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衛.柯克派崔克
定價:NT$ 360
本商品已絕版
這是一場你我都參與的社會大突破!
一場徹底改變七億人互動連結的網路效應,
一本首度完整解密Facebook快速崛起的真相。
有別於電影編劇,本書實際採訪了與Facebook崛起相關的人士,其中包括員工、投資人、意向投資人及合作伙伴,超過130人,大量內容更來自於長期訪談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第一手資料,作者並佐以其對資訊產業多年的觀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臉書成功背後的商業智慧。
別再從片片斷斷的新聞、資訊、戲劇和道聽塗說來拼湊臉書的面貌,請跟著真實、全面而詳盡的《facebook臉書效應》,來掌握臉書帶給世界的衝擊。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 2010年金融時報與高盛年度商業書,獲選標準為「針對現代商業議題而作,令人注目、妙趣橫生、極具洞見的作品」。
★ 科技趨勢網站ReadWriteWeb 2010年度推薦商業書。
2011年,臉書在全球有七十五種語言版本,經常使用者逼近七億人(全球上網者約二十億人),是世界「第三大國」,臉書更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擁有超過該國總人口30%以上的用戶,同時全球用戶更以每個月約2500萬人的速度增加中,它已成為世人(尤其18-34歲年輕人)的一種共通的文化經驗。
紐約時報曾把臉書形容為「社會大突破的先鋒」,前哈佛大學校長桑莫斯更將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微軟的蓋茲並列,稱他們是「過去二十五年來最具改造世界影響力的兩個哈佛人」。
書中以故事性的手法敘述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萌發,創辦人的內訌、權力之爭,為何放棄華盛頓郵報的投資,怎樣爭取到第一個廣告客戶,而第一輪融資又如何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令人人痴迷的圖片分享如何上線,面對Twitter競爭,與Google的世紀之爭……同時明確揭露Facebook如何改變人們彼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產品行銷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讓你認識且想像臉書所引爆與將引發的更多衝擊。
本書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是──全面而詳盡地說明了臉書如何改變人們彼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行銷者賣產品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
舉例來說,在個人層次,facebook有一種環境氛圍,使人可以和朋友無拘無束談論自己,固定和他人保持某種程度的親近,這種透明性也可能導致親密關係生變。商業領域中,在facebook網站尚未出現前,除非你有清楚且正確的會員資料,不然廣告客戶必須僱用專業公司花大錢,根據消費者造訪過和點選過的內容,推斷他們的性別、年齡及興趣;facebook出現後,臉書用戶自己提供正確資料,這使得facebook成為有史以來瞄準度最精確的媒體。在政治價值觀上,facebook把美國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一定程度透明度及言論自由散播至世界各地,它賦予人民自由,可以輕易發表異議、發動抗爭,但這也造成部分國家政局動盪。
facebook臉書效應不全然是正面的。不斷成長擴大的臉書公司掌握世上許多政府都望塵莫及的個資數量,究竟是人類之福還是禍害的開端?當這些個人資訊轉化為企業精準銷售的參考,我們的生活是更便利,還是更侷促?如果,臉書上的隨意留言未來永遠都不消失,錯誤的過去無法更正,沒有人能「重生」,那麼……。
本書譯自2010年11月的作者修訂版,全書根據近一百三十人的採訪寫成,有事件的全面報導、細膩的人物刻劃,淺白的寫作手法生動活潑,無論你是不是Facebook用戶,都可以輕鬆領會。
作者簡介:
大衛.柯克派崔克(David Kirkpatrick)
科技趨勢專家,曾任「財星」雜誌網路及科技資深編輯多年,寫過蘋果電腦、美國商業機器公司、英特爾、微軟及昇陽等公司的封面故事,長年報導網路對企業和社會的衝擊。現為自由作家、美國政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成員,經常以科技專家身分受邀電視、廣播及網路節目。
譯者簡介:
李芳齡
專業譯者,譯著包括《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練》、《當債務吞噬國家》、《成長的賭局》、《創新3力》、《境外共和國》、《創新的軌跡》、《開放式經營》、《企業觸媒策略》、《新帝國遊戲》、《超極資本主義》、《創新者的成長指南》、《企業永續發展指南》、《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近八十部。
名人推薦:
國外推薦:
「柯克派崔克巨細靡遺報導了一套黑客(Hacker)文化如何轉變成一家數十億美元的公司。祖克柏企圖保持黑客能量,讀到這種文化精神所導致的結果,令人拍案叫絕。」
~《長尾理論》作者、Wired雜誌總編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這本書好極了,書中俯拾皆是生動活潑的報導和描述。FB是一家改變遊戲規則的新興公司,這本書呈現了創辦人祖克柏及其同事令人勵志奮發的故事。」
~暢銷書《愛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作者艾蕯克森(Walter Isaacson)
「本書其實是一本二合一的書,一部分是FB如曇花般綻放、成長到幾乎無所不在的詳盡故事,另一部分是facebook效應的嚴謹分析。」
~波士頓環球報作家吉爾斯多夫(Ethan Gilsdorf)
國內推薦:
徐重仁── 7-11總經理
林之晨(Mr. Jamie)── appWorks Ventures 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
劉威麟(Mr.6)── 趨勢創投作家
Anderson── cacaFly技術長
蔡明哲── 悠識UserXper首席資訊架構師、「網站企劃」facebook 粉絲專頁主持人
吳顯二── 癮科技資深編輯
Fox── Inside網站創辦人、目前為iOS應用程式開發商Polydice共同創辦人
Lawrence── Inside網站創辦人、目前為某新創公司資深經理
Charles── 老查資深網路人、Inside網站共同創辦人、目前為Yahoo!奇摩社群經理
程世嘉── MMDAYS blog板主
鄭蛋蛋── 知名3C部落客
鄭緯筌── 數位時代雜誌主編
吳芳瑜── TechOrange 科技報橘副總編輯
老貓── 銀河互動網路創辦人、執行長
張永錫── 時間管理達人、部落客&講師
陳宏── 艾微科技 / 淘評傳媒 副總經理
【推薦序】
臉書浪潮/徐重仁
今年年初的重大國際新聞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突尼西亞與埃及獨裁政權的相繼倒台。促成這兩次革命的成功,其背後的推手,竟是來自新科技時代的「臉書」。由於透過年輕人熟悉的臉書工具串聯下,快速集結民眾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讓革命成功,這樣的結果,可能是過去各國從事民主運動者無法想像的局面。
成立不過六年,「臉書」在全球已超過六億的使用者,且還在持續成長,創辦者祖克柏格,2004年在哈佛大學與同好從畢業紀念冊以臉認人的模式,創立這個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站,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讓全球各地的人們,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分享、傳遞訊息,享受一種人人平等的自由空間。
這本書所介紹的,就是祖克柏格在創立臉書過程的詳細故事,他與同學從年輕人的創意、趣味出發,顛覆傳統思維的操作模式,以獨特的社群經營方式而廣受年輕人歡迎,終於以滾雪球似的愈滾愈大,而掀起了全球性的網路運動。
近兩三年,我也在國外的許多報導上感受到這股熱潮,所以直覺認為這對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與工具,所以2009年10月,7-ELEVEn也正式利用臉書與消費者開始互動,約莫兩個月就擁有13萬粉絲數,迄今也達到111萬的粉絲數,成為台灣擁有最多粉絲的團體。
而7-ELEVEn的臉書經營,基於希望提昇與網友的互動與好感度,所以在互動的過程中,就加入許多的創新趣味活動,甚至加入門市商品的推廣,在過程中都受到網友熱烈的響應,也應證臉書力量的強大及它與網友生活習慣的緊密相連。
我個人也在半年前加入了臉書使用的行列,雖然不方便大肆經營,但也從與他人的串聯中,觀察到年輕一代的行為模式與思想,在網路世界中的自在無壓力,快速即時的關心與連結,拉進彼此距離的效果,從商業的角度來說,確有其深入經營的價值。
雖然我無法預測「臉書」的未來發展會如何,但「臉書」的熱潮仍在持續的進行,在各面向的運用上,想必只會更加靈活與多樣化,而它所帶給世人的影響,若能保留其單純的成立初衷—以人為出發點的連結,或許它會是一股正面的傳聲力量,持續伴隨網民在網路世界中自我組織,享受追求開放與公平自由的氣息!
(本文作者為7-11總經理)
Facebook 與網路的真實化/林之晨 (Mr. Jamie)
我和Facebook 的第一類接觸,是在2004年的秋天,也就是剛搬到紐約,開始在 NYU Stern 攻取 MBA 學位的那年。開學沒多久,收件夾出現了一封請加入 NYU Facebook 的邀請函,心中懷著「啊!這就是美國人的 PTT 吧!」一般的想法,便去註冊了帳號。
可惜進去之後才發現當時只有半歲大“The Facebook”在 NYU 還不是頂受歡迎,我的 MBA 同學幾乎沒有人在上面,搜尋 Stern 則盡是一堆大學部的小鬼頭。沒有人能加好友,一個社群服務就沒什麼好玩的,但又怕亂加小學妹被冠上研究所之狼之類的奇怪頭銜,於是這個帳號也就只能暫時這樣擱著。
有趣的是我 96 年進台大,剛好目睹 PTT 97 年開始的起飛過程,04 年進 Stern,也剛好趕上 Facebook 隔年秋天開學後,在全美大學橫掃千軍的景象。到了 06 年初我和幾個 MBA 同學組團隊準備要創業,MySpace 已經成為社交網路的代名詞,而 Facebook 則已經是全美學生必用的人際服務。
很多人以為 Facebook 不就只是另一個社群網站,但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可就錯得離譜。Facebook 和之前的社群最大的不同,是「真實性」。人們在 Facebook 上,使用的是真正的姓名,交往的是真實的朋友。這可是網路普及 20 年來第一次發生的事情。在過去,網路上的使用者被稱為「網友」,因為每個人都冠著一個用英文和數字組成的代號,大多時候你不知道這些人是誰,也不知道能不能信任他們說的每一句話。
Facebook 出現以後,這件事情完全被扭轉了過來。人們開始用真實身分在網路上發言,你可以查到這個人的身家背景、社交圈子、甚至是共同的朋友。於是,網路上的資訊不再是來自匿名人士的小道消息,你完全可以從發言人的身分,輕易的評估這些資訊的可信度。也就是說,Facebook 讓網路和真實社會,首次變得非常一致。
另一方面,Facebook 的興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電腦發展了 70 年之後,第一次這麼大規模的了解了人類的社交關係。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從今天起,所有的網站、所有的應用、所有的軟體,都可以透過這些社交資料,來提供給我們更好的服務。還在考慮要不要登入一個網站嗎?如果它跟你說你的好友已經有 15 個人加入了呢?不知道附近哪一家餐廳好吃嗎?打開智慧手機看看最多朋友推薦的美食如何?
所以,當你在看這本 Facebook Effect 的時候,我希望你記住上面這兩件事情 -- 一個是電腦史上,一個是網路史上,兩個最大的躍進。而帶來這樣大規模改變的人,就是 Mark Zuckerberg 和他的 Facebook 團隊。你將會看到他們是如何的從摸索中,找出這樣的方向。你也會從他們的軌跡中,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會如何的被他們顛覆。
各位,歡迎來到一個嶄新的未來,一個網路與真實不再有差距的未來,一個Facebook 效應充滿著我們四周的未來。你必須要深入了解 Facebook,因為你的生活已經在被它改變。
(本文作者為appWorks Ventures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
已經很久沒有熬夜看書到天亮了!/Anderson
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應該是一般趕熱潮,對趨勢開馬後炮的書,兼又本身背景對於網路創業圈的認識、對 facebook 「外在」歷史的了解、加上看過「社群網站」這部電影,總覺得應該不會有太多火花吧?不過在忍不住通宵把這本書看完後,深深從這裡面得到許多啟發,獲益良多。如果你是 facebook 的用戶,這本書告訴你很多 facebook 背後發人省思的故事;如果你是媒體與行銷從業人員,這本書可以讓你更認識 facebook 驚人影響力背後的來由;如果你本身就是網路產業的一員,那你更應該仔細讀讀這本書!
一如 facebook 本身的簡潔,如果再用什麼華麗的辭藻來推薦這本書,就太多餘了,看了它吧!
「現在,你知道你廝鬥的對象是誰了!」
(本文作者為cacaFly技術長 Anderson)
本書前半部敘述facebook成長,作者抽絲剝繭追蹤調查每一個轉捩點,後半部則暢談各種創新、效應及願景,不管是在政治(數位民主)、社會 (重新定義新聞)或商業(禮物經濟)層面,facebook都已產生巨大影響。當我讀到它打算主宰人類世界通訊環境的瘋狂概念,不禁令人讚嘆,因為這不是未來,這是現在。以我自身經驗來說,相較於網路社群經營的多次失敗,facebook帶來的成效卻是太輕而易舉,一年左右集結超過1萬名網友加入「網站企劃」社群,始料而未及。Facebook效應正全面性地橫掃人類文明,豈可不知!
(本文作者為悠識UserXper 首席資訊架構師,「網站企劃」facebook 粉絲專頁主持人 蔡明哲)
網路創業家們,創造一個非常優秀的平台,然後有大批大批的使用者上來你的平台,毫不保留地上傳自己的生平、吃過的餐廳以及和朋友的動態,然後這個網站呼嚕呼嚕地成長,你唯一要思考的是怎麼打造更好的產品以及裝更多的伺服器。
現實上這是一個夢,你是不是也非常苦惱著,為什麼我做了一個那麼好的網路平台,卻總是門可羅雀呢?只有臉書從夢裡走到真實世界,達成了所有網路創業家每天的想望。臉書怎麼做到的,我從《facebook臉書效應》裡面可學到了不少關鍵──觀察使用者的真實行為,如果把這個行為搬到網路上,使用者會更開心,那就賓果啦!
以下是祖克觀察到哈佛學生的行為:
一、學生們研究「新生名冊」的相片,並在上面做註記,是哈佛很普遍的休閒活動。
二、觀看AIM(台灣使用者多用MSN)的「離開訊息」,是哈佛學生們的重要習慣。
三、「名冊」從哈佛開始,有一種精英群優勢。
將上面學生的習慣搬到網路上,就是臉書的原型之一,也是優秀社交平台的起點。不只是社群網站,任何網路平台的創作,請你先看過一遍《facebook臉書效應》,會幫你形塑出如何打造一個網路平台的戰略意義!
(本文作者為癮科技資深編輯 吳顯二)
Facebook雖然早在2004年就在美國興起,但在2009年中的台灣,雖然有許多新創網站爭相學習其模式,但皆未能真正成功,許多業界人士對於Facebook是否能夠在台灣走紅,仍抱有很大疑問。
2009年底,中文化以及開心農場的這兩把火,引爆台灣至今的facebook風潮,在2011年1月創市際台灣百大網站排行榜中,Facebook已經正式成為台灣第一名的網站,而會員數已達到千萬等級,不管是個人、企業、政府,都被捲入這場Facebook風暴。
如果已經看過2010年的電影「社群網戰」,並認為它是對facebook黑暗面的深層譴責,那麼更不應該錯過《facebook臉書效應》,本書由另一個角度來述說facebook的成長過程,讓讀者們了解網站成長背後的人、事、物以及對手,並對於其引燃的世界社群革命之火有更深的感動,相當值得閱讀!
(本文作者為inside網站創辦人、iOS應用程式開發商Polydice共同創辦人 Fox)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說Facebook並不是要取代你的實體社交生活,而是協助你藉由網路,來跟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更容易聯絡感情。目前,無論是朋友之間聯繫感情、舉辦活動,或是企業需要透過社群網站接觸消費者,Facebook顯然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相信Facebook將為我們的世界,無論是虛擬的網路世界還是現實生活,帶來更多的改變與衝擊。Facebook仍然持續在創造歷史、改變世界,本書將帶你走過Facebook過去發展的歷程並且讓你更加了解Facebook的精神,建議你別錯過這本好書。
(本文作者為Inside網站創辦人、網路創業者 Lawrence)
你也許經常在Facebook上朋友的動態或分享時按“讚“、用Facebook社團和密友或工作夥伴保持連絡、偷看朋友的好友清單上照片看起來吸引人的個人檔案和照片、拉Facebook上的朋友玩遊戲、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就“打卡“……無論如何,Facebook正在逐漸影響你與你的朋的網路生活甚至日常社交。
除了從電影「社群網戰」裡看到的Facebook創辦傳奇之外,現在你有機會一窺Facebook如何從哈佛學生的“通訊錄“如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轉折,逐漸成為數億人每天社交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重心。並且思考如何把握這股擋不住的社交效應,為自己創造新的價值與舞台。
(本文作者為Inside網站創辦人、Yahoo!奇摩社群經理 Charles老查)
Google串聯起全世界的資訊,從此改變人們獲得資訊的方式;臉書串聯起世界上所有的人們,從此改變人們互動的方式。
連結,是21世紀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筆者在2005年剛成為史丹佛大學的新鮮人時,最常在校園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有Facebook嗎?」原來當時不滿兩歲的臉書,在美國各大校園已形成風潮,擴張速度驚人,足見人們對於連結的渴望。如今臉書是史上最大的社交網站,因此在全世界的民主制度、群眾智慧、行銷手法等領域扮演革命性的角色。
本書詳細紀錄了臉書發展至今的歷史,大量內容來自於長期訪談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作者並佐以其對資訊產業多年的觀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臉書成功背後的商業智慧。無論你有沒有在玩臉書,都不應錯過本書!
(本文作者為MMDAYS blog 板主 程世嘉)
我曾經開玩笑的跟別人說,當任何一個科技文化或產品已經普遍到連我爸媽都忍不住問我那是什麼東西時,它的知名度跟影響力可能已經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了,「臉書」就是一個這樣的東西,持續占領全球每一個人的生活。
網路社群絕對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我曾經參與Anonet聊天室,mIRC,ICQ,MSN,噗浪等媒介,可是沒有一個能夠達到甚至逼進臉書今天的地位。強調完全透明化,真人身份為核心,執行長祖克柏從哈佛的宿舍把臉書帶到全球五億人 (每月2.5千萬新用戶成長中) 的電腦中,背後的龐大真人資料庫讓臉書成為史上瞄準度最精準的媒體。
從這本書中你將感受到臉書每個重大功能所帶來的革命,看著史上最年輕的執行長如何與微軟談判,扣人心弦的每一章讓我更了解臉書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今年非看不可的一本書。
(本文作者為知名3C部落客 鄭蛋蛋)
三月十一日午後,我正在休假。我和同事在新竹市的海岸線騎自行車,途中不忘在南寮漁港打卡,沒想到兩分鐘後,身上的iPhone手機卻不斷滴答作響。我旋即在路邊停下車,取出手機定睛一看,這才發現日本東北地區剛剛發生芮氏規模九級的大地震;還有幾位朋友從Facebook上頭看到我在海邊的狀態,連忙發訊要我遠離海岸以策安全,雖然海嘯的規模不大,但小心為上。後來,Facebook不斷傳來有關日本地震的最新消息,各種災情的影片和傷亡數據紛紛出籠。再過一個小時,開始有網友在Facebook上舉辦祈福活動,短短一小時內我就收到超過五個祈福活動邀請。而各種祈禱、尋人啟事和賑災捐款的訊息,也開始大量出現在大家的塗鴉牆上。
至此,Facebook儼然成為一個迅猛的媒體,不僅僅是地震新聞的集散地,更匯聚了大眾的關注。六度分離的人際網絡,曾幾何時變得如此緊密,在零與一所組成的虛擬網絡上,我開始感受到人情的溫度。在回台北的車上,我開始思索這件事。
在電影「社群網戰」中,大家也許看到了佐克伯的人格特質和創業精神,也能約略窺得Facebook發跡的歷史。
但如果你想知道Facebook何以能夠打敗MySpace、Orkut等各路好手,又有何能耐可以吸引全球六億人使用?還有,Facebook是如何看待隱私和擁抱開放,甚至是Facebook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那麼,你一定要好好看看《facebook臉書效應》這本書。作者大衛克可派屈克的文筆流暢、觀察細微,他把Facebook內部的祕辛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解開我心中若干的謎團。
我忍不住一口氣看完整本書,然後在Facebook的網誌上寫下這番註記。
(本文作者為數位時代雜誌主編 鄭緯筌Vista)
從哈佛限定到擁有全球6億用戶,臉書創辦人祖克伯總不忘追求開放與公平,在他的網路世界裡沒有匿名,只有真實的我和你。正因為相信人性驅動的需求可以造就潛力無限的市場,所以他總在拒絕短期的利益之後,寫下一則則令人興奮的歷史記錄。
相信直覺勝過數字,習慣經過片刻思考才回答的見解總是精準得教人無法輕忽。這是臉書的生產歷程,也是網路創業家的成長過程,想閱讀不同以往的創業故事,這正是首推的入門書。
(本文作者為TechOrange科技報橘副總編輯編 吳芳瑜)
妳要怎樣裝扮妳的臉?
臉書,這個幾年來無所不用其極、不斷透過各種方式邀請我們加入的網路社群服務,繼Google、Youtube之後,接棒扮演全球市值最高大戲的夢幻公司,屬於臉書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與不可思議。
貓一向不是臉書的擁護者(但是至少被各路好友邀請了上千次),原因無他,沒有必要而已!臉書的基本設計構想破壞了網路應有的距離感與隱私權,在這個夠鳥的社會裡做個好人都很難了,還要在網路上裝扮自己的臉,實在是一種對生命的自殘,這是貓不愛臉書甚至不用臉書的原因。
臉書創造了網路革命,也引發了很多真實世界的革命,甚至導致獨裁者下台...等等,媒體對臉書的吹捧,簡直肉麻到了叫人牙酸的程度,事實上,她在正確的時間點引發了正確的連鎖反應,這些改變並不是臉書造成的,臉書只是點燃連鎖反應的工具罷了!
無可否認臉書帶來新的網路視野,也招惹新的網路風險,與以往各種網路新服務不同的是,臉書讓每一位使用他的人,都暴露在風險之中,臉書本身卻在風險之外!纏繞臉書的爭議一如她的傳奇一般精彩,創辦人的個性、使命感、理想性、獨裁性與類神化,都到了某種令人戰慄的極致程度,但是她就是紅!
近年來這種傳奇書很多,歌功頌德的程度看到連貓都想吐,難得本書作者寫得異常中肯與冷酷,這本書對熱愛或厭惡臉書的兩種朋友都有意義,都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因為你們都將在書中平實描述的臉書發展過程中,各自找到可能是上帝亦或是撒旦的證據,因而合理化你對臉書的崇拜與唾棄!
(本文作者為銀河互動網路創辦人、執行長 老貓)
個人力量提昇的槓桿
不論是開心農場,想被包養的正妹、團購訊息、日本地震、TED影片、埃及總統下台等,這些的訊息透過我們Facebook的好友清單散佈,藉由互動及連結,傳遞到自己無法想像的遙遠地方。
這樣的力量還可以持續增強,因為我們散佈的訊息品質好,越容易吸引有能力的朋友結為好友,因此我們的朋友清單越傑出,分享貼出的訊息更有力,更讓散佈的力量更強,這是強力的槓桿。
Facebook給個人用戶「散佈」相片、塗鴉牆等內容的力量,讓數億用戶相互連結及分享,我覺得Facebook是讓「個人力量提昇的槓桿」,想了解這個槓桿嘛?好好閱讀《facebook臉書效應》,讓您擁有「散佈」的力量。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作者為時間管理達人、部落客&講師 張永錫)
近年,社群網站蓬勃發展,其中又以Facebook成長幅度最為可觀,在台兩年不到會員已突破1,000萬大關,可說是全民瘋臉書。臉書社群行銷的概念,隨之逐漸發展成形。Facebook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有多少上班族打開網路,看了工作的電子郵件以後,就開始使用Facebook;多少學生透過Facebook串聯校園活動?多少的家人親友遠在他鄉,透過Facebook聯繫彼此感情;現在更多的品牌都透過臉書與互動,提升品牌忠程度,將網友轉化為粉絲。
最後,藉由Appvertising(Application + Advertising)應用程式行銷的活動誘因,促使粉絲大量擴散廣宣訊息,在產品知名度建立的同時,找到正確目標族群;不論你我,不管是誰,都需要好好閱讀《facebook臉書效應》這本書,因為Facebook提供了台灣社群網路經營的全新思維,這本書充分說明這是一股不能忽視的媒體新勢力!
(本文作者為艾微科技/淘評傳媒 副總經理 陳宏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4折5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3 |
7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大衛.柯克派崔克
定價:NT$ 360
本商品已絕版
這是一場你我都參與的社會大突破!
一場徹底改變七億人互動連結的網路效應,
一本首度完整解密Facebook快速崛起的真相。
有別於電影編劇,本書實際採訪了與Facebook崛起相關的人士,其中包括員工、投資人、意向投資人及合作伙伴,超過130人,大量內容更來自於長期訪談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第一手資料,作者並佐以其對資訊產業多年的觀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臉書成功背後的商業智慧。
別再從片片斷斷的新聞、資訊、戲劇和道聽塗說來拼湊臉書的面貌,請跟著真實、全面而詳盡的《facebook臉書效應》,來掌握臉書帶給世界的衝擊。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 2010年金融時報與高盛年度商業書,獲選標準為「針對現代商業議題而作,令人注目、妙趣橫生、極具洞見的作品」。
★ 科技趨勢網站ReadWriteWeb 2010年度推薦商業書。
2011年,臉書在全球有七十五種語言版本,經常使用者逼近七億人(全球上網者約二十億人),是世界「第三大國」,臉書更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擁有超過該國總人口30%以上的用戶,同時全球用戶更以每個月約2500萬人的速度增加中,它已成為世人(尤其18-34歲年輕人)的一種共通的文化經驗。
紐約時報曾把臉書形容為「社會大突破的先鋒」,前哈佛大學校長桑莫斯更將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微軟的蓋茲並列,稱他們是「過去二十五年來最具改造世界影響力的兩個哈佛人」。
書中以故事性的手法敘述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萌發,創辦人的內訌、權力之爭,為何放棄華盛頓郵報的投資,怎樣爭取到第一個廣告客戶,而第一輪融資又如何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令人人痴迷的圖片分享如何上線,面對Twitter競爭,與Google的世紀之爭……同時明確揭露Facebook如何改變人們彼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產品行銷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讓你認識且想像臉書所引爆與將引發的更多衝擊。
本書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是──全面而詳盡地說明了臉書如何改變人們彼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行銷者賣產品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
舉例來說,在個人層次,facebook有一種環境氛圍,使人可以和朋友無拘無束談論自己,固定和他人保持某種程度的親近,這種透明性也可能導致親密關係生變。商業領域中,在facebook網站尚未出現前,除非你有清楚且正確的會員資料,不然廣告客戶必須僱用專業公司花大錢,根據消費者造訪過和點選過的內容,推斷他們的性別、年齡及興趣;facebook出現後,臉書用戶自己提供正確資料,這使得facebook成為有史以來瞄準度最精確的媒體。在政治價值觀上,facebook把美國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一定程度透明度及言論自由散播至世界各地,它賦予人民自由,可以輕易發表異議、發動抗爭,但這也造成部分國家政局動盪。
facebook臉書效應不全然是正面的。不斷成長擴大的臉書公司掌握世上許多政府都望塵莫及的個資數量,究竟是人類之福還是禍害的開端?當這些個人資訊轉化為企業精準銷售的參考,我們的生活是更便利,還是更侷促?如果,臉書上的隨意留言未來永遠都不消失,錯誤的過去無法更正,沒有人能「重生」,那麼……。
本書譯自2010年11月的作者修訂版,全書根據近一百三十人的採訪寫成,有事件的全面報導、細膩的人物刻劃,淺白的寫作手法生動活潑,無論你是不是Facebook用戶,都可以輕鬆領會。
作者簡介:
大衛.柯克派崔克(David Kirkpatrick)
科技趨勢專家,曾任「財星」雜誌網路及科技資深編輯多年,寫過蘋果電腦、美國商業機器公司、英特爾、微軟及昇陽等公司的封面故事,長年報導網路對企業和社會的衝擊。現為自由作家、美國政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成員,經常以科技專家身分受邀電視、廣播及網路節目。
譯者簡介:
李芳齡
專業譯者,譯著包括《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練》、《當債務吞噬國家》、《成長的賭局》、《創新3力》、《境外共和國》、《創新的軌跡》、《開放式經營》、《企業觸媒策略》、《新帝國遊戲》、《超極資本主義》、《創新者的成長指南》、《企業永續發展指南》、《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近八十部。
名人推薦:
國外推薦:
「柯克派崔克巨細靡遺報導了一套黑客(Hacker)文化如何轉變成一家數十億美元的公司。祖克柏企圖保持黑客能量,讀到這種文化精神所導致的結果,令人拍案叫絕。」
~《長尾理論》作者、Wired雜誌總編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這本書好極了,書中俯拾皆是生動活潑的報導和描述。FB是一家改變遊戲規則的新興公司,這本書呈現了創辦人祖克柏及其同事令人勵志奮發的故事。」
~暢銷書《愛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作者艾蕯克森(Walter Isaacson)
「本書其實是一本二合一的書,一部分是FB如曇花般綻放、成長到幾乎無所不在的詳盡故事,另一部分是facebook效應的嚴謹分析。」
~波士頓環球報作家吉爾斯多夫(Ethan Gilsdorf)
國內推薦:
徐重仁── 7-11總經理
林之晨(Mr. Jamie)── appWorks Ventures 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
劉威麟(Mr.6)── 趨勢創投作家
Anderson── cacaFly技術長
蔡明哲── 悠識UserXper首席資訊架構師、「網站企劃」facebook 粉絲專頁主持人
吳顯二── 癮科技資深編輯
Fox── Inside網站創辦人、目前為iOS應用程式開發商Polydice共同創辦人
Lawrence── Inside網站創辦人、目前為某新創公司資深經理
Charles── 老查資深網路人、Inside網站共同創辦人、目前為Yahoo!奇摩社群經理
程世嘉── MMDAYS blog板主
鄭蛋蛋── 知名3C部落客
鄭緯筌── 數位時代雜誌主編
吳芳瑜── TechOrange 科技報橘副總編輯
老貓── 銀河互動網路創辦人、執行長
張永錫── 時間管理達人、部落客&講師
陳宏── 艾微科技 / 淘評傳媒 副總經理
【推薦序】
臉書浪潮/徐重仁
今年年初的重大國際新聞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突尼西亞與埃及獨裁政權的相繼倒台。促成這兩次革命的成功,其背後的推手,竟是來自新科技時代的「臉書」。由於透過年輕人熟悉的臉書工具串聯下,快速集結民眾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讓革命成功,這樣的結果,可能是過去各國從事民主運動者無法想像的局面。
成立不過六年,「臉書」在全球已超過六億的使用者,且還在持續成長,創辦者祖克柏格,2004年在哈佛大學與同好從畢業紀念冊以臉認人的模式,創立這個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站,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讓全球各地的人們,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分享、傳遞訊息,享受一種人人平等的自由空間。
這本書所介紹的,就是祖克柏格在創立臉書過程的詳細故事,他與同學從年輕人的創意、趣味出發,顛覆傳統思維的操作模式,以獨特的社群經營方式而廣受年輕人歡迎,終於以滾雪球似的愈滾愈大,而掀起了全球性的網路運動。
近兩三年,我也在國外的許多報導上感受到這股熱潮,所以直覺認為這對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與工具,所以2009年10月,7-ELEVEn也正式利用臉書與消費者開始互動,約莫兩個月就擁有13萬粉絲數,迄今也達到111萬的粉絲數,成為台灣擁有最多粉絲的團體。
而7-ELEVEn的臉書經營,基於希望提昇與網友的互動與好感度,所以在互動的過程中,就加入許多的創新趣味活動,甚至加入門市商品的推廣,在過程中都受到網友熱烈的響應,也應證臉書力量的強大及它與網友生活習慣的緊密相連。
我個人也在半年前加入了臉書使用的行列,雖然不方便大肆經營,但也從與他人的串聯中,觀察到年輕一代的行為模式與思想,在網路世界中的自在無壓力,快速即時的關心與連結,拉進彼此距離的效果,從商業的角度來說,確有其深入經營的價值。
雖然我無法預測「臉書」的未來發展會如何,但「臉書」的熱潮仍在持續的進行,在各面向的運用上,想必只會更加靈活與多樣化,而它所帶給世人的影響,若能保留其單純的成立初衷—以人為出發點的連結,或許它會是一股正面的傳聲力量,持續伴隨網民在網路世界中自我組織,享受追求開放與公平自由的氣息!
(本文作者為7-11總經理)
Facebook 與網路的真實化/林之晨 (Mr. Jamie)
我和Facebook 的第一類接觸,是在2004年的秋天,也就是剛搬到紐約,開始在 NYU Stern 攻取 MBA 學位的那年。開學沒多久,收件夾出現了一封請加入 NYU Facebook 的邀請函,心中懷著「啊!這就是美國人的 PTT 吧!」一般的想法,便去註冊了帳號。
可惜進去之後才發現當時只有半歲大“The Facebook”在 NYU 還不是頂受歡迎,我的 MBA 同學幾乎沒有人在上面,搜尋 Stern 則盡是一堆大學部的小鬼頭。沒有人能加好友,一個社群服務就沒什麼好玩的,但又怕亂加小學妹被冠上研究所之狼之類的奇怪頭銜,於是這個帳號也就只能暫時這樣擱著。
有趣的是我 96 年進台大,剛好目睹 PTT 97 年開始的起飛過程,04 年進 Stern,也剛好趕上 Facebook 隔年秋天開學後,在全美大學橫掃千軍的景象。到了 06 年初我和幾個 MBA 同學組團隊準備要創業,MySpace 已經成為社交網路的代名詞,而 Facebook 則已經是全美學生必用的人際服務。
很多人以為 Facebook 不就只是另一個社群網站,但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可就錯得離譜。Facebook 和之前的社群最大的不同,是「真實性」。人們在 Facebook 上,使用的是真正的姓名,交往的是真實的朋友。這可是網路普及 20 年來第一次發生的事情。在過去,網路上的使用者被稱為「網友」,因為每個人都冠著一個用英文和數字組成的代號,大多時候你不知道這些人是誰,也不知道能不能信任他們說的每一句話。
Facebook 出現以後,這件事情完全被扭轉了過來。人們開始用真實身分在網路上發言,你可以查到這個人的身家背景、社交圈子、甚至是共同的朋友。於是,網路上的資訊不再是來自匿名人士的小道消息,你完全可以從發言人的身分,輕易的評估這些資訊的可信度。也就是說,Facebook 讓網路和真實社會,首次變得非常一致。
另一方面,Facebook 的興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電腦發展了 70 年之後,第一次這麼大規模的了解了人類的社交關係。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從今天起,所有的網站、所有的應用、所有的軟體,都可以透過這些社交資料,來提供給我們更好的服務。還在考慮要不要登入一個網站嗎?如果它跟你說你的好友已經有 15 個人加入了呢?不知道附近哪一家餐廳好吃嗎?打開智慧手機看看最多朋友推薦的美食如何?
所以,當你在看這本 Facebook Effect 的時候,我希望你記住上面這兩件事情 -- 一個是電腦史上,一個是網路史上,兩個最大的躍進。而帶來這樣大規模改變的人,就是 Mark Zuckerberg 和他的 Facebook 團隊。你將會看到他們是如何的從摸索中,找出這樣的方向。你也會從他們的軌跡中,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會如何的被他們顛覆。
各位,歡迎來到一個嶄新的未來,一個網路與真實不再有差距的未來,一個Facebook 效應充滿著我們四周的未來。你必須要深入了解 Facebook,因為你的生活已經在被它改變。
(本文作者為appWorks Ventures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
已經很久沒有熬夜看書到天亮了!/Anderson
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應該是一般趕熱潮,對趨勢開馬後炮的書,兼又本身背景對於網路創業圈的認識、對 facebook 「外在」歷史的了解、加上看過「社群網站」這部電影,總覺得應該不會有太多火花吧?不過在忍不住通宵把這本書看完後,深深從這裡面得到許多啟發,獲益良多。如果你是 facebook 的用戶,這本書告訴你很多 facebook 背後發人省思的故事;如果你是媒體與行銷從業人員,這本書可以讓你更認識 facebook 驚人影響力背後的來由;如果你本身就是網路產業的一員,那你更應該仔細讀讀這本書!
一如 facebook 本身的簡潔,如果再用什麼華麗的辭藻來推薦這本書,就太多餘了,看了它吧!
「現在,你知道你廝鬥的對象是誰了!」
(本文作者為cacaFly技術長 Anderson)
本書前半部敘述facebook成長,作者抽絲剝繭追蹤調查每一個轉捩點,後半部則暢談各種創新、效應及願景,不管是在政治(數位民主)、社會 (重新定義新聞)或商業(禮物經濟)層面,facebook都已產生巨大影響。當我讀到它打算主宰人類世界通訊環境的瘋狂概念,不禁令人讚嘆,因為這不是未來,這是現在。以我自身經驗來說,相較於網路社群經營的多次失敗,facebook帶來的成效卻是太輕而易舉,一年左右集結超過1萬名網友加入「網站企劃」社群,始料而未及。Facebook效應正全面性地橫掃人類文明,豈可不知!
(本文作者為悠識UserXper 首席資訊架構師,「網站企劃」facebook 粉絲專頁主持人 蔡明哲)
網路創業家們,創造一個非常優秀的平台,然後有大批大批的使用者上來你的平台,毫不保留地上傳自己的生平、吃過的餐廳以及和朋友的動態,然後這個網站呼嚕呼嚕地成長,你唯一要思考的是怎麼打造更好的產品以及裝更多的伺服器。
現實上這是一個夢,你是不是也非常苦惱著,為什麼我做了一個那麼好的網路平台,卻總是門可羅雀呢?只有臉書從夢裡走到真實世界,達成了所有網路創業家每天的想望。臉書怎麼做到的,我從《facebook臉書效應》裡面可學到了不少關鍵──觀察使用者的真實行為,如果把這個行為搬到網路上,使用者會更開心,那就賓果啦!
以下是祖克觀察到哈佛學生的行為:
一、學生們研究「新生名冊」的相片,並在上面做註記,是哈佛很普遍的休閒活動。
二、觀看AIM(台灣使用者多用MSN)的「離開訊息」,是哈佛學生們的重要習慣。
三、「名冊」從哈佛開始,有一種精英群優勢。
將上面學生的習慣搬到網路上,就是臉書的原型之一,也是優秀社交平台的起點。不只是社群網站,任何網路平台的創作,請你先看過一遍《facebook臉書效應》,會幫你形塑出如何打造一個網路平台的戰略意義!
(本文作者為癮科技資深編輯 吳顯二)
Facebook雖然早在2004年就在美國興起,但在2009年中的台灣,雖然有許多新創網站爭相學習其模式,但皆未能真正成功,許多業界人士對於Facebook是否能夠在台灣走紅,仍抱有很大疑問。
2009年底,中文化以及開心農場的這兩把火,引爆台灣至今的facebook風潮,在2011年1月創市際台灣百大網站排行榜中,Facebook已經正式成為台灣第一名的網站,而會員數已達到千萬等級,不管是個人、企業、政府,都被捲入這場Facebook風暴。
如果已經看過2010年的電影「社群網戰」,並認為它是對facebook黑暗面的深層譴責,那麼更不應該錯過《facebook臉書效應》,本書由另一個角度來述說facebook的成長過程,讓讀者們了解網站成長背後的人、事、物以及對手,並對於其引燃的世界社群革命之火有更深的感動,相當值得閱讀!
(本文作者為inside網站創辦人、iOS應用程式開發商Polydice共同創辦人 Fox)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說Facebook並不是要取代你的實體社交生活,而是協助你藉由網路,來跟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更容易聯絡感情。目前,無論是朋友之間聯繫感情、舉辦活動,或是企業需要透過社群網站接觸消費者,Facebook顯然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相信Facebook將為我們的世界,無論是虛擬的網路世界還是現實生活,帶來更多的改變與衝擊。Facebook仍然持續在創造歷史、改變世界,本書將帶你走過Facebook過去發展的歷程並且讓你更加了解Facebook的精神,建議你別錯過這本好書。
(本文作者為Inside網站創辦人、網路創業者 Lawrence)
你也許經常在Facebook上朋友的動態或分享時按“讚“、用Facebook社團和密友或工作夥伴保持連絡、偷看朋友的好友清單上照片看起來吸引人的個人檔案和照片、拉Facebook上的朋友玩遊戲、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就“打卡“……無論如何,Facebook正在逐漸影響你與你的朋的網路生活甚至日常社交。
除了從電影「社群網戰」裡看到的Facebook創辦傳奇之外,現在你有機會一窺Facebook如何從哈佛學生的“通訊錄“如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轉折,逐漸成為數億人每天社交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重心。並且思考如何把握這股擋不住的社交效應,為自己創造新的價值與舞台。
(本文作者為Inside網站創辦人、Yahoo!奇摩社群經理 Charles老查)
Google串聯起全世界的資訊,從此改變人們獲得資訊的方式;臉書串聯起世界上所有的人們,從此改變人們互動的方式。
連結,是21世紀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筆者在2005年剛成為史丹佛大學的新鮮人時,最常在校園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有Facebook嗎?」原來當時不滿兩歲的臉書,在美國各大校園已形成風潮,擴張速度驚人,足見人們對於連結的渴望。如今臉書是史上最大的社交網站,因此在全世界的民主制度、群眾智慧、行銷手法等領域扮演革命性的角色。
本書詳細紀錄了臉書發展至今的歷史,大量內容來自於長期訪談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作者並佐以其對資訊產業多年的觀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臉書成功背後的商業智慧。無論你有沒有在玩臉書,都不應錯過本書!
(本文作者為MMDAYS blog 板主 程世嘉)
我曾經開玩笑的跟別人說,當任何一個科技文化或產品已經普遍到連我爸媽都忍不住問我那是什麼東西時,它的知名度跟影響力可能已經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了,「臉書」就是一個這樣的東西,持續占領全球每一個人的生活。
網路社群絕對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我曾經參與Anonet聊天室,mIRC,ICQ,MSN,噗浪等媒介,可是沒有一個能夠達到甚至逼進臉書今天的地位。強調完全透明化,真人身份為核心,執行長祖克柏從哈佛的宿舍把臉書帶到全球五億人 (每月2.5千萬新用戶成長中) 的電腦中,背後的龐大真人資料庫讓臉書成為史上瞄準度最精準的媒體。
從這本書中你將感受到臉書每個重大功能所帶來的革命,看著史上最年輕的執行長如何與微軟談判,扣人心弦的每一章讓我更了解臉書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今年非看不可的一本書。
(本文作者為知名3C部落客 鄭蛋蛋)
三月十一日午後,我正在休假。我和同事在新竹市的海岸線騎自行車,途中不忘在南寮漁港打卡,沒想到兩分鐘後,身上的iPhone手機卻不斷滴答作響。我旋即在路邊停下車,取出手機定睛一看,這才發現日本東北地區剛剛發生芮氏規模九級的大地震;還有幾位朋友從Facebook上頭看到我在海邊的狀態,連忙發訊要我遠離海岸以策安全,雖然海嘯的規模不大,但小心為上。後來,Facebook不斷傳來有關日本地震的最新消息,各種災情的影片和傷亡數據紛紛出籠。再過一個小時,開始有網友在Facebook上舉辦祈福活動,短短一小時內我就收到超過五個祈福活動邀請。而各種祈禱、尋人啟事和賑災捐款的訊息,也開始大量出現在大家的塗鴉牆上。
至此,Facebook儼然成為一個迅猛的媒體,不僅僅是地震新聞的集散地,更匯聚了大眾的關注。六度分離的人際網絡,曾幾何時變得如此緊密,在零與一所組成的虛擬網絡上,我開始感受到人情的溫度。在回台北的車上,我開始思索這件事。
在電影「社群網戰」中,大家也許看到了佐克伯的人格特質和創業精神,也能約略窺得Facebook發跡的歷史。
但如果你想知道Facebook何以能夠打敗MySpace、Orkut等各路好手,又有何能耐可以吸引全球六億人使用?還有,Facebook是如何看待隱私和擁抱開放,甚至是Facebook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那麼,你一定要好好看看《facebook臉書效應》這本書。作者大衛克可派屈克的文筆流暢、觀察細微,他把Facebook內部的祕辛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解開我心中若干的謎團。
我忍不住一口氣看完整本書,然後在Facebook的網誌上寫下這番註記。
(本文作者為數位時代雜誌主編 鄭緯筌Vista)
從哈佛限定到擁有全球6億用戶,臉書創辦人祖克伯總不忘追求開放與公平,在他的網路世界裡沒有匿名,只有真實的我和你。正因為相信人性驅動的需求可以造就潛力無限的市場,所以他總在拒絕短期的利益之後,寫下一則則令人興奮的歷史記錄。
相信直覺勝過數字,習慣經過片刻思考才回答的見解總是精準得教人無法輕忽。這是臉書的生產歷程,也是網路創業家的成長過程,想閱讀不同以往的創業故事,這正是首推的入門書。
(本文作者為TechOrange科技報橘副總編輯編 吳芳瑜)
妳要怎樣裝扮妳的臉?
臉書,這個幾年來無所不用其極、不斷透過各種方式邀請我們加入的網路社群服務,繼Google、Youtube之後,接棒扮演全球市值最高大戲的夢幻公司,屬於臉書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與不可思議。
貓一向不是臉書的擁護者(但是至少被各路好友邀請了上千次),原因無他,沒有必要而已!臉書的基本設計構想破壞了網路應有的距離感與隱私權,在這個夠鳥的社會裡做個好人都很難了,還要在網路上裝扮自己的臉,實在是一種對生命的自殘,這是貓不愛臉書甚至不用臉書的原因。
臉書創造了網路革命,也引發了很多真實世界的革命,甚至導致獨裁者下台...等等,媒體對臉書的吹捧,簡直肉麻到了叫人牙酸的程度,事實上,她在正確的時間點引發了正確的連鎖反應,這些改變並不是臉書造成的,臉書只是點燃連鎖反應的工具罷了!
無可否認臉書帶來新的網路視野,也招惹新的網路風險,與以往各種網路新服務不同的是,臉書讓每一位使用他的人,都暴露在風險之中,臉書本身卻在風險之外!纏繞臉書的爭議一如她的傳奇一般精彩,創辦人的個性、使命感、理想性、獨裁性與類神化,都到了某種令人戰慄的極致程度,但是她就是紅!
近年來這種傳奇書很多,歌功頌德的程度看到連貓都想吐,難得本書作者寫得異常中肯與冷酷,這本書對熱愛或厭惡臉書的兩種朋友都有意義,都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因為你們都將在書中平實描述的臉書發展過程中,各自找到可能是上帝亦或是撒旦的證據,因而合理化你對臉書的崇拜與唾棄!
(本文作者為銀河互動網路創辦人、執行長 老貓)
個人力量提昇的槓桿
不論是開心農場,想被包養的正妹、團購訊息、日本地震、TED影片、埃及總統下台等,這些的訊息透過我們Facebook的好友清單散佈,藉由互動及連結,傳遞到自己無法想像的遙遠地方。
這樣的力量還可以持續增強,因為我們散佈的訊息品質好,越容易吸引有能力的朋友結為好友,因此我們的朋友清單越傑出,分享貼出的訊息更有力,更讓散佈的力量更強,這是強力的槓桿。
Facebook給個人用戶「散佈」相片、塗鴉牆等內容的力量,讓數億用戶相互連結及分享,我覺得Facebook是讓「個人力量提昇的槓桿」,想了解這個槓桿嘛?好好閱讀《facebook臉書效應》,讓您擁有「散佈」的力量。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作者為時間管理達人、部落客&講師 張永錫)
近年,社群網站蓬勃發展,其中又以Facebook成長幅度最為可觀,在台兩年不到會員已突破1,000萬大關,可說是全民瘋臉書。臉書社群行銷的概念,隨之逐漸發展成形。Facebook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有多少上班族打開網路,看了工作的電子郵件以後,就開始使用Facebook;多少學生透過Facebook串聯校園活動?多少的家人親友遠在他鄉,透過Facebook聯繫彼此感情;現在更多的品牌都透過臉書與互動,提升品牌忠程度,將網友轉化為粉絲。
最後,藉由Appvertising(Application + Advertising)應用程式行銷的活動誘因,促使粉絲大量擴散廣宣訊息,在產品知名度建立的同時,找到正確目標族群;不論你我,不管是誰,都需要好好閱讀《facebook臉書效應》這本書,因為Facebook提供了台灣社群網路經營的全新思維,這本書充分說明這是一股不能忽視的媒體新勢力!
(本文作者為艾微科技/淘評傳媒 副總經理 陳宏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3 |
7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4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4折5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