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年」閱讀舒曼
右手為文、左手寫樂------解讀舒曼的音樂密碼
舒曼是自學而成的天才型音樂家,畢生為音樂奮鬥、努力
但命運之神似乎不怎麼照顧他
在他創作顛峰之際,竟因精神崩潰而中止了音樂之路
而天才與瘋狂,似乎正足以說明他的音樂:天使之音與魔鬼之樂。
今年是舒曼誕生200年紀念年
本書選取 100 首舒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涵括民謠小品、舞曲、聲樂曲、器樂曲、協奏曲、交響曲等
展現舒曼的所有創作元素,也顯示了他的整個創作歷程
經由曲目的解說引導,讀者可以輕鬆地進入舒曼的創作世界隨書送CD
本書選取了 100 首舒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別代表了他各個時期的創作風格。
例如:作品編號Op.6的《大衛聯盟舞曲》是舒曼早期的樂曲,為其創作中最能吐露他內心世界,把他情緒擺盪和分裂性格紀錄得最翔實的一部作品,日後他的精神分裂,甚至也可以在此作中嗅到一點痕跡。此曲的構成,一開始舒曼就很自覺地知道自己要呈現極端對立的性格,因此在寫作上是毫不掩飾,這樣的作法被當時的人視為一種濱臨瘋狂的性格。也因為在當時還沒有人寫出這樣不管調性、節奏和曲趣前後對比都這麼大的組曲,所已頗引人注意。
另如:作品編號Op.16的《克萊斯勒魂》,是他鋼琴獨奏作品中的偉大代表作。舒曼在一八三九年時曾經回顧自己從作品十五到二十的作品,他自承,裡頭他最喜歡的就是《克萊斯勒魂》一曲。此曲是舒曼所有作品中樂思最跳動不羈,宛如神來之筆的作品。此曲中經常出現不可預期的樂想,在音樂史上堪稱一絕,即使思想如舒曼這般非線性的人,終生也沒有再寫出這麼超脫的作品了。
還有:作品編號Op.97的《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與他的另三首交響曲,至今都是德奧交響曲目中的核心作品。雖然自浪漫派以來,對於舒曼配器法的疑問一直不減,甚至有包括馬勒在內等後世作曲家,對於舒曼交響曲或協奏曲的配器感到不滿意,而逕行加以重新配器的處理,但是,基本上這套曲目是德國管弦樂團技術和美學的重要依賴,也是德國人的驕傲,勢必會永遠被歌頌的。而在這四首交響曲中,又以第三號交響曲「萊茵」在舒曼生命中佔有最具代表性的地位。
可以說,這一百首作品具現了舒曼的所有創作元素,也顯示了他的整個創作歷程,經由曲目的解說引導,讀者可以輕鬆地進入舒曼的創作世界。
作者簡介:
顏涵銳
中原大學建築系、輔仁大學譯研所畢業,曾任滾石唱片古典部副理、誠品音樂古典部資深採購、中國時報古典專欄作者、表演藝術現代音樂專欄作者。
著作有《非主流古典CD》(世界文物)、《蕭邦一百名曲》(高談文化)等,譯作有《噬憶之鯊》(商周)、《黑暗中的天籟:波伽利自傳》(先覺)。
章節試閱
舒曼生平
坎坷的音樂之路
德國作曲家舒曼,於一八一○年六月八日出生於茲維考(Zwickau),在當時這是一個人口只有四千人的小鄉鎮,座落於當時的薩遜尼邦(Saxony)──位於德國古城德勒斯登(Dresden)和萊比錫(Leipzig)中間,離兩座古城各六十英里。舒曼的父親奧古斯特(August)對文學很有興趣,自己也寫小說,後經營出版業,是茲維考地方唯一一家報紙的發行者,在當地很有影響力。這樣的社會地位,讓出生在小城的舒曼,從小就自認日後將成為名人。十六歲時,他父親過世了,但因為出版事業經營成功,所留下的遺產,讓舒曼一家多年經濟無虞。日後舒曼在青年時期甚至還可以到處旅行、進大學、學音樂,最後更能安心以作曲為業,無需掛心收入。舒曼因此對父親懷抱著很深的感激和孺慕之情,一直到多年後,他都還常提到父親過世的日子。但他對母親(Christiane Schnabel)的感情則較淡,部份原因可能是因為她堅決反對舒曼投身音樂事業。但她其實是最早看出舒曼音樂天份,並讓他接受音樂教育的人。
舒曼在七歲開始學鋼琴,他的老師 Gottfried Kuntsch 雖然琴技平平,但卻頗具慧眼,他一眼就看出舒曼的音樂天份,並適度地予以各種養份灌溉。他給舒曼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在家中舉辦的業餘音樂會,他名之為「詩與音樂的夜間娛樂」(Deklamatorisch-musikalischen Abendunterhaltung),在這個近似私人的發表會上,他讓學生們演奏和朗誦文學作品,而舒曼有連續七年都在這些晚會上既朗誦又彈奏鋼琴。這種對音樂和浪漫時代文學的同等看重,日後在舒曼的作品中會發揮極大的影響力。舒曼自己顯然也知道老師對他的影響,因此終其一生都對老師深表感激,兩人經常有書信往返,樂譜和禮物也經常來往於兩人之間。
在老師的指導下,舒曼不僅會彈鋼琴,也會拉奏大提琴和吹長笛。他的鋼琴技巧,其實還算出色,可以彈奏一些當時時興作曲家如胡邁爾(J. N. Hummel)和莫歇里斯(I. Moscheles)還有徹爾尼(C. Czerny)的作品。不過,他對貝多芬卻毫無耳聞。據考證,他應該一直到一八二六年,十五歲左右才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的作品。因為貝多芬在當時已經是退流行的作曲家了,要到十九世紀中葉,貝多芬才又重新獲得重視。在這同時,舒曼內心的創作慾望就已經很強烈了。他曾說,他有一種想要創作的衝動,音樂和文學,任何一樣都可以。他在十二歲時寫下第一首中長篇的樂曲:依詩篇一五○寫成的管弦樂與合唱團的作品。其實他在學鋼琴後不久,就已經自發性地即興創作,譜寫一些小品。這時的他,在作曲理論、和聲學或曲式上都沒有受過訓練,只是一股創作的衝動和藝術家的野心在驅使著他。不過,這時期的舒曼最大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文學作品上,而且他還慎重地考慮過要成為作家。對他影響最深的浪漫時代作家包括了歌德(J. W. von Goethe)、席勒(F. Schiller)、拜倫(Byron)、尚.保羅.李赫特(Jean Paul Richter),其中尤以尚.保羅對他的影響最深。
舒曼的父親很顯然是有意想讓他走上音樂家之路的,因為就在他過世前不久,他還接洽過當時德國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韋伯(C. M. von Weber),想請這位當時在德勒斯登擔任樂長的作曲家擔任舒曼的老師,可惜韋伯當時已經染上肺癆,不久就與世長辭。沒多久,舒曼的父親也跟著去世。其後,他母親就明顯不樂意見到兒子投身音樂事業,於是說服他前往萊比錫學習法律。就在這時,舒曼也發現了舒伯特(F. Schubert)的音樂,並深深為他的藝術歌曲所著迷。在一八二八年舒伯特過世後不久,他的日記上還寫著「舒伯特死了」這些字。而同時期,他的日記上也紀錄了他對巴哈、莫札特、海頓音樂的研究。
母親希望舒曼學習法律,是希望他能夠有一份收入穩定的職業。舒曼於是來到萊比錫攻讀法律,但萊比錫也是當時歐洲音樂重鎮之一,在此的音樂演出活動,可以說是全歐洲水準和頻率最高的。舒曼一方面面對著來自音樂的吸引力,一方面則因為對法律的缺乏興趣,讓他生活的重心開始偏移,他把大量時間都花在自修音樂上,法律系的課他反而很少去上。這時的他也開始寫作藝術歌曲,甚至也曾一度打算進修和聲、對位和數字低音。不過這些卻都只是空想,因為他另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作家。他對文學的興趣,讓他猶豫在音樂和文學之間,而這樣的猶豫更讓他遲遲無法進一步朝任何一個方向發展,而只是原地踏步。
雖然終於能夠與自己醉心的音樂朝夕相伴,舒曼卻經常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提起自己的生活有多無聊多無趣,這種情形在他以往的家書中是從未出現過的,即使是在他攻讀自稱沒有興趣的法律系時,也沒有這樣痛苦過。他一開始就搬進魏克老師家中住,但是不到幾個禮拜,就已經想換老師,轉投著名的鋼琴家胡邁爾為師。這種情形,顯然是出自舒曼善變的個性,而這更印證了魏克心中對舒曼沒有定性的擔憂,也正中舒曼家人說他的個性不成熟又經常虎頭蛇尾的說法。
胡邁爾是莫札特的學生中最出色的一位,當時他正好落腳在威瑪(Weimar)擔任宮廷樂長一職,一方面也教學生。他的彈奏風格和魏克是不同的,他承襲莫札特的演奏技巧,講究的是清楚而純淨的音色。魏克則是獨衷費爾德(John Field)的彈奏方式。費爾德寫的夜曲在當時相當風行,蕭邦的夜曲就是藉他的風格寫成的。費爾德的音色講究單線條的歌唱特質,和維也納那種強調對位和大鍵琴式的鋼琴彈奏法大相逕庭。這是鋼琴剛剛問世不到二十年的時代,因此很多傳統鋼琴家還是用古鋼琴或大鍵琴的方式在為鋼琴寫作,但是像蕭邦、費爾德這一輩年輕鋼琴家,則已經找到為鋼琴寫作新聲音的方式。魏克屬於後面這一派,在他眼裡,胡邁爾是落伍的老古董,註定要被時代所淘汰。魏克在當時的德國因此屬於相當前衛的一派,照理說這應該深得舒曼的喜愛,偏偏舒曼看中的是胡邁爾的名氣。另外,魏克把大量時間和精神放在自己女兒的演奏事業上,也讓舒曼深深感到被冷落。在一八三一年九月,魏克甚至帶了克拉拉前往歐洲巡迴演出,時間長達七個月之久,一直到隔年五月才回來,這中間他對舒曼完全不聞不問。
與魏克相處越來越吃力的舒曼,終於在一八三一年七月間向胡邁爾發出第一封徵詢成為學生的信,信中他還長篇數落魏克的教學法。但胡邁爾始終未回信給他,於是在隔年四月他又給胡邁爾寫了一封信,信中跟上次一樣,也附了自己的作品(上次是一首未完成的鋼琴協奏曲,這次是阿貝格變奏曲和蝴蝶)。這次胡邁爾終於回信了,他短短的評論了這兩首作品,他認為舒曼的風格太過前衛,和聲轉變太過突然,不能夠好好地清晰表達樂念。這當然是胡邁爾以他古典樂派的風格在看已經投向浪漫風格的舒曼作品,胡邁爾所不知道的是,未來的歷史淘汰的竟是他自己的作品。
向胡邁爾求教未果後,舒曼與魏克的關係益發惡化,他在日記中稱魏克是「愛錢大師」(Meiter Allesgelg),並且認為魏克對克拉拉的教導和用心全然是為了賺錢,不是父親對女兒的愛,更不是對音樂的愛。也因為這個關係的惡化,加上他的學習全無進展,善變的舒曼竟也開始厭惡起音樂來。他在日記中寫道:「音樂,你真是面目可憎!一想到你我就想吐!」
成為作曲家的第一步
雖然拜師的經驗始終沒有帶給舒曼正面的幫助,但到了一八三一年十一月間,舒曼已經開始自學作曲,而且還找到出版商印行他的作品。他的阿貝格變奏曲就是在這段期間問世的。接下來,他接連又寫了帕格尼尼練習曲(作品三),和作品四的間奏曲集。同時他也開始想要寫交響曲,因為只有透過交響曲,作曲家的地位才會真正得到肯定。但是這首交響曲的幾次演出都沒有獲得肯定,他於是放棄了這首交響曲的出版,轉進鋼琴音樂,並且開始接觸出版。
一八三四年,舒曼創辦了一本專門提倡新音樂的雜誌:《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ift fur Musik,名稱前後更動過幾次)。我們不能以現在的音樂雜誌來揣想當時音樂雜誌的樣子,事實上,舒曼這本雜誌在一八三四年的創刊號,才只有四頁,而且一開始舒曼也只是雜誌社的撰稿人,可是因為合夥人在創刊號發行後不久陸續生病過世和離職,舒曼最後自己花錢買下雜誌社,一人兼任主編和老闆的角色。而舒曼自創的分身:佛羅瑞斯坦和幽瑟比厄兩人,就首度於一八三四年四月十日的雜誌中出現。他們被舒曼稱為「大衛聯盟」的成員,日後這個聯盟的成員不斷增加,但在一八四二年五月三日以後,這兩個角色不再出現,因為這時,舒曼已經贏得克拉拉為妻,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不再雅好大衛聯盟這種波西米亞式的年輕人玩意兒。
這本雜誌在當時顯然相當成功,不過其實訂閱人數只有五百人左右,以今日的標準來看是相當少的,但考量到當時音樂是知識份子才會接觸的事,這樣的訂閱量是可以理解的。而這份雜誌的成功也為舒曼帶來名氣,甚至超越了他身為作曲家的名氣。但這對他想成為作曲家的努力卻有傷害,因為這讓許多人把他定位成偶爾作曲的樂評人。還好,也因為他在雜誌推廣新音樂,讓他得以和李斯特、蕭邦,以及許多樂界重量級的人物結為好友,在他們的支持下,舒曼逐漸成為在音樂圈極受肯定的作曲家。
婚後的美好生活
歷經了五年的苦難和折磨,小倆口終於可以成家了。前一年多都依照克拉拉建議,在維也納發展的舒曼,一方面苦於無法找到雜誌的出版商,想回德國發展,一方面也希望在家鄉附近找到和克拉拉安居樂業的地方,因此就回到萊比錫,找了一間小公寓,定居在茵賽爾街(Inselstrasse)。
從這一步開始,舒曼終於可以安心發展自己的抱負:作曲。
舒曼和克拉拉的婚後生活,主要是靠克拉拉的演奏在維持。舒曼的創作,則在一八四零年這一年大幅轉向,投入藝術歌曲的創作,並於隔年嘗試管弦音樂的作品。一八四一年他寫了第一號交響曲《春》,之後他開始大量創作室內樂、合唱音樂,並有心從事歌劇的寫作。可是好景不常,才享受了幾年的婚後幸福生活,舒曼就因為婚前那五年的精神壓力過大,而讓他的身心都出現狀況,而且兩人也因生活型態不同而漸有磨擦。首先是舒曼身為作曲家,需要非常安靜的環境,但克拉拉身為鋼琴家,卻需要大量時間練習,這就造成了衝突。再加上克拉拉接連幾次的懷孕,兩人的婚姻生活開始出現不和和裂痕。尤其是,舒曼自己看著妻子身為鋼琴家的大筆收入,相對於自己身為作曲家和樂評人的微薄收入,更是無法平衡。
一八四四年,舒曼陪著克拉拉前往波羅的海地區和俄國等地巡迴演出,可是兩人一路上不斷爭吵,此後舒曼就不再願意陪克拉拉到外地去巡迴演出。這次的出國行程,舒曼的精神狀況一直不穩定,憂鬱症的症狀時好時壞,而且有比以往更嚴重的情形,回到萊比錫後,舒曼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逐漸復原,中間幾乎無法創作;而且他也開始抗拒到公開場合出席任何活動,最後更因此辭掉了《新音樂雜誌》總監的工作。
沒多久,他的身體狀況又惡化了,多次透露想要自殺的訊息。中間他前往德勒斯登暫住,之後就不願再回到萊比錫,克拉拉只好陪他搬過來,一家人就這樣定居在德勒斯登,舒曼的健康也開始有起色。
當時的萊比錫市是比較多中產階級定居的地方,其實比較適合舒曼發表他那些前衛的作品,德勒斯登則是一座有很多貴族居住的古城,包括薩克遜尼省的軍隊和皇家都座落此城,因此觀念守舊,反對新的思潮,舒曼很快就發現自己不該搬到此城定居。尤其是,在這裡根本沒人認識他,這邊的人從來都沒聽過他的作品,連舒曼是誰都不知道。這讓他更加畏懼人群,更不願出席公共場合,所幸他的健康已有好轉,因此創作力也開始甦醒。
這時的舒曼創作方式忽然有了明顯的轉變,他不再仰賴鋼琴創作,而是在腦海中充份構思,這顯示他作為一位作曲家在掌握題材和樂思時的成熟和掌握力。他陸續寫下鋼琴協奏曲和第二號交響曲等大作,這個階段成為他創作力最豐富的時期。由於華格納當時就是德勒斯登宮廷歌劇院的樂長,因此兩人也開始有些接觸,可是因為華格納個人的反猶太思想,以及他對孟德爾頌大加批評,讓舒曼漸漸疏遠他。
由於舒曼一直覺得德勒斯登人不懂得欣賞他的作品,因此他開始又想搬家,這次他想搬到維也納去,可惜,之前在此演出頗受歡迎的克拉拉,這次再前往演出時,卻遠不如預期,整場演出最後成為鬧劇,這個念頭只好打消。而這時的舒曼對有教學功能的作品頗感興趣,他寫了《兒童鋼琴曲集》(Album fur die Jungend, op.68),這套作品大為暢銷,讓他接著寫下《兒童歌曲集》(Liederalbum fur die Jungend, Op. 79)。同時間,舒曼的創作也轉向合唱作品。這個時期他因為常和合唱團合作演出,還定期擔任一個男子合唱團與混聲合唱團的指揮,並經常與這些團員出遊,所已開始為他們作曲。這些活動帶給他很多的喜悅。
一八四八年,德國發生革命,戰火延燒到德勒斯登,舒曼自己的立場是同情革命份子的,但一旦戰火燒到德勒斯登,舒曼還是選擇旁觀者的立場,不像同在德勒斯登的華格納那樣,站在距馬前線和執政當局對抗。華格納後來在革命後,被當局下追殺令,從此被逐出普魯士。至於舒曼,則趁這個機會作曲,並且向德勒斯登以外的地區投遞履歷,想獲得機會出任指揮家,好搬出這個他不喜歡的城市。結果回音從杜塞道夫傳來,聘他擔任音樂總監,舒曼苦思良久後,終於決定舉家遷往杜塞道夫,並在一八五○年八月三十日與他指揮的合唱團告別,於隔天啟程。
初到杜塞道夫,舒曼受到當地樂壇盛大的歡迎,在這個新的職位上,舒曼一年要負責指揮十場售票音樂會,外加四場教堂音樂會,同時每個禮拜還要帶領當地合唱團排練。杜塞道夫的管弦樂團,當時編制有四十人,外加當地軍隊借調的打擊樂手和管樂手。到職兩週後,舒曼帶領樂隊第一次正式排練,演出的是他自己的作品。很快的,舒曼就利用這個職位來幫助自己創作,包括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萊茵》和大提琴協奏曲,都是因為這個職務增加他對管弦樂團的瞭解,而得以寫下的。
舒曼生平
坎坷的音樂之路
德國作曲家舒曼,於一八一○年六月八日出生於茲維考(Zwickau),在當時這是一個人口只有四千人的小鄉鎮,座落於當時的薩遜尼邦(Saxony)──位於德國古城德勒斯登(Dresden)和萊比錫(Leipzig)中間,離兩座古城各六十英里。舒曼的父親奧古斯特(August)對文學很有興趣,自己也寫小說,後經營出版業,是茲維考地方唯一一家報紙的發行者,在當地很有影響力。這樣的社會地位,讓出生在小城的舒曼,從小就自認日後將成為名人。十六歲時,他父親過世了,但因為出版事業經營成功,所留下的遺產,讓舒曼一家多...
推薦序
推薦序一
「舒曼年」閱讀舒曼
文/楊照(知名媒體人)
二○一○年是「蕭邦年」,因為蕭邦出生於一八一○年,剛好兩百年前。那麼,二○一○年當然也是「舒曼年」,因為舒曼和蕭邦一樣,出生於一八一○年。
可是「蕭邦年」的名號,絕對遠高於「舒曼年」,十二個月內,有活潑活動紀念蕭邦,有許多音樂會演奏蕭邦曲目,從電台到咖啡會反覆播放蕭邦樂曲,別忘了,今年還有五年一屆的「蕭邦鋼琴大賽」在波蘭華沙舉行,到時候連向來不聽古典音樂的人大概都會知道這回大賽首獎得主姓啥名啥了。
相對地,「舒曼年」就冷清平淡得多了。蕭邦受到的熱鬧一定不會複製在舒曼身上,蕭邦、舒曼兩人墓木已拱,不可能在意這種身後榮枯,但是對聽音樂的人,尤其是喜愛浪漫主義音樂的人,卻不能不對如此差別待遇耿耿於懷。
很簡單的道理,從音樂上看,不管是音樂史上的成就與貢獻,或音樂作品的豐富內容,舒曼絕對不輸蕭邦,至少絕對不會有那麼大的差距。
暫時撇開聽音樂必然牽掛到的主觀偏好不論,還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蕭邦比舒曼更受歡迎,而且程度差那麼多嗎?
我想至少有一個理由值得討論。蕭邦是「鋼琴詩人」,這個稱號就適當地涵蓋了他一生的努力。他幾乎祇寫鋼琴音樂,尤其專注寫鋼琴的獨奏作品。對於鋼琴以外的樂器,蕭邦明顯地毫無興趣。他祇有在學校當學生時寫過一首三重奏用上了小提琴,可是之後還多次想把小提琴部分改寫成由中提琴來演奏。他對大提琴稍友善些,寫過幾首鋼琴和大提琴合奏的曲子。除此之外,他沒寫過別人認為是展現聲部理解最重要的形式──絃樂四重奏作品,也沒寫過別人認為一個「大音樂家」一定要能掌握的龐大曲式──交響曲和歌劇。
蕭邦早早就認定了鋼琴是他的摯愛,而且終生不渝。他表現鋼琴音樂的方式,有各種手法,但最根本的內在精神卻也前後始終如一,那就是:充滿主觀情緒的詩意。他用鋼琴寫詩,在鋼琴音樂中灌滿了詩心詩情,這就是蕭邦,他的眾多作品可以讓我們反覆聆聽,然而他的音樂風格,卻可以、也幾乎不能如此一言以蔽之地予以掌握。
舒曼卻在這點上,構成了蕭邦的反面。舒曼一生中不斷面臨抉擇,因為他太多才多藝,他想做他能做的事太多了,讓他不得不猶豫,不得不徬徨。
舒曼出身北德中產家庭,文化、藝術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貫徹在中產價值裡最核心的,畢竟還是世俗認可的地位與財富。所以雖然少年時期就展現了在文學與音樂方面的才華,舒曼最初的選擇是攻讀法律。
他的第一個抉擇,是要依循「成功模式」繼續念法律,還是要放棄別人羨慕的法律前途,轉而追求藝術生涯?經過一番掙扎,舒曼放棄了法律,可是這樣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因為在藝術的領域裡,還有文學與音樂,在拉扯著他的喜好。
舒曼對文字和對音樂,具備同樣的高度敏銳美感。他少年時寫了不少詩,還不到二十歲已經很認真在用文字寫音樂評論。他的音樂評論裡充滿了詩般的語彙、表達及音聲節奏,不祇如此,他變化多端的音樂評論有時還用虛構的角色對話形式呈現,那就簡直是在寫小說了。
舒曼的音樂評論,和他的音樂作品同樣影響深遠。剛出道之初,他用文字讚頌了與他同年紀的蕭邦;接近生命盡頭時,他用文字凸顯了小他二十歲的布拉姆斯,對這兩人的音樂地位,都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下一個抉擇,在文字與音樂之間,他選擇了音樂,二十一歲,舒曼出版了第一部音樂作品《阿貝格變奏曲》,不管在音樂旋律和聲式結構上,都清楚表現了原有古典主義或燦爛曲風所無法範限定義的新鮮元素。接著,他的第二號作品《蝴蝶》又奠定了新的簡短片段靈光組合的「組曲」形式,大有助於當代音樂家擺脫龐大、繁重古典主義成規,用音樂捕捉、複製閃瞬即逝的浪漫情緒。
好幾年間,舒曼跟蕭邦一樣,專注於鋼琴作品的寫作。他們都大大拓展了鋼琴音樂的可能性,同時開創鋼琴演奏的新技巧。蕭邦寫了兩組各十二首的《練習曲》,舒曼也不遑多讓地寫了令人眼睛一亮、令當時鋼琴家望譜興歎的《交響練習曲》。
然而蕭邦從此定型,舒曼卻沒有。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練琴過程中,求好心切的舒曼練壞了自己的手指,不得不放棄繼續作一位鋼琴演奏家的願望。舒曼和音樂的關係,祇剩下作曲。
所以他開始嘗試鋼琴以外的其他樂器、其他聲音、其他可能。先是大量的藝術歌曲,延續了他對於文學的熱情熱愛,將詩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接著又開始規模較大的器樂作品,從室內樂、協奏曲一直到交響曲。
在這些領域,舒曼都是先鋒試驗者,他忠於自己的浪漫主義信念,勇敢地面對新感情與舊曲式之間的矛盾衝突。從一個角度看,他的重要作品幾乎都是有問題有瑕疵的,那不是他音樂才能不足產生的問題、瑕疵,而是他在還沒有先行者在前面搭橋的情況下,就嘗試隻手拉攏本來不會在一起的東西。
所以他的音樂沒有那麼完美圓熟,但卻自有一種真摯的感人力量。《a 小調鋼琴協奏曲》和《a 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都讓聽者難忘,更重要的,都讓演奏作品的演奏者產生直覺生命呼應,久久難以抽身離開。
馬勒曾經動手修改過舒曼的交響曲,修掉了其中一些在結構、和聲與配器上不太合理的地方,然而今天樂壇上的大指揮家,幾乎每個人都還是選擇使用舒曼的原版,因為有矛盾、有衝突、有猶豫不安的音樂,才更接近舒曼的生命情調。
一路的抉擇使得舒曼不像蕭邦那樣傳奇、清晰、突出,然而這些抉擇過程卻也使得舒曼及其音樂,更貼近我們一般人真實、掙扎的生活體驗。
推薦序二
右手為文、左手寫樂------舒曼的音樂密碼
文/邱瑗(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
曾經,有一位指揮這麼告訴我,「舒曼的交響曲不難演奏,但很難把音樂表現出來。」 後浪漫樂派交響樂發展的高峰期,馬勒與與李斯特的指揮家學生魏茵葛特納(Felix Weingarther, 1863-1924)等人對舒曼的管絃樂配器法一直存疑,甚至興起重新配器的念頭。如今,英國指揮家賈迪納(John Eliot Gardiner)學者般的研究「時代演奏技法」,終於替舒曼「次等交響樂作曲家」的封號還了清白。賈迪納的做法很簡單、但不容易,他帶領Orchestra Revolutionnaire et Romantique 先還原了舒曼當時在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50人左右的編制,配上時代性的樂器、並以當時絃樂器弓法的運用還原應有的演出風格,終於對了味!
這位「右手為文、左手寫樂」的「文學音樂家」舒曼,沒有大他一歲的孟德爾頌的好運氣----出生在漢堡,從小就被有計畫的培養成音樂家,天賦加上遊走柏林、萊比錫等音樂重鎮的閱歷;他在人口不及萬人的茲維考(Zwickau)小鎮出生,二層紅瓦樓老家兩組大書櫃的皮冊精裱藏書,透露了舒曼深厚文學根底的來源;出版商父親豐厚的遺產與深謀遠慮的遺囑說出舒曼得以離開小城外出求學,自在的悠遊於文學與音樂之間。只是,沒有一個老師能夠支持舒曼的學習節奏,沒有一個城市能滿足舒曼的活力動能。在新與舊之間,舒曼以「新音樂雜誌」倡導他的新潮流音樂觀點;在音樂與文學之間,他也從來沒放棄任何一項。
今天,很多人都在版本比較之間「尋找音樂」,不想回歸自音樂作品的原始註記、符號中找尋作曲家的創作源起、曲式與思想,這在學習舒曼的音樂過程中,可就大大浪費了這位以右手寫文章、左手創作音樂的浪漫派作曲家。舒曼跟他的老師們互動不良,除了七歲時的啟蒙老師開啟他的鋼琴彈奏跟文學朗讀之路外,他音樂學習與創作原始於他在崇拜對象巴哈、海頓、貝多芬、舒伯特等人作品的細細研讀;而對文學的衝動,讓他嚐遍了浪漫時期的詩歌、文學、戲劇作品,尚保羅李赫特、歌德、席勒、拜倫都是他的偶像,也跟他的音樂偶像們一樣,一個個「進入了他的音樂」。《舒曼100首經典創作及其故事》在舒曼生平只做簡要背景鋪陳,而以舒曼的經典作品深入淺出的解析與大環境故事橫向串連,讓音樂學習者╱愛樂者了解聆賞,如:鋼琴曲《大衛聯盟舞曲》、《克萊斯勒魂》裡,引自尚保羅小說人物佛羅瑞斯坦與幽瑟比厄一熱一冷的樂句對話,不僅是舒曼一狂烈、一內斂的自我化身,更是他對愛妻克拉拉的情人絮語(事實上,舒曼多數的作品都是寫給克拉拉的情書);C大調鋼琴幻想曲裡,以貝多芬的「愛情密碼」(引用其連篇歌曲輯《致遠方的愛人》)獻給了李斯特;鋼琴曲《狂歡節》,不僅以另一個愛戀情人的名字密碼做成創作動機,連義大利藝術喜劇(Comedia dell’Arte)的肥皂劇情也都入樂;知名的地三號交響曲《萊茵》來自貝多芬、孟德爾頌、舒伯特的啟示。而這樣將音樂、文學的語彙拆解、融合、轉化的運用,在舒曼的作品中,屢見不鮮。
《舒曼100首經典創作及其故事》的作者不只「說音樂故事」或解析舒曼的創作語彙,也將浪漫時期的思潮、文學家、或文學作品介紹以崁入式的編排方式,讓愛樂者也能同步掌握舒曼的文學與音樂的創作之路。下次,當我們再聽「文學音樂家」舒曼的作品時,當更能體會浪漫時期文學音樂的特殊之處。
推薦序一
「舒曼年」閱讀舒曼
文/楊照(知名媒體人)
二○一○年是「蕭邦年」,因為蕭邦出生於一八一○年,剛好兩百年前。那麼,二○一○年當然也是「舒曼年」,因為舒曼和蕭邦一樣,出生於一八一○年。
可是「蕭邦年」的名號,絕對遠高於「舒曼年」,十二個月內,有活潑活動紀念蕭邦,有許多音樂會演奏蕭邦曲目,從電台到咖啡會反覆播放蕭邦樂曲,別忘了,今年還有五年一屆的「蕭邦鋼琴大賽」在波蘭華沙舉行,到時候連向來不聽古典音樂的人大概都會知道這回大賽首獎得主姓啥名啥了。
相對地,「舒曼年」就冷清平淡得多了。蕭邦受到...
目錄
目 錄
推薦序一:「舒曼年」閱讀舒曼──楊照(知名媒體人)
推薦序二:右手為文、左手寫樂------舒曼的音樂密碼──邱瑗(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
舒曼生平
跳舞吧!小妖精
《大衛聯盟舞曲》
Davidsbuendlertanze, Op.6
四個音符的遊戲
《狂歡節》
Carnaval, Op.9
夢幻的回憶
《兒時情景》
Kinderszenen, Op.15
超絕的樂思,貝納何在?
《克萊斯勒魂》
Kreisleriana, Op.16
穿過繽紛大地,尋找遠方愛人
《C大調幻想曲》
Fantasie in C, Op.17
當世界變得灰暗時,張開靈魂的雙翅,歸鄉
《艾亨朵夫聯篇歌曲集》
Liederkreis, Op.39
眼中顫抖的,是愛的幸福與不安
《女人的愛與一生》,聯篇歌曲集
Frauenliebe und Leben, Op.42
愛神也會哭泣嗎?
《詩人之戀》,聯篇歌曲集
Dichterliebe, Op. 48
沒有鋼琴的鋼琴協奏曲?
《A小調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 in A minor, Op.54
燃燒的晚會
《幻想小品》
Fantasiestuecke, Op.73
抒情女高音的拯救者
三首《浪漫曲》
Romanzen, Op.94
想像中的故鄉
《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萊茵
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 Op.97
《五首民謠風小品》
Fuenf Stuecke im Volkston, Op.102
目 錄
推薦序一:「舒曼年」閱讀舒曼──楊照(知名媒體人)
推薦序二:右手為文、左手寫樂------舒曼的音樂密碼──邱瑗(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
舒曼生平
跳舞吧!小妖精
《大衛聯盟舞曲》
Davidsbuendlertanze, Op.6
四個音符的遊戲
《狂歡節》
Carnaval, Op.9
夢幻的回憶
《兒時情景》
Kinderszenen, Op.15
超絕的樂思,貝納何在?
《克萊斯勒魂》
Kreisleriana, Op.16
穿過繽紛大地,尋找遠方愛人
《C大調幻想曲》
Fantasie in C, Op.17
當世界變得灰暗時,張開靈魂的雙翅,歸鄉
《艾亨朵...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滋出版出版日期:2010-09-13ISBN/ISSN:978986627121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