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師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神祕職業?
★雪域高空兀鷲盤旋,爲什麽從來沒人見過其屍首?
�男女婚姻大事,鄉村法師說了算?!鄉村法師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神祕」仍是這片雪域聖地的標籤,多數人對西藏的認識停留在「香格里拉」的奇妙幻想。本書將為您揭開西藏的神祕面紗,看見藏族人最真實的生活方式。與一般西藏旅遊書不同的地方在於,作者在西藏居住長達一年時間,以深沉關切的心靈,將目光對準最為普通的西藏人民,記錄他們在春夏秋冬最樸實、最真實、最生動的生活,春耕秋收、婚喪嫁娶、生老病死……身臨其境的近距離描繪,看似平凡的生活,卻足以撼動人心!
作者簡介:
書雲
作家,獨立製片人。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1982年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之後在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攻讀國際關係,畢業後在英國從事電視製作,致力於讓世界瞭解中國。導演的首部紀錄片《半邊天》講述一家四代中國婦女的命運,獲得瑞典環球南北電視大獎最佳紀錄片獎。1997年,參與製作的《百年叱吒風雲錄》獲得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大獎。由她拍攝、講述鄭和下西洋的紀錄片《1421年,中國發現了世界》,以及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的大型專題片《秦始皇》、《長城》、《魅力中國》等在西方引起普遍關注。
2006年6月,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合作,帶領攝製組在西藏第三大城鎮江孜,與八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處一年,拍攝製作了五集電視紀錄片《西藏一年》。該片2008年3月在英國廣播公司播出後,迅速被加拿大、德國、芬蘭、西班牙、阿根廷、南非等近二十個國家電視台訂購。
拍攝之餘,書雲也從事寫作。2000年,她獨身一人,從西安出發,沿著玄奘的足跡,走過中亞,走遍整個印度,用英文創作了史詩般的《萬里無雲》,圖書被翻譯成中文和另外八種語言。2005年,中國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之際,又以一年時間重走長征路,寫出震驚西方的《長征》。在執導《西藏一年》時,將片中八位人物的故事記錄下來,是為本書。圖書於2008年3月在英國和同名電視紀錄片同步推出,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作家 陳斐翡
作家 郝譽翔
旅遊作家 八月女生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賴瑞和
感動推薦!
媒體推薦:
「以罕見的深度,驚心動魄的力量,公正記錄當今世界最有爭議、最偏遠地方人們的真實生活。」
――《衛報》
「輕揚如飛雪,深遠如禪宗,見證了一個真實的神秘藏地。」――《泰晤士報》
「首次揭開神秘面紗,讓人真正走入西藏。」――《每日電訊》
「一本讓人再也放不下的書,一段從未有過的記錄。」――《廣播周刊》
「第一次打開了一個真實的聖域。」――《星期日獨立報》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小語)
耗費長達一年時間觀察記錄,走進藏族人的真實生活故事!
本書以極富情感的文字,揭開西藏的神秘面紗,
這片雪域聖地既非我們想像中的香格里拉,
也不是等待拯救的蠻荒之地,
藏族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活出最精彩又平凡的人生。
名人推薦:作家 陳斐翡
作家 郝譽翔
旅遊作家 八月女生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賴瑞和
感動推薦!媒體推薦:「以罕見的深度,驚心動魄的力量,公正記錄當今世界最有爭議、最偏遠地方人們的真實生活。」
――《衛報》
「輕揚如飛雪,深遠如禪宗,見證了一個真實的神秘藏地。」――《泰晤士報》
「首次揭開神秘面紗,讓人真正走入西藏。」――《每日電訊》
「一本讓人再也放不下的書,一段從未有過的記錄。」――《廣播周刊》
「第一次打開了一個真實的聖域。」――《星期日獨立報》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小語)
耗費長達一年時間觀察記錄,走...
章節試閱
內文---【天葬】
無邊的黑暗籠罩群山。
急促的手機鈴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昨天一早剛從江孜隨兩位朝聖的師徒趕到拉薩,晚上拍攝結束後,又忙於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後半夜才勉強睡下。透過窗簾的縫隙,只見外面一片漆黑。
來電話的是多吉,我們攝製組裡的一位藏族攝影師,他留在江孜負責那邊的拍攝工作。
「次旦法師打電話來說,他母親剛剛去世,家裡正在準備葬禮。我們……怎麼辦?」
消息太突然了。我們開始拍攝不久,次旦法師的母親去了日喀則女兒的家裡。我聽說她患結核病已經很長時間了,正在康復中。就在幾週前,次旦的父親波啦去日喀則看望她,回到村裡見到我們的時候,還說:「我跟老伴兒說了,她若去了,我會受不了,她答應我一定會好起來。」從波啦似乎不經意的語氣中,我感覺到他的憂心忡忡。他們夫妻幾十年,同風共雨,相濡以沫,如今一人竟要先行一步,此中悲苦,幾人能知?
我和多吉都心情沈重。
對於能否拍攝這次葬禮,我們都不敢肯定。這次拍攝《西藏一年》這部紀錄片,就是要反映西藏的普通人,記下他們的喜怒哀樂,記下他們的真實生活。作為最能體現藏族人生死觀念的儀式,葬禮的意義更是非同尋常。
我深知,在仁增一家人都沉浸在哀痛中的時候,我這種念頭哪怕只是一閃而逝,都可能是一種罪過。換作我,會怎麼樣呢?只有一個字:不。悲傷是如此私人的情感,最好保持那份私密,讓所有的珍愛、懺悔、內疚,甚至解脫通通宣洩出來,不能受絲毫驚擾。但我還是鼓起勇氣,向仁增家提出拍攝的想法。
在所有的拍攝對象裡,仁增一家一直都是和我們最親近的。無論是我們對他們生活的干擾,還是拍攝時對一些現象表現出疑惑,他們都很寬容。記得有一次,我們跟著次旦法師去看一位孕婦,據說她被惡魔纏身。次旦施展法術後,孕婦的病情並未減輕。後來,我們帶這位孕婦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她是得了貧血症,及時進行了治療。次旦卻並未因此生氣。他曾用唾沫治療攝製組司機臉上的青春痘,也是毫無效果。司機向他提出疑問,他面帶微笑,神色一如平常。我們攝製組已經和他們朝夕相處了四個多月,我們各自的想法,都能融入對方心底。
我在電話裡向多吉談了我的想法,徵求他的意見。反覆商量之後,我們決定讓多吉先代表攝製組去次旦家弔唁,表達我們的哀思,然後找機會和次旦談一談。同時,我馬上趕回江孜,拉薩的拍攝工作則讓另一位攝影師繼續進行。
我們的想法沒能實現。
多吉被擋在門外――仁增家只讓親戚和鄰居進去。他把哈達和錢留給一個看門的年輕人。第二天晚上,次旦打來電話,聲音依然如往常那樣平靜,並無我想像的那般悲傷。他對我們去弔唁表示感謝,又為拒絕我們道歉。我說我能理解。他告訴我,他母親的天葬將在三日後舉行。拍攝之事,我實在難以啓齒。
天葬是一個神祕的話題。我知道藏族有水葬、塔葬、火葬、土葬、樹葬、天葬等各種葬俗,其中天葬是比較普遍而又獨特的葬法。我收集的各種資料中,就有關於天葬的介紹。我還看過一段相關的影視資料,可能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拍得不是很清晰,但基本上能夠看到整個過程。但也就是個過程,除了能滿足一些人的獵奇心理,根本不能讓人更深入地瞭解這種殯葬習俗反映出的文化、信仰、真意。
任何一種殯葬方式,其實都源於自然環境、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和經濟發展等因素,也會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改變。過去漢民族的習俗是土葬,遵循「入土為安」的理念,沿襲了幾千年。現在因為人口膨脹、土地不足,不得不改為火葬。現在人們對火葬已經習以為常,但當年不也覺得這種方式如同墜地獄下油鍋,可怕至極?如果不對不同的殯葬習俗作深入的瞭解,誤解與偏見自會在所難免,隔閡漫捲開去,必産生難以跨越的鴻溝。
對於天葬,藏族人到底有何禁忌?為什麼它會成為言論的禁區?隨著我的深入走訪,一個人幫助我揭開了那層看來異常神祕的面紗。他就是平措。平措是江孜城裡的兩個天葬師之一,我們住處的街道辦事處書記把他介紹給我。我見到他時,才發現其實我們已經打過照面――他每週都開著拖拉機來這裡收垃圾。他個子不高,背微弓,膚色稍黑,可能因為長時間戶外活動使然。他性情和善,寡言少語,除非你搭話,否則他永遠沉默如石。我每次把垃圾給他,他都用雙手接住,憨厚地笑著,好像在接受一份貴重的禮物。
其實平措很喜歡和人打交道,每次我請他進屋喝茶,他都欣然答應,對我提出的各種問題,有問必答。一次我們準備請我們的拍攝人物吃飯,我提出是否也請平措。令我吃驚的是,攝製組裡所有藏族人都堅決反對。邊巴提醒我:「沒人願意和他坐在一起,沒人會吃他動過的飯菜。他也會和我們一樣尷尬,最好不要讓他來了。」在西藏,即使今天,天葬師仍然被看成下九流裡的末流,和屠夫、鐵匠相提並論。我試圖說服他們,但我的建議第一次遭到組裡人這麼強烈的反對。最後,我只能放棄。
無法和別人一起請平措,我就專程把他和老婆孩子都請到我們的住處做客,拿出各種東西盛情招待,但總覺得心有歉意,好在平措並不在意,他一邊喝著自己帶來的青稞酒,一邊告訴我他們家好幾代人都是天葬師。
八年前,平措從他父親手裡接過天葬師的擔子,將來他兒子如果考不上大學,他打算把這門手藝再傳給他。「這是佛祖很久之前就給我定下的工作,是我的命。我很喜歡我做的事情,無論誰最後都需要我幫忙,每個人都要往生。」
現在次旦的母親就要舉行天葬,我馬上帶邊巴去找平措。
他家離我們的住處不到五分鐘路程。他住的是那種最簡陋的土房子。他家廚房狹小,但非常整潔。收工後的平措,正坐在廚房裡喝青稞酒,他妻子在做飯。我們的到來似乎讓他吃了一驚,他站起來看著我,卻不知從何開口。我向他說明來意,告訴他想瞭解葬禮的過程,如果可能,想親眼一見天葬。
他沒有馬上回答。我又問仁增一家拒絕我們弔唁的原因。他小心翼翼看了看邊巴,確認可以說話了,才說:「人剛死時是關鍵時期,因為死者的靈魂還在體內,如果生人前去,就會打擾它,甚至嚇著它。這就是為什麼家裡有人去世的時候,我們會在大門上掛東西,告訴外人不要進門。」我問平措,死者的家屬什麼時候會請他去。
「他們會先通知法師,推出天葬的時間,再告訴我。一般都是在人去世後三天。其間,死者的家屬要把逝者綁成打坐的姿勢,在周圍擺放酥油燈,因為靈魂不能在黑暗裡摸索。同時通知所有近親,鄰居們也會幫著準備宴席,食物包括肉饃饃、煮羊肉、加了酥油和葡萄乾的米飯。我們把這看成死者的最後一頓飯。在準備這些東西的同時,始終有喇嘛在一旁念經,超度靈魂。」
我知道這時候最常念的經文是《西藏度亡經》。喇嘛一般要在死者的耳邊念誦,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尊貴的某某,所謂死亡這件事情已經來臨。你已在脫離這個塵世之中,但你並不是唯一的一個;有生必有死,人人莫不如此。不要執著這個生命;縱令你執持不捨,你也無法長留世間;除了在此輪迴之中流轉不息之外,毫無所得。不要依戀了!不要怯懦!」
《西藏度亡經》是蓮花生大師所著,被藏族人稱為大解脫書。就是說,死者透過聆聽喇嘛念《西藏度亡經》,就可能開悟;即使沒有開悟,也可希望祈禱好的來生。我希望次旦法師的母親有一個好的來生,所以這三天我們一定不能去仁增家打擾他們。
「是啊,絕大多數人家都不會讓你們進去,」平措說,「這三天太重要了,靈魂必須安寧地尋找轉世,家裡自然不願意外人去打擾。」
但是,根據《西藏度亡經》中所說,三天後,亡者的靈魂就進入中陰,這是死亡和轉世之間的一段時間,一般為四十九天。我問平措這段時間我們能否拍攝,他躊躇半天,然後慢慢地說:「靈魂若是受了驚擾,死者可能無法轉世,就將永遠滯留中陰。」
聽到這裡,我終於明白,藏族人忌諱陌生人談論、觀看,甚至拍攝天葬,不是遺體處理方式有何獨特之處,而是關係到靈魂的最終歸宿。
想到將近兩個月都無法拍攝仁增一家,我們不免有些惆悵。我站起來,準備離去。看到我沮喪的神情,平措安慰說:「你不要著急,雖然是第一次到我家,我卻經常在城裡看到你們工作,人們都說你們好,我也覺得不錯。我會盡量幫忙。有合適的人家,我會告訴你們,說好了的話,他們可能會同意你們從遠處看一看。」
我不知要怎麼感謝平措才好,於是邀請他有時間到我們的住處做客、聊天。
我們從平措家回來的時候,已近傍晚。江孜城漸漸沒入暮靄之中。我又看到一群一群轉經的老人,他們圍繞著白居寺和寺邊的小山崗,穿過古老的街巷,在夕陽的光輝裡,老人們的腳步執著而堅定,彷彿能夠走穿歲月和光陰。轉經的老人,是我在江孜每日都看到的景象。
其實,在西藏所有的城鎮都可以看到轉經的人。在拉薩,圍繞大昭寺、八廓街和布達拉宮,每天清晨,轉經的人流就像潮水,裡三層外三層,把拉薩包圍。他們右手搖著轉經筒,左手撚著念珠。轉經筒在旋轉,念珠在旋轉,腳下的路也在旋轉。轉經之路,也是輪迴之路。只要可能,他們就天天轉,月月轉,年年轉,永遠轉下去,在他們的生命中,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口誦著六字真言,用身體在大地上丈量著他們的虔誠,牢固自己關於輪迴的信念,並用這種方式修福積德,祈願在輪迴的路上獲得一個美好的未來。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我每次碰到平措,他都抱歉地對我搖搖頭。天葬台就在離我們住地不到一公里的小山坡上,我經常在院子上空看到翱翔的兀鷲匆匆向西北方飛去,好像在赴約。我知道今天又有天葬,兀鷲是被平措召喚過去了。今天又是哪個人走了?是男是女?是老是小?為什麼走了?我常常看著天上的兀鷲呆呆地想。
終於,善良的平措給我送來新的信息:城裡一個鐵匠死了,死於酗酒,他喝酒喝得妻離子散。幾年前,老婆一氣之下離開了他,後來續娶的妻子也不得不到寺廟門口去乞討,而他竟然還拿著她討來的錢去買酒喝。平措覺得,鐵匠的老婆可能會同意我們去看她丈夫的天葬儀式。
我決定和我們的管家,一個二十多歲的藏族姑娘,一起去探望鐵匠的老婆,一是弔唁,二是徵求她的同意。
鐵匠家在江孜老城裡宗山腳下。稍有空閒的時候,我很喜歡在這裡散步,沿途穿過排列整齊的小巷,兩邊都是老式房子。厚重的白牆頂部一律是棕紅色的線條,在白牆與藍天之間勾畫出一道明亮的色彩,把行人的目光緊緊地勾住。房子的頂上,當然有五色經幡隨風飄動。讓我感覺親切和有趣的是,街上差不多每一戶人家房子前面都拴著一頭牛,平時供人們擠奶,到了春天也會偶爾拉到地裡去犁田。牠們沒有別的「家」,一年到頭很悠閒地「住」在這街頭,默默地看著人們來來往往、進進出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些溫和的牛,我喜歡這一帶的街道,覺得它美得很有意蘊。
但死去的鐵匠並不住在這樣前面有牛的白房子裡,他家是在一個轉角的角落,走到這裡,已經沒有路了。他的家根本算不上是房子,就是背靠一段破石牆,壘起三道泥牆,連個門都沒有。僅有一間屋子,裡面空蕩蕩的,只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了一盞酥油燈,火焰忽明忽暗,跳躍不止。鐵匠的遺體用白布裹著,放在地上。
我把一條哈達、一團酥油和一些錢交給鐵匠的老婆。她一邊哭一邊數落:「他把什麼都喝光了,現在卻拍拍屁股就死了,我怎麼辦?我可怎麼活呀?」
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安慰這個悲傷的女人,只能心酸地看著這昏暗的一貧如洗的房間。我們的管家低聲勸慰著鐵匠的妻子,我聽不懂她們說了些什麼,但過了一會兒,那個女人的哭聲漸漸平息,並朝我點了點頭。
鐵匠天葬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天還沒亮就出發了。走過空曠的街道,出城朝事先選好的小山走去。太陽還沒有升起,晨霧飄散在江孜的上空,空氣中有股清新的味道,目之所及,街道、房屋都有一種與白晝不同的夢幻感覺。宗山和山上的城堡就在這薄霧之中,好像正從睡夢中漸漸醒來。
欣賞著我熟悉又陌生的江孜,我已經來到了小山頂上。
這裡離天葬台大約兩百米,雖然徵得了死者家人的同意,我還是選擇在這麼遠的地方觀看,就是為了不驚擾死者的靈魂,同時也表明我對死者以及當地習俗應有的尊重。為此我帶了一架高倍望遠鏡。
天葬台高度適宜,我所在的地方則視野開闊,四周都是連綿起伏的小山。平措已經告訴過我,在這種地方燃起桑煙,兀鷲很容易看到。
天葬場有兩間簡陋的小屋,還有一座用又大又平的石頭砌成的半圓形台子,石頭已經被磨得發亮了。除此之外,整個天葬場空蕩蕩的。我能看到唯一的一點色彩是一個喇嘛的紫紅色袍子,他就坐在其中一個小屋裡冥想。聽說喇嘛們經常選這樣的地方來修行,天葬台能幫助他們克服恐懼,領悟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天色開始發亮時,死者的遺體運到了。兩個男人抬著,另有兩個跟在後面。他們把遺體放在地上,繞行三圈,然後就到一間小屋裡去休息,喝茶和青稞酒,聊天。過了大約三十分鐘,他們從小屋裡走了出來。其中一人點燃一堆柏枝和糌粑,濃煙遠遠飄散出去。平措也拿出他的工具:好像有一把刀,還有錘子等工具。
死者仍然臉朝下躺在地上,平措開始動手,把遺體分成塊,遞給另外一個人。那人則把它們放在石頭上,用錘子搗碎。他們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是那樣平靜,絲毫沒有傳說中那樣恐怖,這只不過是一種對屍體的獨特處理方式。
突然,我聽到有歌聲傳來,像是勞動號子(編注:應用於勞動的民間歌曲),輕快嘹亮,極富節奏。我四處張望,尋找聲音的源頭。天葬場上的人都背對著我,但歌聲肯定從那裡傳來。這時,一個人轉過身來。我看到了,我立刻明白,是他們在唱!他們唱得興高采烈,就好像在收莊稼,在蓋房子,在修路。在外人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面對死者怎麼能引吭高歌呢?轉念一想,對他們來說,死亡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它只不過是靈魂和肉體的一次分離。他們現在所做的,正是幫助靈魂走上轉世之路。就像格勒博士告訴我的,全世界可能只有藏民族對死亡是如此超脫,沒有絲毫畏懼。
他們停手之後,我聽見平措大聲呼喚:「來――來――來――」他抬頭望向天空,低沉的聲音在空氣裡迴盪。所有人都仰望天空,盼著兀鷲出現。二十分鐘過去,沒有兀鷲出現。平措告訴過我,兀鷲有時要過好長時間才來,這要看天氣和風向。他再次呼喚的時候,一隻兀鷲出現了。牠繞著天葬場盤旋了幾圈,伸腿落了下來。
喜馬拉雅兀鷲是亞洲最大也是最兇猛的鷲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生活在這片世界最高的高原上,在岩石上築巢,以腐肉為食。牠們的身長超過一米,雙翼展開一般達兩三米之闊,飛翔時羽毛開成一條直線,沒有弧度,顯得剛毅、傲慢。因為這種鷲類能夠幫助多數藏族人完成此生最後的旅程,把他們的肉體和靈魂一同帶到天國,所以藏族人把它們視為神鷹。
就在我觀察第一隻兀鷲的時候,二三十隻兀鷲突然從天而降。牠們矩形的翅膀在天空舒展著,從容不迫,轉瞬間就落到天葬台上,幾分鐘過去,就已經把骨肉一掃而光。平措和其他幾個人臉上都露出滿意的神情。平措告訴我,如果兀鷲很快把屍體吃得一乾二淨,亡靈的轉世也會很迅速。
我從望遠鏡裡看到,平措收拾好他的工具,和其他人一起離開天葬台。兀鷲仍然留在山坡上,來回繞著,並沒有離去的意思。我想牠們飽餐一頓後,大概需要時間消化吧。過了大約一個小時,牠們拍拍翅膀飛了起來,越飛越遠,消失在天際。死者的靈魂是不是也被牠們帶走了呢?
許多人對於天葬的做法難以接受。二十世紀初,清朝最後一任駐藏大臣認為,天葬「非德非理,殘不可言」。他試圖禁止天葬,要求藏人和漢人一樣進行土葬。一個民族的喪葬儀式,深深根植於它的文化。對漢民族來說,因為世世代代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土葬被看成是對大地母親的回歸,只有這樣,逝者才能永遠安息。
以我姥姥為例,她的葬禮,是在生前就準備好的。姥姥過完七十大壽,就告訴我們大家,她已經作好離世的準備,並且給我父母開了一個她要準備的物品單:一口棺材、四套四季衣服、一座房子、一艘船、一桌兩椅、一個衣櫃、家畜、家禽和足夠的錢財。當時我嚇了一跳,我們怎麼置辦得起這些東西呢?我跟母親抱怨的時候,她笑著說:「傻孩子,除了那口棺材和幾套衣裳是真的,其他東西都是紙紮的呀。」
但是,父親的反應更讓我吃驚。作為一個老共產黨員,父親對姥姥的迷信一向很不耐煩。記得有一次,他碰巧看到姥姥在念佛,就批評說:「怎麼不向毛主席禱告來改變命運呢?」但是為姥姥準備葬禮時,父親只是說:「這是你姥姥最後的心願,我們一定要滿足她。」
姥姥直到九十四歲才去世。有十多年的時間,我暑假裡的一項工作就是幫姥姥晾壽衣。我們都是偷偷地晾,每次只晾一套,以免鄰居懷疑我們搞迷信活動。姥姥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跟我叨念,等時候到了,一定要讓我媽趁她還有氣兒的時候把四套壽衣都給她穿上,否則她就要光著身子去陰間了。
不幸的是,等到姥姥去世的時候,由於人口和土地的壓力,中國已經禁止土葬了。政府發出嚴令,推行火葬。儘管農民仍然可以把親人埋葬在自留地上,但像我父親這樣的黨員幹部如果違反了新法令,就會受到嚴厲處罰。父親從來都嚴格恪守黨制定的每一條法令,但這次他真的為難至極。當時父親有好幾天都不見影子,後來母親告訴我,他是出去找路子了,看是否有辦法把姥姥的遺體偷偷運回老家。
但父親沒有成功。路況太差了,要花的時間太長,遺體保存不了那麼久。於是,姥姥精心準備的一切,連同她自己,最終都不得不付之一炬。
從天葬台往回走的路上,我趕上了平措,並向他致謝,是平措讓我對生死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死亡不足為懼,而且是一種善舉。平措邊走邊告訴我:「施捨是藏族人的天性,無論生死。兀鷲只吃死的東西,如果我們把屍體埋葬或者火葬,兀鷲就會餓肚子,那就太殘忍了。」
藏族人就是這樣,一生身體力行,直到把自己的身體獻給兀鷲,從而完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施捨。
平措還告訴我,兀鷲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動物。這麼多年,他從來沒有見到一隻死去的兀鷲。藏族人相信即使牠們臨死,也要騰空萬里,拼命朝著太陽飛去,直到太陽和氣流把牠們的軀體消盡。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如此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就是這種距離,才使得天葬成為好似不能涉及的禁區。今天,不論世人用什麼態度來看待它,無論是否相信靈魂由此能得到更好的歸宿,天葬的確是一種自然而生態的回歸。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我頭腦中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清澈聖潔的念頭,那就是,在生命的最後,展開雙翅,奮盡全力向太陽飛去,衝進那七彩的無邊光輝,融入碧藍如洗的萬里長空之中……
內文---【天葬】
無邊的黑暗籠罩群山。
急促的手機鈴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昨天一早剛從江孜隨兩位朝聖的師徒趕到拉薩,晚上拍攝結束後,又忙於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後半夜才勉強睡下。透過窗簾的縫隙,只見外面一片漆黑。
來電話的是多吉,我們攝製組裡的一位藏族攝影師,他留在江孜負責那邊的拍攝工作。
「次旦法師打電話來說,他母親剛剛去世,家裡正在準備葬禮。我們……怎麼辦?」
消息太突然了。我們開始拍攝不久,次旦法師的母親去了日喀則女兒的家裡。我聽說她患結核病已經很長時間了,正在康復中。就在幾週前,次旦的父親波啦去日喀...
目錄
英雄城之夏
失業的冰雹喇嘛
天葬
輪迴路上
漫漫求學路
天寒地凍
我要出嫁?
一個女人與三個男人
女人、山羊、青稞酒
三百萬聲祈禱
罪惡即是懲罰
留住信仰
英雄城之夏
失業的冰雹喇嘛
天葬
輪迴路上
漫漫求學路
天寒地凍
我要出嫁?
一個女人與三個男人
女人、山羊、青稞酒
三百萬聲祈禱
罪惡即是懲罰
留住信仰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