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莊祖宜
定價:NT$ 360
本商品已絕版
以清淺之筆,寫深度之藝,寫得有味有料,「該脆的脆,該濃的濃,該燙口的熱呼呼」,豐富了食物書寫的範式。——蔡珠兒
出於一股「有如火花引燃油田,奔放流竄不可收拾」的澎湃熱情,莊祖宜從學術殿堂奔向廚房,投筆從刀,放棄博士改當廚師,搖身變為「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風靡了飲食界和文化圈。這是莊祖宜出版的第二本書,功力火候更上層樓,書中集結了過去三年間,對於買菜、做菜和吃喝飲食的生活記錄,內容包括紮實有料的食譜,孕育、生養兒女的身體領悟,餐飲界軼聞、潮流的報導,以及深刻的觀察與評論。
把專業廚師的想法和技術,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傳達給所有想做菜的人
遊走東西文化之間、穿梭學院與廚界,作者自許做為廚藝專業人士與一般大眾的橋樑,把廚師們的想法和技術,乃至國際餐飲界的爭議和共識,用最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出來。作者致力拆解廚藝基本功,特別著重「那些技術上很關鍵,但一般食譜頂多隨筆帶過的小細節」,並且闡釋原理細說因由,讓讀者不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以後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掌握基本功,開水變雞湯
做菜最重要的是基本工,只要原則掌握好,材料和程序不打馬虎眼,最陽春的菜色也可以很吸引人。一旦掌握了基本功,下廚的更大的樂趣在於精益求精與繼往開來:已經會做的菜要如何做得更熟練、更精巧、更美觀?已經十拿九穩的技術要如何應用於不熟悉的食材與菜色?
分享,是做菜最大的樂趣!
無論家常小菜或是滿漢全席,做菜最終都為了供人享用,因此最大的快樂就在於「分享」。本書即是作者廚藝心得與飲饌樂趣集大成的極致分享。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飲食文字,有料、有趣、有味、有人,而且有觀點。正是食物書寫(food writing)的夢幻文體!」——名作家也是資深廚娘的蔡珠兒如此盛讚本書!
作者簡介:
莊祖宜
師大英語系畢,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鑽研人類學多年,自覺難以突破,又發現菜倒是愈做愈好,於是在2006年放下博士論文,申請進入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學習專業烹飪課程。2007年隨夫婿履新香港,應徵進入大飯店從廚房學徒做起,並開始經營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分享烹飪心得與專業廚房內的所見所聞。2010年再隨夫寓居上海,並生下兒子述海。嶄新的生命歷程激發出更多豐美的飲食文學篇章。曾做過歌手、出過專輯「愛情未成年」,也當過國中老師、大學助教,也曾兼職翻譯。
名人推薦:
【推薦序】
好味夢幻體/蔡珠兒
冬風呼呼,寒雨簌簌,晚上收到電子檔書稿,本想隨意翻翻,先看個目錄梗概,可是那字好像有黏性,一頁又一頁,沾著食指怎也放不下,就這麼一篇篇看下去,愈讀愈high。終於忍不住,忿然拍案而起,推開電腦跑到廚房──肚子餓,手更癢,非得去做個菜療飢止癢。冰箱正好有一袋小薯仔,於是切蔥熱鍋,做起書裡的「寧式蔥燒洋芋」。
小薯煮軟了,壓扁煎黃,僅以油鹽蔥花調味,簡單到暈,卻又酥香甜糯,暖胃貼心,好吃到不行。寒夜深深,這玲瓏粉潤的小東西,讓我振奮抖擻,元氣淋漓,恨不得再去煮蛋、烤雞、蒸刈包、打美乃滋,一道道操作演練,琢磨箇中的撇步竅門。好書就有這魔力,能挑動神經,激發熱情,有如火花引燃油田,奔放流竄不可收拾。
三年前,莊祖宜出了第一本書《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寫自己變節叛逃,投筆從刀,放棄博士改做廚師的經歷。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轟動武林,風靡飲食界和文化圈,網民書迷臉友粉絲,紛紛聞香而來,拜倒在她的鍋旁砧邊(我也是一個哩)。大家都拭目翹首,不知道接下來,這個身手不凡的新人,會使出什麼拳腳功夫?也有人等著看好戲:半自傳的可口故事講完了,還有啥花招?
三年後,終於盼到她的第二本書,果然沒白等,這書飽滿有料,功力火候更上層樓,讓我讀得津津有味,欣羨不已,口水差點淹了電腦。對呀對呀,就是這樣,這就是我理想中的飲食文字,有料,有趣,有味,有人,而且有觀點,這正是「食物書寫」(food writing)的夢幻文體啊。
怎樣單面煎魚?四季豆如何青翠?五分鐘可以做麵包?洗碗機能煮出溏心蛋?鹽漬瘦肉就不乾澀?烤雞用大火還是中火?甩鍋子是耍噱頭嗎?「梅納反應」為何美味?此書清晰曉暢,深入淺出,一招招娓娓道來,拆解演繹基本功,帶出「技術上很關鍵,但一般食譜頂多隨筆帶過的小細節」,並且畫龍點睛,闡釋原理細說因由,讓人不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以後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大家都相信,廚師一定有秘訣,什麼獨門配方、神奇醬汁、或者阿嬤姨婆傳下來的食譜,實則說穿了,絕活秘方不過是基本功,日夜操練熟能生巧,自能抓到關鍵找出竅門,進而衍生新創。鬼佬不也說,「魔鬼就在細節裡」(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然而,一般食譜不知因為懶惰、無知還是藏私,只是浮泛掠過,極少提點關鍵技法,遑論闡釋原理,此書拳拳到肉,切中要害重點,令人獲益良多,我這老廚娘就學到不少哩。
除了紮實有料的食譜,這本書也是好看的報導,深刻的觀察和評論。灣仔街市風情,紐約刈包風雲,奧勒岡的路邊攤,東港的黑鮪魚,上海的生煎饅頭,飲食如稜鏡,折射映照文化與價值觀。現在流行家常菜?廚房鬧起科學革命?分子料理在搞什麼鬼?台菜有什麼競爭力?芫荽的氣味,飲料的價值,原來都有深重的文化差異?M形和ㄇ形社會,哪個才是美食天堂?祖宜懂行,餐飲界的現象與潮流,軼聞或爭論,經她一說,就眉清目楚,引人入勝。
而最精彩的,當然是高手過招,看她跟名廚切磋論劍。台中的「鹽之華」,香港的「桃花源」,用功的女廚師Dana,「分子廚藝」的理論大師艾維提斯(Herve This),還有──哎呀,我又要流口水了──西班牙廚神阿德利亞(Ferran Adria)。祖宜的第一手報導,非但難得,而且大扣大鳴,火花四濺,生動又有深度,內行人看出門道,外行人看著也鮮辣熱鬧。
祖宜叛逃學院,投奔廚界,在新田野安身立命,豈只「土著化」,簡直「阿凡達」了。但她其實不是變節,而是跨界,成為永遠的「無間道」,刀筆並用,兩手開弓,既是熱切主觀的土著報導人,也是冷眼客觀的人類學家,她出入不同體系,穿梭多重的文化系統,採擷來精彩好料,以學院的思路和眼光,把專業的現象和潛規則,轉譯為常民語言。
她客氣,說自己只是「專業廚界和社會大眾的中介橋樑」,但這中介轉譯,可不只是掮客經紀,很考見識功力,我以為書中有不少篇章,近乎人類學大師吉爾茲(Clifford Geertz)提出的「深度描述」(thick description),細密厚實,有深入獨到的觀點。
而這觀點,與文化脈絡密不可分,再套用吉爾茲的話,就是要具備「當地知識」(local knowledge)。祖宜出身常春藤,又學西廚,旅居海外,卻不輕華重洋,絕非「丈八燈台,照遠不照近」,反而返思觀照,經常從近取譬,在自身文化汲取靈感,交涉對話,融會貫通。你看,她比較紐約的「pork-belly bun」和台式刈包,又和Dana研究,如何把蚵仔麵線做成西式前菜,創意妙想無窮。
當地知識,更是在地的食風食材,祖宜善於採集和嘗試,廣徵博引,取精用宏,總能找到好東西,是個身體力行的「土食愛好者」(locavore),於我心有戚戚焉。她在香港學煲湯,去了上海做菜飯,田野採集廣泛不拘,那道寧波鍋燒洋芋,就是她跟家裡「阿姨」學來的。
祖宜此書,除了寫得有味有料,「該脆的脆,該濃的濃,該燙口的熱呼呼」,豐富了食物書寫的範式,宏觀來看,也很有社會意義。
這些年來,食物書寫大行其道,幾近氾濫成災,書市固然汗牛充棟,短訊微博臉書,更滿佈粥點麵飯,彈牙之聲不絕於耳。吃喝嘛,誰不會?阿貓阿狗都能說上一嘴,眾聲喧嘩,零敲散打,飲饌之道遂瑣碎割裂,斷簡殘篇,只見粗識皮毛的達人(例如我啦),難有博雅多學,廣深俱備,像祖宜這樣的通才。
另方面,廚藝漸成表演和奇觀(spectacle),有如新型的馬戲團,耍寶炫技,言不及義,常人不是輕忽,就是望而生畏,難以領會認同。烹飪被瑣碎化和娛樂化,和一般人的距離愈來愈遠。
這本書以清淺之筆,寫深度之藝,讓人讀了心動手癢,躍躍欲試,想必能激起很多人下廚,動口說菜,不如動手做菜。在這總是不景氣,食物又老出問題的年代,自己做菜,不但雅潔爽口,更加衛生健康,經濟合宜,而且是種自救行動,從食物學習生活技能,了解人類和風土的深密關係。
我有幸為此書作序,自覺揩油沾光,更有幸的是,我幾次吃過祖宜燒的菜,親炙她的灶下風采。在香港,她烤了「嘉美雞」,自己去骨的小羊腿;在上海,她做了南瓜小麵糰(gnocchi),雲南牛肝菌雞捲,配上浦東來的有機菜。她穿花拂柳,有西廚的細密嚴謹,又有中廚的揮灑隨心,最重要的是,她的菜就像她的文章,底蘊是濃郁的熱情。吃人的嘴軟,何況美味難忘,這是我偏心,卻也是親身見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6折5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4 |
7折 | 1 |
7折以上 | 2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3 |
3折 | 4 |
5折 | 65 |
6折 | 3 |
7折 | 23 |
無折 | 6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莊祖宜
定價:NT$ 360
本商品已絕版
以清淺之筆,寫深度之藝,寫得有味有料,「該脆的脆,該濃的濃,該燙口的熱呼呼」,豐富了食物書寫的範式。——蔡珠兒
出於一股「有如火花引燃油田,奔放流竄不可收拾」的澎湃熱情,莊祖宜從學術殿堂奔向廚房,投筆從刀,放棄博士改當廚師,搖身變為「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風靡了飲食界和文化圈。這是莊祖宜出版的第二本書,功力火候更上層樓,書中集結了過去三年間,對於買菜、做菜和吃喝飲食的生活記錄,內容包括紮實有料的食譜,孕育、生養兒女的身體領悟,餐飲界軼聞、潮流的報導,以及深刻的觀察與評論。
把專業廚師的想法和技術,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傳達給所有想做菜的人
遊走東西文化之間、穿梭學院與廚界,作者自許做為廚藝專業人士與一般大眾的橋樑,把廚師們的想法和技術,乃至國際餐飲界的爭議和共識,用最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出來。作者致力拆解廚藝基本功,特別著重「那些技術上很關鍵,但一般食譜頂多隨筆帶過的小細節」,並且闡釋原理細說因由,讓讀者不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以後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掌握基本功,開水變雞湯
做菜最重要的是基本工,只要原則掌握好,材料和程序不打馬虎眼,最陽春的菜色也可以很吸引人。一旦掌握了基本功,下廚的更大的樂趣在於精益求精與繼往開來:已經會做的菜要如何做得更熟練、更精巧、更美觀?已經十拿九穩的技術要如何應用於不熟悉的食材與菜色?
分享,是做菜最大的樂趣!
無論家常小菜或是滿漢全席,做菜最終都為了供人享用,因此最大的快樂就在於「分享」。本書即是作者廚藝心得與飲饌樂趣集大成的極致分享。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飲食文字,有料、有趣、有味、有人,而且有觀點。正是食物書寫(food writing)的夢幻文體!」——名作家也是資深廚娘的蔡珠兒如此盛讚本書!
作者簡介:
莊祖宜
師大英語系畢,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鑽研人類學多年,自覺難以突破,又發現菜倒是愈做愈好,於是在2006年放下博士論文,申請進入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學習專業烹飪課程。2007年隨夫婿履新香港,應徵進入大飯店從廚房學徒做起,並開始經營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分享烹飪心得與專業廚房內的所見所聞。2010年再隨夫寓居上海,並生下兒子述海。嶄新的生命歷程激發出更多豐美的飲食文學篇章。曾做過歌手、出過專輯「愛情未成年」,也當過國中老師、大學助教,也曾兼職翻譯。
名人推薦:
【推薦序】
好味夢幻體/蔡珠兒
冬風呼呼,寒雨簌簌,晚上收到電子檔書稿,本想隨意翻翻,先看個目錄梗概,可是那字好像有黏性,一頁又一頁,沾著食指怎也放不下,就這麼一篇篇看下去,愈讀愈high。終於忍不住,忿然拍案而起,推開電腦跑到廚房──肚子餓,手更癢,非得去做個菜療飢止癢。冰箱正好有一袋小薯仔,於是切蔥熱鍋,做起書裡的「寧式蔥燒洋芋」。
小薯煮軟了,壓扁煎黃,僅以油鹽蔥花調味,簡單到暈,卻又酥香甜糯,暖胃貼心,好吃到不行。寒夜深深,這玲瓏粉潤的小東西,讓我振奮抖擻,元氣淋漓,恨不得再去煮蛋、烤雞、蒸刈包、打美乃滋,一道道操作演練,琢磨箇中的撇步竅門。好書就有這魔力,能挑動神經,激發熱情,有如火花引燃油田,奔放流竄不可收拾。
三年前,莊祖宜出了第一本書《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寫自己變節叛逃,投筆從刀,放棄博士改做廚師的經歷。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轟動武林,風靡飲食界和文化圈,網民書迷臉友粉絲,紛紛聞香而來,拜倒在她的鍋旁砧邊(我也是一個哩)。大家都拭目翹首,不知道接下來,這個身手不凡的新人,會使出什麼拳腳功夫?也有人等著看好戲:半自傳的可口故事講完了,還有啥花招?
三年後,終於盼到她的第二本書,果然沒白等,這書飽滿有料,功力火候更上層樓,讓我讀得津津有味,欣羨不已,口水差點淹了電腦。對呀對呀,就是這樣,這就是我理想中的飲食文字,有料,有趣,有味,有人,而且有觀點,這正是「食物書寫」(food writing)的夢幻文體啊。
怎樣單面煎魚?四季豆如何青翠?五分鐘可以做麵包?洗碗機能煮出溏心蛋?鹽漬瘦肉就不乾澀?烤雞用大火還是中火?甩鍋子是耍噱頭嗎?「梅納反應」為何美味?此書清晰曉暢,深入淺出,一招招娓娓道來,拆解演繹基本功,帶出「技術上很關鍵,但一般食譜頂多隨筆帶過的小細節」,並且畫龍點睛,闡釋原理細說因由,讓人不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以後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大家都相信,廚師一定有秘訣,什麼獨門配方、神奇醬汁、或者阿嬤姨婆傳下來的食譜,實則說穿了,絕活秘方不過是基本功,日夜操練熟能生巧,自能抓到關鍵找出竅門,進而衍生新創。鬼佬不也說,「魔鬼就在細節裡」(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然而,一般食譜不知因為懶惰、無知還是藏私,只是浮泛掠過,極少提點關鍵技法,遑論闡釋原理,此書拳拳到肉,切中要害重點,令人獲益良多,我這老廚娘就學到不少哩。
除了紮實有料的食譜,這本書也是好看的報導,深刻的觀察和評論。灣仔街市風情,紐約刈包風雲,奧勒岡的路邊攤,東港的黑鮪魚,上海的生煎饅頭,飲食如稜鏡,折射映照文化與價值觀。現在流行家常菜?廚房鬧起科學革命?分子料理在搞什麼鬼?台菜有什麼競爭力?芫荽的氣味,飲料的價值,原來都有深重的文化差異?M形和ㄇ形社會,哪個才是美食天堂?祖宜懂行,餐飲界的現象與潮流,軼聞或爭論,經她一說,就眉清目楚,引人入勝。
而最精彩的,當然是高手過招,看她跟名廚切磋論劍。台中的「鹽之華」,香港的「桃花源」,用功的女廚師Dana,「分子廚藝」的理論大師艾維提斯(Herve This),還有──哎呀,我又要流口水了──西班牙廚神阿德利亞(Ferran Adria)。祖宜的第一手報導,非但難得,而且大扣大鳴,火花四濺,生動又有深度,內行人看出門道,外行人看著也鮮辣熱鬧。
祖宜叛逃學院,投奔廚界,在新田野安身立命,豈只「土著化」,簡直「阿凡達」了。但她其實不是變節,而是跨界,成為永遠的「無間道」,刀筆並用,兩手開弓,既是熱切主觀的土著報導人,也是冷眼客觀的人類學家,她出入不同體系,穿梭多重的文化系統,採擷來精彩好料,以學院的思路和眼光,把專業的現象和潛規則,轉譯為常民語言。
她客氣,說自己只是「專業廚界和社會大眾的中介橋樑」,但這中介轉譯,可不只是掮客經紀,很考見識功力,我以為書中有不少篇章,近乎人類學大師吉爾茲(Clifford Geertz)提出的「深度描述」(thick description),細密厚實,有深入獨到的觀點。
而這觀點,與文化脈絡密不可分,再套用吉爾茲的話,就是要具備「當地知識」(local knowledge)。祖宜出身常春藤,又學西廚,旅居海外,卻不輕華重洋,絕非「丈八燈台,照遠不照近」,反而返思觀照,經常從近取譬,在自身文化汲取靈感,交涉對話,融會貫通。你看,她比較紐約的「pork-belly bun」和台式刈包,又和Dana研究,如何把蚵仔麵線做成西式前菜,創意妙想無窮。
當地知識,更是在地的食風食材,祖宜善於採集和嘗試,廣徵博引,取精用宏,總能找到好東西,是個身體力行的「土食愛好者」(locavore),於我心有戚戚焉。她在香港學煲湯,去了上海做菜飯,田野採集廣泛不拘,那道寧波鍋燒洋芋,就是她跟家裡「阿姨」學來的。
祖宜此書,除了寫得有味有料,「該脆的脆,該濃的濃,該燙口的熱呼呼」,豐富了食物書寫的範式,宏觀來看,也很有社會意義。
這些年來,食物書寫大行其道,幾近氾濫成災,書市固然汗牛充棟,短訊微博臉書,更滿佈粥點麵飯,彈牙之聲不絕於耳。吃喝嘛,誰不會?阿貓阿狗都能說上一嘴,眾聲喧嘩,零敲散打,飲饌之道遂瑣碎割裂,斷簡殘篇,只見粗識皮毛的達人(例如我啦),難有博雅多學,廣深俱備,像祖宜這樣的通才。
另方面,廚藝漸成表演和奇觀(spectacle),有如新型的馬戲團,耍寶炫技,言不及義,常人不是輕忽,就是望而生畏,難以領會認同。烹飪被瑣碎化和娛樂化,和一般人的距離愈來愈遠。
這本書以清淺之筆,寫深度之藝,讓人讀了心動手癢,躍躍欲試,想必能激起很多人下廚,動口說菜,不如動手做菜。在這總是不景氣,食物又老出問題的年代,自己做菜,不但雅潔爽口,更加衛生健康,經濟合宜,而且是種自救行動,從食物學習生活技能,了解人類和風土的深密關係。
我有幸為此書作序,自覺揩油沾光,更有幸的是,我幾次吃過祖宜燒的菜,親炙她的灶下風采。在香港,她烤了「嘉美雞」,自己去骨的小羊腿;在上海,她做了南瓜小麵糰(gnocchi),雲南牛肝菌雞捲,配上浦東來的有機菜。她穿花拂柳,有西廚的細密嚴謹,又有中廚的揮灑隨心,最重要的是,她的菜就像她的文章,底蘊是濃郁的熱情。吃人的嘴軟,何況美味難忘,這是我偏心,卻也是親身見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4 |
7折 | 1 |
7折以上 | 2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3 |
3折 | 4 |
5折 | 65 |
6折 | 3 |
7折 | 23 |
無折 | 6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6折5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