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曉陽
定價:NT$ 280
優惠價:88 折,NT$ 246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從頭、細說平生一段愁
《停車暫借問》傳奇作家鍾曉陽的最初
十七歲少女爛漫的詩意與情愁
「那個年方十七的小女孩,對於整個世界充滿了易受驚恐的敏感,使《春在綠蕪中》的意義,要比一本尋常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作有更值得重新閱讀、重新體會的價值。」──張大春專文推薦
「綠蕪中,春逝去,花落水流東;
從三十年後看三十年前,細數其中的人情心事、滄桑茫漠,回首滿是情深意濃。」
《春在綠蕪中》一書結集鍾曉陽創作《停車暫借問》時期前後十數篇散文,記述故鄉中國東北、八○年代的香港與求學美國密西根的遊歷與交遊。親情、友情、愛情,當年三條景色參差、風光各異的路徑,三十年後在曉陽的生命中交匯,回顧半生所歷情緣,莫不是恩情的體現。情多只為恩深重。綠蕪春逝,誰為情種,只為了人間情濃……
「綠蕪,原指蔓生的亂草,但在春回大地之時,荒地廢園,也自有爛漫的春光。《春在綠蕪中》所記的,正是春天在我生命中暫留之事。那夾帶在風中雨中的花草訊息,鳥蟲微語;那託付於雲上海上的願望紙鳶,魚書小箋。曾是我側耳傾聽,引頸神往的。曾是我伸手可摘,俯仰可拾的。曾是我倚欄所思,臨窗所盼的。曾讓我的快樂之杯盛得滿滿的。」
全書收錄鍾曉陽提供十餘幀珍貴照片搭配每篇散文,並在三十年後的今日補上「後傳」略述前文成稿之後的年月裏、人事變遷的種種。另特別收錄〈為了啟動靜止的引擎〉:鍾曉陽接受香港作家鍾玲玲專訪,一談停筆十年的心境變化。
作者簡介:
鍾曉陽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在廣州出生。父親是印尼第二代華僑,母親是瀋陽人。美國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
十五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推薦獎。十七歲那年暑假跟母親回瀋陽,回家不久開始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出版後轟動文壇,讓整個華文世界為之驚艷,獲「張愛玲的繼承者」高度讚譽。
另著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1992),長篇小說《遺恨傳奇》(1996),散文與新詩合集《細說》(1983),詩集《槁木死灰集》(1997)。其間曾停筆十年,二○○七年在香港《明報》編輯的游說下,開始在《明報》發表散文。
名人推薦:
一種蛾眉,何事傷心早? 文/張大春
○九年我在香港承某單位賞識,給了個相當沉重的嘉勉牌位,木座銅雕,上書「文學翹楚」四字。由於精神和實體上都擔當不起,便和曉陽打商量:「搭飛機帶著這個太沉重,你給收著罷?」換了任何一個別人,要不就會覺得我對頒獎單位輕忽失禮,要不就是對託付的朋友不夠意思。可是曉陽笑著一口答應了,「文學翹楚」應該還在她家裡某處擱著,此後我們即以「大翹」、「小翹」相呼,並透過電子郵件參詳舊體詩的寫作;當時距離我們初見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見面──已經將近二十年了。
經不得回頭計年的一回頭,發現曉陽這本《春在綠蕪中》更是將近三十年前的創作。我揣想著那個年方十七的小女孩,對於整個世界充滿了易受驚恐的敏感,使《春在綠蕪中》的意義,要比一本尋常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作有更值得重新閱讀、重新體會的價值。
這就要從曉陽心儀的作家說起。我也是直到近年才偶然得知,曉陽一向喜讀納蘭詞。
有清一代詞人,論者多推朱彝尊(1629~1709)與陳維崧(1625~1682)。較諸這兩位明末遺民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生年晚了將近一紀。陳維崧的《湖海樓詞》一千八百闋出入北宋骨力,規橅宏肆,天才橫出;朱氏的《曝書亭詞》六百闋則鎔鑄南宋風調,清空醇雅,氣格端蒼。無論創作的面貌如何,兩者都是多產而集大成的豪傑。
反觀納蘭的《飲水集》(原名《側帽集》),其總數與陶詩差不多,通共不過一、兩百篇,然而清中葉的楊蓉裳(芳燦)說得好:「然花閒逸格,原以少許勝人多許。」納蘭盛年不過三十而卒,然而以少作入詞史,與許多年登大耄的作者櫛鱗而論,卻絲毫不見遜色,這是因為他天才獨運於詞之一體的「源始」──捕捉生命中極度敏感的剎那。所以會心者自能體認:即便是「說愁」,也有「詩不能及、賦不能到,唯詞可以強說之」的門檻。
在《飲水集》裡,可以很清楚地辨認,納蘭性德較早年的創作幾乎都是小令。那些膾炙人口的巨製,如〈金縷曲〉、〈大酺〉、〈沁園春〉、〈木蘭花慢〉等等,都密集出現於這個早熟又早夭的生命晚期,且絕大部分都是與同代而年齡稍長的詩詞儕流──如顧貞觀(1637~1714)、姜宸英(1628~1699)等人──唱和而作,至於某些前代未見的「自度曲」詞牌(像是〈青山濕〉、〈湘靈鼓瑟〉等),也多出現在這個時期。然而,《飲水集》中引人復動人者,仍然是那些意象靈動跳脫、語言悽惻頑豔,而且說不準有甚麼深刻的滄桑感慨的青春之作。這一闋〈點絳脣〉是個典型的例子: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暉,竹影橫窗埽。空房悄,鳥嗁欲曉,又下西樓了。
曉陽在青春年少的時候為我們留下了《春在綠蕪中》,一如納蘭性德留下了〈點絳脣〉式的自問:「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老成人不會這樣問;老成人只會逞仗其橫秋老氣,嗤笑青春無事,耽溺哀愁,卻忘記那樣的「強說」,恰是尚未被江湖人事磨老、磨鈍、磨圓、磨滑的一顆心,隨時接受也發散著感動。用這種感動之心看人,便會發現平凡人出塵的神采。
比方說,曉陽寫一個近乎是絕了交的朋友,看來彼此無事,「被傷了心」也沒有可以名狀的恩怨,但是寥寥千把字卻道盡了一種因無謂而透見無情的失望,其溫潤如玉,卻犀利如刀。
再比方說,她寫千里迢迢跨海來台,初見「三三」的作者們,多少錯雜凌亂易愁善感的心緒,只因為一曲笛樂沒能吹得如意,居然笛子也扔了、淚也落了,還憑空生出「真的我根本不是他們世界裡的人,不知打哪兒跑出來附庸風雅的,恨不得立刻收拾行裝回家做俗人去。」的感觸。
對老師、阿姨,對年事稍長的姊姊和大表哥,甚至對年紀相彷彿而只見了一兩面的朋友,曉陽的孺慕之情也澎湃不已,這樣自然而然、不擇地皆可出的孺慕之情,大概會讓許多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在今日,這情感的確不常見。讀著這樣的文字,總讓我想起朱熹的弟子、著有《北溪字義》的南宋理學家陳淳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所謂敬者無他,只是此敬常存在這裏,不走作,不散慢,常恁地惺惺,便是敬。」
「惺惺」在此非但沒有作態之義,究其本解言之,反而是清醒、穎悟、靈動透澈的尊重。陳淳的這段話恰恰也解釋了曉陽年少的善感有一種深摯的內涵,一旦有了這一層體會,當我們再回頭追問:「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時,答案就很明朗了,由於孺慕之情總在生命的差距之上顯現,有時是歲月,有時是空間,即使是至親之人,也要畢現某種命中注定的陌生和隔閡。而當曉陽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洞察了這一點,於是她在〈細說〉中這樣描寫無意間看見老師和同學們笑鬧的情景:
他背後不遠處有一扇窗戶,白雪似的光芒從那裡照射進來,因此辨不清他們的衣色面貌,只見一條條潑墨潑在那片眩木的白光中,潑出幾條鬼影來,有著夢境裏才有的神光離合。那些小女孩宛如一群快樂的小鬼魅。他幽幽影影地獨立中央,外面遍天遍地都是地老天荒。
我瞪視著眼前雪白的習作紙,身體內一股汨汨的寒冷,腦髓冰涼如折疊的刀鋒。
我們是多麼孤獨。
讀者容或應該非常緩慢地咀嚼曉陽的文字如何迎接這樣的孤獨,如何應對這樣的孤獨,如何貫串這樣的孤獨。有一段盪氣迴腸的情景,堪為曉陽孺慕的神韻作最鮮明的註腳。在〈明月何皎皎〉的文末,她寫萍水相逢的「明明」夜間前來送行:
她拿出手電筒照路。黑暗中她仍勾著我的手指,很緊的要你答應她一些什麼的樣子。一圈黃光照出許多砂石泥土,兩雙腳營營追著,卻怎麼都追不上。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因為我們從來追不上已經失去的青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1折88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0 |
3折 | 1 |
5折 | 5 |
6折 | 1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鍾曉陽
優惠價: 88 折, NT$ 246 NT$ 2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從頭、細說平生一段愁
《停車暫借問》傳奇作家鍾曉陽的最初
十七歲少女爛漫的詩意與情愁
「那個年方十七的小女孩,對於整個世界充滿了易受驚恐的敏感,使《春在綠蕪中》的意義,要比一本尋常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作有更值得重新閱讀、重新體會的價值。」──張大春專文推薦
「綠蕪中,春逝去,花落水流東;
從三十年後看三十年前,細數其中的人情心事、滄桑茫漠,回首滿是情深意濃。」
《春在綠蕪中》一書結集鍾曉陽創作《停車暫借問》時期前後十數篇散文,記述故鄉中國東北、八○年代的香港與求學美國密西根的遊歷與交遊。親情、友情、愛情,當年三條景色參差、風光各異的路徑,三十年後在曉陽的生命中交匯,回顧半生所歷情緣,莫不是恩情的體現。情多只為恩深重。綠蕪春逝,誰為情種,只為了人間情濃……
「綠蕪,原指蔓生的亂草,但在春回大地之時,荒地廢園,也自有爛漫的春光。《春在綠蕪中》所記的,正是春天在我生命中暫留之事。那夾帶在風中雨中的花草訊息,鳥蟲微語;那託付於雲上海上的願望紙鳶,魚書小箋。曾是我側耳傾聽,引頸神往的。曾是我伸手可摘,俯仰可拾的。曾是我倚欄所思,臨窗所盼的。曾讓我的快樂之杯盛得滿滿的。」
全書收錄鍾曉陽提供十餘幀珍貴照片搭配每篇散文,並在三十年後的今日補上「後傳」略述前文成稿之後的年月裏、人事變遷的種種。另特別收錄〈為了啟動靜止的引擎〉:鍾曉陽接受香港作家鍾玲玲專訪,一談停筆十年的心境變化。
作者簡介:
鍾曉陽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在廣州出生。父親是印尼第二代華僑,母親是瀋陽人。美國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
十五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推薦獎。十七歲那年暑假跟母親回瀋陽,回家不久開始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出版後轟動文壇,讓整個華文世界為之驚艷,獲「張愛玲的繼承者」高度讚譽。
另著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1992),長篇小說《遺恨傳奇》(1996),散文與新詩合集《細說》(1983),詩集《槁木死灰集》(1997)。其間曾停筆十年,二○○七年在香港《明報》編輯的游說下,開始在《明報》發表散文。
名人推薦:
一種蛾眉,何事傷心早? 文/張大春
○九年我在香港承某單位賞識,給了個相當沉重的嘉勉牌位,木座銅雕,上書「文學翹楚」四字。由於精神和實體上都擔當不起,便和曉陽打商量:「搭飛機帶著這個太沉重,你給收著罷?」換了任何一個別人,要不就會覺得我對頒獎單位輕忽失禮,要不就是對託付的朋友不夠意思。可是曉陽笑著一口答應了,「文學翹楚」應該還在她家裡某處擱著,此後我們即以「大翹」、「小翹」相呼,並透過電子郵件參詳舊體詩的寫作;當時距離我們初見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見面──已經將近二十年了。
經不得回頭計年的一回頭,發現曉陽這本《春在綠蕪中》更是將近三十年前的創作。我揣想著那個年方十七的小女孩,對於整個世界充滿了易受驚恐的敏感,使《春在綠蕪中》的意義,要比一本尋常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作有更值得重新閱讀、重新體會的價值。
這就要從曉陽心儀的作家說起。我也是直到近年才偶然得知,曉陽一向喜讀納蘭詞。
有清一代詞人,論者多推朱彝尊(1629~1709)與陳維崧(1625~1682)。較諸這兩位明末遺民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生年晚了將近一紀。陳維崧的《湖海樓詞》一千八百闋出入北宋骨力,規橅宏肆,天才橫出;朱氏的《曝書亭詞》六百闋則鎔鑄南宋風調,清空醇雅,氣格端蒼。無論創作的面貌如何,兩者都是多產而集大成的豪傑。
反觀納蘭的《飲水集》(原名《側帽集》),其總數與陶詩差不多,通共不過一、兩百篇,然而清中葉的楊蓉裳(芳燦)說得好:「然花閒逸格,原以少許勝人多許。」納蘭盛年不過三十而卒,然而以少作入詞史,與許多年登大耄的作者櫛鱗而論,卻絲毫不見遜色,這是因為他天才獨運於詞之一體的「源始」──捕捉生命中極度敏感的剎那。所以會心者自能體認:即便是「說愁」,也有「詩不能及、賦不能到,唯詞可以強說之」的門檻。
在《飲水集》裡,可以很清楚地辨認,納蘭性德較早年的創作幾乎都是小令。那些膾炙人口的巨製,如〈金縷曲〉、〈大酺〉、〈沁園春〉、〈木蘭花慢〉等等,都密集出現於這個早熟又早夭的生命晚期,且絕大部分都是與同代而年齡稍長的詩詞儕流──如顧貞觀(1637~1714)、姜宸英(1628~1699)等人──唱和而作,至於某些前代未見的「自度曲」詞牌(像是〈青山濕〉、〈湘靈鼓瑟〉等),也多出現在這個時期。然而,《飲水集》中引人復動人者,仍然是那些意象靈動跳脫、語言悽惻頑豔,而且說不準有甚麼深刻的滄桑感慨的青春之作。這一闋〈點絳脣〉是個典型的例子: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暉,竹影橫窗埽。空房悄,鳥嗁欲曉,又下西樓了。
曉陽在青春年少的時候為我們留下了《春在綠蕪中》,一如納蘭性德留下了〈點絳脣〉式的自問:「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老成人不會這樣問;老成人只會逞仗其橫秋老氣,嗤笑青春無事,耽溺哀愁,卻忘記那樣的「強說」,恰是尚未被江湖人事磨老、磨鈍、磨圓、磨滑的一顆心,隨時接受也發散著感動。用這種感動之心看人,便會發現平凡人出塵的神采。
比方說,曉陽寫一個近乎是絕了交的朋友,看來彼此無事,「被傷了心」也沒有可以名狀的恩怨,但是寥寥千把字卻道盡了一種因無謂而透見無情的失望,其溫潤如玉,卻犀利如刀。
再比方說,她寫千里迢迢跨海來台,初見「三三」的作者們,多少錯雜凌亂易愁善感的心緒,只因為一曲笛樂沒能吹得如意,居然笛子也扔了、淚也落了,還憑空生出「真的我根本不是他們世界裡的人,不知打哪兒跑出來附庸風雅的,恨不得立刻收拾行裝回家做俗人去。」的感觸。
對老師、阿姨,對年事稍長的姊姊和大表哥,甚至對年紀相彷彿而只見了一兩面的朋友,曉陽的孺慕之情也澎湃不已,這樣自然而然、不擇地皆可出的孺慕之情,大概會讓許多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在今日,這情感的確不常見。讀著這樣的文字,總讓我想起朱熹的弟子、著有《北溪字義》的南宋理學家陳淳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所謂敬者無他,只是此敬常存在這裏,不走作,不散慢,常恁地惺惺,便是敬。」
「惺惺」在此非但沒有作態之義,究其本解言之,反而是清醒、穎悟、靈動透澈的尊重。陳淳的這段話恰恰也解釋了曉陽年少的善感有一種深摯的內涵,一旦有了這一層體會,當我們再回頭追問:「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時,答案就很明朗了,由於孺慕之情總在生命的差距之上顯現,有時是歲月,有時是空間,即使是至親之人,也要畢現某種命中注定的陌生和隔閡。而當曉陽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洞察了這一點,於是她在〈細說〉中這樣描寫無意間看見老師和同學們笑鬧的情景:
他背後不遠處有一扇窗戶,白雪似的光芒從那裡照射進來,因此辨不清他們的衣色面貌,只見一條條潑墨潑在那片眩木的白光中,潑出幾條鬼影來,有著夢境裏才有的神光離合。那些小女孩宛如一群快樂的小鬼魅。他幽幽影影地獨立中央,外面遍天遍地都是地老天荒。
我瞪視著眼前雪白的習作紙,身體內一股汨汨的寒冷,腦髓冰涼如折疊的刀鋒。
我們是多麼孤獨。
讀者容或應該非常緩慢地咀嚼曉陽的文字如何迎接這樣的孤獨,如何應對這樣的孤獨,如何貫串這樣的孤獨。有一段盪氣迴腸的情景,堪為曉陽孺慕的神韻作最鮮明的註腳。在〈明月何皎皎〉的文末,她寫萍水相逢的「明明」夜間前來送行:
她拿出手電筒照路。黑暗中她仍勾著我的手指,很緊的要你答應她一些什麼的樣子。一圈黃光照出許多砂石泥土,兩雙腳營營追著,卻怎麼都追不上。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因為我們從來追不上已經失去的青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0 |
3折 | 1 |
5折 | 5 |
6折 | 1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1折88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