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天鐸
定價:NT$ 420
優惠價:9 折,NT$ 378
已售完,補貨中
藉由商業、科技、藝術文化的結合,創造新經濟價值,已是全球趨勢,本書不只是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著作,而是尋思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參照的讀本。
作者簡介:
Chris Bilton
英國華威克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Director, Centre for Cultural Policy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rwick, Coventry, UK),並自1999年起兼掌該校創意與媒體企業碩士學程(Director, MA in Creative and Media Enterprises)。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前,曾跟隨劇團遊歷英國與歐陸長達十年之久,擔任劇作、表演與經理的職務。從事的研究多以創意產業的政策與管理為題,並於華威克大學與哥本哈根商業學院(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設立「管理與創造力工作坊」(Workshops on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培訓企業經理人,同時經常到韓國、台灣、荷蘭等地知名學府訪問演講。重要的專書有:Creative Strategy: Reconnecting Business and Innovation (John Wiley & Sons)、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From Creative Industries to Creative Management (Blackwell)。
David Hesmondhalgh
英國里茲大學傳播研究所媒體與音樂產業研究教授兼主任(Professor of Media and Music Industries; Head of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eds, UK),並為該校媒體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Director of the Media Industries Research Centre)。研究興趣以當代媒體與文化生產的(經濟、社會、歷史)多重面向為主軸,近年來研究聚焦於媒體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社會理論與媒體論述建構的互動關聯等議題。相關的代表性著作有:Creative Labour: Media Work in Three Cultural Industries (Routledge)、The Media and Social Theory (Routledge)、The Cultural Industries (Sage)。
Micheal Keane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博士(PhD, Griffith University, Australia),澳洲國家研究委員會創意產業與創新卓越研究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資深研究員,研究議題涉及中國、韓國和台灣的影音產業的政策和發展、亞洲電視節目的形態、中國創意產業的國際化與創新。擔任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專案顧問,協助「發展中國家創意產業援助貸款專案」(Financing Creative Indus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審議,並為澳洲聯邦政府的專案「數位內容與創新」(Innovation in Digital Content in Australia)提供諮詢。近期專書有:Created in China: The Great New Leap Forward (Routledge)、China's New Creative Clusters: Governance, Human Capital and Investment (Routledge)。
Joseph Lampel
英國倫敦市立大學凱斯商業學院教授(Professor, Cass Business School, 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為管理學大師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知名著作《策略巡禮》(Strategy Safari: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與《策略流程》(Strategy Process: Concepts, Contexts, Cases)的共同撰述人。研究議題涉及企業創新與創意、企業組織理論,並聚焦於新媒體、藝術、出版、電影與娛樂等產業,成果反映於代表性的合輯論著The Business of Culture: Strategic Perspectives on Entertainment and Medi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以及為《組織科學期刊》(Organization Science)特別企劃的專輯Cultural Industries: A Laboratory of Ideas for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Co-edited with Jamal Shamsie and Theresa K. Lant)。
Keith Negus
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音樂系教授(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usic,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UK)。在攻讀學位之前,曾瘋狂地自組樂團,並擔任吉他手與鍵盤手多年。取得學位之後,先後曾任教於里斯特(Leicester)與波多黎各(Puerto Rico)等地大學的媒體與傳播相關學系。研究興趣主要聚焦在流行音樂的創製、消費與流通的各個面向,還有當代文化理論有關的建構與爭議。著名的專書有:Popular Music in Theory (Polity Press)、Creativity,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Value (Sage)、Bob Dylan (Equinox Publishing)。
Richard A. Peterson
美國范德彼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Emeritu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USA),當代社會學領域「文化生產學派」(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School)的奠基人,亦是一九七○年代「文化社會學研究」取向的先驅,終其一生酷愛音樂與視覺藝術,致力於藝術社會學、音樂與社會形構、流行文化社會動能等議題的研究,並曾於荷蘭、瑞典、西班牙、英國等知名學府講學。專書著作有:Music Scenes: Local, Translocal, and Virtual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Sage)、Age and Arts Participation (Seven Locks Press)。二○一○年於寓所辭世。
Jason Potts
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與卓越創新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Principal Research Fellow,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isbane, Australia),昆士蘭大學經濟學院資深講師(Senior Lecturer, 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Australia),研究專注於經濟思想的演化、網路原理與曲線理論的應用、以及科技/組織變遷帶動的經濟創新與成長。發表的學術論文有:"Why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tter to Economic Evolution"、"Co-creating Games: A Co-evolutionary Analysis";近期專書有Creative Industries and Economic Evolution (Edward Elgar)。
Andy C. Pratt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文化、媒體與創意產業中心教授(Professor, Center for Culture, Media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King's College, London, UK),曾於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任教。近期主要的研究專注於:國際與國家脈絡下文化經濟發展的多重面向、文化產業的組織與其運作邏輯、文化產業對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影響等等。曾就此相關議題發表多達九十餘篇的論文,並且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與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許多國家及其城市階層政府,提供都會與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的諮詢。代表論著有:"Managing Creativity i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Creative Cities: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近期的專書有: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the Cultural Economy (Routledge)。
Allen J. Scott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事務學院與安德生管理學院傑出資深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nd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UCLA, USA)。歷年來於中國大陸、法國、巴西、日本等地知名學府客座講學,並獲頒無數學術獎項與研究機構的表揚。研究長年專注在產業化、都市化、區域化發展的相關議題,尤其是由產業組織、科技、勞動市場、地區等因素,交織而成的聚集化經濟現象。傑出獲獎的專書有:On Hollywood: The Place, the Indust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 Essays on the Geography of Image -Producing Industries (Sages)、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Routledge)、The Social Economy of the Metropol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mal Shamsie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柏德商業學院管理系教授(Professor, Broad College of Busines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USA),曾先後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紐約大學(NYU)、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等學府講學,教授先進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策略學習與決策管理相關課程。研究議題亦涉及媒體與娛樂產業,相關論著有"In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Capabilities,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among the Hollywood Studios",並有合輯專書The Business of Culture: Strategic Perspectives on Entertainment and Medi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李天鐸(Tain-Dow LEE)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Ph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USA)影視傳播博士,專攻電影電視美學與批評,近期研究致力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及其爭議,與全球化趨勢下華語媒體的發展。於二○○一年主持日本住友集團基金會「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專案計畫。二○○六年主持一項多國研究計畫「媒體科技、創意產業與文化顯意」。二○○九至二○一○年連續主持兩項「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調查」研究計畫。著作有:《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華語電影製片實務指南》、《重繪媒介地平線》、"The Global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Media: Imaginary Spheres and Identity Incorporation" (Barjesteh Press)、" 'We are Chinese' - Music and Identity in 'Cultural China' " (Routledge Curzon)等。曾於二○○七年擔任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系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現為台北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教授。
邱誌勇(Chih-Yung CHIU)
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博士(PhD, School of Interdisciplinary Arts, Ohio University, Athens, USA),現為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台灣媒體科技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執行長。專長為創意產業研究、新媒體藝術美學評論與科技文化研究。曾任崑山科技大學視訊傳播設計系暨媒體藝術研究所主任、北京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年報主筆人(台港澳部分),並兩度獲得台北數位藝術評論獎(2007、2008)。編有《媒介擬想(四):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電影欣賞季刊(135):電影與新媒體藝術之間》。著有:"Blurred Boundaries and Return to Authenticity: Image Politics of Art in Cyberspace"、"Aesthetic Perception of Digitized Art Image in Cyberspace",以及〈媒體科技遞嬗下的當代視覺藝術:從攝影、電影到新媒體藝術〉、〈從媒材/體危機到後媒體:一個新媒體美學視野的再思〉等數十篇論文。
吳靖(Jing WU)
美國愛荷華大學媒體研究博士(PhD,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USA),現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研究專注於傳媒的社會與文化理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影視文化與視覺修辭,以及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傳播實踐等議題。著有:"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Salvation through Surrender: A Textual Analysis of Global Cultural Economy"、"Beyond Propaganda, Aestheticism and Commercialism: The Coming of Age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n China"、〈消費名人與電視人格:淺析電視名人之用〉、〈新興媒介與人際傳播中的語言僭越現象研究〉等數十篇論文,並出版譯著有:《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Media Studies: 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媒體壟斷》(The Media Monopoly)等。
陳柔安(Jou-An CHEN)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專案「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調查」研究員(2009)、Google台灣分公司行銷專員。當前研究關注於數位科技如何改變既有文化並創造新文化形式,著有專文〈數位科技與流行音樂產業運作模式的變遷〉、創作論著〈借引蘇州園林:從園林結構探討服裝層次美學〉,譯有〈文化產業與群聚典範的探索〉。
譯者簡介:
姜冬仁(Sunny CHIANG)
紐約新思潮大學媒體研究所碩士(MA in Media Studies, New School University, New York),曾任職於紐約流行娛樂電視台Channel E及Style Network,時尚流行節目Video Fashion News企劃剪輯、紐約時裝週錄影攝製策劃,目前為國際知名時尚雜誌自由撰稿人。
黃才駿(Tsai-Chun HUANG)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畢業,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專案「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調查」研究員(2009)、國家交響樂團(NSO)年度歌劇《畫魂》服裝管理。服裝設計作品有仁信合作社劇團舞台劇《無奇不有》等。當前研究關注於亞洲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走向,並思考表演藝術其「現場性」的未來可能。
黃仁藝(Jen-Yi HUANG)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目前就讀於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曾任中華電信MOD專案數位領航內容發想與版面設計者、台灣樂團活動影像合成與繪圖創作,作有英文現代長詩〈Raven〉、攝影與影像合成結合創作系列「我執」。研究方向是以精神分析切入當代的影視動漫美學。
陳映蓉(Ying-Jung CHEN)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畢業,目前於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 USA)攻讀戲劇服裝設計碩士(MFA)。曾任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特約幹事、蔡毓芬劇服設計助理。研究著重於新科技與劇場服裝設計之間新的可能性。劇場設計作品:仁信合作社劇團舞台劇《無奇不有》與《回家》等。
陳坤賢(Kun-Hsien CHEN)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著有〈蠶食勞動:從契約關係析論流行音樂歌手之勞動條件〉,曾任愛蘭國小社團活動教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行銷企劃,現為傳統產業國際事務專員。
郭東益(Tong-Yi KUO)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著有〈跨國製作對台灣電影製作影響之探討:以《雙瞳》為例〉,研究興趣為商業電影市場與文化趨勢、跨國影視製作等議題,目前於動畫特效公司擔任製作管理職務。
許夢芸(Meng-Yun HSU)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研究關注於科技文化與賽伯人(cyborg)之相關議題,著有〈複製時代中永久消逝的人性:從電影《接觸未來》、《A.I.》到《關鍵報告》談起〉、〈回歸本真性:網路空間藝術再現的影像政治〉、〈數位科技文化時代的美學思維〉,譯有《文化研究的基礎》、《資訊的批判》。
張瑋容(Wei-Jung CHANG)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碩士,著有"Documentary or. Propaganda? Michael Moore's Narrative Strategy",另有紀錄片、語藝批評之論文數篇。曾任行政院新聞局主辦之「全球華人電影製片與創作人論壇」執行企劃(2004),輔仁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助教。現從事翻譯及編輯等文字工作。
楊皓鈞(Howard Hao-Jun YANG)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碩士班肄業。曾任國際學術研討會口譯、中央大學電影研究室《放映週報》記者暨助理編輯;目前從事劇本寫作,並擔任電影製片企劃工作。
葉天慧(Tien-Huei YEH)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畢業。長期關注於創意產業於新媒體時代的變革與相關智慧產權的爭議,著作〈電影產業與法律〉收錄於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之《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華語電影製片實務指南》一書。
李天鐸 謹誌
二○一一年三月十九日於台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3折30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2 |
5折 | 13 |
6折 | 3 |
7折 | 1 |
7折以上 | 0 |
8折以上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李天鐸
優惠價: 9 折, NT$ 378 NT$ 420
已售完,補貨中
藉由商業、科技、藝術文化的結合,創造新經濟價值,已是全球趨勢,本書不只是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著作,而是尋思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參照的讀本。
作者簡介:
Chris Bilton
英國華威克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Director, Centre for Cultural Policy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rwick, Coventry, UK),並自1999年起兼掌該校創意與媒體企業碩士學程(Director, MA in Creative and Media Enterprises)。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前,曾跟隨劇團遊歷英國與歐陸長達十年之久,擔任劇作、表演與經理的職務。從事的研究多以創意產業的政策與管理為題,並於華威克大學與哥本哈根商業學院(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設立「管理與創造力工作坊」(Workshops on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培訓企業經理人,同時經常到韓國、台灣、荷蘭等地知名學府訪問演講。重要的專書有:Creative Strategy: Reconnecting Business and Innovation (John Wiley & Sons)、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From Creative Industries to Creative Management (Blackwell)。
David Hesmondhalgh
英國里茲大學傳播研究所媒體與音樂產業研究教授兼主任(Professor of Media and Music Industries; Head of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eds, UK),並為該校媒體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Director of the Media Industries Research Centre)。研究興趣以當代媒體與文化生產的(經濟、社會、歷史)多重面向為主軸,近年來研究聚焦於媒體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社會理論與媒體論述建構的互動關聯等議題。相關的代表性著作有:Creative Labour: Media Work in Three Cultural Industries (Routledge)、The Media and Social Theory (Routledge)、The Cultural Industries (Sage)。
Micheal Keane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博士(PhD, Griffith University, Australia),澳洲國家研究委員會創意產業與創新卓越研究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資深研究員,研究議題涉及中國、韓國和台灣的影音產業的政策和發展、亞洲電視節目的形態、中國創意產業的國際化與創新。擔任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專案顧問,協助「發展中國家創意產業援助貸款專案」(Financing Creative Indus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審議,並為澳洲聯邦政府的專案「數位內容與創新」(Innovation in Digital Content in Australia)提供諮詢。近期專書有:Created in China: The Great New Leap Forward (Routledge)、China's New Creative Clusters: Governance, Human Capital and Investment (Routledge)。
Joseph Lampel
英國倫敦市立大學凱斯商業學院教授(Professor, Cass Business School, 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為管理學大師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知名著作《策略巡禮》(Strategy Safari: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與《策略流程》(Strategy Process: Concepts, Contexts, Cases)的共同撰述人。研究議題涉及企業創新與創意、企業組織理論,並聚焦於新媒體、藝術、出版、電影與娛樂等產業,成果反映於代表性的合輯論著The Business of Culture: Strategic Perspectives on Entertainment and Medi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以及為《組織科學期刊》(Organization Science)特別企劃的專輯Cultural Industries: A Laboratory of Ideas for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Co-edited with Jamal Shamsie and Theresa K. Lant)。
Keith Negus
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音樂系教授(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usic,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UK)。在攻讀學位之前,曾瘋狂地自組樂團,並擔任吉他手與鍵盤手多年。取得學位之後,先後曾任教於里斯特(Leicester)與波多黎各(Puerto Rico)等地大學的媒體與傳播相關學系。研究興趣主要聚焦在流行音樂的創製、消費與流通的各個面向,還有當代文化理論有關的建構與爭議。著名的專書有:Popular Music in Theory (Polity Press)、Creativity,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Value (Sage)、Bob Dylan (Equinox Publishing)。
Richard A. Peterson
美國范德彼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Emeritu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USA),當代社會學領域「文化生產學派」(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School)的奠基人,亦是一九七○年代「文化社會學研究」取向的先驅,終其一生酷愛音樂與視覺藝術,致力於藝術社會學、音樂與社會形構、流行文化社會動能等議題的研究,並曾於荷蘭、瑞典、西班牙、英國等知名學府講學。專書著作有:Music Scenes: Local, Translocal, and Virtual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Sage)、Age and Arts Participation (Seven Locks Press)。二○一○年於寓所辭世。
Jason Potts
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與卓越創新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Principal Research Fellow,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isbane, Australia),昆士蘭大學經濟學院資深講師(Senior Lecturer, 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Australia),研究專注於經濟思想的演化、網路原理與曲線理論的應用、以及科技/組織變遷帶動的經濟創新與成長。發表的學術論文有:"Why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tter to Economic Evolution"、"Co-creating Games: A Co-evolutionary Analysis";近期專書有Creative Industries and Economic Evolution (Edward Elgar)。
Andy C. Pratt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文化、媒體與創意產業中心教授(Professor, Center for Culture, Media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King's College, London, UK),曾於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任教。近期主要的研究專注於:國際與國家脈絡下文化經濟發展的多重面向、文化產業的組織與其運作邏輯、文化產業對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影響等等。曾就此相關議題發表多達九十餘篇的論文,並且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與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許多國家及其城市階層政府,提供都會與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的諮詢。代表論著有:"Managing Creativity i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Creative Cities: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近期的專書有: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the Cultural Economy (Routledge)。
Allen J. Scott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事務學院與安德生管理學院傑出資深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nd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UCLA, USA)。歷年來於中國大陸、法國、巴西、日本等地知名學府客座講學,並獲頒無數學術獎項與研究機構的表揚。研究長年專注在產業化、都市化、區域化發展的相關議題,尤其是由產業組織、科技、勞動市場、地區等因素,交織而成的聚集化經濟現象。傑出獲獎的專書有:On Hollywood: The Place, the Indust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 Essays on the Geography of Image -Producing Industries (Sages)、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Routledge)、The Social Economy of the Metropol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mal Shamsie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柏德商業學院管理系教授(Professor, Broad College of Busines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USA),曾先後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紐約大學(NYU)、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等學府講學,教授先進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策略學習與決策管理相關課程。研究議題亦涉及媒體與娛樂產業,相關論著有"In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Capabilities,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among the Hollywood Studios",並有合輯專書The Business of Culture: Strategic Perspectives on Entertainment and Medi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李天鐸(Tain-Dow LEE)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Ph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USA)影視傳播博士,專攻電影電視美學與批評,近期研究致力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及其爭議,與全球化趨勢下華語媒體的發展。於二○○一年主持日本住友集團基金會「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專案計畫。二○○六年主持一項多國研究計畫「媒體科技、創意產業與文化顯意」。二○○九至二○一○年連續主持兩項「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調查」研究計畫。著作有:《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華語電影製片實務指南》、《重繪媒介地平線》、"The Global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Media: Imaginary Spheres and Identity Incorporation" (Barjesteh Press)、" 'We are Chinese' - Music and Identity in 'Cultural China' " (Routledge Curzon)等。曾於二○○七年擔任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系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現為台北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教授。
邱誌勇(Chih-Yung CHIU)
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博士(PhD, School of Interdisciplinary Arts, Ohio University, Athens, USA),現為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台灣媒體科技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執行長。專長為創意產業研究、新媒體藝術美學評論與科技文化研究。曾任崑山科技大學視訊傳播設計系暨媒體藝術研究所主任、北京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年報主筆人(台港澳部分),並兩度獲得台北數位藝術評論獎(2007、2008)。編有《媒介擬想(四):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電影欣賞季刊(135):電影與新媒體藝術之間》。著有:"Blurred Boundaries and Return to Authenticity: Image Politics of Art in Cyberspace"、"Aesthetic Perception of Digitized Art Image in Cyberspace",以及〈媒體科技遞嬗下的當代視覺藝術:從攝影、電影到新媒體藝術〉、〈從媒材/體危機到後媒體:一個新媒體美學視野的再思〉等數十篇論文。
吳靖(Jing WU)
美國愛荷華大學媒體研究博士(PhD,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USA),現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研究專注於傳媒的社會與文化理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影視文化與視覺修辭,以及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傳播實踐等議題。著有:"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Salvation through Surrender: A Textual Analysis of Global Cultural Economy"、"Beyond Propaganda, Aestheticism and Commercialism: The Coming of Age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n China"、〈消費名人與電視人格:淺析電視名人之用〉、〈新興媒介與人際傳播中的語言僭越現象研究〉等數十篇論文,並出版譯著有:《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Media Studies: 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媒體壟斷》(The Media Monopoly)等。
陳柔安(Jou-An CHEN)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專案「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調查」研究員(2009)、Google台灣分公司行銷專員。當前研究關注於數位科技如何改變既有文化並創造新文化形式,著有專文〈數位科技與流行音樂產業運作模式的變遷〉、創作論著〈借引蘇州園林:從園林結構探討服裝層次美學〉,譯有〈文化產業與群聚典範的探索〉。
譯者簡介:
姜冬仁(Sunny CHIANG)
紐約新思潮大學媒體研究所碩士(MA in Media Studies, New School University, New York),曾任職於紐約流行娛樂電視台Channel E及Style Network,時尚流行節目Video Fashion News企劃剪輯、紐約時裝週錄影攝製策劃,目前為國際知名時尚雜誌自由撰稿人。
黃才駿(Tsai-Chun HUANG)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畢業,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專案「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調查」研究員(2009)、國家交響樂團(NSO)年度歌劇《畫魂》服裝管理。服裝設計作品有仁信合作社劇團舞台劇《無奇不有》等。當前研究關注於亞洲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走向,並思考表演藝術其「現場性」的未來可能。
黃仁藝(Jen-Yi HUANG)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目前就讀於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曾任中華電信MOD專案數位領航內容發想與版面設計者、台灣樂團活動影像合成與繪圖創作,作有英文現代長詩〈Raven〉、攝影與影像合成結合創作系列「我執」。研究方向是以精神分析切入當代的影視動漫美學。
陳映蓉(Ying-Jung CHEN)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畢業,目前於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 USA)攻讀戲劇服裝設計碩士(MFA)。曾任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特約幹事、蔡毓芬劇服設計助理。研究著重於新科技與劇場服裝設計之間新的可能性。劇場設計作品:仁信合作社劇團舞台劇《無奇不有》與《回家》等。
陳坤賢(Kun-Hsien CHEN)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著有〈蠶食勞動:從契約關係析論流行音樂歌手之勞動條件〉,曾任愛蘭國小社團活動教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行銷企劃,現為傳統產業國際事務專員。
郭東益(Tong-Yi KUO)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著有〈跨國製作對台灣電影製作影響之探討:以《雙瞳》為例〉,研究興趣為商業電影市場與文化趨勢、跨國影視製作等議題,目前於動畫特效公司擔任製作管理職務。
許夢芸(Meng-Yun HSU)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研究關注於科技文化與賽伯人(cyborg)之相關議題,著有〈複製時代中永久消逝的人性:從電影《接觸未來》、《A.I.》到《關鍵報告》談起〉、〈回歸本真性:網路空間藝術再現的影像政治〉、〈數位科技文化時代的美學思維〉,譯有《文化研究的基礎》、《資訊的批判》。
張瑋容(Wei-Jung CHANG)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碩士,著有"Documentary or. Propaganda? Michael Moore's Narrative Strategy",另有紀錄片、語藝批評之論文數篇。曾任行政院新聞局主辦之「全球華人電影製片與創作人論壇」執行企劃(2004),輔仁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助教。現從事翻譯及編輯等文字工作。
楊皓鈞(Howard Hao-Jun YANG)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碩士班肄業。曾任國際學術研討會口譯、中央大學電影研究室《放映週報》記者暨助理編輯;目前從事劇本寫作,並擔任電影製片企劃工作。
葉天慧(Tien-Huei YEH)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畢業。長期關注於創意產業於新媒體時代的變革與相關智慧產權的爭議,著作〈電影產業與法律〉收錄於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之《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華語電影製片實務指南》一書。
李天鐸 謹誌
二○一一年三月十九日於台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2 |
5折 | 13 |
6折 | 3 |
7折 | 1 |
7折以上 | 0 |
8折以上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3折30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