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定價:NT$ 360
本商品已絕版
超過百萬糖尿病友的醫療福音,華文世界第一本血糖控制秘笈!
糖尿病相隨30年,控糖達人依然健康樂觀的祕密!
別怕糖尿病,血糖控制你可以自己來!
糖尿病是文明病,發生糖尿病的重要機轉,在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在體內作用失常。沒有糖尿病的人,可以靠體內自動分泌 多一點胰島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可是糖尿病人的血糖,尤其是飯後血糖不容易控制,因為胰島素自主性的分泌愈差,血糖就愈高、起伏也愈大,長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糖尿病特異性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
根據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全球糖尿病人口已達兩億四千六百萬,台灣的糖尿病人口數也早已超過百萬,但如果能夠提早發現與有效治療,就能維持長期良好的生活品質。想要有效做好糖尿病生活管理,最重要的兩個數據就是血糖自我監測數值和糖化血色素,透過《糖譜》,可以有效紀錄日常生活中的血糖音符(血糖數據)、節奏(時間點與頻率)、歌詞(生活飲食紀錄),教會你血糖監測的基本功,有效提昇「控糖力」。
糖尿病會跟隨病友一輩子,但大多數時候人們無法自動感受身體血糖的變化,即使定時服藥和就醫,診療過程依然相當複雜。因此學習如何使用紀錄血糖的輔助工具:血糖機、血糖試紙,做好日常血糖自我監測,是最有效改善糖尿病症狀的方法。
由於血糖的數值更可能因為養分的攝取、體內胰島素分泌的效能,舉凡飲食、作息、活動、情緒、壓力、藥物,都會影響血糖起伏。即使每天吃同樣的食物,血糖高低依然會有不同變化,每天不同時段的空腹血糖值、不同的情緒變化、年齡的高低、各種併發症狀也都可能影響血糖數據解讀的準確性,學會認識在不同的狀況下血糖值和血糖曲線反應的血糖監控狀況。
本書由多位糖尿病權威學者專家,整理超過50則在診間最常被詢問,糖尿病友最切身的問題,並分享病友長期進行自我監控所面臨的各種狀況與治療效果。透過簡單的問答對話,每個單元都附上醫生的叮嚀與要訣。讓你認識身體的血糖面貌,有效達到在日常生活中改善糖尿病症狀和維持長久健康的目標。
糖尿病相隨30年,控糖達人依然健康樂觀的祕密!
診間最常被詢問的糖尿病疑問,本書一次為你解答!
● 林瑞祥、戴東原、蔡世澤、游能俊等國內衛教權威親自解答,免排隊,輕鬆問,解答超過50則最常見的糖尿病問題!你也能輕鬆成為健康的糖尿病達人!
● 教你吃得美味又能兼顧血糖平衡的飲食方法!
● 本書告訴你最省錢、無痛、有效率的紀錄方法,如何正確使用血糖機的訣竅!
● 好寫易懂的紀錄方法,教你選對血糖紀錄表格,看懂血糖升降的原因!是幫助自己掌握與控制糖尿病發展的有力工具。
● 不偷懶,勤記錄,積極自我管理與醫護人員溝通,就能抓到血糖控制的訣竅。
● 資深病友有效見證:掌握健康生活四重奏──飲食、作息、運動、藥物等因素多管齊下,健康生活真easy!
● 本書榮獲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99年衛教教材創作獎第一名!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提醒國人主動關懷血糖,讓高危險族群及早預防,一旦發現疾病,早期治療,定期追蹤,維持良好的控制,提高糖尿病友生活品質,以降低糖尿病所帶來的社會成本。
編著者簡介
主編
蔡世澤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1999~2005).專長內分泌學、糖尿病、內科學
游能俊 游能俊診所院長.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蘭陽糖尿病照護網協同主持人
監修
林瑞祥 台東聖母醫院糖尿病門診主治醫師.輔大醫學院名譽副院長.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顧問.糖尿病學會理事長(1989~1995).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1996~1999)
戴東原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台大醫院顧問醫師.台北仁濟院總院院長.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糖尿病學會理事長(1995~2001)
名人推薦:
推薦序──糖尿病友是「克糖」戰役的主角 戴東原
發生糖尿病的重要機轉,在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在體內作用的不靈光,而臨床上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糖值(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的異常上升,其他還包括容易出現血壓升高和血脂異常。長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糖尿病特異性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這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常識。此外,雖然不是特異性,但是糖尿病人比一般人容易得腦血管、心臟血管、足部血管以及其他大血管的粥狀病變,這就是大家「談虎色變」的動脈硬化。不單單是血糖的上升,血糖起伏幅度過大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以兩次血糖值來說,一次60另一次200mg/dL(毫克/百毫升),或是一次110另一次150mg/dL,雖然平均血糖都是130mg/dL,但是長期累積下來,前者的危害比後者大很多。何況如果血糖降到60mg/dL,已進入低血糖危險圈,不處理會威脅到病人的安全。所以保持血糖的穩定,避免忽上忽下也是重要的課題。
沒有糖尿病的人,醣類食物,譬如從米、麥做出的食物吃多了,可以靠體內自動分泌多一點胰島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糖尿病人血糖,尤其是飯後血糖不容易控制,其原因在於體內胰島素失去自主性分泌的機能。胰島素自主性的分泌愈差,血糖就愈高、起伏也愈大,因此就必須藉助飲食的調控及適度的運動,儘量不要讓血糖成為脫疆之馬,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但這不意味要強迫你削足適履,現今食材及運動均具有可供選擇的多樣性,病友們照樣可以過愉快的日子。
世界聞名的「英國前瞻性糖尿病試驗(UKPDS)」的長期觀察結果顯示,長期的嚴格控制,有助於大幅減少糖尿病人的合併症。在治療試驗完畢,即使原先控制嚴格組的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變得與原先對照組一樣,不盡理想,但在十年後追蹤發現,當年嚴格控制的餘蔭猶存,仍然出現較少的合併症。
俗話說「船過水無痕」,但是從糖尿病漫長的歷程來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你對糖尿病控制涓滴的努力,必定會減少你因合併症帶來的煩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保護好重要器官的功能,人生的旅途才會走得坦順。
從此書的內容,我們可以瞭解到良好穩定的血糖控制絕對不是一蹴可即,而是需要辛勤的耕耘。根據我四十年的臨床經驗與觀察,只要付出努力、認真學習,糖尿病友可以精通糖尿病醫理、照護及調控,集優良醫師、護士及技術員三種角色於一身。我的許多糖尿病病人,他們對如何避免低血糖、如何來調降飯後高血糖、如何來調整藥物或飲食都瞭若指掌,所以渡過身體違和時的難關就舉重若輕了。換句話說,他們對自己糖尿病的掌控,具有爐火純青的功力,這樣的病友不但每天活得輕鬆自在,同時亦甚少受到合併症的困擾。
如今,我們活在到處可以享受到美食,事事可用省時省力工具的物質文明社會,要避免健康陷入四高--體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的窘境,確實是不太容易。但是透過多留意、多檢查及多運動,可以讓我們大大減少得到慢性病的機會。好藥的陸續上市,好書的大量出版,固然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但是血糖控制的進步,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善用血糖機,在家勤於測定、勤於記錄、勤於分析,加上勤於體會,相信在半年之內就能夠掌握血糖控制的要領。熟悉本人看病的病友,都曉得我對血糖記錄的重視。
每隔8~12週,回到醫院做必要的檢查、病況諮詢以及糖化血色素(HbA1c)的測定,可以幫助瞭解病友過去兩、三個月血糖控制的輪廓;定期腎臟、肝臟功能檢查可以做為飲食及藥物調整的參考;每隔一年接受眼底攝影,來觀察視網膜是否出血,可以做為血糖控制是否需要更嚴格的指引;而心臟功能的追蹤,則可以大幅減少心臟病突發的風險。
「千里之行始於跬步,九仞之山始於一簣」,回歸到平時的努力,最重要的還是實踐在家血糖監測。俗話說「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工夫」,用心閱讀有關糖尿病書籍,多參加糖尿病研討會,加強對糖尿病的認識,就會逐漸培養出能以血糖記錄和醫師討論治療方針的能力。
比起許多年前,當今治療糖尿病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糖尿病友理應居於糖尿病照護或「克糖」戰役的主角或中心的地位;而血糖控制的成績,更是取決於病友的認知與實踐。做為糖尿病的專科醫師,我樂於從旁協助我們的病友獲得理想的控制。希望這一本書能夠達成本人協助病友的心意,謹此祝福病友們平安快樂。
導讀──記錄血糖,掌控自己的糖譜旋律 游能俊
從事糖尿病診療已將近二十年,越來越覺得自己以及一起工作的衛教師們像是群教師,能成功教導病友自己處理日常生活和糖尿病相關的事務,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中教學的重點便是血糖機的運用。有了血糖紀錄,醫療人員與病友之間的討論便有共同的交集,所有飲食、運動、藥物、情緒、作息的影響都會忠實地反映在血糖檢查結果上。撰寫《糖譜》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用血糖機的人,能透過這個工具的適當運用,認識自己的血糖面貌,透過與醫療人員的溝通與合作,一起努力達到改善或維持健康的目標。
《糖譜》的架構是建立在醫病雙方的對話上,從簡短的對話中提出問題與解說,每一章節會附上叮嚀與要訣,告訴讀者注意事項與運用重點。全書從認識血糖與糖尿病談起,進而說明影響血糖的因素,強調血糖數值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血糖監測目的不在評判每個數值的多少或高低,而是讓數字化為路標,來引導日常生活與調和血糖平衡。
書中最常出現的兩個醫學名詞是「血糖」與「糖化血色素」,血糖單位採用mg/dL(毫克/百毫升),糖化血色素和糖化血紅素兩個名詞是相同的,指的是糖化血色素值,以%(百分比)為單位。
血糖機是能檢測血糖的儀器,有些儀器需要插電,通常是醫療單位在使用。至於書中所講的血糖機,是攜帶型的血糖機,是一種電子儀器。由於血糖試紙上有化學試劑,會受到操作與環境溫濕度的影響,雖然能快速讀取血糖值,但使用者也常有數值正確與否的疑問,在「測血糖工具、血糖機準不準、如何正確測量血糖」等章節中有詳細的剖析。血糖機的品牌很多,操作原則大同小異,在書中只會提示一般原則、步驟、如何採血與認識常見的錯誤,本書不刻意展示某種廠牌的血糖機,更不會介紹特定品牌血糖機。不同品牌的機型與試紙的特點不盡相同,各個機種的操作細節請參閱廠商提供的說明書或手冊,讀者若閱讀本書後,仍有血糖機實作的問題,應詢問醫療人員或廠商代表。
傳統上,血糖數值判斷與運用的部份,一向屬於醫療人員的專業領域,但現實的情況是,使用者與醫療人員未必能善用血糖記錄溝通討論。透過本書的解說,希望能幫助使用者精進自己分析與調控血糖變化的能力,暢通與醫療團隊互動的管道。各地方(各醫療團隊)提供或使用的血糖記錄單張、小冊,規格不一,研判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本書的案例評註旨在拋磚引玉,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運用自如。
「糖譜」就像是血糖的樂譜,有音符(血糖數值)、節奏(時間點與頻率)與歌詞(生活飲食記錄),有正確的血糖數值記錄才不會走音,有足夠的監測才有許多音符可供譜曲,若再搭配上生活飲食記錄,就能詠唱心聲。在「記錄、判讀與活用寶典」中,我們用了許多例子來說明這番用意。不過,我們並不建議讀者針對個案對號入座,努力去尋找自己適用的情節,相反地,大家應該設法去學習如何分析血糖變化的因果關係與考量因素,如此才能靈活運用屬於自己的「糖譜」。
很難形容「糖譜」是哪種曲風的樂章,但對每個使用者而言,這是屬於自己的創作,在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變化,有艱辛也會有喜樂,有時抓得住旋律,有時荒腔走版,也有連醫療人員也無法順利掌控的狀況。所幸,多數的讀者或病友,在付出努力、用對方法後,就能掌控自己的血糖變化動向。因此,讀者在運用血糖監測時,對血糖起伏應保持平常心,但要維持行動力,多與醫療人員切磋討論,並善用周遭醫療資源,這就是最後章節中對讀者的殷殷叮嚀。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5折 | 1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3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定價:NT$ 360
本商品已絕版
超過百萬糖尿病友的醫療福音,華文世界第一本血糖控制秘笈!
糖尿病相隨30年,控糖達人依然健康樂觀的祕密!
別怕糖尿病,血糖控制你可以自己來!
糖尿病是文明病,發生糖尿病的重要機轉,在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在體內作用失常。沒有糖尿病的人,可以靠體內自動分泌 多一點胰島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可是糖尿病人的血糖,尤其是飯後血糖不容易控制,因為胰島素自主性的分泌愈差,血糖就愈高、起伏也愈大,長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糖尿病特異性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
根據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全球糖尿病人口已達兩億四千六百萬,台灣的糖尿病人口數也早已超過百萬,但如果能夠提早發現與有效治療,就能維持長期良好的生活品質。想要有效做好糖尿病生活管理,最重要的兩個數據就是血糖自我監測數值和糖化血色素,透過《糖譜》,可以有效紀錄日常生活中的血糖音符(血糖數據)、節奏(時間點與頻率)、歌詞(生活飲食紀錄),教會你血糖監測的基本功,有效提昇「控糖力」。
糖尿病會跟隨病友一輩子,但大多數時候人們無法自動感受身體血糖的變化,即使定時服藥和就醫,診療過程依然相當複雜。因此學習如何使用紀錄血糖的輔助工具:血糖機、血糖試紙,做好日常血糖自我監測,是最有效改善糖尿病症狀的方法。
由於血糖的數值更可能因為養分的攝取、體內胰島素分泌的效能,舉凡飲食、作息、活動、情緒、壓力、藥物,都會影響血糖起伏。即使每天吃同樣的食物,血糖高低依然會有不同變化,每天不同時段的空腹血糖值、不同的情緒變化、年齡的高低、各種併發症狀也都可能影響血糖數據解讀的準確性,學會認識在不同的狀況下血糖值和血糖曲線反應的血糖監控狀況。
本書由多位糖尿病權威學者專家,整理超過50則在診間最常被詢問,糖尿病友最切身的問題,並分享病友長期進行自我監控所面臨的各種狀況與治療效果。透過簡單的問答對話,每個單元都附上醫生的叮嚀與要訣。讓你認識身體的血糖面貌,有效達到在日常生活中改善糖尿病症狀和維持長久健康的目標。
糖尿病相隨30年,控糖達人依然健康樂觀的祕密!
診間最常被詢問的糖尿病疑問,本書一次為你解答!
● 林瑞祥、戴東原、蔡世澤、游能俊等國內衛教權威親自解答,免排隊,輕鬆問,解答超過50則最常見的糖尿病問題!你也能輕鬆成為健康的糖尿病達人!
● 教你吃得美味又能兼顧血糖平衡的飲食方法!
● 本書告訴你最省錢、無痛、有效率的紀錄方法,如何正確使用血糖機的訣竅!
● 好寫易懂的紀錄方法,教你選對血糖紀錄表格,看懂血糖升降的原因!是幫助自己掌握與控制糖尿病發展的有力工具。
● 不偷懶,勤記錄,積極自我管理與醫護人員溝通,就能抓到血糖控制的訣竅。
● 資深病友有效見證:掌握健康生活四重奏──飲食、作息、運動、藥物等因素多管齊下,健康生活真easy!
● 本書榮獲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99年衛教教材創作獎第一名!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提醒國人主動關懷血糖,讓高危險族群及早預防,一旦發現疾病,早期治療,定期追蹤,維持良好的控制,提高糖尿病友生活品質,以降低糖尿病所帶來的社會成本。
編著者簡介
主編
蔡世澤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1999~2005).專長內分泌學、糖尿病、內科學
游能俊 游能俊診所院長.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蘭陽糖尿病照護網協同主持人
監修
林瑞祥 台東聖母醫院糖尿病門診主治醫師.輔大醫學院名譽副院長.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顧問.糖尿病學會理事長(1989~1995).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1996~1999)
戴東原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台大醫院顧問醫師.台北仁濟院總院院長.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糖尿病學會理事長(1995~2001)
名人推薦:
推薦序──糖尿病友是「克糖」戰役的主角 戴東原
發生糖尿病的重要機轉,在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在體內作用的不靈光,而臨床上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糖值(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的異常上升,其他還包括容易出現血壓升高和血脂異常。長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糖尿病特異性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這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常識。此外,雖然不是特異性,但是糖尿病人比一般人容易得腦血管、心臟血管、足部血管以及其他大血管的粥狀病變,這就是大家「談虎色變」的動脈硬化。不單單是血糖的上升,血糖起伏幅度過大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以兩次血糖值來說,一次60另一次200mg/dL(毫克/百毫升),或是一次110另一次150mg/dL,雖然平均血糖都是130mg/dL,但是長期累積下來,前者的危害比後者大很多。何況如果血糖降到60mg/dL,已進入低血糖危險圈,不處理會威脅到病人的安全。所以保持血糖的穩定,避免忽上忽下也是重要的課題。
沒有糖尿病的人,醣類食物,譬如從米、麥做出的食物吃多了,可以靠體內自動分泌多一點胰島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糖尿病人血糖,尤其是飯後血糖不容易控制,其原因在於體內胰島素失去自主性分泌的機能。胰島素自主性的分泌愈差,血糖就愈高、起伏也愈大,因此就必須藉助飲食的調控及適度的運動,儘量不要讓血糖成為脫疆之馬,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但這不意味要強迫你削足適履,現今食材及運動均具有可供選擇的多樣性,病友們照樣可以過愉快的日子。
世界聞名的「英國前瞻性糖尿病試驗(UKPDS)」的長期觀察結果顯示,長期的嚴格控制,有助於大幅減少糖尿病人的合併症。在治療試驗完畢,即使原先控制嚴格組的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變得與原先對照組一樣,不盡理想,但在十年後追蹤發現,當年嚴格控制的餘蔭猶存,仍然出現較少的合併症。
俗話說「船過水無痕」,但是從糖尿病漫長的歷程來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你對糖尿病控制涓滴的努力,必定會減少你因合併症帶來的煩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保護好重要器官的功能,人生的旅途才會走得坦順。
從此書的內容,我們可以瞭解到良好穩定的血糖控制絕對不是一蹴可即,而是需要辛勤的耕耘。根據我四十年的臨床經驗與觀察,只要付出努力、認真學習,糖尿病友可以精通糖尿病醫理、照護及調控,集優良醫師、護士及技術員三種角色於一身。我的許多糖尿病病人,他們對如何避免低血糖、如何來調降飯後高血糖、如何來調整藥物或飲食都瞭若指掌,所以渡過身體違和時的難關就舉重若輕了。換句話說,他們對自己糖尿病的掌控,具有爐火純青的功力,這樣的病友不但每天活得輕鬆自在,同時亦甚少受到合併症的困擾。
如今,我們活在到處可以享受到美食,事事可用省時省力工具的物質文明社會,要避免健康陷入四高--體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的窘境,確實是不太容易。但是透過多留意、多檢查及多運動,可以讓我們大大減少得到慢性病的機會。好藥的陸續上市,好書的大量出版,固然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但是血糖控制的進步,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善用血糖機,在家勤於測定、勤於記錄、勤於分析,加上勤於體會,相信在半年之內就能夠掌握血糖控制的要領。熟悉本人看病的病友,都曉得我對血糖記錄的重視。
每隔8~12週,回到醫院做必要的檢查、病況諮詢以及糖化血色素(HbA1c)的測定,可以幫助瞭解病友過去兩、三個月血糖控制的輪廓;定期腎臟、肝臟功能檢查可以做為飲食及藥物調整的參考;每隔一年接受眼底攝影,來觀察視網膜是否出血,可以做為血糖控制是否需要更嚴格的指引;而心臟功能的追蹤,則可以大幅減少心臟病突發的風險。
「千里之行始於跬步,九仞之山始於一簣」,回歸到平時的努力,最重要的還是實踐在家血糖監測。俗話說「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工夫」,用心閱讀有關糖尿病書籍,多參加糖尿病研討會,加強對糖尿病的認識,就會逐漸培養出能以血糖記錄和醫師討論治療方針的能力。
比起許多年前,當今治療糖尿病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糖尿病友理應居於糖尿病照護或「克糖」戰役的主角或中心的地位;而血糖控制的成績,更是取決於病友的認知與實踐。做為糖尿病的專科醫師,我樂於從旁協助我們的病友獲得理想的控制。希望這一本書能夠達成本人協助病友的心意,謹此祝福病友們平安快樂。
導讀──記錄血糖,掌控自己的糖譜旋律 游能俊
從事糖尿病診療已將近二十年,越來越覺得自己以及一起工作的衛教師們像是群教師,能成功教導病友自己處理日常生活和糖尿病相關的事務,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中教學的重點便是血糖機的運用。有了血糖紀錄,醫療人員與病友之間的討論便有共同的交集,所有飲食、運動、藥物、情緒、作息的影響都會忠實地反映在血糖檢查結果上。撰寫《糖譜》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用血糖機的人,能透過這個工具的適當運用,認識自己的血糖面貌,透過與醫療人員的溝通與合作,一起努力達到改善或維持健康的目標。
《糖譜》的架構是建立在醫病雙方的對話上,從簡短的對話中提出問題與解說,每一章節會附上叮嚀與要訣,告訴讀者注意事項與運用重點。全書從認識血糖與糖尿病談起,進而說明影響血糖的因素,強調血糖數值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血糖監測目的不在評判每個數值的多少或高低,而是讓數字化為路標,來引導日常生活與調和血糖平衡。
書中最常出現的兩個醫學名詞是「血糖」與「糖化血色素」,血糖單位採用mg/dL(毫克/百毫升),糖化血色素和糖化血紅素兩個名詞是相同的,指的是糖化血色素值,以%(百分比)為單位。
血糖機是能檢測血糖的儀器,有些儀器需要插電,通常是醫療單位在使用。至於書中所講的血糖機,是攜帶型的血糖機,是一種電子儀器。由於血糖試紙上有化學試劑,會受到操作與環境溫濕度的影響,雖然能快速讀取血糖值,但使用者也常有數值正確與否的疑問,在「測血糖工具、血糖機準不準、如何正確測量血糖」等章節中有詳細的剖析。血糖機的品牌很多,操作原則大同小異,在書中只會提示一般原則、步驟、如何採血與認識常見的錯誤,本書不刻意展示某種廠牌的血糖機,更不會介紹特定品牌血糖機。不同品牌的機型與試紙的特點不盡相同,各個機種的操作細節請參閱廠商提供的說明書或手冊,讀者若閱讀本書後,仍有血糖機實作的問題,應詢問醫療人員或廠商代表。
傳統上,血糖數值判斷與運用的部份,一向屬於醫療人員的專業領域,但現實的情況是,使用者與醫療人員未必能善用血糖記錄溝通討論。透過本書的解說,希望能幫助使用者精進自己分析與調控血糖變化的能力,暢通與醫療團隊互動的管道。各地方(各醫療團隊)提供或使用的血糖記錄單張、小冊,規格不一,研判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本書的案例評註旨在拋磚引玉,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運用自如。
「糖譜」就像是血糖的樂譜,有音符(血糖數值)、節奏(時間點與頻率)與歌詞(生活飲食記錄),有正確的血糖數值記錄才不會走音,有足夠的監測才有許多音符可供譜曲,若再搭配上生活飲食記錄,就能詠唱心聲。在「記錄、判讀與活用寶典」中,我們用了許多例子來說明這番用意。不過,我們並不建議讀者針對個案對號入座,努力去尋找自己適用的情節,相反地,大家應該設法去學習如何分析血糖變化的因果關係與考量因素,如此才能靈活運用屬於自己的「糖譜」。
很難形容「糖譜」是哪種曲風的樂章,但對每個使用者而言,這是屬於自己的創作,在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變化,有艱辛也會有喜樂,有時抓得住旋律,有時荒腔走版,也有連醫療人員也無法順利掌控的狀況。所幸,多數的讀者或病友,在付出努力、用對方法後,就能掌控自己的血糖變化動向。因此,讀者在運用血糖監測時,對血糖起伏應保持平常心,但要維持行動力,多與醫療人員切磋討論,並善用周遭醫療資源,這就是最後章節中對讀者的殷殷叮嚀。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5折 | 1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3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