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博
定價:NT$ 380
優惠價:9 折,NT$ 34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皇帝與大臣在權力分配上的此消彼長,從來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之一。在某個時段內大臣權力的增長,為權臣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人們的印象裡,權臣也許是專擅朝政的壞人,是禍亂朝綱的罪魁。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的權臣都為非作歹。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展現著自己的出眾才能,用不同的手段實踐著各自的政治理想。他們是這個王朝的精英,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寵兒。如果我們能站在他們的角度,感受一下他們在不同歷史情境中的心路歷程,我們一定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權臣的快樂與苦惱,理解這個時代的喜怒哀樂。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筆法,以清代文獻檔案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回憶錄」的形式對清代最重要的十三個權臣做一個宏觀勾勒。其中包括資深謀臣型的范文程;傳統專權型的鰲拜;黨同伐異型的明珠、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穆彰阿;攝政專權型的多爾袞、載灃;效忠朝廷型的奕訢、李鴻章;皇帝寵臣型的和珅、曹振鏞。請看他們如何發跡又如何收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是怎樣的人生體驗?
作者簡介:
唐博,一九八一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師從戴逸教授;現為政府機關公務員。長期從事清史、中國近代史研究,參與國家清史纂修工程。近年來發表論文《銅瓦廂改道後清廷的施政及其得失》、《北洋魚雷艇隊與甲午中日戰爭》、《十八世紀中國政治視野下的「張元隆案」》及譯文《洞察乾隆:帝王的實踐精神、南巡和治水政治,1736-1765》等五十多篇,著有《清朝皇帝回憶錄》、《清朝權臣回憶錄》、《清朝疆臣回憶錄》等多部專著。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序言
清代高級官員的眾生相,在國內首次以「回憶錄」的形式書寫在廣大讀者面前,在諸多形式的歷史敘述中,這是我們了解歷史,感悟歷史的一條新途徑。
在作者筆下,清代大臣在官場上永無休止的權力爭鬥、清代大臣在生活中的表表裡裡,以及清代大臣與皇帝的磕磕碰碰,都用惟妙惟肖的語言、節奏不一的情節和親切可人的第一人稱寫法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我們的想像中,「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代大臣已經成了貪官群體的代名詞。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當仔細讀過這些大臣的回憶錄之後,我們會從更生動、更具體的歷史圖景中,了解清代大臣在國家政治、經濟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為,以及他們之所以如此的某些本質性的內容。他們有的貴為當朝首輔,有的貴為一省督撫,權勢首屈一指,地位高不可攀,然而,在不可逆轉走向衰亡的清廷官場上,他們也往往表現為做官難,做大官更難,做一個清廉又能不遭人妒忌,權大又不招皇帝猜疑的大官難上加難。在文字獄氾濫、祕密政治盛行的年代裡,他們無緣書寫自己的歷史,無法留下自己的真實想法。對於這一切,讓我們通過「回憶錄」嘗試著揭開這箇中的難言之隱吧。
不過,這不是小說,也不是報告文學,更不是在「戲說」歷史。作者好學深思,專攻清史多年,並參加清史纂修工程課題,有一定的史學功底,表現出較強的能力和潛力。其寫作的基礎是建立在以翔實文獻構成的歷史素材上,寫作時廣泛地汲取了國內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不是抽象地、孤立地描述作為歷史「個體」的大臣,而是把大臣們的人生經歷、個性特徵、行為感受放置到清朝近三百年廣闊的歷史背景中,通過不同類型大臣的不同遭遇、不同經歷和不同表現,來展現落日輝煌中的清帝國無可奈何花落去,一步步走向衰亡。當然,這不僅僅是清王朝的衰亡,更是封建專制制度、封建主義的衰亡。
從書中,讀者所了解的清代大臣,是多稜的,是立體的,是鮮活的,他們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這些大臣的「回憶錄」正使已經逝去的歷史人物「復活」,並用他們特有的方式講述著那些令人難忘的歷史,不斷地給人們以深刻的歷史啟迪。
【序者簡介】于沛,一九四四年生於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畢業。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現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編譯組組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後記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身跨古代和近代的一個重要王朝。我們今天的諸多社會現象,在距離今天最近的這個封建王朝裡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影子,甚至一些社會問題就肇始於清代。所以,對清代認識的不斷深入,有助於我們攝取歷史帶給我們的智慧,做好今天的事情,造福子孫後代。
皇帝與大臣在權力分配上的此消彼長,從來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之一。在某個時段內大臣權力的增長,為權臣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專擅朝政的權臣,清朝當然也不例外。他們對朝政、對國家、對皇帝、對宮廷,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權臣現象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副產品。權臣的存在,權臣勢力的擴張,幾乎無一例外地是皇帝主觀或者客觀的需要;當他不再有這種需求,或者他渴望乾綱獨斷的時候,權臣與皇帝的矛盾就會尖銳起來。清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君主在制度上的強勢地位,使權臣在與皇帝的較量中不可能占到任何便宜。因此,清代的權臣沒有篡權或者干預皇帝廢立的任何機會。如果皇帝對他們不滿,他們只能任其宰割。因此,清代權臣的結局大都不甚完美,善始善終的很少。
在人們的印象裡,權臣也許是專擅朝政的壞人,是禍亂朝綱的罪魁。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的權臣都為非作歹。有些權臣運用手中的權力為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生福祉而操勞,成為忠臣的楷模;有些權臣運用手中的權力為皇帝斂財,給皇帝出主意,想盡各種辦法取悅皇帝,成為寵臣的榜樣;有些大臣運用手中的權力拉幫結派,但並未打擊忠臣,只是增添自己在朝廷的影響力,求得群臣對自己政見的長期支持而已。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展現著自己的出眾才能,用不同的手段實踐著各自的政治理想。他們是這個王朝的精英,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寵兒。如果我們能站在他們的角度,感受一下他們在不同歷史情境中的心路歷程,我們一定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權臣的快樂與苦惱,理解這個時代的喜怒哀樂。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筆法,以清代文獻檔案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回憶錄」的形式對清代最重要的十三個權臣做一個宏觀勾勒。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寫人物,有助於刻畫和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有助於把握人物與其身上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拉近讀者與歷史人物的距離,身臨其境,感受歷史的滄桑。我們希望權臣們的「回憶錄」,梳理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歷史,講清清史上的大事,揭開讀者關心的諸多清代疑案,以活靈活現的人和激動人心的事,淋漓盡致地呈現一幅幅清代社會、清人生活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
本書選取的權臣,分為幾種不同類型。
──資深謀臣型:比如范文程。他能讓皇帝言聽計從,他能讓自己的建議迅速變成朝廷法令。儘管這樣的大臣並沒有專擅朝政,但權勢依舊熏天。
──傳統專權型:比如鰲拜。他倚仗自己在朝廷大臣中的崇高地位,藉輔佐的皇帝過於年幼的機會,在處理國務時較為跋扈,為皇帝所不喜。這與歷代傳統的權臣,諸如董卓、曹操類似。
──黨同伐異型:比如明珠、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穆彰阿。這類大臣不是依賴一己之力,而是通過結成官僚集團影響和控制朝政,其中某些集團還形成勾結或者對抗之勢。
──攝政專權型:比如多爾袞、載灃。清代一共曾經有過三個攝政王,其中濟爾哈朗很快就被多爾袞架空。作為攝政王,他們掌握著國家實際的最高領導權,是不稱皇帝的皇帝。
──效忠朝廷型:比如奕訢、李鴻章。他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朝廷的效忠,因此在權臣序列中,是罕見的善終者。
──皇帝寵臣型:比如和珅、曹振鏞。他們憑藉皇帝的寵信長期占據首輔的位子,大權在握。
同樣是權臣,多爾袞、范文程和鰲拜身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彰顯了清王朝奠定國基的艱辛;同樣是權臣,明珠、年羹堯、隆科多身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彰顯了康熙、雍正時代開創盛世的雄心;同樣是權臣,張廷玉的謹慎與和珅的貪財,彰顯了乾隆盛世的兩面──一個噤若寒蟬的戮心盛世,一個金錢為王的財富盛世,在擁護與憂慮之間,在信念與現實之間,塑造出一個矛盾的盛世;同樣是權臣,曹振鏞、穆彰阿的為官哲學,彰顯了乾隆盛世負面影響的擴大化,特別是朝臣發言權的喪失,明哲保身傾向的加強以及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政治思路;同樣是權臣,奕訢、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的努力及其失敗,不得不告訴人們:正在經歷著數千年未遇之歷史巨變的清王朝,在被動應對這一切的過程中無可奈何地走向沒落,即使是時代的精英也無力挽回;而同樣是權臣,作為攝政王的載灃,其悲劇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二十世紀初的清王朝,在革命的洪流中氣數已盡,退出政治舞臺只能是他的唯一選擇。這些權臣的政治生涯,其實就是清王朝由開國走向鼎盛,由鼎盛走向沒落的歷史。他們的人生,就是清代歷史的縮影。他們在清代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由作者獨立完成。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資料室、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圖書資料中心提供的文獻檔案支持,在此感謝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資料室吳玉清、王緒芬兩位老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于沛教授一直關心本書的寫作,並欣然為本書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作者謹識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4折 | 1 |
5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唐博
優惠價: 9 折, NT$ 342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皇帝與大臣在權力分配上的此消彼長,從來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之一。在某個時段內大臣權力的增長,為權臣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人們的印象裡,權臣也許是專擅朝政的壞人,是禍亂朝綱的罪魁。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的權臣都為非作歹。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展現著自己的出眾才能,用不同的手段實踐著各自的政治理想。他們是這個王朝的精英,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寵兒。如果我們能站在他們的角度,感受一下他們在不同歷史情境中的心路歷程,我們一定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權臣的快樂與苦惱,理解這個時代的喜怒哀樂。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筆法,以清代文獻檔案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回憶錄」的形式對清代最重要的十三個權臣做一個宏觀勾勒。其中包括資深謀臣型的范文程;傳統專權型的鰲拜;黨同伐異型的明珠、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穆彰阿;攝政專權型的多爾袞、載灃;效忠朝廷型的奕訢、李鴻章;皇帝寵臣型的和珅、曹振鏞。請看他們如何發跡又如何收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是怎樣的人生體驗?
作者簡介:
唐博,一九八一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師從戴逸教授;現為政府機關公務員。長期從事清史、中國近代史研究,參與國家清史纂修工程。近年來發表論文《銅瓦廂改道後清廷的施政及其得失》、《北洋魚雷艇隊與甲午中日戰爭》、《十八世紀中國政治視野下的「張元隆案」》及譯文《洞察乾隆:帝王的實踐精神、南巡和治水政治,1736-1765》等五十多篇,著有《清朝皇帝回憶錄》、《清朝權臣回憶錄》、《清朝疆臣回憶錄》等多部專著。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序言
清代高級官員的眾生相,在國內首次以「回憶錄」的形式書寫在廣大讀者面前,在諸多形式的歷史敘述中,這是我們了解歷史,感悟歷史的一條新途徑。
在作者筆下,清代大臣在官場上永無休止的權力爭鬥、清代大臣在生活中的表表裡裡,以及清代大臣與皇帝的磕磕碰碰,都用惟妙惟肖的語言、節奏不一的情節和親切可人的第一人稱寫法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我們的想像中,「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代大臣已經成了貪官群體的代名詞。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當仔細讀過這些大臣的回憶錄之後,我們會從更生動、更具體的歷史圖景中,了解清代大臣在國家政治、經濟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為,以及他們之所以如此的某些本質性的內容。他們有的貴為當朝首輔,有的貴為一省督撫,權勢首屈一指,地位高不可攀,然而,在不可逆轉走向衰亡的清廷官場上,他們也往往表現為做官難,做大官更難,做一個清廉又能不遭人妒忌,權大又不招皇帝猜疑的大官難上加難。在文字獄氾濫、祕密政治盛行的年代裡,他們無緣書寫自己的歷史,無法留下自己的真實想法。對於這一切,讓我們通過「回憶錄」嘗試著揭開這箇中的難言之隱吧。
不過,這不是小說,也不是報告文學,更不是在「戲說」歷史。作者好學深思,專攻清史多年,並參加清史纂修工程課題,有一定的史學功底,表現出較強的能力和潛力。其寫作的基礎是建立在以翔實文獻構成的歷史素材上,寫作時廣泛地汲取了國內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不是抽象地、孤立地描述作為歷史「個體」的大臣,而是把大臣們的人生經歷、個性特徵、行為感受放置到清朝近三百年廣闊的歷史背景中,通過不同類型大臣的不同遭遇、不同經歷和不同表現,來展現落日輝煌中的清帝國無可奈何花落去,一步步走向衰亡。當然,這不僅僅是清王朝的衰亡,更是封建專制制度、封建主義的衰亡。
從書中,讀者所了解的清代大臣,是多稜的,是立體的,是鮮活的,他們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這些大臣的「回憶錄」正使已經逝去的歷史人物「復活」,並用他們特有的方式講述著那些令人難忘的歷史,不斷地給人們以深刻的歷史啟迪。
【序者簡介】于沛,一九四四年生於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畢業。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現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編譯組組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後記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身跨古代和近代的一個重要王朝。我們今天的諸多社會現象,在距離今天最近的這個封建王朝裡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影子,甚至一些社會問題就肇始於清代。所以,對清代認識的不斷深入,有助於我們攝取歷史帶給我們的智慧,做好今天的事情,造福子孫後代。
皇帝與大臣在權力分配上的此消彼長,從來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之一。在某個時段內大臣權力的增長,為權臣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專擅朝政的權臣,清朝當然也不例外。他們對朝政、對國家、對皇帝、對宮廷,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權臣現象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副產品。權臣的存在,權臣勢力的擴張,幾乎無一例外地是皇帝主觀或者客觀的需要;當他不再有這種需求,或者他渴望乾綱獨斷的時候,權臣與皇帝的矛盾就會尖銳起來。清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君主在制度上的強勢地位,使權臣在與皇帝的較量中不可能占到任何便宜。因此,清代的權臣沒有篡權或者干預皇帝廢立的任何機會。如果皇帝對他們不滿,他們只能任其宰割。因此,清代權臣的結局大都不甚完美,善始善終的很少。
在人們的印象裡,權臣也許是專擅朝政的壞人,是禍亂朝綱的罪魁。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的權臣都為非作歹。有些權臣運用手中的權力為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生福祉而操勞,成為忠臣的楷模;有些權臣運用手中的權力為皇帝斂財,給皇帝出主意,想盡各種辦法取悅皇帝,成為寵臣的榜樣;有些大臣運用手中的權力拉幫結派,但並未打擊忠臣,只是增添自己在朝廷的影響力,求得群臣對自己政見的長期支持而已。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展現著自己的出眾才能,用不同的手段實踐著各自的政治理想。他們是這個王朝的精英,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寵兒。如果我們能站在他們的角度,感受一下他們在不同歷史情境中的心路歷程,我們一定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權臣的快樂與苦惱,理解這個時代的喜怒哀樂。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筆法,以清代文獻檔案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回憶錄」的形式對清代最重要的十三個權臣做一個宏觀勾勒。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寫人物,有助於刻畫和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有助於把握人物與其身上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拉近讀者與歷史人物的距離,身臨其境,感受歷史的滄桑。我們希望權臣們的「回憶錄」,梳理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歷史,講清清史上的大事,揭開讀者關心的諸多清代疑案,以活靈活現的人和激動人心的事,淋漓盡致地呈現一幅幅清代社會、清人生活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
本書選取的權臣,分為幾種不同類型。
──資深謀臣型:比如范文程。他能讓皇帝言聽計從,他能讓自己的建議迅速變成朝廷法令。儘管這樣的大臣並沒有專擅朝政,但權勢依舊熏天。
──傳統專權型:比如鰲拜。他倚仗自己在朝廷大臣中的崇高地位,藉輔佐的皇帝過於年幼的機會,在處理國務時較為跋扈,為皇帝所不喜。這與歷代傳統的權臣,諸如董卓、曹操類似。
──黨同伐異型:比如明珠、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穆彰阿。這類大臣不是依賴一己之力,而是通過結成官僚集團影響和控制朝政,其中某些集團還形成勾結或者對抗之勢。
──攝政專權型:比如多爾袞、載灃。清代一共曾經有過三個攝政王,其中濟爾哈朗很快就被多爾袞架空。作為攝政王,他們掌握著國家實際的最高領導權,是不稱皇帝的皇帝。
──效忠朝廷型:比如奕訢、李鴻章。他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朝廷的效忠,因此在權臣序列中,是罕見的善終者。
──皇帝寵臣型:比如和珅、曹振鏞。他們憑藉皇帝的寵信長期占據首輔的位子,大權在握。
同樣是權臣,多爾袞、范文程和鰲拜身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彰顯了清王朝奠定國基的艱辛;同樣是權臣,明珠、年羹堯、隆科多身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彰顯了康熙、雍正時代開創盛世的雄心;同樣是權臣,張廷玉的謹慎與和珅的貪財,彰顯了乾隆盛世的兩面──一個噤若寒蟬的戮心盛世,一個金錢為王的財富盛世,在擁護與憂慮之間,在信念與現實之間,塑造出一個矛盾的盛世;同樣是權臣,曹振鏞、穆彰阿的為官哲學,彰顯了乾隆盛世負面影響的擴大化,特別是朝臣發言權的喪失,明哲保身傾向的加強以及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政治思路;同樣是權臣,奕訢、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的努力及其失敗,不得不告訴人們:正在經歷著數千年未遇之歷史巨變的清王朝,在被動應對這一切的過程中無可奈何地走向沒落,即使是時代的精英也無力挽回;而同樣是權臣,作為攝政王的載灃,其悲劇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二十世紀初的清王朝,在革命的洪流中氣數已盡,退出政治舞臺只能是他的唯一選擇。這些權臣的政治生涯,其實就是清王朝由開國走向鼎盛,由鼎盛走向沒落的歷史。他們的人生,就是清代歷史的縮影。他們在清代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由作者獨立完成。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資料室、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圖書資料中心提供的文獻檔案支持,在此感謝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資料室吳玉清、王緒芬兩位老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于沛教授一直關心本書的寫作,並欣然為本書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作者謹識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4折 | 1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