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褚士瑩說:「普通」,才是英語的最高境界?
我們又該如何透過英語這個平台,跟世界上其他人平起平坐?
而不再是各說各話?
‧地球人學習英語新觀念1:
文法不是決定語言的關鍵,擁有「語感」才是勝負關鍵!
‧地球人學習英語新觀念2:
所謂英語學得好,就是學到的都有用到!
‧地球人學習英語新觀念3:
記牢單字的最佳辦法,就是多寫各式英語申請表格!
‧地球人學習英語新觀念4:
所謂語言,就是邏輯的轉換!
‧地球人學習英語新觀念5:
想要熟悉西方思維的邏輯模式,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PREP遊戲!
‧地球人學習英語新觀念6:
擔心去學另一個外國語,就忘了英語?那就拿那個外國語的英語教材來學!
‧地球人學習英語新觀念7:
「850→1000→144」,這串數字是開啟英語殿堂大門的神奇密碼?……
從小學時奉父母之命去上那怪怪的兒童美語課,褚士瑩就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
英語帶著他愉快看懂童書繪本,帶著他在10多歲時就揹著背包去旅行;帶著他交了很多外國好朋友,帶著他學會更多其他各國語言;也帶著他成為地球人,在世界各地奔走快樂做公益……
多年來,褚士瑩累積了一套獨一無二的學習英語觀念秘笈,
他不藏私的全部搬出來分享了,
你又怎能不讀呢?
作者簡介:
褚士瑩
出生於高雄,在煉油廠裡成長。唸過台灣大學政治系、開羅AUC大學新聞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已在NGO擔任管理顧問多年。
他在小學三年級時萌生環遊世界的想法,
未滿20歲就開始出發,至今從未停止過。
如今每年的飛行里程數,可以繞地球6圈,
每年的航海里程數,可以繞地球1圈。
他會十種外語,其中最得心應手的是泰文。
他覺得全宇宙最友善的人是台灣人,
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是芒果,
每次去都讓他很快樂的國家是巴西。
他說年輕人給自己一份最好的人生禮物,
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和雙腳去認識世界!
寫信跟褚士瑩談談 shiro8@hotmail.com
邀褚士瑩和你面對面 sheila_chu@seed.net.tw
章節試閱
解除文化障礙:因為邏輯本身就是一種外語
如果我們希望說出來的英語,真的能完整的傳達真正的意思,那麼除了有足夠的口語字彙之外(不用多,1,000個就可以了呢!),還要有把100%想說的話都說得出口的能力,也就是說話時轉換成對方能夠理解的邏輯。
我曾經看到日本有語言學校,專門提供這種「邏輯轉換課程」,而且還不便宜,三個禮拜的課程要29,400,六個禮拜的課則收費50,400,就是專門教如何”Detach ideas from words”(脫離字面直指核心),把想說的想法,本質的意義用plain English(簡明直接的英語)表現出來,而不是想在語言(英語)字面上該怎麼逐字逐句翻譯。
比如說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建物、特別場合除、入。」
直接翻譯的話,意思就是「本建築物,除非在特別的情形外,任何人都可以允許進入。」這樣的邏輯,無論是日本人還是文法相同的韓國人,或是頭腦邏輯構造相近的中國人,都很清楚知道,不管有沒有「本建築物」這四個字,只要看到一個招牌,就知道可不可以進入指的就是告示牌後面的這棟建築物。
「這不是廢話嗎?」
所以我們時常就會看到省略的類似告示,單純寫著「除非在特別的場合外,任何人都可以允許進入。」我們也有同樣的理解,因為不管有沒有特別說明,這個句子的主語,「當然」就是這棟建築物,就好像看到「請勿踐踏草皮」的招牌,指的就是招牌四周只要是看得見的地方,同樣叫做草皮的所有地方,都不可以踩進去,但是這種我們以為的「當然」,其實對於使用英語的人來說,並沒有任何「當然」的成分,主詞不但是完全不可以省略的,而且還要非常清楚的強調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外國人在寫著「請勿踐踏草皮」旁邊一公尺外的草皮上野餐,我們以為他們明知故犯,不尊重規定,其實他們覺得自己很遵守規定,因為他們沒有在寫著告示的招牌正下方野餐。
除了主詞要非常明確的界定出範圍外,「任何人(”anybody”)」都「可以進入(”can enter”)」,重點不在人的身分,也不在進入或出去,而在於「對外開放(”open to the public”)」,因為我們亞洲人雖然說任何人,但是心裡面其實排除了流浪漢,小偷強盜,恐怖分子等等,這些我們覺得不可以讓他們進去的人,不用說也知道,因為有著這樣的文化默契,所以在書寫告示牌的時候,卻還是寫著「任何人」,而不會費事寫「除特殊人士如流浪漢、小偷、強盜、恐怖分子之外」,可是在英文裡面的anybody,真的就是所有任何人,是沒有任何例外跟條件的,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在亞洲語言裡面慣用的「任何人」的概念,其實並不是英語裡面同樣的意思,所以與其把這個標誌如實翻譯成:
Anyone can enter this building except certain occasions.
真正能夠讓人理解的翻譯,其實應該是文字更簡單但是意義跟我們的理解更符合的:
This building is open to the public.
「真的有差嗎? 」你可能正以嗤之以鼻的態度,挑戰我的說法。但是不相信的話,下次試試看,轉換過邏輯的plain English,溝通起來真的差很多!話說歸納出850個簡單字彙的查爾斯先生,生前在英國又是語言學家,又是哲學家,聽起來就是個跨界天才的感覺,但是理則學跟語言學,向來就同是哲學的範疇,美國的南密西西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甚至有一個教授,提倡把邏輯學當作一門外語課來上!
因為即使同樣是說英語的人,只要邏輯不同的話,最後還是無法溝通,所以提倡讓邏輯觀念不清楚的學生,先把邏輯課上好。邏輯不清的大學生,面對專業學術上學習的屏障,跟英語不夠好的外國學生,學習上的困境竟然是差不多的,這個有趣的發現,將語言學習的重點從學習文法,轉變成學習會話技巧,因為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跟他的母語的結構基本上會很相像,所以學習的時候,來自語言中往往省略主詞的亞洲學生,就會常常有研究對象模糊界定不清的盲點,因為亞洲學生不知道西方人的預設,跟自己基於常識的預設其實是不一樣的(比如「草坪上禁止野餐」這種沒有主詞的標語),所以在這門邏輯課程中,就把八個名詞,跟六個動詞,排列組合成為四十八個不同的句子,要求學生一句一句大聲的念出來,聆聽自己出聲朗讀的內容,體會文法明明相同的句子,是怎麼透過重組變成新的結構,熟悉了以後,才逐漸加入連接詞,進入下一個階段。
了解一個語言的邏輯,才能開始認識用這個語言溝通的新結構,否則的話,我們不斷增強字彙的能力,文法的正確,最終也只能按照我們習慣的邏輯,把中文的思考翻譯成英文以後流利地說出 ”Anyone can enter this building except during certain special occasions.” 這樣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話,外表好像是英語,其實是中文的字面翻譯,而沒有辦法用英語的思考邏輯,簡單明瞭地說出 ”This building is open to the public.” 這個句子的真正精神。
從取英文名字學英語的邏輯
如果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開始,那麼吃喝玩樂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透過跟讀者的交流,我發現有過豐富的旅行經驗以後,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當沉默的亞洲人,或是只會聊好萊塢明星八卦的背包客,開始尋找如何透過英語在正式場合跟外國人平起平坐的方法。
最近正在幫忙一群快要出國參加會議的大學生做準備工作,我當時問這些來自一流學府的大學生:
「你們找我來,最重要希望達成什麼目的?」
「我們希望知道如何能在外國人面前辯論,及時說得上話,而不是站著發愣。」
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個簡單到可笑的問題,這些原本就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年輕人,已經有很多的想法跟觀點,不是把這些論點用英語說好就得了嗎?
再深入一想,這些學生會找在海外居住生活比在國內久的我來協助他們,肯定有僅僅比「語言」更多的需求,否則的話他們找英語會話老師不就好了嗎?
所以最近下定決心,根據我自己從旅行到求學,工作到生活的經驗,有系統來分享如何透過日常使用的英語,達到跟外國人平起平坐。
以世界為家多年,我漸漸清楚看到,英語和大多數亞洲語言最大的不同,不是發音更不是文法,而是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我舉取名字為例,就很容易明白了。
亞洲人的父母幫孩子取名,無論是泰國還是香港,韓國或是台灣,都希望能夠取個吉利的名字,但是外國人取英文名字,「意思好」不重要,絕對不會是因為意思吉祥,在乎的是「聽起來」怎麼樣。
聽起來好不好聽,跟中國人翻家譜、算筆劃、排八字比較起來,表面上好像很沒學問,不如取一個「特別」的名字,像是 Heather、Rose,Agnes,Grace,這些我們查字典後覺得又響亮意思又美麗的名字,但是這就輕易看出亞洲人普遍對於英語邏輯的誤解,這些名字雖然好,但是在十八世紀適合,二十一世紀聽來卻很老氣古怪,我有個英國作家朋友曾經這麼形容:
「到香港、新加坡一趟,感覺上好像我們的祖父母或曾祖父母,在清理老房子的時候,發現一堆再也用不到的老名字,於是扔到海裡,這些名字經過幾十年,漂到太平洋的另外一端,節儉的中國人到沙灘上散步,發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字,於是決定撿起來穿在自己身上……」
Heather有什麼不好聽呢? 我們可能會爭辯,但是對母語是英語的人來說,一個好的名字可以讓人輕易融入團體當中,讓你和你四周的同事及朋友平起平坐,所以重要的是能被人接受,不能太怪,不應該招來竊笑,或是一轉就變成不讓人受尊重的綽號,這樣別人才會記得你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一個驚世駭俗的名字,與眾不同沒有什麼不對,像是 Paris,Brooklyn,那麼你的姓也必須是Hilton或是Beckham才撐得起來,否則只會變成眾人的笑柄。
把這個邏輯轉到日常使用的英語,就不難發現,中國人喜歡說的吉利話或客套話,翻成英語無論多麼流暢,也不「好聽」,因此就失去了許多對話當中該有的趣味,比如當有人說我們:
”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你的英語說得真好。」
我們當中許多人總會忙不迭地搖頭否認: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我英文爛透了!原本要說好聽話的人,就這麼被澆了一盆冷水,間接指控說話的人:「你睜著眼睛說瞎話!」因為作為明眼人,如果我們說得真的那麼好,就不會有人特別注意了,但是既然聽到好聽的話,就要說好聽的回答,這不是國際禮節,而是簡單的邏輯。
”It extremely kind of you.”
您真是極為仁慈!這麼一來,誇獎你的人,自己就在下一句話中被誇獎了,當然,我英文不夠好,否則別人不會注意到我是外國人,你也不夠寬厚,否則就算注意到也不會說出來,但是當你回一句雜著一個關鍵字”extremely”的好聽話,對方下次一定不敢再小看你的英語能力,至少絕對不會再不識相,像老師誇獎小朋友那般,有意無意用高高在上的傲慢對待原本應該平起平坐的兩個人。
所以與其像說中文那樣,開口前先考慮「意思」好不好,不如先考慮如果我這麼說,「聽起來」怎樣?
怕開口的障礙
這個標題,簡直是老掉牙了,可惜還是有很多學了一、二十年英語的人,不敢開口說英語。
進入海外職場,我更發現使用英語溝通的對象,一旦不再是學生時代的師生或同學,這些對亞洲人說英語的障礙比較理解寬容的族群,走出教室以後,就有「玩真的」的覺悟,畢竟職場是個人人要求表現的地方,「英語不夠好」這種理由,就像去應徵程式設計師卻不知道電腦怎麼開機一樣,是不可能換來工作上的同情或嘉許的。既然職場是既要合作又有競爭的場合,自然會有許多需要內部彼此協調,或是對外解決問題甚至談判的需求,如果不能夠讓人覺得你是個說英文很「正常」的人,就算不會失去職位,也逐漸會被歸類於做會計或研究,這種跟人比較不需要接觸的工作。
雖然每個英語補習班的廣告詞都不約而同強調,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恐懼,開口說英語,但其實都僅僅侷限在上課時間師生之間,因為這段時間之內既然學生已經付了錢,老師也收了錢,彼此存在著契約跟義務的關係(要上會話課),所以學生無論如何也會開口,老師無論如何也會認真聆聽,但這並不見得能順利轉換成課堂以外的英語能力,尤其是職場的專業表達,學英語的人之所以那麼害怕開口,我自己的觀察無非是兩個障礙:
障礙一:怕講錯
從小強調正確的拼寫,還有完美的文法句型,讓我們真的要開口使用英語的時候,很怕犯錯,但實際上,就像中文的演說,如果寫好了稿子照著念,無論書面看起來多麼流暢的句子,在口語上可能變得難以理解,或是欠缺說服力,我們在使用母語的時候,多半能理解一般講話,演說跟書面文字,不能一律使用同樣方式句型,但是卻忘了英語也是一樣,「萬一文法講錯怎麼辦?」不應該是開口前首先進入腦海的疑慮,如果我們說中文之前也這樣想,那恐怕連中文也說不出口了!
障礙二:沒邏輯
打開中文報刊雜誌的演藝圈消息,不難發現毫無邏輯的新聞充斥,習於接受這些雜亂的資訊久了,難免影響我們判斷的基本邏輯,比如我曾經看到一篇報導,說某個藝人最近雙喜臨門,第一喜是因為投資某種高級彈簧床墊,躍升為老闆娘;第二喜是睡了她自己賣的彈簧床墊,多年的便秘不藥而癒。我把這則新聞給不同的人看,台灣人普遍的反應都覺得這樣的娛樂新聞報導很「正常」,甚至有一半的人立刻表示想知道那家彈簧床是什麼牌子,竟然這麼有效!但是翻譯成英語給西方人聽,每個聽到的西方人都露出茫然的表情,甚至問我這個記者是不是嗑藥嗑到頭殼壞去。
因為中國人的邏輯(中文起承轉合的邏輯),讓我們在腦子裡把這則新聞分解成底下的解讀方式:
起:藝人A不僅外表美麗,還有生意頭腦!
承:證據就是投資彈簧床墊,獲得成功!
轉:驚!劇情急轉直下,沒想到才貌雙全的藝人A,竟然跟我們一樣為宿便所苦!
合:投資彈簧床墊一舉兩得,藝人A不只賺錢,睡過自己賣的床墊,連便秘都神奇地痊癒了!(置入性行銷:有便秘問題的人,別忘了都來買這個牌子的彈簧床喔!)
但是同樣的這則新聞,如果換成英國的藝能小報《Hello》!,報導的順序就會變成:
結論:最近投資場上春風得意的藝人A,竟然跟我們一樣為宿便所苦!
說明一:藝人A最近開始投資彈簧床墊,顯然演藝事業日落西山!
說明二:大概是彈簧床墊賣不出去只好自己睡,誰想到瞎貓碰上死耗子,多年的便秘竟然好了!
說明三:B咖藝人A恐怕想上報想瘋了,竟然低級到爆料這種事情,正是所謂的 ”too much information”,從此以後我們每次看到藝人A的照片,就無法不去想到她的宿便,為免太殘害百姓了吧?
怕講錯的障礙比較能夠克服,但是沒邏輯問題就比較大了,我贊成把Logical presentation(邏輯性的表達)當成學習英語的當務之急!
解除文化障礙:因為邏輯本身就是一種外語如果我們希望說出來的英語,真的能完整的傳達真正的意思,那麼除了有足夠的口語字彙之外(不用多,1,000個就可以了呢!),還要有把100%想說的話都說得出口的能力,也就是說話時轉換成對方能夠理解的邏輯。我曾經看到日本有語言學校,專門提供這種「邏輯轉換課程」,而且還不便宜,三個禮拜的課程要29,400,六個禮拜的課則收費50,400,就是專門教如何”Detach ideas from words”(脫離字面直指核心),把想說的想法,本質的意義用plain English(簡明直接的英語)表現出來,而不是想在語言(英語)...
目錄
1. 我的第一堂兒童美語課
2. 誰是我們的外籍英語老師?
3. 一切都從這850個字開始
4. 桃太郎孫悟空與陶樂斯的背包旅行
5. 解除語言障礙:1,000個能完整表達自我的字
6. 解除文化障礙:因為邏輯本身就是一種外語
7. 海外留學教會我的事:創造流暢感
8. 海外公益旅行教會我的事:到吉隆坡和阿富汗人相遇
9. 海外職場教會我的事:創造贏的條件
附錄:
第一階段:幫我生存的850個字
第二階段:幫我交朋友的1000個字
第三階段:增強自我表達的能力10類化解尷尬的用語
第四階段:辯論勝出的能力—144個超難但閃閃發光的單字
1. 我的第一堂兒童美語課
2. 誰是我們的外籍英語老師?
3. 一切都從這850個字開始
4. 桃太郎孫悟空與陶樂斯的背包旅行
5. 解除語言障礙:1,000個能完整表達自我的字
6. 解除文化障礙:因為邏輯本身就是一種外語
7. 海外留學教會我的事:創造流暢感
8. 海外公益旅行教會我的事:到吉隆坡和阿富汗人相遇
9. 海外職場教會我的事:創造贏的條件
附錄:
第一階段:幫我生存的850個字
第二階段:幫我交朋友的1000個字
第三階段:增強自我表達的能力10類化解尷尬的用語
第四階段:辯論勝出的能力—144個超難但閃閃發光的單字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0-01-30ISBN/ISSN:9789861791586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