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春秋當孔子學生!
以子貢現身說法、跨越時空的小說,帶讀者回到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
追隨孔子求學與周遊列國,用最輕鬆的方式,近距離看到最不一樣的孔子!
這是一本最好看的孔子故事,
也是最實用的孔子智慧!
子貢是孔門中跟隨孔子最久,情感最深的弟子,
他口才好,善經商,是著名外交家,還被尊為儒商的始祖。
他具備現代個性和管理能力,感受和思考與當代讀者在心理上最親近,
從他眼中,也最能看到不一樣的孔子。
本書作者即「化身」孔子的得意弟子──「儒商始祖」子貢,
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紀錄跟同學們向孔子求學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生動的文筆及故事安排,讓孔子好像真實地近在我們眼前,
諄諄告訴我們該如何修身、求學、處世以及治國,
你會發現,孔子的人生智慧,即使在今天仍然能讓我們受用無窮。
本書推倒了孔子跟我們之間的高牆,
透過子貢這位傑出弟子,替現代讀者向孔子學習並提問,
領略成功、幸福、處世、管理等全方位的儒家智慧!
為了撰寫本書,作者蒐集了諸多記載孔子語錄和事蹟的典籍,
把原本簡短枯澀的文句,按照事件的年代順序,
鋪演出一則則時序連貫、圍繞在孔子與弟子之間所發生的有趣故事,例如:
曾參耕農時一個不小心鏟斷了秧苗,被父親曾點狠狠打了一頓,竟昏厥過去。
曾參甦醒後,怕父親擔心,還彈琴唱歌表示身體無恙。
沒想到孔子老師聽說了竟大為生氣,罰曾參站在門外不准進門......
魯國國君宣布:誰能贖回在其他國家當奴隸的魯國人,
不僅可以從國庫領回贖金,還另外有賞。
經濟富裕的子貢自費贖回了十幾個在衛國在當奴僕的魯國人,而且沒有去官府領賞。
不料子貢的義行卻讓孔子大不以為然......
孔子帶學生去國境考察時,孔子的馬偷吃了田裡的莊稼,被農夫扣了下來。
老師派口才最好的子貢去交涉,但農夫根本不買賬。
結果孔子再派馬夫去交涉,他竟然很快把馬領回來了!
子貢尷尬又滿腹懷疑:難道學問一點都不實用?幸好孔子老師及時給了智慧的答案......
除此之外,作者還特別把自古以來對孔子諸多的誤解一一澄清,
例如儒家最常被批評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迂腐的政治主張,或是盲目的孝道,
作者也都參考了大量的典籍後,重新還原孔子的原意,
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進步精神,令人耳目一新的孔子。
每則故事附古文原典欣賞,可對照故事延伸閱讀及學習
名家推薦:
孔祥林(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子研究院副院長):
「深入淺出,把握正確,普及推廣,功德無量」
張宗子(美國著名東方文化學者,原《僑報》副總編、原《美洲時報》總編):
「一種新的嘗試,不僅在內容,也在形式……還原孔子的真實形象」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作者簡介:
吳甘霖
著名暢銷書作家和享譽海內外的培訓師,原為香港中華文化傳播集團副總裁,現為甘霖智慧國際培訓機構理事長、《甘霖至會培訓文庫》總編輯。吳甘霖對傳統文化造詣頗深,並善於將傳統文化與智慧以適合當代人閱讀的暢銷書方式進行傳播。近年來出版了《禪:直指人心的管理學》《做最好的中層》《方法總比問題多》《執行重在到位》等一系列暢銷書著作。
章節試閱
1.千萬別當書呆子
「曾木頭」曾參又挨老師罵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笑出了淚水。
這一笑,讓我一下子驚醒過來。這才發覺,自己剛才做了一場夢。
我躺在床上,癡癡地看著窗外。月明星稀,秋風瑟瑟。
我回想著剛才的夢境,也回想著和老師一起度過的所有歲月。
那些美好的往昔,點點滴滴湧上心頭,歷歷如畫。
彷彿一切都沒有失去,彷彿老師還在我的身邊。
但這已經不可能了,老師早已逝去,留下我和那些弟子們,在懷念中度過新的一天又一天。想到這裡,淚水又悄然打濕了枕巾。
但是,為什麼夢中又想起曾參來呢?
為什麼他被老師「釘」,我反而那樣高興呢?
要知道,他也是老師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啊!
要知道,老師還將自己的孫子子思託付給他教育啊!
要知道,他被人稱為「超級孝子」啊!
到底在哪一點上,使我覺得與他格格不入呢?
我躺在床上,痴痴發呆,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個這樣的情景──
那一天,我遵照老師的吩咐去外地辦事,回來後,正要進學堂的大門,卻發現曾參,這個成為老師的弟子還不到十天的小師弟,呆呆地站在門口,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我不由問:「小師弟,你怎麼不進去啊?」
他哭喪著臉說:「老師在生我的氣,不讓我進去。」
我抬頭一看,門果然是關的。
據我所知,老師固然有時候對學生很嚴厲,但也從來沒有用過這樣的懲罰。何況,曾參還是一個剛剛入學不久的新生啊。
「究竟為什麼啊?」我關切地問。
「我也不知道。」 曾參一臉的茫然。
我開始「咚咚咚咚」地敲門。過了好一會兒,才聽到師弟冉求的聲音:「別敲了,曾參,等你想通以後再來吧!」
「冉求,開門,是我。」我大聲說。
門「吱呀」一聲開了。我快步走了進去,曾參也想跟進來,但冉求將他擋在了門外。
大門又關上了。
老師正在講課,見我進來,微微點了點頭,示意我快點坐好。
終於下課了,老師向我簡單詢問了一下辦事的情況,然後問:「曾參還在門口嗎?」
「在。」
「曾點呢?」
「老師,我在。」
曾點皺著眉頭站起來,看起來很不開心。他是曾參的父親,也是老師的學生。
「好,既然曾點也來了,就把曾參叫進來吧。」
曾參低著頭怯生生走進來,彷彿真的犯了什麼大錯。
不知為什麼,我很看不慣他那畢恭畢敬的樣子,就在他成為新生的第一天,我偷偷給他取了一個外號──「曾木頭」。
你看他,年紀不大,卻是一副幹什麼都循規蹈矩的模樣。老師說一他就絕對是一,老師說二他就絕對是二。嘴唇卻總是繃得緊緊的,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這些天,就沒見他笑過。
他看來不是一個惹事的人啊,怎麼會遭到老師這樣重的處罰呢?
這時,老師先看了看曾點,又看了看曾參,然後慢慢地說:「你們是父子,又都是我的學生,你們知道我為什麼生氣嗎?」
過了許久,曾點說:「我知道錯了,我不應該那樣打兒子。」
老師微微點了點頭,又轉過臉來問曾參:
「那你呢?你挨了打,我為什麼還要罰你站在門外呢?」
「一定是我幫父親做事時不用心,我以後一定改正。」
老師看了他好一會,接著又問:「還有別的原因嗎?」
「曾木頭」很認真地想了好一會,最後搖了搖頭說:「老師,弟子愚鈍,想不出更多的原因來。如果有,一定是我孝心不夠,惹得父親生氣。」「曾木頭」仍舊一臉的茫然。
老師歎了口氣說:「唉,你呀!」接著,對曾點說,「你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大家說一下吧。」
原來,曾參前兩天幫助父親在瓜田鋤草,幹活時,不知又想起老師講過的哪句話,鋤頭下去,沒有鋤到草,卻將瓜秧的根鏟斷了。
在前面幹活的曾點,不經意間回頭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連忙喊:「欸,往哪裡鋤啊?小心瓜秧……」
話還沒說完,又一棵瓜秧被鏟斷了!
曾點氣急了,一把奪過鋤頭,大聲責駡:「你瞎了嗎?看看你幹的好事!」
曾參這才猛然警醒,小聲說:「可我剛剛在想老師講的課……」
這一辯解,曾點的氣就格外來的大。他隨手抄過一根粗木棍,對著曾參就是一頓痛打:
「這是在教室裡還是在田裡?別人是越學越聰明,你是越學越愚蠢。有你這樣混帳的兒子嗎?」
曾參既不躲閃也不求饒。曾點越打越生氣……
曾參被打得昏倒在地,好久才蘇醒過來。
曾點嚇得不知所措。沒想到,曾參一醒過來,竟然不顧傷痛,強撐著站起來,滿面笑容地對父親說:
「剛才您那麼費力地教導我,該不會累壞吧?」過了一會,他回到屋裡,拿起琴邊彈邊唱起來,想讓父親知道自己的身體安然無恙。
聽完曾點的講述,老師要大家談談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子游也是一個新同學,比曾參入學早不了幾天,兩人年齡相仿。他看了看老師,說:「我們幾位新同學的意見是,曾參鏟斷瓜秧固然不對,可是他後面的行為卻做得很好。這些天老師一直給我們講孝道,曾參的做法,正符合老師的教導啊。」
他的發言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贊同。
老師沒有當即表態,而是將目光轉向曾參說:「曾參,你當時是怎麼想的呢?」
曾參說:「當時我只有一個念頭:既然犯錯惹父親不高興,就應該接受父親的責罰。您多次教導我們為人子女要懂得﹃孝﹄,而能夠贍養父母只是最低層次的孝,最難的是能始終對父母和顏悅色,不讓他們不高興。所以我才裝作若無其事,以免父親擔心。」
「真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啊!」老師說。但接下來的話又讓我們大吃一驚,「可惜,你是一個十分愚蠢的孝子!
「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親叫瞽瞍。舜非常孝順他的父親,父親要使喚他,他總是在旁邊;但父親想殺掉他時,他卻每次都會想辦法逃掉。父親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會逃走。舜這樣做的結果,使瞽瞍沒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責,而舜也沒有喪失孝道。可你呢,父親大發雷霆時,你寧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盡了孝道,但萬一你被打死了怎麼辦?不僅會給你父親留下一輩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會讓父親陷於殺子的不義之中。有哪一種行為比這更不孝呢?」
「曾木頭」臉色慘白,額頭沁出了汗珠兒,說:「老師,我知錯了,以後一定改。」
老師接著對曾點說:「你是最早跟隨我的學生之一,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更應該懂得為人、為父和君子之道。孩子犯了一點錯誤,怎麼能夠這樣痛打他?我曾再三對你們說:我們的學問,以修身為本,只有修身修得好,才能持家,只有持家得好,才能治國平天下。你應不應該反省啊?」
「老師指責的是,弟子記住了,今後一定改正。」曾點也滿頭是汗地點頭。
這天的情景,深深刻在了所有學生的心中,更刻在了我的心中。由此,我們共同得出了一個結論:老師的學問,是鮮活的,而不是死板一塊。
而且,這不僅加深了我認為曾參真是「曾木頭」的印象,同時也強化了我對學習應該更加重視靈活。
2. 思無邪:生命最好的狀態
我以為自己走錯地方了!
我以為自己的耳朵出問題了!
這裡,難道是老師經常講道、講禮的地方嗎?
這裡,難道是最嚴肅的學堂嗎?
朗朗的書聲,正從裡面傳來: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有位伊人,
在水一方。
……
這是一首詩!而且,這還是一首想念美女的愛情詩。乍一聽,讓人心旌蕩漾,甚至遐想聯翩。
作為一個和老師一同周遊列國並經常參加國際交往活動的學生,對詩歌並不陌生。因為不僅在出外時,常看到有人藉詩歌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且在一些外交場合,吟唱詩歌也是經常被採用的形式。
可是在我的印象中,這樣的情詩,只能在那些山野之地出現,有時,在某些歡宴場合也偶而會出現。但怎麼可能在這裡||老師給我們講述治國安邦之道的杏壇出現,甚至有這麼多人同時誦讀這樣的詩呢?
這是怎麼啦?僅僅離開兩三個月,難道學校就有了這麼大的變化?
難道老師不在嗎?
難道是哪個調皮的傢伙,趁著老師不在,竟然挑起了一場「校園政變」?
我滿腹狐疑地走了進去,卻發現所有同學都在投入地念這首詩歌,這其中,有老師最早的弟子、年紀和他差不多的曾點,還有老師的兒子孔鯉。
更讓我難以相信的是:老師竟然站在講台上,應著大家念詩的節奏,用手指輕輕敲打著桌子。
他沒有發現我進去,只是半瞇著眼,滿臉微笑,完全一副陶醉在詩歌意境中的神情。
這是怎麼啦?難道老師由於政治上的失意,尤其是冉求、宰予等弟子在政治上的錯誤,使老師傷透了心,因此乾脆「墮落」了嗎?
老師剛開始點評,抬頭看見我,說:「啊,子貢回來了,趕緊坐好,正好一起聽聽。」
接著,老師便向我們介紹:
這一段時期以來,鑒於諸侯國之間連年的混戰,加上社會風氣的變化,致使了文化的沒落,老師便希望通過刪《詩》、《書》和定禮樂,來促使文化的復興,並透過文化的復興,來促使社會風氣積極變化。
幾百年以來,眾多諸侯國中產生了一千多首詩歌,但是良莠不齊。老師便從中整理出了三百首,名為《詩三百》。
這時同學子游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一千多首詩歌,您為什麼只留下了三百首,依據是什麼?﹂
老師回答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也就是思想純正。」
大家靜靜地聽,這時,「曾木頭」畏畏縮縮地提出了一個疑問:「老師,像﹃蒹葭﹄這樣的詩歌,抒發的是男女的情愛嗎?」
「應該是吧!」
老師笑咪咪地看著他,點點頭。
這時,曾參的聲音就大許多了,他聲音有些顫抖,問:「那麼,這樣的詩歌,是不是與禮不合啊?難道這樣的情愛詩,也是﹃思無邪﹄嗎?」
老師看了看曾參,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大家:「你們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有的年輕同學不好意思,但還是點了點頭。
老師笑了笑,然後語重心長地說:「曾參,你們有那樣的疑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們可不要把我的教育弄得太枯燥了。要知道,食色,性也||吃飯、喜歡異性,這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兩種需求啊。就算是政治和道德也應該符合人的本性。那些抒發人間最美好愛情的詩歌,當然可以說是﹃思無邪﹄了。」
如果不是親耳聽到,我真不敢相信老師會提出這樣的觀點。
談到愛情這個話題,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尤其是年輕的同學,既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掩飾不住的興奮。也難怪,他們可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更何況,這可是以前課堂上從未涉及過的話題。
老師接著笑咪咪地說:「莫非在你們眼裡,我老頭子就只會關心政治和道德?或者,只應該關心政治和道德?我告訴你們,我在教育你們關心政治、道德和禮的同時,也希望你們關心自己的生命和人生。一句話,我希望你們也要學會讓自己的生命詩意起來!」
老師接著又念了一首「關雎」的詩: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這首詩,也同樣給了我們極大的美感。
老師接著告訴我們,他把這首詩,放到了《詩三百》之首。
那麼,為什麼竟然將它放在第一篇呢?
老師說:「這首詩,所抒發的情感,正是最純真的情感啊。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是真正﹃思無邪﹄的高度體現啊!」
老師的話,很快激發了我們學習《詩三百》的強烈興趣。之後,老師又列舉了學《詩三百》的種種好處||
可以激發情趣,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培養團隊感,可以學到諷刺方法……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遠則可以用來事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鳥獸草木的名稱,增加自己各方面的知識……
在之後的日子裡,隨著對《詩三百》的進一步瞭解,我越來越感到老師所言非虛。
讀《白圭》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讓我感到了自我修煉的價值。白圭上的污點可以磨掉,但言語中的污點卻無法磨去。這讓我們怎能不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誦讀《伐檀》、《碩鼠》時,激起了我對黑暗政治的痛恨,並喚起了我有朝一日有機會出仕為官,一定要實現政治清明理想的決心;讀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時,牽動了我的思念之情。我不由自主想起了當年到魯國跟隨老師學習前,在河邊柳樹下和青梅竹馬的鄰家小妹依依惜別的情景。唉,也不知道她現在身在何方,嫁給了誰?
從沒想到自己的感情這樣豐富,原來詩歌可以讓人的內心變得如此柔軟和優美。
以前一直是忙忙碌碌,不是經商賺錢就是探討學問,似乎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東西可言。但《詩三百》卻突然給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原來我們可以更詩意地生活!
以往那些不曾留意的點點滴滴,現在換一種方式去感受,也能增添生命的喜悅。
即使是看著每天都升起的太陽,心中也會由衷地歡喜起來!
杏壇中,一時掀起了誦讀和研討《詩三百》的熱潮。
3. 洞悉進退就是聖人之道
我們正在聚精會神地上課。突然,門「砰」的一聲被撞開了。
誰這麼無禮啊?
那一瞬間,我看見老師臉色大變。
回頭一看,原來是在衛國當官的師弟子羔回來了。
他顯得十分狼狽,衣服都被撕成了破布條,神情極為悲戚。
所有同學都驚呆了,有的甚至叫出聲來。
一向處亂不驚的老師,眼光不斷向子羔身後搜索,當他確定子羔是獨自一人回來時,臉一下子變白了,連忙問:「子路呢……子路怎麼沒有和你一起回來?」
聽了老師的話,子羔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老師,子路……子路他……」
老師一聽,身子一歪,差點暈了過去,幾位師弟趕緊上前扶住了老師。
「先別說了,我們進屋再談。下課!」
我們將老師攙進了內室,給他倒了杯熱茶。看得出來,老師強行壓抑住自己的情緒,端茶杯的手一直在顫抖,好幾次茶水都潑了出來。
屋裡的空氣似乎凝固了。良久,老師咬了咬嘴唇,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說:「子羔,你辛苦了。說說衛國動亂的情況和子路是怎麼死的吧!」
這怎麼可能?儘管有不祥的預感,但老師的話還是讓我大吃一驚。
半年前,子路師兄再次回到衛國擔任官職,怎麼突然之間會發生這麼大的變故?
子羔看著老師,似乎不忍心開口。
站在一旁的小師弟子張小聲地說:「子羔師兄,你說吧,老師其實已經有心理準備。前幾天,聽說衛國發生政變,老師就說:﹃子羔馬上就要回來了,子路可能會死掉。﹄」
啊,是這樣。因為前幾天我不在,所以並不知道有這樣的事。
「老師說,子羔外表愚鈍,但頗有明哲風度,遇到危難,定然能權衡輕重,從容避害;而子路天性勇猛,只知往前闖,不懂得思前想後,說不定就會死於衛國之亂。」
子羔一聽,眼淚又下來了。
從他的講述中,我們知道了子路遇難的前前後後。
子路在衛國的蒲市幹得很出色,後來他回到了魯國,再次跟隨老師學習。但是他在衛國的政績,引起了衛國宰相孔悝的高度注意。
孔悝十分器重他,再三派人到魯國來邀請子路回衛國。
老師並不想讓子路回去,但子路覺得盛情難卻,加上也很想施展政治抱負,於是再次到了衛國,做了孔悝的家臣。
此時的衛國政壇,已是風雲變幻,充滿多種危險。幾年前,衛靈公去世,照理應該由太子蒯聵繼位。但由於衛靈公在位時,蒯聵作亂,衛靈公廢了他的太子之位,讓蒯聵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也就是衛出公。
蒯聵後來流亡到了晉國,但一直念念不忘回去。衛靈公死時,他就提出回國,但被衛出公拒絕了。於是他便和自己的姐姐孔姬,也就是孔悝的母親一起密謀推翻衛出公。
要奪取王位,關鍵在於控制孔悝。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孔姬安排人將蒯聵偽裝成女人的模樣,偷偷混進了宰相府。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捉住了正準備休息的孔悝。
接著,蒯聵逼他訂盟,母親孔姬也勸他:蒯聵當初本來就是太子,由他繼承王位名正言順。你就答應他,共同輔佐他吧。
沒想到,不管怎麼勸說,孔悝就是不肯答應。
於是,蒯聵便將孔悝押上高台,台下派兵把守,對外聲稱孔悝幫助自己復國,要捉拿逆子衛出公,同時派兵襲擊宮廷。
這樣一來,衛國都城大亂。衛出公嚇得魂飛魄散,收拾了細軟珠寶,帶著家眷連夜逃走了。
群臣無主,衛國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子羔認為再待下去,會有生命危險,於是決定立即逃出衛國,並跑去通知子路也趕緊離開。
當時子路不在宰相府。照理正好是離開的最好機會,但是子路一聽說孔悝被囚禁的消息,二話不說,就要去救人。
子羔還沒來得及再次勸阻,子路已經躍上馬,直奔都城。
子羔放心不下,只得也暫時回了都城。
子路十萬火急趕到孔悝被困的高台之下。蒯聵向來對子路的勇猛有所耳聞,因此勸他支持自己登上王位。不料子路大怒,站在台下大罵蒯聵。蒯聵惱羞成怒,當即命令三位年輕的武士上去和子路交戰。
子路一人力敵三人,開始還略占上風,但他畢竟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漸漸體力不支,最後,他的帽帶被削斷了,一隻手臂也被砍了下來。
蒯聵再次勸他投降,但子路卻回答說:「只有戰死的子路,沒有投降的子路」!
蒯聵向三位武士示意,於是他們又揮舞著大刀向子路衝來。
子路一躲閃,帽子掉在了地上。
此時,也許子路已經知道自己在劫難逃,於是大叫一聲:「住手!」
武士們停住了,蒯聵和孔悝也都看著他,以為他終於想通了,想要投降。
誰知子路竟然將劍扔在地上,大聲說道:「君子不能狼狽地死去,讓我正冠而死!」
說完,他撿起帽子,從容地戴在頭上,用那只還算完好的手艱難地將纓帶系好,然後端端正正地坐下來,等著死亡那一刻的到來。
就在這時,三名武士手中的劍一起刺進了子路的胸膛。蒯聵冷酷地揮了揮手,武士們竟然以亂劍將子路剁成了肉醬。
說到這裡,子羔已經泣不成聲。
我十分敬佩子路臨危不失禮的風範,這樣的做法,除他之外,有誰做得到?
可是,想起他死時,竟是如此的悲慘,我的眼淚忍不住像決堤的河一樣湧出來。
而老師,更早已是淚流滿面。他閉著眼,一遍遍輕聲叫著子路的名字,那一聲聲低喚,就像錘子一樣錘在了我們的心上。
我心如刀絞,不僅因為自己失去了一位情同手足的師兄,也為老師在垂暮之年還要經受這樣的打擊而感到難過。
這時候,一位小師弟端了一罐東西進來,說:「老師,您先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吧。」
老師年紀大了,講課體力漸漸不支,從前段時期開始,同學們都會在老師講課的間歇,煮點東西給他吃。
「老師,這是選用最好的野豬製成的肉醬,您吃點吧。」
「什麼?」老師一下子有點失態,他一邊站起來,一邊指著小師弟罵道:「子路都被砍成肉醬了,你還讓我吃這個東西?快給我倒掉!我一輩子都不要看見這樣的東西了……」
小師弟從來沒有見過老師發這麼大的火,嚇壞了。
但我知道這不干小師弟的事,於是趕緊示意他離開。
小師弟走了,筋疲力盡的老師又開始躺在床上休息。可是我卻不由自主地將小師弟端來的這盆肉醬,與子路的人生的最後畫面聯想到一起。
想到我這位最可愛的師兄,屍骨無存,最後竟然成為這樣一堆肉醬,我更覺得悲傷無限。
我對自己說:子貢,永遠要記住子路用生命換來的教訓啊!
一連幾天,老師都臥床不起,大病了一場。
幾天後,當老師再一次走上講壇時,彷彿一下子蒼老了十歲。
這一堂課,是從老師分析子路師兄的悲劇開始的。
子路的性格勇猛直率,為此老師多次說過他。
記得有一次,忘了因為什麼事,老師再三讚揚顏回,這讓在一旁的子路很不痛快,於是說:「老師眼中只有顏回,我想問您,如果去打仗的話,您願意和誰共事?」
他的意思是這種時候老師顯然離不開他,但老師卻說:「空手打老虎,徒步過大河,死了也不後悔的人,我是不會與他共事的。」
「那您要與怎樣的人共事呢?」子路問。
老師回答說:「同我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謹慎小心、喜歡思考問題而能夠完成使命的人。」
老師的話,就是想改正子路莽撞衝動的個性,讓他遇事三思而後行。
應該說,這話當時對子路還是有所觸動的,但是過不久,遇到某些場合,他還是有些故態重萌。
最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衛國之亂中,他竟然由於盲目衝動,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老師接著說:「子路這樣的結局,固然和他的性格有關。但這幾天,我也在反思以往對你們的教育,這其中,也存在明顯的缺陷。我教過你們很多仁義的道理,卻很少教育你們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運用仁義的智慧,這一點,是我再三研究和思考《易經》後才體會出來的。」
《易經》?
商瞿說:「最近老師研究《易經》,把穿竹簡的牛皮繩子弄斷了三次,老師的研究可有心得呢!」
這時,我聽老師用十分肯定的口氣說:「是啊,假如我能從五十歲開始就好好研習《易經》,那我就可以沒有大過失了。如果子路真正掌握了《易經》的智慧,也就不會有這麼大悲慘的結局了。」
老師的話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我知道老師從小就跟隨母親學占卜,也曾經跟隨他的外祖父學過《易經》。後來還教一些弟子研究《易經》,比如商瞿,就是對《易經》最有興趣的一位。
可是在我的印象中,《易經》不過是一本占卜的書,我向來崇尚「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對此並不感興趣。
為什麼老師現在把《易經》提到這麼高的位置呢?
老師解釋說,《易經》之道,就是天地之道,或者說是規律之道。找智慧的過程就是找規律的過程。
「我一直教育你們要忠、孝、善、愛,但是如果沒有智慧的指引,就會變為愚忠、愚孝、愚善、愚愛,而學好《易經》,則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這樣的錯誤。」
為什麼說子路如果懂得了《易經》的智慧,就會避免悲劇的發生呢?
老師分析說:「人要想在世上站得住腳,甚至取得一番成就,關鍵的智慧之一,就是要洞悉進退,進退之道實際上就是聖人之道。子路的悲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只懂得進、不懂得退所造成的。學好了《易經》,對掌握進退之道,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大家不再發生子路這樣的悲劇,同時為了大家以後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順利,我想將研究《易經》的心得告訴你們。」
老師的話,激起了我們學習《易經》的興趣,這時,一個同學問:「老師,那你還會教我們占卜嗎?」
老師卻回答:「我要送你們一句話──「善易者不卜。」我所教的,並不是占卜,而主要是對人生的指引,這是人人都需要掌握的,同時也是人人可以掌握的最高智慧。」
這深深打動了我,我們都是凡人,如果能以《易經》的道理去指導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在平易的地方學習最高的智慧,不是最好的一件事嗎?
1.千萬別當書呆子「曾木頭」曾參又挨老師罵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笑出了淚水。這一笑,讓我一下子驚醒過來。這才發覺,自己剛才做了一場夢。我躺在床上,癡癡地看著窗外。月明星稀,秋風瑟瑟。我回想著剛才的夢境,也回想著和老師一起度過的所有歲月。那些美好的往昔,點點滴滴湧上心頭,歷歷如畫。彷彿一切都沒有失去,彷彿老師還在我的身邊。但這已經不可能了,老師早已逝去,留下我和那些弟子們,在懷念中度過新的一天又一天。想到這裡,淚水又悄然打濕了枕巾。但是,為什麼夢中又想起曾參來呢?為什麼他被老師「釘」,我反而那樣...
目錄
第一章 不一樣的孔子老師
一、千萬別當書呆子
二、動機好,未必結果好
三、不要曲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二章 死知識,活智慧
一、輕率一時,可能錯過一生
二.知識重要,智慧更重要
三.教化比拳頭更有力
四、兩手都得抓,兩手都得硬
第三章 漂泊的命運,安然的心
一、聖人難敵「美人計」
二、忍辱才能負重
三、笑是化解困境的最好手段
四、做一隻偉大的「喪家犬」
五、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四章 越能讀懂人性,越能擁抱成功
一、千萬別碰人性的「雷區」
二、身正也怕影子斜
三、標準要高,姿態要低
四、人性=神性+魔性
第五章 善學,你也可以成「天才」
一、「天才」不是天生之才
二、高效學習的四大訣竅
三、人人是可學的老師,處處是可學的良機
四.學其形,更要得其魂
五、會讀書,更要會辦事
第六章 「政」,首先是「正」
一、先吃黍,還是先吃桃?
二、要治理他人,先治理好自己
三、誰比老虎更可怕
四、讓「仁」插上「智」的翅膀
第七章 讓你的生命詩意起來
一、思無邪:生命最好的狀態
二、學會惜緣,就是學會珍惜陽光
三、天邊星斗美,路邊野花香
四、在野菜中吃出天堂
五、把心修成那輪明月
第八章 《易經》:人人能掌握的最高智慧
一、洞悉進退就是聖人之道
二、惟一不變的是變化
三、乾卦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四、坤卦智慧: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五、最吉祥的卦: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第九章 中庸:一等高明的處世藝術
一、盡孝過頭也是愚
二、薄葬高徒也正常
三、欹器與過猶不及
四、君子不器,智慧如水
第十章 「人」字能夠寫多大
一、感悟死亡,才能更好認識生命
二、讓老師的形象真實還原
三、避免誤解老師的四大要點
四、讓有限的生命無限延伸
第一章 不一樣的孔子老師
一、千萬別當書呆子
二、動機好,未必結果好
三、不要曲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二章 死知識,活智慧
一、輕率一時,可能錯過一生
二.知識重要,智慧更重要
三.教化比拳頭更有力
四、兩手都得抓,兩手都得硬
第三章 漂泊的命運,安然的心
一、聖人難敵「美人計」
二、忍辱才能負重
三、笑是化解困境的最好手段
四、做一隻偉大的「喪家犬」
五、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四章 越能讀懂人性,越能擁抱成功
一、千萬別碰人性的「雷區」
二、身正也怕影子斜
三、標準要高,姿態要...
商品資料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日期:2010-02-04ISBN/ISSN:978986627200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