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自抗日戰爭以還,即處在一種離亂的風暴之中,及自國共分裂、兩岸對抗,金門實施軍管與戰地政務,駐守十萬大軍,經歷多次戰爭的洗禮,土地的苦難、人民的不幸。金門人身膺矢石,受到種種的桎梏,庶民的生活即為一個時代的歷史側面,透過每一個生活經歷的庶民,即可以忠實呈現歷史的面貌,我們針對人物訪談忠實呈現庶民的生活、遭遇與感受,為金門存史。
《金門百年庶民列傳》是時代的見證,
更是歷史的演義*見證「金門幫」百年智慧2007年6月6日台灣媒體《天下雜誌》第373期以:前進新亞洲,「金門幫」稱霸金融、船務、百貨……」首次揭露「南洋金門幫」的神秘故事……
2008年11月3日台灣媒體《商業周刊》第1093期,以更大的篇幅、更多面觸角寫「金門幫」百年智慧,賺慢錢的傳奇故事……
2011年是金門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一世紀來金門人歷經戰爭洗禮,浴火鳳凰的浯島的居民夜以繼日,孜孜不懈在島上為生存打拼;有漂流海外的金門人披荊斬棘,異域闖蕩,求得立足天下。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全球的金門人應該勇敢出來見證歷史,為金門人寫史。
*建構「金門學」的傳世史料「金門」舊稱「浯洲」,又稱「浯島」,《金門百年庶民列傳》旨在探討浯島居民在國民政府轄治百年來,幾經戰爭與和平的折騰,生民流離失所,金門庶民百姓在政治鬥爭的夾縫之中求生存,有悲憫、有苦難、有成功、有失敗,寫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詩歌。《金門百年庶民列傳》的撰寫,旨在反映一個時代、一段歷史;它紀錄金門庶民的生活歷程,形塑時代的圖像,期作為後代子孫殷鑑的津梁,我們寄望籍以建構金門學的史料,提供史學家研究的參考。
*演義「金門庶民」百年列傳 出生金門的知名作家以時代的切面,用人物的故事來書寫《金門百年庶民列傳》以金門歷史背景為經緯,以政經、軍事、社會、移民以及兩岸變化為軸,以時代的切面,用人物的故事來書寫;以點滴的故事,匯集成歷史長河,彰顯金門人的特質與時代意義;主稿,我們聘請出生金門的知名作家,以訪談方式忠實紀錄採寫浯島耆老口述歷史;副稿,則徵求海內外金門人提供圖鑑史料,輔以的求證。主稿以報導文學文體撰述,副稿採附錄別類編輯,但求不失其可讀性、歷史性與文學性。
作者簡介:
李福井
一九五○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資深媒體人,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退休先後服務於中國時報、美洲中國時報、自立晚報、大成報、麗台運動報、馬祖日報、金門日報;二○○六年返鄉,從事口述歷史。
著作︰
《古寧頭歲月》、《古寧頭戰紀》、《A.T.檔案大解碼2630》、《他們怎麼說歷史》、《丹心》、《無法解放的島嶼–古寧頭役的背影》、《以狗為師》等。
專欄︰
「聽濤隨筆」、「浯江夜話」、「台北夜未眠」
以《他們怎麼說歷史》一書,入選第一屆國家出版獎,並於二○○六年獲得國史館文獻獎。現任金門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來自馬總統、福建省政府主席、金門縣長、金門縣文化局局長的見證與祝賀……
–記錄一座島嶼 見證一個時代
走過百年坎坷路,戰火砲聲漸遠去,金門的容貌已從歷史戰地變成觀光勝地。《金門百年庶民列傳》回顧金門庶民的生活歷程,刻劃這片土地共同擁有的記憶與經驗,深具意義,不僅精彩記錄一座島嶼,更深刻見證一個時代,「金門故事、金門精神」必將如史詩般代代傳唱下去。
——馬英九先生,現任中華民國總統
–承先啟後百年傳金門與馬祖是地球上唯二與中華民國同壽的地方,金門人長久以來接受儒教的洗禮,宿稱「海濱鄒魯」,人民素質風雅典範;又因為地處中原邊陲,土地貧瘠難以謀生,而孕育出冒險犯難的精神。金門人能夠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出發,成就於大華人圈,享譽於東南亞,影響力遍及兩岸各行各業,
無非就是儒家士族的道統思維加上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
——薛承泰先生,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金門人˙ 金門史˙ 金門事人是歷史的鎖鑰!而金門又是臺海歷史的核心,其人其地,在歷史洪流因勢爭鋒,湧生各式各樣不同風華的人物。綜觀通史,金門有其無比韌性與堅忍的特質,不論古今,皆復如是。然古人已有書傳,近代以降金門人卻無筆寫,豈不可惜!及見文化局《金門百年庶民列傳》付梓,此憾或可稍平,特寄數語為序,為金門人的堅毅奉獻,為一注腳。
——李沃士先生,金門縣縣長
–精彩百年 文化獻禮自從解嚴與開放觀光之後,金門從一座戰爭之島,蛻變為和平之島,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結構開始起了微妙的變化,如何忠實紀錄這一段歷史──戰爭的悲歌、人民的遷徙、兩岸的交流、經濟的演化、社會的改變──毫無疑問的成為此刻重要的文化工作。
——李錫隆先生,金門縣文化局局長
名人推薦:來自馬總統、福建省政府主席、金門縣長、金門縣文化局局長的見證與祝賀……
–記錄一座島嶼 見證一個時代
走過百年坎坷路,戰火砲聲漸遠去,金門的容貌已從歷史戰地變成觀光勝地。《金門百年庶民列傳》回顧金門庶民的生活歷程,刻劃這片土地共同擁有的記憶與經驗,深具意義,不僅精彩記錄一座島嶼,更深刻見證一個時代,「金門故事、金門精神」必將如史詩般代代傳唱下去。
——馬英九先生,現任中華民國總統
–承先啟後百年傳
金門與馬祖是地球上唯二與中華民國同壽的地方,金門人長久以來接受儒教的洗禮,宿稱「海濱鄒魯」...
章節試閱
騾馬伕之歌
蘇天庇變調的青春
他跑去追騾,子彈卻從他的腳邊咻咻的的飛過去,
日軍一直在後面喊,示意他趕快臥倒,他鴨子聽雷,
根本搞不懂,傻傻的只去追騾,差一點把命都賠掉。
一九四五年日軍強徵金門騾馬伕, 這是一段慘愴怛悼的歷史,然而老成凋謝, 史事湮沒不彰, 為了不容青史盡成灰,有幸找到蘇天庇老先生,他是走完全程的十個金門騾馬伕之一,極可能是碩果僅存者,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老父中籤 代父出征
蘇天庇,一九二八年生,后盤山人,當年日軍強徵騾馬伕, 許多地方的老百姓,乖乖的牽著騾馬到金城許厝墓檢疫,而后盤山人的說法卻不同,他們已知日軍要強徵騾馬伕,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因此整村的人早已把騾馬棄養在山上,沒人敢要。雖然找不到飼主, 后盤山還是要有人牽騾馬,全村丁壯三十幾人就來抽籤,保長做籤放在鐵筒內, 寫「有」、「無」兩字, 蘇天庇的父親不幸中籤。蘇天庇八歲喪母, 父親續弦, 又生了幾個妹妹,十七歲的蘇天庇, 是家中唯一的男孩, 就代替父親出征。
蘇天庇先牽騾馬到後浦北門一間大厝,待了將近十天就起行。日軍自金門大舉撤退, 可能分了好幾批,古寧頭南山村人、旅居印尼泗水的李金昌說,一九四五年六月三十日, 農曆五月二十一日, 星期六, 一弓下弦的殘月,掛在西天的廈門山上, 騾馬伕夜半出發, 露珠侵衣, 還有一點寒意, 從西門往同安渡頭的大道上,各路人馬齊集,擁擠不堪。
蘇天庇則是傍晚出發,搭三桅的帆船,隔天早上天未亮,馱著子彈就在白坑登陸。他說一登陸先休息好幾天, 養精蓄銳, 然後就日夜不停兼程趕路,五個多月沒有閤過眼、睡眠一下下,真是不可思議。他說剛開始不睡覺, 痛苦得要死, 恨不得死掉, 後來習慣了, 仍然「活靈靈」― 一尾活龍。
死亡枕藉 像曬地瓜籤一樣
時間已過了六十多年,八十三歲的蘇天庇在他家的門口回憶往事,詳細的時間、地點以及戰爭的經過,多已模糊不清;然而秋天的早上,涼風習習, 慢慢的訪談, 挖出了他的深層記憶,仍然可以拼湊出他的青春歷險圖譜。依照李金昌「金門憶昔」―日軍強徵金門騾馬伕一書的敘述,日軍德本光信從港尾鄉白坑村登陸, 經漳浦、雲霄、詔安, 出汾水關入粵境饒平而抵汕頭,這個路線大抵不差。
蘇天庇記不清楚的地方,我們用資料來補足。蘇天庇只知道全程打了五次大仗,每次都從白天打到晚上,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頭一天打仗, 他少不更事,完全沒有經驗, 橋斷了, 過不了,他要扛子彈與馱架過溪,然而騾子卻趁機跑掉了。他跑去追騾, 子彈卻從他的腳邊咻咻的的飛過去,日軍一直在後面喊,示意他趕快臥倒, 他鴨子聽雷, 根本搞不懂,傻傻的只去追騾,差一點把命都賠掉。
到了盤陀嶺高地, 他說空軍在上面盤旋攻擊,國軍在下面截擊,騾馬伕趕緊躲避, 有人趁亂逃跑, 他們那一隊沒人跑,所以他也不敢跑。他說盤陀嶺一役死亡枕藉, 死得像曬地瓜籤一樣,腳都踩不下去。他說騾馬伕死亡的不多,日軍與國軍都死不少,死亡最慘的是大陸挑伕。蘇天庇說大陸挑伕左手被綁在身上,只有右手可以扶扁擔, 讓你無法逃, 飛機臨空掃射,挑伕不像騾馬伕可以躲避,所以死了很多人。
騾馬伕驚散四逃, 等到戰事停歇,日軍只要看到臂上綁有一塊紅布的,就知道是走失的金門騾馬伕,要他們歸隊。他說, 紅布上有蓋章。他說騾馬伕剛開始馱載大米、餅乾, 後來子彈都運不了了, 就把米糧都丟棄,日軍一路南竄,每到一個村莊就搶米搶糧搶食物。
日軍搶, 騾馬伕跟著搶, 蘇天庇說不搶要餓死。他說日軍日夜趕路, 都走田埂, 很少走大路, 一天走多少路程已經預定好,一定要走到,蘇天庇說每天中午停留兩小時休息煮飯。他說煮一餐吃三餐,中午一餐,晚上一餐, 明天早上一餐。
隨身帶著兩個玻璃瓶子裝溪水,口渴了就喝溪水。他們都到民家去找米,就在老百姓的家裡的大灶煮飯,剩下的就用籃子裝著走,沒有菜吃。日軍搶了米把便當串成一串,自己就在野外煮, 不用幫他們煮, 每次休息一定停留在村莊附近,沒有村莊趕到有村莊。走到汕頭的時候, 日軍告訴騾馬伕要回去的儘可以回去,但要想辦法自謀生活,日軍不能提供任何食物。
他們這一隊則要繼續南下到新加坡增援。蘇天庇的難友一隊八個人中跑剩五個,其中一個內洋人, 一個湖前人,年齡都比較大, 有的三、四十歲,都從新加坡回來的,聽說日軍要繼續到新加坡,都想隨軍前往,蘇天庇心想伯父在新加坡,要走就乾脆跟著一起走。日軍自金門出發, 發了兩雙新鞋子,一雙穿在腳上, 一雙揹在身上, 瘋狂一連走了五個多月,走到兩雙鞋子都爛掉,有些人打赤腳;金門的騾馬伕始終都打赤腳翻山越嶺,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下午, 他們到了廣州之前, 台灣通譯就告知他們這個天大的消息。
走完全程 只剩十人
蘇天庇說日軍雖已投降,但是他們仍然牽著騾馬載子彈到廣西,過了幾天又回到深圳,到底他有沒有記錯呢?既然日軍已投降就不可能再聽命於他們,然而他都說沒有錯, 不知為什麼?致使事件撲朔迷離。他說到了廣東, 古崗一董姓的人來會合,他們先到廣東甚麼地方已記不清楚, 不過有到深圳, 時間的先後已很難釐清。
他記得金門騾馬伕有十人,另外兩個大陸人,總共十二人到廣東。金門十人之中, 名字多已記不得, 他只記得地名:西園一個、古崗一個、后湖一個( 許秋木)、珠山兩個(其中一個是薛永利)、內洋一個、湖前一個、歐厝一個(歐陽金獅)及烈嶼青岐一個。連他總共十個人。他們到了深圳, 日軍就放他們回家,給他們每個人兩鐵筒餅乾, 兩包米, 每包一百斤, 以及八千國幣, 要他們從原路回來。
日軍告訴他們, 米可以賣掉, 兩大筒餅乾在路上可以充饑,八千國幣則是買茶水錢。他們領了米, 碰到一個福建人, 做大生意, 買日本人的米去賣, 那時缺糧, 米很貴, 看他們推著米, 就問要不要賣,聽到他們說閩南語,就問:「咱是福建人?」
「是啊!」
「福建甚麼地方人?」
「金門。」
彼此認了親,就把經過情形講給商人聽。商人是做大盤商, 就請他們到店裡幫忙,供他們吃住, 商人說現在香港不通,要等到有車班,可能一個月才有一班, 假如有了車班,他要帶他們到香港找福建商會。騾馬伕一路上盡喝生水,所以商人帶他們到了香港之後都發病,每一個人都得瘧疾, 無一倖免, 福建商會就帶他們去看病,他說沒有幾天就好了。
蘇天庇說, 他們在福建商會待了二十幾天,然後介紹他們到醬油廠工作,月薪二十塊港幣, 還供吃住。醬油廠有兩、三百個工人, 他在醬油廠工作一年多,有空的時候也去逛逛香港、九龍,這樣繁榮的街景,是他這樣的鄉下人所從來沒有見過的,總算開了眼界。
大難不死應了「天庇」之名
這時局勢已較穩定, 到廈門有了船班,有人就提議說要回家,蘇天庇說要回去就回去, 他都聽大人的, 沒甚麼意見。老闆看他工作勤奮, 雖然年紀輕輕, 可是塊頭不小, 氣力很大; 做罐頭的白鐵片,別人兩個人扛一箱, 他一個人可以扛著走,所以老闆聽到他要回來,三番兩次極力的挽留他,最後留不住,再加發一個月的薪水給他。一九四六年蘇天庇搭船到廈門,再搭金門人的帆船便船回來,老闆不死心, 還寫信來邀請他。他說有些人留在香港,有些人回來。到底幾個人留在香港?他忘記了。
蘇天庇從金門一路折騰到廣東,一直走,沒有休息,五個多月沒有睡過一天覺,真是駭人聽聞。他大難不死,真應了他的名字――天庇――有老天庇護。老來他改信一貫道,吃清口素,知足常樂,對於年輕時的苦難,他已不記在心上。
騾馬伕之歌
蘇天庇變調的青春
他跑去追騾,子彈卻從他的腳邊咻咻的的飛過去,
日軍一直在後面喊,示意他趕快臥倒,他鴨子聽雷,
根本搞不懂,傻傻的只去追騾,差一點把命都賠掉。
一九四五年日軍強徵金門騾馬伕, 這是一段慘愴怛悼的歷史,然而老成凋謝, 史事湮沒不彰, 為了不容青史盡成灰,有幸找到蘇天庇老先生,他是走完全程的十個金門騾馬伕之一,極可能是碩果僅存者,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老父中籤 代父出征
蘇天庇,一九二八年生,后盤山人,當年日軍強徵騾馬伕, 許多地方的老百姓,乖乖的牽著騾馬到...
作者序
【作者後跋】
江山多故 百年風雨
金門的庶民,在歷史的夾縫之中,經過大風大浪,有些人一生跌蕩起伏,千里間關;有些人顛沛流離,堅此百忍;有些人遭逢危難,生命卻多采多姿。這些豐富而不同的故事,都可以各自成篇寫成一部小說。
訪談這些小人物,書寫他們的生命歷程,彰顯時代的意義,為歷史留下見證,是我一向想做、覺得應該做的事。
每天工作之餘,我常會鎖定目標,下鄉去進行訪談。有一天我在沙美小浦頭,黃蘇源無意中提供了一條線索,我如獲至寶,就去陽翟訪問陳篤禧。
陳篤禧早年到大陸作生意,無意中被捉去當兵,從國民革命軍變成人民解放軍,回鄉已經十幾年了,他的生命歷程一直沒有人紀錄與報導。
他受傷躺臥在床上,跟我侃侃而談,雖然經過九死一生,但是談笑風生,完全沒有抱怨,也沒有愁容,當下讓人非常感動。
我又訪問了他的女兒、也是他的媳婦王明玉女士,她的一生遭遇無可如何之苦,但是有些又不便說,她的傷痛只能含淚忍受。
在訪問的過程之中,可以想見兩個老人的心境,陳篤禧樂天知命;王明玉茹苦含辛,人生的況味就在其中。
八二三砲戰是金門另一個切面,有一天朋友告訴我,說烈嶼西方村一位婦人住在署立金門醫院,這位婦人八二三砲戰時斷了一臂,還生養了七個小孩,我不時記在心上。
有一天我到烈嶼訪問洪水棉女士,她從一個赤貧的家庭一路走來,以單臂拉拔七個孩子長大,還要料理家務,幫忙種田,挑擔作生意,確實吃了不少苦頭。
洪水棉雖然沒有受過教育,但她能將心比心,知道沒有長輩照顧的苦,所以對大陸來的媳婦更加疼惜,兩人相處融洽,一家和樂,晚年含貽弄孫,非常感恩與惜福,令人動容。
去年九月因要事到訪后盤山,在叨擾了村民之餘。我隨口一問后盤山有沒有「日本時代」牽騾馬的老人,想訪談這些人可遇而不可求;引路者說有一個,那就是蘇天庇。我隔了幾天去訪談,發現他是走完全程的十個金門騾馬伕之一,資料實在太珍貴了。
最後一篇「蔣介石的眼淚」,不僅從金門人身受砲火荼毒之中,可以體味先總統蔣介石失國思鄉的苦痛,也可以感受蔣介石苦民之苦的情懷,見證他真性情的一面,作為時代的輓歌。
江山多故,百年風雨。
這些故事時間在百年之內,空間則橫跨了兩岸,含蓋了不同的年齡層,可以具體而微的看出金門的歷史遭遇、人物辛酸。【作者後跋】
江山多故 百年風雨
金門的庶民,在歷史的夾縫之中,經過大風大浪,有些人一生跌蕩起伏,千里間關;有些人顛沛流離,堅此百忍;有些人遭逢危難,生命卻多采多姿。這些豐富而不同的故事,都可以各自成篇寫成一部小說。
訪談這些小人物,書寫他們的生命歷程,彰顯時代的意義,為歷史留下見證,是我一向想做、覺得應該做的事。
每天工作之餘,我常會鎖定目標,下鄉去進行訪談。有一天我在沙美小浦頭,黃蘇源無意中提供了一條線索,我如獲至寶,就去陽翟訪問陳篤禧。
陳篤...
目錄
1. 騾馬伕之歌——蘇天庇變調的青春
2. 烏龍綁架案——薛自然年少驚魂記
3. 動亂時代下的祭品——後山三友陳智景 陳允南 李水恭
4. 一頁荒唐史——「解放軍英雄」陳篤禧
5. 看辭典達人的起伏人生——文安朗演出金門人的一九四九
6. 用戰爭寫自傳——李清燦砲火浮生錄
7. 萬丈紅塵好修行——釋惟德的戰爭哲學
8.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林金樹輕叩前塵往事
9. 抓伕的痛苦他最能體會——黃蘇源寧願自己打拚不願兒子當兵
10. 淪落人間的孤燕——斷臂郎君許燕
11. 天公疼憨人——洪水棉苦盡甘來只有感恩
12. 蔣介石的眼淚——董清池、董媽愿談兩蔣古崗傳說
1. 騾馬伕之歌——蘇天庇變調的青春
2. 烏龍綁架案——薛自然年少驚魂記
3. 動亂時代下的祭品——後山三友陳智景 陳允南 李水恭
4. 一頁荒唐史——「解放軍英雄」陳篤禧
5. 看辭典達人的起伏人生——文安朗演出金門人的一九四九
6. 用戰爭寫自傳——李清燦砲火浮生錄
7. 萬丈紅塵好修行——釋惟德的戰爭哲學
8.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林金樹輕叩前塵往事
9. 抓伕的痛苦他最能體會——黃蘇源寧願自己打拚不願兒子當兵
10. 淪落人間的孤燕——斷臂郎君許燕
11. 天公疼憨人——洪水棉苦盡甘來只有感恩
12. 蔣介石的眼...
商品資料
出版社:旺文文創出版日期:2011-06-15ISBN/ISSN:978986608712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