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妮‧摩里森
定價:NT$ 380
優惠價:93 折,NT$ 353
本商品已絕版
★ 諾貝爾獎得主童妮‧摩里森令人驚嘆的長篇小說!
★ 美國「全國書評家協會獎」得獎作品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何文敬教授專文推薦
★ 書評媒體高度評價,愛讀者不能錯過的佳作!
故事由一名黑人男子將「慈愛」醫院屋頂作為「飛行」起點展開──主角奶人‧迭德(Milkman Dead)出生前不久,一位住在他家附近的怪人為了想飛,從屋頂上縱身一躍,他的嘗試並未成功。而奶人終其一生,也嘗試著飛翔。
在這部想像力高妙的小說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藝高膽大地轉化了「成長小說」的傳統,巧妙的運用「飛行」和「慈愛」兩個主題,闡述黑人所受到的壓迫及忽視。「飛行」代表逃避或對抗,「慈愛」則代表黑人社群未能說出的願望。
而藉由奶人縱越四代的黑人家族故事,以及橫跨北方密西根州和賓州、南方維吉尼亞州的尋根之旅,摩里森逼真地刻劃出整個世代、跨越地域的黑人世界,讓讀者深刻體會黑人的真實處境。
『10月29日,歐巴馬在接受CBS採訪時,談起了自己的閱讀喜好。當主持人問他「這輩子最喜歡哪本書」時,歐巴馬這麼回答:「塑造我人生、讓我最感動的書是《聖經》。不過此外,童妮‧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也許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真是本很美、很美的書。今年競選期間,我有機會結識了童妮·‧里森,她和你嚮往的一樣文雅、聰慧,又有思想。你知道,與你嚮往的人見面總是很棒的。她實在是個絕佳的作家,絕佳的女人。」..
2008.11.7/金羊網
作者簡介: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
本名Chloe Anthony Wofford,1931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樂仁鎮。1953年畢業於華府以專收非裔學生揚名的郝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英文系,兩年後取得康乃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專研福克納和吳爾芙意識流小說。1965年起在紐約州雪城藍燈出版社分社擔任教科書編輯,之後並獲聘為紐約市藍燈出版社總社編輯。在工作與育兒之餘,她開始從事小說創作。1970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此後創作不輟,陸續出版《蘇拉》(Sula, 1973)、《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黑寶貝》(Tar Baby, 1981)、《寵兒》(Beloved, 1987)等四部小說,其中,《所羅門之歌》榮獲全國書評家協會獎;《寵兒》贏得普立茲獎小說類獎項。其間,並因其傑出的創作表現,先後受聘於知名大學任教,1989年更榮膺普林斯頓大學羅柏‧高欣人文學講座講座教授,在該校教授文學創作,直至2006年5月榮退。1992年,小說《爵士樂》(Jazz)和文學論述《在暗處戲耍:白色和文學想像》(Playing in the Dark: Whiteness and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出版。次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獲獎頌辭推崇其作品具有史詩力量,以精準的對話詩意盎然地呈現出美國黑人的世界。近十多年來,創作力始終亢沛不墜,長篇小說《樂園》(Paradise, 1997)和《Love》(Love, 2003)出版之後依舊佳評如潮。
譯者簡介:
陳東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美國研究)博士。
歷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助教、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所教授兼主任、所長、教育部文化參事兼駐澳大利亞台北經濟代表處文化組組長、教育部文化參事兼駐紐約台北經濟辦事處處文化組組長。現任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英語系專任教授。
曾發表許多論文,如:〈莫莉生與美國黑人文化民族主義——試讀《所羅門之歌》〉、〈雅買加.金潔德前三部小說中的反殖民主義〉、〈莫莉生與美國黑人文化民族主義〉、〈從莫莉生到金潔德:非裔美國與加勒比海英語作家研究〉、〈彤妮.莫莉生《爵士樂》中的歷史與想像〉等,也常在報章雜誌發表文章,如:〈愛爾蘭的良心,世界文壇的巨擘——俠莫斯.黑尼〉(《中國時報》)、〈從藍調到繞舌歌:略述裴克的文化批評觀〉(《聯合報》)、〈莫莉生年表〉與〈東妮‧莫莉生代表作〉(《聯合報》)、〈我們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那裡?——聞摩里森得獎有感〉(《中國時報》)等。
另譯有:〈網際網路銀河中的黑洞:美國文學研究新趨勢〉("Black Holes in the Galaxy of Internet: New Trends in Literary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國科幻小說中的不滿〉("Discontent in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裴克:一位美國黑人文學批評家的志業〉("Houston A. Baker, Jr.: The Development of a Black Literary Critic")、〈時間的地理誌:丁尼生的眼淚〉("Temporal Typographies: Tennyson's Tears")、〈徒步旅行〉("Walking Tour" by R. L. Stevenson)與〈史蒂文生論〉("On R. L. Stevenson",收在《那一夜在香港:第四屆梁實秋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戴文采等著)、〈比較文學中國學派〉(收在李達三著,《比較文學研究之新方向》)。
名人推薦:
▓【美國】歐巴馬愛看什麼書?
10月29日,奧巴馬在接受CBS採訪時,談起了自己的閱讀喜好。當主持人問他「這輩子最喜歡哪本書」時,歐巴馬這麼回答:「塑造我人生、讓我最感動的書是《聖經》。不過此外,童妮‧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也許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真是本很美、很美的書。今年競選期間,我有機會結識了童妮·‧里森,她和你嚮往的一樣文雅、聰慧,又有思想。你知道,與你嚮往的人見面總是很棒的。她實在是個絕佳的作家,絕佳的女人。」除了上述幾本,歐巴馬還表示了他對莎士比亞悲劇的喜愛,尤其提及《哈姆雷特》 和《李爾王》,稱其為「你可以一年讀一次,每年都讀,年年有新意,年年都有你不曾留意的東西,書裡有對人性兩難境遇的洞察,非常有力。」
比較搞笑的是,當時麥肯說自己最喜歡的書是海明威的《喪鐘為誰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現在看來,真的不是一個好兆頭。(2008.11.7/金羊網 )
│原文│
TV series "Presidential Questions," CBS News anchor Katie Couric
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08/10/29/eveningnews/main4557194.shtml
Katie Couric: What is your favorite book of all time?
Barack Obama: Well, the bible is the book that shaped me and moved me the most. But, in addition to that, Toni Morrison's "Song of Solomon" might be one of my favorite books. It's just a beautiful, beautiful book. And I've gotten a chance to know Toni Morrison during the course of this campaign, and she's just as elegant and wise and thoughtful as you would want her to be. You know, it's always nice to meet somebody and they turn out to be just like you want them to be. She's just a spectacular writer and a spectacular woman.
媒體推薦:
媒體評論
「一部令人欣喜的作品……情節錯綜複雜,技巧靈活創新。」——《紐約客》「摩里森從容自在地出入她小說人物的生命和思想,悠哉游哉地享受各式各樣的環境和人物,心曠神怡地陶醉在那些人物和她自己的聲音。而她的聲音回應了他們的聲音,並使之細膩化。」——《紐約客》
「一部內容豐盛的小說……其藝術視界涵括了個人以及國族瑰麗的資產。」——《時代週刊》
「摩里森是個棒極了的說故事者……她的作品充實飽滿,激起生命中的歡愉。」——《新聞日報》
「一部美得令人讚嘆的小說……充滿不可忘懷的人物……他們依然常到我家,久久不去。我猜他們將永遠與我同在。」——安‧泰勒,《華盛頓郵報》
「艾理森的隱形人若躲在地下,摩里森的奶人則飛翔於天。」——約翰‧李奧納多,《紐約時報書評專刊》
「一部豐美、充實的小說……它有如愛情般地讓人精神亢奮,並感到刻骨銘心。」——《紐約時報書評專刊》
「這本作品將童妮‧摩里森置於當代美國作家中的最前排。她已寫出一本可持之永恆的小說。」——《華盛頓郵報》
「相當動人……是本令人愉悅的作品,充滿多樣抒情性及指涉性……是一部超卓、繁複的小說。」——《大西洋月刊》
「摩里森的功力令人目眩神移……她創造了一個奇妙地相互依持的黑人社群,然而該社群卻未與白人世界完全脫離……摩里森以其銳利如玻璃的耳朵傾聽黑人對話中的音樂性,並以之作為調色刀,刻劃出黑人生活的眾生相,並提供當代小說中最精彩的對話。」——《國家雜誌》
「一部了不起的小說,是我十年來擔任書評者所閱讀過最動人的作品。」——《誠實者》
「童妮‧摩里森在這本小說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她對情感細節的理解無懈可擊。她是當今作家中最具感性及最富抒情的一位。」——《費城訊問報》
「一部生動、細緻的小說……作者所使用的普通語言非常豐富,而在運用文學傳統方面也十分精練,她的文字與聖經和福克納相互輝映……這本小說同時也是非常有趣。」——《赫德遜評論》
「童妮‧摩里森是個了不起的好作家。閱讀她作品的頭兩頁,你會感受到她文字的魔力以及文字背後的情緒張力……閱畢閤上書本,你會被作品中豐富的同情心所溫暖,同時也會被小說中在描述性挫折本質的那種感染力所震攝。」——《村聲》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208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6 |
6折 | 3 |
7折 | 1 |
7折以上 | 4 |
8折以上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童妮‧摩里森
優惠價: 93 折, NT$ 353 NT$ 380
本商品已絕版
★ 諾貝爾獎得主童妮‧摩里森令人驚嘆的長篇小說!
★ 美國「全國書評家協會獎」得獎作品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何文敬教授專文推薦
★ 書評媒體高度評價,愛讀者不能錯過的佳作!
故事由一名黑人男子將「慈愛」醫院屋頂作為「飛行」起點展開──主角奶人‧迭德(Milkman Dead)出生前不久,一位住在他家附近的怪人為了想飛,從屋頂上縱身一躍,他的嘗試並未成功。而奶人終其一生,也嘗試著飛翔。
在這部想像力高妙的小說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藝高膽大地轉化了「成長小說」的傳統,巧妙的運用「飛行」和「慈愛」兩個主題,闡述黑人所受到的壓迫及忽視。「飛行」代表逃避或對抗,「慈愛」則代表黑人社群未能說出的願望。
而藉由奶人縱越四代的黑人家族故事,以及橫跨北方密西根州和賓州、南方維吉尼亞州的尋根之旅,摩里森逼真地刻劃出整個世代、跨越地域的黑人世界,讓讀者深刻體會黑人的真實處境。
『10月29日,歐巴馬在接受CBS採訪時,談起了自己的閱讀喜好。當主持人問他「這輩子最喜歡哪本書」時,歐巴馬這麼回答:「塑造我人生、讓我最感動的書是《聖經》。不過此外,童妮‧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也許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真是本很美、很美的書。今年競選期間,我有機會結識了童妮·‧里森,她和你嚮往的一樣文雅、聰慧,又有思想。你知道,與你嚮往的人見面總是很棒的。她實在是個絕佳的作家,絕佳的女人。」..
2008.11.7/金羊網
作者簡介: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
本名Chloe Anthony Wofford,1931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樂仁鎮。1953年畢業於華府以專收非裔學生揚名的郝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英文系,兩年後取得康乃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專研福克納和吳爾芙意識流小說。1965年起在紐約州雪城藍燈出版社分社擔任教科書編輯,之後並獲聘為紐約市藍燈出版社總社編輯。在工作與育兒之餘,她開始從事小說創作。1970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此後創作不輟,陸續出版《蘇拉》(Sula, 1973)、《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黑寶貝》(Tar Baby, 1981)、《寵兒》(Beloved, 1987)等四部小說,其中,《所羅門之歌》榮獲全國書評家協會獎;《寵兒》贏得普立茲獎小說類獎項。其間,並因其傑出的創作表現,先後受聘於知名大學任教,1989年更榮膺普林斯頓大學羅柏‧高欣人文學講座講座教授,在該校教授文學創作,直至2006年5月榮退。1992年,小說《爵士樂》(Jazz)和文學論述《在暗處戲耍:白色和文學想像》(Playing in the Dark: Whiteness and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出版。次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獲獎頌辭推崇其作品具有史詩力量,以精準的對話詩意盎然地呈現出美國黑人的世界。近十多年來,創作力始終亢沛不墜,長篇小說《樂園》(Paradise, 1997)和《Love》(Love, 2003)出版之後依舊佳評如潮。
譯者簡介:
陳東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美國研究)博士。
歷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助教、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所教授兼主任、所長、教育部文化參事兼駐澳大利亞台北經濟代表處文化組組長、教育部文化參事兼駐紐約台北經濟辦事處處文化組組長。現任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英語系專任教授。
曾發表許多論文,如:〈莫莉生與美國黑人文化民族主義——試讀《所羅門之歌》〉、〈雅買加.金潔德前三部小說中的反殖民主義〉、〈莫莉生與美國黑人文化民族主義〉、〈從莫莉生到金潔德:非裔美國與加勒比海英語作家研究〉、〈彤妮.莫莉生《爵士樂》中的歷史與想像〉等,也常在報章雜誌發表文章,如:〈愛爾蘭的良心,世界文壇的巨擘——俠莫斯.黑尼〉(《中國時報》)、〈從藍調到繞舌歌:略述裴克的文化批評觀〉(《聯合報》)、〈莫莉生年表〉與〈東妮‧莫莉生代表作〉(《聯合報》)、〈我們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那裡?——聞摩里森得獎有感〉(《中國時報》)等。
另譯有:〈網際網路銀河中的黑洞:美國文學研究新趨勢〉("Black Holes in the Galaxy of Internet: New Trends in Literary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國科幻小說中的不滿〉("Discontent in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裴克:一位美國黑人文學批評家的志業〉("Houston A. Baker, Jr.: The Development of a Black Literary Critic")、〈時間的地理誌:丁尼生的眼淚〉("Temporal Typographies: Tennyson's Tears")、〈徒步旅行〉("Walking Tour" by R. L. Stevenson)與〈史蒂文生論〉("On R. L. Stevenson",收在《那一夜在香港:第四屆梁實秋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戴文采等著)、〈比較文學中國學派〉(收在李達三著,《比較文學研究之新方向》)。
名人推薦:
▓【美國】歐巴馬愛看什麼書?
10月29日,奧巴馬在接受CBS採訪時,談起了自己的閱讀喜好。當主持人問他「這輩子最喜歡哪本書」時,歐巴馬這麼回答:「塑造我人生、讓我最感動的書是《聖經》。不過此外,童妮‧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也許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真是本很美、很美的書。今年競選期間,我有機會結識了童妮·‧里森,她和你嚮往的一樣文雅、聰慧,又有思想。你知道,與你嚮往的人見面總是很棒的。她實在是個絕佳的作家,絕佳的女人。」除了上述幾本,歐巴馬還表示了他對莎士比亞悲劇的喜愛,尤其提及《哈姆雷特》 和《李爾王》,稱其為「你可以一年讀一次,每年都讀,年年有新意,年年都有你不曾留意的東西,書裡有對人性兩難境遇的洞察,非常有力。」
比較搞笑的是,當時麥肯說自己最喜歡的書是海明威的《喪鐘為誰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現在看來,真的不是一個好兆頭。(2008.11.7/金羊網 )
│原文│
TV series "Presidential Questions," CBS News anchor Katie Couric
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08/10/29/eveningnews/main4557194.shtml
Katie Couric: What is your favorite book of all time?
Barack Obama: Well, the bible is the book that shaped me and moved me the most. But, in addition to that, Toni Morrison's "Song of Solomon" might be one of my favorite books. It's just a beautiful, beautiful book. And I've gotten a chance to know Toni Morrison during the course of this campaign, and she's just as elegant and wise and thoughtful as you would want her to be. You know, it's always nice to meet somebody and they turn out to be just like you want them to be. She's just a spectacular writer and a spectacular woman.
媒體推薦:
媒體評論
「一部令人欣喜的作品……情節錯綜複雜,技巧靈活創新。」——《紐約客》「摩里森從容自在地出入她小說人物的生命和思想,悠哉游哉地享受各式各樣的環境和人物,心曠神怡地陶醉在那些人物和她自己的聲音。而她的聲音回應了他們的聲音,並使之細膩化。」——《紐約客》
「一部內容豐盛的小說……其藝術視界涵括了個人以及國族瑰麗的資產。」——《時代週刊》
「摩里森是個棒極了的說故事者……她的作品充實飽滿,激起生命中的歡愉。」——《新聞日報》
「一部美得令人讚嘆的小說……充滿不可忘懷的人物……他們依然常到我家,久久不去。我猜他們將永遠與我同在。」——安‧泰勒,《華盛頓郵報》
「艾理森的隱形人若躲在地下,摩里森的奶人則飛翔於天。」——約翰‧李奧納多,《紐約時報書評專刊》
「一部豐美、充實的小說……它有如愛情般地讓人精神亢奮,並感到刻骨銘心。」——《紐約時報書評專刊》
「這本作品將童妮‧摩里森置於當代美國作家中的最前排。她已寫出一本可持之永恆的小說。」——《華盛頓郵報》
「相當動人……是本令人愉悅的作品,充滿多樣抒情性及指涉性……是一部超卓、繁複的小說。」——《大西洋月刊》
「摩里森的功力令人目眩神移……她創造了一個奇妙地相互依持的黑人社群,然而該社群卻未與白人世界完全脫離……摩里森以其銳利如玻璃的耳朵傾聽黑人對話中的音樂性,並以之作為調色刀,刻劃出黑人生活的眾生相,並提供當代小說中最精彩的對話。」——《國家雜誌》
「一部了不起的小說,是我十年來擔任書評者所閱讀過最動人的作品。」——《誠實者》
「童妮‧摩里森在這本小說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她對情感細節的理解無懈可擊。她是當今作家中最具感性及最富抒情的一位。」——《費城訊問報》
「一部生動、細緻的小說……作者所使用的普通語言非常豐富,而在運用文學傳統方面也十分精練,她的文字與聖經和福克納相互輝映……這本小說同時也是非常有趣。」——《赫德遜評論》
「童妮‧摩里森是個了不起的好作家。閱讀她作品的頭兩頁,你會感受到她文字的魔力以及文字背後的情緒張力……閱畢閤上書本,你會被作品中豐富的同情心所溫暖,同時也會被小說中在描述性挫折本質的那種感染力所震攝。」——《村聲》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6 |
6折 | 3 |
7折 | 1 |
7折以上 | 4 |
8折以上 | 3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208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