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爭的軍事據點──城池,攻防雙方要如何鬥智鬥力?
一場場鮮為人知的小型戰役,也能展現傑出武將的謀略?
日本最受歡迎的戰國史學者小和田哲男,
以時間為軸,結合名城與戰役、武將和謀略於一書,
節奏明快、筆法立體,助你快速掌握從戰國時代到幕末維新的五十場大小戰役!
●為他人之城切腹的吉川經家:鳥取城圍城戰◆鳥取城
●獨眼龍政宗新領國大開殺戒:葛西、大崎一揆◆佐沼城
●上杉自家人攻自家城:御館之亂◆春日山城
●織田信長一鳴驚人的漂亮勝利:桶狹間之戰◆中島砦
●信玄重重修理了家康:三方原之戰◆濱松城
●成就秀吉霸業的關鍵:中國大撤退◆姬路城
●秀吉收拾各地霸主的第一步:四國征討戰◆一宮城、岩倉城、?城
●讓德川二度吃癟的真田:第二次上田城之戰◆上田城
●東北諸藩大名空前大團結:會津戰爭◆鶴城
●日本最後一場內戰:西南戰爭◆熊本城
推薦相關書目
《完全圖解日本城入門》◎小和田哲男 《完全圖解日本戰國武將54人》◎小和田哲男 《戰國武將的領導決斷學》◎小和田哲男 《戰國日本》◎茂呂美耶 《完全圖解戰國武將家紋軍旗事典》◎大野信長 《織田信長:天下一統之野望》◎草野巧 《武田信玄:甲斐之虎三代興亡記》◎吉田龍司 《德川一族:創造時代的華麗血族》◎清水昇&川口素生 《日本戰國風雲錄--天下大勢》◎洪維揚 《日本戰國風雲錄--群雄紛起》◎洪維揚 | 《日本戰國風雲錄--歸於一統》◎洪維揚 《京都歷史事件簿》◎林明德 《影武者德川家康》◎隆慶一郎 《傾奇者:前田慶次郎》◎隆慶一郎 《信長之棺》◎加藤廣 《秀吉之枷》◎加藤廣 《武田信玄》◎新田次郎 《風林火山》◎井上靖 《信玄戰旗》◎松本清張
|
作者簡介:
小和田哲男
靜岡縣人。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現為靜岡大學名譽教授。專攻日本中世史,研究集中在戰國大名、戰國時期的地域與社會等課題,迭有創見。
著作卷帙繁夥,也活躍於螢光幕前,曾擔任多部NHK大河劇、歷史節目的時代考證與主持工作。除專著外,尚編輯主題事典,致力寫作通俗讀物,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學界最新研究成果介紹給社會大眾。中文譯作有《完全圖解日本城入門》、《完全圖解日本戰國武將54人》、《戰國武將的領導決斷學》(皆遠流出版)和《日本人這樣學歷史》三書(漫遊者出版)等書。
相關著作:
《完全圖解日本城入門》
《完全圖解日本戰國武將54人》
《戰國武將的領導決斷學》
譯者簡介:
任鈞華
一九七七年生於臺灣臺南。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近代日本文化史,近年關注十七至十九世紀日本對戰國武將人物形象的塑造問題。在日本史方面,譯有《完全圖解日本戰國武將54人》、《完全圖解日本城入門》(皆遠流出版)等書。
章節試閱
9 織田信長一鳴驚人的漂亮勝利
桶狹間之戰◆中島砦
□不適合死守的清洲城
歷史沒有「如果」,不過,藉由思考如果怎麼樣則會怎麼樣,也能對某段歷史有更清晰的瞭解。其中一例,是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中漂亮贏得勝利。
我認為,如果清洲城是險要堅固之城,可能就不會有桶狹間的勝利。
一五六○年(永祿三年)五月十九日,駿河、遠江、三河三國太守今川義元率領兩萬五千大軍進攻尾張。對此,清洲城的織田信長,由於前一年甫平定尾張一國,可動員的兵力僅四千人左右。
俗話說,兵多者勝,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所以兵少的信長是沒有勝算的。在這種場合,直接對幹沒有什麼好處,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才是兵法的基本原則。因為只要堅守在城中,進行長期抵抗,等到攻城方軍糧耗盡而撤退,即可獲得勝利。
今川大軍向尾張蜂擁殺來時,如果清洲城是擁有天險屏障之城,或許信長會毫不猶豫採取死守清洲城的策略。
事實上,信長並沒有採取死守策略,那是因為清洲城不適合打死守戰。但從結果看,這對信長來說反而是種幸運。
□丸根砦、鷲津砦攻防戰的意義
《信長公記》記載,開戰前一晚即五月十八日晚上,信長的重臣陸續進入清洲城,準備召開軍事會議。但當晚信長沒有舉行軍事會議,只和重臣閒話家常,直到深夜才各自回去。
其實信長已經考慮好要對義元本隊進行奇襲,只是如果在會議上公開說出來,或許會洩漏給敵人知曉。
此時,今川軍前鋒已至尾張中部,鳴海城(名古屋市綠區鳴海町字城)及大高城(同區大高町字城山)落入今川軍之手。信長於是在鳴海城附近修築丹下砦、善照寺砦、中島砦(皆位於同區鳴海町),又在大高城附近修築丸根砦、鷲津砦(皆位於同區大高町)。因此,就連信長本人,也不清楚戰爭會從哪邊開始打起。
戰爭不是從較接近清洲城的丹下砦等三城砦打起,而是從丸根砦、鷲津砦點燃戰火。這對信長來說是很幸運的,因為奇襲義元本隊的可能性更大了一些。
十九日凌晨,今川軍開始攻擊丸根砦和鷲津砦。由於兵力上有差距,這兩座織田方的城砦很快就陷落。事實上,這兩座城砦的陷落對之後戰爭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一邊是今川軍已先勝兩場,全軍沉浸在喜悅之中,開始輕忽大意。另一邊是信長在進攻桶狹間山的義元本營時表示,「敵人因為一大早攻打丸根砦和鷲津砦,現已疲憊不堪」,以之鼓舞己方士氣。
□決定勝負的善照寺砦
事實上,攻打丸根砦和鷲津砦的今川軍回到了大高城,正等著義元本隊抵達。桶狹間附近的今川軍是另一批軍隊,信長「敵人現已疲憊不堪」的說詞,是故意騙士兵的。
這是針對己方的騙術。桶狹間之戰時,信長也大膽地對敵方今川軍使用騙術,此即善照寺砦的誘餌策略。
信長在此戰中留一千人在清洲城和其他城內,率兵三千出擊。然而,來到善照寺砦後將兵力二分,一千人留守善照寺砦,親率兩千精銳前往中島砦,隨後奇襲桶狹間山上正在吃午飯歇息的義元本隊。
當時,義元他們之所以無法察覺信長的奇襲,是誤以為信長本隊還留在善照寺砦。信長不僅留下一千名士兵,還把自己所率兩千名士兵的軍旗統統留在善照寺砦。義元本隊沒有識破這個誘餌策略,而遭到信長的奇襲大敗。
9 織田信長一鳴驚人的漂亮勝利
桶狹間之戰◆中島砦
□不適合死守的清洲城
歷史沒有「如果」,不過,藉由思考如果怎麼樣則會怎麼樣,也能對某段歷史有更清晰的瞭解。其中一例,是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中漂亮贏得勝利。
我認為,如果清洲城是險要堅固之城,可能就不會有桶狹間的勝利。
一五六○年(永祿三年)五月十九日,駿河、遠江、三河三國太守今川義元率領兩萬五千大軍進攻尾張。對此,清洲城的織田信長,由於前一年甫平定尾張一國,可動員的兵力僅四千人左右。
俗話說,兵多者勝,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所以兵少的信長是沒有勝算...
作者序
譯序:從戰爭看時代的變遷
戰爭是帶動時代變革的要因之一。日本歷史上四個著名的戰亂時代:平安末期、南北朝時代、戰國時代、幕末,皆是重要的歷史轉捩點,其中戰國和幕末,戰爭範圍遍及全日本,規模亦大,尤具代表性。小和田哲男的《日本名城合戰史》選取這兩個典型亂世,講述和城相關的合戰,以及將領如何在其中運用戰略,為窺看時代的變遷提供一扇便捷的窗口。
日本史上的戰國時代
所謂的戰國時代,是從應仁、文明之亂(一四六七~一四七七)至天正元年(一五七三)室町幕府滅亡為止,然而從戰爭史的角度看,具代表性的合戰都出現在永祿四年(一五六一)以後,故至天正十八年(一五九○)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前的階段,也須納入此時代。元和元年(一六一五)德川家康滅掉豐臣氏,戰國之世才完全終結。之後直到幕末,除了寬永十四年(一六三七)的島原之亂(203-206頁),大抵維持了長達兩百六十年的承平歲月。
大小戰事無數且戰亂長期持續,是戰國一百年間的時代特色,戰亂不息的最大原因,在於這時代是封建制時代,主從關係藉「恩賞」(=封地)而成立。當時還沒有江戶時代朱子學「不仕二君」的觀念,一旦封賞不符期望,武士會離開原本的主君改仕他家。大名為奪取新領土賞給家臣,於是不得不對外發動戰爭。
到了織田信長和秀吉、家康的階段,合戰不只為了擴張領土,還摻入統一天下的目的。伴隨秀吉統一天下之戰,各地動亂局面逐步收束,終而在家康掌握天下大權後重返和平之世。
戰國時代的合戰與城
戰國時代的合戰,概分為攻城戰(守城戰)和遭遇戰(野戰)兩種。進行攻城戰(守城戰)時,攻方大多採圍城並截斷糧道的方式,很少猛力攻城;守方則據城堅守,俟攻方糧盡而退,或配合援軍夾擊,往往可擊退攻城軍。不過,實施兵農分離制後,軍隊耐得住長期征戰,對守城方反而不利,守城遂和敗戰劃上等號。遭遇戰指雙方軍隊相遇交戰,經常發生在原野或河岸,如果翻查戰國年表,可見到不少以「原」字或「川」字為名的合戰。
戰國一百年間,軍隊性質、作戰方法皆和過去明顯不同。戰國前半段合戰規模還不大,參戰人數亦少,而士兵是兵農未分離的農民兵(即半農半兵),農忙時須回田地耕作。後來合戰的目的轉為奪取天下,實施兵農分離制的職業軍隊增多,合戰規模變大,甚至動用十萬、二十萬大軍作戰。實施兵農分離制後,不僅可動員人數變多,軍隊還能長時間出征在外,和編成長槍隊、弓隊、火槍隊進行訓練提升戰力。
戰國初期,大多在依靠天險的山上築城,供戰時固守抗敵,平時則住在山麓的居館,當時武器以刀槍和弓箭為主,常見騎馬武士單挑的場面。到了中、後期,開始使用火槍,合戰本身因此發生從個人戰到集團戰的重大變化,其中具象徵性的,是先以第一陣的火槍隊打亂敵軍隊伍,再以第二陣的長槍隊向前衝殺的作戰模式。原本的山城無法應付新的戰爭形態,也無法建造讓眾多家臣居住的城下町,加上所在位置不易展現城威、誇示大名權力,於是築於小山或丘陵的平山城和築於平地的平城取而代之,大量出現。因應戰國時代以城為中心的攻防戰,作戰上也就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戰術。
戰術和權謀交織的亂世
在戰國亂世,將領或大名為了求勝,不擇手段,敵我雙方絞盡腦汁運用謀略和戰術,想在混沌戰局中爭取勝利的希望。《朝倉宗滴話記》的名句:「做為武士就算被叫做狗,被當成畜生,也要以勝利為目標。」充分反映了此種時代風氣。
斷糧和奇襲是戰國時代普遍的戰術。斷糧指攻方阻斷守軍運補糧食,持續圍城待其糧盡而降,水攻亦被視為斷糧戰術的一種。豐臣秀吉是此中能手,他的鳥取城圍城戰堪稱斷糧戰的經典戰例(94-97頁)。奇襲是兵力不如對手時藉以扭轉劣勢的有效戰術,大多在晚上進行,通常先要讓對方失去戒心,才能趁其不備予以重創。兵力處於劣勢的北條氏康,即靠奇襲贏得河越夜戰的勝利(30-31頁)。除了前述基本戰術,有些大名還有自己獨特的戰術,例如武田氏和今川氏動員礦工挖地道侵入城內的「土龍攻」,以及島津氏誘敵深入再以伏兵包圍殲滅的「釣野伏」。
謀略具有左右戰爭勝敗的力量。孫子曰:「兵者,詭道也。」藉由散布假消息擾亂對手,或派人離間、策反、暗殺以削弱對手勢力,這類爾虞我詐的謀略戰,在戰國時代屢見不鮮。德川家康識破西軍主將石田三成在大垣城決戰的計畫,放出「東軍將進攻佐和山城」的假消息,成功將三成誘出大垣城,最後三成率領的西軍不得不在非原本預定的戰場關原和東軍開戰(183-188頁)。此外,北條氏綱策反防守江戶城的太田資高,順利奪得江戶城(24-27頁);宇喜多直家暗殺龜山城城主中山信正,將城給奪佔,奠定日後發展基礎(63頁);以及嚴島之戰前一年,毛利元就用離間計除掉名將江良房榮,削弱陶晴賢軍戰力等等,皆說明謀略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幕末的合戰與城
幕末指江戶時代末期,一般以培里(Matthew C. Perry)率黑船叩關的嘉永六年(一八五三)為起點,終點則有幕府將政權歸還給天皇的慶應三年(一八六七)、實行廢藩置縣的明治四年(一八七一)兩種看法。
幕末是薩摩、長州為首的雄藩和幕府角力的時期。西洋軍學知識和大砲的廣泛運用,以及新式陸海軍的組建,遂使戰爭呈現不同於過去的新面貌。這時代最大一場全國性內戰是戊辰戰爭(213-225頁)。此戰雖促成江戶幕府瓦解、明治新政府成立,但幕末以來的動亂,要到明治十年(一八七七)西南戰爭(226-229頁)落幕才完全止息。
很多自江戶初期留存下來的城,部分建築因天災損毀,卻礙於財政困難和幕府規定無法改建或重建。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城在幕末動亂中發揮了防戰功能。當時戰爭普遍使用大砲,為了應付砲戰,也出現採用歐洲城堡樣式建造的五稜郭。然而,明治六年(一八七三)政府頒布廢城令後,各地的城紛紛遭到棄置或拆除的命運,正式走入歷史。
城、合戰與戰略構成的歷史畫卷
《日本名城合戰史》不同於分析性、專題性的學術書,亦非概論性的入門書,而是一部歷史短篇集。裡面收錄的五十篇文章,以戰國、幕末和城相關的合戰為主題,除了合戰經過,也關注當中所運用的戰略、戰術,即合戰和戰略、戰術之間的關聯。透過對戰略、戰術的解明,合戰史不再是人、時、地的史實堆砌,變得更鮮活可親,從而提高閱讀的趣味性。
本書敘述的對象,不限於發生在特定地區或擁有高知名度的合戰。過去不太受重視的小合戰,如伊予國的合戰(40-43、82-85頁),亦包含在內。至於常見的知名合戰,不僅交代來龍去脈,還從一兩個面向切入分析,如從「信長方城寨」的面向探討信長在桶狹間之戰的勝因(50-53頁),在敘事上盡可能展現戰爭形成、發展的複雜性。
戰爭在時代中造成的變動,最明顯的是導致政治版圖重新劃分和影響政治局勢發展,這也是戰爭歷史富吸引力的特點。戰國、幕末的合戰,對當時時局有何意義,在政治面如何推動時代演變,從本書可得到初步解答。
城、合戰與戰略,經作者巧手取捨重組,呈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見證日本從中世步入近世、從近世邁向近代兩個重大的時代變遷。
譯序:從戰爭看時代的變遷
戰爭是帶動時代變革的要因之一。日本歷史上四個著名的戰亂時代:平安末期、南北朝時代、戰國時代、幕末,皆是重要的歷史轉捩點,其中戰國和幕末,戰爭範圍遍及全日本,規模亦大,尤具代表性。小和田哲男的《日本名城合戰史》選取這兩個典型亂世,講述和城相關的合戰,以及將領如何在其中運用戰略,為窺看時代的變遷提供一扇便捷的窗口。
日本史上的戰國時代
所謂的戰國時代,是從應仁、文明之亂(一四六七~一四七七)至天正元年(一五七三)室町幕府滅亡為止,然而從戰爭史的角度看,具代表性的合戰都出現在永...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