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約翰.哈特利
定價:NT$ 350
優惠價:88 折,NT$ 308
本商品已絕版
在熱絡的網路上傳貼文、分享與回應交流中,
數位原住民已主導了未來的知識與產業創新。
你必須擁抱數位素養,才能成為贏家!
數位時代關鍵的文化素養,
已成為改寫教育內容、創造知識經濟的能量,
也將是下一輪民主世代,必備也必須競逐的政治話語權及場域!
無論是熱衷上網的網民、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
都必須聽取文化研究學者哈特利的建言。
審定、導讀:簡妙如(中正大學電傳所副教授)
陳光興(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鄭國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 推薦
微網誌、討論區和社群網站,正熱熱鬧鬧地上演著全民書寫盛事。在複雜的網路世界裡,我們如何引領系統走向創新的未來?如何看待數位時代的新媒體型態,如何正視數位世界的新奇、互動、創意特質?
因《解讀電視》一書享譽盛名的文化研究學者約翰.哈特利,以鉅觀的理論架構,穿透當前的數位文化現象,交出這本《全民書寫運動》。他檢視從印刷媒體走向數位影音多媒體的歷史變遷,就媒體的科技及文化形式,論證網絡社會裡的媒體運作型態,探討熱衷貼文分享的網友、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在數位浪潮中應該積極努力的方向。
哈特利認為,數位時代的發展關鍵,將是能否善用「數位素養」。經由數位科技,我們自由地讀寫並用,並透過社會網絡參與公共領域、為知識交流貢獻一己之力。我們不僅可以在商業和社群環境中發展個人事業,創造經濟與文化上的價值,連帶開創了集體智慧的知識成長模式。
哈特利由這種以社會網絡為基礎的市場形態,延伸出「創意產業」的核心運作邏輯,認為這正可全面推動創意革新、知識成長與人類福祉。
五十年前,文化研究學者霍加特交出經典之作《讀寫能力的用途》;五十年後,哈特利延伸了霍加特的理念,交出又一部鉅作。有別於一般的個案現象討論,哈特利的系統性分析,讓我們更明瞭網絡運作的社會、文化與經濟價值,清楚創意產業的創新模式、價值鍊及經濟體系,也同時捕捉到數位世代眾多文化現象的深層意涵。
作者簡介:
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
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著名的傳播與文化研究學者,同時也是教師、作者、編輯,在媒體、新聞學、流行文化、創業產業等主題的研究成果斐然。
一九七八年,他和約翰.費斯克(John Fisk)合著的《解讀電視》(Reading Television),首創以文化角度正視商業電視節目對我們的影響,奠定他的學術聲譽與思想先鋒地位。
他出版過廿本專書與兩百多篇論文,廣受引用。他的著作包括《文化研究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ies)、《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多人合著)、《創意產業讀本》(Creative Industries)、Television Truths(Blackwell 2007)、Uses of Television (Routledge 1999)等。他同時也是《文化研究國際期刊》的編輯。
哈特利目前任教於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是澳洲研究委員會的傑出研究獎學金得主,亦是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與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他是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學院的創辦院長,於二○○六年成為第一位獲頒傑出教授名銜的教授,更以其學術成就於二○○九年獲頒澳洲AM三等勳銜。
譯者簡介:
鄭百雅
畢業於交通大學外文系,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曾任職公關公司、流行文化領域研究計畫助理,現為自由譯者。譯文賜教:yaerbabe@gmail.com。
審定 簡妙如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現任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所副教授。研究領域:媒體文化研究、閱聽人研究、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媒體改革及文化政策批判、媒介科技文化現象研究。
名人推薦:
在數位符碼海中長泳,你需要多一點文化理解能力
鄭國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
我透過Gmail收到編輯來信,信中有兩個附件,一個是微軟Office格式的doc檔,大小為97k,是這本書的新書資料卡,另一個是名為「1115final.rar」的壓縮檔,610k。我右手握著滑鼠,食指點擊了一下,我的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Ubuntu 11.10跳出視窗,詢問我要將兩個檔案下載到哪裡,我滑動樹狀資料夾,選擇「Dropbox」,然後下載。
下載完的同時,這兩個新進入我Dropbox檔案夾的檔案也開始同時上傳到Dropbox的雲端伺服器,然後同步到我其他安裝了Dropbox的數位終端,包括我另一台Asus的小筆電跟Android系統的Xoom平板電腦。我將壓縮檔解開在同一個資料夾內,裡頭有八個doc檔,分別是這本書的八個章節。
我在Xoom上安裝了兩個相容於平板的文件閱讀App,其中「Word to Go」顯然比「Quick Office」在表現上好許多,因此我決定將前者設定為預設開啟方式……
***
以上即是我的數位生活脈絡。這樣的檔案接收與讀取過程,在五年前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當時的Ubuntu作業系統還沒有那麼友善,Dropbox這家雲端硬碟服務還沒有出現,小筆電或Android平板電腦也都不存在於市場中。人類歷史上沒有過如此快速的變化,尤其在數位領域,我們也從未對於「識讀」有如此急迫的需求。
如今,成千上萬人每天都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使用著僅僅五年前並不存在的技術。身為「數位媒體工作者」,我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達十四個小時以上,這也是我的工作伙伴以及許多在同一個圈子裡的朋友共同的生活方式。我很習慣在電腦螢幕上看文字,事實上,我每天在電腦螢幕上讀的文字或資訊量的總和可能是這本書全文的好幾倍,但是要說是閱讀,卻也不完全是;我的確看了許多文字,也在當下理解了其意義,並可能還加以反芻再分享出去。但是網路文章充滿超連結,就算沒有連結,我也可以用滑鼠左鍵選取我不懂或是想了解更多的關鍵字,按右鍵透過Google去搜尋,然後又是另一段閱讀的開始。140個字成為我的腦神經與全球網際網路的共識,超過140字就是另一次閱讀的起點。
(如果你是一口氣從這篇文章的開頭看到這裡,沒有間斷去檢查一下Facebook上是否出現了紅色未讀訊息記號,也沒有分神檢查是否收到智慧型手機上WhatsApp或Line傳來的好友訊息,那看來你還保持著閱讀而非瀏覽的能力,可以繼續看下去;然而如果你已經間斷,也不用擔心,因為很多人都跟你一樣,包括我在內,因為我在Google Doc裡寫這篇文章時中斷了不知幾次去檢查Gmail與Facebook上的新訊息。)
從學生時代,我作媒體研究、發文批判媒體,到畢業後整個投入到數位媒體世界,對於傳統的媒體素養學說如何與快速演化的數位傳播科技接軌,我一直非常有興趣。閱讀哈特利探討數位時代文化素養的《全民書寫運動》——或著應該說,在Xoom平板上讀取哈特利這本書的譯稿doc文件檔——著實幫助我拾回了一點對當今傳播現象的文化理解能力,而不只是當個身陷其中的重度使用者。就像是在數位符碼海中長泳,總算有個喘口氣的機會。
哈特利並不是坊間那些熱賣的未來趨勢書籍的作者,身為文化研究學者,哈特利在《全民書寫運動》裡,沒有提供迷惘的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或連是否該迷惘也不知道的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s)任何指導性的解答,而是返回文化研究的起源,去了解現在的庶民——或說鄉民——如何在與科技互動的過程中實踐反身性與創造力。
我時常把「數位素養」掛在嘴邊,因為這是我推動的各項計劃之核心。在全球之聲中文版,我努力希望集結網民多元視角,關注另類議題,再藉由協同翻譯,讓人人能夠跨越語言藩籬與遠方網民同步參與公共事務;在PanSci泛科學新聞網,我邀請台灣科學人一起用社群網站跟部落格將科學變得有趣、讓公共議題的科學面向變得可親、變得可以討論;在D Academy數位文化學院,我試著跳過熱門的3C消費、創業行銷等「主流數位議題」,把焦點放在被台灣數位社群忽略的數位學習、數位公益、數位治理等。
上述的幾個計劃都獲得不錯的迴響,但也都遇到成長的瓶頸。我不免著急,因而有時會將數位素養當成一種從上至下的能力灌輸,或是用來彌補數位落差的水泥漿,覺得其他人「怎麼連……都不懂呢?」或是氣悶著想「應該要用……才有效率啊!」,而這正是哈特利極力避免的。這對於我正在推動的幾個數位計劃來說,是個很即時的警訊。
最後,這篇「推薦文」如果是我平常自己發表在部落格上的文章,那麼守門人就只會是我自己以及我腦中想像的讀者,所以我可能會更隨意斷句、隨意插入突然想到的概念,但因為這篇推薦文會放在書裡頭,所以我特別寫得有條理一點……(好吧,如果你還是覺得很跳躍,那就快點進入正文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1 |
6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13 |
7折以上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約翰.哈特利
優惠價: 88 折, NT$ 308 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在熱絡的網路上傳貼文、分享與回應交流中,
數位原住民已主導了未來的知識與產業創新。
你必須擁抱數位素養,才能成為贏家!
數位時代關鍵的文化素養,
已成為改寫教育內容、創造知識經濟的能量,
也將是下一輪民主世代,必備也必須競逐的政治話語權及場域!
無論是熱衷上網的網民、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
都必須聽取文化研究學者哈特利的建言。
審定、導讀:簡妙如(中正大學電傳所副教授)
陳光興(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鄭國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 推薦
微網誌、討論區和社群網站,正熱熱鬧鬧地上演著全民書寫盛事。在複雜的網路世界裡,我們如何引領系統走向創新的未來?如何看待數位時代的新媒體型態,如何正視數位世界的新奇、互動、創意特質?
因《解讀電視》一書享譽盛名的文化研究學者約翰.哈特利,以鉅觀的理論架構,穿透當前的數位文化現象,交出這本《全民書寫運動》。他檢視從印刷媒體走向數位影音多媒體的歷史變遷,就媒體的科技及文化形式,論證網絡社會裡的媒體運作型態,探討熱衷貼文分享的網友、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在數位浪潮中應該積極努力的方向。
哈特利認為,數位時代的發展關鍵,將是能否善用「數位素養」。經由數位科技,我們自由地讀寫並用,並透過社會網絡參與公共領域、為知識交流貢獻一己之力。我們不僅可以在商業和社群環境中發展個人事業,創造經濟與文化上的價值,連帶開創了集體智慧的知識成長模式。
哈特利由這種以社會網絡為基礎的市場形態,延伸出「創意產業」的核心運作邏輯,認為這正可全面推動創意革新、知識成長與人類福祉。
五十年前,文化研究學者霍加特交出經典之作《讀寫能力的用途》;五十年後,哈特利延伸了霍加特的理念,交出又一部鉅作。有別於一般的個案現象討論,哈特利的系統性分析,讓我們更明瞭網絡運作的社會、文化與經濟價值,清楚創意產業的創新模式、價值鍊及經濟體系,也同時捕捉到數位世代眾多文化現象的深層意涵。
作者簡介:
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
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著名的傳播與文化研究學者,同時也是教師、作者、編輯,在媒體、新聞學、流行文化、創業產業等主題的研究成果斐然。
一九七八年,他和約翰.費斯克(John Fisk)合著的《解讀電視》(Reading Television),首創以文化角度正視商業電視節目對我們的影響,奠定他的學術聲譽與思想先鋒地位。
他出版過廿本專書與兩百多篇論文,廣受引用。他的著作包括《文化研究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ies)、《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多人合著)、《創意產業讀本》(Creative Industries)、Television Truths(Blackwell 2007)、Uses of Television (Routledge 1999)等。他同時也是《文化研究國際期刊》的編輯。
哈特利目前任教於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是澳洲研究委員會的傑出研究獎學金得主,亦是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與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他是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學院的創辦院長,於二○○六年成為第一位獲頒傑出教授名銜的教授,更以其學術成就於二○○九年獲頒澳洲AM三等勳銜。
譯者簡介:
鄭百雅
畢業於交通大學外文系,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曾任職公關公司、流行文化領域研究計畫助理,現為自由譯者。譯文賜教:yaerbabe@gmail.com。
審定 簡妙如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現任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所副教授。研究領域:媒體文化研究、閱聽人研究、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媒體改革及文化政策批判、媒介科技文化現象研究。
名人推薦:
在數位符碼海中長泳,你需要多一點文化理解能力
鄭國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
我透過Gmail收到編輯來信,信中有兩個附件,一個是微軟Office格式的doc檔,大小為97k,是這本書的新書資料卡,另一個是名為「1115final.rar」的壓縮檔,610k。我右手握著滑鼠,食指點擊了一下,我的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Ubuntu 11.10跳出視窗,詢問我要將兩個檔案下載到哪裡,我滑動樹狀資料夾,選擇「Dropbox」,然後下載。
下載完的同時,這兩個新進入我Dropbox檔案夾的檔案也開始同時上傳到Dropbox的雲端伺服器,然後同步到我其他安裝了Dropbox的數位終端,包括我另一台Asus的小筆電跟Android系統的Xoom平板電腦。我將壓縮檔解開在同一個資料夾內,裡頭有八個doc檔,分別是這本書的八個章節。
我在Xoom上安裝了兩個相容於平板的文件閱讀App,其中「Word to Go」顯然比「Quick Office」在表現上好許多,因此我決定將前者設定為預設開啟方式……
***
以上即是我的數位生活脈絡。這樣的檔案接收與讀取過程,在五年前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當時的Ubuntu作業系統還沒有那麼友善,Dropbox這家雲端硬碟服務還沒有出現,小筆電或Android平板電腦也都不存在於市場中。人類歷史上沒有過如此快速的變化,尤其在數位領域,我們也從未對於「識讀」有如此急迫的需求。
如今,成千上萬人每天都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使用著僅僅五年前並不存在的技術。身為「數位媒體工作者」,我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達十四個小時以上,這也是我的工作伙伴以及許多在同一個圈子裡的朋友共同的生活方式。我很習慣在電腦螢幕上看文字,事實上,我每天在電腦螢幕上讀的文字或資訊量的總和可能是這本書全文的好幾倍,但是要說是閱讀,卻也不完全是;我的確看了許多文字,也在當下理解了其意義,並可能還加以反芻再分享出去。但是網路文章充滿超連結,就算沒有連結,我也可以用滑鼠左鍵選取我不懂或是想了解更多的關鍵字,按右鍵透過Google去搜尋,然後又是另一段閱讀的開始。140個字成為我的腦神經與全球網際網路的共識,超過140字就是另一次閱讀的起點。
(如果你是一口氣從這篇文章的開頭看到這裡,沒有間斷去檢查一下Facebook上是否出現了紅色未讀訊息記號,也沒有分神檢查是否收到智慧型手機上WhatsApp或Line傳來的好友訊息,那看來你還保持著閱讀而非瀏覽的能力,可以繼續看下去;然而如果你已經間斷,也不用擔心,因為很多人都跟你一樣,包括我在內,因為我在Google Doc裡寫這篇文章時中斷了不知幾次去檢查Gmail與Facebook上的新訊息。)
從學生時代,我作媒體研究、發文批判媒體,到畢業後整個投入到數位媒體世界,對於傳統的媒體素養學說如何與快速演化的數位傳播科技接軌,我一直非常有興趣。閱讀哈特利探討數位時代文化素養的《全民書寫運動》——或著應該說,在Xoom平板上讀取哈特利這本書的譯稿doc文件檔——著實幫助我拾回了一點對當今傳播現象的文化理解能力,而不只是當個身陷其中的重度使用者。就像是在數位符碼海中長泳,總算有個喘口氣的機會。
哈特利並不是坊間那些熱賣的未來趨勢書籍的作者,身為文化研究學者,哈特利在《全民書寫運動》裡,沒有提供迷惘的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或連是否該迷惘也不知道的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s)任何指導性的解答,而是返回文化研究的起源,去了解現在的庶民——或說鄉民——如何在與科技互動的過程中實踐反身性與創造力。
我時常把「數位素養」掛在嘴邊,因為這是我推動的各項計劃之核心。在全球之聲中文版,我努力希望集結網民多元視角,關注另類議題,再藉由協同翻譯,讓人人能夠跨越語言藩籬與遠方網民同步參與公共事務;在PanSci泛科學新聞網,我邀請台灣科學人一起用社群網站跟部落格將科學變得有趣、讓公共議題的科學面向變得可親、變得可以討論;在D Academy數位文化學院,我試著跳過熱門的3C消費、創業行銷等「主流數位議題」,把焦點放在被台灣數位社群忽略的數位學習、數位公益、數位治理等。
上述的幾個計劃都獲得不錯的迴響,但也都遇到成長的瓶頸。我不免著急,因而有時會將數位素養當成一種從上至下的能力灌輸,或是用來彌補數位落差的水泥漿,覺得其他人「怎麼連……都不懂呢?」或是氣悶著想「應該要用……才有效率啊!」,而這正是哈特利極力避免的。這對於我正在推動的幾個數位計劃來說,是個很即時的警訊。
最後,這篇「推薦文」如果是我平常自己發表在部落格上的文章,那麼守門人就只會是我自己以及我腦中想像的讀者,所以我可能會更隨意斷句、隨意插入突然想到的概念,但因為這篇推薦文會放在書裡頭,所以我特別寫得有條理一點……(好吧,如果你還是覺得很跳躍,那就快點進入正文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1 |
6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13 |
7折以上 | 4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