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獎
美國童書文壇上閃閃發光的臺裔圖文作家
深受美國讀者與書評讚譽推崇的亞洲版《綠野仙蹤》
揉合中國民間故事、擁抱傳統精髓之華麗新經典
月下老人不再只管男女姻緣,只要找到他,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真正的「好運」究竟是什麼?是擁有一屋子的黃金美玉,還是……
請跟著勇敢的女孩敏俐,踏上令人驚異連連的神奇旅程,一起尋找月下老人!
在窮困、土地貧瘠的無果山村,一個名叫敏俐的女孩和父母住在快要倒塌的小屋裡。每天傍晚在餐桌上,父親總會告訴她翡翠龍、虎縣令和月下老人的故事。傳說中,悲痛的翡翠龍讓無果山上寸草不生;想方設法攀權附貴的虎縣令既貪婪又殘酷;住在無窮山的月下老人擁有一本《生死簿》,可以改變每個人的命運。敏俐受到這些故事的啟發,並從一隻金魚口中得知前往無窮山的路,從此展開一趟奇異的旅程,想去尋找月下老人,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這一路上,她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和神奇生物,包括不會飛的祥龍、跟織女是好朋友的牧童、明月光城的郡王、尋找龍門的橘色大魚、發明龍井茶的村莊、砍伐桂樹的吳剛……他們接連說出了更多小故事,提供了更多奇妙的線索,讓敏俐的追尋之旅愈加豐富曲折、更加發人深省。
這是一本不可思議的奇妙小說,有著史詩般的旅程、令人難忘的角色和主題;整體設計優美,插圖令人屏息,全書充滿幽默與感人的字句。故事的基本元素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說,經由作者絕妙的想像力和創作才華,揉合、延展成一部超越傳統的華麗新經典!讀者可以從這個易讀性高、不受時空限制的故事裡,感受到貪婪的邪惡,體會親情、友誼、信心和感恩的喜悅。
**書後附有本書作者〈寫給臺灣讀者的一封信〉。
作者簡介:
林珮思
Grace Lin
美國知名圖畫作家,目前已創作十多本作品,包括繪本、橋梁書和青少年小說,跨文化的題材與插圖,深受美國童書書評和讀者的肯定與喜愛;2010年以《月夜仙蹤》榮獲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獎,並榮登《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珮思的父母皆來自臺灣,因此她對這塊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感;曾赴臺灣、香港和大陸旅遊的經驗,更成了她創作這本書的靈感來源。精彩的個人網站:www.gracelin.com
譯者簡介:
張子樟
澎湖人,喜歡讀雜書,作品曾獲國家文藝獎、《聯合報》小說獎、教育部文藝獎等。多年來潛心研究青少年文學,著有十本討論少兒文學的書,如《少年小說大家讀》等;主編五本少年小說選集,如《彈子王VS.沖天砲》等;並譯有《閃亮閃亮》、《夏天的故事》、《瑪蒂達》、《月夜仙蹤》等多本少年小說。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得獎紀錄】
★ 2010年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獎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2010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書
★ 2009年美國家長協會推薦金牌獎
★ 2009年紐約公共圖書館百大閱讀與分享選書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廖玉蕙(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林文寶(臺東大學榮譽教授)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哲也(知名童書作家)
唐唐(知名插畫家)
吳淑芬(臺南市公園國小校長)
聯合推薦
許建崑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用一條紅線串結了民族圖騰與文化情感
在學校制度未成立之前,營火邊講述故事是古人傳遞知識、文化與情感的最佳方式。因為是說書者直接對聽故事的人敘述,又能模擬故事人物之間的對話,使得簡單形式的寓言、神話、民間故事可以口耳相承,傳誦久遠。
作者林珮思是美國華人第二代,自述童年時光花很多力氣在「抗拒父母教授傳統文化」;直到年長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麼。她把童年讀過的中國故事和神話重新組合,利用敏俐幫助父母「改變命運」為故事軸線,組合十多個文化母題和十多場「說書」的情境,宛如月老紅線,串結了民族圖騰與文化情感。在她的彩筆下拋棄民間文學的「懲罰」與「宿命」,而給予讀者健康亮麗的啟發,展現作品再造的新精神。
【國外書評推薦】
文筆相當優雅,全彩的插圖令人屏息……刻畫出令人感歎且透徹的人性。
──《學校圖書館期刊》
作者以美麗的語言,創造出堅強且令人難忘的女主角,以及一片神祕的土地。書裡的故事,皆取材自中國民間故事的豐富歷史長河,藉由作者的講述、深化角色與背景的意義、進展流暢的情節交織而成。讀者可以從這個不受時空限制的故事裡,感受到貪婪的邪惡和感恩的喜悅。
──《書單》
敏俐表現出勇敢堅定的女性角色典範;經由這段驚奇的旅程,她明白了家庭、友誼和信心的重要性。
──《柯克斯書評》
故事靈感不僅汲取自中國民間故事,同時也受到美國童話《綠野仙蹤》的啟迪,作者創造出一則具有高度親和力與易讀性的民間傳說。
──《兒童文學》
得獎紀錄:【得獎紀錄】
★ 2010年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獎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2010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書
★ 2009年美國家長協會推薦金牌獎
★ 2009年紐約公共圖書館百大閱讀與分享選書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廖玉蕙(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林文寶(臺東大學榮譽教授)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哲也(知名童書作家)
唐唐(知名插畫家)
吳淑芬(臺南市公園國小校長)
聯合推薦
許建崑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用一條紅線串結了民族圖騰與文化情感
在學校制度未成立之前,營...
章節試閱
敏俐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綁在龍身上的麻繩統統割斷。有些繩結打在水面下,她必須潛到擺盪的水草間割除。她在水裡進進出出、割著繩子的時候,也把關於她住的村子、那條金魚和她如何展開旅程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這條龍。
「我叫敏俐。」她跟龍說:「你叫什麼名字?」
「名字?」龍遲疑了一下。「我想我沒有名字。」
「每個人都有名字,」敏俐說:「你出生時,沒人幫你取名字嗎?」
「我出生時?」龍一邊問,一邊絞盡腦汁的想。
「沒錯,」敏俐說,她再度覺得這條龍和她曾經聽過的龍很不一樣。「你出生時,他們怎麼叫你?」
祥龍的故事
我出生時,記得曾聽見兩個聲音在說話。
「師父!」一個聲音說。「真是好極了──這條龍幾乎是活生生的!」
「硯臺多加點水。」另一個聲音說。這聲音離我的頭很近,我感覺得到他呼吸的溫暖氣息。「說話小聲點。你會把這條龍吵醒的。」
「對不起,師父。」第一個聲音以一種更為順從的語調說。「只不過,這幅畫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啊,即使對如您這般技藝高超的畫家來說。您將這幅〈祥龍獻瑞圖〉獻給縣令,會為村裡帶來莫大的光榮。」
「送給虎縣令是浪費。」師父輕聲的說,輕得只有我聽得見。「這年頭只有皇室可以使用龍的圖騰,這個自負自大的人,竟委託我畫一條祥龍。現在他兒子娶了郡王的女兒,虎縣令會竭盡全力誇耀他的權勢,無限擴大他的權威。但這幅畫會教他大發慈悲,這座村莊就不用繳交他所訂定的繁重稅賦了。」
「師父,您說什麼?」徒弟說。
「沒事,」師父說:「只是我讓畫中的這條祥龍踩在地面上,不像所有其他的龍翱翔天際,說不定縣令會因此明白,他的權勢把他自己壓得多麼悶悶不樂。」
「師父,我懷疑縣令會了解那層涵義。」徒弟說。
「這倒是真的,」師父說:「但這條龍應當還是能取悅他。我得準備恭候他大駕光臨。這幅畫已經完成了。把毛筆洗乾淨,好好照料我那塊獨特的硯臺。它非同小可,獨一無二,是用我師父在離這兒很遠的一座山上所採下的石頭做成的。他從未透露是哪一座山,因此我們永遠無法再做另一塊硯臺。」
「是的,師父。」徒弟說。「但這條龍……」
「怎麼啦?」師父說。
「祥龍畫完了嗎?」徒弟問。「您還沒點睛呢。」
「就一幅畫而言,這已經完成了。」師父說。「年輕的徒兒啊,我要教你的可多著呢。」
接著,我聽到人聲和腳步聲漸漸消失。那感覺可真怪。太陽的溫暖光芒淌過我的皮膚,但我的手臂和雙腳卻被凍住了。我聽得見風吹動樹葉的沙沙聲和鳥兒在地上的跳躍聲,但我什麼也看不見。
時間慢慢流逝;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空氣愈來愈冷。我聽到腳步聲朝我走來,好多的腳步聲,因此我知道來的是一整班人馬。
「縣太爺,如您所要求的,」一個聲音說──我認出那是師父的聲音,「容小民呈上這幅畫。小民謙恭作畫,向縣太爺的政績致上敬意。」
四周一片靜默,因為所有的人都睜著眼睛──我猜──看著我。
「陳畫師,」另一個聲音說,極其敬畏,「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作啊。」
「謝謝縣太爺的稱讚,」師父說:「真高興您喜歡這幅畫。那麼,可以履行您與小民的約定了吧?」
「沒錯,」那聲音說:「這座村子明年不用徵稅了。我會收下這幅畫。」
雖然我不確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卻知道自己並不想成為虎縣令的收藏。他的聲音帶著一種殘酷和貪婪,即使在表達喜悅時也是如此。我想抗議,但我靜止的雙脣卻發不出聲音。接著我被捲了起來,所有的聲音和感覺都消失了。
我不知道自己被捲起來多久。可能是一天,或者一個月,或者一年。我只能等待。最後我被攤開了,卻感覺自己被一陣冰冷的狂風籠罩住。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會發抖。
「這幅畫真是傑作!」有個聲音驚訝的說,接著馬上變得諂媚又奉承。「只有縣太爺您配得上。」
「沒錯,」虎縣令說:「把它掛到我椅子後頭。」
「遵命,縣太爺。」那聲音說著,猶豫了一會兒,又接著說:「好奇怪!」
「哪裡奇怪了?」虎縣令問。
「這個嘛,」那聲音說:「這條祥龍沒畫上眼睛。那位畫家一定是忘了。」
「沒有眼睛!」虎縣令發出如雷的吼聲。「陳畫師竟敢給我一幅未完成的畫! 接下來這十年,我要加倍徵收他村子的稅賦。」
「縣太爺,」第三個聲音說,聽起來稍微仁慈些,「只不過是個小瑕疵罷了。我們只要點上眼睛,這條祥龍就畫好了。」
「嗯,沒錯。」虎縣令說,顯然正這麼考慮著。「把筆和墨拿來。」
我聽到僕人們拖著腳走著,拿來了筆和墨。虎縣令靠近我時,我感覺到他既熱又乾的氣息吹在鼻子上,還感覺到冰冷的墨汁碰到了我的一隻眼睛。忽然間,我看得到東西了!虎縣令伸手要點我的另一隻眼睛時,我看到他的胖臉正斜睨著我。
等到我的雙眼都看得見時,一陣暖意盈滿了我的身子─有如在冷天裡喝著熱茶。我覺得手臂、手掌、後腿和腳掌一一有了力氣,我的脖子和頭第一次伸展開來。我一直想發出的高聲喊叫,現在全從我嘴裡衝了出來,我發出一聲巨吼,把虎縣令震倒了。
「牠活過來了!」我聽到他喘著氣,還聽到僕人們的尖叫聲,「祥龍!牠活過來了!祥龍!」
我知道這是逃離虎縣令的大好機會。我從畫中跳起來,衝倒每個人,摧毀桌子、椅子和柱子。我從一扇窗子瞥見了藍天綠葉,立刻往外衝,撞破牆壁穿了出去。我離開時,那棟建築倒塌了,所有的人大喊大叫。「祥龍!」他們尖叫著。「祥龍!」
我知道自己必須儘快離去,因此我竭盡全力快速的衝進森林,把他們遠遠、遠遠的拋在後頭。從那時起,我就一直住在森林裡。
「所以我認為,」這條龍說:「我的名字就叫『祥龍』。因為每個人都是那麼叫我的。」
「祥龍,」敏俐重複了好幾遍,並試著不要露出微笑。「嗯,我覺得這名字夠好了。我很容易就記住這個名字。」
龍點點頭,很高興發現自己有個名字。
「這麼說,你是從畫裡誕生的!」敏俐說:「那就說明了你為什麼跟我爹所說的龍很不一樣。」
「妳爹認識其他的龍?」祥龍急切的問。「我從沒見過另一條龍。我總是想,如果我能飛,終究會看到另一條像我一樣的龍。」
「嗯,這個嘛,」敏俐說:「我想我爹並不認識任何一條龍,他只是敘述牠們的故事。大多數的人認為龍只存在故事裡。你是我所見過的唯一一條龍。」
「噢,」祥龍悲傷的說:「而且我甚至還不是一條真正的龍。」
他們說話時,敏俐一直割著麻繩。就在那一刻,敏俐割斷了最後一條繩子,並用手搓揉祥龍的一隻臂膀。「你是我在現實生活中唯一見過的龍,」她說:「我覺得你很真實。所以,我認為你是一條真正的龍。或者說,最起碼有夠真實了。不論如何,如果我們要一起去無窮山,至少得成為真正的朋友。」
「沒錯。」祥龍同意,他倆都露出了笑容。
(以上摘錄自《月夜仙蹤》第十一章)
敏俐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綁在龍身上的麻繩統統割斷。有些繩結打在水面下,她必須潛到擺盪的水草間割除。她在水裡進進出出、割著繩子的時候,也把關於她住的村子、那條金魚和她如何展開旅程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這條龍。
「我叫敏俐。」她跟龍說:「你叫什麼名字?」
「名字?」龍遲疑了一下。「我想我沒有名字。」
「每個人都有名字,」敏俐說:「你出生時,沒人幫你取名字嗎?」
「我出生時?」龍一邊問,一邊絞盡腦汁的想。
「沒錯,」敏俐說,她再度覺得這條龍和她曾經聽過的龍很不一樣。「你出生時,他們怎麼叫你...
推薦序
【名人導讀】
張子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說書藝術揉合民間故事的新蛻變
雖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在〈說書人──尼加拉‧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The Storyteller:Reflections on the Works of Nikolai Leskov)一文中曾感歎說,「說書人」這個古老的行業受到小說興起及新聞報導的衝擊,已經日薄西山,但上個世紀末奇幻文學的勃然再起,說書人有了新的契機與面貌。他們不需再與聆聽者面對面,可以筆代口,以傳統說書人的口吻寫出適合口傳的故事,向無數的大小讀者「講」故事。林珮思(Grace Lin)的《月夜仙蹤》就賦予故事中多重故事新的生命,使得說故事的藝術重新活了過來。她把許多中國民間故事和傳說揉合一起,組成一篇迷人的故事。然而,她書中的說書人身分卻與班雅明的主張有些落差。
班雅明強調,真正的說書人說書的態度,跟他們過生活的態度無分軒輊。他們在說書的時候,關心現實生活,所以故事充滿了忠告與智慧。林珮思的故事同樣不欠缺忠告與智慧,但在她筆下,人人都可擔任說書人。整篇故事雖依循主角敏俐的冒險歷程而展開,整本書仍然仰賴作者精心安排的多重故事講述來延伸。全書除了正文以外,幾乎比較重要的角色都得講故事;我們在結尾處發現,故事竟有十六篇之多,平常在家每晚都給敏俐講故事的父親講了四個。母親只講了一個故事,內容近乎懺悔。有趣的是,敏俐只扮演純粹的聆聽人,一個故事也沒講,但卻前後聽了十一個。作者這位最主要的幕後說書人,利用層次分明、趣味盎然的故事串連起主角的探索行程。誰來說故事呢?除了人之外,作者還安排橘色的大魚、石獅子、祥龍和白兔輪流說故事。書中的每篇故事彼此交融在一起,就像月下老人把地上的人們用命運線綁在一起。
林珮思在這本為孩子書寫、親自畫出漂亮絕倫插圖的小說裡,天衣無縫的把傳奇和故事編織在一起。主角敏俐為了把好運帶給自己的家人,走上了英雄的追尋旅程。在追尋過程中,她領悟了有關友誼、勇氣、好運的真義和故事的力量等等。文字簡單有力,故事可愛、甜美、奇妙、充滿魔力。在一個商業化掛帥並壓倒了最簡樸、最美好的人間真理的時代,作者說了一個傳達內心之美的故事。書中令人訝異的法術和角色之間的關連,使得這篇故事適合任何一個世代的人來閱讀。不分老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或許都會在自己夢中發現有關愛、勇敢、信仰的訊息,當然同時也找到了寬恕之道。這篇故事同時教導我們,對於目前擁有的要心懷感激。如果我們花時間尋找,會發現快樂就在我們面前。書中的敏俐與祥龍在旅程中不斷學習並成長,說故事並聽故事,沿著路途的某處──我們也陪著他們──學會了快樂的祕密。
這本書另一不同凡響之處是,讀者讀到的不只是敏俐的旅程,還包含了她母親的情緒之旅。母親從一個整天唸唸有詞的人變成懂得感恩的人,這種變化得歸功於她的悲傷與自省。許多追尋故事只仔細刻劃英雄的冒險歷程,很少涉及父母在家苦等孩子安全歸來的片段。書中每寫到敏俐陷於極端困境時,她父母的憂心自然而然就從作者筆下滑出,但這些段落主要在於處理她父母親的孤寂。讀者最後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試圖在書中闡揚一種祕而不宣的偉大情操:不論兒女走了多遠,父母永遠都在家中等候著。
不少讀者認為,這本作品有《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的影子,這同時也讓其他人想起魯西迪(Salman Rushdie)的《哈樂與故事之海》(Haroun and the Sea of Stories)。魯西迪在他的這本作品裡,企圖重新喚醒讀者──閱讀一本絕望角色群聚一起、在探索路上成為好友的追尋小說的那種感覺。在這方面,林珮思似乎比魯西迪聰明。魯西迪的小說基本上是《綠野仙蹤》的再現;而林珮思把舊故事和古典神話組合在一起,構思出似乎是全新的素材。另外,她同時還想到了視覺效果,比如在月雨村,敏俐投宿在大阿福的家,家中每個人從自己的衣服剪下一塊布,幫敏俐做了一件暖棉襖:「她注視著自己身上這件新棉襖的袖子和縫在上頭的鮮紅拼布,倒抽了一口氣……他們揮手時,敏俐看到每個人的袖子都少了一塊。她的道別聲凍結在喉嚨裡。」她同時不忘應用隱喻,例如:「每天晚上,星星像落在黑色石頭上的雪片,布滿了天空……」使得這本書不僅適合自我閱讀,也可以放聲朗讀。
如果說把《月夜仙蹤》與《綠野仙蹤》和《哈樂與故事之海》比較不甚恰當,因為時空不相同的關係,讀者極可能會想起一九二六年榮獲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金獎的《海中仙》(Shen of the Sea)。這本書的作者也借用了部分中國傳說與民間故事,但扭曲了故事原意,又濫用典故來改寫,中國味道完全變了味。從插圖中也可看出,作者對中國朝代的更迭與服飾、髮型了解不多。唯一能吸引外國讀者的是書中的逗趣胡鬧敘述,反而欠缺深度與廣度。相對之下,八十多年後的《月夜仙蹤》作者態度嚴謹多了。她熟悉自己的文化,並能細嚼慢嚥,舖陳出華人讀者也能接受的結構。用典細心,描寫情節相當動人,熔寫實與奇幻於一爐。作者擅長講故事,她讓書中每個角色都扮演不同程度的說書人,支撐情節的發展。沒說過故事的女主角則擔任串接故事的重任,突顯了以不同的故事串連一系列的衝突。藉由故事的溶入,調節了行文的節拍。
最值得讀者注意的是,作者巧妙的融入〈月下老人〉、〈牛郎織女〉、〈吳剛伐桂〉、〈畫龍點睛〉、〈定婚店〉等有趣的故事(獨獨缺了〈嫦娥奔月〉)。在敘述時,又不動聲色的植入某種超凡的意念。一張不停飄蕩在空中的紙,上面有兩個讓讀者懸念不止的字(英文是一個字),帶給父親詮譯人生哲理的機會。原來那兩個字不是「智慧」(wisdom)、「榮譽」(honor)、「情愛」(love)或「真理」(truth),也不是「仁慈」(kindness)或「信心」(faith);最後,敏俐面對月下老人時,終於讀懂了,那兩個字是「感激」(thankfulness)。故事到這裡,它的意境昇華了,也給讀者一種意想不到的撞擊與領悟。另外,月下老人還直截了當的告訴敏俐,她只能問一個問題,她便陷入天人交戰的窘境。是要問如何改變自己家人的命運,還是要幫祥龍問如何解決牠不能飛的問題?最後她選擇了友誼,犧牲了自己的權益。然而,善有善報,自己的命運也隨著祥龍飛天而有了美好的改變。
面對跨越數百年說書話本的多重面向,作者揉合了繪畫與文字的表現方法,讓讀者欣然遇見傳統作品的轉化與蛻變,發現說書無限延長的韌性及更寬廣的藝術領域。她同時以一種近似影像式的語彙反映了某個年代的常民生活,喚醒讀者一起來參與往昔的社會情境,不只是反思社會制度的優劣,更是有關於人性深層的挖掘。表面上,作者揉合了民間故事與傳統,但十六篇多重故事裡卻又呈現出傳統的官民互動模式。讀者見到了跋扈霸道的官府如何欺壓良民,良民又如何以婉轉的方式表達其不滿與抗議。
作者藉由多重故事的並置,釋放出一種超越前人的內涵。作品本身並未違反青少年文學提供樂趣的原則,但她更進一步將古典文化中長存於常民的樂觀豁達與敬天畏神的精神融入,提昇了作品的意涵。她成功的創造了一本讓老少期待、高興、驚喜和訝異的優秀作品。
【名人導讀】
張子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說書藝術揉合民間故事的新蛻變
雖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在〈說書人──尼加拉‧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The Storyteller:Reflections on the Works of Nikolai Leskov)一文中曾感歎說,「說書人」這個古老的行業受到小說興起及新聞報導的衝擊,已經日薄西山,但上個世紀末奇幻文學的勃然再起,說書人有了新的契機與面貌。他們不需再與聆聽者面對面,可以筆代口,以傳統說書人的口吻寫出適合口傳的故事,向無數的大小讀者「講」故事。林珮思(Grace Lin)的《月夜仙蹤》就...
作者序
寫給臺灣讀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讀者們:
《月夜仙蹤》能在臺灣出版,我感到非常的欣喜和快樂。我的父母皆從臺灣移民到美國,雖然我的成長過程非常美國,根依然不變。我有很多親戚在臺灣,祖母也住在那裡;他們終於能在當地的書店買到我所寫的其中一本書,好興奮啊!
很高興可以在臺灣買到自己的書,因為我就是在那裡找到了創作這個故事(還有拍攝封面摺口那張照片!)的勇氣。如同您們在〈後記〉所讀到的──我,很不幸的,將童年的大部分時光花在抗拒父母教授傳統的心力上;直到年紀漸長,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麼。我再次對童年所讀的中國故事和神話感到興趣;一個新故事的靈感,就從那些填滿我腦袋的神話中誕生了。然而一開始,我擔心自己身為一個美國化的亞洲人,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我沒有權利重新詮釋這些民間傳說。
但在臺灣旅行時,一看到寺廟裡的祭品並非只是傳統的紙錢,而是紙電腦、紙iPod,甚至假美金,這讓我相當驚訝。我這才明白,臺灣人讓他們的傳統與時俱進。傳統可以漸漸發展成適合現代社會的模式,或許正因如此,它們才依舊這麼活躍。亞洲文化的特質一如我們眼中的竹子─強壯且柔韌─而我的這番小改寫呢,從壞處想,毫無惡意;從好處想,是一株新芽。
所以,我寫下了自己的故事,也就是這本書。獻給您們,我在臺灣的讀者,許多角色和象徵會讓您們覺得親切熟悉,希望這會讓您們覺得這本書更加有趣!
獻上最佳的祝福
林珮思
【後記】
以想像力擁抱傳統
十一歲之前,我對自己的亞洲傳統毫不在乎。我那聰明的母親,知道任何一種強迫性的文化灌輸方式,都會導致鄙視的心態,就默默的將六、七本中國民間傳說、神仙故事書留在書架上。我忍不住抽出一本新書,非常安靜的讀起那些書來了。
起初,我相當失望。由中文轉譯的英文大大削弱了那些故事,有時還粗糙、艱澀得難以理解。書中幾乎讀不到任何細節或描述,平淡無趣的插畫頂多只能用「未臻成熟」來形容。
慢慢的,我開始忽略這些缺點。即使在最勉強的情況下,這些永恆的故事仍保有它們自己的魅力─我也把自己所想到的細節加進故事裡頭。我的想像力無視於朝代更迭和史實元素,我用屬於自己的圖像和想像,層層疊疊的填滿這些故事。
時光荏苒,我嘗試擁抱自己的根。我去了臺灣、香港和中國大陸,讓自己浸淫在那些土地的廣袤裡;我曾閱讀和想像的故事,似乎又一一活了過來。但是,這些故事持續脫軌演出,還帶著點我個人的亞裔美國人感性色彩。我發現自己相當喜愛中國人使用同音異義雙關語的傳統,只不過我改而使用英文聯想。許多只以一句話描述的民間傳說,我為之虛構出故事情節;單調平板的神話人物,我為他們創造出身世緣由;我還將一個脫離現實文化束縛的中國小女孩,想像成一位生氣勃勃的女主角。
而這些,就是構成《月夜仙蹤》的故事和角色。這本奇幻小說的靈感,來自於我在青少年時期所著迷的中國民間傳說,以及在成年時期深受吸引的土地和文化。希望這本書對您們來說,也具有同樣的神奇魔力。
寫給臺灣讀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讀者們:
《月夜仙蹤》能在臺灣出版,我感到非常的欣喜和快樂。我的父母皆從臺灣移民到美國,雖然我的成長過程非常美國,根依然不變。我有很多親戚在臺灣,祖母也住在那裡;他們終於能在當地的書店買到我所寫的其中一本書,好興奮啊!
很高興可以在臺灣買到自己的書,因為我就是在那裡找到了創作這個故事(還有拍攝封面摺口那張照片!)的勇氣。如同您們在〈後記〉所讀到的──我,很不幸的,將童年的大部分時光花在抗拒父母教授傳統的心力上;直到年紀漸長,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麼。我再次對童年所讀...
商品資料
出版社:小天下出版日期:2010-09-30ISBN/ISSN:978986216607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3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