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呂美耶的日本文化關鍵報告
融入日式生活必讀、理解20代至70代的人文趨勢
無印良品&UNIQLO,日本平價名牌如何征服年輕世代?
超商約會vs. 派手婚,經濟變動如何改變男女交往模式?
魚干女vs. 熟男不結婚,日本現代男女到底是要怎樣啦?從世代標籤,窺看日本男女----生活個性大不同、文化學習零時差!乙男不是家中第二個男孩,而是手巧又專業的粉紅系男孩;蟻女不是工作認真的女孩兒,而是小巧又可愛的袖珍女。還有請教君、弁当男子、爸爸友、晩嬢、仙人掌女、保留君、歐巴桑軍團、導航姬、歷女、鉄子……五花八門的時代標籤,不斷增生!
這些,都是代表日本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語彙,你也許聽過,說不定還常常使用,認真搞清楚它們的來由與涵義之後,只能大喊「太妙啦〜」,日本人竟是這麼有趣!
例如:
教えて君(おしえてくん/oshietekun):請教君無論日本或外國,只要是網民身分,應該都碰過這種「請教君」。現今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免費資訊,但這些「請教君」卻懶得自己搜尋資料,到處打游擊提出「請告訴我」、「請教我」、「求救」之類的提問,連最簡單最基本的常識也要問人。
倘若有人好意回答,他們會如水蛭般緊緊咬住回答者不放,再三提出問題,問得回答者不勝其煩。最後他們通常僅留下一句「謝謝」即揚長而去,有些人甚至連「謝」字也懶得留,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便下落不明。碰到這種人,只能自認倒霉。這詞的「君」字並非尊稱,而是蔑視之意,與「小」同義。「請教君」本來只在網路世界出沒,目前逐漸擴展至實體社會。
サボテン女(saboten onna):仙人掌女光看漢字字義,可能會聯想到「干物女」,實際上兩者的生活態度確實有點相似。仙人掌不需要太多水分也能活,「仙人掌女」則是生活中幾乎沒有水分:不進廚房做飯,吃的都是超商便當;非得等到洗衣機堆滿髒衣服時才會轉動洗衣機;不打掃,埋在垃圾堆中生活也無所謂;不談戀愛;房間亂得無立足之地,因而沒有朋友願意造訪;不在浴缸泡澡,只用超短時間淋浴(這點與日本的風俗習慣有關,畢竟不泡熱水澡的民族多得很);給人的第一印象如同全身長滿了刺。總之是身心均缺乏水分並帶刺的獨居女子,據說她們連真正的仙人掌都養不活。
如果這世上只剩「干物女」與「仙人掌女」,不知男性會選擇哪一方?
Miya流的釋義、最在地的直擊觀察、條理分明的解讀法一本最方便也最容易參考的日本文化入門書
橫跨六個世代,縱解日本版圖的唯一橋樑!
日本文化觀察專家茂呂美耶,
以詼諧幽默的文筆詳細分析日本男女關鍵詞,
帶你從中探究日本近代文化發展與生活型態。
作者簡介:
茂呂美耶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並於1986-1988年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是嫻熟中文與日文的水瓶座作家。網路暱稱「Miya」,愛與讀者閒話家常日本文化,深受華文讀者愛戴,是知名的「日本文化達人」。個人網站:http://miya.or.tv/
章節試閱
二十代(二十-二十九歲,生於一九八○年後,占總人口百分之十一)
男子特徵
二十至二十四歲的二十代前半年輕男子,最低學歷是高中畢業,八成以上是高專、高職、大學畢業生,九成四以上未婚。因近年來的金融海嘯,大學畢業出社會後很難找到理想工作,許多畢業生均選擇繼續就讀研究所或主動留級。例如二○一○年春季畢業的大學生中,七人中有一人選擇留級或就讀研究所,畢業生的就職率降至空前未有的百分之六十。但即便擁有研究所碩士學位,也因僧多粥少,可能無法單靠學歷求得大企業高薪職場,工資亦與一般大學本科畢業生相差無幾,年均收入是二六四萬日圓。
現今的日本,學歷愈高反倒愈難求職。不過也有不少人不願終生都在同一家公司抱著鐵飯碗扒冷飯,他們為追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寧願選擇非正職工作,因此大學本科畢業生五人中有一人是自由兼職或打工的「フリーター」(freeter/飛特族),七人中有一人選擇留級以避免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這層世代不知是否對前途不懷希望,通常與社會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凡事袖手旁觀,處世待人慎重得近乎疏離。
至於二十五至二十九歲的二十代後半男子,由於跨入社會不久,閱歷仍淺,正要蛻變為真正的社會成員。他們凡事以自己的價值觀為基準,內心有主見,卻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往往喜怒不形於色,做事盡量保持低調,深怕引人注目。不但對戀愛結婚不積極,而且大多數人不抽煙也不喝酒,且並非顧及煙酒對健康有害或與異性無緣才如此,是衷心認為沒必要或可有可無而已。已婚者只占兩成六,七成七的人認為不結婚也無妨。他們另有一項特徵,便是不把工作視為生活重心,有四成的人視餘暇比工作重要,同樣有四成的人視餘暇與工作同等,想利用工作出人頭地的人僅占兩成。年均收入是三七八萬日圓。
十人中有四人不訂購報紙、不看電視,資訊均來自網路,但不相信報社傳媒的網路新聞,偏愛發自全國或全球的部落格小道消息及各類用戶評論。不買名牌商品、不戴手錶、不當車奴、不跟風,甚至連吃飯時也隨身帶著環保筷、環保杯。為避免與人發生摩擦,說話時總是保持婉轉態度,不單刀直入,好像在打啞謎。例如你問他們喜不喜歡某物或某事時,他們會回你「ビミョー」(bimyo-/微妙)、「フツー」(futsu-/普通)、「かも」(kamo/說不定)。
這些詞在我這個年代的人聽來都屬於灰色地帶,既可以解釋為肯定,也可以解釋為否定,於是只得再三追問,問到最後會忍無可忍地發火:「你到底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給我說清楚!」
我家兩個兒子都這般講話,起初我聽不懂他們的用詞,現在早已習慣成自然,時常不自覺地跟著他們一起用這類灰色地帶詞。但倘若聊天對象是年紀比我大的鄰居或老一輩人,我會改口恢復為昭和世代用詞,否則對方會以為我說的是外國話。
男子標籤
弁当男子(べんとうだんし/bentou danshi):便當男子
自己親手做便當帶到職場或學校的男子,背景是經濟不景氣與食品安全問題。此潮流不限單身男子,有些已婚男子甚至代妻子做便當。而且便當內容跟往昔以豪邁、簡單為前提的大男人料理不同,他們非常注重料理的色彩、形狀、營養搭配,便當盒也趨向女性向來慣用的小巧玲瓏型,以便能裝入公事包,但容量比女性用的大。
據說很多便當男子因慣常吃手製便當而減輕體重,看來手製便當具有減肥效用。由於日本年輕男子已不再遠庖廚,以男性為對象的食譜或與便當有關的商品也隨之暢銷。據調查,便當男子的一次便當費用平均在三百日圓以內,而且將近九成的人均為自己而做,六成的人是單獨一人在自己的辦公桌吃便當。
便當男子會形成潮流的主要背景在部落格的興起,部落格最適合發表自拍照片和自家製食譜,日本網民也喜歡逛這類部落格,有些人甚至每天流連在人氣旺盛的食譜部落格,有樣學樣把人家的食譜搬到自家餐桌。出版社當然也不會漠視這群親自下庖廚的男子,紛紛出版男子便當或男子食譜書,有些格主甚至與企業合作,製造出冠上自己名字的商品。就我看來,男子親手做便當或自創新食譜的潮流已非一時性的流行現象,「便當男子」這個詞很可能消失,但男子下廚或親手做便當的行為,則會逐漸扎根於日本年輕男子的日常生活中。
附帶一提,美國和法國也開始流行起便當,發音均採用日文的「BENTO」。法國本來就有許多日本動漫迷,而日本動漫中經常出現「BENTO」,這對沒有吃便當習慣的法國年輕人來說,把多種手製料理精緻地配置在一個小箱子內,似乎是件很酷的事。何況日本的便當意義並非僅止於充饑,不但有愛妻便當亦有媽媽手製便當,而且各種菜餚都裝飾得小巧玲瓏,一根小臘腸可以變成小章魚,一片蘋果也能化為小白兔,便當盒種類更是五彩繽紛。據說巴黎市鬧區的書店有「BENTO」專櫃,專賣從日本進口的各種便當盒,價格約日本的三倍。
女子特徵
任何國家的年輕女子總是好奇心強,行動力旺盛,喜歡購物旅遊,日本二十代年輕女子也不例外。她們有八成以上的人滿足於目前的食衣住行、生活環境等物質條件,七成五的人認為日子過得充實愉快。這數據非常高,難怪她們不急著結婚,九成的人認為不結婚也無妨。對這些生氣勃勃的二十代年輕女子來說,同世代的男子不是宅男便是悶騷男,大部分屬於「圈外」(けんがい/kengai,原指收不到手機電波的地區,用在人物事,則表示不在選擇範圍內)。
這世代的女子從小在男女平等的大環境中成長,做任何事都比同世代的男子積極開放。舉個簡單例子,她們對「男子」、「女子」這兩個名詞的解釋與我這代人完全不同。我這代人在學生時代,老師點名的名單分為「男子」、「女子」兩大類,通常從男生開始點名;但她們這代人則按五十音排列,不分男女。我這代人眼中的「男子」、「女子」是兒童或學生,立場與觀點均站在上方;她們卻不分年齡將新潮流的成人男性、女性統稱為「男子」、「女子」。而且,男性通常不會自稱「某某男子」,這些都是女子稱呼男性時的專利標籤。
女子標籤
森ガール(mori ga-ru):森林系女孩
意指穿著打扮或生活樣式獨特,全身散發自然溫柔的氛圍,好像在森林中成長的女子。她們不關心時尚也不買名牌商品,頭上可能戴著一頂復古風帽子,身上穿的是不強調三圍、具有北歐民族色彩的鬆垮連身洋裝,腳上是圓頭平底鞋,跟那些聚集在原宿、渋谷的女孩完全兩樣。
森林系女孩的共通愛好是喜歡攝影、喜歡手工品、喜歡繪本、崇尚大自然事物、喜歡閒逛生活雜貨小店找些她們認為不俗的室內裝飾品或服飾用品,通常聚集在下北澤、高圓寺、代官山那一帶。日本大型交友網站mixi的「森林女孩」社團會員已超出四萬名(二○一○年),而且仍在成長中,此數字對商業界來說是個不可小覷的市場,足以形成一個特殊文化圈。
另一項特色是這群女子的標籤並非媒體給她們冠上的,而是她們找遍所有女性時尚雜誌也找不到正好合適自己愛好的服飾或生活樣式標籤,於是主動出擊組成網路社群,向社會發出信息。這也表示這群新興女孩拒絕傳統媒體的格式化命名,自主帶頭創出另類文化,同時也證明時尚雜誌已落後現實社會一步。「森林女孩」的代表人物是日本女演員蒼井優(あおいゆう/Aoi Yuu)。「相機女子」正是自這群新興女孩社群派生的副產物。
我起初以為既然森林系女孩都聚集在東京代官山那一帶,除非我到那邊去觀察,否則只能翻閱時尚雜誌看看她們到底是什麼氛圍。沒想到我就在自家車站前碰過好幾次,個個確實是前述那種打扮,一眼便能認出那正是森林系女孩。可惜她們都戴著一頂寬檐帽或呢帽,而且都是飄逸的長直髮,沒法看清她們的五官,但整個人的氛圍果然能令人眼睛一亮,連同樣身為女人的我也不由自主想多瞅幾眼,害我每次遇上森林系女孩時,總是騎著單車頻頻回頭看,幾次差點撞上電線桿。
看她們都走到車站前巴士站等車,肯定是早稻田大學人間科學學術院的學生,因為早稻田大學人間科學學術院校園就在我住的地區,車站前總是有排成長龍的學生在等校園專車或公車。說她們惹眼,確實惹眼,但那種惹眼並非辣妹或cosplay等奇裝異服的「惹眼」,而是悠閒、安靜得令人會聯想到蜷曲在溫暖陽光下睡懶覺的貓。
男女共通標籤
嫌消費世代(けんしょうひせだい/kensyouhi sedai):嫌消費世代
不知是草食男、草食女增多之因,亦或時代潮流,日本年輕人已不再熱衷消費。「嫌消費世代」亦即對消費行為極端消極的世代,先鋒隊是二十代後半男女。他們明明荷包飽滿,卻不買名牌服飾、不買名牌汽車、不買名牌手錶、不到國外觀光旅遊、不願意當房奴,吃飯時也隨身帶著環保筷、環保杯。他們連健身房都不肯去,在同族圈子內流行「0円スポーツ」(零圓運動)、「夜スポ」(夜運),意思是不花錢在夜晚進行的健身運動,這也表示他們在下班後不結伴去喝酒或參加任何夜間活動,寧願在家附近單獨一人沉默地做健身運動。
日本可口可樂公司於二○○九年九月針對四百名四十歲以下的男女上班族進行調查,發現有六成以上的男女都在平日下班後做健行或慢跑等「夜運」,其中最熱門的運動是健行,三人中有一人選擇健行。
我記得一九八○年代的日本年輕女孩很流行買奢侈名牌商品,幾乎全身貼著PRADA、Louis Vuitton、Chanel、Gucci等商標。曾幾何時,這些奢侈名牌商品在年輕人之間竟變成土氣、鄉巴佬的代名詞,難怪上述那些名牌商店會陸續撤出日本,轉移陣地前往中國。目前東京銀座一帶均被UNIQLO、H&M(Hennes & Mauritz AB)、FOREVER 21等新興名牌占領。
某些經濟專家抱怨日本經濟會陷入低成長的原因,問題出在這些不積極消費的「嫌消費世代」身上,指責他們把大眾廉價品牌捧為名牌,卻在不自覺中引領國家走向滅亡,有些專家甚至呼籲應該給現代年輕人灌輸「消費是美德」思想。我反倒認為這些不積極消費的新生代非常環保,雖然我不知道到底是時代造就他們出現,還是他們造就了時代,總之,老一輩的經濟專家拿他們出氣,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或許,這些「嫌消費世代」正在不自覺中默默創造另類資本主義、另類經濟成長也說不定。
三十代(三十-三十九歲,生於一九七○年後,占總人口百分之十四)
男子特徵
三十代前半的男子,已婚者與未婚者各占半數;三十代後半的男子則有六成是已婚者。看來日本男子似乎將婚齡定在三十五歲左右。三十五歲之前的男子不但不急著結婚,半數以上都住在原生家庭,過著大樹蔭下好乘涼的日子。
三十至三十四歲的日本男子最關心旅遊休閒,其次是電腦家電,第三是網路,接下來依次是理財、電影觀劇、電玩、觀看運動比賽、儲蓄、閱讀、美食。排行前十名的關心事物中,理財居第四,儲蓄居第八,可見他們很擔憂自己的未來,半數以上的人都在拚命存錢,這數值比老一代人多,推翻了過往「年輕人只曉得花錢,不懂得存錢」的舊有觀念。
我記得我家大兒子曾說過,他們公司二十代和三十代前半的未婚男子,大部分都心懷存款達一千萬日圓以後再考慮結婚問題的打算,雖然我從未問過他有沒有人真的達到目標,但我明白,日本的二十代男子年均收入僅有三百二十萬日圓,何況他們在公司仍是小職員身分,想存一千萬日圓並非易事。不過從這點亦可看出現代的日本男子跟往昔的舊派男子不一樣,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不樂觀,只得未雨綢繆,以守為攻,用儲蓄方式為自己鋪後路。
男子標籤
キープ君(ki-pukun):保留君
「キープ」是英文的「keep」,後面跟個「君」字,表示女子在遇見理想結婚對象的「本命君」(ほんめいくん/honmeikun)之前所「保留」的男二號;或者女子已有想結婚的對象,對方卻不以為然或有困難,兩人隨時有分手的可能,此時「保留君」便能晉升為男一號的「本命君」。這個詞本為泡沫經濟期間的流行語,按常情來說,應該隨泡沫經濟崩潰而作廢,不知為何竟存活下來,成為日語慣用詞之一。大概是有需求才能存活吧。
「保留君」和中文的「劈腿」意義不同。劈腿是腳踏兩條甚或多條船的行為,表示當事者用情不專,同時與一人以上有明確的交往關係,包括心靈與肉體;但「保留君」只是候補位子,也就是說,你暗戀對方,但對方已有眾人公認的男友或暗戀著別人,只能與你保持較親密的友誼關係。不過,男女間的感情本就無可預測,隨時會風雲突變,「保留君」晉升為「本命君」的機率很大。
女子特徵
三十代前半的女子中,未婚者占三成六;但到了後半,將近七成都是人妻身分。這些女子也是在就職冰河期進公司工作,她們跟男子一樣在大學畢業時為了找工作而飽經風霜,即便結婚,大多數人也沒法辭職當專業主婦,必須與丈夫二人三足齊心協力方能撐起一個小家庭。她們通常選擇懷孕生子期間辭職,待孩子成長至上幼稚園後再跨入社會當有職主婦。
這從統計可以看出,據二○○五年的日本國勢調查,九成以上的三十代前半未婚女子都有工作,而已婚者中有半數是有職主婦;三十代後半的未婚女子也將近九成都有工作,但已婚者的有職主婦則增至五成五。不過,到了四十代,有職主婦的數字便增至七成左右。可見半數以上的三十代已婚女子均身兼工作與育兒的苦差事,難怪有項統計指出,全體日本人中,幸福指數度最高的是三十代專業主婦。這表示,專業主婦已成為另類的社會地位,是現代日本年輕女子憧憬的終生職業。
這個世代的媽媽因膝下有幼兒,沒時間坐在電腦前上網寫部落格或留言,不嫌麻煩勤寫「育兒日記」部落格的世代大部分是二十代前半媽媽。三十代媽媽通常用手機上網,上網的最大目的是查便當做法及食譜,其次是查兒童受傷或生病時的急救方法,第三是搜尋帶孩子外出時的遊樂熱點,第四是網購。
她們頻繁與透過孩子關係而結識的「ママ友」(mamatomo/媽媽友)交換電郵,跟真正的朋友反倒不常聯絡。然而,她們對「媽媽友」的感情僅止於「鄰人以上、朋友未滿」,與對方討論的都是孩子的事,遭遇私人煩惱時還是會向真正的朋友求救。另一個特點是,她們通常自網路和平面雜誌、電視節目吸收新知,但不會輕信這些資訊,而是吸收後暫時儲存在自己的大腦記憶體中,日後再和「媽媽友」團商討,確認其價值與信用度。
女子標籤
アラサー(arasa-):Around 30
這詞是日本服飾業創出的和製英語,Around 30的略稱,專指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的女子。她們剛好處於二十代和三十代的中間地帶,不喜按舊習被歸納為「二十代」或「三十代」,於是這詞一出現立即風行全日本。仔細想想,同樣是二十代或三十代,二十歲和二十九歲的人與三十歲和三十九歲的人,兩者之間相差九歲,難怪處於中間地帶的女子寧願選擇這個新詞。三十五歲至四十四歲則稱為「アラフォー」(arafo-/Around 40)。
我記得台灣出現四年級、五年級的稱呼時,某些我認識的四年級網友竟紛紛後退一步自稱五年級世代,讓我偷笑不已。我可以理解他們的心理,因為他們都是四年八班(一九五九年)或四年九班(一九六○年)的人,等於掛在四年級車尾的人,所以不願意與四年級車頭世代連在一起,深恐別人笑他們是LKK(閩南語「老扣扣」簡稱,老古董之意)。據我所知,這些人都是男性,害我有陣子想破腦袋也想不通他們為何那麼在乎一、兩歲之差。按常情來說,應該是女性比較在乎年齡,沒想到男性也會斤斤計較。而且以我的理解範圍來看,此現象似乎集中在台灣男性身上,相較之下,我覺得無論真實世界或虛擬網路世界,日本女性或大陸男子反倒不在乎公開真實年齡。
男女共通標籤
低温世代(ていおんせだい/teion sedai):低溫世代
泛指在泡沫經濟崩潰後的「失去的十年」期間就職的人,年齡大致是二十至三十五歲。他們受過就職冰河期的考驗與磨練,不理解景氣高峰期的社會瘋狂狀況,進公司後,日本經濟陷入低成長期,既無法期待年薪會逐年增高,又無法辭職找其他工作。大部分人煙酒不沾,緊縮開支,努力存錢並利用網路做些能賺錢的副業。
這世代的特徵是做事踏實,冷靜看待社會,關心環保和公益活動,凡事不求美觀只講實用,不追求虛浮名聲與社會地位,只期望日子可以過得充實。他們另一個特色是不憧憬大都市生活,默默推動「地產地消」(ちさんちしょう/chisanchisyo-)運動,即該地生產的農產品於該地消費的環保型消費方式。日本內閣府曾做過統計,據悉這世代僅有兩成的人對未來不懷希望,反倒是享受過泡沫經濟甜頭的世代視未來為灰色世界。既然有八成的人認為未來社會可以好轉,只能等他們接棒運轉這個社會時,再看他們能做出什麼事。
二十代(二十-二十九歲,生於一九八○年後,占總人口百分之十一)
男子特徵
二十至二十四歲的二十代前半年輕男子,最低學歷是高中畢業,八成以上是高專、高職、大學畢業生,九成四以上未婚。因近年來的金融海嘯,大學畢業出社會後很難找到理想工作,許多畢業生均選擇繼續就讀研究所或主動留級。例如二○一○年春季畢業的大學生中,七人中有一人選擇留級或就讀研究所,畢業生的就職率降至空前未有的百分之六十。但即便擁有研究所碩士學位,也因僧多粥少,可能無法單靠學歷求得大企業高薪職場,工資亦與一般大學本科畢業生相差無幾,年均...
作者序
十八世紀之前,地球上所有國家幾乎都一樣窮,近三百年來才出現貧富差距。
某些國家之所以能擺脫貧困成為富國,在於國家不會沒收老百姓努力賺得的私財,官民一致積極引進其他先進國的技術與制度;那些無法擺脫貧困的國家,很多是自閉國,不讓國民汲取先進技術或國外知識,導致該國老百姓若想出人頭地,只能選擇軍職或官職,靠職權大飽私囊。
日本也是因積極吸收新知而成為富國。據日本內閣府民意調查,一九七○年代起,有九成以上的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小康人家,亦即「一億總中流」現象。然而,有專家指出,二○○五年起,日本社會開始出現貧富差距現象,「窮忙族」(working poor,在職貧窮)有增無減,這些族群雖擁有固定工作,收入卻不足以養家,「一億總中流」現象歸於泡影,整個社會逐漸分裂為貧、富兩層。年輕人是貧困層,老年人是富裕層,這是高齡化引起的社會問題,財富幾乎全集中在六十代、七十代人手中。
日本年輕人甚至帶頭掀起「嫌消費」狂潮,全體在不自覺中以拒絕購買奢侈名牌商品、不消費行動對眼下這個社會提出無言的抗議。某些經濟專家在經濟雜誌撰文批評這些「嫌消費」族將引領國家走向滅亡。我個人雖認為這些經濟專家言之過甚,杞人憂天,不過在我兒子身上的確可以看出「嫌消費」現象並非傳媒小題大作,而是不爭的事實。
舉個簡單例子,某年我家大兒子過生日,我想買個名牌手錶送給他當生日禮物,不料他竟一口婉拒。我本來打算以生日禮物為藉口,留個高價手錶給他當紀念品,待他日後步入老年期時,能有個「媽媽留下的生日禮物」以緬懷往事。他卻回我說:「我們這代人不流行戴手錶也不流行開車。手機正是手錶,走路比開車環保。」
我當時覺得很奇怪,以大兒子就業的企業規模和他的年薪來說,他與同一年進公司的同事應該都有能力穿戴名牌服飾或開輛名牌汽車,至少錢包內也該有張金卡。但我兒子不但沒有金卡,也不戴手錶,身上穿的亦非名牌服飾,而是新興的「廉價名牌」裝。從他住的單身公寓到職場,搭地鐵僅三站,他每天徒步上下班,說這樣不但可以避開擁擠時刻的地鐵人潮,亦可健身,一舉兩得。
我問他:「那你們都把錢花在哪裡?」他說,已婚者把錢花在家庭,單身族都加入公司的工資存款制度,每個月的工資除了各種稅金和福利保險金,還會被扣掉存款額,實際領取的現金並非含稅工資表上的數額。往昔的我也是上班族,當然明白這道理,可是,即便如此,他們手頭應該仍很寬裕。結果他說,他們公司那些未滿三十歲的男子單身族流行組織「追追追會」。
我聽得莫名其妙,什麼叫「追追追會」?原來是旅遊,而且是每年鎖定一個目標,以東京為中心點,在國內東南西北到處追。至於追什麼呢?答案很有趣,例如前年追的是煙火大會,從北海道至九州,全國各地的著名煙火大會都追過;又例如去年追的是祭典,且非一般常見的祭典,而是鎖定全國各地著名的火祭。其他另有各式各樣的目標。總之,旅遊方式跟上一代人完全不同,他們只追鎖定目標,就算一群人結伴到北海道旅遊,也不會去一般旅遊雜誌介紹的觀光勝地。
聽兒子這般說明,我想起最近流行的「歷女」和「鐵子」。前者指喜愛閱讀日本歷史相關書籍並前往全國各地史跡旅遊的女子,據說她們的市場可能擴大至七百億日圓;後者則指鐵道迷女子。
「歷女」和「鐵子」都是二十、三十代女子,她們也是鎖定特定目標東奔西走,而這些鎖定目標到處旅遊的年輕男女,活動範圍均在日本國內。有專家表示,中國、韓國年輕人走的是往昔日本年輕人走過的路線,追求名牌商品、嚮往豪華汽車及花園別墅;但美國和歐州先進國的年輕人則以「酷日本」為指標,跟在現代日本年輕人之後亦步亦趨,目前也在悄悄盛行「嫌消費」風潮。
自從大兒子婉拒我買高價生日禮物給他後,我開始關心日本現代年輕人的潮流及意識趨向,並積極與左鄰右舍的二十代、三十代單身子女聊天,從中得悉他們對職場、戀愛、婚姻、人生等看法。這才發現日本現代年輕人確實在進化,但他們的進化過程並非我熟悉的方向。我們這一代乃至上一代人的進化,是追求物質生活更上一層樓的「前進」,由簡樸趨於奢侈,由低處往高處爬;他們的進化卻是另類的「退化」,由奢侈趨於簡樸,由向前看轉而向後看。
於是,我動筆寫了這本書,從二十代的年輕人逐步回顧至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世代。倘若人生有八十年,類似一輛牽引八個車廂的火車,我的年齡正處於第五輛車廂的前排,剛好可以顧後瞻前,既能看到前面車廂內的樣子,也能看到後面車廂的人到底在幹嘛。雖然我坐在第五輛車廂前排,卻因為我身邊有各世代的人,正如在車廂內叫賣吃食飲料的推車小販,可以前前後後到處走動。
寫完後,我再度觀看前面的車廂時,突然陷於一種既視感。前面車廂的人跟江戶時代的人非常類似,他們似乎穿越時空跑到江戶時代了。而日本傳媒危言聳聽的貧富差距以及下層階級社會,似乎也不存在。日本於戰後便拆除所有階級之分,目前大概只有天皇家能與西方國家所謂的上流階級並肩,而西方國家所謂的下層階級,也就是體力勞動者,在日本也並非貧困層。如此看來,日本確實是「一億總中流」國家,大部分國民均為中產階級。就此意義來說,加拿大、韓國、愛爾蘭、瑞典等也都是「總中流」社會國家。
日本年輕人世代中確實有一群收入較低的人,但與其他國家真正的下層階級比之,根本不足以顧影自憐。他們即便收入再低,也能當不愁吃穿的「家裡蹲」或跑到其他國家成為無業遊民的「海外繭居族」,這算哪門子的下層階級?何況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那代人,懷中摟著不少資產,除非上一代人長生不老,否則這些資產總有一天會落到下一代人手中。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孤獨死」與「孤族」、「無緣社會」等這幾項社會問題。東京二十三區每天平均有十名「個族」、「孤族」於死後數天數週甚至數個月才被人發現遺體的「孤獨死」例子,且以男性居多。這些「孤族」男性並非舉目無親的天涯孤客,也並非無子女可投靠的高齡者,只因生前與老家或子女、鄰居毫無交流,過著孤獨日子,最後以「孤獨死」結束人生。日本在高度經濟成長那段時期,地方城市的年輕人為出人頭地,紛紛離鄉背井前往大都市就業。有些人無所作為,逐漸與老家失去聯繫,甚至與兄弟姐妹斷絕關係;有些人在子女成家立業後,老來失去老伴,卻不聽子女勸導,依舊固守獨居生活,最後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去。這正是日本從一無所有的戰敗廢墟國一飛沖天成為富國,卻在半個世紀後所迎來的後果。」
總結說來,由年輕人在前面開路的日本社會火車頭,到底將駛往哪個方向?老實說,我也無從預知。
十八世紀之前,地球上所有國家幾乎都一樣窮,近三百年來才出現貧富差距。
某些國家之所以能擺脫貧困成為富國,在於國家不會沒收老百姓努力賺得的私財,官民一致積極引進其他先進國的技術與制度;那些無法擺脫貧困的國家,很多是自閉國,不讓國民汲取先進技術或國外知識,導致該國老百姓若想出人頭地,只能選擇軍職或官職,靠職權大飽私囊。
日本也是因積極吸收新知而成為富國。據日本內閣府民意調查,一九七○年代起,有九成以上的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小康人家,亦即「一億總中流」現象。然而,有專家指出,二○○五年起,日本...
目錄
前言
20代男子標籤
裙裝男子/便當男子/乙男/草食男/雜食系/巢籠男子/御宅爸爸/電車男/請教君/型男
20代女子標籤
森林系女孩/相機女子/蟻女/網咖女子/肉食女/歷女/干物女/素敵女子/腐女/鐵子/三手
20代男女共通標籤
離世代/嫌消費世代/泡沫後世代/無緣社會/跳槽窮人/海外繭居族/犒賞窮人/網咖難民/成人尼特族/十二月病/格差婚/邊走邊吃族/外朝族/超商約會
30代男子標籤
中年童貞/保留君/足君/體面老公/小職員/爸爸友/志趣相投父子/專業主夫
30代女子標籤
Around 30/敗犬/晚婚、晚產的女子/仙人掌女/Mart族/Hot Mama/婆婆/公園登台
30代男女共通標籤
低溫世代/團塊第二代/寄生單身族/隱蔽青年、繭居族/大拇指族/個族/豪華婚禮/事實婚/離婚歷/式場離婚/成田離婚
40代男子標籤
住在老婆娘家的女婿/螢火蟲族/通知回家的電話/身心俱疲症候群
40代女子標籤
歐巴桑軍團/Hanako族/老爸辣妹/聖誕蛋糕
40代男女共通標籤
泡沫世代/新人類/3D族/3K/螞蟻螽斯/頂客族/大人家族
50代男子標籤
二十世紀歐吉桑/窗邊族/橫出世/失樂園/自宅難民
50代女子標籤
女權運動/annon族/導航姬
50代男女共通標籤
斷層世代/鑰匙兒童/熟年離婚
60代男子標籤
男介世代/瘋癲族/大型垃圾/社區登台
60代女子標籤
六十歲前後的女子/鼴鼠女/巣鴨女/有房、有車、沒婆婆
60代男女共通標籤
團塊世代/核心家庭/新成田離婚/無會話高齡者
70代男女共通標籤
太陽族/團地族/斜陽族/三種神器
前言
20代男子標籤
裙裝男子/便當男子/乙男/草食男/雜食系/巢籠男子/御宅爸爸/電車男/請教君/型男
20代女子標籤
森林系女孩/相機女子/蟻女/網咖女子/肉食女/歷女/干物女/素敵女子/腐女/鐵子/三手
20代男女共通標籤
離世代/嫌消費世代/泡沫後世代/無緣社會/跳槽窮人/海外繭居族/犒賞窮人/網咖難民/成人尼特族/十二月病/格差婚/邊走邊吃族/外朝族/超商約會
30代男子標籤
中年童貞/保留君/足君/體面老公/小職員/爸爸友/志趣相投父子/專業主夫
30代女子標籤
Around 30/敗犬/晚婚、晚產...
商品資料
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期:2011-09-16ISBN/ISSN:978986173669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