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農村》可以視為作者劉菊英女士(筆名六月)一家人的傳記,而她這家人則是傳揚客家本色的一戶典型農家。這本由四十四篇短文連綴而成的家族傳記,它歷經了作者幼童時代起算至大學時代的漫長歲月,而就其內容而言,本書的焦點則幾乎完全放在可以映照客家文化特色的家族生活細節上,其中又以農家各種生產活動─包括犁田耘地、插秧、除草、噴灑農藥、割稻、晒穀、放牛、種菜、煮飯、打柴、種香蕉、採收甘蔗、燻菸葉、撿拾蕃薯、養豬隻雞鴨……等為故事的主軸,其他有關衣食住行育樂的篇章雖然所占的篇幅少得多,卻也成為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少數。
全書分五輯。分別就作者本身的家庭、農事、家事、農村生活風情、年少生活等面向,描繪農村生活。本書不僅取材範疇涵蓋客家農村的諸多層面,而且整體架構堪稱條理分明,故能格外增強故事題材及其發展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基本上,作者抱著深深懷舊的心情,運用寫實的筆觸,將她記憶中許多耕農體驗的往事再現出來。許多往昔的事物情景以今日眼光看來都已顯得遙遠或特殊─例如用牛屎敷平禾埕以便晒穀、上便坑用竹片刮屁股、在農戶寄賣家常用的成藥包、藥商利用夜間雜耍表演在農村巡迴賣藥、刮除飯鍋底部累積的黑灰、以及靠牛犁田拉車……等,令人閱讀之餘,不禁要慶幸台灣農民記憶中這些真實的點點滴滴都在作者筆下留下了清晰有趣且深具意義的紀錄。
作者簡介:
六月
本名劉菊英,生於新竹新埔鎮,長於高雄旗山,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中國郵報廣告主任及聯合報系中國經濟通訊社發行中心經理。1981年始握筆從事業餘文藝創作,著作曾獲省新聞處優良作品出版甄選獎、高雄縣文化中心文藝作家作品集甄選獎,《惜情》及《去玩》二書分別入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編選的適合國中及高中學生閱讀的100種好書之一。1998年以《天色漸漸光》一書獲高雄縣第二屆鳳邑文學獎散文類首獎。1999年獲得旗山鎮蕭乾源文化獎。同年自中經社自請退休,專事寫作,曾任吳濁流文藝營、國軍文藝營、銘泉寫作班等作文指導,及第三屆鳳邑文學獎、長榮女中文學獎等評審。2004年《農家妹子》一書的書寫計劃,通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評鑑,獲得創作贊助金。文采以平實、諧趣及富人情味見稱。
譯者簡介:
《消逝的農村》可以視為作者劉菊英女士(筆名六月)一家人的傳記,而她這家人則是傳揚客家本色的一戶典型農家。這本由四十四篇短文連綴而成的家族傳記,它歷經了作者幼童時代起算至大學時代的漫長歲月,而就其內容而言,本書的焦點則幾乎完全放在可以映照客家文化特色的家族生活細節上,其中又以農家各種生產活動─包括犁田耘地、插秧、除草、噴灑農藥、割稻、晒穀、放牛、種菜、煮飯、打柴、種香蕉、採收甘蔗、燻菸葉、撿拾蕃薯、養豬隻雞鴨……等為故事的主軸,其他有關衣食住行育樂的篇章雖然所占的篇幅少得多,卻也成為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少數。
全書分五輯。分別就作者本身的家庭、農事、家事、農村生活風情、年少生活等面向,描繪農村生活。本書不僅取材範疇涵蓋客家農村的諸多層面,而且整體架構堪稱條理分明,故能格外增強故事題材及其發展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基本上,作者抱著深深懷舊的心情,運用寫實的筆觸,將她記憶中許多耕農體驗的往事再現出來。許多往昔的事物情景以今日眼光看來都已顯得遙遠或特殊─例如用牛屎敷平禾埕以便晒穀、上便坑用竹片刮屁股、在農戶寄賣家常用的成藥包、藥商利用夜間雜耍表演在農村巡迴賣藥、刮除飯鍋底部累積的黑灰、以及靠牛犁田拉車……等,令人閱讀之餘,不禁要慶幸台灣農民記憶中這些真實的點點滴滴都在作者筆下留下了清晰有趣且深具意義的紀錄。
章節試閱
內文1 抹 牛 屎
「阿佳,妳想睡死啊?這麼晚還不起來,ㄍㄡ ㄇㄡ 嬤!」星期天的早晨,阿叔一早就在客廳扯著喉嚨對我吼叫,阿叔就是這種脾氣,我早就習慣他的大呼小叫了。
我翻起了身,從小窗戶望出去,外面黑摸摸,東邊的山頭才開始有一點點魚肚白。哪裡有多晚?我不以為然的做了一個鬼臉。
「今天禾埕要抹牛屎,早點做,給日頭多曬曬,禾埕才會堅硬。」飯桌上,阿叔邊吃早餐邊說,我默默地扒著飯。
向來,不上學的日子,阿叔說什麼,我就做什麼。禾埕要抹牛屎了,表示田裡的水稻即將收割了。
在鄉下,種田人家通常都會在家門前闢建一個大的院子,這個大院子,河洛人稱為門口埕,我們客家人則稱它為禾埕。
禾埕,主要是用來曬稻穀的。早年沒有稻穀烘乾機,只能借用太陽公公的熱能把穀粒曬乾,白花花的陽光有時都快把人烤焦了,但早期的農民卻不能沒有太陽公公的幫忙,否則穀粒潮濕發芽,家人就準備喝西北風了。
水稻收割後,穀粒要先在禾埕曬乾,才好收藏。有些人家的禾埕不夠大,會把穀粒攤在鋪有柏油的馬路上曬,雖然會因此妨礙交通,但鄉下人情味較濃厚,司機們體諒農人的辛苦,都會把車開在邊邊上,避免輾碎榖粒,造成農家無謂的損失。
不過,大部份農家還是利用禾埕來曬穀,比較方便照顧,因為在曬穀期間,也要隨時注意天候的變化,有時剛剛還是陽光普照,轉眼間烏雲密佈,來一陣西北雨,如果來不及把穀粒收攏掩蓋起來,穀粒喝了大量的雨水可就慘了,在禾埕曬穀比較能掌握狀況,隨機應變,在馬路上就比較難收拾些。
我家的禾埕相當大,闢建時家裡沒有多餘的錢,就未鋪上紅毛泥(即水泥),每季要曬穀前,阿叔就會收集一些新鮮的牛糞,用水稀釋後「抹」在地面上,曬乾後,禾埕的地面顯出一種淺淺的鮮綠色,也比較堅硬,少了泥粉,看起來比較乾淨。曬乾的稻穀還要經過碾米廠處理,才成為食用米,所以也不會有衛不衛生的問題。
我幫著阿叔一起做抹牛屎的工作好幾回了。我把與水攪拌過的牛屎「泥」平均分攤在禾埕四處,阿叔就用竹掃帚把牛屎在地面抹勻。這工作有點像泥水工在抹水泥一樣,只是「材料」不一樣罷了。
打著赤腳踩在牛屎上,旁人看起來好像有點噁心,其實牛糞並沒有想像的髒臭啦,牛吃的都是青草,痾出來的大便呈墨綠色,新鮮的牛屎聞起來並不會很臭,我從小就與牛為伍,所以也早就習慣它的氣味了,幹這個活,雖不太喜歡,也並不覺得苦。
內文2 寄 藥 包
「咳咳!咳咳!」喉嚨好癢,我不停的咳嗽著。
「ㄍㄡ ㄇㄡ 嬤(註),天氣冷不會多穿件衣服啊?冷到了才來咳咳叱。」阿叔聽到我的咳嗽聲,罵了起來,不過我聽得出他語氣中含有愛憐之意。
不一會兒,阿叔就從牆壁上掛著的一長列藥袋中找出一包藥來。
「阿佳,過來把這包藥吞下去。」
我過來,阿叔叫我把嘴巴張開,直接把手中的藥粉倒到我的嘴巴。哇!好苦。我皺著眉猛喝開水,把藥吞下去。如果鍾醫生給的藥,他都會多給張糯米紙,把藥粉包起來吞,就不會那麼苦。
吃過幾回藥,我的咳嗽果然好多了。
小時候,鄉下人看病不方便,看醫生也比較花錢,所以很多人都是以最省錢的方式來治病,寄藥包的行業便應運而生。
我家的牆壁上就掛滿了藥袋,這也是早年農村特有的「家景」,是許多不同藥廠寄放的。這些藥袋都掛得特別高,主要是預防無知的孩童誤以為裝的是糖果隨便拿來吃。藥當然是苦的,但也有藥丸為了好入口,外表抹了一層糖衣,小孩子不識字,吃錯藥就糟糕了。
那些成藥的種類真是琳琅滿目,有治頭痛的五分珠,治胃漲氣的強胃散,其他如治風濕的、強心強肝的、治拉肚子的、治感冒的、治牙痛的、治「百病」的萬金油、治跌打損傷的狗皮膏藥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家人各有不同的毛病,阿叔的胃常不舒服,阿嬸常年為風濕病所苦,大姐發過「黃病」(體內有寄生蟲,會導致患者嚴重貧血而使臉發黃),我閙鬧牙疼倒不常生病。村子裡有一家診所,鍾醫生也是從北部遷來的客家人,本來我們兩家人很和好,鍾醫生的女兒文枝和我特別要好,我們有病,如果藥包內的藥吃不好,就會去給鍾醫生看。後來不知為什麼,阿叔跟鍾醫生起了誤會,不再往來,也不准我們去給鍾醫生看病,我們就更仰賴藥袋裡的藥「自治」了。
那一長列的藥袋,分屬不同的藥廠,每家藥廠會派業務員定期來檢查藥袋,看裡頭的藥消耗的情形,看要補充或換藥,順便結帳。他會在藥袋的使用單上做記錄,做為結帳的依據。被寄藥袋的人家如果一時手頭不便,也可以暫時欠著,下回再給錢,鄉下人大都老實,不會賴帳的。
時代愈來愈進步,政府對醫藥的管理也愈來愈嚴格,除了一些常用的藥物如感冒、維他命等成藥外,其他的藥未經醫師處方是不可以隨便販賣的,藥廠直接把藥賣到家庭去的寄藥包行業,就漸漸沒落以致絕響。寄藥包,便成了歷史名詞。
(註)「ㄍㄡ ㄇㄡ」,客語罵人的話,罵兒子為「ㄍㄡ ㄇㄡ 子」、「ㄍㄡ ㄇㄡ 猴」,罵女孩兒為「ㄍㄡ ㄇㄡ 嬤」。另外,阿叔也經常以「夭壽子」、「夭壽嬤」、「猴嬤」罵孩子。這些罵詞,音分輕重,音重是真罵,音輕則罵中帶著嗔愛之意。
內文3 刮 鍋 底
「佳(註),過來添手(幫忙)把鍋頭抬起來,火灰很厚,要刮一刮了。」阿嬸在豬舍那頭,看到我放學回來了,像遇到救星一樣叫我過去。
「好,我來刮。」聽到要刮鍋底,我馬上放下書包走向豬舍。
起在豬舍這口灶特別大,是專門造來煮豬食用的。鍋子也特別大特別笨重,一個人根本舉不起來,一定要兩個人合力才抬得下來,所以我便常常成了阿嬸要刮鍋底時的小幫手。
與阿嬸把大鍋合力扛起,再放到禾埕上,讓鍋底朝天倒扣著。接著我找了一把小鋤頭,開始咔啦咔啦的刮起鍋底來,沾附在鍋底的灰燼果然很厚,每刮一下就掉一層厚厚的灰燼下來。這個活不須使大力氣,但阿嬸患有風濕症,有時連拿起梳子梳頭都會疼,所以我儘可能在課餘幫阿嬸做些家事,刮鍋底是其中一項。
現代人知道刮鍋底這碼事的人一定不多,因為現在幾乎不用升柴火來做炊事了,很多農村住家也都改用瓦斯煮東西了。因為用瓦斯爐煮食的鍋底不會沾附灰燼,所以也不須要定期刮鍋底。
早年的農村則大不同,家家戶戶都有口灶,燒柴草來煮食。農村用來當燃料的有木柴、竹枝、蔗槁蔗葉、稻草、豆桿等,如果是燒柴薪的,灰燼比較少,燒蔗葉或稻草的,餘燼很快就會把灶口堆滿,所以不時要把灶孔的灰燼清除清除,也就是扒灰。比起現在,早年做炊事工作真是辛苦多了,如果沒有個幫手,一個人要顧著鍋裡的東西不要燒焦,一面又得顧著柴火,特別是燒草葉的,草葉一下就燃盡,得不時添加燃料,不能讓火苗中斷,手腳不俐落的人一定會感到手忙腳亂。小時候我常常守在灶前幫阿嬸或阿嫂顧柴火,有時一分神沒來得及添進草葉,火將熄,趕緊用竹節做的叫「火筒」的吹管向灶口吹氣,讓火苗復燃。吹氣的動作,往往讓灶口的餘燼反向臉孔撲來,常搞得灰頭土臉的,眼睛都張不開來,阿嬸看了就好氣又好笑的輕罵我兩句,我自己也覺得很好笑。
不管是燒柴或燒草葉,那些灰燼很容易使鍋鼎的底部沾粘一層灰燼,灰燼積厚了,必須將它刮除掉,煮東西才比較快熟,不致浪費柴火,這便是要定期刮鍋底的緣由。刮鍋底動用的工具,通常小鍋用刀具刮就可,像前頭說的煮豬食的那種大鍋,就得動用鋤頭來刮了。刮鍋底,有些人也許覺得很煩,我卻覺得還蠻好玩的。
不知是鍋底常要挨刮的關係,還是鍋子本身的品質問題,鍋子用一陣後就會露出破洞,早年便有專門到村子來幫人補破鼎的師傅,生意好得要排隊呢。那年頭物資缺乏,鍋子常一補再補,直到破洞太大了才當廢鐵賣掉,如今補破鼎的行業也早成絕響了。
內文4 曬 穀
剛在大太陽下翻過穀,坐下來吃中飯,沒吃上幾口,外面天色忽然暗了下來。
「煞!煞!(客語快點之意),要落水了,趕緊把穀子收起來。」阿叔放下飯碗說,阿嬸、大哥、大嫂、我,也同時把飯碗放下,急奔到禾埕,拿耙的拿耙,拿掃把的拿掃把,大家都好緊張。
大哥執著大耙的柄,阿叔與大嫂拉著大耙兩邊的繩索,大哥推耙,開始把曬在禾埕上一壠壠的稻穀往禾埕較高處收攏。我拿著翻穀用的小耙,也幫著把穀粒耙到高處,阿嬸則用掃帚把沒耙乾淨的穀粒掃到穀堆裡。大家分工合作,大粒汗小粒汗,好不容易把穀粒都收攏成堆了,又趕緊抓來放在禾埕邊的稻草束,一層層把榖堆蓋好。收拾好後的穀堆看起來像小金字塔一樣。
呼!才收好穀,鬆口氣,豆大的雨點就落了下來。好加在,差一點穀子就淋雨泡湯了。結果,這陣雨落下沒多久,天氣又放晴了,太陽公公不久又露出笑臉來。等禾埕曬乾後,我們又一次掀開稻草束,把穀粒耙下來,均勻的攤在禾埕上曝曬。
老天如果喜歡開玩笑,這種反覆收穀曬穀的「戲碼」,一天裡上演好幾回也是有的。
這就是早年種稻人家曬穀常遇到的情形。以前沒有稻穀烘乾機,只能借用太陽公公的熱能把攤在禾埕上的穀粒曬乾。
所有農事中,曬穀是我最不喜歡的工作,但是,身為農家子弟,我們沒有選擇「喜歡」或「不喜歡」的權利,有工作就得去做。
稻子成熟後要儘快收割,一把把的稻桿用俗稱「摔桶」的打穀機把穀粒「摔」下來,打下來的穀粒還有很多碎葉子摻雜在其中,要用篩子把穀粒篩下來,經過一道道繁複的手續,總算把穀粒以外的渣渣過濾掉,接下來就要曬穀了。因為稻子雖然已成熟,但穀粒中仍含有不少水份,不把它們曬乾就收藏起來,一定會發霉的。
一粒粒穀子都含著細小的毫芒,從收割到篩選穀粒及曬穀的過程中,這些細微的穀芒會在這些動作中飄散開來,黏在身上,使皮膚這裡也癢,那裡也癢,常癢得抓破皮,這也就是我最討厭的。
曬穀最怕遇到像前面說的所謂的西北雨了,本來剛剛太陽還白花花的,轉眼間卻烏雲密佈,下起一陣大雨,如果不夠警覺,來不及把穀粒攏起,穀粒就會淋雨發霉,這批穀子就要報廢了,對農民來說,這是很慘的事。
曬乾後的穀子,在用麻袋打包收藏前,要利用一種農具「風鼓」(客語稱風車)來攪穀子,把穀粒做一番篩選,讓乾癟沒有內容的壞穀分離出來。在所有農具中,我覺得風鼓的造型最可愛。不過我卻沒有心情欣賞它,簡直看到它就想避開它,因為攪穀對我來說實在是苦差事,我尤其怕與阿叔搭檔做這工作。阿叔在前頭左手控制「機關」(閥),右手搖著扇葉,像風扇一樣把質輕的壞穀及結實的好穀分由不同的管道過濾開來,我則在後頭一畚箕一畚箕將稻穀倒進風鼓的漏斗裡(風鼓比我高,通常還得墊個小凳子才搆得到)。我動作一慢下來便會被阿叔唸個不停,真是苦不堪言。
穀子經風鼓篩選後,整個稻穀收成的工作才算大功告成。科技發達後,這些工作都有烘穀機等機器代勞,農民種水稻,已經可以省下許多手續,不須像從前那麼辛苦了。
內文1 抹 牛 屎
「阿佳,妳想睡死啊?這麼晚還不起來,ㄍㄡ ㄇㄡ 嬤!」星期天的早晨,阿叔一早就在客廳扯著喉嚨對我吼叫,阿叔就是這種脾氣,我早就習慣他的大呼小叫了。
我翻起了身,從小窗戶望出去,外面黑摸摸,東邊的山頭才開始有一點點魚肚白。哪裡有多晚?我不以為然的做了一個鬼臉。
「今天禾埕要抹牛屎,早點做,給日頭多曬曬,禾埕才會堅硬。」飯桌上,阿叔邊吃早餐邊說,我默默地扒著飯。
向來,不上學的日子,阿叔說什麼,我就做什麼。禾埕要抹牛屎了,表示田裡的水稻即將收割了。
在鄉下,種田人家通常都會在家門...
推薦序
王品董事長‧戴盛益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 真摯推薦
國寶級漫畫家‧劉興欽
全方位媒體人‧何戎
農學市集推廣人‧楊儒門
荒野保護協會
序1 傳揚客家本色的一戶典型農家
《消逝的農村》可以視為作者劉菊英女士(筆名六月)一家人的傳記,而她這家人則是傳揚客家本色的一戶典型農家。因為我是在客家農村(新竹縣關西鎮)出生長大的一個讀者,所以很自然地覺得這本書讀來格外親切感人。作者曾讀過我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的〈田裡爬行的滋味〉,了解我有頗為相似的成長背景,而今,由於這段文字因緣,特別邀我寫序,於是我有幸先睹為快;在此,我首先要恭喜她完成了一本深具特色的作品,同時我要對她一向熱心於藉著創作來傳揚客家鄉土文化,表達由衷的敬佩之意。
基本上,作者抱著深深懷舊的心情,運用寫實的筆觸,將她記憶中許多耕農體驗的往事再現出來。她筆下的許多回憶仍是那麼鮮明細緻,可見她在農田裡和家庭中所體驗過的一切悲歡苦樂,對她形成了何等深刻的影響。許多往昔的事物情景以今日眼光看來都已顯得遙遠或特殊─例如用牛屎敷平禾埕以便晒穀、上便坑用竹片刮屁股、在農戶寄賣家常用的成藥包、藥商利用夜間雜耍表演在農村巡迴賣藥、刮除飯鍋底部累積的黑灰、以及靠牛犁田拉車……等,令人閱讀之餘,不禁要慶幸台灣農民記憶中這些真實的點點滴滴都在作者筆下留下了清晰有趣且深具意義的紀錄。
當然,同樣值得慶幸的是台灣農民遭逢無數貧窮落後的煎熬考驗後,隨著現代化的潮流,逐漸嚐到了耕作上及生活上各方面進步的果實。農耕機械化的結果,昔日許多農村景觀都逐一消逝了─例如烘穀機使禾埕晒穀的鏡頭不見了、耕耘機使牛犁變成廢物(或者應該說古董)了、收割機使採收甘蔗或稻穀變得又快又輕鬆了……等,所有此類傳統與現代的對照構成本書的一大趣味源頭。看到作者一家人及眾多農友們的生活品質隨著台灣社會環境的日益進步而不斷地提升,我們讀者可以強烈感受到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欣慰、滿足與希望。
此外,這家人在面對困境時所展現的堅強毅力和凝聚力,更是令人難以忘懷。他們樂天認命,敬拜神明,勤儉持家,力爭上游,重視親情,誠懇待人,這些共通的人格特質自然匯聚成為他們不畏艱難、攜手奮鬥的一股力量,從而體現了足以代表「客家本色」這首客家名歌所凸顯的族群性格。無疑地,這是貫穿這本書的一大主題,而在作者質樸的文筆下,這個主題得到了合理的發揮,因而使「農家妹子」個人與她家整體可敬可愛的形象能在讀者心中贏得一個溫馨的位置。
回憶可以豐富人生;回憶愈精彩,回首來時路就會覺得愈豐富。六月憑藉一支靈活精巧的筆所重現的懷舊憶往,不僅豐富了她個人和家族的生命,而且豐富了讀者們─尤其是擁有類似回憶的廣大農民的生命。因此,六月為勤於筆耕而付出的心血非常值得肯定;但願我們每位讀者都能像六月這樣好好珍惜生命歷程中的點點滴滴,同時,也都願意盡可能認真地挖掘記憶寶庫裡的珍珠或鑽石。
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余玉照
序2 大地的回報
唯有辛勤耕耘,汗滴禾下土,才能得到大地豐美的回報。
《消逝的農村》是作家六月的新書,寫一個已經遠去的、純淨而美好的農業時代。在五○年代,或更早以前,機械還未完全取代農耕,她寫一個樸實的客家農村,映照出客家文化的特色和農家生活的細節,是這樣的巨細靡遺。文字的曉暢,讓我們可以輕易的進入那個時期的氛圍,彷彿我們也是其中的一員,也跟著播種插秧、除草、噴灑農藥、收割曬榖、放牛、種菜、打柴、養豬……多麼繁重的工作,哪有空閒的時刻?農家的生活就是這般的務實;但也有比較輕鬆有趣的一面,如:控番薯、來去拜拜、收菜尾……《消逝的農村》寫盡了農家生活的苦與樂。
更可貴的是,如今,當農業已經式微,農村人口大量流失之際,這樣的一本書,卻為我們保留了一個素樸的年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著活活潑潑的農家生命,又何只是懷舊憶往而已呢?
多少莊稼心事,透過六月的筆,而為我們所知曉。多少農家甘苦,也藉著六月的描述,而成為我們記憶裡的永恆。
這的確是一本深具意義與價值的書。唯有熱愛大地,才能領會到泥土的芬芳,也才能得到豐厚的回饋。
也是因著這般和土地的親近,流淌於血液中的質樸堅毅、樂天知命,反而給了一個更為踏實的人生。六月在工作上的優秀,在寫作上的出色,更是大家所有目共睹的。
我的好朋友非常喜歡六月的作品,常常在我的面前稱揚六月遣詞用字的貼切,呵呵,她竟忘了我也是需要鼓勵的。
這本書確實引人入勝,值得向大家推薦。
散文名家 琹 涵
序3 瑪瑙黃的歲月鍊珠
《消逝的農村》的文字色調,頗有台灣四○年代洗布紋照片的耐看及情調;一種「戀戀山城」的菸草氣味,伴以滿山蕉園的青蒼熟黃,是生長其中的老少自然沾染的色彩。經六月飽醮情感、幽默、懷想及淡淡怨懣的筆路導引,誰一掀開,都可看見旗山寫生簿,凝視到少女六月的遮不住的青春倩影。即使事件與人物皆行過半世紀,但青山不老,瑪瑙黃的歲月鍊珠在手澤中更晶瑩且好看。這裡沒有幸災,唯有眷緬的孺慕;這裡沒有僥倖,唯有脫困的感恩。而樸素流暢的文字風格,恰恰與它適配。廿一世紀初的青少年讀來,別有另番風味。
李 潼
◆本書通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評鑑,獲得創作贊助金
王品董事長‧戴盛益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 真摯推薦
國寶級漫畫家‧劉興欽
全方位媒體人‧何戎
農學市集推廣人‧楊儒門
荒野保護協會
序1 傳揚客家本色的一戶典型農家
《消逝的農村》可以視為作者劉菊英女士(筆名六月)一家人的傳記,而她這家人則是傳揚客家本色的一戶典型農家。因為我是在客家農村(新竹縣關西鎮)出生長大的一個讀者,所以很自然地覺得這本書讀來格外親切感人。作者曾讀過我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的〈田裡爬行的滋味〉,了解我有頗為相似的成長背景,而今,由於這段文字因緣,特別邀我寫序,於...
目錄
家族寫真
農家妹子
雷公阿叔
苦命阿嬸
手足情深
河洛庄的客家人
大哥結婚那天
阿姊戀愛了
青青農場
小放牛
田園青草青
蒔田
稻子成熟時
抹牛屎
曬榖
黃豆收成時
菸樓
農場樂翻天
甘蔗採收時
菜根香
颱風來了
我愛香蕉
親親寶貝
會煮飯的囡仔
刮鍋底
挑水
家有豬寶貝
雞鴨一家親
洗衣場風光
溪浦挖寶
上山打柴
風土民情
新年到了
來去拜拜
寄藥包
收菜尾
另類舞台
傳教
軍人之友
少年之歌
釣青蛙
農村小頑子
撿拾樂趣多
農村的便所
打蛇
抓鼠
牙痛的時候
朗朗讀書聲
單車時光
家族寫真
農家妹子
雷公阿叔
苦命阿嬸
手足情深
河洛庄的客家人
大哥結婚那天
阿姊戀愛了
青青農場
小放牛
田園青草青
蒔田
稻子成熟時
抹牛屎
曬榖
黃豆收成時
菸樓
農場樂翻天
甘蔗採收時
菜根香
颱風來了
我愛香蕉
親親寶貝
會煮飯的囡仔
刮鍋底
挑水
家有豬寶貝
雞鴨一家親
洗衣場風光
溪浦挖寶
上山打柴
風土民情
新年到了
來去拜拜
寄藥包
收菜尾
另類舞台
傳教
軍人之友
少年之歌
釣青蛙
農村小頑子
撿拾樂趣多
農村的便所
打蛇
抓鼠
牙痛的時候
朗朗讀書聲
單車時光
商品資料
出版社: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1-07-12ISBN/ISSN:978957091892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