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中往下看,就會看到地球的傷口——
全球20億人都看過的真相
許多人不瞭解現在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為了一片風景或者一棵樹,而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因為全球暖化,下一次金融危機會更嚴重,下一次的水災或旱災也只會造成更大的災害。所有的徵兆都已經非常明顯,但大多數的人都冷眼旁觀、拒絕相信。為了讓更多人明白我們正面臨著的迫切危機,國際知名攝影師亞祖-貝彤帶領我們到空中,讓我們看清地球的美麗與哀愁。
他先以震撼人心的紀錄片吸引人們的目光,再搭配一個訴說完整故事的圖文書,一起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推出。這個計畫囊括了全世界54個國家的景色,以嶄新的攝影技術,捕捉了開闊的全觀視野,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清楚看見地球每一個角落的現況。
《HOME》這部影片花了將近兩年的拍攝時間,花費約5億5千萬新台幣元的製作費,是繼《不願面對的真相》以來,最受矚目的環保電影。法國總統薩科齊在看完電影之後,馬上宣布全法國每一個中小學生,都要能在學校看到這部影片,他甚至派專人將這部影片,送給美國總統歐巴馬。法國最知名精品業PPR集團(Gucci的母公司),他們旗下8萬8千名員工在看完影片之後,大受感動,所有人開始在網路上幫忙宣傳。
而在《HOME》圖文書裡,不但捕捉電影遺漏的珍貴鏡頭,更加進電影中沒有說明的環保概念,包括各種地球資源和生命的起源、人類文明發展,一直到當今生態的失衡狀況。書裡以淺白的語言娓娓道來,使得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在地球上生活,是一件多麼難得、多麼值得我們去珍惜的事情。同時,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快速理解當前環保新知,製作團隊特別繪製了許多張彩色示意圖,說明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森林保育、電力消耗等議題,幫助讀者馬上理解世界現狀。
目前已經有超過20億人,透過電影、電視和網路,瞭解《HOME》這個計畫,並且開始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功不可沒的亞祖-貝彤因此成為聯合國環保大使,並且被《時代雜誌》選為2009年度環保英雄。他也將受邀出席今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對於環境變化的比其他國家更加敏感,所以當北極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結果可能最先影響台灣,屆時我們可能會失去25%國土,西北部城市將沈入海中。因此,面對這個全世界都在談論的議題,台灣人更不能置身事外!我們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時間來停止環境惡化的趨勢,而現在悲觀已經太遲了。
我們有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我們每一個人有能力做出改變。那我們還在等什麼呢?
作者簡介:
世界最知名空中攝影專家—揚‧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1946年出生於巴黎。他的空拍作品以其震撼人心的美麗而聞名。
由於亞祖-貝彤投身環保工作不遺餘力,並且收穫豐富,聯合國環境規劃屬(UNEP)在2009年任命他擔任親善大使,並頒給他聯合國地球鬥士獎。同年,他也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環保英雄。
章節試閱
什麼是生態學
「愛因斯坦曾經預言,一旦蜂群消失,人類只能再生存四年」
人類的總數約有60億,但是人類並非是地球上唯一的物種,和我們一同居住在此的,還有其他數十億的動、植物和單細胞生物。人類的生存和這些物種息息相關,但是我們卻討厭和他們一起分享地球資源。愛因斯坦曾經預言,當蜂群消失之後,人類將只剩下四年的壽命。他的見解很有道理。如果沒有蜂群,就不能傳播花粉,植物就會面臨絕種的危機,而且所有仰賴植物維生的動物都會受到影響,這其中也包含我們人類……
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不但彼此關係緊密,也和大自然建立起複雜的互存關係。我們可以從食物鏈中或是自然界的營養循環裡,發現他們相互依賴維生,靠著物種間數量對數量的制衡,達到一個相安互存的境界。這些緊密的依附關係,使得生物所需的基本元素,得以在物種間或環境裡,不斷地來回循環交換。這樣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持續不斷的,而且隨處可見,人類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便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著。首先,植物經由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利自己生長的營養;接著,二氧化碳轉變成植物體內的有機物,進到動物或是人類的口中,被消化成其體內的肌肉組織;等到動物身體被分解時,二氧化碳又再次回到土地或大氣中。植物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會釋放出生物所需的氧氣。而當生物進行勞動而流下汗水,其中的水分子,也相同於大氣、河流、泥土及水果中的。這些分子同時存在於我們的大腦,和那些早已絕種的恐龍身上。因此,被我們稱為「生態學」的科學研究,其實就是在探討這些問題。
人類和動物的區別,是在於人類會思考,能夠了解物種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並且知道如何藉由此種關係,維持生命的延續。就如同科學家阿貝˙賈卡爾(Albert Jacquard)所說,人類的獨特在於:「意識到自己可以改變明天」。
資料來源 : 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Evaluation des écosystèmes pour le millénaire,MEA)
參考網址 :www.millenniumassessment.org
本篇附圖為位於圭亞那(Guyane)卡烏山區(la montagne de Kaw)中的風鈴木(北緯4°30′,西經52°00′)
神奇的地球
「地球磁場阻擋了致命的宇宙射線;而臭氧層吸收了光線中的紫外線,並將它轉換成熱能」
地球生命的誕生是如此神奇而偉大!我們可以從以下的數據得知。事實上,宇宙的形成大約在140億年前,哺乳類動物的誕生,則是在2億年前,而人類出現至今則約為20萬年。即便今日,我們仍然不相信宇宙他處存在著生命,不過自1995年開始,人類陸續發現許多太陽系以外的行星,因此我們開始假設,人類在宇宙間並不孤單。
生命形成的過程並不容易,需要種種有利的條件才能完成,首先是太陽的誕生。我們的太陽在45億年前形成,有八顆大行星圍繞在側,其中的金星比地球稍靠近太陽,,卻讓它的溫度高得活似一個大融爐;火星僅在地球後方,離太陽遠些,但溫度卻極低,地表下都是冰層。我們居住的地球,因為位置適中,所以有幸成為孕育生命的最佳所在。
利於生命形成的條件並非只有這項,相反地,地球還有許多特點幫助了生命的孕育。事實上,地球因為巨大的質量產生了地心引力;內部高溫的液態鐵圍繞地核中心旋轉,使得地球產生磁場屏障,阻擋了來自宇宙致命的帶電粒子流;而大氣中的臭氧層,也隔絕了光線中的紫外線以及外來隕石的撞擊。最後是水的生成,讓生命的起源有了契機。生命之所以能夠形成,都該歸功於這些環境條件,尤其是那源源不絕的光能。環境必須穩定,生命才得以延續,也才能從最原始的型態,進化成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樣貌,而這整個生命演進的過程,整整花了38億年的時間。
但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常常僅著眼於自己的利益。我們只希望從環境中獲得更多對自身及族群的好處,而只把眼光放在數十年後,或是自己身處的國家上。其實,我們應該要將眼光放得更遠、更廣,否則,我們如何得知必須愛護我們的環境呢?我們怎麼會去珍惜有限且珍貴的資源呢?又怎麼留給後代子孫一個完好的地球呢?
資料來源 : 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Evaluation des écosystèmes pour le millénaire,MEA)
參考網址 :www.millenniumassessment.org
本篇附圖為歐姆塞隆湖(Lac Holmsarlon)(北緯63°51′,西經19°53′)
地球的地質
「大部分的礦產,都是在數十億年前,經過地球如太陽般核融合後所形成的」
我們居住的環境稱為生物圈。生物圈其實就是生物生存的範圍,同時也是自然景觀分布的空間。它只有地表薄薄一層,我們可以將它與蘋果上頭那層紅色果皮相比。不過,地球這顆大蘋果,從裡到外,地質活動都十分活躍,她無時無刻都在改變,也因此我們能發現很多不同的地貌變化…
地殼歷時數十億年的活動,造成地表上大陸板塊的漂移,最後形成今日我們所認識的大陸分布。這些板塊活動,常伴隨著火山爆發或是地震,嚴重危害到人類的建設。不過,直到今日,我們仍無法清楚知道數十億年來所有的地質活動,包括山脈的生成、板塊移動造就海洋,或是大陸漂移等。
即便如此,藉由觀察地質,我們仍可以發現昔日地球的一舉一動,不論是水蝕地形,或是風蝕地形,都可以成為讓我們學習的地質課程。美國科羅拉多河大峽谷,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大峽谷最古老的地層,位於沿岸峭壁的最下方,這些地層形成的年代,可以追溯至20億年前,透過對它們的觀察,我們知道這個區域在遠古時代曾被海洋多次覆蓋。
此外,地球富含礦產,這些礦產形成的年代更為久遠,多數是在數十億年前,經過地球如太陽般核融合後所逐漸生成的。當時,地球還只是一大堆氣體和微粒,在慢慢地聚集與物理作用下,這些塵雲變成了種種的礦石。經過45億年,地球的地質變得十分肥沃,並且富含生物生存所需的種種元素和礦物。
但是,為了開採這些礦產資源,人類不惜在地表上大肆開挖,甚至還使用炸藥。然而這些礦產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精打細算,節制取用這些資源。
資料來源 : 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Evaluation des écosystèmes pour le millénaire,MEA)
參考網址 :www.millenniumassessment.org
本篇附圖為毗鄰冰島米達冰川的麥里菲爾(Maelifell)火山(北緯63°51′,西經19°13′)
大氣
「空氣中60%至70%的氧氣都來自於海洋,因此我們稱海洋為『地球之肺』」
地球上的生命,從開始形成一直到現在,都對大氣有著極大的影響。在40多億年前,大氣中缺乏氧氣,只有大量的溫室氣體,水氣占了85%,而二氧化碳也有10%到15%的含量(目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0.03%)。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藍藻的生成才逐漸改變。藍藻是遠古海洋中最原始的生物,它吸收陽光行光合作用,並將二氧化碳及水轉換成有機物質。透過這樣的生物作用,大氣中的含氧量越來越高,終於達到現在21%的含量(空氣中的含氧量多半穩定,較少變化)。
今日,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藍藻一樣扮演起氧氣製造者的角色,它們藉由光合作用,儲存二氧化碳,並將氧氣釋放到空中。總體來說,空氣中的氧氣有60%至70%都是來自浮游植物,它們的重要性遠勝於陸地上的森林,因此,我們才會稱海洋為「地球之肺」。
但在數十年前,人類便成為影響大氣最重要的生物,因為人類的工業活動,排放了許多有害的物質,使得大氣中的臭氧層受損。臭氧可以說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因為它是由氧氣及氧分子所組成。它形成的目的在於隔絕陽光中強烈且有害的射線,而由於智利南部及澳洲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使得今日人們罹患眼疾和皮膚癌的機率漸漸攀升。因此,1987年時,人們制定了《蒙特婁公約》,限制全球工業排放損害臭氧層的有毒氣體,希望臭氧層停止繼續破洞,讓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威脅。所以簽署這項公約,實在是明智之舉!
然而,至今仍有大量的溫室氣體不斷地排向空中,它們不僅導致氣候暖化,也威脅了生態系統的平衡。要知道,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是不能被任意改變組成分子的,人類和其他的物種都應該齊心齊力,並藉著植物的幫助,維護一個適合生存的空氣品質。
資料來源:美國太空總署之臭氧資源網站
參考網址 : www.nasa.gov/vision/earth/environment/ozone_resource_page.html
本篇附圖為漲潮的白色天堂海岸(Plage de Whitehaven)(南緯20°17′,東經148°59′)
物種間的相似度及相歧性
「人類和黑猩猩有99%的相似度,和果蠅有40%的親屬關係,就連跟海膽也有70%的基因吻合!」
地球上的物種繁不及載,生物學家推算,全球大約有500萬至1億種不同的生物,目前現存的物種,只有極少部分是早在遠古時期就已存在。從植物到動物,從細菌到黴菌,不論是什麼生物,都是由生命最原始的狀態進化到現在的模樣,整個演變過程整整耗費38億年。他們遍布各地,不論是陸地還是空氣;他們體積有大有小,不論是微米還是數十公尺。每年,科學家都會嘗試從各種不同的物種中,找出基因上的親屬性,因此,我們發現人類和黑猩猩的相似度高達99%,就連果蠅也和我們有40%的親屬關係,而連那既沒頭也沒手腳的海膽,也與人類有70%的基因吻合!
這樣的基因相似現象不足為奇,因為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分子所構成。這說明了為何某個物種能夠靠另一個物種維生,因為前者分解了後者的分子結構,並將它以屬於自己的方式重新組合。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下面這個例子中,了解人類是如何利用物種間的相似性。嗎啡,這項常被使用在減輕疼痛的藥物,是從鮮豔的罌粟花中提煉出來的,它能讓人感到極大的快感,同時也會造成我們的腸胃不適。這些生理上的反應,都是因為人類體內有著和罌粟一樣會製造嗎啡成分的細胞分子,而其他的細胞也會意識到嗎啡的存在,才使得嗎啡可以對人體產生作用。
今日許多的藥物,皆是按此原理從植物體內提煉而出,例如阿斯匹靈,便是萃取自柳樹;或者由盛產於馬達加斯加的長春花中,獲取富含抗癌因子的長春鹼。全球總計有80%的人,都是透過植物來治療他們的疾病。
資料來源 : 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Evaluation des écosystèmes pour le millénaire,MEA)
參考網址 :www.millenniumassessment.org
本篇附圖為美國懷俄明州黃石國家公園的大稜鏡溫泉(source chaude du Grand Prismatic)(北緯44°31′,西經110°50′)
什麼是生態學「愛因斯坦曾經預言,一旦蜂群消失,人類只能再生存四年」人類的總數約有60億,但是人類並非是地球上唯一的物種,和我們一同居住在此的,還有其他數十億的動、植物和單細胞生物。人類的生存和這些物種息息相關,但是我們卻討厭和他們一起分享地球資源。愛因斯坦曾經預言,當蜂群消失之後,人類將只剩下四年的壽命。他的見解很有道理。如果沒有蜂群,就不能傳播花粉,植物就會面臨絕種的危機,而且所有仰賴植物維生的動物都會受到影響,這其中也包含我們人類…… 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不但彼此關係緊密,也和大自然建立起複...
商品資料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日期:2009-12-05ISBN/ISSN:9789868581005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