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立熙
定價:NT$ 200
優惠價:88 折,NT$ 176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資深媒體人卜大中說,「想聽台灣最耿直的聲音,就看這本書吧!」
TVBS自拍黑道恐嚇影帶
時報週刊主管自己寫匿名信檢舉影視名人賄賂法官
新新聞「嘿嘿嘿事件」
東森王育誠「腳尾飯事件」
TVBS「瀝青鴨」事件
李慶安「舔耳烏龍案」……
台灣的電視新聞畫面及報紙內容侵犯人權似乎已經變成家常便飯,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新聞自由」還未獲得好好發揚,卻已變成新聞工作者影響、限制、侵犯他人自由的尚方寶劍。新聞為了搶奪收視率及廣告市場,不時侵犯隱私、過度採訪、甚至將「新聞自由」扭曲為「製造新聞的自由」,不惜「製造新聞」的專業倫理危機已經極為嚴重,這種把假新聞拿來消費,「別人的痛苦、我的獨家」的從業心態,逐漸演變成媒體的「爆料」文化,已讓社會難再容忍。媒體人士甚至以「十件中只要有一件是對的,就是對社會有貢獻」來自圓其說,不去計算那九件錯誤報導誤導視聽所造成的嚴重社會成本。這種整體社會對新聞媒體的嚴重不信賴感,恐怕才是當新聞工作者尊嚴和新聞自由時的最大危機。自律沈淪和他律不彰竟然成為今天台灣媒體的最令人心痛的寫照。這種的媒體,怎麼可以沒人大力批判?沒人大聲嗆呢?
作者簡介:
朱立熙
四年三班 水瓶座
台灣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
南韓延世大學校大學院史學科研究
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經歷:
聯合報駐韓國特派員
中國時報社論主筆
超級電視台總編輯
自由時報顧問
Taipei Times總編輯
華視副總經理
近作:
《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允晨,2007)
《韓國心.台灣情》(允晨,2006)
《南北韓,統一必亡》(允晨,2006)
《韓國史》(三民,2003)
現任: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
政治大學韓文系、新聞系講師
《台灣心.韓國情》網站版主
http://www.rickchu.net
名人推薦:
自律沈淪、他律不彰的台灣媒體蕭新煌台灣的電視新聞畫面及報紙內容侵犯人權似乎已經變成家常便飯,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新聞自由」還未獲得好好發揚,卻已變成新聞工作者影響、限制、侵犯他人自由的尚方寶劍。新聞為了搶奪收視率及廣告市場,不時侵犯隱私、過度採訪、甚至將「新聞自由」扭曲為「製造新聞的自由」,2007年發生TVBS記者自拍黑道恐嚇影帶,並謊稱為匿名消息來源提供,公然播放;同年時報週刊主管自己給法官寫匿名信檢舉影視名人賄賂法官,再將此事當成獨家新聞來報導,這兩件事都凸顯台灣新聞界為求內容聳動,不惜「製造新聞」的專業倫理危機已經極為嚴重,絕非主張「新聞自由」的論點再能為其做正當的辯護。近年來,「製造新聞」的有名的案例還包括2001年發生的新新聞「嘿嘿嘿事件」(該案辯論被拉高到言論自由層次,2003年經最高法院三審定讞,判決新新聞敗訴);2005年發生東森電視記者王育誠「腳尾飯事件」,2006年年底又發生TVBS「瀝青鴨」事件,前者為刻意捏造,後者因見獵心喜,又疏於查證、以訛傳訛,但都造成事件相關無辜者的重大損失,以及社會對食品衛生的集體恐慌。2005年發生幼稚園娃娃車悶死幼童慘劇,電視台記者在採訪喪家時,竟刻意製造幼稚園園長下跪、家長動怒的煽情場面,不顧採訪對象感受,逕自「導演」新聞畫面。這種把人間慘劇拿來消費,「別人的痛苦、我的獨家」的從業心態,已讓社會難再容忍。如果放在當前媒體生態的脈絡中來檢視,會發現這些媒體製造新聞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無格的政客更是元凶或幫凶。2002年有立委李慶安錯將此「屠」當彼「涂」的「舔耳烏龍案」,當時由於大多數媒體對單方說詞疏於查證,毫不保留的將其當作事實來陳述。結果在第一時間讓無辜的前衛生署長涂醒哲蒙受難以補償的名譽損失。政客為曝光,毫無道德標準,新聞媒體為求收視率,也毫無專業判斷的只求能將最無厘頭、最荒誕的內容收入黃金時段的新聞內容,在這種雙重操作的心態下,逐漸演變成媒體的「爆料」文化。媒體人士甚至以「十件中只要有一件是對的,就是對社會有貢獻」來自圓其說,不去計算那九件錯誤報導誤導視聽所造成的嚴重社會成本。任何產品,如果其惡質率高達百分之九十,還會被信賴嗎?這種整體社會對新聞媒體的嚴重不信賴感,恐怕才是當新聞工作者尊嚴和新聞自由時的最大危機。自由與自律原是一體兩面,台灣的媒體解嚴已有廿年,平面與電子媒體經過開始時的百家爭鳴,到過度競爭後產生的市場版圖重整,媒體基本上已享有充分自由,但毫無自我要求的自律以建立起相應的新聞倫理規範,媒體正自我侵蝕和沈淪。媒體的自律失能,將導致做為基本價值的新聞自由被暴露於脆弱、危險的處境中。這並非關心台灣社會發展者所樂見,也是習於高舉民主社會新聞自由大纛的新聞媒體實務界人士們,必須好好解讀、反省的一記警訊。另一方面,他律的機制和其力量又未能及時形成和發揮,媒體消費者和文化公民社會組織都喪失了制衡、監督的權利和權力。自律沈淪和他律不彰竟然成為今天台灣媒體的最令人心痛的寫照。這種的媒體,怎麼可以沒人大力批判?沒人大聲嗆呢?終於,有了朱立熙先生的這本書來扮演嗆聲的角色。我讀完全書後,不自禁地也寫了以上的批判和嗆聲媒體的呼應,也算是推薦立熙兄這本書的序!(蕭新煌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執行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朱立熙
優惠價: 88 折, NT$ 176 NT$ 2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資深媒體人卜大中說,「想聽台灣最耿直的聲音,就看這本書吧!」
TVBS自拍黑道恐嚇影帶
時報週刊主管自己寫匿名信檢舉影視名人賄賂法官
新新聞「嘿嘿嘿事件」
東森王育誠「腳尾飯事件」
TVBS「瀝青鴨」事件
李慶安「舔耳烏龍案」……
台灣的電視新聞畫面及報紙內容侵犯人權似乎已經變成家常便飯,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新聞自由」還未獲得好好發揚,卻已變成新聞工作者影響、限制、侵犯他人自由的尚方寶劍。新聞為了搶奪收視率及廣告市場,不時侵犯隱私、過度採訪、甚至將「新聞自由」扭曲為「製造新聞的自由」,不惜「製造新聞」的專業倫理危機已經極為嚴重,這種把假新聞拿來消費,「別人的痛苦、我的獨家」的從業心態,逐漸演變成媒體的「爆料」文化,已讓社會難再容忍。媒體人士甚至以「十件中只要有一件是對的,就是對社會有貢獻」來自圓其說,不去計算那九件錯誤報導誤導視聽所造成的嚴重社會成本。這種整體社會對新聞媒體的嚴重不信賴感,恐怕才是當新聞工作者尊嚴和新聞自由時的最大危機。自律沈淪和他律不彰竟然成為今天台灣媒體的最令人心痛的寫照。這種的媒體,怎麼可以沒人大力批判?沒人大聲嗆呢?
作者簡介:
朱立熙
四年三班 水瓶座
台灣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
南韓延世大學校大學院史學科研究
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經歷:
聯合報駐韓國特派員
中國時報社論主筆
超級電視台總編輯
自由時報顧問
Taipei Times總編輯
華視副總經理
近作:
《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允晨,2007)
《韓國心.台灣情》(允晨,2006)
《南北韓,統一必亡》(允晨,2006)
《韓國史》(三民,2003)
現任: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
政治大學韓文系、新聞系講師
《台灣心.韓國情》網站版主
http://www.rickchu.net
名人推薦:
自律沈淪、他律不彰的台灣媒體蕭新煌台灣的電視新聞畫面及報紙內容侵犯人權似乎已經變成家常便飯,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新聞自由」還未獲得好好發揚,卻已變成新聞工作者影響、限制、侵犯他人自由的尚方寶劍。新聞為了搶奪收視率及廣告市場,不時侵犯隱私、過度採訪、甚至將「新聞自由」扭曲為「製造新聞的自由」,2007年發生TVBS記者自拍黑道恐嚇影帶,並謊稱為匿名消息來源提供,公然播放;同年時報週刊主管自己給法官寫匿名信檢舉影視名人賄賂法官,再將此事當成獨家新聞來報導,這兩件事都凸顯台灣新聞界為求內容聳動,不惜「製造新聞」的專業倫理危機已經極為嚴重,絕非主張「新聞自由」的論點再能為其做正當的辯護。近年來,「製造新聞」的有名的案例還包括2001年發生的新新聞「嘿嘿嘿事件」(該案辯論被拉高到言論自由層次,2003年經最高法院三審定讞,判決新新聞敗訴);2005年發生東森電視記者王育誠「腳尾飯事件」,2006年年底又發生TVBS「瀝青鴨」事件,前者為刻意捏造,後者因見獵心喜,又疏於查證、以訛傳訛,但都造成事件相關無辜者的重大損失,以及社會對食品衛生的集體恐慌。2005年發生幼稚園娃娃車悶死幼童慘劇,電視台記者在採訪喪家時,竟刻意製造幼稚園園長下跪、家長動怒的煽情場面,不顧採訪對象感受,逕自「導演」新聞畫面。這種把人間慘劇拿來消費,「別人的痛苦、我的獨家」的從業心態,已讓社會難再容忍。如果放在當前媒體生態的脈絡中來檢視,會發現這些媒體製造新聞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無格的政客更是元凶或幫凶。2002年有立委李慶安錯將此「屠」當彼「涂」的「舔耳烏龍案」,當時由於大多數媒體對單方說詞疏於查證,毫不保留的將其當作事實來陳述。結果在第一時間讓無辜的前衛生署長涂醒哲蒙受難以補償的名譽損失。政客為曝光,毫無道德標準,新聞媒體為求收視率,也毫無專業判斷的只求能將最無厘頭、最荒誕的內容收入黃金時段的新聞內容,在這種雙重操作的心態下,逐漸演變成媒體的「爆料」文化。媒體人士甚至以「十件中只要有一件是對的,就是對社會有貢獻」來自圓其說,不去計算那九件錯誤報導誤導視聽所造成的嚴重社會成本。任何產品,如果其惡質率高達百分之九十,還會被信賴嗎?這種整體社會對新聞媒體的嚴重不信賴感,恐怕才是當新聞工作者尊嚴和新聞自由時的最大危機。自由與自律原是一體兩面,台灣的媒體解嚴已有廿年,平面與電子媒體經過開始時的百家爭鳴,到過度競爭後產生的市場版圖重整,媒體基本上已享有充分自由,但毫無自我要求的自律以建立起相應的新聞倫理規範,媒體正自我侵蝕和沈淪。媒體的自律失能,將導致做為基本價值的新聞自由被暴露於脆弱、危險的處境中。這並非關心台灣社會發展者所樂見,也是習於高舉民主社會新聞自由大纛的新聞媒體實務界人士們,必須好好解讀、反省的一記警訊。另一方面,他律的機制和其力量又未能及時形成和發揮,媒體消費者和文化公民社會組織都喪失了制衡、監督的權利和權力。自律沈淪和他律不彰竟然成為今天台灣媒體的最令人心痛的寫照。這種的媒體,怎麼可以沒人大力批判?沒人大聲嗆呢?終於,有了朱立熙先生的這本書來扮演嗆聲的角色。我讀完全書後,不自禁地也寫了以上的批判和嗆聲媒體的呼應,也算是推薦立熙兄這本書的序!(蕭新煌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執行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