久不能自己。──岑永康(新聞主播)
被創造的每個生命都有恩賜,煩惱則始於錯用恩賜,固執己見以致於人與人之關係決裂導致悲劇;修護關係則成全,喜劇收尾!──林凱信(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哪一個家庭沒有衝突,但本質還是愛。──張佩珊(新聞主播)
透過她們的故事反思自己的生命意義,將是一個讓你會輾轉難眠的深刻題材。──黃子佼(知名藝人)
翻開書頁踏進了這個家裡面每個人的靈魂深處,你不禁會感嘆自己的思緒被牽動的如此深刻!──謝曉昀(作家、《惡之島》作者)
------------------------------------------------------------------------
[讀書會導讀]
我們提出下面這些有啟發性的問題,是為了幫助你的讀書會從引人關注的角度,找出新的話題去討論茱迪‧皮考特的《姊姊的守護者》。我們希望這些意見有助於你們熱烈的討論這本書,增添你們欣賞它的樂趣。
華盛頓廣場報的讀書俱樂部導讀專欄討論過許多好書。想看完整的書單,或上網閱讀導讀,
請造訪網站:http://www.BookClubReader.com。
問:妳的小說的主題都不可思議的很有意義,而且跟全國關注的某些議題息息相關。幹細胞的研究和「設計出來的寶寶」是醫學團體(和政治團體)爭論不休的話題。妳為什麼要挑選這樣的題材來寫《姊姊的守護者》?寫這本小說改變了妳對這方面問題的觀點嗎?
答:我無意中想到這本小說的主題,是由於我的上一本小說《第二眼》(Second Glance)。當我為那一本小說找優生學的資料時,我得知美國優生學學會--它的資金在一九三○年代枯竭時,也正是納粹開始探究優生政策的時候--他們的學會以前位於紐約的冷泉港。猜猜現在什麼單位佔據那個地方?人類基因組計畫……很多人會認為那是「現代的優生學」。那對我而言是個離奇的巧合,我開始考慮,這種即將有突破性發展的熱門尖端醫學科技,和一九三○年代美國的優生絕育法近乎雷同,雖然兩者也有差異之處。相同的是,你擁有醫學科技,研究它和執行它的人當它是憑醫生的處方來取捨胚胎;相同的是,在醫學科技如此大幅躍進之後,端視個案的需求,不滿意的胚胎會被放棄。我聽到一對美國夫妻,他們成功的懷了一個與他姊姊的骨髓配形相符的寶寶,他姊姊深受一種罕見的白血病之苦。他的臍帶血捐給他姊姊,她在幾年後仍處於緩解期。可是我不禁質疑……要是換成較可悲的狀況,她的緩解期結束呢?那個男孩會覺得他有繼續救他姊姊的責任嗎?他會不會懷疑他出生的唯一理由是因為他姊姊生病?當我更深入去查看這個家庭的動態,和幹細胞的研究可能產生的影響,我推演出費茲傑羅家的故事。我個人贊成幹細胞的研究——它有太多優點,不該任意把它拋棄。然而,它顯然是個滑斜坡,有時候研究者和政治參選人會陷入倫理的泥沼和科學的細節,他們完全忘了我們談的是有感情、有情緒,會懷抱希望,也會深感恐懼的人類……就像安娜和她的家庭。我相信在幾年內我們都會被迫去想這些問題,那何不先把它放進小說裡?
問:妳把傑西一個「憤怒的年輕人」的角色刻畫得很成功,他冒失的個性非常鮮活。妳的寫作能力似乎揮灑自如。的確如此,還是超越性別從男性的觀點來寫,對妳而言是件困難的事?
答:我得告訴你——寫傑西是我寫作多時以來最有趣的事。或許我在心裡一直想做個行為失當的十七歲青年。不管為了什麼理由,寫這樣一個內心受到傷害的憤怒角色,代他發聲,絕對很好玩。不管為了什麼理由,假扮成別人一直都是很有趣的事——不論他是男性或十三歲,或精神病病患,或有自毀傾向,或任何一打其他我創造出來的第一人稱的敘述者。每當我試著寫男性的聲音——像傑西或坎貝爾或布萊恩——那感覺像溜進大外套裡。很舒服,也很容易習慣穿著它……可是如果不小心的話,外套會滑掉,露出外套下面的我。
問:在一百九十八頁,傑西自述,當他回憶他想挖地道到中國,他說「你知道的,黑暗會給人錯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妳為什麼選擇透過傑西來做這樣的表達,因為他是這本小說裡最黑暗面的人物嗎?
答:沒錯,所以那句話必須由傑西來說。對傑西而言,不管他認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遭受多麼不公平的對待,那跟他妹妹遭受病魔的摧殘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他完全明白他贏不了,所以他連試試看都省了。當你在看傑西的時候,你看到的可能是:一個爛透了的小孩。可是我不以為然,你得像在剝洋蔥……一個人的本性會藏在表面的好幾層下面。問題不在傑西到底是不是個壞孩子,我們該探討的是,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所表現出來的是真正的他嗎?還是他因為非常失望,而用乖張的行為來掩飾他的脆弱。
問:你如何選每一章開頭的引述?米爾頓、莎士比亞、D. H. 勞倫斯——他們是妳喜歡的作家嗎?或是妳選用他們有別的理由?
答:我想我可以說:我曾經閱讀過的都是大師的作品,那些引述的詩句在我需要的時候,從我的記憶中跳出來——但我不想撒那種謊言。事實是我在每一章的開頭引用的詩句,都是我勤勉的去找出來的。我尋找提及火、閃光、星星等詩句——所有可能會讓人聯想到家庭的意象,或它會象徵性的自己燃燒掉。
問:關於姊妹情誼和手足間的關係,那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妳為什麼要把伊莎和茱莉亞寫成雙胞胎?這樣的編排是否希望讀者聯想到凱特與安娜互相依賴的關係?妳希望以這個故事來揭露姊妹之間的什麼關係?
答:我想姊妹之間的牽繫和與其他手足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結合了競爭又極為忠誠的關係,那在這本書的兩對姊妹身上都明顯的看得到。茱莉亞和伊莎之所以會是雙胞胎,是因為她們一開始在子宮裡還沒分裂前是一個胚胎,等到她們長大,她們的差異變得明顯。凱特和安娜也是,她們有相同的基因關係,可是她們和伊莎與茱莉亞不同,她們是容易辨識的兩個人,卻離不開對方。我想舉出這兩個例子給讀者看,讓他們看出兩對姊妹的差別,一對是一開始是一體的然後分離,另一對是一開始是分離的,但因為某個原因她們糾葛在一起無法分離。
問:任何看過心愛的人死亡(任何胸腔裡有一顆心)的人,都會被這個故事裡翔實逼真的描述生病和死亡的情節感動。想像那樣的情景會很困難嗎?妳怎麼去醞釀那麼接近事實的細節?
答:想像一個要應付極度哀傷的家庭的情節非常困難,因為你會不由自主,自然而然的去想像你自己的家庭經歷那樣地獄般的折磨。為這本書蒐集資料時,我和癌症病童交談,也曾和他們的父母親深談,他們認為最好是把握活著的每一天,保持樂觀的態度,不要去理會可能已經逼到轉角的死神幽靈。範圍縮小一點,我身為一個孩子必須接受一連串手術的家長,也從我自己的經驗中汲取靈感。我五歲的次子傑克,被診斷出兩個耳朵都有膽脂瘤──那是一種良性的腫瘤,可是你如果不設法除掉它的話,它最後會長進你的腦子裡殺死你。他在三年內開了十次刀,現在他的腫瘤已徹底摘除了。我顯然不如癌症病童的媽媽必須面對急迫的恐懼,可是我也不難回想住院期間的憂心忡忡。我每次走在他將推進手術室的輪床旁,在他被麻醉的時候我可以待在手術室裡陪他,我會想,「好吧,如果能讓他不再受這種苦,就把我的耳朵拿去吧。」那種徹底的絕望,和渴望他恢復健康的心情,變成莎拉內心的獨白……那是她做了那樣的決定,我也無法討厭她的理由。
問:莎拉是個複雜的角色,讀者可能批評她又同情她。妳怎麼看她在書裡的角色?
答:就像妮娜‧佛斯特在《絕配》(Perfect Match)裡的角色,我想莎拉會引發一些爭論。不過,我敬重妮娜……我也非常敬重莎拉。我想在這個惡夢裡她很容易被指控,然而我會警告讀者,不要匆忙下判斷。誠如莎拉在本書的結尾說的,這並非一樁選擇要一個孩子不要另一個孩子的案件──而是一樁兩個孩子都要的案件。我不以為她真的要安娜為了姊姊犧牲到底,我想她是為了要保持家庭的完整,而企圖做她認為該做的事。反過來說,我不以為她是個完美的媽媽。她讓傑西失望──雖然她當然會專注於更有急迫性的事情。無論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我很難想像一個母親會如此完全放棄她的孩子。然而莎拉太忙於注視凱特危危顫顫的未來,而沒有注意她的家庭當時的情況──那當然是她的疏忽,在書中的最後,結果她永遠後悔莫及。
問:在妳的小說裡,年輕人的觀點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他們比其他角色更多了些智慧、幽默,和同情。妳覺得成年人會受得了向孩子學習嗎?為什麼小孩會那麼容易瞭解真理?
答:小孩是審查謊言的頂尖雷達裝置。當某人不再誠實或坦率,他們會直覺地發現。成長真正困難的部分之一是,學著去明白沒有惡意的謊言的價值。對他們而言,那是成熟必備的技巧。你記得當《麥田捕手》裡的荷頓‧考菲德發現,那些人通通都虛偽,他有多沮喪嗎?安娜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因為在心理上她還是個小孩──不管事實上她失去多少童年。寫青少年最棒的事是,那使得我在小說裡回去做他們,而即使當他們差不多瞭解,成長代表妥協和放棄理想,他們還是會抓牢希望。他們或許不想承認(傑西是證人!),可是他們把希望塞進後口袋裡,以防用得上。那正是青少年為什麼是極佳的,心情複雜的自述者的原因。
問:《姊姊的守護者》的結局出人意料之外,而且非常哀傷。不要透露太多,妳可以與讀者分享,妳為什麼會選擇用那樣的方式來結束這個故事嗎?妳從一開始就如此設計,還是妳寫到後來才發展成這樣?
答: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姊姊的守護者》是我的小孩第一次看我的書。基利,他十二歲,他拿起這本書,立即全神貫注的沈迷其中。他看完那天,我發現他在沙發上哭。他把我推開,上樓進他的房間,他告訴我,他暫時真的不想見我,或跟我講話,因為他非常沮喪。後來當我們坐下來討論,他不斷的問,「為什麼?為什麼是這種結局?」我給他(和給你)的答案是這樣的:因為這不是一本皆大歡喜的書,你從第一頁就知道,書裡頭沒有輕鬆的解答。就醫學來說,這個結局是這個家庭實際上可能發生的情節;就主題來說,那是唯一能對書中所有人物當頭棒喝的方式,告訴他們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我希望安排快樂的結局嗎?我當然希望──我甚至在定稿前不久還打電話給腫瘤科的護士,詢問是否有別的方法可以結束這個故事。但是我終於發現,如果我要這本書寫得真實,這才是正確的結局。
問:到目前為止妳所有的書都得到相當好的評價。妳寫作時是否會受到書評的影響?
答:嗯,你看的書評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嗎?!?我是開玩笑的──喔,是有一點開玩笑的成分啦。雖然我得到壓倒性的好評,可是我想壞評會讓你久久不能釋懷,因為它們會深深刺傷你。(不管我告訴自己多少次別去裡它,但我還是會去看)。我很幸運能寫出暢銷的書,到現在它們都能夠佔有書評的版面──在書籍工業裡,一本書經常被區分為值得評論的和文學的,或有廣告賣點的和商業的。雜誌上的重點評論非常有趣──攝影師來拍你看起來美美的照片,人們總是在他們等著看醫生或牙醫時,在候診室裡看著你的臉,和你的小說的介紹。一本書得到好評最好的事是,它使得除此之外不知道你是誰的人去買你的書。我從來不會在寫作的時候去想書評會怎麼說,(事實上,我如果去想的話,可能會躲到桌子底下,再也打不出一個字來!)可是我當然會去想,我寫的東西會不會引起讀者的興趣,如同它引起我的興趣。
媒體推薦:
「希望整晚能有皮考特最新的小說陪伴,然而它不只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它用一個引人入勝的複雜故事,塑造各具特色的鮮活人物……獨樹一格的以書中各個角色的觀點,輪流交替來陳述故事。皮考特的小說從第一頁就抓住讀者的目光不放。這是一本優美動人,誠實的探討有爭論性題材的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重點評論
「皮考特勇敢大膽又條理分明的探討一個錯綜複雜的題材,劇情出人意表的逆轉,結局令人心痛。」
——《出版人週刊》
「這是一本十分吸引人,令人懸念不已的小說。」
──《出版人週刊》,重點評論
「皮考特小姐是個精彩生動的說書人。」
——《紐約時報》
「皮考特以將虛構的爭議性題材寫得絲絲入扣而聞名。」
——《華盛頓郵報》
「皮考特是個技藝精湛的說故事大師。」
——《美聯社》,書評
「茱迪‧皮考特探索一個看似完美的正常家庭的黑暗面。她為什麼能站穩暢銷作家的地位顯而易見。」
——《中西部書評》
「茱迪‧皮考特具有說故事的天賦,她令人矚目的作品深深打動她的讀者。」
——《中西部書評》
「這本出色精巧的小說以令人震撼的議題抓牢讀者……現在就列入你的讀書會討論書單裡。」
——《時人雜誌》
「一本充滿懸念,能深深吸引讀者的作品,可媲美安娜‧昆德蘭和羅斯蘭‧布朗。」
——《娛樂週刊》
「這本新書是截至目前她最好的作品,使得她的寫作生涯更上一層樓。」
——書籍記者網站
「《姊姊的守護者》會持續騷動你的情緒,引發你含淚去談論它。它是讀書會必讀的佳作。」
——《紐約日報》
「《姊姊的守護者》是一本極為刺激,值得閱讀的小說。」
——《芝加哥太陽報》
「很難找到一本能夠成功的刻畫出多個令人關心的劇中人角色,又讓他們陷入進退維谷的道德爭議中。皮考特寫出了這樣的一本書。」
——《波士頓先鋒報》
「皮考特這本很有創見的書會刺激讀者去思考,讀起來饒富興味……本書可謂她到目前為止最傑出的,最令人讚賞的佳作。」
——《丹佛郵報》
「……一本令人信服,愛不釋手的書。」
——《里奇蒙時代快報》
「這是一本劇力萬鈞,非常迷人的好書。」
——《聖安東尼快報》
「它鞭辟入裡,有啟發性,令人心碎……皮考特處理這種頗具爭議性的題材竟無懈可擊。」
——《聖荷西水星報》
「皮考特是個擅於舖陳剖析糾結的家庭關係,和能夠用愛來彌補裂痕的大師。」
——《坦帕市論壇報》
「茱迪‧皮考特過去十四年來寫了十幾本書,任何一個讀過其中任何一本書的讀者都公認,她是個擅長反應現實問題的小說女王。」
——《邁阿密先鋒報》
「皮考特小姐以小說開創了她在文壇的地位——一份浪漫,一份刺激的法庭攻防戰,兩份反應社會的現況。」
——《達拉斯晨報》
「從她的第一本書開始……皮考特就拒絕著墨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她以愛和真理來關心,兩者之間暗藏的模糊界線。她強迫讀者去正視問題,雖然那種經驗可能不舒服,自滿的人會為時太晚的發現,他們的悲哀在於,他們以為他們什麼都知道,現在他們終於明白真相。」
——《奧蘭多前哨報》
「皮考特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
——《康科特箴言報》
「她說故事的能力使她穩坐受人高度推崇的小說家寶座,那對三十八歲的作家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皮考特一向都寫得有深度有條理。她的故事避免傳遞從此快樂無憂的結局,而寧可提出關於人類的處境的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
——《海洋郡觀察報》
「皮考特的小說從來不會讓讀者失望。」
——安‧胡德,《週日報》(羅德島,普洛維頓斯)
「皮考特用強烈的時事為主題,深入她精心雕鑿的書中人物的腦中。」
——《雪梨電訊日報》
「皮考特開創了她個人的品牌。」
——《昆士蘭信使郵報》
「皮考特以技巧的筆法,精妙的細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波士頓全球報》
「皮考特的人物性格刻畫令人讚嘆,讓讀者衷心希望這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相遇。」
──《今日美國》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7折12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2 |
5折 | 2 |
6折 | 3 |
7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6 |
4折 | 0 |
5折 | 14 |
6折 | 1 |
7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茱迪‧皮考特
優惠價: 93 折, NT$ 316 NT$ 340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
1967年生於紐約長島。普林斯頓大學創意寫作學士,哈佛教育碩士。
1992年第一本小說Songs of the Humpback Whale甫出版便造成轟動,目前已出版十餘本備受好評的著作: Harvesting the Heart (1994)、Picture Perfect(1995)、 Mercy (1996)、 The Pact (1998)、 Keeping Faith(1999)、 Plain Truth(2000)、 Salem Falls(2001)、 Perfect Match(2002)、 Second Glance(2003)、《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 2004)、Vanishing Acts(2005 )、《第十層地獄》(The Tenth Circle, 2006)、《事發的19分鐘》(Nineteen Minutes, 2007)、Change the Heart(2008)。2007年她還為DC漫畫出版社寫了幾期的《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皮考特眾多著作中的The Pact、Plain Truth已被改編成電視電影集,而《姊姊的守護者》的電影版已於2008年開拍,由好萊塢當紅女星卡麥蓉狄亞領銜主演。
《姊姊的守護者》不僅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贈瑪格麗特亞歷山大愛德華獎、書籍瀏覽網站(Bookbrowse.com)2005年鑽石書獎、獲選為英國理查&朱蒂圖書俱樂部2004年十大好書之一,並入圍2005年英國書獎,也受到IMPAC都柏林文學獎提名。《姊姊的守護者》於2006年12月由本館出版中文版,並獲當月誠品選書。身為美國暢銷作家的茱迪.皮考特在該書中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父母是否有權決定兒女的生與死?」全書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作者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細膩的筆法,精妙的細節,深獲眾多讀者好評。
皮考特擅以小說處理極具道德爭議的題材,作品不乏探討安樂死及描述青少年自殺的內容;近幾年前更觸及聳人聽聞的「優生絕育法」。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並在四十餘個國家發行銷售。其在2003年獲得美國新英格蘭最佳小說獎,並榮登《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之列。《華盛頓郵報》更將皮考特譽為大師級作家。目前皮考特和丈夫及三個子女住在新罕布夏州。網址:www.jodipicoult.com。
譯者簡介:
林淑娟
台北市人,自由譯者。出版過二十幾本小說,譯作包括《美麗的哀傷》、《把托斯卡尼帶回家》(以上皆由臺灣商務出版)、《包法利夫人》、《小婦人續集》、《首席情人》、《少女力量大》等逾百本。
名人推薦:
【名人、部落客推薦】
《姊姊的守護者》將極具爭議性的道德兩難困境處理得十分精巧,既感人至深,也發人深省。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兼顧可讀性的同時,茱迪.皮考特還賦予了書中每個角色極為立體鮮明的形象,令讀者足以瞭解到,在不同立場的迥異意見背後是我們人類對生、死與愛的苦苦掙扎,而這,遠非宗教、倫理學和法律的思辯所能做到的。──Fran(Fran私觀點版主)
皮考特除了精確捕捉小小捐贈者在親情壓力下的無奈搖擺外,對母親角色的刻劃尤其一針見血,在「為母則強」與「獨斷獨行」間費心斟酌的錐心泣血,只要是為人父母者,恐怕都不忍苛責。──odyssey2001(Ramble On版主)
當自以為了解的人竟做出令人錯愕的行徑時,我們又如何能分界他們心中是胡來,或是為難;而當你變成與大家期待的不一樣,也不表示就會是失敗的人生。因為,我們所相愛的人,每天都能讓我們驚訝。──WC(WC看看版主)
皮考特顯然是個聰明的作者,她選擇了最具爭議性的素材、安排了最具戲劇化潛力的人物關係;並且讓讀者們體會,小說總是關乎生命本身的艱難,而「理解他人」必然是唯一的救贖——儘管,令人悲傷的是,那救贖並不必然實現。──伊格言(小說家.曼氏亞洲文學獎入圍)
我是當了爸爸後,才開始學怎麼當爸爸,當我自以為得心應手,才發現面臨書中抉擇時,原來我什麼都還不懂,看了這個故事,讓我緊緊抱著兩個孩子,久久不能自己。──岑永康(新聞主播)
被創造的每個生命都有恩賜,煩惱則始於錯用恩賜,固執己見以致於人與人之關係決裂導致悲劇;修護關係則成全,喜劇收尾!──林凱信(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哪一個家庭沒有衝突,但本質還是愛。──張佩珊(新聞主播)
透過她們的故事反思自己的生命意義,將是一個讓你會輾轉難眠的深刻題材。──黃子佼(知名藝人)
翻開書頁踏進了這個家裡面每個人的靈魂深處,你不禁會感嘆自己的思緒被牽動的如此深刻!──謝曉昀(作家、《惡之島》作者)
------------------------------------------------------------------------
[讀書會導讀]
我們提出下面這些有啟發性的問題,是為了幫助你的讀書會從引人關注的角度,找出新的話題去討論茱迪‧皮考特的《姊姊的守護者》。我們希望這些意見有助於你們熱烈的討論這本書,增添你們欣賞它的樂趣。
華盛頓廣場報的讀書俱樂部導讀專欄討論過許多好書。想看完整的書單,或上網閱讀導讀,
請造訪網站:http://www.BookClubReader.com。
問:妳的小說的主題都不可思議的很有意義,而且跟全國關注的某些議題息息相關。幹細胞的研究和「設計出來的寶寶」是醫學團體(和政治團體)爭論不休的話題。妳為什麼要挑選這樣的題材來寫《姊姊的守護者》?寫這本小說改變了妳對這方面問題的觀點嗎?
答:我無意中想到這本小說的主題,是由於我的上一本小說《第二眼》(Second Glance)。當我為那一本小說找優生學的資料時,我得知美國優生學學會--它的資金在一九三○年代枯竭時,也正是納粹開始探究優生政策的時候--他們的學會以前位於紐約的冷泉港。猜猜現在什麼單位佔據那個地方?人類基因組計畫……很多人會認為那是「現代的優生學」。那對我而言是個離奇的巧合,我開始考慮,這種即將有突破性發展的熱門尖端醫學科技,和一九三○年代美國的優生絕育法近乎雷同,雖然兩者也有差異之處。相同的是,你擁有醫學科技,研究它和執行它的人當它是憑醫生的處方來取捨胚胎;相同的是,在醫學科技如此大幅躍進之後,端視個案的需求,不滿意的胚胎會被放棄。我聽到一對美國夫妻,他們成功的懷了一個與他姊姊的骨髓配形相符的寶寶,他姊姊深受一種罕見的白血病之苦。他的臍帶血捐給他姊姊,她在幾年後仍處於緩解期。可是我不禁質疑……要是換成較可悲的狀況,她的緩解期結束呢?那個男孩會覺得他有繼續救他姊姊的責任嗎?他會不會懷疑他出生的唯一理由是因為他姊姊生病?當我更深入去查看這個家庭的動態,和幹細胞的研究可能產生的影響,我推演出費茲傑羅家的故事。我個人贊成幹細胞的研究——它有太多優點,不該任意把它拋棄。然而,它顯然是個滑斜坡,有時候研究者和政治參選人會陷入倫理的泥沼和科學的細節,他們完全忘了我們談的是有感情、有情緒,會懷抱希望,也會深感恐懼的人類……就像安娜和她的家庭。我相信在幾年內我們都會被迫去想這些問題,那何不先把它放進小說裡?
問:妳把傑西一個「憤怒的年輕人」的角色刻畫得很成功,他冒失的個性非常鮮活。妳的寫作能力似乎揮灑自如。的確如此,還是超越性別從男性的觀點來寫,對妳而言是件困難的事?
答:我得告訴你——寫傑西是我寫作多時以來最有趣的事。或許我在心裡一直想做個行為失當的十七歲青年。不管為了什麼理由,寫這樣一個內心受到傷害的憤怒角色,代他發聲,絕對很好玩。不管為了什麼理由,假扮成別人一直都是很有趣的事——不論他是男性或十三歲,或精神病病患,或有自毀傾向,或任何一打其他我創造出來的第一人稱的敘述者。每當我試著寫男性的聲音——像傑西或坎貝爾或布萊恩——那感覺像溜進大外套裡。很舒服,也很容易習慣穿著它……可是如果不小心的話,外套會滑掉,露出外套下面的我。
問:在一百九十八頁,傑西自述,當他回憶他想挖地道到中國,他說「你知道的,黑暗會給人錯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妳為什麼選擇透過傑西來做這樣的表達,因為他是這本小說裡最黑暗面的人物嗎?
答:沒錯,所以那句話必須由傑西來說。對傑西而言,不管他認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遭受多麼不公平的對待,那跟他妹妹遭受病魔的摧殘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他完全明白他贏不了,所以他連試試看都省了。當你在看傑西的時候,你看到的可能是:一個爛透了的小孩。可是我不以為然,你得像在剝洋蔥……一個人的本性會藏在表面的好幾層下面。問題不在傑西到底是不是個壞孩子,我們該探討的是,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所表現出來的是真正的他嗎?還是他因為非常失望,而用乖張的行為來掩飾他的脆弱。
問:你如何選每一章開頭的引述?米爾頓、莎士比亞、D. H. 勞倫斯——他們是妳喜歡的作家嗎?或是妳選用他們有別的理由?
答:我想我可以說:我曾經閱讀過的都是大師的作品,那些引述的詩句在我需要的時候,從我的記憶中跳出來——但我不想撒那種謊言。事實是我在每一章的開頭引用的詩句,都是我勤勉的去找出來的。我尋找提及火、閃光、星星等詩句——所有可能會讓人聯想到家庭的意象,或它會象徵性的自己燃燒掉。
問:關於姊妹情誼和手足間的關係,那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妳為什麼要把伊莎和茱莉亞寫成雙胞胎?這樣的編排是否希望讀者聯想到凱特與安娜互相依賴的關係?妳希望以這個故事來揭露姊妹之間的什麼關係?
答:我想姊妹之間的牽繫和與其他手足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結合了競爭又極為忠誠的關係,那在這本書的兩對姊妹身上都明顯的看得到。茱莉亞和伊莎之所以會是雙胞胎,是因為她們一開始在子宮裡還沒分裂前是一個胚胎,等到她們長大,她們的差異變得明顯。凱特和安娜也是,她們有相同的基因關係,可是她們和伊莎與茱莉亞不同,她們是容易辨識的兩個人,卻離不開對方。我想舉出這兩個例子給讀者看,讓他們看出兩對姊妹的差別,一對是一開始是一體的然後分離,另一對是一開始是分離的,但因為某個原因她們糾葛在一起無法分離。
問:任何看過心愛的人死亡(任何胸腔裡有一顆心)的人,都會被這個故事裡翔實逼真的描述生病和死亡的情節感動。想像那樣的情景會很困難嗎?妳怎麼去醞釀那麼接近事實的細節?
答:想像一個要應付極度哀傷的家庭的情節非常困難,因為你會不由自主,自然而然的去想像你自己的家庭經歷那樣地獄般的折磨。為這本書蒐集資料時,我和癌症病童交談,也曾和他們的父母親深談,他們認為最好是把握活著的每一天,保持樂觀的態度,不要去理會可能已經逼到轉角的死神幽靈。範圍縮小一點,我身為一個孩子必須接受一連串手術的家長,也從我自己的經驗中汲取靈感。我五歲的次子傑克,被診斷出兩個耳朵都有膽脂瘤──那是一種良性的腫瘤,可是你如果不設法除掉它的話,它最後會長進你的腦子裡殺死你。他在三年內開了十次刀,現在他的腫瘤已徹底摘除了。我顯然不如癌症病童的媽媽必須面對急迫的恐懼,可是我也不難回想住院期間的憂心忡忡。我每次走在他將推進手術室的輪床旁,在他被麻醉的時候我可以待在手術室裡陪他,我會想,「好吧,如果能讓他不再受這種苦,就把我的耳朵拿去吧。」那種徹底的絕望,和渴望他恢復健康的心情,變成莎拉內心的獨白……那是她做了那樣的決定,我也無法討厭她的理由。
問:莎拉是個複雜的角色,讀者可能批評她又同情她。妳怎麼看她在書裡的角色?
答:就像妮娜‧佛斯特在《絕配》(Perfect Match)裡的角色,我想莎拉會引發一些爭論。不過,我敬重妮娜……我也非常敬重莎拉。我想在這個惡夢裡她很容易被指控,然而我會警告讀者,不要匆忙下判斷。誠如莎拉在本書的結尾說的,這並非一樁選擇要一個孩子不要另一個孩子的案件──而是一樁兩個孩子都要的案件。我不以為她真的要安娜為了姊姊犧牲到底,我想她是為了要保持家庭的完整,而企圖做她認為該做的事。反過來說,我不以為她是個完美的媽媽。她讓傑西失望──雖然她當然會專注於更有急迫性的事情。無論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我很難想像一個母親會如此完全放棄她的孩子。然而莎拉太忙於注視凱特危危顫顫的未來,而沒有注意她的家庭當時的情況──那當然是她的疏忽,在書中的最後,結果她永遠後悔莫及。
問:在妳的小說裡,年輕人的觀點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他們比其他角色更多了些智慧、幽默,和同情。妳覺得成年人會受得了向孩子學習嗎?為什麼小孩會那麼容易瞭解真理?
答:小孩是審查謊言的頂尖雷達裝置。當某人不再誠實或坦率,他們會直覺地發現。成長真正困難的部分之一是,學著去明白沒有惡意的謊言的價值。對他們而言,那是成熟必備的技巧。你記得當《麥田捕手》裡的荷頓‧考菲德發現,那些人通通都虛偽,他有多沮喪嗎?安娜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因為在心理上她還是個小孩──不管事實上她失去多少童年。寫青少年最棒的事是,那使得我在小說裡回去做他們,而即使當他們差不多瞭解,成長代表妥協和放棄理想,他們還是會抓牢希望。他們或許不想承認(傑西是證人!),可是他們把希望塞進後口袋裡,以防用得上。那正是青少年為什麼是極佳的,心情複雜的自述者的原因。
問:《姊姊的守護者》的結局出人意料之外,而且非常哀傷。不要透露太多,妳可以與讀者分享,妳為什麼會選擇用那樣的方式來結束這個故事嗎?妳從一開始就如此設計,還是妳寫到後來才發展成這樣?
答: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姊姊的守護者》是我的小孩第一次看我的書。基利,他十二歲,他拿起這本書,立即全神貫注的沈迷其中。他看完那天,我發現他在沙發上哭。他把我推開,上樓進他的房間,他告訴我,他暫時真的不想見我,或跟我講話,因為他非常沮喪。後來當我們坐下來討論,他不斷的問,「為什麼?為什麼是這種結局?」我給他(和給你)的答案是這樣的:因為這不是一本皆大歡喜的書,你從第一頁就知道,書裡頭沒有輕鬆的解答。就醫學來說,這個結局是這個家庭實際上可能發生的情節;就主題來說,那是唯一能對書中所有人物當頭棒喝的方式,告訴他們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我希望安排快樂的結局嗎?我當然希望──我甚至在定稿前不久還打電話給腫瘤科的護士,詢問是否有別的方法可以結束這個故事。但是我終於發現,如果我要這本書寫得真實,這才是正確的結局。
問:到目前為止妳所有的書都得到相當好的評價。妳寫作時是否會受到書評的影響?
答:嗯,你看的書評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嗎?!?我是開玩笑的──喔,是有一點開玩笑的成分啦。雖然我得到壓倒性的好評,可是我想壞評會讓你久久不能釋懷,因為它們會深深刺傷你。(不管我告訴自己多少次別去裡它,但我還是會去看)。我很幸運能寫出暢銷的書,到現在它們都能夠佔有書評的版面──在書籍工業裡,一本書經常被區分為值得評論的和文學的,或有廣告賣點的和商業的。雜誌上的重點評論非常有趣──攝影師來拍你看起來美美的照片,人們總是在他們等著看醫生或牙醫時,在候診室裡看著你的臉,和你的小說的介紹。一本書得到好評最好的事是,它使得除此之外不知道你是誰的人去買你的書。我從來不會在寫作的時候去想書評會怎麼說,(事實上,我如果去想的話,可能會躲到桌子底下,再也打不出一個字來!)可是我當然會去想,我寫的東西會不會引起讀者的興趣,如同它引起我的興趣。
媒體推薦:
「希望整晚能有皮考特最新的小說陪伴,然而它不只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它用一個引人入勝的複雜故事,塑造各具特色的鮮活人物……獨樹一格的以書中各個角色的觀點,輪流交替來陳述故事。皮考特的小說從第一頁就抓住讀者的目光不放。這是一本優美動人,誠實的探討有爭論性題材的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重點評論
「皮考特勇敢大膽又條理分明的探討一個錯綜複雜的題材,劇情出人意表的逆轉,結局令人心痛。」
——《出版人週刊》
「這是一本十分吸引人,令人懸念不已的小說。」
──《出版人週刊》,重點評論
「皮考特小姐是個精彩生動的說書人。」
——《紐約時報》
「皮考特以將虛構的爭議性題材寫得絲絲入扣而聞名。」
——《華盛頓郵報》
「皮考特是個技藝精湛的說故事大師。」
——《美聯社》,書評
「茱迪‧皮考特探索一個看似完美的正常家庭的黑暗面。她為什麼能站穩暢銷作家的地位顯而易見。」
——《中西部書評》
「茱迪‧皮考特具有說故事的天賦,她令人矚目的作品深深打動她的讀者。」
——《中西部書評》
「這本出色精巧的小說以令人震撼的議題抓牢讀者……現在就列入你的讀書會討論書單裡。」
——《時人雜誌》
「一本充滿懸念,能深深吸引讀者的作品,可媲美安娜‧昆德蘭和羅斯蘭‧布朗。」
——《娛樂週刊》
「這本新書是截至目前她最好的作品,使得她的寫作生涯更上一層樓。」
——書籍記者網站
「《姊姊的守護者》會持續騷動你的情緒,引發你含淚去談論它。它是讀書會必讀的佳作。」
——《紐約日報》
「《姊姊的守護者》是一本極為刺激,值得閱讀的小說。」
——《芝加哥太陽報》
「很難找到一本能夠成功的刻畫出多個令人關心的劇中人角色,又讓他們陷入進退維谷的道德爭議中。皮考特寫出了這樣的一本書。」
——《波士頓先鋒報》
「皮考特這本很有創見的書會刺激讀者去思考,讀起來饒富興味……本書可謂她到目前為止最傑出的,最令人讚賞的佳作。」
——《丹佛郵報》
「……一本令人信服,愛不釋手的書。」
——《里奇蒙時代快報》
「這是一本劇力萬鈞,非常迷人的好書。」
——《聖安東尼快報》
「它鞭辟入裡,有啟發性,令人心碎……皮考特處理這種頗具爭議性的題材竟無懈可擊。」
——《聖荷西水星報》
「皮考特是個擅於舖陳剖析糾結的家庭關係,和能夠用愛來彌補裂痕的大師。」
——《坦帕市論壇報》
「茱迪‧皮考特過去十四年來寫了十幾本書,任何一個讀過其中任何一本書的讀者都公認,她是個擅長反應現實問題的小說女王。」
——《邁阿密先鋒報》
「皮考特小姐以小說開創了她在文壇的地位——一份浪漫,一份刺激的法庭攻防戰,兩份反應社會的現況。」
——《達拉斯晨報》
「從她的第一本書開始……皮考特就拒絕著墨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她以愛和真理來關心,兩者之間暗藏的模糊界線。她強迫讀者去正視問題,雖然那種經驗可能不舒服,自滿的人會為時太晚的發現,他們的悲哀在於,他們以為他們什麼都知道,現在他們終於明白真相。」
——《奧蘭多前哨報》
「皮考特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
——《康科特箴言報》
「她說故事的能力使她穩坐受人高度推崇的小說家寶座,那對三十八歲的作家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皮考特一向都寫得有深度有條理。她的故事避免傳遞從此快樂無憂的結局,而寧可提出關於人類的處境的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
——《海洋郡觀察報》
「皮考特的小說從來不會讓讀者失望。」
——安‧胡德,《週日報》(羅德島,普洛維頓斯)
「皮考特用強烈的時事為主題,深入她精心雕鑿的書中人物的腦中。」
——《雪梨電訊日報》
「皮考特開創了她個人的品牌。」
——《昆士蘭信使郵報》
「皮考特以技巧的筆法,精妙的細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波士頓全球報》
「皮考特的人物性格刻畫令人讚嘆,讓讀者衷心希望這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相遇。」
──《今日美國》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2 |
5折 | 2 |
6折 | 3 |
7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6 |
4折 | 0 |
5折 | 14 |
6折 | 1 |
7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7折12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