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旅行作家陳銘磻,
帶領你尋訪連日本人都看不到的文學感動!
「搭乘『踊り子』夢幻列車,這和夏日伊豆海邊的浪花無關,這不是難以實現的夢想。熱海是通往伊豆半島,搭乘夢幻列車的起點,一段夢想旅程的開始,那一節一節充滿抒情與使人讚不絕口的列車,旅人因激烈渴望而感到興奮。……」
「川端康成在《雪國》描述:『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雪國』指的就是越後湯澤;『信號所』是土樽信號所,現在成了土樽火車站,平時客人不多,異常冷清,往前約十公里,便是越後湯澤站。『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這句『名言』,已然成為越後湯澤的符號,石碑、名產、店家,都以這一句文學語言作為象徵。……」
永遠孤獨的文學旅行者──川端康成,
以孤獨作為底色,以美麗與哀愁組成他的文學巨塔。
「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
「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1968年,川端康成以其三部名作《雪國》、《古都》、《千羽鶴》,
成為日本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當時諾貝爾獎評語是這樣寫的:
「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
善於用象徵手法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川端康成,於1972年自殺身亡,迄今,
已經足足40年之久,但是,他的作品卻讓所有讀者永世讚嘆!
《伊豆的舞孃》書寫內心深處渴望女性關愛的情愫,
是一部反映日本文學精髓,代表東方神韻的巔峰傑作;
《雪國》描述矛盾、紛擾,進而追求高深幽玄的禪理,
被譽為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抒情文學的頂峰」;
《古都》以京都祭典之旅,貫穿親情、愛情、友情,細膩而含蓄;
《千羽鶴》藉茶道反映日本人的複雜心緒,以茶具寫活了人的感情……
文學旅行作家陳銘磻再現日本文學地景,透過細膩的筆觸,穿梭古今,
帶你一覽大和民族「滅絕之美」的獨特思維與人性特質,
領略川端康成文學世界中的美麗與哀愁。
這是日本文學&深度之旅的愛好者,
肯定會深深愛上的一本著作!
【本書特色】
‧作者以文學旅行方式,親自前往京都、大阪、伊豆、鎌倉、長谷、東京…… 等地,從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雪國》、《千羽鶴》、《古都》……等作品,探討川端筆下的細膩人性與日本文學之美。
‧以文字傳達川端康成文學作品中,心靈的吶喊、盼望、憧憬、愛與憎、生與死、悲歡和離合的眾生百態。
‧細膩呈現川端康成鮮為人知的成長背景與晚年生活。
‧以圖片傳達川端康成文學作品中,日本文化美學與人性特質。
【本書重點】
‧理解川端康成的身世,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其作品的精髓。
川端康成兩、三歲時父母病故,祖父將他帶回大阪府扶養,他唯一的姐姐則寄養在另一親戚處。由於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閉式的,幾乎沒有與外界的接觸,而這種過分的保護並沒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憂鬱、扭曲的性格。上學後這種生活有所變化,但不幸又接踵而來,川端康成的祖母、姐姐,祖父相繼過世,這種對於死亡的體驗給他留下的恐懼,影響是一生。
自幼生活孤寂的川端,雖則一邊拒斥與現實社會接觸,卻又一邊獨自在文字世界裡,編織屬於自己想像空間的能量……。以川端的心態來揣測,一方面極力隱藏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不願為人所知;另一方面又強烈渴望關愛與理解,希望有人能透過自己的作品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的矛盾,正是川端一生痛苦的根源所在……
‧認識川端康成文學創作中的人性特質,同時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精髓。
川端在人世間七十三年的孤寂生涯,未曾中斷寫作。他的創作經歷一段曲折的發展過程;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戰時和戰後的創作,大致可歸納為三大類:一類是描寫孤兒生活,抒發個人孤獨情懷,敘述失戀過程,訴說悲苦生命感受的作品,具有描繪細膩、感情真摯、激動人心的特色。如:〈精通葬禮的人〉、〈十六歲的日記〉等為代表。另一類則是描述身居社會底層的人物,尤其是階級較低的婦女的悲慘遭遇,這類作品真實呈現生活在底層的人群,生活與情感的矛盾糾結和苦難。如:《伊豆の踊子》、《花的圓舞曲》和《雪國》等為代表。另一類,他依照《伊豆の踊子》和《雪國》的模式,反映社會既存的問題,以及追尋日本美的清雅思緒和表現官能刺激的作品。如《古都》、《千羽鶴》和《山之音》等為代表。
‧穿越時空,重現日本地景,走一趟經典文學之旅。
川端康成一生坎坷,卻運用他敏銳的心靈,洞察人生的生死場,然後寫下一行行美麗與哀愁的雋永文學作品。伊豆半島、越後湯澤、鐮倉、京都嵐山祐齋亭、平安神宮、清水寺……在陳銘磻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走入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文學場景。
【川端康成大事記】
◆1899年6月24日,出生於大阪,幼年父母雙亡,之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並反映在他的創作中。
◆1926年(27歲),除了發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劇本《瘋狂的一頁》也被拍成電影。
◆1934年(35歲),開始寫《雪國》連載,3年後出了單行本,並獲第三屆文藝懇話會獎。
◆1936年(37歲),因對戰爭的反抗,而宣佈停筆不寫文藝時評類文章,並在接下來幾年中廣泛參加相關活動。
◆1940年(41歲),參與成立日本文學會。
◆1944年(45歲),以《故園》等文章獲戰前日本最後一屆菊池寬獎。
◆1947年(48歲),歷經13年《雪國》定稿。
◆1949年(50歲),另一部重要的小說《千隻鶴》開始連載,1952年,這部小說被改編成歌舞伎。
◆1961年(62歲),前往京都寫作《古都》,同年獲得文學勳章。
◆1968年(69歲),獲諾貝爾文學獎(日本第一人,亞洲第二人)。
◆1970年(71歲),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川端很受刺激,並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
◆1972年(73歲),川端康成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與追思。
作者簡介:
陳銘磻
曾任國小教師、電台廣播節目主持人、台視「書香」節目主持人。與吳念真、林清玄聯合擔任中央電影公司電影「香火」編劇。雜誌社總編輯兼社長、出版社發行人。耕莘寫作會主任導師、救國團復興文藝營駐隊導師。國家文藝獎文學類提名委員。獲2009年新竹市名人錄。大愛電視台〈發現〉節目主持人。曾以〈最後一把番刀〉一文獲中國時報第一屆報導文學優等獎。《情話》《軍中笑話》《尖石櫻花落》曾入選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香火》《報告班長》《部落•斯卡也答》為電影原著。曾以〈聽見櫻花雨落聲〉、〈雪落無聲〉入選九十二年、九十六年散文選(九歌出版)。
著有:《賣血人》《最後一把番刀》《父親》《陳銘磻報導文學集》《撒豆成金》《作文高手一本通》《雪落無聲》《新店渡》《青雲有路志為梯》(中英文版)《開往北海道的幸福列車》《作文最常寫錯的字》《作文最常用錯的詞》《作文最常見的病句》《日本必遊絕美100景》《自己動手做一本書》《源氏物語の旅》《在生命轉彎的地方》《在旅行中遇見感動》《平家物語の旅》《少年讀國學》《少年讀唐詩》《少年讀宋詞》等八十餘部。
現任台北柯林頓補習班國中國小作文老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小野/心岱/吳晟/吳念真/林文義/愛亞
§誠摯推薦§
名人推薦:小野/心岱/吳晟/吳念真/林文義/愛亞
§誠摯推薦§
章節試閱
市集小街傳來三絃樂音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桂川畔的桂遊通り
輕風吹送悠揚,桂遊通り的街尾,在月夜裡,顯得如許平常、寂靜,幾間宅第人家,大門深鎖,月光下的屋宇簷底,露出薄薄黑影,林林立立的桂竹,看來猶似挺拔的黯夜門神,緊守在一片住宅區外圍;喜歡這種沉鬱的幽靜,這看來好似不複雜的突然撞見,倒讓人對這種出其不意的寧靜美,感到喜悅。
進入市集前,忽聞一闕動人心弦的日本三絃樂,如山泉細水般輕輕悠悠飄來,飄渺間,易於讓人進入禪心世界,是佛性?是心性?還是熱鬧的凡間市集?旅途中忽然驚異的發現,正意味人生許多離奇的無常變化;就說是緣吧,緣起緣滅間深藏人生諸多究竟,究竟裡,緣來不拒,緣去不留;緣來無喜,緣去無悲。
漫步走在市集小街,想起《伊豆の踊子》對純純情愛,淡然式的誇示描寫,許是無常的另一象徵?或許是吧!淡然在川端的眼裡是否也是一種絕美情愫?
只是因為川端的孤獨?冷僻?情愛故事就必須以如此漠然的分別結束?聽聞堂前不斷傳來三絃樂聲,竟感到糾葛的心緒翻疼不已;徐徐風吹,那悽悽然的樂音自尚未搜尋到的某個方位,輕緩流瀉過來,慢條斯理的穿過耳際,這會是舞孃薰彈奏的古風樂音嗎?《伊豆の踊子》的賣唱藝人和高校生可曾浪跡天涯到這座幽靜的山間村落來?
就在民宅某處,一堵白色石砌圍牆上,見到用勁筆書法揮毫寫就偌大的「一修」草體,竟以為那三絃樂音必是從那裡傳來的,是否?索性走進市集一家「三笑鄉土作家の店」,看顏色、看創作,也看瓶瓶罐罐展示的瞬間繽紛色彩。「三笑鄉土作家の店」販售當地藝術家自做的鄉土產品,陶藝品、布織品、玻璃品,以及許多稀奇古怪的藝術發想品,隨意走一遭,也隨意買了一包四盒裝,印有版畫圖樣的手製火柴盒和幾冊手繪本的空白筆記,用來紀錄伊豆之旅的點滴片段。
叢山森林裡的伊豆文學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湯ヶ島的伊豆近代文學博物館
從修善寺車站啟程,搭乘東海巴士,沿途穿越山林間長長曲曲的馬路,不及一個鐘頭車程,便來到湯ケ島。青翠山巒一片綠意盎然的夏日景象,汽車終於在西平橋這個少見人影的冷清站牌停靠下來;走下汽車,的確感受到一陣涼意輕緩襲來,雖說僅有往返在馬路上,可見的少數車子行駛而過,西平橋這個小村落果真清寂得像是無人居住的神祕境域。就在這片清寂的山巒鄉野之中,「昭和の森會館」坐落其間。
川端在《伊豆の踊子》一書裡如此寫道:「在此之前,我曾兩度見過舞孃一行人,第一次是前往湯ケ島溫泉旅行中,在湯川橋附近邂逅了將往修善寺的她們。當時有三名年輕女子,舞孃身上揹著鼓。我情不自禁地一再回顧,深覺旅情溢滿心靈。在湯ケ島的第二夜,賣藝者一行又流浪到了旅店。我曾經坐在樓梯的中段,專心一意地觀賞舞孃在玄關地板上的舞姿。──那天在修善寺巧遇,今夜卻在湯ケ島,明天也許要越過南方的天城到湯野溫泉吧!在天城七里的山道中應該可以趕上才對。我就這樣胡亂想著匆匆趕路而來,沒料到卻在避雨的茶館又碰了面,心中不免忐忑不已。」
這種旅途中尋常的巧遇,正像這一座建築在山巒間的文學會館,被旅人當成是叢山綠林唯一美的象徵。
位於伊豆湯ヶ島翠巒綠林間的「昭和の森會館」是伊豆文藝作品匯聚的地方,也是天城山森林區的休息站,會館內的「伊豆近代文學博物館」主要展出兩位日本文豪川端康成和井上靖的生平和作品,少年時代就在伊豆市湯ヶ島生活的井上靖先生,以及高中時代即經常前往伊豆旅行、寫作、短期生活的川端康成,都讓這座博物館增添風雅文學的多樣色彩。
文學的風雅滋味為簡單寧謐的山林氣息,平添幾許使人感到優雅的詩意,連綿的山峰疊翠,自然的森林與深谷,以及逢到夏日來臨便嘶鳴不休的蟬聲,從四周紛紛襲來,使整座文學博物館響起一片嘩然;喜歡在陌生的小村落,一睹文學家留在伊豆的文學足跡,川端康成的文字或者井上靖的舊邸,映入旅人眼簾,串起伊豆文學特別婀娜多姿的印象。
人生中遇到的最初之愛
──川端康成的少年之愛․小笠原義人
明治四十五年(一九一二),川端康成以第一名成績考上大阪府立茨木中學,進入當年學制為五年的中學讀書。不久,祖父駕鶴西歸,川端頓時失去了骨肉至親,也自此失去了愛的象徵,「我在世上越發孤單和寂寞了。」旋即搬進茨木中學的宿舍,直到畢業。這一段集體生活中,川端開始體會到非親情的友誼的溫暖,逐漸從「一個渺小的軀殼裡」走出來。有一天,五年級的寢室長來找他,像是很難啟齒似地跟他說:「剛才我被先生叫到宿舍管理室去了。你睡覺時總不和大傢伙在一起,只一個人依著窗邊睡,人家看了,就好像是受虐的繼子一樣。我說,不是,他這人富有詩人氣質,喜歡睡在有月光的地方。不過,我看你還是搬過來睡吧,我們倒不在乎,只是擔憂被人誤解。」寢室長這番貼心的話使他大夢初醒,開始思索群居生活的影響和責任。
就讀五年級時,成為寢室長的川端接待了一名叫小笠原義人的二年級同學,當時他對小笠原的第一印象是:「他是學校裡最溫和、最純潔的少年!」從小就備受家庭無微不至照料的小笠原,被川端認為是世界上不會再有第二個像這樣幸福的人。這對從小即在缺乏溫情的「寂寥的家」中長大的川端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同性相吸的誘因;川端後來回憶說,「與小笠原一起生活,是我精神上的一種解脫。」
這個在川端後來的小說裡,被稱謂為「清野」的少年,給他帶來了「作為人生中遇到的最初之愛」,當時他們都是十六歲。
祖父仍在世時,川端每天晚上照例會到朋友家玩,他對男性朋友一開始便抱著一種「對異性思慕一樣」的情感。他曾在高等學校一年級時寫過一封信,自剖說道:「由於家中沒有女性,我的性意識也許有不正常之處,從此常神遊於淫放妄想。對於美少年感到超乎常人的奇怪欲望。考試時,與少女相比,更容易感覺到的是少年的誘惑。我在構想要將這樣的情慾處理進作品中去。你要是女人的話,恐怕也會有幾度相思淚縱流的感慨吧!」
跟川端同齡的小笠原是因為病弱而晚了幾年入學,他溫柔、靦腆、細心的性情,常在寢室裡默不作聲的為同學做事情。川端脫下的衣服習慣隨手亂扔,他總是一聲不響的幫他摺好疊齊。碰到川端的衣服脫了針腳或鉤破,他也會端坐在位置,熟練的替他縫補,「那模樣絲毫不比一個嫻雅的姑娘差。」相對的,川端則幫他完成功課。
川端交往的朋友不多,與小笠原建立起友誼,令他十分高興。兩人相處的時間不長,小笠原便成為川端最要好的朋友,兩人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有一次,川端發高燒躺臥床笫,半夜迷糊間,彷彿聽見小笠原在他身旁振振有詞的吟誦些什麼,他並沒有睜開眼睛,也不想讓小笠原知道自己正閉目裝睡聆聽他的祈禱詞,川端不想影響他,怕他害羞。等到川端的病好了以後,小笠原還若無其事的說:「這是向你所不知道的神作祈禱,所以你的病痊癒了。」這讓川端感動不已,從此兩人的感情變得更加親近。
冷冽寒冬的晚上,川端半夜起床小解,渾身凍得發抖,回到寢室,立即主動鑽進小笠原的被窩,緊緊抱住他溫暖的身體,小笠原睜開眼睛,帶著幾分稚氣的神情,似夢非夢地也緊緊摟住川端的脖頸,兩人的臉頰緊貼在一起。這時,川端還用他乾涸的嘴唇輕輕吻著小笠原的額頭和眼上,情不自禁的對小笠原說:「你做我的情人吧?」小笠原也不加思索地回答:「好啊!」隨後閉上眼睛,坦然地說:「我的身體都給你了,愛怎樣就怎樣,全都給你了。」
第二天,情竇初開的川端在他的日記本如此寫道:「昨天晚上我痛徹心扉的想,我真得好好親我的室員,讓我更真誠的活在室員的心裡,必須把他更純潔的摟在我胸前。今天早晨也是這樣,我的手感觸到他的胸脯、胳膊、嘴唇和牙齒,可愛的不得了。最愛我的,肯定把一切獻給我的,就只有這個少年了。」從此以後,每天晚上一上床,川端便把小笠原溫暖的胳膊移過來,抱著他的胸脯,擁著他的脖子。
川端後來回憶說,也許這就是初戀吧,他甚至覺得小笠原比少女具有更大的誘惑力,他要和這個少年編織出更加美好的愛戀夢想。
川端和小笠原之間的感情是很難理解的,當時年紀尚輕,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溝通與交流,尤其川端少年的成長環境,造成他冷僻的性格,使他對於真摯的情感特別渴望。他對小笠原的眷戀莫非就是愛情,「如果連這都不成為愛情,那麼愛情是什麼呢?」
一九一七年九月,川端考進「天下第一高」的東京第一高等學校,此時,他與小笠原各分一方,只有透過書信往來維持彼此的感情。在信中,小笠原依然流露出深深的依戀:「和你分別後,一想到從此以後的路,需要我一個人單獨走,就覺得一片茫然似的。真是迫切希望哪怕與你一起再多待一年該有多好!」川端讀到這裡,激動不已,隨即親吻對方的來信;回信中,川端毫不掩飾自己對小笠原的愛:「我眷戀著你的指、你的手、你的臂、你的胸、你的臉頰、你的眼瞼、你的舌頭、你的牙齒,還有你的腳。可以說,我戀著你,你也戀著我。你用純真的愛,用淚水洗滌了我。」
一九二○年,小笠原中學畢業後,未再繼續升學,他順從父親的安排,進到京都嵯峨大本教的修行所,整個人完全沉浸在教義的研究和解說中,和川端的感情也拉開距離,偶爾,當川端從東京回到大阪時,還會專程到嵯峨修行所探望他。
小笠原純真的感情使從小失去親人之愛的川端感受到溫暖,他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所遇到的最早與最珍貴的友誼和愛情。一九四八年,已然到達天命之年的川端,終於在〈獨影自命〉中鄭重地寫道:「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愛情,也許可以把這稱作是我的初戀吧!我在這次的愛情中獲得了溫暖、純淨和拯救。清野甚至讓我想到他不是這個塵世間的少年。從那以後到我的五十歲為止,我不曾再碰上這樣純情的愛。」
生命從衰微到死亡,是「滅絕之美」
──川端康成晚年生活與辭世地․鎌倉市長谷
中年後舉家搬遷到鎌倉市長谷居住的川端康成,晚年時獨愛清靜,對佛教情有獨鍾,寫作之餘偏愛書法,漢字寫得活靈活現,但內心卻異常地矛盾,對於獲獎後所帶來的榮譽和不斷湧現的慕名者,心裡十分厭惡,這種反應或許與幼年時代身為孤兒的封閉心理有關,加上情誼深厚的三島切腹自決的陰影揮之難去,他常對夫人發脾氣說道:「家裡又不是旅館,我也不是為客人活著的。」
因此,一九七二年的上半年,他除了出席文藝春秋創立五○週年舉辦的新年社員見面會,並作了一場講演,以〈但願是新人〉為題發表在《諸君》雜誌上。後來又出席呼籲和平七人委員會會議,以及春天時罹患盲腸炎入院動手術,期間,川端已然少再出現於公開活動的場合。
豈料,才剛動完切除盲腸的手術未及一個月的四月十六日夜晚,他卻在長谷的公寓裡含煤氣管自殺身亡,自殺前未留下任何隻字片語的遺言,就連家人也無法理解這個身居日本文學界巨擘的親人,為什麼會自盡結束生命?
一生都在極度憂鬱、矛盾中過活的川端,自決身亡之前,曾對一樣以自殺方式棄世的文學家古賀春江生前的口頭禪大加讚賞,那句話是:「再沒有比死更高的藝術了,死就是生。」不料這句話卻成為川端人生終極的最後樣本,這是三島由紀夫自殺十七個月後的事,當時川端七十三歲。
生前的川端深受佛教禪宗影響,他曾說:「我是在強烈的佛教氣氛中成長的。」「那古老的佛法的兒歌和我的心也是相通的。」「佛教的各種經文是無與倫比的可貴的抒情詩。」他認為汲取宗教的精神,是需要繼承的傳統。他把「輪迴轉世」認定為「闡明宇宙神秘的唯一鑰匙,是人類具有各種思想中最美的思想之一。」因此,就審美意識來看,他極重視禪學的「幽玄」理念。
因此,川端的死和川端的美學意識,與禪學的「幽玄」意念互為影響,是難以分離的,他所崇尚的「無」,或可說成「空」,是以「無」為最大的「有」,「無」是產生「有」的精神本質,是所有生命的源頭。他在作品中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輪迴轉世的教誨交織出的童話故事般的夢境更豐富多彩。」所以,川端以為藝術的虛幻不是虛無,是源自於「有」,而不是「無」。
從這個觀點來看,他認為輪迴轉世,就是「生死不滅」,人死靈魂不滅,生即死,死即生,為了要否定死,就不能不先肯定死;也即是把生和死總括起來感受。他認為生存與虛無都具有意義,他沒有把死當成人間終站,卻是把死當作起始。從美學角度而言,他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也即是說,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
讀他的小說,多數作品都和死亡聯繫在一起,他把美看成只存在於虛空和幻覺之中,在現實世界是不存在的。
在他看來,生命從衰微到死亡,是「滅絕之美」,從「物」的死滅才能更深刻體會到「心」的深邃。「無」中充滿了「心」,這是一種純粹精神主義的美。因此,他常常保持超脫的心靈境界,以期尋求「頓悟成佛」,川端小說中的情逝意念,也是基於這種玄虛信仰,他說:「我相信東方的古典,尤其佛典是世界最偉大的文學。我不把經典當作宗教的教義,而是當成文學的幻想來敬重。」
畢竟在人生最終關鍵,他仍把這種玄虛之美當作文學的幻想,盡情地讓它在文藝殿堂中遨遊。
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雪國》文學地景:越後湯澤
川端康成在《雪國》描述:「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這段書頭開場語所提的「縣界」,原文使用的「國境」,是指戰國時代的上野國和越後國;「長長的隧道」是上越線的清水隧道,上越線連接群馬縣和新潟縣。「雪國」,指的就是越後湯澤;「信號所」是土樽信號所,現在成了土樽火車站,平時客人不多,異常冷清,往前約十公里,便是越後湯澤站。這段話早已成為小鎮無人不知、無所不在的金句。
越後國,為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於北陸道,也稱越州,越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新潟縣。根據史料記載,七世紀末,文武元年(六九七)以前,越後國便成立了。當初的領域包括現在的新潟縣本州部分的北部、山形縣及秋田縣,是在日本海側邊,連接蝦夷的邊境分國。戰國時代越後國的國主為上杉謙信。
越後湯澤位於新潟縣最南端,與長野縣和群馬縣銜接,川端所寫的《雪國》即以這裡作為小說故事發展的背景舞台,書籍暢銷以及川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越後湯澤這個原本冷清的溫泉小鎮才廣為人知,從東京到湯澤的交通非常便捷,是人們冬天滑雪、夏天郊遊或野營的好地方。
川端在書裡說道:「這是縣界的山。山下備有三輛掃雪車,供下雪天使用。隧道南北架設了電力控制的雪崩報警線,這裡部署了五千名掃雪工和三千名年輕的消防隊員。」又說:「滑雪季節前是溫泉客棧顧客最少的時候。」
以雪和溫泉著稱的越後湯澤,車站內的「越後酒博物泡恩酒館」,可以享受加入酒的溫泉浴。車站旁的湯澤町,展示有近二百幅世界名山照片的「白旗史郎世界山岳寫真美術館」,以及認識湯澤人文發展的「歷史民俗資料館」,館內展出戰國時代武將上杉謙信、直江兼續等人的鎧甲,以及與《雪國》相關的各種資料。
從溫泉街的山麓車站搭乘纜車,登上海拔一千公尺的山頂,春天賞觀音蓮、夏天賞黃色百合花、秋天看落葉松的紅葉,冬天整座山呈現一片銀白色,到處充斥滑雪人的歡聲笑語。
川端描寫島村來到越後湯澤,住進客棧,某一天,望著駒子牽住小君的手,從滑雪場盡頭的坡道走回去時,形容當時滑雪場的情景,說道:「雲霧繚繞,背陰的山巒和朝陽的山巒重疊在一起,向陽和背陰在不斷地變換著,現出一派蒼涼的景象。不一會兒,滑雪場也忽地昏沉下來了。把視線投向窗下,只見枯萎了的菊花籬笆上,掛著凍結了的霜柱。屋頂的融雪從落水管滴落下來,聲音不絕於耳。」
喜歡到越後湯澤滑雪的東京人,被川端形容成「急性子」,他描寫道:「這個房間坐落在高處一角,可以望見山腳下的滑雪場。島村也從被爐裡回過頭看了看,只見斜坡上的積雪斑駁不勻,五、六個身穿黑色滑雪服的人在山麓那頭的旱地裡滑著。那邊的梯田田埂還沒有被雪覆蓋上,而且坡度也不大,實在沒多大意思。」
越後湯澤對東京人來說,簡直就是滑雪天堂,搭乘新幹線,兩地相距不過六十七分鐘車程。是啊,「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這句「名言」,已然成為越後湯澤的符號,石碑、名產、店家,都以這一句文學語言作為象徵。越後湯澤的雪和溫泉也因為川端的這一句金言而名震遠近,如今的小鎮已不似往昔冷清,觀光客多半是仰慕《雪國》的盛名而來,冬季尤甚。
春空千鶴若幻夢的鎌倉
──《千羽鶴》文學地景:鎌倉市
鎌倉市位於日本神奈川縣三浦半島西面,臨橫濱市以西、藤澤市以東、以及逗子市的北面,是人口約十八萬的小型古城。
川端在《千羽鶴》描寫的茶道世界,位於鎌倉境內的圓覺寺佛日庵茶室。自一九四六年十月,川端四十七歲時舉家搬遷到鎌倉市長谷居住,直到他含煤氣管自盡離去人世的二十六年間,這裡一直是他的住所。
一一九二年至一三三三年間,鎌倉為《平家物語》戰記小說中,源氏的領地,源賴朝置幕府於鎌倉,成立武家政權,鎌倉隨之成為幕府的政治中心。直到一三三三年為響應後醍醐天皇的討幕計劃,上野國(群馬縣)的新田義貞在分倍河原等地,擊破把源氏消滅的北条氏的部隊,進而進軍鎌倉,將北条氏一舉殲滅,源氏和北条氏終至滅絕。
鎌倉與源氏家族繫有密切的地緣關係,據稱由源賴朝建造的鶴岡八幡宮,每年四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到第三個星期日,會舉行為期七天的「鎌倉祭」,由神轎、樂隊等組成的巡遊隊伍,掀起鎌倉熱鬧沸騰的祭典。
「鎌倉祭」最精采的節目,分別是四月第二個星期日舉行的「靜の舞」和第三個星期日舉行的「流鏑馬」。在「舞殿」表演的「靜の舞」,是平安末期著名的白拍子(一種舞者),也就是悲劇英雄源義經受兄長源賴朝迫害追殺,四處逃亡期間,他的愛人靜御前不幸落入敵人手中,被迫在敵營表演的舞蹈。靜不顧悲慘境遇,在舞蹈中處處流露對源義經的思念,結果惹惱源軍,不僅承受幽禁之苦,連孩子也慘遭殺戮的噩運。
另外,「流鏑馬」則重現日本中世紀武士騎馬射箭的技藝。武士們必須在約二百公尺的馬場上飛奔,還得一邊開弓射靶。據說這項活動是武將源賴朝為提振武士的戰鬥意志,將其作為神社慶典活動而推廣起來的。
被川端用來作為《千羽鶴》一書寫作背景地的鎌倉,他在書中寫道:「圓覺寺的茶會後,在歸途中,菊治與太田的遺孀在北鎌倉的旅館裡,意外地住了一宿。」
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鎌倉,是一處至少有一百所以上寺院雲集的地方,由於面積不大,所以適合徒步遊覽。賞花看景、參拜向佛、文學散步等各種旅行路線,古樸優雅。另外,單線運行的江ノ電車,由於沿線風景變化多端,是日本旅遊人氣甚旺的地方。
鎌倉市離東京非常近,遊客眾多,特別是一、六、八、十一月。一月前往鶴岡八幡宮參拜祈福;六月在八幡宮外圍欣賞田田荷花;八月遊客以海水浴場為中心,看海玩水,這時鎌倉境內的寺院反倒顯得幽靜,適合悠閒賞景;十一月觀賞楓葉祭,十分熱鬧。
市集小街傳來三絃樂音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桂川畔的桂遊通り
輕風吹送悠揚,桂遊通り的街尾,在月夜裡,顯得如許平常、寂靜,幾間宅第人家,大門深鎖,月光下的屋宇簷底,露出薄薄黑影,林林立立的桂竹,看來猶似挺拔的黯夜門神,緊守在一片住宅區外圍;喜歡這種沉鬱的幽靜,這看來好似不複雜的突然撞見,倒讓人對這種出其不意的寧靜美,感到喜悅。
進入市集前,忽聞一闕動人心弦的日本三絃樂,如山泉細水般輕輕悠悠飄來,飄渺間,易於讓人進入禪心世界,是佛性?是心性?還是熱鬧的凡間市集?旅途中忽然驚異的發現,正意味人生許...
作者序
【總序】
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 陳銘磻
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之旅
二○一一年,時序進入春季,我正積極而緊密的忙錄搜集、整理和寫作《川端康成文學の旅》、《三島由紀夫文學の旅》、《夏目漱石文學の旅》三書,不料寫到川端「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與「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的淒美文字,恰如「我彷彿只有腳離開現實,遨遊於天空中了!」這時,客廳的電視新聞主播正聲嘶力竭的報導日本東北地區的宮城縣和茨城縣,遭逢九級的強烈大地震,同時引捲起二十幾公尺高的大海嘯,把鄰近城鎮淹沒成一座座空寂死城,死傷和失蹤人數遠超過萬人以上。
主播急促的聲音,瞬間喚醒我的知覺,我即刻從川端生死美學的文字裡跳脫開來,焦慮的走到螢幕前,睜眼面對滾滾浪潮把臨海市鎮吞噬襲捲的驚悚畫面,不忍卒睹的心情,一剎時,腦海中立即浮現出曾經到訪過,仙台市樸實的街景,以及松尾芭蕉俳句裡描繪的松島美景;這一場世紀大浩劫不僅淹沒東北地區難以數計的住民生命,就連當地的歷史、文化也一併被吞沒掉了。難忍苦楚的心,豈止痛字,天地無情,何能言語?
被松尾芭蕉讚譽形容:「松島呀!啊!松島呀!」的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島,位於松島灣,與樸實的仙台同屬於宮城縣。仙台是日本幕府時代著名的「獨眼龍」將軍伊達政宗,自十七世紀初統治這塊土地時所建立的古城,伊達家族以「青葉城」為根據地,在此建立起富有藝術與文學氣息的城市,時日一久,城下町開始繁榮富庶起來,仙台因而發展成為東北地區的文化中心。其中,仙台城跡、大崎八幡宮、東照宮,以及昔日治理仙台的領主,相關的古寺廟和神社四處林立。
想到宮城的災難,不免想起昭和初期的詩人、童話作家宮澤賢治的詩作〈雨ニモマケズ〉(不要輸給雨):「不要輸給雨 不要輸給風 也不要輸給冰雪和夏天的炙熱 保持健康的身體 沒有貪念 絕對不要生氣 總是沉靜的微笑 一日吃四合的糙米 一點味噌和青菜 不管遇到什麼事 先別加入己見 好好的看 聽 瞭解 而後謹記在心不要忘記 在原野松林的樹蔭中 有我棲身的小小的茅草屋 東邊若有生病的孩童 去照顧他的病 西方若有疲倦的母親 去幫她扛起稻桿 南邊如果有快過世的人 去告訴他:不要害怕 北方如果有吵架的人們 去跟他們說:別做這麼無聊的事情了! 旱災的時候擔心的流下眼淚 夏季卻寒流來襲 不安的來回踱步 大家說我像個傻子 不需要別人稱讚 也無需他人為我擔憂 我 就想當這樣的人啊。」悲天憫人的情懷,寓意深遠,使人讀後動容不已。
地震尚未停歇,海嘯依舊滾滾而來,天地如物換星移,倏忽變色,我的視線黯然回到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的死亡美學裡,試圖從這些文學家的作品尋找他們對於「滅絕」的意識。
川端的文學作品,不僅流露出《源氏物語》所表現的王朝貴族,象徵冷艷美的官能性色彩,以及他那來自時代與民族性所支配的美學態度,正是他戰後的作品具體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心理困惑、迷惘以及沉淪的世態。他還將日本的悲哀、時代的悲哀,以至於自己的悲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悲哀美」和「滅亡美」。尤其承受西方「悲觀哲學」與「神秘主義」的衝擊,川端在日本傳統美學的思維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從而也找到東西方世紀末思想的匯合點。這即是他十分顯著的頹廢情調。
川端自青少年時期即已從心中累積的世界觀、人生觀的過程,接觸到不少死亡事件,他在日常生活裡常「嗅覺到死亡氣息」,進而產生對死亡的恐懼,他感受到生是在死的包圍之中,死是生的延伸,生命是無常的,好似「生去死來都是幻。」因而,愈加著力於從幻覺和想像中追求「妖艷的美的生命。」以及「自己死了彷彿就有一種死滅的美。」
看待「滅絕之美」為美的極致,讓川端在人世間七十三年的苦海生涯後,選擇口含煤氣管自盡身亡,成就自己對於物的「有」與「無」的界定,誠如他欣賞的印度哲人泰戈爾的思想:「靈魂的永遠自由,存在於愛之中;偉大的東西,存在於細微之中;無限是從形態的羈絆中發現的。」
一九七○年十一月,以《金閣寺》一書揚名國際的三島由紀夫,在東京市ケ谷自衛隊辦公室切腹自殺後,不少知名作家趕到現場,但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探望。三島之死,川端深受刺激,曾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
同樣追求「絕美」人生的三島,早年的個性潛沉著強烈的陰柔氣質,他厭惡劍道,甚至厭惡劍道砍擊時所發出的聲響。直到年近三十歲時,他倏地感覺自己對於美的強烈憧憬,開始上健身房運動及游泳,甚至勤習劍道,將年幼以來即孱弱的身體改造得更加強健,期使自己不再為虛弱的肉體感到頹喪與自卑。這種追逐美的心態,影響他後來潛心撰寫的長篇名著《金閣寺》有所關聯,這本書中的主角就是一個自慚於口吃的猥瑣,卻又極端崇尚極致之美,導致內心扭曲與抱持幻滅心理的少年,一心想要摧毀「美的金閣寺」。這一點,可以說是三島在現實中的想法,這種意識又跟他的創作內容與華麗的文字互相呼應。
他在《金閣寺》一書寫道:「金閣知道,人生中,化身於永恆的瞬間,雖然能使我們陶醉,但與之此時的金閣化身為瞬間的永遠,相較起來,就很微不足道了。永遠存在的『美』,也正是在這時候阻撓我們的人生,搗毀我們的人生。生存中所顯示的驚鴻一瞥的瞬間美,在未遭荼毒之前,是脆弱得不堪一擊的,它立刻就崩潰消失,隨之,生存本身也暴露在滅亡的淡褐色光芒下。」
三島的一生充滿無數矛盾,他的死使他從難以自拔的矛盾中得以徹底解脫,更或者說,他的死使他一生都不曾安寧過的靈魂終於獲得安息。這也許即是他心中「永遠存在的美」吧!
相較於用「殉死」來完成心中「美的追求」的川端和三島,以寫作《我是貓》、《草枕》、《少爺》和《夢十夜》等書成為日本文壇巨擘的夏目漱石,情況則非如此。四十九年人間生涯的後半生,屢受神經衰弱症和胃潰瘍困擾,卻仍執意文學救社會、救國家的夏目曾說:「在這裡我決定,將從根本上解釋『何謂文學』的問題。同時我下決心,利用今後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究這個問題,從而把它當做該研究的第一階段。我把一切的文學書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層,已經把自己關在一家租屋裡。我之所以要通過閱讀文學書籍來知道何謂文學,是因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為有效。我發誓,一定要追究文學到底產生於怎樣的心理需要,因而在這個世界生成、發達和頹廢的。也發誓一定要追究,文學到底產生於怎樣的社會需要,因而存在、興隆和衰亡的。」
他的文學尊嚴讓他坦然拒絕接受日本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一九一六年因胃潰瘍去世,臨死前,他同意將自己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一九八四年,他的人像被印在一千元的日幣上。
選擇這三位同樣就學與畢業於東京大學的文學家,做為我個人「近代日本文學家的文學之旅」的對象,一方面源自於先前完成日本古典小說雙璧《源氏物語》和《平家物語》的文學之旅寫作與出版,更覺需要從被文學評論家形容為地地道道是《源氏物語》一貫傳承下來的日本典型作家,川端康成坎坷的一生,卻運用其敏銳心靈,洞察人生的生死場,然後寫下一行行美麗與哀愁的雋永文學作品,留予後世傳承典範的熱愛中,尋索意味。另則,究其遠因,自然是來自年少時代因喜愛而瘋狂閱讀這些人的作品,以及經由這三位文學家的名著改編拍成的電影,並受其深刻影響的緣故。
從事日本文學旅行的活動多年,每回前往日本旅遊,特別喜歡走訪具有歷史與文學象徵的地景,文學與文學家在日本的地位崇高,因此,關於以文學或文學家為主體的文學地景也跟著特別豐盛,我也就相對討了便宜,從中獲取更多研究資源與寫作材料。無論是《川端康成文學の旅》、《三島由紀夫文學の旅》或《夏目漱石文學の旅》,三位文學家著作裡所敘述或描繪的地景,我曾經多次走訪,如川端《伊豆の踊子》中的伊豆天城山、三島《潮騷》中的三重鳥羽和夏目《少爺》中的松山道後溫泉等,我在這些文學地景裡感受三位文學家取材創作的心思與意識,從而承歡他們在作品中所欲傳達的人生百相的悲喜特質。
依循三位文學家的出生、成長、創作、作品,乃至於辭世的地景寫作,我在這三本書裡,以一個欣賞者的角色,心陷其中,輕悄走過,領受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與文學旅行的風雅之實。
【總序】
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 陳銘磻
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之旅
二○一一年,時序進入春季,我正積極而緊密的忙錄搜集、整理和寫作《川端康成文學の旅》、《三島由紀夫文學の旅》、《夏目漱石文學の旅》三書,不料寫到川端「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與「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的淒美文字,恰如「我彷彿只有腳離開現實,遨遊於天空中了!」這時,客廳的電視新聞主播正聲嘶力竭的報導日本東北地區的宮城縣和茨城縣,遭逢九級的強烈大地震,同時引捲起二十幾公尺高的...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心 岱 細品茶道之美學──川端的千羽鶴
推薦序 林文義 印記雪國的從前
推薦序 愛 亞 川端的掌上小說
總 序 陳銘磻 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
第一章:日本新感覺派作家的誕生․川端康成的出生背景與成長
人們在我的創作中找到日本文學傳統的風味
--川端康成․天生的文學藝術家
此花町綻放一朵幽玄的文學花
--川端康成出生地․大阪府天滿宮:相生樓
將老師的靈柩扛在肩上
--川端康成少年時代的居所․大阪府茨木市:豊川小學
人生中遇到的最初之愛
--川端康成的少年之愛․小笠原義人
彷彿瘋子一樣好勝倔強的小女孩
--川端康成的青春之愛․伊藤初代
新作家對老作家的挑戰
--川端康成中學年代的影像․大阪府茨木市:川端康成文學紀念館
新感覺派運動的浪潮
--川端康成大學時期的創作․東京帝國大學:東京都內文京區本鄉
第二章:我在美麗的日本․川端康成的文學創作與小說中的人性特質
源氏物語與芭蕉
--川端康成的講演․來台參加國際筆會第三屆亞洲作家會議
王朝之美與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美․王朝香氣
孤兒的悲哀成為我的處女作的潛流
--川端康成的文學著作․表現多面悲憫人性之美
美麗日本的我
--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在瑞典皇家學院領獎時的致辭
第三章:永遠孤獨的文學旅行者․川端康成在鎌倉市長谷的晚年生活與終極人生
孤獨與假面的告白
--川端與三島在鎌倉․亦師亦友的文學情懷
美的存在與發現
--川端與三島往復書簡․川端是多麼親近而重要的存在
生命從衰微到死亡,是「滅絕之美」
--川端康成晚年生活與辭世地․鎌倉市長谷
將顫動之美隱藏起來
--川端康成最後的故居․鄰近長谷車站的巷衖裡
溫柔的嘆息
--川端康成的墓地․鎌倉靈園:文鏡院殿孤山康成大居士
文學的東方美
--川端康成文學獎․傳承川端康成作品的新潮流
第四章:流連在伊豆的《伊豆の踊子》․薰子像一朵不甘心受傷的蓓蕾,緊緊咬住下唇。
《伊豆の踊子》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說集․日文原稱《伊豆の踊り子》
《伊豆の踊子》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說集․愛情都還未及開始發生,就結束了。
《伊豆の踊子》的影劇光芒
--原著改編的戲劇․先後六次搬上大銀幕、五次電視劇
伊豆の踊り子號鐵道之旅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伊豆半島
美國海軍提督培里的黑船經過下田港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下田港
一朵飄逸在伊東晴空中的蒲公英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伊豆伊東市
寂靜的日蔭高台上有座修禪寺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伊豆修善寺
撞見露天溫泉的自體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伊豆修善寺下方的獨鈷の湯
夏目漱石和島木健作走過竹林小徑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伊豆獨鈷の湯旁的竹林小徑
市集小街傳來三絃樂音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桂川畔的桂遊通り
叢山森林裡的伊豆文學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湯ヶ島的伊豆近代文學博物館
隱蔽在樸實中的寫作小屋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湯ヶ島的湯本館
少年人無悔的愛之光焰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湯ヶ島的湯道
男橋和女橋相望的出會橋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湯ヶ島西平橋
猶似橫渡時光隧道而來的一座文學大山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天城山
參天的宗太郎杉並木道
--《伊豆の踊子》文學地景․天城山河津七滝
第五章:越後湯澤《雪國》尋駒子․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雪國》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日文原稱《雪国》
《雪國》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島村是個虛像,駒子和葉子都暴露在那無情的眼眸裡。
《雪國》的影劇光芒
--原著改編的戲劇․先後兩次搬上大銀幕、五次電視劇
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雪國》文學地景:越後湯澤
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雪國》文學地景:清水隧道
彷彿是從杉樹頂梢流出來的
--《雪國》文學地景:高半溫泉旅館裡的霞間
昔日的藝伎生活歷歷在目
--《雪國》文學地景:湯澤町雪國館
在駒子身上發現美好的日本心
--《雪國》文學地景:駒子與駒子の湯
駒子與島村在杉樹叢裡幽會
--《雪國》文學地景:笹の道文學散步
駒子走過積雪覆蓋的坡道去到島村的房間
--《雪國》文學地景:諏訪神社
天下第一陪臣直江兼續
--《雪國》文學地景外一景:出生越後國的上杉氏一族
越後國與上杉謙信
--《雪國》文學地景外一景:新潟縣春日山城跡
第六章:鎌倉春空翩翩飛起《千羽鶴》․我已經是死了的人,除了日本的美,今後我別無想寫的了。
《千羽鶴》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日文原稱《千羽鶴》
《千羽鶴》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挑戰禁忌與倫理的親子因果圖
春空千鶴若幻夢的鎌倉
--《千羽鶴》文學地景:鎌倉市
菊治走在寺院山中小鳥啁啾鳴囀的庭院裡
--《千羽鶴》文學地景:圓覺寺佛日庵
靜御前的白拍子落在石級上
--《千羽鶴》文學地景又一景:鎌倉鶴岡八幡宮
如畫中仙靈的十一面觀音像
--《千羽鶴》文學地景又一景:長谷觀音寺
被寫入春の雪的木造歐式別墅
--《千羽鶴》文學地景又一景:鎌倉文學館
第七章:走進鎌倉《山の音》物哀的意象裡․菊子的雙眸一定從面具後面凝視著信吾。
《山の音》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日文原稱《山の音》
《山の音》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凝視著以家為中心的眾生世界
《山の音》的電影光芒
--原著改編的電影․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怎麼死?
祐齋亭裡的「川端の間」
--《山の音》文學地景:京都嵐山祐齋亭
川端在竹林裡構思《山の音》
--《山の音》文學地景:鎌倉報國寺
信吾「永恆的少年」的夢之島
--《山の音》文學地景:日本三景之宮城松島與安藝宮島
一念萬年都在淨心存妄中
--《千羽鶴》文學地景:鎌倉大佛
大自然洗淨了自己跟菊子的鬱悶
--《山の音》文學地景:新宿御苑
第八章:飛入京都歷史之美的《古都》中․苗子踏著冬日天空飄落的細小雪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古都》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日文原稱《古都》
《古都》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幸運是短暫的,而孤單卻是永久的。
《古都》的電影光芒
──原著改編的電影․著名俳優山口百惠引退演藝界的紀念之作
垂櫻的簇簇紅花,把神宮襯得鮮豔奪目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平安神宮
是上帝把你遺棄到這個人世間來的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清水寺
陽光從竹梢間隙透出點點綠光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嵯峨嵐山野宮神社、竹林
生長在楓樹幹小洞裡的紫花地丁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北山杉林
真一坐在彩車上那副童男的形象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祇園祭
妳就是我的姊姊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八坂神社
【目錄】
推薦序 心 岱 細品茶道之美學──川端的千羽鶴
推薦序 林文義 印記雪國的從前
推薦序 愛 亞 川端的掌上小說
總 序 陳銘磻 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
第一章:日本新感覺派作家的誕生․川端康成的出生背景與成長
人們在我的創作中找到日本文學傳統的風味
--川端康成․天生的文學藝術家
此花町綻放一朵幽玄的文學花
--川端康成出生地․大阪府天滿宮:相生樓
將老師的靈柩扛在肩上
--川端康成少年時代的居所․大阪府茨木市:豊川小學
人生中遇到的最初之愛
--川端康成的少年之愛․小笠原義人
彷彿瘋子...
商品資料
出版社:凱信企管出版日期:2011-06-29ISBN/ISSN:978986746868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