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堂課濃縮易經智慧,讓你在人生變化中保持優勢。
教你從容自處於動靜、順逆之間,找到生命中的理想位置。
《易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事業。……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學透《易經》。
——黑格爾
談到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易經》。在科學前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易經》亙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形同之處。
——榮格
讀《易經》的作用,不在於它預知未來的神祕功能,
而是《易經》透過簡單的符號象徵,
揭示了看似變化不斷的萬物,
其實存在著吉凶好壞不斷輪替循環的自然定律:
災難的旁邊就靠著幸福,幸福底下就藏著災難。
面對如此人類不可掌握的趨勢變化與動盪,
《易經》中也透露了如何安然以對的方法——
提升德行:以行善為首要,用真誠的態度待人接物。
培養智慧:用開闊的心胸接受各種資訊,做出合理、完整的判斷。
增強能力:從基礎開始慢慢磨練,以求對事物的發展有更高的能力表現。
從《易經》中探究出生命應有的態度與方向,
是每個人必修的人生功課。
唯有瞭解「變動」的意義與發展,學習順應變化調整自我態度,
在逆境時潛心修養,等待困難背後的機會到來;
在順境時把握創造成功的契機,
並以正面的態度看待接下來可能面臨的危機,
如此才能掌握未來的方向,提升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本書從《易經》的由來演變,一直談到它對人生價值的影響。當中更以乾卦、坤卦、謙卦等三個較具代表性的卦象,以及「四大難卦」和「四大元吉卦」來介紹,說明在面臨各種人生處境時,我們該如何理解情勢,以應對自處。《易經》對於衣食無缺的現代人,依舊有它必要而珍貴的參考價值,可以從中找到自我生命的意義,為人生尋得具體的方向。
作者簡介:
傅佩榮
上海市人。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央視《百家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山東衛視《新杏壇》主講嘉賓。
曾獲教育部頒發教學特優獎,並榮獲國家文藝獎及中正文化獎。2008年獲《21世紀經濟報導》評選為文化類「年度風雲人物」,2009年獲選為大陸當年度國學講師排行榜第一名。潛心研修中國經典多年,致力於國學推廣,著有《哲學與人生》、《解讀論語》、《解讀孟子》、《解讀莊子》、《解讀易經》、《解讀老子》、《原來孟子這樣說》、《原來孔子這樣說》、《原來莊子這樣說》、《易想天開看人生》、《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等數百種豐富論著。
章節試閱
在變化中保持優勢
如何在變化中始終保持優勢呢?《易經》會告訴你,把焦點拉回自己身上,保持主動性,讓自己始終處於優越的位置。例如,你現在很順利,那就不要驕傲,應該要準備失敗的來臨。當你準備好了,失敗就不會來了。當你遭遇低潮的時候,趕快充實自己,等待機會的來臨,隨時把握住它。
《易經》講到變化的道理,很符合我們實際的生活經驗,非常深刻。我們講:「天道無吉凶。」「天道」是由六十四卦整個系統所構成的,是沒有吉凶的。如果你說這個卦不好,但《易經》裡面有些卦本來就代表困難的處境,譬如四大「難卦」之中,有一卦叫做「困卦」。「困卦」代表水在沼澤底下流走了,「澤水困」,上面是沼澤,水到底下去了,沼澤空了,代表山窮水盡了,這就是困難的卦之一。遇到凶險時該怎麼辦?這時候就要知道「天道無吉凶」。
這樣說來,《易經》可能每一個卦都是好的嗎?其實人與人相處,都是在比較之中,只有相對的好壞,沒有絕對的好壞。若要經常保持優勢,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德」,也就是掌握到「天道無吉凶」的道理。
人的吉凶來自欲望,化解欲望就沒有吉凶問題。別人認為不好的,你不在意,因為你化解了欲望。欲望若是太強,就會與人競爭、鬥爭,到最後產生戰爭。一旦消解欲望,別人認為不好的,我們不這麼認為,便能欣然接受。但是我們本身有一種自處的態度,有一種處在困境裡的方法,亦即修德行善。
可見,《易經》給我們的啓發,對讀書人來說,真的是良師益友。我自己學習《易經》的心得,在經驗上來說,是大學時代老師教《易經》時所提到的一小段——乾卦的〈文言傳〉。當時老師讀得津津有味,我們聽得頭昏腦脹,因為才大學一年級,完全不知道《易經》是什麼。當時只知道乾卦是一個卦,六條線都是陽爻,誰都會畫。但相同的線,意思卻不一樣,因為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情況。
大學時代瞭解的是很簡單的東西,後來聽別人說《易經》很神祕,覺得很有道理,但就是不知道怎麼有道理。再後來看到「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覺得很有味道,裡頭還包括數字的對照,但還是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我也沒有時間多想,就先研究儒家、道家,因為它的文本比較容易瞭解。例如,我讀《論語》,看歷代兩千多年四百多家注解,把這些注解都看完了,自然就懂了。問題只在於對每一句話如何選擇正確的注解,由此構成一個完全的系統。
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我想到孔子說的話:「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說:「讓我多活幾年,到了五十歲可以專心研究《易經》,將來就沒有大的過失了。」孔子學《易經》,目的是希望將來沒有大的過失,這說明什麼?人活在世上,小的過失是難免的,大的過失為什麼可以不犯呢?因為學習《易經》就可以避免。
孔子說這些話很實在,也很謙虛。儒家的思想在《易經》中很清楚表現,有人說儒家講「人性本善」,其實不然,孔子這句話就是證明。他五十歲開始研究《易經》,只希望不要有大的過失,小的過失還是很難避免。可見「人性本善」是句空話,不實在。孔子的修養到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代表他七十歲以前「從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可能會違反規矩、禮儀、法律。
從這些地方可以知道,孔子很重視《易經》。司馬遷曾說孔子「讀《易》,韋編三絕」。那時的《易經》是刻在竹簡上、用繩子綁起來的,繩子斷了三次,就知道孔子有多用功了。
古代讀書人,《易經》都是放在案頭,每天有空就翻一翻。「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打發時間最好的方法是看《易經》,因為怎麼看都看不太懂,但是又很有趣。每種卦象都有某種象徵,有的跟實際的事物很像,例如鼎卦,看起來就很像古代人燒飯用的鼎。但是到底是先有鼎再有鼎卦,還是先有鼎卦再有鼎呢?在古代來說,這些都是很有趣的問題。
還有其他許多卦,看樣子就知道它所代表的是什麼東西,一想就知道它的主要含義是好還是壞,這些我們稍後會做說明。
人的生命充滿無限的可能
乾卦是《易經》的第一卦,宇宙萬物有乾卦,才有後續的發展。乾卦代表無限的生命力,有生命之後,就要掌握到價值。宇宙萬物都有其價值,但只有人類可以做出價值的評斷和選擇。價值不能離開人,如果沒有人,宇宙萬物有價值也沒有用,因為沒有人懂得欣賞,懂得肯定,懂得選擇。宇宙萬物正因為人的生命,而展現出豐富的意義。
人當然要珍惜生命,佛教也說:「人身難得。」人的身體最難得。佛教講「六道輪迴」,即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所有有生命的動物都輪迴在一起,人是六道輪迴裡的第二道,可見作為人真的是太難得的機緣了。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要說對自己,對每一個人都要非常珍惜與尊重。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充滿無限的可能,因為他可以實現價值。小孩子剛開始不懂事,大人覺得他是小孩,見了他就摸摸頭,問:「有沒有好好讀書?」幾年之後,小孩大學畢業讀到碩士、博士,變成學者,甚至在社會上發展得很好,成為企業領袖或國家領袖。這就說明了人的生命充滿無限的價值,永遠不要忽略這些小孩子,認為小孩沒什麼了不起。錯了,我們以前也是小孩子,別人也老是看不起我們,因此,我們就要好好努力。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一代一代往下交棒。
重要的不是人類,不是這一代的人,重要的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命的價值,不要光想著要怎麼發展、怎麼出人頭地,因為出人頭地需要競爭,壓力很大。你應該思考:要怎麼實現生命的價值、展現生命的力量?
以生命為例,這時就要以乾卦作為參考。年輕的時候,「潛龍勿用」,好好讀書,把基礎打好。二十歲到二十九歲,「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學好知識本領,開始表現,期待得到別人賞識。三十和四十歲這個階段要加倍努力,因為這是中間階段,誰能往上爬、誰上不去,端看這二十年。如果好好努力,累積生活經驗,就能慢慢瞭解社會人情世故,才有辦法領導統馭,進行人性管理。
到了五十到五十九歲,等於是生命裡的「九五」。這時已成家立業,看到部下慢慢成長、發展,就要問自己準備好了嗎。因為你心裡要有數,退休之後就是「亢龍有悔」了。「悔」不是壞事,懊惱是好事,知道懊惱,就有希望,因為跟「悔」相對的就是「吝」。「吝」代表困難,有困難還不知道後悔,那就危險了,接著就是災難。若現在處境不太好,面臨各種複雜的情況,便開始懊惱。一懊惱,就會開始轉向吉祥。
每個人都希望一生一帆風順,但沒有這樣的人生。有時覺得自己一生非常坎坷、崎嶇,別人似乎都比你幸運。但不要只看這一點,通常當你看到別人比你幸運,別人說不定還羡慕你呢。因為你沒有看到別人的痛苦和煩惱,你與人來往,往往只看對方表面上過得不錯。對方也跟你一樣的想法,也只看到你快快樂樂的,說不定也羡慕你。所以這時候,你必須對自己負責。假設你已經過了六十歲,到了「亢龍有悔」的階段了,沒關係,知道整個狀況之後,就放手讓別人去接班,讓別人去發展。
習坎卦:修德習教,誠信為上
第二個困難的卦是「習坎卦」。「習」代表重複,上面是水,底下也是水,兩個坎在一起,就叫「習坎」。這個卦一出現,我們就知道得小心了,因為重重險阻,步步危機。這時只能希望「無咎」,不要有災難。
當碰到危機的時候,不要希望立刻反敗為勝,這時要求的是能夠誠信。人在困難的時候,要保持誠信。為什麼可以做到誠信呢?我們看卦象,九二和九五中間兩個位置都是實在的,而另外四個位置是虛的,代表中間很實在,內心很真誠,別人可以相信你。
危險不見得不好,有時候危險會提醒你,讓你更謹慎。而且水流是有常性的,「流水不腐」,流水裡面的東西是不會腐爛的。講到「險」這個字,人生也不能沒有危險,古代就有天險、地險、人險。天險就是春夏秋冬所造成的季節變化,是人類無法克服的。地險就是所謂的「高山大河」,古代建立城邦,就要注意這些。
孟子有一句話可以作為參考:「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就是氣候、季節。要進攻一座城堡,有天時才能把它圍住。圍了半天打不進去,表示它有地利。地利就代表這個地方易守難攻,若要成功攻城,攻城的人要比守備的人多好幾倍的人力。
接下來是「人和」。明明守得住,為什麼失敗呢?因為內部不和。人生不可能只是個人奮鬥,如果是團體,就要設定某些危險。「險」代表設定障礙,不讓別人攻進來,自己可以得到保障。「人險」就是設法設定某些法律規章,違背了就要受到制裁,這樣才能保障大家的安全。
因為危險,所以知道如何設法求得平安。如果沒有任何危險,當碰到危險時就來不及了。習坎卦是重複的坎卦組合,也就是重重的危機,尤其從最下面往上一看,一個坎接著一個坎,會覺得壓力挺大的。
在事業或各方面奮鬥的時候,往往會碰到「習坎卦」的情況。這時有個原則,就是要做到「無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為形勢比人強。不能說任何情況都要抗爭、奮鬥,有時候要能夠收斂,看時機量力而行。
孔子有很多好朋友,其中有一位衛國的大夫,名叫蘧伯玉,孔子特別稱讚他:「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意即蘧伯玉是一位君子,國家上軌道,他出來做官;國家不上軌道,他就「卷而懷之」,把自己像紙一樣捲起來,不出來做官了。
國家上軌道的時候,做官沒問題;如果不上軌道,那就很危險了,你沒有必要白白犧牲。這時要退下來,等待時機改變,等待機會出現。可見,儒家的思想也是一樣,認為不宜硬碰硬,不能無畏危險,進而冒犯。什麼「富貴險中求」,求了半天,說不定就活不下去了。
這就是《易經》的智慧,碰到「習坎」的時候,要記得誠信,因為流水不斷地在流動,有恆性、有常性。「習坎」的「險」提醒你如何設定障礙,使自己不受到別人的侵犯。對自己來說,要能從危險中找到出路,等待適當的時機。正如習坎卦〈大象傳〉云:「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意即:「水連續不斷流過來,這就是習坎卦。君子由此領悟,要不斷修養德行,熟習政教之事。」所以要修德,熟悉各種教化之事。這是第二個困難的卦——習坎卦。
學習《易經》的三個重要收穫
學《易經》可以得到多重啓發,我把它歸納為以下三點。
【昭示文化的源頭】
《易經》告訴我們文化的根源為何。很多人問,《易經》是儒家的書,還是道家的書?事實上,《易經》遠在儒、道之前就有了,而若是包括《易傳》在內,則當然是儒家的書。尤其是〈大象傳〉,內容會提到君子如何如何,而只有儒家才會強調君子要修德。
然而,我們提到損卦的時候,道家好像也主張減法(損),不主張加法(益)。減法就是減少一點物質欲望、減少一點渴慕、減少各方面的娛樂。煩惱通常來自東西太多,例如,當很窮的時候,只有一個選擇——生存下去,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念頭了。反之,一旦有錢了,眼前有十個選擇,選任何一個就要放棄其他九個,這時壓力就很大了。因此,《老子》說「損」,要設法減少。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易經》昭示了文化的源頭。儒家與道家都從《易經》中得到很多啓發,尤其是儒家,孔子教學生學《易經》,一代一代傳下來,直到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都是儒家研究《易經》的代表人物。這些人集體的合作成果,構成了《易傳》,《易傳》是用來解釋《易經》的基本材料。因此,如果想瞭解中國文化的源頭,一定要知道《十三經》之首的《易經》。
【指引人生的方向】
什麼時候該趨吉避凶、什麼時候要收斂、保持低調、損己利人;什麼時候可以全力發展、建立自己的事業?什麼時候、什麼時機、該如何做,這就叫做指引人生的走向。人生的走向沒有一個標準,別人這樣走可以成功,你這樣走不見得可以成功,因為條件不同,或者時機不同。很多人常說,如果中國人在三十年前努力奮鬥,也達不到現在的成功,因為那時還沒有改革開放。而現在努力奮鬥,錢很容易就能賺到,因為整個社會條件不一樣了。
過去努力奮鬥沒有什麼效果,現在效果很大,但也不可能一直繁榮下去,將來一定會慢慢平衡下來,讓你注意外在的形勢,轉向內在的自我修煉。這是必然的趨勢,否則一直往外發展,欲望的深淵是沒有止境的。西方人把欲望比做滾雪球,開始只有一小塊,滾到山腳下時變成一大片;欲望就是如此,帶著你滾,不會停下來。所以,向外發展到最後,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內心,回到自己的生命。
我曾經特別提到乾卦,開始的時候「潛龍勿用」、「見龍在田」。九三、九四努力奮鬥、進德修業,到九五才能夠「飛龍在天」。這叫做人生的走向,不要著急,不要認為自己年紀不小了,不知道該怎麼辦。諸葛亮也層當過臥龍,但是等到出來時,依舊能一飛沖天。
退休的時候,知道「亢龍有悔」;到了最後,要懂得該退休的時候就要瀟灑一點。「悔」不是壞事,「悔」意指知道懊惱,不要等到最後才懊惱。當下知道將來退休會有懊惱,現在就要好好廣結善緣,跟別人好好相處,對年輕人、對屬下多照顧一點,到最後退休的時候,別人還是會感謝你。瞭解這個道理之後,人生該怎麼安排就很清楚了。
【啓發個人的安頓】
個人的安頓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樂天知命」。「天」就是各種既定的條件,不能改變的都屬於「天」,我們只好接受它。很多時候,我們要從忍受到接受,最後再到享受。只有物質享受才算是享受嗎?不一定,還有心靈上的享受,但是它需要經過下工夫。例如讀書,有人讀書讀得很快樂,有人讀書讀得很痛苦;痛苦的人是在忍受,而快樂的人是在享受。
那麼,怎樣才算是享受呢?中間必須經過一個過程:接受。而透過理解,才能接受。舉例來說,孩子想要考大學,但考試壓力很大,讀起書來一點都不快樂,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等到大學畢業之後,如果他還願意讀書,代表他知道讀書有趣味,可以不斷增加知識,而知識就是成長、就是力量。之後,年紀更大了,讀書更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能樂在其中。這說明了「樂天知命」取決於個人該如何去做。
另一方面是具體的情況。譬如,考慮要不要出國讀書、要不要投資一筆生意、要不要跟什麼人做朋友,甚至要不要結婚,這些都是重大之事。沒有任何事是「百利而無一弊」的,所有選擇都是利弊並存。假設每一個選擇都是好的,沒有壞的,那麼又何必選擇呢?選擇一定是有好有壞,因此才會陷入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就要設法學《易經》的另外一招,那就是占卦,以幫助解決眼前面臨的困境。
可見,學了《易經》之後,可以掌握人生的大原則,即樂天知命。另一方面是占卦,意指就具體的事件做選擇。當一事關係重大,沒辦法藉理性立刻找到答案,那麼就可以設法利用《易經》的占卦。
《易經》的占卦絕對不是迷信,而是相信人的生命中,有它不可知的側面。用四個字來說,《易經》占卦是「人謀」、「鬼謀」。人在謀劃、設計,而且「鬼」也在謀劃。鬼代表我們的祖先,他們在不同的世界,但是他們的感悟能力遠超過我們,因為他們沒有身體。身體就是一個限制,有身體的限制,就會出現各種欲望衝動和要求,使人的思考侷限在某個範圍裡,看不清楚、看不透徹,也看不遠;而「鬼神」或靈的世界則是不受限制的。
在變化中保持優勢
如何在變化中始終保持優勢呢?《易經》會告訴你,把焦點拉回自己身上,保持主動性,讓自己始終處於優越的位置。例如,你現在很順利,那就不要驕傲,應該要準備失敗的來臨。當你準備好了,失敗就不會來了。當你遭遇低潮的時候,趕快充實自己,等待機會的來臨,隨時把握住它。
《易經》講到變化的道理,很符合我們實際的生活經驗,非常深刻。我們講:「天道無吉凶。」「天道」是由六十四卦整個系統所構成的,是沒有吉凶的。如果你說這個卦不好,但《易經》裡面有些卦本來就代表困難的處境,譬如四大「難卦」之中,有...
作者序
傅佩榮
《易經》是一部奇妙無比的古書,看不懂的人說它是有字天書;略知一二的人對它深感敬畏;真正瞭解的人愛不釋手,隨時擺在案頭,向它請益人生各種問題,增長處世的智慧。
《易經》的「義理」告訴我們:宇宙萬物一直在變化之中,充滿無限的活力與生機,那麼人類應該如何妥善安排自己有限而可貴的一生?答案是努力提升道德價值,以行善為主軸,搭配求真與審美的目標,使人生趨於完美的境地。個人與群體不可區隔,所以這是成己成人之學。
《易經》的「象數」可以用於占卦,只要秉持「不誠不占、不義不占、不疑不占」三項原則,再依循正確的方式進行,則占卦結果將使人相信「無有師保,如臨父母」並非虛語;意即即使沒有老師與保護者,也好像面臨父母在指導一樣。當然,人都希望趨吉避凶,但是《易經》也提醒我們「天道無吉凶」,因為吉凶在於人的欲望。
《易經》再三揭示人生的正途在於培養德行、增強能力,以及啓發智慧。把握這三點,人生的主動權操之於己,生命也將變得充實而更有意義。《易經》在古代經典中屬於哲學類,其故在此。哲學是對人生經驗做全面的反省,再由之找出系統的理解和最終的目標,也因此可以說:沒有哲學,人生形同盲目;脫離人生,哲學難免空疏。而《易經》正是一套圓滿的哲學體系,不學《易經》,將是無可彌補的知性缺憾。
關於《易經》的學習,我用三句話來概括:一、不學一定不會;二、學了不一定會;三、學會終身受用。
首先,《易經》的六十四卦是基於一套特定的符號系統,若不曾學習,則這些卦象顯得神祕而難解。其次,為什麼學了還不一定會呢?因為它的占卦部分需要解卦,而解卦能力永遠有提升的空間。這表示人生有可測與不可測的部分,同時人也有自行做主的選擇機會。占卦不同於一般的算命,其原因就在於它要求我們以清醒的理性和負責的態度去面對人生。最後,學會《易經》將可終身受用,此中妙處,其實在學習過程中就已逐步實現了。
我於二○○八年一月應山東電視臺《新杏壇》節目之邀,主講了九集「易經與人生」,借助傳媒之便,向大眾介紹《易經》的來龍去脈與基本觀念。現在講稿整理成書,又增加了許多圖片、資料,以及占卦和解卦的方法,希望讀者可以比較全面而客觀地認識《易經》,由此進入它廣大無邊又深奧無比的世界,與歷代讀書人一起遨遊相忘於其中。
傅佩榮
《易經》是一部奇妙無比的古書,看不懂的人說它是有字天書;略知一二的人對它深感敬畏;真正瞭解的人愛不釋手,隨時擺在案頭,向它請益人生各種問題,增長處世的智慧。
《易經》的「義理」告訴我們:宇宙萬物一直在變化之中,充滿無限的活力與生機,那麼人類應該如何妥善安排自己有限而可貴的一生?答案是努力提升道德價值,以行善為主軸,搭配求真與審美的目標,使人生趨於完美的境地。個人與群體不可區隔,所以這是成己成人之學。
《易經》的「象數」可以用於占卦,只要秉持「不誠不占、不義不占、不疑不占」三項原則,再依循...
目錄
【自序】《易經》與人生 傅佩榮
第一講 《易經》是什麼
學習《易經》的心得
《易經》、《易傳》、「易學」
《易經》是符號象徵
什麼叫做「易」?
觀察天道安排人之道
《易經》如何解惑?
在變化中保持優勢
我學習《易經》的經歷
如何理解《易經》的占卦?
占卦容易解卦難
易經小常識 基本八卦(八經卦)的口訣
第二講 《易經》的由來
《易經》形成的三個階段
《易經》系出憂患意識
《易經》所描述的古代歷史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與古代文明的發展
《易經》的卦象
古代聖人的條件
易經小常識 關於《易經》的傳說:河圖與洛書
第三講 《易經》的卦象
先天八卦圖
八卦的象徵意義
坤卦的象徵意義
震卦的象徵意義
巽卦的象徵意義
坎卦的象徵意義
離卦的象徵意義
艮卦的象徵意義
兌卦的象徵意義
易經小常識 關於爻的一些術語
第四講 自強不息——乾卦
乾卦卦象和卦辭
真誠:閑邪存其誠,修辭立其誠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人的生命充滿無限的可能
易經小常識 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
第五講 厚德載物——坤卦
◎ 柔弱勝剛強
◎ 坤卦卦象和卦辭
◎ 厚德載物
◎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易經小常識 卦象術語
第六講 非吉則利——謙卦
古聖先賢謙虛的態度
謙卦的特別之處:謙虛納百福
謙卦卦象和卦辭
謙卦的啟示
易經小常識 卦象歌與卦序歌
第七講 面對困境的智慧
困境會激發成功的動力
屯卦:萬事開頭難
習坎卦:修德習教,誠信為上
蹇卦:反省自己,修養德行
◎ 困卦:天無絕人之路
◎ 《易經》中的祭祀
易經小常識《易經》問卜用語
第八講 自求多福的方法
損卦:損己利人
履卦:一切依禮而行
◎ 井卦:有福同享
◎ 鼎卦:除舊布新,安邦定國
易經小常識 《易經》的研習流派
第九講 《易經》的現代意義
《易經》與現代人的關係
◎ 古人如何看待《易經》
◎ 學習《易經》的三個重要收穫
易經小常識 《易經》占卦方法——籌策運算說明
附錄 《易經》答問錄
【自序】《易經》與人生 傅佩榮
第一講 《易經》是什麼
學習《易經》的心得
《易經》、《易傳》、「易學」
《易經》是符號象徵
什麼叫做「易」?
觀察天道安排人之道
《易經》如何解惑?
在變化中保持優勢
我學習《易經》的經歷
如何理解《易經》的占卦?
占卦容易解卦難
易經小常識 基本八卦(八經卦)的口訣
第二講 《易經》的由來
《易經》形成的三個階段
《易經》系出憂患意識
《易經》所描述的古代歷史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與古代文明的發展
《易經》的卦象
古代聖人的條件
易經小常識...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