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溫‧戴爾
定價:NT$ 320
優惠價:88 折,NT$ 281
本商品已絕版
2025年,全球暖化難民估計將高達10億人。
2036年歐盟終於崩解。為阻擋自地中海沿岸飢荒國家湧入的難民,歐洲北方各國關閉邊境。
非洲大陸陷入永無止盡乾旱。部分島國被海水淹沒。
各國為爭奪/保護糧食,各擁核武自重。
此時全球平均溫度,比之1990年,不過上升2.8℃,數據看來輕巧。
如果我們持續漠視全球暖化
這,就是我們的新、世、界。
氣候變遷已超乎預期的加速發生。全球暖化將導致資源日漸消逝、龐大人口遷移、自然災害、傳染病散佈、乾旱、海平面上升、農耕地消失等嚴重後果。但事實上,全球暖化的速度與影響對不同國家與區域來說並不一致,地理位置將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政治衝突勢不可免。因此歐美各國國防部早已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戰略規劃當中。
作者格溫‧戴爾是知名國際情勢評論家,《氣候戰爭》一書以罕見的地緣政治角度深入探討全球暖化加劇、各國面臨排山倒海壓力之際如何具體回應氣候變遷的挑戰。本書以戴爾對國際情勢之洞見及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深入關注為基礎,並輔以大量訪談內容,受訪者皆是目前各國首屈一指、精研氣候變遷議題的科學家或政府決策者。戴爾精準刻畫氣候變遷下的未來世界樣貌,讀來驚心動魄不失娛樂性,媲美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更因推論全然建構於當前事實,被譽為極具可信度的模擬情境。字裡行間亦乘載極大知識量,一併述寫自1988年聯合國首度關注氣候議題、其後簽署京都議定書至今,世界各國對暖化議題所抱持的態度與對抗暖化的過程,包含許多最新的研究結果,明確揭示面臨暖化危機的你我目前的位置,與未來可能走向的道路——當然,那不一定是坦途。
在88水災重創台灣政治經濟之後,我們還要置身事外,將全球暖化視為科學家的無聊恐嚇嗎?還以為異常的氣候只是百年一遇的偶發事件?實情是,目前世界強權已面臨崩解危機,國與國間的衝突與競爭終將失去意義,各國非得聯手才能自我拯救。這是決定全人類命運的最後一場戰役,是我們唯一,且最後的希望。
現在,倒數計時了。
作者簡介:
格溫‧戴爾Gwynne Dyer
1943年於加拿大紐芬蘭(Newfoundland)出生,身兼國際事務領域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與演說家等職已逾20年,同時也是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委員會成員。但戴爾一開始所接受的其實是史學訓練,他分別在加拿大、美國與英國的大學拿到學位,最高學歷為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軍事與中東史博士。曾經在加拿大、美國、英國的海軍服役,也曾在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與牛津大學任教。1973年,戴爾開始為倫敦的主要報紙撰寫有關以阿衝突的文章,並迅速決定放棄學術生涯,轉型為新聞工作者。其後戴爾的國際事務專欄每週出產兩篇文章,並於世界45國、超過175份報紙上發表。
戴爾製作的第一部電視紀錄片《戰爭》(War),在1980年代中期於45國播出,同時也獲得美國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提名。1994年的《人類》(The Human Race)與《維和部隊》(Protection Force),則獲得加拿大廣播電視最高榮譽雙子星大獎(Gemini Awards)的肯定。
書籍方面,戴爾的主要著作《戰爭》(War)於1980年代問世,在全面修訂後於2004年再次出版。近十年的作品則較為貼近當代,主要處理後911世界的政治與戰略議題,包括2003年《無知的軍隊》(Ignorant Armies)、2004年《未來:時態》(Future: Tense)與2006年《他們製造的混亂》(The Mess They Made)等書。
Website * http://www.gwynnedyer.com/
譯者簡介:
林聰毅
民國53年出生,出生地台北縣。學歷:政治大學外交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班畢業。經歷:曾任中央通訊社記者、中央日報國際組新聞編譯,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召集人。
名人推薦:
高雄市市長 陳菊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宇通光能董事長 蔡進耀
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創辦人 陳致廷
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震撼推薦
氣候、糧食、經濟,三個議題環環相扣,都影響到國際政治與國家權力的消長。氣候問題是否終將引起一戰,也因此成為我們必須密切追蹤觀察的國際情勢。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氣候戰爭》根據作者親身訪問的事實根據,透過情境的假設和模擬,真實勾勒出不久的未來人類將面對的考驗、世界各國政府在全球暖化威脅下做出的具體回應。書中描述的故事就如同電影《2012》、《愚蠢年代》般高潮迭起。
——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創辦人 陳致廷
《氣候戰爭》一書的理念是崇高的,其最終企圖,就是希望避免未來走向不利於人類。本書推理的過程值得仔細玩味,因為這些推理絕對建基於過去發生的事實上。最終要思考的,就是你希望這樣的未來發生嗎?你會行動以避免這樣的未來嗎?
——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格溫‧戴爾是少數既有足夠勇氣坦率說出真相,且同時也具備背景知識的作家,不做虛偽的陳述。《氣候戰爭》出色地詳述氣候/能源議題的最新現況。當然,現況並不美好。
——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席科學家 丹尼斯‧布席奈爾(Dennis Bushnell)
《氣候戰爭》是一本真正重要且及時的書。沒有任何人(即使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能確知世界氣候從現在起到10年後會呈現如何樣貌,但我們與政府還是必須做出明智的預測。有關氣候變遷下人類的結局,格溫‧戴爾預測乾旱與高溫如何在世界各地引發戰爭,甚至核子戰爭——這是我見過最好、可信度最高的預測。
——英國地球物理學家、《蓋亞的復仇》(The Revenge of Gaia)作者
羅夫洛克(James Lovelock)
目前有關氣候變遷的辯論大多集中於其對未來的影響,但少有人有足夠勇氣刻畫未來的可能樣貌。《氣候戰爭》是一個生動、令人震驚甚至充滿娛樂性的嘗試。水與戰爭總是息息相關。放眼未來,我們自應懷抱希望,但同時也得具備良好判斷力。《氣候戰爭》,非讀不可。
——英國資深外交官、牛津大學詹姆斯‧馬丁21世紀學院前瞻政策計畫主持人
提克爾爵士(Sir Crispin Tickell)
閱讀描述氣候變遷對全球產生巨大影響的《氣候戰爭》一書,就像閱讀史蒂芬‧金的小說。恐怖,卻教人捨不得放下。
——《G Magazine》
格溫‧戴爾在《氣候戰爭》中,對未來數十年可能出現之地緣政治衝突有極為出色的分析。
——《The Monthly》
格溫‧戴爾是一位造詣極深的軍事歷史學者,他的文章修辭底蘊廣博知識,且令人完全信服。
——《Publishers Weekly》
推薦序——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創辦人 陳致廷
全球暖化和你、我有關嗎?
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創辦人 陳致廷
身為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的創辦人,我經常涉獵國內外關於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綠能產業等相關議題的最新資訊在網站上和大家分享,近來種種跡象透露出的警訊,不禁有點憂心人類是否能夠及時阻止這一場氣候暖化帶來的浩劫。
節能減碳、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物種消失、糧荒,這是一些我們偶爾在新聞上看到,耳熟能詳但似乎距離遙遠的名詞。冰河時期到來、城市被水淹沒、強烈颶風、大海嘯,這些感覺應該是在電影中出現的情節,會不會跟我們產生關聯性呢?我們來看看幾個事件:
2003年夏季,歐洲熱浪在歐洲是一個最熱的夏天氣溫記錄。熱浪導致危害幾個國家的居民健康,並結合乾旱造成作物短缺,造成:1、南歐共有35,000人喪生。2、法國數座核電廠被迫關閉 3、經濟損失超過150億美元
2005年8月,颶風卡崔娜(Hurricane Katrina)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陸,造成了:1、財產損失812億美元。 2、死亡人數超過1883人。 3、紐奧良城市百萬人撤離(全城都浸在水中) 4、城市建築物90%遭到破壞。
以上兩個災害發生地點在歐洲和美國,那台灣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把台灣列為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在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驚人豪雨引發的八八水災重創了台灣東部和南部,相信我們都還記憶猶新。
因為人類活動、石化能源使用、畜牧業排放等原因,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的計算,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會停留五十年到二百年,才會被海洋吸收,如果不及時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最後暖化的苦果還是由人類來承受。
作者格溫‧戴爾(Gwynne Dyer)在書中透過清晰的描述,彷彿帶我們穿越時空進入未來,看見了海水上升4至6公尺,導致中國、孟加拉、埃及、越南等人口稠密的河流三角洲被淹沒,湧現龐大的難民人數,各國因糧食、水資源的爭奪,成為戰爭的引爆點,一幕幕的場景讓我們親身見證了未來人類將面臨的浩劫。
最精采的是本書根據作者親身訪問的事實根據,透過情境的假設和模擬,真實的勾勒出不久的未來人類將面對的考驗、世界各國政府在全球暖化的威脅下做出的具體回應,書中描述的故事就如同電影《2012》、《愚蠢年代》般高潮迭起,但是如果當災難變成真實,您絕對不會希望自己成為故事中的主角!
要如何避免本書的預測成真,「您」是對世界發揮影響力的關鍵。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實現綠生活、落實節能減碳,並開始關心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嚴重性。
引用狄更斯小說雙城記中的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無知的年代;這是信仰的紀元,也是懷疑的紀元;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無所不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之路,我們也通往地獄之門。」這段話很貼切的描述現在人類面臨全球暖化威脅的關鍵時刻。
這一場氣候戰爭現在已經開打,全世界將在同一艘船上,沒有人也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世界各國必須同心協力共同對抗全球暖化才能阻止這場浩劫的發生,當然也包括台灣。
或許您認為這些問題都非常龐大,個人哪裡能夠改變什麼呢?您別忘記了:雖然一個人的影響力非常的有限,但透過蝴蝶效應將可造成數以萬倍的影響。
是否能夠及時阻止暖化浩劫,「您」將決定未來人類的命運,讓我們一同走進氣候戰爭書中所勾勒出的未來世界,相信您將會有很不同的感受。
推薦序——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設想未來,落實現在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人到幾歲時,才能分辨過去,幻想未來?過去是記憶在心中的歡樂與悲愁,未來則永遠是個夢,永遠充滿期望的夢。有了記憶才有生命,有了夢才有呼吸。但,人又是群聚的動物,單靠自己的記憶,跌跌撞撞的,終身悔恨無數。別人的記憶,別人的經驗,必須珍惜,才會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同樣地,夢好似海市蜃樓,是遙不可及,還是必將實現。所以,要與人分享夢,才知道所追求的夢是美好的,還是虛幻的。
氣候變遷談的是過去也是未來,是科學家的記憶與夢想。描述過去,科學家用了許多理論、方程式、數據,也用了許多監測儀器、化學分析與資料處理技巧。探索未來,科學家們則用了非常複雜的電腦、程式語言、影像處理。未來還未發生,但在科學的理論支持與電腦模擬中,似乎已活生生地在眼前奔馳。
《氣候戰爭》一書是用文字分析過去與未來,分析的對象不是僅僅科學家,而是那些被科學家所影響的行動主義者。譬如北極海冰的融解不斷加速,俄羅斯已相信氣候暖化將使得北極海的資源可被開發,所以到北極海底下的海床插下國旗宣誓領土。此舉讓加拿大非常氣憤,因此加國總理立刻飛抵北極海宣誓主權。由此,延伸到未來,北極海四周的國家是否會因此進入戰爭敵對狀態呢?
又如在氣候暖化預期下,各國可能會為有限的水與糧食而反目。再加上預期中的人口成長,以及海水位上升。最貧窮弱勢的孟加拉,是否會出現「氣候集體屠殺」事件?若想改變這個悲劇,為了水、為了糧食,孟加拉會發展核武以改變她們的弱勢地位嗎?未來的發展,對於行動主義者而言,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對於《氣候戰爭》所設想的許多未來情境,個人沒有依據可以相信那些是可能的,那些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未來學者」發揮的舞台。不過,這本書絕對不是科幻小說,而應歸類為對於未來的偵探推理小說。我們也經常運用類似的思考方式,來探索個人對於某些事件的反應,將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然後再決定自己認為正確的處理方式。最常見的練習,就是在打橋牌、打麻將、打梭哈之時。這樣的未來,當然與科學家經過電腦運算,所推估出來的,是不相似的。原因在於科學家必須客觀,而未來學者有可能偏於主觀,特別是當個人的偏好或意圖,會被投射到推理過程中。
《氣候戰爭》一書的理念是崇高的,就與電影《愚蠢年代》一般,先設想未來,並予以合理化。但其最終企圖,就是希望避免未來走向不利於人類。這本書所提出的未來不一定能讓每個人震撼,但其推理的過程,卻值得仔細玩味。因為這些推理絕對是建基於過去發生的事實上,然後再往未來延伸。最終要思考的,就是你希望這樣的未來發生嗎?你會行動以避免這樣的未來嗎?
個人推薦讀者閱讀此書,不完全是為了影響讀者的行為,而是要去思索未來推理的趣味與挑戰。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2折7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5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格溫‧戴爾
優惠價: 88 折, NT$ 281 NT$ 320
本商品已絕版
2025年,全球暖化難民估計將高達10億人。
2036年歐盟終於崩解。為阻擋自地中海沿岸飢荒國家湧入的難民,歐洲北方各國關閉邊境。
非洲大陸陷入永無止盡乾旱。部分島國被海水淹沒。
各國為爭奪/保護糧食,各擁核武自重。
此時全球平均溫度,比之1990年,不過上升2.8℃,數據看來輕巧。
如果我們持續漠視全球暖化
這,就是我們的新、世、界。
氣候變遷已超乎預期的加速發生。全球暖化將導致資源日漸消逝、龐大人口遷移、自然災害、傳染病散佈、乾旱、海平面上升、農耕地消失等嚴重後果。但事實上,全球暖化的速度與影響對不同國家與區域來說並不一致,地理位置將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政治衝突勢不可免。因此歐美各國國防部早已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戰略規劃當中。
作者格溫‧戴爾是知名國際情勢評論家,《氣候戰爭》一書以罕見的地緣政治角度深入探討全球暖化加劇、各國面臨排山倒海壓力之際如何具體回應氣候變遷的挑戰。本書以戴爾對國際情勢之洞見及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深入關注為基礎,並輔以大量訪談內容,受訪者皆是目前各國首屈一指、精研氣候變遷議題的科學家或政府決策者。戴爾精準刻畫氣候變遷下的未來世界樣貌,讀來驚心動魄不失娛樂性,媲美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更因推論全然建構於當前事實,被譽為極具可信度的模擬情境。字裡行間亦乘載極大知識量,一併述寫自1988年聯合國首度關注氣候議題、其後簽署京都議定書至今,世界各國對暖化議題所抱持的態度與對抗暖化的過程,包含許多最新的研究結果,明確揭示面臨暖化危機的你我目前的位置,與未來可能走向的道路——當然,那不一定是坦途。
在88水災重創台灣政治經濟之後,我們還要置身事外,將全球暖化視為科學家的無聊恐嚇嗎?還以為異常的氣候只是百年一遇的偶發事件?實情是,目前世界強權已面臨崩解危機,國與國間的衝突與競爭終將失去意義,各國非得聯手才能自我拯救。這是決定全人類命運的最後一場戰役,是我們唯一,且最後的希望。
現在,倒數計時了。
作者簡介:
格溫‧戴爾Gwynne Dyer
1943年於加拿大紐芬蘭(Newfoundland)出生,身兼國際事務領域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與演說家等職已逾20年,同時也是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委員會成員。但戴爾一開始所接受的其實是史學訓練,他分別在加拿大、美國與英國的大學拿到學位,最高學歷為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軍事與中東史博士。曾經在加拿大、美國、英國的海軍服役,也曾在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與牛津大學任教。1973年,戴爾開始為倫敦的主要報紙撰寫有關以阿衝突的文章,並迅速決定放棄學術生涯,轉型為新聞工作者。其後戴爾的國際事務專欄每週出產兩篇文章,並於世界45國、超過175份報紙上發表。
戴爾製作的第一部電視紀錄片《戰爭》(War),在1980年代中期於45國播出,同時也獲得美國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提名。1994年的《人類》(The Human Race)與《維和部隊》(Protection Force),則獲得加拿大廣播電視最高榮譽雙子星大獎(Gemini Awards)的肯定。
書籍方面,戴爾的主要著作《戰爭》(War)於1980年代問世,在全面修訂後於2004年再次出版。近十年的作品則較為貼近當代,主要處理後911世界的政治與戰略議題,包括2003年《無知的軍隊》(Ignorant Armies)、2004年《未來:時態》(Future: Tense)與2006年《他們製造的混亂》(The Mess They Made)等書。
Website * http://www.gwynnedyer.com/
譯者簡介:
林聰毅
民國53年出生,出生地台北縣。學歷:政治大學外交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班畢業。經歷:曾任中央通訊社記者、中央日報國際組新聞編譯,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召集人。
名人推薦:
高雄市市長 陳菊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宇通光能董事長 蔡進耀
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創辦人 陳致廷
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震撼推薦
氣候、糧食、經濟,三個議題環環相扣,都影響到國際政治與國家權力的消長。氣候問題是否終將引起一戰,也因此成為我們必須密切追蹤觀察的國際情勢。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氣候戰爭》根據作者親身訪問的事實根據,透過情境的假設和模擬,真實勾勒出不久的未來人類將面對的考驗、世界各國政府在全球暖化威脅下做出的具體回應。書中描述的故事就如同電影《2012》、《愚蠢年代》般高潮迭起。
——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創辦人 陳致廷
《氣候戰爭》一書的理念是崇高的,其最終企圖,就是希望避免未來走向不利於人類。本書推理的過程值得仔細玩味,因為這些推理絕對建基於過去發生的事實上。最終要思考的,就是你希望這樣的未來發生嗎?你會行動以避免這樣的未來嗎?
——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格溫‧戴爾是少數既有足夠勇氣坦率說出真相,且同時也具備背景知識的作家,不做虛偽的陳述。《氣候戰爭》出色地詳述氣候/能源議題的最新現況。當然,現況並不美好。
——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席科學家 丹尼斯‧布席奈爾(Dennis Bushnell)
《氣候戰爭》是一本真正重要且及時的書。沒有任何人(即使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能確知世界氣候從現在起到10年後會呈現如何樣貌,但我們與政府還是必須做出明智的預測。有關氣候變遷下人類的結局,格溫‧戴爾預測乾旱與高溫如何在世界各地引發戰爭,甚至核子戰爭——這是我見過最好、可信度最高的預測。
——英國地球物理學家、《蓋亞的復仇》(The Revenge of Gaia)作者
羅夫洛克(James Lovelock)
目前有關氣候變遷的辯論大多集中於其對未來的影響,但少有人有足夠勇氣刻畫未來的可能樣貌。《氣候戰爭》是一個生動、令人震驚甚至充滿娛樂性的嘗試。水與戰爭總是息息相關。放眼未來,我們自應懷抱希望,但同時也得具備良好判斷力。《氣候戰爭》,非讀不可。
——英國資深外交官、牛津大學詹姆斯‧馬丁21世紀學院前瞻政策計畫主持人
提克爾爵士(Sir Crispin Tickell)
閱讀描述氣候變遷對全球產生巨大影響的《氣候戰爭》一書,就像閱讀史蒂芬‧金的小說。恐怖,卻教人捨不得放下。
——《G Magazine》
格溫‧戴爾在《氣候戰爭》中,對未來數十年可能出現之地緣政治衝突有極為出色的分析。
——《The Monthly》
格溫‧戴爾是一位造詣極深的軍事歷史學者,他的文章修辭底蘊廣博知識,且令人完全信服。
——《Publishers Weekly》
推薦序——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創辦人 陳致廷
全球暖化和你、我有關嗎?
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創辦人 陳致廷
身為Daily Lohas綠生活社群網站的創辦人,我經常涉獵國內外關於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綠能產業等相關議題的最新資訊在網站上和大家分享,近來種種跡象透露出的警訊,不禁有點憂心人類是否能夠及時阻止這一場氣候暖化帶來的浩劫。
節能減碳、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物種消失、糧荒,這是一些我們偶爾在新聞上看到,耳熟能詳但似乎距離遙遠的名詞。冰河時期到來、城市被水淹沒、強烈颶風、大海嘯,這些感覺應該是在電影中出現的情節,會不會跟我們產生關聯性呢?我們來看看幾個事件:
2003年夏季,歐洲熱浪在歐洲是一個最熱的夏天氣溫記錄。熱浪導致危害幾個國家的居民健康,並結合乾旱造成作物短缺,造成:1、南歐共有35,000人喪生。2、法國數座核電廠被迫關閉 3、經濟損失超過150億美元
2005年8月,颶風卡崔娜(Hurricane Katrina)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陸,造成了:1、財產損失812億美元。 2、死亡人數超過1883人。 3、紐奧良城市百萬人撤離(全城都浸在水中) 4、城市建築物90%遭到破壞。
以上兩個災害發生地點在歐洲和美國,那台灣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把台灣列為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在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驚人豪雨引發的八八水災重創了台灣東部和南部,相信我們都還記憶猶新。
因為人類活動、石化能源使用、畜牧業排放等原因,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的計算,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會停留五十年到二百年,才會被海洋吸收,如果不及時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最後暖化的苦果還是由人類來承受。
作者格溫‧戴爾(Gwynne Dyer)在書中透過清晰的描述,彷彿帶我們穿越時空進入未來,看見了海水上升4至6公尺,導致中國、孟加拉、埃及、越南等人口稠密的河流三角洲被淹沒,湧現龐大的難民人數,各國因糧食、水資源的爭奪,成為戰爭的引爆點,一幕幕的場景讓我們親身見證了未來人類將面臨的浩劫。
最精采的是本書根據作者親身訪問的事實根據,透過情境的假設和模擬,真實的勾勒出不久的未來人類將面對的考驗、世界各國政府在全球暖化的威脅下做出的具體回應,書中描述的故事就如同電影《2012》、《愚蠢年代》般高潮迭起,但是如果當災難變成真實,您絕對不會希望自己成為故事中的主角!
要如何避免本書的預測成真,「您」是對世界發揮影響力的關鍵。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實現綠生活、落實節能減碳,並開始關心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嚴重性。
引用狄更斯小說雙城記中的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無知的年代;這是信仰的紀元,也是懷疑的紀元;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無所不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之路,我們也通往地獄之門。」這段話很貼切的描述現在人類面臨全球暖化威脅的關鍵時刻。
這一場氣候戰爭現在已經開打,全世界將在同一艘船上,沒有人也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世界各國必須同心協力共同對抗全球暖化才能阻止這場浩劫的發生,當然也包括台灣。
或許您認為這些問題都非常龐大,個人哪裡能夠改變什麼呢?您別忘記了:雖然一個人的影響力非常的有限,但透過蝴蝶效應將可造成數以萬倍的影響。
是否能夠及時阻止暖化浩劫,「您」將決定未來人類的命運,讓我們一同走進氣候戰爭書中所勾勒出的未來世界,相信您將會有很不同的感受。
推薦序——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設想未來,落實現在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人到幾歲時,才能分辨過去,幻想未來?過去是記憶在心中的歡樂與悲愁,未來則永遠是個夢,永遠充滿期望的夢。有了記憶才有生命,有了夢才有呼吸。但,人又是群聚的動物,單靠自己的記憶,跌跌撞撞的,終身悔恨無數。別人的記憶,別人的經驗,必須珍惜,才會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同樣地,夢好似海市蜃樓,是遙不可及,還是必將實現。所以,要與人分享夢,才知道所追求的夢是美好的,還是虛幻的。
氣候變遷談的是過去也是未來,是科學家的記憶與夢想。描述過去,科學家用了許多理論、方程式、數據,也用了許多監測儀器、化學分析與資料處理技巧。探索未來,科學家們則用了非常複雜的電腦、程式語言、影像處理。未來還未發生,但在科學的理論支持與電腦模擬中,似乎已活生生地在眼前奔馳。
《氣候戰爭》一書是用文字分析過去與未來,分析的對象不是僅僅科學家,而是那些被科學家所影響的行動主義者。譬如北極海冰的融解不斷加速,俄羅斯已相信氣候暖化將使得北極海的資源可被開發,所以到北極海底下的海床插下國旗宣誓領土。此舉讓加拿大非常氣憤,因此加國總理立刻飛抵北極海宣誓主權。由此,延伸到未來,北極海四周的國家是否會因此進入戰爭敵對狀態呢?
又如在氣候暖化預期下,各國可能會為有限的水與糧食而反目。再加上預期中的人口成長,以及海水位上升。最貧窮弱勢的孟加拉,是否會出現「氣候集體屠殺」事件?若想改變這個悲劇,為了水、為了糧食,孟加拉會發展核武以改變她們的弱勢地位嗎?未來的發展,對於行動主義者而言,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對於《氣候戰爭》所設想的許多未來情境,個人沒有依據可以相信那些是可能的,那些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未來學者」發揮的舞台。不過,這本書絕對不是科幻小說,而應歸類為對於未來的偵探推理小說。我們也經常運用類似的思考方式,來探索個人對於某些事件的反應,將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然後再決定自己認為正確的處理方式。最常見的練習,就是在打橋牌、打麻將、打梭哈之時。這樣的未來,當然與科學家經過電腦運算,所推估出來的,是不相似的。原因在於科學家必須客觀,而未來學者有可能偏於主觀,特別是當個人的偏好或意圖,會被投射到推理過程中。
《氣候戰爭》一書的理念是崇高的,就與電影《愚蠢年代》一般,先設想未來,並予以合理化。但其最終企圖,就是希望避免未來走向不利於人類。這本書所提出的未來不一定能讓每個人震撼,但其推理的過程,卻值得仔細玩味。因為這些推理絕對是建基於過去發生的事實上,然後再往未來延伸。最終要思考的,就是你希望這樣的未來發生嗎?你會行動以避免這樣的未來嗎?
個人推薦讀者閱讀此書,不完全是為了影響讀者的行為,而是要去思索未來推理的趣味與挑戰。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5折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2折7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