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親自採訪蘇丹達福爾難民營的台灣記者。
追新聞追到撒哈拉沙漠
2006年,因為一張新聞照片,作者張桂越憑藉著對新聞的敏感度,當下決定前往利比亞;但百轉千折就是拿不到利比亞簽證,山不轉路轉,一輩子不妥協、不低頭、想得瘋狂的她,竟然異想天開,計畫從和台灣有邦交的查德進入利比亞,反正「只」隔個撒哈拉沙漠……就這樣,她來到了非洲的沙漠王國查德首都恩加美納。
本書分六大章節,每章節約有10 ~ 15篇故事:
一、緣起:
作者如何從一張照片,嗅到背後的「新聞價值」,於是飛越大半個地球,來到了查德,她以詼諧生動的文字,讓大眾一窺新聞背後的內幕,專題(獨家)新聞原來是要這樣「賣」的。
二、黑漆漆的查德:
這裡說的「黑漆漆」,不是指光線,是人的皮膚,因為查德全都是黑人!
我們印象中的非洲是貧窮、乾瘦的小孩,作者沒有灑狗血地描寫「貧窮、飢餓、疾病、面臨死亡」,而用她的鏡頭、幽默明快的文字,說了一篇又一篇當「生存變成了生活,活著就要活得好一點了」的非洲生活故事,讓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新非洲印象,淡然的文字卻能勾起心底深層的感動。
資深媒體人陳浩形容張桂越用鏡頭語言說故事的方式,「力量用得很小,張力又很大。這就是功力。」
三、就把他鄉當故鄉:
台灣原本以「外交」為手段而派出的農技團,在查德南部的Djadeya發展了一個20公頃的蔬菜果園,養了80戶農民,創造了800多個就業機會。為當地引進了火龍果、棗子、木瓜、番石榴、百香果等樹苗,讓路透社第一把交椅的記者大開了眼界,這是台灣農技團的小人物在世界角落裡的「大建樹」!
四、血色民主:
作者用圖像的語言記錄了2006年的查德總統大選,多角度的剖析台灣、查德、中國大陸與國際之間的政治糾葛。
並訪問了世界「人權觀察(Human Right Watch)」組織領袖奧利弗(Olivier Bercault)探討聯合國對待難民的政策及難民的人權問題。
五、達福爾難民營:
達福爾位於蘇丹西部與查德的交界處,聯合國難民署(UNHCR)在這裡設置了12個難民營,收容了將近20萬的難民。目前是聯合國在地球上配置最多的難民營。
作者是第一位到此採訪的台灣記者,她直率的批判中,蘊含著深沉的人道關懷熱情,每篇故事都試圖用文字與影像替難民營發聲,希冀能為他們找到一條更好的路。
六、豐富之旅:
作者敘述這段意外之旅的心路歷程,到查德、到達福爾都不在原定的計畫裡,她也不是故意要往所謂的危險地方跑,是無心插柳。作者自嘲說:「這也是做記者甜蜜的地方,恐怖的不可預知!」
即使這段旅程結束了,但作者積極「追」新聞的態度、對人道關懷的熱情,仍會像股暖流,流過讀者心底。
作者簡介:
張桂越
1949 出生於廣西桂林。畢業於台灣關渡基督書院、美國明尼蘇達州Concordia College語言傳播系。
記者生涯已超過30年,她自稱為一輩子的前線記者。一輩子不妥協、不低頭、想得瘋狂、活得真誠,四海漂泊卻永遠懷抱希望向前行!
經歷:
1984 華視新聞雜誌記者。
1989 英國威爾斯大學新聞研究所就學,求學期間任台視駐倫敦特派員。
1993 「傳訊電視」駐歐洲分社主任。
1997 創立【台通社】,社長和社員同一人。
1999 單槍匹馬進駐馬其頓。
2002 在馬其頓發起「抗議希臘大使館無恥運動」,行動持續兩周,上萬人簽名支持。最後希臘政府開除肇事官員,外交部副部長道歉。「張桂越」這個名字成為馬其頓各大傳媒的頭條新聞。
2006 前往非洲查德採訪,進入達福爾難民營。
2007 出版《追獵藍色巴爾幹》
2008 出版《阿娜答的神祕世界》
2011 籌備發行「巴爾幹周刊」期望拉近華人與巴爾幹半島的距離。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蘋果日報 網路中心總監 李月華,資深媒體人 李豔秋,資深媒體人 胡忠信,政大廣電系 副教授 郭力昕,資深新聞人/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陳浩,資深媒體人 陳月卿
桂越是電視人,是跑國際新聞的記者,但她拍的新聞片子,我從沒在台灣的電視新聞中看過,看的都是她燒成光碟片送給朋友的「一刀不剪」版。但我更喜歡她寫人、寫物的故事,那些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她筆下都立體呈現,變成有血有肉有觸感的人,就算是死物,也被她寫得栩栩如生。---蘋果日報 網路中心總監 李月華
桂越小姐是典型的「全球公民記者」,她以「無疆界媒體」的勇氣與執著,深入非洲「黑暗大陸」內部,為我們帶來第一手的觀察與報導。她帶領我們進入人性衝突的火山口,思考人類的存在與價值,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尊嚴。---資深媒體人 胡忠信
張桂越給台灣新世代新聞工作者最大的啟發是,有新聞工作理想的人,不見得只能從那些光鮮亮麗的主流媒體人造型,去想像新聞專業的實踐方式。獨行者的路徑和視野,會讓生命的肌理更豐富、更燦爛。---政大廣電系 副教授 郭力昕
那年夏天,我把張桂越的「查德系列」放給聯合報文藝營的同學看,滿座動容,我說:「這是一個世界級的作品,我們台灣人在自甘矮小的世界裡玩太久了,收視率容不下這樣素樸真誠的筆觸,真是浪費新聞人的生命啊!」這又是一本張桂越浪擲生命的汗血紀錄!她寫得快意恩仇,也不怕得罪好人,誰攔得住犀牛呢?---資深新聞人/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陳浩
【推薦序】
犀牛找到了她的非洲
李月華
蘋果日報 網路中心總監
胡忠信
歷史學者
郭力昕
政大廣電系副教授
李月華
蘋果日報 網路中心總監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3折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0 |
5折 | 7 |
7折以上 | 1 |
無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張桂越
定價:NT$ 340
本商品已絕版
第一位親自採訪蘇丹達福爾難民營的台灣記者。
追新聞追到撒哈拉沙漠
2006年,因為一張新聞照片,作者張桂越憑藉著對新聞的敏感度,當下決定前往利比亞;但百轉千折就是拿不到利比亞簽證,山不轉路轉,一輩子不妥協、不低頭、想得瘋狂的她,竟然異想天開,計畫從和台灣有邦交的查德進入利比亞,反正「只」隔個撒哈拉沙漠……就這樣,她來到了非洲的沙漠王國查德首都恩加美納。
本書分六大章節,每章節約有10 ~ 15篇故事:
一、緣起:
作者如何從一張照片,嗅到背後的「新聞價值」,於是飛越大半個地球,來到了查德,她以詼諧生動的文字,讓大眾一窺新聞背後的內幕,專題(獨家)新聞原來是要這樣「賣」的。
二、黑漆漆的查德:
這裡說的「黑漆漆」,不是指光線,是人的皮膚,因為查德全都是黑人!
我們印象中的非洲是貧窮、乾瘦的小孩,作者沒有灑狗血地描寫「貧窮、飢餓、疾病、面臨死亡」,而用她的鏡頭、幽默明快的文字,說了一篇又一篇當「生存變成了生活,活著就要活得好一點了」的非洲生活故事,讓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新非洲印象,淡然的文字卻能勾起心底深層的感動。
資深媒體人陳浩形容張桂越用鏡頭語言說故事的方式,「力量用得很小,張力又很大。這就是功力。」
三、就把他鄉當故鄉:
台灣原本以「外交」為手段而派出的農技團,在查德南部的Djadeya發展了一個20公頃的蔬菜果園,養了80戶農民,創造了800多個就業機會。為當地引進了火龍果、棗子、木瓜、番石榴、百香果等樹苗,讓路透社第一把交椅的記者大開了眼界,這是台灣農技團的小人物在世界角落裡的「大建樹」!
四、血色民主:
作者用圖像的語言記錄了2006年的查德總統大選,多角度的剖析台灣、查德、中國大陸與國際之間的政治糾葛。
並訪問了世界「人權觀察(Human Right Watch)」組織領袖奧利弗(Olivier Bercault)探討聯合國對待難民的政策及難民的人權問題。
五、達福爾難民營:
達福爾位於蘇丹西部與查德的交界處,聯合國難民署(UNHCR)在這裡設置了12個難民營,收容了將近20萬的難民。目前是聯合國在地球上配置最多的難民營。
作者是第一位到此採訪的台灣記者,她直率的批判中,蘊含著深沉的人道關懷熱情,每篇故事都試圖用文字與影像替難民營發聲,希冀能為他們找到一條更好的路。
六、豐富之旅:
作者敘述這段意外之旅的心路歷程,到查德、到達福爾都不在原定的計畫裡,她也不是故意要往所謂的危險地方跑,是無心插柳。作者自嘲說:「這也是做記者甜蜜的地方,恐怖的不可預知!」
即使這段旅程結束了,但作者積極「追」新聞的態度、對人道關懷的熱情,仍會像股暖流,流過讀者心底。
作者簡介:
張桂越
1949 出生於廣西桂林。畢業於台灣關渡基督書院、美國明尼蘇達州Concordia College語言傳播系。
記者生涯已超過30年,她自稱為一輩子的前線記者。一輩子不妥協、不低頭、想得瘋狂、活得真誠,四海漂泊卻永遠懷抱希望向前行!
經歷:
1984 華視新聞雜誌記者。
1989 英國威爾斯大學新聞研究所就學,求學期間任台視駐倫敦特派員。
1993 「傳訊電視」駐歐洲分社主任。
1997 創立【台通社】,社長和社員同一人。
1999 單槍匹馬進駐馬其頓。
2002 在馬其頓發起「抗議希臘大使館無恥運動」,行動持續兩周,上萬人簽名支持。最後希臘政府開除肇事官員,外交部副部長道歉。「張桂越」這個名字成為馬其頓各大傳媒的頭條新聞。
2006 前往非洲查德採訪,進入達福爾難民營。
2007 出版《追獵藍色巴爾幹》
2008 出版《阿娜答的神祕世界》
2011 籌備發行「巴爾幹周刊」期望拉近華人與巴爾幹半島的距離。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蘋果日報 網路中心總監 李月華,資深媒體人 李豔秋,資深媒體人 胡忠信,政大廣電系 副教授 郭力昕,資深新聞人/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陳浩,資深媒體人 陳月卿
桂越是電視人,是跑國際新聞的記者,但她拍的新聞片子,我從沒在台灣的電視新聞中看過,看的都是她燒成光碟片送給朋友的「一刀不剪」版。但我更喜歡她寫人、寫物的故事,那些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她筆下都立體呈現,變成有血有肉有觸感的人,就算是死物,也被她寫得栩栩如生。---蘋果日報 網路中心總監 李月華
桂越小姐是典型的「全球公民記者」,她以「無疆界媒體」的勇氣與執著,深入非洲「黑暗大陸」內部,為我們帶來第一手的觀察與報導。她帶領我們進入人性衝突的火山口,思考人類的存在與價值,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尊嚴。---資深媒體人 胡忠信
張桂越給台灣新世代新聞工作者最大的啟發是,有新聞工作理想的人,不見得只能從那些光鮮亮麗的主流媒體人造型,去想像新聞專業的實踐方式。獨行者的路徑和視野,會讓生命的肌理更豐富、更燦爛。---政大廣電系 副教授 郭力昕
那年夏天,我把張桂越的「查德系列」放給聯合報文藝營的同學看,滿座動容,我說:「這是一個世界級的作品,我們台灣人在自甘矮小的世界裡玩太久了,收視率容不下這樣素樸真誠的筆觸,真是浪費新聞人的生命啊!」這又是一本張桂越浪擲生命的汗血紀錄!她寫得快意恩仇,也不怕得罪好人,誰攔得住犀牛呢?---資深新聞人/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陳浩
【推薦序】
犀牛找到了她的非洲
李月華
蘋果日報 網路中心總監
胡忠信
歷史學者
郭力昕
政大廣電系副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0 |
5折 | 7 |
7折以上 | 1 |
無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3折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