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 每個屋簷下 揮動鍋鏟的灶頭菩薩——媽媽。
獻給 經歷滄桑卻依然真誠的人。
獻給 有情有義的好朋友。
一桌珍饈,換一個故事!
八次盛宴,八個說故事人,帶來八個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
時間上,從日據時代、抗戰時期、白色恐怖時期、民國六O年代……,貫串出歷史縱深與時代背景。就地理言之,外省至本省南北各縣皆具。菜系而言,江浙、客家、閩南、福州與西式兼備。難得的是,在好友圍繞的溫馨氛圍裡,每一個從未說出口的故事因被全神貫注地聆聽、被理解、被以婆娑淚光回應,因此反而能回過頭來撫慰了說故事的人。從這些足以歌哭,更驚奇入菜的故事中,我們彷彿重回昔日現場,看到朋友如何通過坎坷路途,自困厄中提煉出珍貴品質而成為一個可敬的人。
跨越近一世紀,美食創意家黃照美、幼教專家趙國瑞、翻譯家黃恆正、兒童哲學家楊茂秀、音樂家黃淵泉、戲劇學家李惠綿、散文家簡媜、治療師魏可風……他們的故事。 80餘道簡單卻創意十足的家常菜餚,是獻給好朋友的禮物;有好朋友相伴,同席談笑,更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心靈食補良方!
筵席既畢。我們的故事說到這裡,接著,輪到您!
作者簡介:
總策劃:簡媜
一九六一年生,宜蘭人。台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職聯合文學、遠流出版公司、實學社,現專事寫作。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類文藝獎章、梁實秋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中國時報散文獎首獎。自詡為「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著有《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書》、《下午茶》、《夢遊書》、《胭脂盆地》、《女兒紅》、《紅嬰仔》、《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好一座浮島》、《微暈的樹林》等。
關於主廚:黃照美
民國四十年代出生於嘉義縣蒜頭村,家中老么。從小對料理食物有不可壓抑的感情,跟在母親身邊學了很多烹飪手藝。曾教授縫紉課程,後進入出版界服務,目前已離開職場。最喜歡穿黑色衣服。育有一子,帥,有禮貌,善良,是位創作歌手,目前生活很愜意,是專業「遊民」。
章節試閱
第七宴 我那粗勇婢女的四段航程──散文家簡媜的故事
時 間:2007.12.23
地 點:黃姊家
說故事人:簡媜
出 席:黃淵泉、王佩韻夫婦、李惠綿、趙國瑞、魏可風、游姊、黃盛璘、黃子庭、江一鯉、洪玉盈、石憶
說故事人簡媜 開給主廚黃姊的菜譜
1.暖沙拉 蓮花迎客,文人相惜
2.乾煎烏魚卵 竹蔭下的富有童年
3.椒麻雞腿 一步以外,都是異鄉
4.蒸魚捲 舊時相識彼邊港
5.鑲小雛菊 往事如煙輕搖曳
6.茄茉菜捲 燜蒸苦味青春
7.炸蓮藕 「藕」然相遇
8.六色元寶/水餃(紅椒,菠菜,南瓜,紫山藥, 芋頭,馬鈴薯)為族群融合辦桌國宴
9.繡球湯 今世姻緣前生定
10.甜品:花生湯搭油條 甜舌油嘴,回憶如水
◎主廚情意
宴前兩個月,黃姊問簡媜想吃什麼,哪些菜跟她的故事相關?簡媜拋了三個原則:魚(包括海鮮),雞腿,水餃。她告訴黃姊:「我不吃小捲很多年了,不過,妳弄給我吃吧!」
幾天後,黃姊傳真菜單,豪氣干雲地說:「我要親手幫妳包六種顏色的水餃,餡料都不一樣。」
簡媜大受感動:「這這,這是國宴等級哩!」
黃姊還設計了茄茉菜捲,茄茉菜就是牛皮菜,又叫厚皮菜,舊時鄉間很多,是窮人與豬的美食。
「豬?好吧,妳要把我當豬,我也不反對!小時候吃了不少,有代表性。」簡媜說。但這菜不易在市場買到,黃姊向賣菜籽的歐巴桑買了種籽,親自在後院為老友種菜。「我常常對菜苗祈求,請它們爭氣點,快快長大!」但最終禱告無效,只好央求高雄的親戚宅配一箱牛皮菜來。
不久,簡媜出了難題:「我希望那盤煎魚子能墊著新鮮竹葉,比較有感情,可以嗎?」
黃姊踏遍住家附近,終於在一處社區發現竹叢。她對警衛說明來意,獲准,她說:「今天不摘,宴客前一天我再來。」她又想,簡媜喜歡桂花,若魚子上灑幾朵桂花,豈不更美!於是日日出巡,終於尋得一叢,也對桂花說:「請妳開慢點,某月某日請賜我一撮。」
又不久,簡媜再出一題:「妳能想辦法弄一朵蓮花嗎?冬天買不到蓮花。」
黃姊沉吟:「只能用雕的,我用紅洋蔥雕吧!」
宴客前一天,黃姊買齊食材,特地出門採竹葉與桂花。竹葉洗淨用毛巾包覆放冰箱,免得脫水失去青綠顏色。
萬事俱備。
◎這一天
時序進入歲末,即使是暖冬也擋不住寒風,偏偏又下起雨來,那雨勢到傍晚愈加淅淅瀝瀝,很久沒遇到這麼濕冷的冬天了。這樣的晚上,特別適合與好友相聚,圍著熱騰騰的佳餚,聽一個故事,溫一壺酒。
五點鐘,朋友一一進黃姊家門,喊一聲:「黃姊我來了!」隨即熟門熟道地自我安插,八坪大的客餐廳或坐或站十五人,語聲笑語沸然。誰說須有豪宅、山珍海味才能宴客,若誠意相待,杯水亦甜,何況又是性情相近相惜的一群老友。
黃姊與攝影師阿妮塔在廚房舞弄,朋友們看到餐桌上排出截然不同的「陣仗」,莫不瞠目結舌「啊」讚嘆,稍一不慎,口水有潰堤的危險。
惠綿對簡媜說:「妳看看,黃姊為妳設計的菜多澎湃!」
「沒辦法,她要我下輩子當她爸爸,這輩子得先幫我補補身,要不然我不孕怎麼辦!」簡媜答得理直氣壯。
「趙老師說,上次妳一直問問題,害她沒吃飽,連蔥?鯽魚都沒吃,今天我們要替她報仇!」惠綿不甘心,繼續進攻。
這是實情,講故事的人跌入回憶,說著說著就忘了吃,到最後眾人皆飽我獨餓。簡媜鬼笑:「基本上,七點鐘以前我是不說話的!」一副你們儘管問我儘管吃的決心。
「妳不是說妳家很窮嗎?怎有烏魚子吃?」惠綿看菜單,又質疑。
「我們窮人家吃新鮮烏魚卵,像妳家很有錢都吃乾的烏魚子。」簡媜鬧她,惠綿急辯:「我家哪裡有錢,我家哪裡有錢!」三哥走過來,俯身觀賞那盤灑了桂花的乾煎魚子,慢條斯理說:「我小時候也常常看到烏魚子,不過,都是看別人吃。」眾人大笑。
特地從花蓮來的子庭帶來一瓶小米酒,朋友們都說這酒與今晚菜餚很搭。開席後,大家催簡媜講故事,她不為所動專心舞筷。不久,用竹篩做底盤盛放冒著熱煙的六色水餃端上桌,繽紛、華麗、氣派,好一幅太平盛世圖,贏得一陣讚嘆,每種口味都美。三哥頗吃味:「我認識照美五十七年了,從來沒吃過這種水餃,她包給我的都這麼大(兩手一比),我吃五個就飽了。」
七點,佳餚已過泰半,簡媜才開口。她知道她要說的故事不適合在吃飯的時候聽。
◎簡媜故事
蓮花,我的故事要從蓮花說起。
1991年我進遠流,上班第一天,辦公桌上有人插了一瓶蓮花迎接我,我的心動了一下。問同事是誰送的,她們說:「黃姊。」我當下想:這人我得認識認識。
我找到黃姊,向她道謝,她遲疑了一下,說:「謝謝妳幫黃恆正的書寫序,我是他太太。」我驚訝極了,感嘆世事常有不尋常的線索。事實上,我不認識黃恆正先生,當時遠流的總編輯周先生找我幫黃先生翻譯、友松圓諦禪師《心的伴侶》寫推薦序,提及譯者來不及看到書出版已猝逝,我立即答應,也在序中寫道:
黃恆正先生流暢的譯筆,使讀者更能貼近原作。可惜他來不及看到這本書的出版而逝,我無緣向他請益,這樣一篇短短的讀後感也不足以道中本書的精華。但我看到書中有一段文字,想到黃恆正先生,也許可以作為對他的感謝:
搭計程車在市內繞一圈,新車車況良好,急駛而行,聞不出汽油味。那是因為汽油完全燃燒的緣故。
日日是好日,乃來自於作者與譯者的完全燃燒。
我明白,黃姊放在桌上的蓮花,應是念及那段序文所傳達的文人相憐惜之心吧!
17年後的今晚,我本想帶一束蓮花回送黃姐,但冬天買不到,還勞駕她用紅洋蔥刻了一朵,就是我們面前的這朵。
我的故事經由胃來說,等同一篇「胃壁考掘」。相較於敏感纖細的心思、乾燥昏花的眼睛,胃是我轄下唯一的粗勇婢女;她「吃苦」耐勞,所有惡主對奴婢做過的事我都做過,包括幼時過年一天吃八個滷蛋、高三拼聯考時一天吃十七粒陽明山桶柑,這些惡行她都默默承擔,不干擾「八蛋」小女孩繼續跳房子、不妨礙「十七橘」女生繼續背三民主義。經過幾段艱險的航程,除了後來育嬰那段時間點綴似地鬧一點潰瘍之外,她至今仍然勇猛地分泌消化?以捍衛我的生存。
◎第一段航程:魚來了,直到小捲出現。
小時候,我家餐桌上五盤菜有四盤是魚。父親從事魚販,每日到蘇澳批魚貨,運至羅東市場供應幾家魚攤販賣。魚,新鮮的鹽漬的,總是吃不膩。乾煎、紅燒、清蒸、煮湯,最美味的當然是父親自己處理的生魚片,芥茉的嗆味帶來鼻腔內萬馬奔騰的興奮感。有時魚太多,我阿母也弄成魚鬆較好保存。好幾次,父親帶巴掌大的烏魚卵回來,滿滿一盆,阿母站在大灶大鼎前,用冰糖、醬油烹,醬汁收乾,狠心再逼一逼,酥黃微焦。我們這些「猴死囝仔」在稻埕鬼混,聞到竹叢間那支煙囪溢出的焦糖味的煙,奔至灶腳,抓了魚卵就跑,一入口,五內酥軟欲仙欲死,又折回灶腳多拿幾副,撕一張日曆紙包著(那掛牆的日曆已透支兩三個月),坐在竹叢下專心享用,涼風習習,小雞繞來啄食餘屑。這就是為什麼我希望這盤魚卵能墊著竹葉的原因,啊!美味且無憂的童年!
童年的我認為魚的美味順序是:生魚片,魚卵,魚眼(含眶),魚臉頰,魚肚,魚膘。當然,好日子總是短暫,很快地,我再也不能這樣吃魚了。
我十三歲那年中元節前夕,父親騎摩托車從羅東回家,暗夜途中被一輛大卡車撞倒、拖行。那是我生命也是全家命運陷入黑暗的轉捩點,它真的發生了。天地間沒有魔法能倒溯時間阻止那場剎那間發生的車禍,也沒有人能回答為什麼兩個身強力壯的男子相撞,致命的是我們的爸爸而非另幾個孩子的父親。總之,深夜,遭醫院拒絕被抬回家的父親躺在客廳臨時鋪設的門板上等著斷氣,他一直掙扎、呻吟,忽強忽弱,血流全身。那是我第一次毫無準備地目睹死亡,正確地說應該是,近六個小時目睹自己父親那極緩慢、極痛苦、絕不甘心的死亡過程。我唯一為他做的是,捧一盆水用毛巾擦拭他身上的污血及之後噴吐而出的腦漿──我不記得是誰叫我做的,擦不止的血水後來成為我長期的暗夜惡夢。中元節清晨,他走了。
幾日後,道士帶我們到事故現場招魂,農曆七月大太陽下,我戴著「頭白」跪在路邊草叢,看到草地上散著紅通乾癟的小捲,我忽然明白那是父親車禍的見證者,當時從他的竹編魚籃飛出來的。腥臭的小捲刺激我的感官,使連日以來麻木呆滯的我忽然想吞食那些臭小捲說不定就從這場惡夢醒來,幾乎只要意念再往前一小步我就會伸手,幸好還有最後一絲理智綁住我,這意謂著,我知道這惡夢是真實的。
從此,小捲從我的食物單消失。
剛剛上的那道鑲小雛菊,要描述的就是這段經驗。黃姐用小花枝取代外貌不佳的熟小捲,鑲了蝦泥,雕飾成純白的小菊花來呈現。往事如煙啊,以花的意象作結也很好。
(朋友們舉杯,飲了小米酒。故事繼續。)
◎第二段航程:饑餓,一種少女式的懲罰。
辦完父親喪事,家等於散了,因為母親必須頂替父親的角色出外工作。我上國二,在無人導引與援助之下,獨自面對喪父與聯考的雙重壓力。我渴望離鄉追求出路,但成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像蝸牛那樣慢,我非常完整地獨享這份龐大、沉重的苦悶竟不知不覺跌入「自懲」的快意恩仇之中:我故意不帶雨具,宜蘭一年下二百天的雨,下小雨我淋小雨,下大雨就淋大雨;早上騎腳踏車上學淋得混身濕透,就這麼濕答答上課讓衣服一吋吋乾,傍晚放學再淋一遍(如今細想,我們班淋雨的倒不少,也許處在無法衝撞的體制下,這也是一種表達抗議的行為模式)。淋雨還不夠,我還拿那個婢女當作出氣口:只要考試成績不理想,午飯時我就只吃幾口飯,判斷同學們不會察覺,即蓋上便當盒,傍晚回家直接把剩飯倒入餿水桶,洗好便當盒。無人知曉我幾乎餓了一整天。我一分為二,一個是決心到台北考聯考尋找前途的瘦小少女,一個高高在上,監督,斥責,懲罰,是超越了年齡心智性別的綜合體。我受她的嚴厲管教,度過無數習於饑餓、頂戴暴雨的國中生活,直到考上台北的高中。
這種苦行訓練的意外收穫是給了我一副隨和的胃,相較於有些人打死不吃隔夜飯菜的帝王派頭,我卻很能接受蒸過的剩飯菜味道,即使是一盤從冰箱拿出、蒸過的空心菜或地瓜葉或A菜,這種只有和善的豬與失去理智的人才能接受的悶爛、絕望滋味,也能喚起我對六O年代那一段沉重、苦悶時期的一絲安慰之意;我長大了,心智強壯,也從閱歷中體會人生的種種真摯與虛假,已有能力重新解釋那段惡夢,卸除年少哀傷。我現在常常用鐵便當盒裝剩飯菜,次日中午蒸來吃(再配上報紙雜誌更佳),即使出門辨事也幾乎不外食,家裡有個便當在等我。那種感覺好親切,彷彿,彷彿當年「她」倒掉的便當其實沒消失,風平浪靜的中年人「我」現在一一幫「她」吃回來。
桌上這道茄茉菜捲,頗有象徵意義;整片綠色茄茉葉保留淡淡的鄉土苦味,裹藏花枝泥與豆腐泥和成的海洋鮮美,完成海陸食材的雙重奏,也呼應當年的我著根於苦澀小村卻嚮往大世界的心理狀態。
饑餓的感覺在高中稍減但並未消失,除了短暫住在親戚家較穩定外,後來搬到大屯山下學校附近租屋拼大學聯考,那時期最能見識我那婢女的粗勇天賦。像我這種清寒學生,身在聯考成績不佳的學校又沒錢補習,已是劣勢,偏又迷上寫作,每晚做完功課總要饑渴地拿出稿紙寫幾段文字,豈不是自毀前途!其實不,文字是靈糧,是定魂香,我每日寫一段落依依不捨收入抽屜都會興起一股頑強的戰鬥意志,只差沒高喊:「征服!」類近匈奴枕戈待旦欲攻破京城的那種氣概。如此「雙拼」--拼聯考、拼寫作,三餐當然亂來,亂到沉浸在如癡如醉的閱讀狀態連續吃17個桶柑(早上買回,數過,放抽屜內,一面背書一面剝),待傍晚發覺橘子吃光了很擔心會不會鬧胃痛需要躺在床上打滾,居然沒有,不禁起疑住在我體內的粗勇婢女是否從身體的哪個我尚未知曉的部位偷偷運出橘泥倒掉了?可是明明指甲縫內都是橘油……!那時起,我充份體認到,想打拼的人一定要配備一副鐵壁胃鋼管腸,而且要有打死不退的拼勁。
當時中餐在學校搭伙,廚房伙夫都是外省老兵,做的菜色加上常常出現的手工原味麵香大饅頭(不是狗不理喔,是打狗會昏頭,因為太扎實了),像是把我們當國軍弟兄,吃完要繼續去「對日抗戰」的樣子!我猜他們完全從男生角度著想,好像女生已發育完畢不需要吃而男生是國家的重要牲口要餵得飽飽,我這個宜蘭婢女實在吃不來也就結束「外省麵食戰鬥餐」。現在回想起來,那種饅頭的勁道,每顆都厚實誠懇,都是由刺著「反共抗俄」的手臂當天揉出來的。翻轉時代的風一吹,再也找不到了。老實說,高中之後我沒再吃過那種味道的饅頭。
嚴格說,我生命中的麵食啟蒙課是阿母教的。有段時期,不知是水災導致米價上揚還是美援麵粉太多之故,鄉下竟也流行吃包子饅頭。我母親說那陣子吃了十二袋麵粉,她做成發育不良的饅頭或高麗菜包,似乎熱中了一段時間,後來大家都受不了,改成煮麵疙瘩之類的,於是也吃到翻肚叫不敢。米胃與麥胃真的有省籍差異,勉強不來。
關於饅頭,還有個小故事。
我家隔壁是伯公一家,他的大媳婦我們叫伯母,是個矮胖稍嫌遲鈍的人,不受家人疼愛。我記得她病了,長久臥床並未得到好的醫療與照顧,雙腿逐漸潰爛,敷很難聞的草藥,常有嗡嗡的蒼蠅在她床邊飛著。白晝無人,她顯然沒飯吃,哀哀呻吟,我曾數次在阿嬤或阿母的使喚下端一碗飯菜給她。她臥在陰暗腥臭的眠床上的情景,給了我煉獄的最初印象。
有一天早上,阿母又在蒸饅頭。我家灶腳的窗戶與她的窗戶成九十度角,她聞到掀鍋的麵香,幽幽地叫我阿母的名字:「妳在煮什麼,耐也那麼香?」阿母答:「饅頭啦,妳欲吃莫?」
她要,慢慢從窗戶伸出手,我阿母拿兩個給她。不久,她稱讚很好吃,還要。阿母再給她一個。
到傍晚,她竟死了。
我母親心裡一直存著陰影,是否那三個饅頭害死她?我告訴她:「妳應該寬心地想,這個苦命女人離世前吃了妳做的熱騰騰饅頭,吃飽了有力氣上路才脫離苦海,妳給了她最後一點安慰。我記得她天天躺在床上呻吟,再拖下去豈不更苦更折磨。死後年節拜她的牲禮是假的,最後吃的三個饅頭是真的。」母親聽了也同意。
總之,高中的我為了省錢在外亂吃,飯糰、油炸雙胞胎、烤玉米、愛玉冰、米粉湯,吃一樣就能打發一餐,且不知不覺跨過省籍界線,碳烤燒餅、炸醬麵、陽春麵等,水餃除外。領到《北市青年》的稿費就去吃牛肉細麵加很多酸菜辣油。開始吃辣,整整一湯匙的辣椒醬好似要毒死那個婢女。今天暖沙拉與炸蓮藕的不羈模樣頗能代表。任何一個媽媽要是知道女兒這麼吃,一定用拖鞋打她。奇怪,我居然沒營養不良而死,只是發育受了不止一點的「重大」影響。還好智能沒受損,不,也可能嚴重受損才成了今天這副樣子。
◎第三段航程:豬腳,我的成年禮。
上大學真好,我有獎學金、稿費及家教收入,暑假打工,學費自籌,幾乎接近經濟獨立。大學的重要成就之一是認識好朋友,趙老師與惠綿就是在女五宿舍認識的。我住女一,但常去串門子,久而久之變成榮譽室友。我記得趙老師會做一些小菜給惠綿,我也分到一些,用玻璃瓶裝的酸豇豆閃著琥珀光,滋味難忘,即使夾土司、灑入泡麵碗也能為案頭筆耕帶來幸福感;想想看,一個住宿大學女生,通過生命中最險惡的階段,如願進入稿紙國度,現在正忘掉傷痕專神地被一個故事驅使,六百字稿紙上奔跑著一行行的字,有的被塗掉,換上更漂亮的一行。室友或聽收音機或嘻嘻哈哈聊天或對鏡剪分叉的頭髮,我不受影響繼續馳騁,忽然感到肚餓,這時,還有什麼比得上一碗灑了酸豇豆的泡麵更能救援,呼呼吞麵、筷子倚在碗內、拿筆寫幾個字、再呼呼吞麵……。食物跟人一樣,無貴賤之分,端看它們是否參與人生的重要時刻、留下豐美回憶。我非常眷戀那種在清苦之中全神貫注航向夢土的感覺。
女五宿舍附設的自助餐廳菜色豐富,我很喜歡滷雞腿,豐盛的節慶之感,呼應潛意識裡雞肉在閩南年節習俗的祭拜地位。有陣子,我看到白斬雞會想哭(只限白斬雞,鹽酥雞絕對不會),想起過年時阿嬤阿母用大灶大鍋煮全雞牲禮的情形,多完整的家啊!滷雞腿,大約承載了我的懷鄉情緒吧。
據說馬奎斯未成名前在巴黎過苦日子,買一副雞骨架煮湯,煮完撈起放窗台曬,下餐再煮,如是七八次。這段經驗幫他寫活了《沒人寫信給上校》裡的饑餓情節。我覺得他胡扯,雞骨架怎煮七八遍?也許他煮的是自己的皮鞋吧……!
我雖然精算度日,但也不須矯情地說一支雞腿配兩餐之類的。清貧,也要清貧得雍容,清貧得有典章制度。今天這道雞腿經過黃姐改良,我們現在的年紀要離所有的「大腿」遠一點,即使是雞的。
我離家多年沒什麼生日概念,況且身分證上的生日與真正的國曆、農曆生日都不同,三個日期三個人,乾脆不知生不知死。我一向主張度日比較重要,無須追求一日榮華。
但有個人,暗地裡數算我的年齡。
大二上學期,某一個秋日黃昏,我下課騎腳踏車回宿舍。門口老茄冬樹下站著一條人影,用閩南語喊我名字,尋聲一看,是我母親。
「阿母,妳耐也在這?」我吃驚。
當時沒電話沒手機,往來之間常出乎意料。她提著東西,用花布巾包著,說:「今啊日,妳二十歲生日,滷豬腳、蛋來給妳做生日。」
那一鍋豬腳、蛋還有餘溫,她滷好即坐火車來台大找我;正是晚餐時刻,陪我吃畢「成年禮」,她又趕車回家。點了朱砂的蛋很喜氣,與室友分享。
當夜,熄燈之後,我躲到燙衣間,想著母親這一生的種種艱難,想著她再怎麼辛苦也不放棄孩子,我不顧肚子囤積戰備油的後果,含著淚光叫「粗勇婢女」把一鍋豬腳吃完以免餿掉,奮力地奮力地,像每個階段我奮力帶自己去遇見更值得的人,找更值得的人生。
◎第四段航程:水餃大航海時代來臨
年輕時,我不喜歡刀削麵(有的削得像少女的舌頭),也不喜歡水餃。但今天這桌看得出來,水餃勢力壓過每道菜,完成主題,宣示個人的大航海時代來臨:建立殖民地,完完整整地統治兩個百姓,也被兩個百姓統治。
水餃,象徵我的婚姻,以及我對族群融合的具體貢獻。
1995夏日,好友L打電話邀我到一家時尚餐廳吃晚飯。我先到,餐廳客滿且他沒事先訂位。我站在騎樓下心裡悶悶地,心想五分鐘內若看不到那混球,老娘要閃了。不久,他與另一位陌生男士匆匆出現,原來今晚是三個人吃飯。問題是,去哪兒吃呀?他說,對面有家老什麼興,吃牛肉餡餅、水餃、蒸餃可以吧!那位陌生男士點頭如搗蒜,好呀!好呀!
「不好,我今天碰到一篇爛長篇小說改得很累很累,不要吃水餃也不想吃餡餅,我要吃炒米粉!」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我已經垮著臉坐在大圓桌前,被兩個有學問的外省第二代男生夾在中間,而且蒸餃、牛肉餡餅也送來了。
他們吃得盡興聊得開心,哈哈地。我生著悶氣低頭努力用牙齒分解帶筋牛肉,猶豫要不要把這坨「橡皮筋」吞下去還是當著兩個博士的面把它吐出來。我太專心處理這種不重要的飲食情緒,以致沒留神命運之手是如何逼近我背後貼上「喜」字的?總之,三個月後,我跟那位愛吃水餃的陌生男士結婚了。
我航進一個道地的、說家鄉話的江蘇家庭。忽然,烤麩、水餃、蛋餃、麵條、寧波年糕這些對我而言沒什麼親情的食物圍上來了。
婆婆親自桿麵皮包水餃 ,一袋袋藏入我的冰箱,解決我育嬰、趕稿時期的忙亂。奇怪,這「小包包」不難吃呀,我以前怎不懂得欣賞?
每出一本書,公公會包一個紅包賀我,紅包袋上寫著讚辭,譬如出版《天涯海角》時,他在紅包袋上寫著:「綜覈史乘,緬懷感念;警句醒世,源遠流長。感懷身世,今日何日;願禱天佑,永共關愛。」我的福杯滿溢著長者慈愛,這一份出乎意料而得的親情如祥雲圍繞,我的航程抵達終點。
成了家就要有家的典章制度,我是鍋鏟新手,但非常奮力學習,供應三餐。我母親留給我熱灶熱鍋印象,「美食」就是媽媽做的、有感情的家鄉菜。外面餐館名菜,就像一夜情,多吃對身體不好,還是回家吃粗茶淡飯,滋味綿長。現在,我家老小兩個壯丁每周至少吃一次我包的水餃;當然,再學十年也包不出黃姐的水準,還好他們不挑。有時,獨自準備餡料,捏一百五十個水餃送進冰箱,又順便弄鍋貼當晚餐吃;煎得赤黃的鍋貼頗具色相,我不免有浮生如夢的感覺。一個宜蘭鄉下女生能做出這樣的麵食,可見人生無限寬廣;出身寒戶無須萎志出身豪門無須得意,那只是標示人生課堂從哪一科開始學起而已,在那裡開始並不意謂會在那裡結束。生命充滿奇遇,撐住了,一葉扁舟也會抵達風平浪靜、草長蔭濃的岸。
簡媜的故事令朋友們聽得凝重,都停了箸。故事講完,如夢初醒。
夜漸深,雨似乎停了。
第七宴 我那粗勇婢女的四段航程──散文家簡媜的故事
時 間:2007.12.23
地 點:黃姊家
說故事人:簡媜
出 席:黃淵泉、王佩韻夫婦、李惠綿、趙國瑞、魏可風、游姊、黃盛璘、黃子庭、江一鯉、洪玉盈、石憶
說故事人簡媜 開給主廚黃姊的菜譜
1.暖沙拉 蓮花迎客,文人相惜
2.乾煎烏魚卵 竹蔭下的富有童年
3.椒麻雞腿 一步以外,都是異鄉
4.蒸魚捲 舊時相識彼邊港
5.鑲小雛菊 往事如煙輕搖曳
6.茄茉菜捲 燜蒸苦味青春
7.炸蓮藕 「藕」然相遇
8.六色元寶/水餃(紅椒,菠菜,南瓜,紫山藥, 芋...
作者序
【總策畫序】一桌珍饈,換一個故事 / 簡媜這是一本讓人流口水、也流淚水的書。
最初的構想大約在四五年前產生。那時,飲食已鬧烘烘成為這社會的顯學,而且幾乎是唯一顯學。我當然不否認其重要,卻也不太能接受其如此重要。有一天,我忽發奇想,既然每個人皆有所謂「性格」,是否也可以套用「飲食性格」加以指稱其餐飲習性,而一個人的「飲食性格」從何時開始形塑,被誰塑造?由此提問,自然地將朝形上層次搜索,換言之,除了生理過敏反應、顧及健康因素而被排除的食物之外,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精彩的食物版《史記》,勝敗興衰、愛恨情仇,必呼應其童年成長與深刻的人生體驗。簡言之,菜餚只能飽口腹,故事卻能宴肺腑,裝菜餚的那個盤子,就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故事。
我不禁期待這樣的聚會場景:三五好友圍坐餐桌,不談政治不問財經不搬弄是非,只樸實地輪流說出自己的故事,桌上擺的都是家常菜,每道菜對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說者、菜餚、故事三者合一,與好友共享人生感悟。
這本書初具雛型,卻一直無法下手。因為,說故事的人易尋,能重現說故事者念念不忘的佳餚的「廚房巫師」難找。有一天,我對擅長廚藝的黃照美女士(朋友慣稱她黃姊)提起這個想法,她反應熱烈,而且露出「來啊!只要說得出菜名,我就做得出」的派頭。我善意提醒她,說故事者開的菜單可能天南地北甚至旁及臺灣小吃,至少要做八十道菜且不能重複。她充滿自信,一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模樣。我自此知道天降神兵,她不僅是廚房巫師更是鍋爐玩家。靈魂人物現身,接下來,一桌珍饈換一個故事。
收在本書裡的共計八次盛宴,八個說故事人帶來八個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時間上,從日據時代、抗戰時期、白色恐怖時期、民國六○年代……,貫串出歷史縱深與時代背景。就地理言之,外省至本省南北各縣皆具。菜系而言,江浙、客家、閩南、福州與西式兼備。難得的是,在好友圍繞的溫馨氛圍裡,每一個從未說出口的故事因被全神貫注地聆聽、被理解、被以婆娑淚光回應,因此反而能回過頭來撫慰了說故事的人。
從這些足以歌哭的故事中,我們彷彿重回昔日現場,看到朋友如何通過坎坷路途,自困厄中提煉出珍貴品質而成為一個可敬的人;我們在〈菊妹的一生情債〉看到母性堅強與寬恕,在〈將戰火煉成太陽的女子〉看到把缺憾化為無私的愛,在〈幸福,像曇花開落〉體會補償的真諦與相知相惜的夫妻之愛,從〈追夢的吉他〉見識到追求夢想的毅力與永不放棄的精神……。透過生離死別的故事,我們進入好友的內心深處,體會、憐惜,而說者也經由故事敘述得到釋懷與昇華。
一個人,若認真走過一條路,即使路況泥濘不堪,也會在腳印凹痕處長出奇異花草,散發不可思議的能量,鼓舞著同樣必須走這條路的陌生人。我期盼這八個故事亦如八條崎嶇之路,能各自安慰天涯同路人;若有人從中得到勇氣、信心或僅僅只是心有戚戚焉的幾滴淚珠,那麼這書就能破格而成為「心靈流水席」,與讀者「共饗」,那些被提煉出的高貴品質更能匯聚而產生力道,鼓動我們珍視自己的人生,即使千瘡百孔、孤獨無援,也要朝向更溫暖、更有意義的地方前進。
書中八十多道菜,除了兩道應景與應急的之外(饅頭與燒仙草),其餘皆出自黃姊的巧手,包括糯米腸、碗粿、米糕、發糕等道地臺灣小吃,不用懷疑,都是她親手做的。她一人包辦全場,讓朋友們驚豔、驚嘆不已。附錄的食譜,除了讓朋友們可以睹照緬懷,也供讀者按圖操作,藉以豐富自家餐桌。
我們的故事說到這裡,接著,輪到你!
【主廚序】灶腳的生命隨堂考 / 黃照美
活了近一甲子終於實現藏在內心多年的心願,一本有故事的食譜誕生了,允諾當我下輩子「父親大人」的簡媜,做了多年的白老鼠,不嫌棄我燒煮出的菜,鼓勵我動手寫食譜,對於書的內容該如何呈現,我倆居然都心有同感,於是就付諸行動,辦桌了。
首先設定書中的幾位主角,經徵求同意參與盛宴,繼而分別與他們聊天,開列菜單訂出辦桌日期,每位主角口述從小到大對哪幾道菜記憶深刻並極具意義,逐一筆記,並加入我個人對他的認識而設計出的菜單,完成每一場盛宴。
八場盛宴中讓我內心感受最深的是我母親與楊茂秀教授那兩場,我與母親感情甚深,備料過程心情是感傷的,拿起鍋鏟烹煮母親最愛的菜餚,不聽使喚的眼淚掉了下來,家人全程參與盛宴,熱鬧溫馨,但最最遺憾的是母親已無法享用為她準備的佳餚。「苦兒」楊茂秀教授談到他的菜單時,當時的我內心一陣酸楚,為了彌補他童年的不足,食材上加了料使之更豐富,託友人從日本帶回鹹魚,蘿蔔乾用了長輩送我私藏近十五年的老蘿蔔乾,其他的多道菜也分別加了配料使之更「澎湃」,以表達心中對老友的疼惜。
每一場辦桌都在熱鬧、快樂,聽主角說故事、聽眾隨著故事內容的起伏有眼淚有笑聲,但誰也都不會忘記把菜送進口中,直到盤盤見底下結束。
書中的每位主角分別有不同背景,在烹煮過程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很高興有這機會幫摯友們做菜,印刻出版社初安民先生,江一鯉小姐敢冒風險為這名不經傳的我出版此書,還有參與過程的好友與家人,請受我深深一鞠躬,感謝大家的成全,希望此書能帶給讀者同樣的感動。
二○○八.十.廿六於新店檳榔坑
【吃客感言】家裡有豬不擔心 / 楊茂秀
台灣食物最缺乏的時期,豬吃的比人吃的好,而且好很多。
那個時期,起先,我們家在彰化二林原斗的清水橋邊。平常煮飯的人是我媽媽,一大桶十四、五個人吃的飯,其實是一大桶蕃薯,飯粒疏落,粒粒可數;後來,我媽媽往生了,我們家搬到花蓮吉安的慶丰。平常煮飯的是我的大嫂,一大桶飯其實也是一大桶蕃薯,四散其中的飯粒,乃然粒粒可數。
不管是媽媽煮飯的時候,或是大嫂煮飯的時候,我們家都有養豬,豬吃的和人吃的一樣,也是蕃薯,只是,那上面參加的不是米飯一點點,而是一大把一大把的米糠。
請不要小看那些豬,我們讀書註冊的錢就靠牠們的奉獻犧牲。
蕃薯吃多了,如今我們長大了,也都老邁了,兄弟姐妹相聚時,吃飯,要是有蕃薯稀飯或蕃薯葉(我們稱之為豬菜葉)我們會分兩派,我和我以上的哥哥、姊姊都吃,而且笑著吃,我以下的弟弟妹妹,則把頭別過去,看都不看一眼,回頭來看到我們的愛吃相,他們會異口同聲說:「豬!」
可是最近幾年,我們因為都有遺傳的心臟、血管的疾病,醫生交待我們多吃蕃薯,說其中有對心血管有益的養份,我們兩派人聚會吃飯時,都拚命吃糙米蕃薯稀飯與豬菜,而且,會異口同聲笑著說:「豬,我們都是豬!」
也難怪,我們的孩子讀書註冊都不曾擔心過呢!
【整理者的話】每一道菜都暖著心頭 / 石憶
只要餓了,不管是誰都會找食物吃;向來食物只在這個時候才立即顯得重要起來。換句話說,食物僅止於果腹,肚子一填飽了,它便像失寵的嬪妃迅速被打入冷宮,而且桌上的杯盤狼藉也很令人反胃,讓人迫不及待地想離開。然而,我這樣的想法被徹徹底底顛覆了,就在冬季的一個週末晚上,地點是黃姊的家──她為八場「吃朋友」所設計的菜單,以及八位說故事人令人鼻酸的故事,讓我如此單純看待食物的眼界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另一個充滿思念、執著、害怕、悲傷、溫馨的食物多元世界。
楊茂秀教授點的鹹粥、李惠綿教授指定的碗粿、魏可風治療師的米粉湯……當黃姊適時地自廚房送出一道道菜時,眼前彷彿便浮現了說故事人剛剛才說起的時空。食物不僅止於果腹,食物還能喚起生命旅程中你一輩子都不想忘記的那個人的點點滴滴,不管那個人是不是就在身邊,還是已經離開人間數十年;所以,一碗鹹粥,似乎讓從小失去母親的楊教授再次與母親對話。加了許多肉燥的碗粿,彷彿讓李教授回到了準備過年的熱鬧家中。我頓時明白了,或許最能吃到心坎裡的滋味,往往不是來自五星級餐廳的名廚之手,而是來自家中那個擁擠、不起眼的小小廚房。
難忘的食物,其背後往往隱藏了一個難忘的人。那個人現在好嗎?
每回「吃朋友」到了最後一道菜,心裡總暗暗期待還會有下一道菜、還想再繼續聽故事。我不想離開,儘管桌上杯盤狼藉。
【總策畫序】一桌珍饈,換一個故事 / 簡媜這是一本讓人流口水、也流淚水的書。
最初的構想大約在四五年前產生。那時,飲食已鬧烘烘成為這社會的顯學,而且幾乎是唯一顯學。我當然不否認其重要,卻也不太能接受其如此重要。有一天,我忽發奇想,既然每個人皆有所謂「性格」,是否也可以套用「飲食性格」加以指稱其餐飲習性,而一個人的「飲食性格」從何時開始形塑,被誰塑造?由此提問,自然地將朝形上層次搜索,換言之,除了生理過敏反應、顧及健康因素而被排除的食物之外,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精彩的食物版《史記》,勝敗興衰、愛恨情仇...
目錄
總策畫 序 一桌珍饈,換一個故事 /簡媜
主 廚 序 灶腳的生命隨堂考 /黃照美
吃朋友的話 家裡有豬不擔心 /楊茂秀
整理者的話 每一道菜都暖著心頭 /石憶
【日據大正初年生,從嘉義而來】
第1宴 菊妹的一生情債──美食創意家黃照美母親的故事
菜單:潤餅。韭菜盒子。炒麵。五柳枝羹。紅燒豬腳、滷蛋麵線。排骨酥羹。蟹肉豆腐。芹菜炒軟絲。薑絲芋梗。醃瓜五花肉片湯。紅豆發糕。
苗栗新屋鄉出生、嘉義長大的客家姑娘菊妹,將一生交給一段將她的幸福期待銷磨殆盡的愛情與婚姻,但她卻選擇寬諒一切,將最珍貴的性格品質與全部的愛留給她的子女。
【民國二十年代生,從南京而來】
第2宴 將戰火煉成太陽的女子──幼教專家趙國瑞的故事
菜單:龍井蝦仁。蔥?鯽魚。粉蒸排骨。煎雙面黃。燴五色。南瓜盅(鹹八寶)。炒寧波年糕。?芥菜。栗子燒雞。腐乳肉。紹子豆腐。金鉤玉排湯。糯米煎。
以「國之祥瑞」為名、日後卻見證國家半世紀動盪流離的江浙世家子裔趙國瑞,還未及長成少女就失去母親護持,竟驅使她傾畢生之力,成為更多殘缺敏感靈魂的護持者。
【民國三十年代生,從嘉義而來】
第3宴 幸福,像曇花開落──翻譯家黃恆正的故事
菜單:蒜炒溪蝦。烏魚子。壽司。人蔘雞。白饅頭、地瓜稀飯。紅糟肉醬。醉雞。鮮蚵絲瓜煮豆簽。黃金白玉。古早日子。麻糬。甜湯圓。
因「台灣大眾幸福黨」事件牽連入獄的嘉義縣蒜頭村苦悶青年黃恆正,一份純真愛情拯救了他對生活的熱望,卻仍無法教他躲過死神的追獵。這晚他的妻與難友們要代他說故事。
【民國三十年代生,從彰化、花蓮而來】
第4宴 苦兒的快樂流浪──兒童哲學家楊茂秀的故事
菜單:糯米腸。鹹魚。雙醬五花肉。蛤蜊百合絲瓜。鹹稀飯。肉捲梅乾。檸檬雞片。枸杞桂圓米糕。福菜肉片湯。地瓜飯與黑糖薑片地瓜湯。
彰化縣二林鄉出生、總是帶給朋友快樂也啟發孩子們思考興趣的「毛毛蟲」楊茂秀,卻有個辛酸「重鹹童年」,誰也沒料想這個太早慣於流浪的少年竟走出一座自己的江湖。
【民國三十年代生,從嘉義而來】
第5宴 追夢的吉他──音樂家黃淵泉的故事
菜單:西班牙海鮮飯。鵝肝吐司。椒鹽香雞排。蘑菇濃湯。蔬菜大封。螞蟻上樹。紅嘴綠鸚哥 烏龜頂上爬。松阪芋頭。千絲豆腐羹。清炒花生芽。燒仙草。
當年的蒜頭村頑童黃淵泉、後來的鐵工廠老闆,35歲才決定延續音樂興趣,在陽光之國橄欖樹下開花結實,見證了先苦後甜的追夢之路從來無分長者少年的境界。
【民國四十年代生,從台南而來】
第6宴 大轉法輪──戲劇學家李惠綿的故事
菜單:雞捲。碗粿。大麵羹。獅子頭燉豆腐腦。鯉魚燉紅豆。金華凍冬瓜。金菇水蓮根。米糊燴菱角蓮藕。鮑魚魚翅干貝香菇雞湯。銀耳鳳梨桂圓湯。
從小百病纏身的台南下營女孩李惠綿,對一份認定的情緣就是一生堅貞不渝的專注守護;生命的煎熬對她而言是慈愛與莊嚴的過渡,也是與至親好友間的羈絆。
【民國五十年代生,從宜蘭而來】
第7宴 我那粗勇婢女的四段航程──散文家簡媜的故事
菜單:暖沙拉。乾煎烏魚卵。椒麻雞腿。蒸魚捲。鑲小雛菊。茄茉菜捲。六色元寶(菠菜、紫山藥、南瓜、芋頭、馬鈴薯、紅椒等六種水餃)。炸蓮藕。繡球湯。花生湯搭油條。
宜蘭縣冬山河畔的童年,有少女簡媜這一生最馨甜和最不忍回望的記憶,都反映在她交付給婢女般任勞任怨的胃腸的無理考驗,卻也成為日後生活、胃口與價值觀皆能跨越族群的基礎。
【民國五十年代生,從台北而來】
第8宴 翼下的風──治療師魏可風的故事
菜單:福州米粉。紅糟魚頭。雪菜筍絲炒豆渣。里肌肉捲。炒雙脆。糯米青豆。桂花蜜南瓜。綠玫瑰搭綠豆沙。百菇湯。芋泥盅。草莓椰漿西米露。
食性和生活煩惱都跟媽媽最相近的福州女兒魏可風,媽媽一向是她最掛心的親人,機緣巧合竟成為她轉換人生跑道的契機,以及支持她在理想中飛行不墜、甚至造福朋友的重要力量。
【代跋】 第九宴,輪到您!…………………簡媜
總策畫 序 一桌珍饈,換一個故事 /簡媜
主 廚 序 灶腳的生命隨堂考 /黃照美
吃朋友的話 家裡有豬不擔心 /楊茂秀
整理者的話 每一道菜都暖著心頭 /石憶
【日據大正初年生,從嘉義而來】
第1宴 菊妹的一生情債──美食創意家黃照美母親的故事
菜單:潤餅。韭菜盒子。炒麵。五柳枝羹。紅燒豬腳、滷蛋麵線。排骨酥羹。蟹肉豆腐。芹菜炒軟絲。薑絲芋梗。醃瓜五花肉片湯。紅豆發糕。
苗栗新屋鄉出生、嘉義長大的客家姑娘菊妹,將一生交給一段將她的幸福期待銷磨殆盡的愛情與婚姻,但她卻選擇寬諒...
商品資料
出版社:INK印刻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08-12-31ISBN/ISSN:986663138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