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微
定價:NT$ 260
優惠價:88 折,NT$ 229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拐彎的夏天》獲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
鍾文音撰寫推薦序文;郝譽翔、鍾怡雯溫柔推薦!
我們的愛跨越了年紀身分時間,為什麼依然走不到盡頭?
一段隱祕的愛。她32歲,我16歲。
那是我人生中最燦爛、最驚心動魄的2年。
一個努力藏起敏感自卑,開始學習耍狠的私生子,
卻因為一場打鬥,失去一位好友,
也因為一場打鬥,撞上改變一生的愛。
他叫她阿姐,32歲,是一個美麗的女騙子。
她不只是他的祕密情人,同時是母親,朋友。
16歲的他,因為阿姐的愛,開始哭泣,
也開始感到疼痛,因為16年的委屈與匱乏來勢洶洶。
他是阿姐的小傢伙,孩子,小男生。
他以為他會永遠都是,
一如初遇阿姐的那個夏天,永遠燦爛,明亮……
極為動人的愛情成長小說。魏微藉著一位32歲的男人,追憶塵封了16年的刻骨愛情,當這份愛情終見天日,卻也宣告男人的無法再愛……魏微的敘述沈靜、舒緩,卻不可思議的充滿漩渦般的力量,將我們捲入,捲入生命的偶然或必然,以及一瞬間,三兩個人,幾件事,一些話語,從此讓人生改變方向的神祕裡。
本書特色
◎鍾文音撰寫推薦序文!
◎郝譽翔、鍾怡雯好評推薦!
◎《拐彎的夏天》獲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
作者簡介:
魏微
1970年生。最具潛力的國際性年輕作家,其作品已譯成英、法、波蘭、日、韓等多國語言。
為突顯對魏微作品的高度重視,韓國將在2007年同步推出她的兩部長篇小說《拐彎的夏天》與《流年》。
不以濃重的情節取勝,卻神祕又耐人尋味的在每一位讀者的指間暈染出一片人生風景,這是在作家中不易見到的天份與功力,也令人驚豔。
「難得可貴的小說藝術家」是評論界對魏微的高度讚譽,雖然24歲才開始寫作,卻已獲得不少獎項,小說與散文更多次入選選集。其中,《拐彎的夏天》獲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甚至魏微是在六年級生中,第一位獲得極具重量的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的作家。
另外,魏微並曾獲第二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及入選1998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
已出版長篇小說《拐彎的夏天》、《流年》;小說集《越來越遙遠》、《情感一種》;散文集《你不留下陪我嗎》、《到遠方去》、《既曖昧又溫存》。
名人推薦:
《拐彎的夏天》體現了魏微作為一個年輕的作家對歷史記憶、個人與家庭、生活變動和斷裂狀態的把握。她在敘述上的分寸感和對語言的捕捉都非常好。──陳曉明(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推薦序:我倆沒有明天──日常生活的局外人
鍾文音
《拐彎的夏天》故事具有一種近乎「我倆沒有明天」的愛情生活,像是一塊磁鐵,吸引人想要往下快讀的「慾望」魅力,加上作者魏微的敘述語言極其俐落,多以短句堆疊人物情緒,以「往事懺情錄」的寫法暈開了全篇故事的悠緩色調。
故事像是上了光暈的黃昏愛情,一種四面楚歌的愛情,際遇已然兵臨城下,然而布幕後繾綣的戀人卻無視於現實,他們只顧交纏著疼痛的肉體,汗水淋漓只盼哀歡至死似的嗜愛情狂徒。
兩年的戀人,一人各交付一年,這一年就是彼此的一生。往前往後都絕無僅有,快樂的傷痕,幽黯的交歡,不問明天但問此時此刻。
愛情將人拋離了日常生活,每個處在熱騰騰的愛戀者,無不成了日常生活的局外人。
這就是拐彎的夏天所欲剖開凝視的愛情「原型」,沒有如膠似漆的愛情就不能稱愛情,沒有身心皆疲所引發的刺痛感就不能稱愛情,沒有不見你就有如世界末日就不能稱愛情……愛情其真實發生的時間實則短暫──愛情太短不足以化為錐心之痛的記憶,愛情太長卻演化成親情恩情。
因此只能兩年這麼短。因嘆其短,懷念遂長。
我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部好看至欲罷不能的小說,它讓小說回歸日常生活的本身,從而在日常裡切入每個異質性的非日常時刻。大陸小說作者似乎傾向兩派,一種仍然著迷於類型寫作或是展現小說的「知識百科」技藝,一種則以故事取勝、著眼於「非常」的日常描寫。
台灣中青輩致力於類型寫作或是展演小說知識百科技藝者並不缺乏,但在說故事的小說文本上,台灣這幾年卻是有點蒼白,因為我們已經少有生活的傳奇了,或者正確地說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都過得有點一致,在同質相似下,因此只好另謀小說出路(往波赫士或是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路徑走去)。
以「敘述」為故事軸線的小說可視為一種回歸,將小說回歸基本面──說故事,以文字丰采將故事說得完整而動人。一九七○年出生的魏微,算來可視為同代人,但其書寫卻讓我隱隱覺得她有意往「西方小說古典」行去,藉由文字本身的敘述魅力來帶引讀者划向故事的黑洞,絕不引經據典、絕不吊書袋、絕不賣弄知識、絕不走進故事的歧路……
以人物為核心的長篇小說,清清楚楚地挖深兩個主角──男十六歲、女三十六歲,兩人結合的一段絕無僅有的獨特愛情,從這份愛情的核心再逐步擴散至他們各自的「成長史」、「家族史」、「頹廢史」……故事主人翁「我」正是這個成長於家庭有缺陷的野孩子,他恰恰又是個美少年,其年紀和作者魏微正好是同世代。作者似乎有意藉著不同性別的「我」來寫出屬於她的時代,已經過去的時代化為作者內心的幽影,她在這個小說裡亟欲藉著「白描」「勾勒」出她的成長史。
這手法是高明的,因為這免掉了讀者或評論家動不動就將文本套上是作者影射自傳的「私小說」。好像寫「我」就必然被劃入「私小說」的檢驗目光,「我」不能是別的「我」?
魏微避開了這個容易被劃入私小說的半自傳影射路徑,她巧妙地利用這兩個人物的愛情,卻言簡意賅地側寫出屬於她的時代小人物「暗潮洶湧」的生活。
我不得不承認她的高明,但我也不得不說,這類小說很容易掉入主人翁的「刻板化」書寫,首先就是人物的角色刻板──沒有母愛的美少年遇到比他年長十六歲的美麗熟女,她給他「母親式的愛情」卻又帶著危險的愛情(她靠詐騙多金男人的錢為生,一生交手男人無數卻獨獨敗在美少年的愛情裡不可自拔)。其次是際遇的「刻板化」──死了好友的青少年頹廢無知生涯外加女人後來被公安帶走的結局……
小說敘述的初始就讓我想到了法國莒哈絲(大陸翻譯成杜拉斯)之經典小說《情人》,因我自己寫小說最厭惡別人說我寫的小說像誰,所以不該也犯此毛病用其他文本來併比,但我這裡要說的是那只是小說的一開始,之後,作者不僅注入了自我小說的養分,且還廣納故事百川,因而匯為廣深迷人的小說敘述長河。
說來是如此簡單的愛情故事,卻能如此滔滔不絕的一路「說」下去,這也真是絕佳的敘述技藝呢。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魏微
優惠價: 88 折, NT$ 229 NT$ 26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拐彎的夏天》獲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
鍾文音撰寫推薦序文;郝譽翔、鍾怡雯溫柔推薦!
我們的愛跨越了年紀身分時間,為什麼依然走不到盡頭?
一段隱祕的愛。她32歲,我16歲。
那是我人生中最燦爛、最驚心動魄的2年。
一個努力藏起敏感自卑,開始學習耍狠的私生子,
卻因為一場打鬥,失去一位好友,
也因為一場打鬥,撞上改變一生的愛。
他叫她阿姐,32歲,是一個美麗的女騙子。
她不只是他的祕密情人,同時是母親,朋友。
16歲的他,因為阿姐的愛,開始哭泣,
也開始感到疼痛,因為16年的委屈與匱乏來勢洶洶。
他是阿姐的小傢伙,孩子,小男生。
他以為他會永遠都是,
一如初遇阿姐的那個夏天,永遠燦爛,明亮……
極為動人的愛情成長小說。魏微藉著一位32歲的男人,追憶塵封了16年的刻骨愛情,當這份愛情終見天日,卻也宣告男人的無法再愛……魏微的敘述沈靜、舒緩,卻不可思議的充滿漩渦般的力量,將我們捲入,捲入生命的偶然或必然,以及一瞬間,三兩個人,幾件事,一些話語,從此讓人生改變方向的神祕裡。
本書特色
◎鍾文音撰寫推薦序文!
◎郝譽翔、鍾怡雯好評推薦!
◎《拐彎的夏天》獲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
作者簡介:
魏微
1970年生。最具潛力的國際性年輕作家,其作品已譯成英、法、波蘭、日、韓等多國語言。
為突顯對魏微作品的高度重視,韓國將在2007年同步推出她的兩部長篇小說《拐彎的夏天》與《流年》。
不以濃重的情節取勝,卻神祕又耐人尋味的在每一位讀者的指間暈染出一片人生風景,這是在作家中不易見到的天份與功力,也令人驚豔。
「難得可貴的小說藝術家」是評論界對魏微的高度讚譽,雖然24歲才開始寫作,卻已獲得不少獎項,小說與散文更多次入選選集。其中,《拐彎的夏天》獲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甚至魏微是在六年級生中,第一位獲得極具重量的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的作家。
另外,魏微並曾獲第二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及入選1998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
已出版長篇小說《拐彎的夏天》、《流年》;小說集《越來越遙遠》、《情感一種》;散文集《你不留下陪我嗎》、《到遠方去》、《既曖昧又溫存》。
名人推薦:
《拐彎的夏天》體現了魏微作為一個年輕的作家對歷史記憶、個人與家庭、生活變動和斷裂狀態的把握。她在敘述上的分寸感和對語言的捕捉都非常好。──陳曉明(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推薦序:我倆沒有明天──日常生活的局外人
鍾文音
《拐彎的夏天》故事具有一種近乎「我倆沒有明天」的愛情生活,像是一塊磁鐵,吸引人想要往下快讀的「慾望」魅力,加上作者魏微的敘述語言極其俐落,多以短句堆疊人物情緒,以「往事懺情錄」的寫法暈開了全篇故事的悠緩色調。
故事像是上了光暈的黃昏愛情,一種四面楚歌的愛情,際遇已然兵臨城下,然而布幕後繾綣的戀人卻無視於現實,他們只顧交纏著疼痛的肉體,汗水淋漓只盼哀歡至死似的嗜愛情狂徒。
兩年的戀人,一人各交付一年,這一年就是彼此的一生。往前往後都絕無僅有,快樂的傷痕,幽黯的交歡,不問明天但問此時此刻。
愛情將人拋離了日常生活,每個處在熱騰騰的愛戀者,無不成了日常生活的局外人。
這就是拐彎的夏天所欲剖開凝視的愛情「原型」,沒有如膠似漆的愛情就不能稱愛情,沒有身心皆疲所引發的刺痛感就不能稱愛情,沒有不見你就有如世界末日就不能稱愛情……愛情其真實發生的時間實則短暫──愛情太短不足以化為錐心之痛的記憶,愛情太長卻演化成親情恩情。
因此只能兩年這麼短。因嘆其短,懷念遂長。
我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部好看至欲罷不能的小說,它讓小說回歸日常生活的本身,從而在日常裡切入每個異質性的非日常時刻。大陸小說作者似乎傾向兩派,一種仍然著迷於類型寫作或是展現小說的「知識百科」技藝,一種則以故事取勝、著眼於「非常」的日常描寫。
台灣中青輩致力於類型寫作或是展演小說知識百科技藝者並不缺乏,但在說故事的小說文本上,台灣這幾年卻是有點蒼白,因為我們已經少有生活的傳奇了,或者正確地說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都過得有點一致,在同質相似下,因此只好另謀小說出路(往波赫士或是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路徑走去)。
以「敘述」為故事軸線的小說可視為一種回歸,將小說回歸基本面──說故事,以文字丰采將故事說得完整而動人。一九七○年出生的魏微,算來可視為同代人,但其書寫卻讓我隱隱覺得她有意往「西方小說古典」行去,藉由文字本身的敘述魅力來帶引讀者划向故事的黑洞,絕不引經據典、絕不吊書袋、絕不賣弄知識、絕不走進故事的歧路……
以人物為核心的長篇小說,清清楚楚地挖深兩個主角──男十六歲、女三十六歲,兩人結合的一段絕無僅有的獨特愛情,從這份愛情的核心再逐步擴散至他們各自的「成長史」、「家族史」、「頹廢史」……故事主人翁「我」正是這個成長於家庭有缺陷的野孩子,他恰恰又是個美少年,其年紀和作者魏微正好是同世代。作者似乎有意藉著不同性別的「我」來寫出屬於她的時代,已經過去的時代化為作者內心的幽影,她在這個小說裡亟欲藉著「白描」「勾勒」出她的成長史。
這手法是高明的,因為這免掉了讀者或評論家動不動就將文本套上是作者影射自傳的「私小說」。好像寫「我」就必然被劃入「私小說」的檢驗目光,「我」不能是別的「我」?
魏微避開了這個容易被劃入私小說的半自傳影射路徑,她巧妙地利用這兩個人物的愛情,卻言簡意賅地側寫出屬於她的時代小人物「暗潮洶湧」的生活。
我不得不承認她的高明,但我也不得不說,這類小說很容易掉入主人翁的「刻板化」書寫,首先就是人物的角色刻板──沒有母愛的美少年遇到比他年長十六歲的美麗熟女,她給他「母親式的愛情」卻又帶著危險的愛情(她靠詐騙多金男人的錢為生,一生交手男人無數卻獨獨敗在美少年的愛情裡不可自拔)。其次是際遇的「刻板化」──死了好友的青少年頹廢無知生涯外加女人後來被公安帶走的結局……
小說敘述的初始就讓我想到了法國莒哈絲(大陸翻譯成杜拉斯)之經典小說《情人》,因我自己寫小說最厭惡別人說我寫的小說像誰,所以不該也犯此毛病用其他文本來併比,但我這裡要說的是那只是小說的一開始,之後,作者不僅注入了自我小說的養分,且還廣納故事百川,因而匯為廣深迷人的小說敘述長河。
說來是如此簡單的愛情故事,卻能如此滔滔不絕的一路「說」下去,這也真是絕佳的敘述技藝呢。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