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求學,該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在我的成長路,我的父母親希望孩子具備思考靈活、自信、創造力等特質,不是一個只會死背正確答案的書呆子;即使我學業成績一直很不好,他們仍給我如此的鼓勵。我現在是三個孩子的媽媽,更加深刻思考這個問題,我的體會是:不論孩子在哪裡念書?念哪所學校?接受哪種教育體制?相信只要孩子對自己有信心、愛自己,他的人生一定可發揮魔力、散發光芒!」 ~《從後段班到康乃爾》作者陳貞穎Jenny
一位媽媽從自己的成長出發,看孩子的未來教育問題。
邀請你, 聽聽她的故事、她的分享……
■ 關於本書《後段班到康乃爾》:
一本最坦誠、最寶貴的「孩子求學路」觀念啟發書
從後段班到康乃爾這條路,我深刻體會到:
真正的教育,除了傳授知識,
最重要的,是要對孩子的人生有所啟發。
在這條學習路上,我學到了獨立、自我肯定、付出、自律……。
最重要的是,找回了自信,學會如何愛自己。
身為一個媽媽,我迫不及待要將這些體悟分享給我的孩子,
但願這本書對所有愛孩子的父母們也能有一些益處。
**************************
一個自小在優秀的兄弟姐妹中成長的女孩,
不受師長肯定的她,自認是「沒有名字的小孩」。
國中被編到了後段班,被老師放棄的她,也幾乎要放棄自己,
然而,在另一片天空下接受了截然不同的教育,
讓她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可能性。
如今,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面臨孩子的教養問題,
回首自己在學習路上的心路歷程,
她要與所有愛孩子的爸媽們分享,
讓她「從後段班到康乃爾」的九堂成長課。
■ 《從後段班到康乃爾》九堂成長課:
1. 鄉愁與獨立(獨立與愛)
2. 激發熱情的教育(肯定自我)
3. 和自己競爭(自我突破的成就感)
4. 體育課的啟示(面對競爭的正面心態)
5. 放洋的孩子容易變壞?(尊重他人與自律)
6 . 托德•艾克森老師(給予的喜悅)
7 . 樸實生活的快樂體驗(金錢買不到的快樂)
8 . 康乃爾的震撼教育(向他人學習)
9 . 打工,行?不行? (工作沒有貴賤)
談教育、談求學、談成長、談愛,
獻給所有愛孩子的爸媽們,一本最真實、最激勵的「孩子求學路」分享書。
作者簡介:
陳貞穎(Jenny),詠騰教育顧問總經理。美國康乃爾大學飯店管理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業管理碩士。在日本時曾擔任高盛集團分析師,目前也是康乃爾大學在台灣的面試官。
在台灣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的她,國二那年赴美留學,見識到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
目前是三個孩子媽媽的她,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回首自己”從後段班到康乃爾”的這段成長路,她說:「在這段過程中,我曾學習到九種最寶貴的生命成長課題;現在,我也要將這些分享給我的孩子,希望能夠對他們有所啟發。」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感動推薦:
朱俶賢女士
世新大學董事長.南開科技大學董事長 成嘉玲
李登輝先生
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林新發
哈佛大學台灣校友會會長 林知延
作家 吳若權
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校長 胡蘭
蔡依珊小姐
名人推薦:各界感動推薦:
朱俶賢女士
世新大學董事長.南開科技大學董事長 成嘉玲
李登輝先生
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林新發
哈佛大學台灣校友會會長 林知延
作家 吳若權
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校長 胡蘭
蔡依珊小姐
章節試閱
(一)跌跌撞撞的童年
◎我有學習障礙?!
我喜歡上小學,因為可以和姊姊穿一樣的制服,兩人手牽手一起去上學。姊姊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她很文靜,長得很漂亮,身材瘦瘦的,眼睛又大又圓,功課好,鋼琴也彈得好。
我則完全相反,我很胖,眼睛小小的,也不愛練鋼琴,整天就愛玩。國小才剛入學,我的功課就很糟糕,媽媽說這都是因為我上課不認真,但上課時我的確有在聽啊!
某天,媽媽決定親自督促我寫功課。她要我念題目給她聽,我唸完第一行,就跳到第三行,唸完第三行,又跳回第二行。媽媽氣得從我後腦勺打下去:「妳連題目都不認真看,難怪都不會回答!認真點!」
老師也發現我的學習有障礙,她懷疑我智能不足,建議媽媽帶我去醫院檢查,媽媽聽了很難過。有一次她和朋友聊天,聊到我的學習障礙,那位朋友告訴媽媽,很多早產兒都會有視力的問題,要趁早去醫院治療。媽媽趕緊帶我去檢查眼睛,才發現我功課不好並非因為「智」能不足,而是「視」能不足,因為早產導致眼睛發育不健全,弱視很嚴重,無法清楚對焦,黑板和課本上的字都看不清楚,才差一點被誤認有學習障礙!
我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戴眼鏡矯正視力,一直戴到國中,很長一段時間,爸媽每隔一星期就會帶我去看一次眼科。小小的眼科診所,每次都有好多人在排隊看診,至少要等半個小時以上才輪到我們。不過對我來說,這段等待的時間不但不討厭,反而還很珍貴,平時在家或外出,一定都有姊姊或弟弟妺妹在,這是我唯一能和爸媽單獨相處的時間。
經過視力校正,我的功課明顯進步許多。看眼科不只改善了視力,也影響了我的心理。自從視力正常後,我的脾氣和態度都變好,上課不專心的毛病也沒了。功課表現好,老師就會肯定我,受到了肯定,也就愈來愈有自信,自然愈讀愈開心!
長大後,媽媽才告訴我,我原本也不會講話。小我一歲的妹妹已經會唱歌了,我卻還是吱吱嗚嗚的說不清楚,她覺得很奇怪,就帶我去看醫生。一經檢查才發現我的舌根黏得較緊,舌頭不靈活,以致發聲不清楚。經過小手術割開舌根,舌頭靈活了,不但講話自然,也馬上可以唱歌。
我很幸運,雖然有這麼多先天小毛病,因為爸媽及時的注意,讓我接受適當的醫療,再加上全家人的關愛,才得以成為一個更健全的人。現在的我,非但不用戴眼鏡,兩隻眼睛視力都是1.2,雙腳能跑能跳,還擔任過學生球隊的隊長,目前從事的是需要口才與溝通能力的教育顧問工作。
◎沒有名字的小孩
我就讀的天母國小,每年都由六年級的學生組成鼓隊,派專業老師訓練,參加校外競賽。鼓隊年年表現不俗,經常得到第一名,很受學校重視;我姊姊不但被選入鼓隊,還擔任鼓隊的指揮,成為大家目光的焦點。記得當時我五年級,和同學一起坐在看台上觀賞鼓隊表演,姊姊站在隊伍最前面,手裡拿著一支金亮亮的指揮棒,嘴裡含著金色的哨子,帶領五十二位隊員,隨著鼓聲的節奏前進,不斷變化隊形,真的很神氣。我興奮的告訴身邊的同學:「那個指揮是我姊姊!」
後來姊姊畢業,換我升上六年級,學校要選新的鼓隊隊員,指導老師會到每個班級選人,我既興奮又期待。老師來到我們班,在教室繞了幾圈,挑出好幾位同學,登記了名字。我好希望自己也能被挑中,可是她從我身邊走過幾次,就是沒叫我站起來。當老師正要離開教室,她的助理忽然提醒她:「上一屆指揮的妹妹好像在這班喔!」
老師回頭,對著全班同學問:「陳貞端的妹妹在嗎?」
我興奮的跳出來:「在!我叫陳貞穎。」
指導老師把我從頭看到腳,不自覺的「噢」了一聲,臉上帶著驚訝的表情。
老師:「嗯……妳是陳貞端的妹妹?」
我:「是的。」
老師:「好……登記一下!」
光是老師的那一聲「噢!」,我就已經明白她的意思了,那時我才十一歲,卻也能瞭解那是對我的否定。那天放學回家,我躲在房裡大哭。姊姊一直很看好我會被選中,絲毫沒有發現我的眼睛已經哭腫了,一直追問我結果,她還說:「我有特別跟老師說,我妹妹在六年三班哦!她今天有去嗎?」
後來我在鼓隊的表現,也大大不如老師的預期。我的節奏感不佳,對音樂毫無天分,每次團練時,我總是踏錯步伐、跟不上節拍。大家經常會聽到老師的口哨「嗶!」的一聲,然後大吼:「陳貞端的妹妹站出來!」
等我頭低低的站出來以後,她會說:「妳走一次給我看,為什麼妳的節奏感那麼差!」就這樣在所有鼓隊同學面前數落我,讓我很難堪,卻還是改不了我老是犯錯的毛病。
後來編隊時,老師刻意把我排在隊伍中央,這麼一來即使走錯步伐,也比較不會被看到,她還叫我打鼓時盡量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音。這種不被信任、不受重視的感覺,讓我的自信心一點一滴流失。
我和姊姊只差一歲,從小讀同一所學校,教過她的老師再來教我,就會拿我們互相比較。姊姊不但功課好,會唱歌,有表演天份,外表也很亮麗。我們姐妹兩個站在一起,她像隻靈巧的小鳥,而我卻像隻笨重的大象。老是拿我跟她比,她的優點我都沒有,對我的自信心當然是很大的打擊。
我當了很多年「陳貞端的妹妹」。之後大弟炯福也上了小學,他就讀一所私立學校,在校表現也很出色,後來又多了些長輩會叫我「阿福的姊姊」,所以我常跟爸媽說:
「我覺得我沒有名字。」
每個小孩子都希望得到師長的喜愛與讚美,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像姊姊和大弟一樣,得到師長們的關注。可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要肯定自己,總是努力追求師長肯定的我,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國中升學考試的壓力,正像巨大的海嘯一樣向我逼近而來……
(二)在後段班的國中生活
我的個性活潑外向,喜歡交朋友,尤其國中的時候,正值愛玩、愛搗蛋的年紀,偏偏學校管得嚴,還男女分班,規定每個人剪成一模一樣的短髮,在這種氣氛之下,從來就不是乖乖牌的我,開始叛逆了起來。學校老師上課的方式和教科書的內容,完全引不起我的興趣,歷史課要背古代地名、數學課要背公式、國文課要背文言文……我打從心底抗拒學習這些課程,上課很不認真。老師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我在桌下偷偷和同學互傳紙條。回家後也不好好讀書,生活漫無目的,不知用功讀書的價值何在。老實說,我每天都在混日子,不是應付老師,就是應付父母,可怕的是:也在應付自己。
自從上了國中,每天有好多回家作業,還有永遠背不完的考題,我和姊姊就是一直坐在書桌前讀書、寫功課。其實只有姊姊在用功讀書,我完全無法專注於課本,坐下來十幾分鐘就開始發呆,或是寫信給同學、看漫畫書、在參考書上塗鴨,有時還會趁媽媽不注意,偷偷打電話跟同學聊天。
那時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吃宵夜,因為課業重,媽媽怕我們身體沒照顧好,都會準備豐富的宵夜,只要聽到別人說吃什麼最「補」,就給我們吃什麼:青椒牛肉炒飯、雞湯麵線、牛排……應有盡有。吃完宵夜後,我就飽飽的上床睡覺,結果愈長愈胖。
姊姊吃完宵夜後,還要繼續用功,因為她快聯考了,媽媽會在睡前幫她看功課。媽媽很嚴格,做不好或做錯就會被打,她常說,孩子多,不嚴一點不行。姊姊的功課已經算很好了,還是每天被媽媽教訓完才能上床睡覺。我很害怕,等姊姊考完聯考,接下來就輪到我了,像我那麼混,以後大概會被媽媽吊起來打吧。
記得國一、國二時,學校每幾個星期就舉辦一次段考,累積幾次段考成績後,就會依據總排名重新分班,表面上雖然不會分「好班」或「壞班」,其實還是會依照成績做階段分班。我的成績很差,幾次段考後,被分到了後段班。記得有一天,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去指導,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不是看在妳爸媽的面子,我就會把妳分到更差的班級去。」我聽了很生氣,回家向媽媽抱怨:「就讓老師把我分到該分的班級去吧!省得我被罵!」在那個年代,被分到後段班等於是被學校老師放棄的學生,我寧願被分到後段班的想法,就等於是自暴自棄。媽媽聽了當然很生氣,還打了我。後來她也鼓勵我:「爸媽都在為妳努力,我們都沒有放棄妳,妳怎麼能不努力一點,自己放棄自己呢!」我聽了也很無奈,讀書原本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以豐富知識和學養,然而,學校的教學卻以考試為目標,教學生死背標準答案,讓我愈來愈不想讀書,也很排斥考試。
從國一到國二,我的成績每況愈下,有一次老師又把我叫到辦公室,一邊看報紙,一邊罵我。這位老師也教過姊姊,知道姊姊成績很好,所以他說:「妳爸媽因為妳,面子都要丟光了!姊姊那麼優秀,妳怎麼差那麼多?妳們是同父母生的嗎?」(我不懂老師為什麼要這麼說話,聽了真的很讓人反感。)
老師愈罵愈起勁,翻了一下報紙,正好翻到彩色版的娛樂新聞,上面有一張陸小芬的照片佔了大半個版面(當時陸小芬很紅!),他指著陸小芬,對我說:「人家長得漂亮至少有本錢,妳有嗎!妳連這個本錢都沒有,以後要做什麼?」
當時我的身材圓圓胖胖,單眼皮的眼睛瞇成一條線,再穿上以前那種土黃色的制服,一束緊腰帶,讓我看起來更醜。老師的這番話就像一根尖刺,刺中我的要害,回家後我對著鏡子一直哭,覺得自己好可憐。
我也有優點啊!我心地善良,平時都是我在幫爸媽照顧弟妹,每晚睡前,一定會為爸媽倒兩杯溫開水,放在他們的床頭櫃上。週末早上,自告奮勇陪爺爺去爬山、做外丹功,陪奶奶去買菜、幫她提菜籃、幫她做飯,飯前替全家人準備碗筷……難道這些都不是優點嗎?老師竟然只因為我胖、我醜、我成績不好,就認定我「不好」!
國二那年,有一天全家人一起吃晚餐,飯後閒聊時,爸爸忽然問我和姊姊,願不願意出國讀書。那一剎那,我覺得彷彿是老天爺伸出了雙手,要把我從一片死寂的谷底拉起來。當下想都沒想就回答了:「好棒!我要去!」姊姊也點頭說好,她的讀書壓力比我更大。我們答應得這麼快,爸爸很驚訝,又問:「妳從來沒去過美國,知道在國外唸書是怎麼一回事嗎?」
那時我常看美國影集,美國學生給我的印象就是充滿陽光氣息,每個人快樂又自信。老實說,爸爸提議我和姊姊出國留學前,我對美國的校園生活嚮往已久。再加上當時的讀書環境,對我這種學科成就低落的學生,無法給予鼓勵和適當的引導,只有責罵和體罰,自然形成一股很大的推力,把我推向了留學之路。
當時爸媽對於送我們出國的事,早已經考慮過各種利弊得失。因此,徵求我們的同意後,馬上開始著手準備。那天晚上,可以說是我人生的轉捩點,「出國留學」是爸媽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回顧在台灣讀書的那一段歲月,我從不覺得自己笨,卻無法自我肯定。從小學開始我就不討老師喜歡,國中更糟,只因成績不好就被分到後段班,成為被老師放棄的學生,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彷彿自己是被淘汰的人。所以當爸爸問我要不要出國讀書,我當然一口答應,根本不去考慮語言不通、離家太遠的困難,只要有任何機會,可以讓我的人生變得不同,再大的困難我也願意去嘗試。
(三)和自己競爭:良性的課業壓力,體會突破自我的成就感
我在Fay School時有一個很要好的同學,他每次都選修最簡單的課,但從沒有人取笑他程度差或懶惰。他讀書的過程很快樂,每科成績都很好,對自己很有信心,一路按照自己的步調成長,最後唸完大學和研究所,現在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律師。選課制度可以依據學生的性向,提早發展個人擅長的領域,對於其他科目,也還保持一定的學習成果。這種選課的彈性,可以因應每個人學習步調的不一致,維持學習的成就感,建立自信心。由於每個學生選的課不盡相同,同學間不會為了互相比較而惡性競爭,老師也不會用成績和名次來評斷學生的好壞。美國的老師經常鼓勵學生,要跟自己競爭,突破自己的紀錄。這對學生人格的奠定很有幫助。
我國中時家住天母,爸媽聽朋友說士林國中的讀書風氣較盛,就把我的戶籍遷到士林,讓我讀士林國中。爸媽有些朋友的小孩也讀士林國中,幾個學生的家長商量好輪流接送小孩。我們這一車除了我以外的另外兩個同學Lisa和May,都是醫生的小孩,成績很好。每次輪到我媽來接我們,我的壓力就非常大。因為每次一上車,我媽一定會問:
「妳們今天考試考得怎麼樣啊?」
「我這次沒讀好,考85分。」Lisa說。
「還不錯啊!我今天考97分。」May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名。
Lisa輸得不服氣,狠狠瞪了May一眼。她們兩人平時很愛互相比較成績。我沈默不語,心裡卻在吶喊:「拜託!別再問了,我不想讓她們知道我的分數!」
「貞穎,那妳呢?」媽媽還是問了。
「^&$5&……o^&6分。」我假裝嘴裡含了一顆滷蛋,含混報出分數。
「妳說什麼?我沒聽到!」媽媽仍不放棄,拉高嗓門再問一次。
「^&$5&……o^&6分。」
「嗯?」媽媽還是沒聽懂。
「陳媽媽,貞穎說她考56分。」May說。
「貞穎妳要多加油,妳看妳的朋友都考這麼高分。」
「好啦!」我也很想瞪May一眼。
媽媽雖然不會在同學面前罵我,替我保留面子,但每天考試,同學間這樣比來比去,我的自信心一次又一次受到打擊。更讓我難過的是,有些老師用考試分數來評斷誰是好學生、誰是壞學生。成績不好的我,自然成了老師眼中的壞學生。
有一件事令我非常印象深刻。那是一個考前的週末,那天我覺得很無聊,在家裡閒晃,什麼事都不想做。看到姊姊專心在讀書,忽然心血來潮,拿出國文參考書來讀,專心把星期一要考的進度澈底讀完。我發現,靜下心來讀書後,書本的內容不但都能理解,也背得起來。星期一考試時,我覺得好輕鬆,心想,原來讀書這麼簡單,真的一點都不難。
過了兩三天,老師把考卷發回來。我竟考了98分!那是我第一次拿到這麼高的分數,心裡正在高興,這回老師會好好誇講我。結果老師發完考卷後,對全班宣布:「這回考試比較難,大家都考不好,國文小老師只考87分。」(通常都是小老師考最高分。)
我暗自高興自己的分數遠遠超過國文小老師!
接著老師說:「我想這次成績不算好了。」
我聽了非常錯愕,馬上舉手說:「老師,最高分不是87分,我考98分。」
沒想到老師竟回答我說:「陳貞穎啊,妳每次都不及格,這次98分太奇怪了,妳一定事先看過這個考卷或是作弊,才能考這麼好。」
我只回答:「我沒有……」,原本想為自己辯白,但全班五十幾個人都看著我,讓我覺得這樣跟老師爭論好丟臉,就閉嘴不講話了。
成績不好並不等於品格也不好,這是兩回事。老師卻因為我的成績不好,就認定我的品格低落,真的傷透了我的心。不知為什麼我沒有生氣,心裡只是想著:「好吧!我就只能不及格,那以後也不用讀了。」
那是我第一次認真唸書,結果老師隨意的一句指責,就全盤否定了我的努力。就像一顆種籽剛長出嫩綠的幼苗,農夫不但不給它灌溉施肥,反而拿起鐮刀,一刀砍斷它!從那次以後,我又回去做那個每天在書桌前塗鴉發呆、等著吃宵夜的胖妞,繼續混日子。可悲的是,我再也不敢有夢想了。
像我這樣原本不用功的學生,開始努力讀書,成績也進步了,如果能趁機鼓勵我,讓我瞭解讀書是一件好事,日後我一定會更加努力。雖說讀書是為了自己,本來就不需要老師來肯定,但我當時還小,在那個以成績掛帥的升學環境下,我不知該如何肯定自己,只能一昧的希望老師能肯定我,讓成績來肯定我。但我就算讀了書、考了高分也不被肯定,那跟不讀書、考不好又有什麼差別?又為什麼要浪費玩樂的時間,去讀這麼無聊的書呢?
在美國留學時,我深深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學習氣氛。學校從不會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學生對自己選的課負責,付出多少努力就拿多少分數。老師常鼓勵我,要突破自己每一次的表現,結果我個性中潛藏的好勝心,得到了充份的發揮,勇於接受更多更難的挑戰,就像跟自己賽跑一樣,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紀錄。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像隻大笨牛,人家拉我也不想動,用鞭子打我,我只會叫痛,卻還是不想動。留學後,受到師長的鼓勵,也體會到爸媽送我到美國讀書的苦心,開始主動發奮用功,想要成績進步,想要在球隊裡表現得更好。最大差別是以前一直在追成績,期待別人的肯定;到了Fay School後,學校的方式是讓我們了解自己,挑戰自己,突破自己。與自己的距離愈近,愈有動力!
有些父母送小孩出國讀書,是希望他們讀書較輕鬆,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學習,其實適當的壓力,能激發出更好的表現,人都會有惰性,適當的壓力可以製造持續向前的動力。很多人誤以為在美國讀書沒有壓力,其實不然。在美國讀書的學生,會給自己壓力,希望能表現得更好,是一種良性的、正面的壓力。
◎成績不等於一切
我高中時有位室友,她很用功讀書,但數理考試成績通常只有六、七十分,再怎麼努力也就這樣。坦白說,連我也覺得她學習能力不強,但她有很多優於別人的長處,例如很有人緣,也很有領導能力,所以擔任學生會會長。她也擅長人際溝通,應對進退得宜,每次學校有外賓或學生家長來參訪,一定會請她幫忙接待。因此她雖然功課不好,卻能一直保持著樂觀與自信。
以她的成績,在台灣參加升學考試,很有可能考不上大學,但是在美國,除了學科成績之外,她還有服務熱忱的表現、領導能力的表現,所以順利的申請到大學。她現在是美國一所小學的英語老師,對工作充滿熱忱,對學生很有愛心。她幫助過很多在語言學習上有障礙的學生,對社會非常有貢獻。
直到現在我一直還跟她有聯絡,她後來告訴我,很慶幸能和我當室友,讓她體會到外國人到美國讀書時,在語言學習上的辛苦。她把我學習英語的經驗,融入教學方法中,讓她在教小學英語時,更懂得要運用不同的技巧去教導學習有困難的孩子。
像她這樣的人,如果只以成績來考評她的能力,不斷拿她和別人比成績、比名次,最後又考不上大學,那她的才華可能就此被埋沒,教育界就少了一個有愛心、有能力的好老師。
我常在想,幸好妹妹也有機會去國外讀書,以她在台灣的成績,也許考不上任何一所醫學院,社會也就會失去一個好醫生。她從小就特別喜歡生物科學,對醫生看診的工作也很有興趣。以前爺爺生病,醫生到家裡來看診、打點滴,她都會跟在一旁仔細的觀察。爸爸有很多朋友是榮總的醫生,大人聚餐時,話題有時會與醫生的專業有關,爸爸會刻意帶她一起去聚餐,所以她從小有很多機會接觸和醫生、醫院相關的話題。
妹妹當初就學的情況,比我更可憐,我至少是輕鬆讀完小學,她則是國小四年級就開始飽受課業壓力,變得很不快樂。她原本就讀天母國小,爸媽聽其他家長說私立學校較好,就把她轉到私立小學。那間學校功課逼得很緊,教學進度超前,妹妹原本在天母國小讀書很輕鬆,成績可以排在班上前幾名,一轉去那間私立學校,就變成班上倒數幾名,讓她受到很大的打擊,失去了自信。她那時年紀還太小,遭遇失敗後不懂得如何重建信心,成績一直沒起色,她常要求媽媽讓她轉回天母國小,但媽媽不同意,只好一直忍耐到國小畢業。她說當初讀私立小學的經驗,是求學生涯裡最不快樂的一段記憶。
妹妹到了美國,彷彿所有學習潛能都被激發了,各科成績、社團表現都很亮眼,一路順利從中學唸到研究所,現在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好醫生,除了醫院的職務盡心盡力,每年還利用年假到窮困的國家去義診,她去過的國家多得數不清,幫助了很多人。
◎珍惜孩子的天賦
有些家長會要求孩子放棄自己的興趣,專心讀書,考上第一志願,將來才能成為醫師、律師或工程師;如果孩子說長大後想當廚師、油漆工人、客運司機……,相信大多數的家長會想辦法勸孩子不要那麼「沒出息」。
每個孩子的性向和天賦都不同,就算硬逼著孩子讀書,最後成功當了醫生或律師,賺很多錢,可是他終究不會快樂。作家侯文詠先生就是一個實例,學生時代就熱愛寫作的他,從不放棄寫作,醫學院畢業後雖然順利成為醫生,但他認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最後,他放棄醫師的工作,選擇做一個專職的作家。
假如有一個小孩很愛畫畫,常常拿起筆和紙,一畫就是幾個小時,從不覺得累。他立志長大後要當油漆工,這樣就可以把牆壁當成畫紙,每天開心的畫。台灣的父母聽到孩子這樣講,大概會回答說:「當油漆工人沒出息,你不能有這樣的想法,爸爸希望你以後能當醫生,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父母一路費心鞭策,說不定有一天他真的會當醫生,可是就像侯文詠一樣,當了醫生卻不快樂。
西方的父母會用另一種方式回答:「當油漆工很好啊!既然你愛畫畫,就努力朝著藝術的方向學習,說不定有一天還會成為畫家呢!」未來他若真的當上油漆工人,也會樂於自己選擇的工作,因為他的職業從沒受到否定。
美國教育鼓勵孩子要多元化發展,該讀書時專心讀書,下課後盡情投入自己的興趣,不管是參加球隊、玩音樂、寫作……,只要是正當活動,父母或老師都會支持。西方的教育引導孩子走向更好的境界,不會在領域上設限,假設老師發現某個學生對畫畫有興趣,就會製造很多機會,吸引他往藝術的領域鑽研,鼓勵他去選修各種設計課程,甚至引導他未來朝向藝術家或設計師的專業去努力。我就曾經上過Fay School開設的藝術課程,只要是對藝術有興趣,或是愛畫畫的學生都可以去選。每個週末,老師帶班上同學去波士頓市中心參觀美術館或是小型藝廊,盡可能帶領學生去接觸各種藝術創作,打開學生的眼界。
太偏重學業成就,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性向發展。很多私立學校,從小學開始就用很多考試來逼學生讀書,有些學生的確可以適應得很好,發展出某一個領域的資優能力,但也有一些學生適應不良,造成反效果。
我有兩個弟弟,小學讀同一所私立學校。大弟讀書過程順利,各科成績都很好,後來發現他對數學特別有天份,媽媽還帶他去補習班學心算、珠算。他對數字的邏輯很強,這個優勢後來也讓他在職場上表現更為出色。小弟則完全相反,他對那所私立學校適應不良,雖然功課也很好,卻因為心理壓力太大,導致生理也出問題。在他們班上考試成績如果是倒數十名,老師會要求這些同學站起來讓大家取笑,小弟非常害怕自己會成為站起來的人,常因為緊張過度拉肚子。後來他整個肚子腫脹起來,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很久都沒起色。媽媽去學校拜託老師,請他到醫院看看小弟,給他一點鼓勵。結果老師到醫院來,告訴小弟說:「我們班上很需要你,你要趕快回來,才能幫全班拉高成績。」媽媽聽了非常失望,她希望老師能說些鼓勵的話,結果老師反而給小弟更大的壓力,也因為這句話,媽媽才決定把小弟轉回公立的天母國小。
後來小弟在天母國小過得很快樂。天母國小的學生,每天都要打掃學校環境,每個班級除了自己的教室要打掃,還會分配公共區域,小弟那一班分到的是校外的人行道,每天要掃很多落葉和狗大便。小弟的導師說,他看到小弟邊掃狗大便還邊唱歌,他從未看過任何一個學生,像小弟這樣做打掃工作做得這麼開心。
小弟到美國讀書後,立志成為一名廚師,爸媽很支持他的志願,常帶他去各地品嚐不同的料理,例如帶他去苗栗吃客家菜,或是去有名的米其林餐廳,又或是去農莊品嚐野味,開擴他的眼界,進而培養創造力。喜愛料理不代表永遠要關在廚房炒菜,料理可以很有創意。小弟在美國讀書時,下課就到義大利餐廳打工,暑假期間到有機農莊的餐廳工作,學習種菜、飼養和打獵。他自大學飯店管理系畢業後如願成為一名廚師,每隔一段時間就旅居到不同的國家,邊工作邊學習,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料理心得寫在部落格(吃漢旅居日記 http://foodiefudy.wordpress.com/)與朋友分享,生活過得忙錄又充實。看到他這樣為生命投注熱情,一步步腳踏實的完成自己的夢想,全家人都為他感到驕傲,不管他落腳在世界的任何角落,爸媽都很放心,因為他有能力照顧自己的生活。
台灣有很多學生,白天上課、晚上補習,連假日也還要補習,每天回到家已經是深夜──好像除了睡覺、吃飯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讀書。有些孩子會主動向爸媽要求,想學吉他、學素描,或是想參加學校的田徑隊、棒球隊等等,我聽過很多父母會這樣回答小孩:「等你考上大學以後,想學什麼都可以。」可是很多學生最後書也沒讀好,玩也沒玩到,又沒培養出任何嗜好。等他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開始縱情玩樂,大學課業則隨便應付了事,等到畢業後才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要不然就是父母幫小孩安排了許多才藝課,小孩的行程和思緒忙到無法去體驗或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結果從事任何職業都不順利,不只缺乏對工作的熱情,更缺乏對生命的熱忱。
台灣其實也有一些青年創業的例子,證明學生時代培養的興趣有助於孩子將來的成功。台灣第一位獨立版權代理人譚光磊先生,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小時候因為迷上電腦遊戲,他努力查英文字典、勤背單字,英文能力快速進步。高中考上台中一中後,開始閱讀英文奇幻小說,著迷到書店每上架一本就讀一本,後來還仔細研究外國作者、出版社、版權代理商的資訊。他把對閱讀小說的興趣和熱情,發展成為獨特的專業能力,研究所畢業後,成為一位眼光獨到、有執行力的專業獵書人,台灣有很多暢銷書,例如《追風箏的孩子》、《風之影》、《不存在的女兒》都是他從國外代理的版權書,造福許多喜愛閱讀的人。試想,如果他的父母當初禁止他玩電腦遊戲,或限制他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相信他很難有今天的成就。
其實孩子的學習潛能遠遠超出大人們的想像,大部分的孩子,對於自己喜歡並決定要做的事情,都會產生一種好勝心,即使遇到挫折,也會自己想辦法克服。只要懂得管理時間,並且在做任何事情時全心投入,一定可以同時兼顧學業和興趣,不會因為發展興趣就荒廢學業。要改善台灣的教育環境,教出身心健全、有創造力的孩子,可以從父母的觀念開始改變。最簡單的,就是珍惜孩子的天賦,每一個小孩都是特別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會用他的方式和速度來學習並實現他的夢想。支持孩子培養興趣,愛他就給他空間和時間去發展吧!
(四)【後記】關於一隻毛毛蟲的故事
我的一位好友,莊凱迪醫師,曾告訴我一個毛毛蟲的故事。
毛毛蟲自由自在的在樹上慢慢爬,餓了就吃樹葉,覺得好開心。牠覺得當隻毛毛蟲真是好,希望這種快樂的日子不要結束。
看見同伴一個個變成了蛹,然後不見了,覺得好害怕。牠不停的想,到底牠們發生了什麼事呢?小毛毛蟲一直在抗拒著結成蛹、抗拒改變,心想:「怎麼可能有比現在還開心的日子呢?」
終於,結蛹的日子還是來了。關在小小的蛹裡面,牠覺得好痛苦,自在開心的日子不見了,身體不斷遭受各種改變帶來的痛苦。牠問自己:「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要遭受這樣的處罰呢?」
痛苦拖延了好久,毛毛蟲覺得自己再也受不了的時候,忽然間,蛹慢慢的打開了。牠慢慢走出這個蛹,想要再度自由自在的爬,卻發現,背上多了雙翅膀。慢慢拍啊、拍啊,揮舞起翅膀,忽然間就飛了起來。
「原來我不是隻毛毛蟲!原來以前認為的快樂,跟現在比起來,只是小小微不足道的快樂。原來真正的我是隻蝴蝶,我從來不相信我是隻蝴蝶,從來不相信我可以這麼快樂。現在才發覺,這才是真正的我,這才是真正的快樂。以前不知道在擔心害怕什麼,真是自尋煩惱。」
牠高興的到處飛舞,想跟遇見的每一隻毛毛蟲說:「你們不是毛毛蟲,你們是會飛的蝴蝶。毛毛蟲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蝴蝶才有真正的快樂。還有,不要害怕變成蛹,不用擔心在蛹裡面的痛苦。」但是,沒有一隻毛毛蟲願意理他,大部份的毛毛蟲都懶得裡他,少數聽到了也只是哈哈大笑,把牠當瘋子笑話看。
成長,也是一樣。很多人害怕成長,很多人擔心成長過程的辛苦,很多人恐懼成長後的結果,很多人不相信現在的這些快樂,其實只是微不足道的快樂,更不相信,我們不只是普通人,我們內在,都有更偉大的部份等著要展現。在這些部份要冒出來的時候,我們會經歷一段痛苦,但是隨之而來的真正幸福快樂,是我們連夢想都沒有想到過的。
以前的我無法體會這個簡單的故事。
就像那隻毛毛蟲一樣害怕。不知道自己不僅只是隻毛毛蟲,原來我也可以有翅膀,而且會飛!
未知的將來帶來許多恐懼。尤其現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讓人活在重重的壓力下。科技的快速發展,更讓我們時常在傳統和突破下掙扎。然而,成長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我們生長在這個時空和空間裡,有許多挑戰要面對。不要害怕,不要抗懼,你做得到的!只要有愛,你的力量無窮。
藉由寫這本書,我成長了許多!讓我真實的回頭看看自己,瞭解自己。這一年與這本書的形成一起生活,一起思考。它帶給我許多啟發和考驗。讓我明白我的功課和我的力量:它考驗我誠實的面對自己,考驗我對自己生命的瞭解,考驗我的勇氣與別人分享,考驗我對自己的信心與肯定,考驗我對自己的愛,和對宇宙的愛!
感謝我的孩子,給我機會做一個母親,讓我知道愛的能量和愛的偉大!真的好奇妙、好感恩。
現在我瞭解,我是隻蝴蝶了!也許仍有許多毛毛蟲把我當瘋子。
但是,我還是要說:「親愛的寶貝們,你們的翅膀正等著你去發覺它呢!有一天,你也可以展翅飛翔。」
(五)激發熱情的教育:多元化的課程設計,發掘自己的無限可能
◎靈活的選課制度
很多美國校園影集,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學生下課了,有人揹著背包,有人手上抱著幾本書,各自走向自己的置物櫃。他們邊和同學聊天邊打開櫃子,把前一節課使用的課本放回櫃子,再拿出另一本書或其他東西,當下一堂課的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互道一聲再見,又各自到下一堂課的教室去上課。
這是美國校園生活的一小段剪影,呈現的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教育制度──選課制度。
美國從中學開始就採用選課制度,學校開課的方式,是把每一科依難易程度區分成幾個級數,例如英語三級、數學三級、歷史三級等等。它規定學生每一科都要選修,但可以依自己的學習能力或興趣,選擇難易不同的課,即使是同年級的學生,上的課也不會完全一樣。
選課制度以學生為中心,依每個學生的興趣和學習能力,提供個人化、客製化的課表,發展學生的個人專長。一到美國讀書,我就深深感受到這個制度的優點。這才是真的「因材施教」!
剛到美國,我的英文程度不好,所以從最基本的初級開始選。歷史課程則有「本國歷史」、「近代歷史」和「歐洲歷史」三個班可供選擇,其中最簡單的是本國歷史(美國史),最難的是歐洲歷史。像我這樣對社會科較不在行,英文程度也不夠好的學生,就可以先選修本國歷史,把心思多放一點在我比較喜歡的數學和理化。我高一也開始修法文課,從「初級法文」開始選修,有些同年級同學,國一就開始上法文,還有一些同學的父母是法國人,法文已經有基礎,就可以選修中級或高級法文課。
有的美國學校開課更是不設限,假設學校收了一個法文很強的學生,或是語言天才,如果他有興趣選修法文課,法文老師一定會為這個學生單獨開一班,依他的程度需要,加深課程難度。
學生在校讀了一兩年後,就可以知道校內每位老師教學風格的差異,比如說有些老師擅長用抽象的理論來解釋,有些老師則喜歡舉很多具體的例子,或是利用圖像、圖表來說明,選課制度能讓學生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美國的學校只分年級,不分班級,所以學生沒有「班導師」,但一定會有一位顧問(advisor)。顧問由學校的老師來擔任,專門輔導學生的選課,提供最適當的建議。平時,顧問會和各科老師保持密切聯繫,充份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成績,也會主動找學生聊天,瞭解每個學生的興趣和專長,學生如有任何課業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找顧問幫忙解決。如遇學生偷懶,全部選讀最簡單的科目,顧問當然會主動介入,依學生的興趣鼓勵他挑戰難一點的課程。我在Fay School讀書時,顧問常和我一起吃晚餐,關心我的生活近況,鼓勵我多參加球類運動,週末時也會找我和其他同學一起去爬山,所以他對我的個性和學習狀況瞭若指掌,對我的生活、課業和升學各方面的幫助很大。
在台灣讀國中時,我各科的成績都不好,每一科都覺得讀不來,考試常不及格。到了美國,因為選課制度的彈性,慢慢發展出我對數理的興趣和天賦。剛入學那年,是學校先幫我選課,因為我來自台灣,學校幫我選了程度較難的數學課和理化課,先試讀一星期。結果我適應得很好,就把課表定下來。後來,我的數理科成績一年比一年好,愈讀愈有興趣,高中二年級還提早把數學科中最難的「微積分」修完。由於學校已經沒有更深的數學課讓我選,便又加開了一堂「電腦工程」讓我選修。學校開課很有創意,他們原本可以請大學教授來幫我開更深的數學課,但當時電腦運用開始受到重視,學校評估電腦知識對學生更實用,就開了電腦相關的課程,讓我在高中就打好電腦的基礎知識,進大學後再學更深的電腦工程語言。
教育就像是把一顆種子種在土壤裡,期待它會發芽、成長、長成豐美的樹木、開花、結果、重新孕育出新的生命。好的教育應該是有機的、人性化的、生活化的,不但要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也要引導他們具備正向的人生觀,能夠愛己愛人。當學生不再需要用老師給的成績來肯定自己,學會了自己肯定自己,這就是教育能達到的最完美境界。
中場 嬰仔人,有耳無嘴!
常聽一些媽媽抱怨小孩問不完的「為什麼」很煩人,
往往讓人回答到忍不住要小孩閉嘴。
現在,我也常被自己孩子們輪流的「為什麼」給考倒!
小孩可以一直問,問到已經很基本了還在問。
他們的好奇心很大,他們的世界很單純。
很多他們問的問題,我們不敢問,也沒有答案。
但是,小孩不怕發問,他們勇於表達!
我相信很多人小時候應該和我一樣聽過這句話:
「不要再問了!嬰仔人,有耳無嘴!」
這句話好傷人啊!
以前聽到這句話,就會覺得自己好小!
把好奇的心一直縮小,
也把勇於自我表達的能力慢慢的藏了起來。
對世界不瞭解,對自己不肯定。
慢慢學著不要發問,不要思考。
逆來順受,沒有夢想,沒有勇氣。
小孩會問純粹是好奇,
當然,有一些問題真的很難回答,甚至沒有答案。
但是,這些都是好問題。
他們往往會問到一些大人逃避的問題。
比如:
為什麼他要睡路上?他沒有家嗎?
為什麼你哭?
為什麼我們不能買玩具?
為什麼要回家?
為什麼太陽好溫暖?
為什麼要罰站?
為什麼你生氣爸爸?
為什麼要洗澡?
為什麼有壞人?
為什麼我不行?
為什麼他不用排隊?
為什麼不好吃也要付錢?
為什麼你要上班?
為什麼要賺錢?
這些問題都好基本,好深奧!
如果我知道所有答案就好了!
感謝孩子讓我思考,讓我成長。
我盡量回答這些問題,
回答到不知該如何回答時,
就抱緊我的孩子,
用力的親他一下,
告訴他:「問得好!媽媽也不知道!你好聰明會想到這個問題!」
此時,孩子總是驕傲的留在我懷裡,
我們安靜的,緊緊的抱著,
彷彿我們都有了答案。
(一)跌跌撞撞的童年
◎我有學習障礙?!
我喜歡上小學,因為可以和姊姊穿一樣的制服,兩人手牽手一起去上學。姊姊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她很文靜,長得很漂亮,身材瘦瘦的,眼睛又大又圓,功課好,鋼琴也彈得好。
我則完全相反,我很胖,眼睛小小的,也不愛練鋼琴,整天就愛玩。國小才剛入學,我的功課就很糟糕,媽媽說這都是因為我上課不認真,但上課時我的確有在聽啊!
某天,媽媽決定親自督促我寫功課。她要我念題目給她聽,我唸完第一行,就跳到第三行,唸完第三行,又跳回第二行。媽媽氣得從我後腦勺打下去:「妳連題目都不認真看...
作者序
愛自己,你很美,你很勇敢!
學習愛自己不受地理位置或教育體制的限制,
家庭給予小孩的支持與愛,勝過任何學校可以教授的。
第一次懷孕,生小孩,才知道愛是多麼深厚的力量!讓一個不敢打針的人,沒有施打任何麻醉藥,躺在產台上用力把一個新生命推出來。之後,每次經過產房,都還會有深深的感動。懷了老二後,擔心自己那麼愛老大了,會不會分不出多的愛給老二。結果,老二出生後,還是愛她愛得不得了!我才明白愛沒有限度,愛是無窮的!從沒想過自己竟然可以有這麼多愛。知道懷了老三,我又開始懷疑自己的愛夠不夠。事實證明,這些都是沒必要的擔憂,大地之母給了這世界無限的愛,祂一樣會給予我力量。我一樣好愛好愛老三!
我曾默默問過自己,有沒有偏心或比較愛哪一個,但我真的可以摸著良心誠實說:我都愛!我的愛從沒有因為孩子多了而分散,反而是因為孩子多了而增加!
有了三個小孩,我了解到愛的重要性。也開始去思考當初自己是怎麼長大的。我是個既幸運又幸福的人。國二那年,爸媽送我出國讀書,讓我得以體會不同的教育制度。父母當初的一番苦心,如今自己身為人母,面臨小孩的教養問題後,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悟,這才真正的了解父母的偉大。就像以前媽媽常說的:「等妳有小孩,妳就會知道!」
我從小在台灣讀公立學校,但學習成果並不理想,以我在國中時的段考成績,恐怕連高中也考不上。到了美國留學後,學習的過程雖然不輕鬆,但我為自己贏得了漂亮的學歷與經歷。西方靈活的多元化教育,真的幫助了我很多!那種自我鞭策、自我鼓勵、自我規劃的教育精神,就像魔法一樣,讓我整個人煥然一新,也拯救了我。回國接觸教育顧問這個領域後,更讓我了解不同的教育體制,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如今,我自己的孩子住在台灣,也在台灣受教育。我開始去思考:
要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最好的?真的一定要送孩子出國留學,才是最好的選擇嗎?
回顧我從後段班到康乃爾這一路以來的成長軌跡,我學到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對自己有自信、如何愛自己。學習愛自己不受地理位置或教育體制的限制,家庭給予小孩的支持與愛,勝過任何學校可以教授的。相信不管到哪裡、去哪個學校,只要小孩是愛自己的,是有信心的,他一定不會迷失,一定會有屬於他自己最好的事發生。
出國唸書前,我常被長輩念要自愛。每當有人告訴我要自愛,我就覺得自己又做錯了、自己不夠好,反而更加少愛自己一點。自愛應該是愛自己的意思,應該是很美的很有勇氣的。我希望「自愛」能擁有它真實的意義,發揮它的魔力,散發它的光芒!不管是父母或小孩都能勇敢的愛自己。
這本書並非在鼓吹留學的好處,或是教導如何做父母。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的功課。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最好的父母,不需任何人來告訴你如何做父母。這本書是我對愛和成長的體會與分享,獻給所有正在摸索的父母,和我的小孩:愛自己,你很美,你很勇敢!
愛自己,你很美,你很勇敢!
學習愛自己不受地理位置或教育體制的限制,
家庭給予小孩的支持與愛,勝過任何學校可以教授的。
第一次懷孕,生小孩,才知道愛是多麼深厚的力量!讓一個不敢打針的人,沒有施打任何麻醉藥,躺在產台上用力把一個新生命推出來。之後,每次經過產房,都還會有深深的感動。懷了老二後,擔心自己那麼愛老大了,會不會分不出多的愛給老二。結果,老二出生後,還是愛她愛得不得了!我才明白愛沒有限度,愛是無窮的!從沒想過自己竟然可以有這麼多愛。知道懷了老三,我又開始懷疑自己的愛夠不夠。事實證明,這些都...
目錄
序 愛自己,你很美,你很勇敢!
兒時.沒有名字的小孩
跌跌撞撞的童年
令人印象深刻的蕭春梅老師
行前.選校風波的體悟
吊車尾的國中生活
留學,爸媽給的另一個希望
學校好不好?眼見為憑最準
積極的態度,是錄取的關鍵
成長.讓我蛻變的九堂課
鄉愁與獨立--想家,學習獨立與愛的大好機會
激發熱情的教育--多元化的課程設計,發掘自己的無限可能
和自己競爭--良性的課業壓力,體會突破自我的成就感
體育課的啟示--課本上學不到的「運動家精神」,面對競爭時保有正向心態
放洋的孩子容易變壞?--尊重他人的風氣,是學會自律與自重最好的環境
托德•艾克森老師 --將生命奉獻給教育的老師,學習為他人付出的喜悅
樸實生活的快樂體驗--零用錢,給得多不如給得巧,金錢買不到的快樂更可貴
康乃爾的震撼教育--美國大學,想混?沒那麼容易!從別人的努力與成就,獲取自我進步的動力
打工,行?不行?--再微小的工作也能學習人生,學習尊重他人的努力
逐夢.追尋完整教育的第一步
選學校,事前功課省不得
打造完美履歷
口試,自信不需謙虛
後記 關於一隻毛毛蟲的故事
序 愛自己,你很美,你很勇敢!
兒時.沒有名字的小孩
跌跌撞撞的童年
令人印象深刻的蕭春梅老師
行前.選校風波的體悟
吊車尾的國中生活
留學,爸媽給的另一個希望
學校好不好?眼見為憑最準
積極的態度,是錄取的關鍵
成長.讓我蛻變的九堂課
鄉愁與獨立--想家,學習獨立與愛的大好機會
激發熱情的教育--多元化的課程設計,發掘自己的無限可能
和自己競爭--良性的課業壓力,體會突破自我的成就感
體育課的啟示--課本上學不到的「運動家精神」,面對競爭時保有正向心態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