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懂不懂藝術,
羅浮宮典藏了上萬件藝術瑰寶,
涵蓋人類七千年文明與歷史,
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此生必遊之地」。
這座世界上規模最大、名作多如繁星的博物館,
究竟該怎麼逛——更重要的是,該怎麼看——才能不虛此行?■千里迢迢去到羅浮宮,你的腦袋裡是否曾經出現下列反應?
□羅浮宮大得像迷宮,怎麼逛才不會累得半死?
□為什麼那麼多人擠在那幅畫前面?
□錯過哪些作品等於白來了?
□好像只有我看不懂……還是別開口問,以免被人家笑……
□糟糕,孩子現在問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怎麼辦?
◆ 博物館,是現代人學習人類文明與藝術、科技知識的殿堂。進入博物館,就像展開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
讓我們去羅浮宮來一場時空旅行吧!●羅浮宮:此生不可錯過的「聖地」!
位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不管是否對藝術感興趣,它是世人心目中此生必遊的「聖地」之一。
●立體的百科全書!羅浮宮建築本身有900年歷史,上萬件館藏涵蓋了人類7,000年歷史。多元化的收藏,讓它可說是一部「立體的百科全書」。
●法國藝術史學家擔任「導遊」!法國藝術史學家擔任嚮導,用最生活化、平實的語言,帶領讀者自由穿梭只再現於羅浮宮內的7000年時空!
不論你是已經去過羅浮宮、正計畫一遊或是期待未來有機會前往,甚至滿足於紙上神遊一番即可,本書將帶領你從法國人的視野看待這座全世界視為人類重要資產的寶庫,不再入寶山空手而歸!█本書特色:
◎「博物館」祕密大公開!
◎解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不需要具備任何藝術史基礎
◎隨心所欲、隨看隨懂◆「大師名作問與答」範例:
●p.56《米羅的維納斯》的米羅是誰?為什麼不幫她裝上手臂? 「米羅」是地名而不是人名,同時也是指希臘的米羅斯島。島上的一個農夫在一座古老劇院的附近發現了這座雕像。過去我們會把雕像遺失的部份修補起來,現在則是盡量避免,因為殘缺的雕像勝過拙劣的修復。
舉例來說,十八世紀有一座名為《波呂克斯》(Pollux)的雕像,本來是義大利王子博蓋斯(Camille Borghese)的收藏,毀損的雙臂經過修補後,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賣給羅浮宮。那雙補上的手臂讓雕像看起來像拳擊手,後來雕像卻被確認其實是擲鐵餅的人!
●大衛的《拿破崙與約瑟芬加冕禮》中,拿破崙為什麼看起來沒有很矮?這幅畫是不是有作假? 這一點上,大衛沒有作假,而是把他畫在那些要不是坐著、就是站在台階下的人旁邊,讓他處於比所有人都還要高的位置,藉此傳達他主宰一切的意象。
不過,約瑟芬在這幅畫中看起來很年輕,其實當時她已經是外祖母了,而坐在中間主席台上的蕾蒂莎(Laetitia)——皇帝的母親——當天她因為跟拿破崙起了爭執,所以其實沒有出席這個典禮!但大衛還是把她畫進來了,因為這幅畫的重點不是要描繪皇室成員的真實關係,而是一種宣傳工具,因此必須將所有人美化,並提供一種和諧、權力在握的形象。
作者簡介:
伊莎貝爾‧波妮登‧庫宏(Isabelle Bonithon Courant)
法國藝術史學者,任法國國家美術館講師20年以上,著有《法國人帶你逛羅浮宮》、《法國人帶你逛奧賽美術館》等。
譯者簡介:
侯茵綺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曾任新聞編譯、活動企畫。譯有《喬艾兒的異想屋》、《髒蕾莉的寶藏》等書。喜歡閱讀與旅行,兼職翻譯活絡腦細胞。
李建興
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各類書種編輯、路透新聞編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失落的符號》、《殺手的祈禱》系列等數十冊。聯絡方式:samsonli@ms12.hinet.net
周明佳
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畢業,喜歡閱讀,譯有《艾蜜莉的日本求生記》、《拉美西斯二世》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聯合推薦
台北市民族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李秀珍、專任美術老師林政榮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黃光男博士
專文推薦
文史工作者謝哲青
【推薦序】
@一起再次出發吧,帶著純真的心!
文史工作者謝哲青
繪畫的故事雖然饒富深意,但我們常因為歷史的複雜性而感到難以親近。然而,如果我們暫時將這些繁瑣的細節抛諸腦後,單純地沉浸於故事的美妙之中,我們便能重拾與生俱來、對美麗事物的感受力。
——貝克特修女(Sister Wendy Beckett),《繪畫的故事》作者
1997年,我荷著重重的背包,一個人走上環遊世界的路。在那個對未來、對人生都還不確定的青春歲月,那是一趟重新認識世界,也找尋自我、定位自我的旅程。在世紀末的不安之中,我走過了苦難神聖的南亞印度、帕米爾高原的臨界天堂、風塵跌宕的中亞絲路,以及人文薈萃的歐洲大陸。
還記得第一次無所事事地漫遊在巴黎街頭,我穿過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描寫的拱廊街,來到貝聿銘改造的巴洛克方庭。羅浮宮,在我眼前緩緩展開。
當年憑著學生證,可以買到便宜的博物館通行證,我常在右岸的杜勒麗花園或歌劇院大道稍做停留後,便奢侈地待在羅浮宮裡。許多人類文明史中傑出的心靈在此交會,徘徊於傳統與創新的衝突之間,藝術家出於創造的本能,協助我們溝通、解構並詮釋這個世界。透過不同藝術形式的表現,引領我們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並帶給我們慰藉、愉悅與美的感受。
我流連在提香、卡拉瓦喬、華鐸、德拉克洛瓦與大衛之間。一整天的時間,往往就這樣在無所事事的美好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或令人驚異的木乃伊棺,而是位於第18廳、法蘭德斯巴洛克大師魯本斯於1622~25年間完成的24幅大型聯作。總計長達三百平方公尺的畫布中,他以寓意象徵的手法,描述法蘭西波旁王朝創建者亨利四世的王后瑪麗.德.梅迪奇傳奇浪漫的一生,從少女、為人妻、攝政,一直到兒子路易十三成年。魯本斯這組精彩的巴洛克傑作,融合了時代寫實和幻想的繁複裝飾,以極具戲劇張力的舞台光影效果鋪陳出屬於十七世紀的瑰麗華美。
魯本斯的作品充滿了文藝復興人的睿智與博學,多采多姿的閱歷充分展現在他的繪畫中。他的作品中大量使用典故與隱喻,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素養,那個充滿想像空間的巴洛克世界會頓時成為繁雜無章的紊亂。大部分的人在欠缺歷史理解的前題下看到這組聯作,總是不假思索便行色匆匆趕往下一站。
收藏於羅浮宮的魯本斯,可以說讓我重拾了對藝術史和考古學的研究熱忱。幾年後再回到巴黎,我不再只是個旅行者,而是初窺藝術堂奧的年輕學者,學習以不同的觀點,重新省視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藝術精品。
藝術史是一門有趣的科目,是研究美術(Fine Art)與其圖像和形狀、使用材料的歷史發展的科學。藝術史也研究、描述美術在當時和當地的美學觀與普世價值觀條件下的文化作用,以及藝術家的創作歷程。用簡單平易的語言來說,就是:這些陳列在博物館的物件究竟想對我們說什麼?藝術家在當時用什麼來創作?創作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這些藝術家真正在想些什麼呢?
畢卡索曾說:「我十幾歲的時候就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了,但是我卻花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人間的磨難與滄桑,會讓我們忘記像孩子般去端詳這個世界。在歷經漫長的生命探索與嘗試後,畢卡索終究回歸到藝術的本質:生活與生命,就像法國南部拉斯科岩洞穴(Lascaux),以及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洞(Altamira)裡壁畫上那些奔跑的野牛、巨象與山豬一般,簡單有力地傳達原始的生命悸動,表現最自由的心靈與筆觸。
像孩子一樣地觀看,像孩子一樣地大聲發問,這才是藝術的原點;回歸事物的核心,用最簡單的問題與答案,回應孩子與初登藝術殿堂的朋友;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觸藝術,以最單純的好奇心探索宇宙。最偉大的藝術與最真實的生命之美,是以開放、自由的態度,去感受世界具體存在的事實,而不是學院派的專業術語與令人挫折的歷史解說。
從純真出發,藝術之美將成為直觀、坦然的生命態度,不再只是字裡行間的冷硬敍述。
名人推薦:聯合推薦
台北市民族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李秀珍、專任美術老師林政榮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黃光男博士
專文推薦
文史工作者謝哲青
【推薦序】
@一起再次出發吧,帶著純真的心!
文史工作者謝哲青
繪畫的故事雖然饒富深意,但我們常因為歷史的複雜性而感到難以親近。然而,如果我們暫時將這些繁瑣的細節抛諸腦後,單純地沉浸於故事的美妙之中,我們便能重拾與生俱來、對美麗事物的感受力。
——貝克特修女(Sister Wendy Beckett),《繪畫的故事》作者
1997年,我荷著重重的背包,一個人走上環遊世界的路...
章節試閱
蒙娜麗莎 La Joconde / La Gioconda / Mona Kisa
1503~1506 年/油彩、木板/ 77×53 公分
達文西(Leonard de Vinci,全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 年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文西村/1519 年逝於法國安布瓦茲(Amboise)
位置:德農館,一樓 / 繪畫部門(義大利)
這幅畫的色調真奇怪!
這是一幅相當古老的畫,大約有五百年歷史了,所以隨著歲月變暗變黃,原始用色很可能比現在明亮得多。古老文獻描述這幅畫時,說它是「淡褐色調」。
她是站著,還是坐著?
她正坐在陽台上,左手靠在椅子扶手上。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出背後有欄杆把她跟背後的野外景觀隔開。她稍微轉向觀眾,彷彿在看著我們一樣。
為什麼她沒有眉毛?
這個模特兒是十六世紀的人。在那個年代,時髦的女士流行剃掉眉毛!不過,雖然她穿著用精緻布料製作的高級服裝,臉上卻沒有任何化妝。其實在當時,她那個階級的婦女大多數都必須化妝。
她叫什麼名字?
她現在有兩個名字:一個是蒙娜麗莎,出現在十六世紀文獻中的名字; 另一個是喬康達夫人(La Gioconda)。一般認為她是本名叫麗莎.蓋拉迪尼(Lisa Gherardini)的年輕女子,嫁給佛羅倫斯市(義大利托斯卡尼的首府)的富裕中產階級法蘭契斯可.喬康達(Francesco del Giocondo)。
她為什麼不穿鮮豔一點的衣服給達文西畫?
因為這是適合已婚婦女的打扮。她穿著一套相當精緻的深色服裝,領口的地方有刺繡裝飾,頭上還有薄紗蓋住她的鬈髮。她的體態以三角構圖保持平衡,表現出中產階級婦女必須把持的穩重自制。別忘了, 肖畫像的目的永遠是要盡量讓模特兒留下最佳的形象。
她看起來好像在嘲笑人……
這是這幅畫會這麼有名的賣點之一。達文西一向主張畫人物臉孔應該加入生活感。在這幅畫中,他用這個微笑來暗示這名年輕女子外表之下的生活與思想。
她像在微笑,又好像沒有……
畫家成功重現了微笑的韻味,這可不容易。沒有人可以長時間擺出似笑非笑的表情。達文西證明了他有傑出觀察力和出神入化的畫技,成功再現了這個神情。
她的手看起來好立體!
如果仔細看,你會發現她的臉和雙手的輪廓沒有明確界線,嘴唇和眼瞼則是參照兩者和光源的相對位置,用漸層的明暗顏色來表現。達文西這個大量使用光影漸層的技法,義大利文稱為「sfumato」(暈塗), 讓他得以加強畫中某些部分的立體感與分量,例如模特兒的顴骨或雙手,提升了畫家希望重現的真實感。
她身後的背景是托斯卡尼的景色嗎?
我們可以看到一條小路、一條上面有橋的河流,以及背景的山丘。有可能達文西不是在重現某個真實存在的地點,而是根據多次旅行中的見聞虛擬出這片想像的景觀。這個怪異的地點,強化了女子微笑中略帶神祕感的特質。如果當初是用花卉來當背景,很有可能會削弱這一抹微笑。但這片景觀成功引人疑惑,刺激觀賞者的想像力。
模特兒喜歡這幅畫嗎?
沒有人知道。達文西似乎從未把畫像交給她或她的丈夫。1516 年, 他應法蘭西斯一世之邀前往法國時,這幅畫仍在他自己的手上。有人說這或許不只是一幅畫像,有可能是畫家研究臉部表情與光線的眾多實驗作品之一。
達文西靠畫畫謀生嗎?
達文西主要是以工程師身分應邀進入義大利宮廷,而不單只是一名畫家。他留下大量素描,預言了飛行器與軍械武器等的設計。這些東西雖然從未被實際建造,卻是他不斷從事研究的證據。他奉命設計並執行許多不同計畫,例如米蘭的運河網絡、慶典用的舞台機械、騎馬像等。達文西對各種面向的創作都有興趣,無論在藝術或科學上。他是標準的「人文主義者」(humanist)*。
這幅畫怎麼會跑到羅浮宮裡?
這必須歸功於法蘭西斯一世。達文西1519 年在法國過世, 享年六十七歲,隨身行囊中有幾幅畫作,包括《蒙娜麗莎》。打從十六世紀起,這幅畫就成為法國皇室的收藏,在楓丹白露宮展出。我們不確定國王怎麼取得它的:是從畫家直接收到這幅畫當作禮物?還是買來的……
羅浮宮博物館於1793 年開幕,這批皇室收藏從當時即成為博物館的核心作品。
【蒙娜麗莎的逸聞】
《蒙娜麗莎》是因為失竊才聲名遠播?
1911年8月21日,義大利移民工人佩魯賈(Vincenzo Peruggia)從羅浮宮偷走《蒙娜麗莎》,帶回義大利。後來他試圖把這幅名畫賣給佛羅倫斯的古董商,消息傳出,立刻驚動羅浮宮館方。不僅新聞媒體大幅報導,後來更被拍成電影,可說是這幅畫的轉捩點。
在失竊之前,《蒙娜麗莎》只受到一群愛好者的推崇,失竊使它聞名全世界,這可以從每天都有大群人圍在它的展覽位置前看得出來,雖然今天已經很少人知道這樁竊案了。
《蒙娜麗莎》會這麼有名,
是因為畫中主角其實是……男人?
蒙娜麗莎那張雌雄莫辨的臉孔令許多評論家著迷。打從十九世紀末起,就有象徵主義派作家,例如著迷於雌雄同體觀念的神祕思想家佩拉旦(Josephin Peladan),主張蒙娜麗莎兼具男性與女性的特質於一身。
更晚近,研究者透過電腦技術將蒙娜麗莎的臉加以老化,並將它與保存於義大利杜林(Turin)的達文西自畫像做比對,據此推論出蒙娜麗莎其實是作者達文西的自畫像。關於《蒙娜麗莎》的評論與詮釋層出不窮,顯示出它的複雜、難以捉摸,以及達文西的才華。
有些經典名作充滿神祕感,並引起諸多議論。許多作家以此為題材寫成自己的作品,最佳範例就是丹布朗(Dan Brown)暢銷全球的小說《達文西密碼》;相形之下,藝術史學者的解釋顯得枯燥乏味。由此看來,作品是否能引發集體想像,或許是界定經典名作的另一個標準。
羅浮宮的前世今生
○神奇的時光機
誰不曾夢想時光旅行回到過去?只要具有一點想像力、保持開放的心靈,羅浮宮涵蓋七千年的豐富館藏,以及它的歷史建物本身,可以讓我們達成這個夢想。逛羅浮宮一圈,我們可以看到巴黎、甚至整個法國的歷史。
我們往往將注意力放在博物館的收藏上,幾乎忘了欣賞羅浮宮本身的建築。因此,讓我們暫且不管藝術品,仔細觀察四周的牆面。從昏暗的中世紀建築到明亮的玻璃金字塔,九百年的歷史正俯視著你。
過去九個世紀以來,這座建築幾乎一直在施工中,在持續不斷的整修與擴建。玻璃金字塔只是當中一個明顯的變革而已。
○中世紀城堡
為何要建一座加強防禦的城堡?
羅浮宮不是從一開始就位於巴黎的市中心。十三世紀時,羅浮宮位在巴黎的城牆外,是菲力浦.奧古斯特(Philippe Auguste,1165~1223)在位期間於巴黎西郊興建的,目的是加強對塞納河航道的控制。當時羅浮宮的占地不大也不舒適,主要功能只是護衛巴黎的城池。隨著時代演進,巴黎市區逐漸擴大,甚至擴展到羅浮宮外圍,而這座防禦要塞也變成國王居住的地方。到了十四世紀,查理五世(Charles Ⅴ,1338~1380)下令興建第二道城牆以保護新市區。如今我們在騎兵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下,仍然能見到這道牆的遺跡。
這座城堡到現在還留下什麼嗎?
時至今日,已經很難描繪出當年從城堡主樓俯瞰十座守望塔的全貌。城堡的遺跡埋在羅浮宮的地下層。想參觀城堡遺址,必須從蘇利館(Sully)入口進入,走下樓梯,進入一個奇怪、讓人不太自在的地方,那裡就是羅浮宮的中世紀城堡地下室。
這道長廊兩側被石牆包夾,相當於中世紀城堡外的壕溝,也就是當年護城河遺址。就像許多中世紀的要塞城堡一樣,羅浮宮四周被石頭修築的壕溝圍繞,壕溝中注滿水來抵擋外敵入侵。換句話說,如果現在是十三世紀,你會是走在水裡。
以固定間距區隔且突起的部分,相當於守望塔的基座,但因為我們在地底,上面有二十五公尺的高度不見了(即相當於五層樓高的塔身)。
仔細觀察四周,你會看到石牆上刻有一些符號,而且大多數是心型。這些是石匠的標誌,如同他們的簽名。從這些記號可以推算出每個石匠切鑿的石塊數量,這也是他們計算酬勞的依據。
拆毀要塞
羅浮宮史上第一次的大改造發生在十六、十七世紀期間,陸續拆掉城堡主樓、守望塔與城牆。本來是要塞城堡的羅浮宮,開始變身為王宮⋯⋯
○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
娛樂:舞廳
要參加國王在羅浮宮舉辦的舞會,必須先穿越一樓的女神列柱廳(Salle des Cariatides),這個房間從十六世紀法蘭西斯一世下令興建,直到亨利二世(Henri Ⅱ,1519~1559)才完工。為舞會伴奏的樂團坐在陽台上,陽台柱子雕飾的女神像出自著名的雕塑家古戎(Jean Goujon)之手。想像一下當年王公貴族在此翩翩起舞的景象──當然那時候這裡沒有如今陳列的希臘雕塑,而是寬敞的舞池。
覲見國王:國王的樓閣
登上亨利二世時代修築的階梯,可以通往位於二樓的國王套房。這道階梯是羅浮宮最古老的階梯,雖然已經毀損得很厲害,上頭的天花板仍保留著十六世紀的裝潢,代表亨利二世的「H」字母仍清晰可見。
國王的專用房間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的。必須先經過守衛的房間並出示憑證,然後進入候見室等待國王決定是否召見,陪同前來的女伴也會被准許覲見國王。現在這裡陳列的是古希臘青銅器,當年的原始樣貌已不復見。有浮雕的木造天花板只剩國王套房的部分保留下來,十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二十世紀喬治.布拉克創作的青鳥形成一種奇妙的組合。
我們現在正位於國王的樓閣,是羅浮宮變身宮殿的第一期建築,費時四個世紀才完成。羅浮宮前身的舊城堡只花了十年即建成,規模遠比宮殿小得多。
○路易十四在位時期的一場大火
小藝廊消失
1661年2月6日,國王套房隔壁的小藝廊(La Petite Galerie)正要舉行一場芭蕾表演,舞台布置人員忙著搭建布景,突然間不知從哪裡冒出火苗,小藝廊整個燒了起來,亨利四世(Henri IV,1553~1610))時期所作的國王與王后肖像畫全都付之一炬。
阿波羅廳誕生
路易十四決定重建小藝廊──通往舊城堡沿著塞納河興建的高牆──在建築師勒沃(Le Vau)與畫家勒布杭的通力合作下,新的藝廊誕生。路易十四將它命名為「阿波羅廳」,獻給太陽與藝術之神阿波羅,而路易十四本身亦被尊稱為「太陽王」。
阿波羅廳的天花板上,有以太陽運行為主題的黃道十二宮彩繪,中央子午線的位置是太陽神阿波羅戰勝巨蟒的畫,象徵光明戰勝黑暗。
捨棄羅浮宮
羅浮宮的阿波羅廳啟發了凡爾賽宮的鏡廳(Galerie des Glaces)。這兩條藝廊非常相似,負責裝潢的畫家恰巧也是同一人──畫家勒布杭。
路易十四後來決定捨棄羅浮宮,改以凡爾賽宮為他的皇宮與行政中心。空出來的羅浮宮後來供給各學術與美術學院使用,學者與藝術家們陸續遷入。
○大長廊
往來杜樂麗宮的通道
十七世紀時,想出巴黎城不必離開羅浮宮,只要穿越那條將近五百公尺的大藝廊 (La Grande Galerie),又稱為「水岸藝廊」(Galerie au Bord de l'Eau),因為這道長廊沿著塞納河岸延伸,由亨利四世下令興建以便連接杜樂麗宮(Tuileries)──現已不存在,當時位於巴黎的防禦保壘之外。這些牆在查理五世時期興建於杜樂麗花園的另一側,不在巴黎市區內。因此,經由這道長廊可以讓人離開巴黎而不被發現。
羅浮宮的藝術家工作室
從亨利四世在位時起,效力於王室的藝術家和工匠開始在羅浮宮擁有專用的工作室,就在大藝廊底下。十八世紀,羅浮宮裡滿是畫家與雕刻家,博物館現今展示的一些作品就是在羅浮宮的工作室所完成的。
○啟蒙時期的藝術殿堂
藝術工作室、學院與沙龍
想像一下人聲鼎沸的羅浮宮,畫家與雕刻家從工作室中互相呼喊,吆喝聲此起彼落⋯⋯十八世紀的羅浮宮幾乎是供藝術專用,繪畫與雕刻學院都在這裡開會,但當中最盛大的事件是院士的繪畫與雕刻作品展,只有學院的會員才有資格參展。展場是宮中的一間正方形大廳,名為「方形沙龍」(salon carré)。很快的,人們開始用「要去沙龍」的說法取代「去看展覽」,這個說法今日在法國依然通用。
博物館
在民間不斷要求公開皇室收藏的呼聲下,1793年羅浮宮博物館終於對外開放。廢棄的王宮加上藝術家盤據,還有比羅浮宮更適合的地方嗎?
不過,羅浮宮的建築狀態不佳,不只多處地方需要整修,也必須針對展覽用途重新規畫內部格局,例如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1643))王后的套房,便在歷史建物與博物館用途之間達成折衷:十七世紀義大利藝術家羅曼內利(Romanelli)彩繪的天花板,搭配十九世紀興建的紅色大理石牆,令人聯想到古羅馬神殿。現在這些房間用來展示古羅馬藝術。
○建築工事的尾聲
財政部的辦公廳
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1808~1873)在位期間完成了羅浮宮的建築群。他下令興建一座連接大藝廊的新建築,也就是現在的黎塞留館(Aile Richelieu)。這棟建築後來被指定為財政部辦公廳,公務員穿梭在當中的辦公室之間,與莫尼公爵(Duc de Morny,拿破崙三世同母異父兄弟)套房的莊重形成強烈對比。這些房間仍保存至今。
博物館的擴建
隨著館藏的增加,羅浮宮終於在二十世紀將財政部辦公廳併入。這是「大羅浮宮」(Grande Louvre)計畫的一部分,黎塞留館與和其相連的馬利中庭(Cour Marly)、皮杰中庭(Cour Puget),構成一個大空間,足以展示從馬利、凡爾賽皇家花園移來的雕塑。玻璃製的現代屋頂讓光線自然穿透,使這些雕塑首先躍入參觀者的眼簾。這些展館是「大羅浮宮計畫」的輝煌成果之一,將建築物本身從館藏的藝術品中突顯出來。
○羅浮宮的金字塔
一座迷宮
今日,博物館幾乎已經涵蓋了整個羅浮宮建築。它是如此巨大,一般遊客幾乎不可能穿越羅浮宮而不迷路。羅浮宮已成為現今世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中央接待區
即使占地如此廣闊,羅浮宮仍苦於空間不足。這就是為什麼接待區被集中設在玻璃金字塔下方的原因。由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引發許多爭議,也招致一些負面批評。其中一說指玻璃金字塔破壞了羅浮宮的外觀,切斷了從新凱旋門(La Grande Arche de la Défense)到羅浮宮這一道貫穿巴黎東西的歷史軸線。
然而,它卻是一個舉世公認的地標,突顯出羅浮宮九百年來血統複雜的建築風格。而且,因為這座玻璃金字塔,館內又增加了一個展覽空間;尤其是它的位置──位於拿破崙中庭(Cour Napoléon)的正中央,遊客從這裡進入,可以更快速通往羅浮宮的每個展館。
蒙娜麗莎 La Joconde / La Gioconda / Mona Kisa
1503~1506 年/油彩、木板/ 77×53 公分
達文西(Leonard de Vinci,全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 年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文西村/1519 年逝於法國安布瓦茲(Amboise)
位置:德農館,一樓 / 繪畫部門(義大利)
這幅畫的色調真奇怪!
這是一幅相當古老的畫,大約有五百年歷史了,所以隨著歲月變暗變黃,原始用色很可能比現在明亮得多。古老文獻描述這幅畫時,說它是「淡褐色調」。
她是站著,還是坐著?
她正坐在陽台上,左手靠在椅子扶手上。仔細看的...
目錄
▇目次
4 推薦序:再次出發吧,帶著純真的心!——謝哲青(文史工作者)
8 前言
10 什麼是大師名作?
18 什麼是博物館?
28 羅浮宮的前世今生
30從城堡到博物館
35從皇室收藏到國家收藏
37如何決定參觀路線?
39參觀羅浮宮要做哪些準備?――和孩子一起盡興而歸的訣竅
41到羅浮宮,該看些什麼?
44 大師名作這樣看!
48 1《書記官坐像》/作者不詳
52 2《有翼聖牛》/作者不詳
56 3《勝利女神像》/作者不詳
60 4《米羅的維納斯》/《斷臂維納斯》/作者不詳
64 5《聖禮拜堂的聖母聖嬰像》/作者不詳
68 6《聖路易的聖洗盆》/穆罕默德.伊本—札因 (Muhammad ibn al-Zayn)
72 7《奴隸》/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76 8《克羅頓的米洛》/皮杰(Pierre Puget)
80 9《馬利的馬群》/庫斯圖(Guillaume Coustou)
84 10《聖方濟接受聖痕》/喬托(Giotto di Bondone)
88 11《蒙娜麗莎》/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92 12《田園合奏》/提香(Tiziano Vecellio)
96 13《迦拿的婚禮》/維諾內塞(Verones)
100 14《算命師》/卡拉瓦喬(Caravaggio)
104 15《羅林大臣的聖母》/范.艾克(Jan Van Eyck)
108 16《愚人船》/波希(Hieronymus Bosch)
112 17《自畫像》/杜勒(Albert Dürer)
116 18《相會在里昂》/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20 19《沐浴的沙巴》/林布蘭(Rembrandt)
124 20《天文學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28 21《亞維農的聖殤》/卡爾東(Enguerrand Quarton)
132 22《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克盧耶(Jean Clouet)
136 23《基督在木匠的店裡》/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
140 24《農人家庭》/路易或安東•勒南(Louis or Antoine Le Nain)
144 25《塞瑟島朝聖》/華鐸(Antoine Watteau)
148 26《鰩魚》/夏丹(Jean-Si méon Chardin)
152 27《龐巴度侯爵夫人》/莫里斯•康坦•德•拉突爾( 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
156 28《拿破崙與約瑟芬加冕禮》/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60 29《梅杜莎之筏》/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
164 30《自由女神引領人民》/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68 31《沙爾特大教堂》/柯洛(Camille Corot)
172 附錄
174 收錄作品年表
175 作品位置一覽表
176 羅浮宮相關實用資訊
179 圖片來源
▇目次
4 推薦序:再次出發吧,帶著純真的心!——謝哲青(文史工作者)
8 前言
10 什麼是大師名作?
18 什麼是博物館?
28 羅浮宮的前世今生
30從城堡到博物館
35從皇室收藏到國家收藏
37如何決定參觀路線?
39參觀羅浮宮要做哪些準備?――和孩子一起盡興而歸的訣竅
41到羅浮宮,該看些什麼?
44 大師名作這樣看!
48 1《書記官坐像》/作者不詳
52 2《有翼聖牛》/作者不詳
56 3《勝利女神像》/作者不詳
60 4《米羅的維納斯》/《斷臂維納斯》/作者不詳
64 5《聖禮拜堂的聖母聖嬰像》/作者不詳...
商品資料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日期:2011-08-11ISBN/ISSN:978986627271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8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