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280
優惠價:9 折,NT$ 252
本商品已絕版
現在的社會是──
.10年沒有加薪;考15張證照還是只能拿到新人薪資。
.新鮮人進不了自己喜歡的行業;工作多年的人,愈轉職薪資可能愈低。
.雙薪家庭才能生活;看樣子40歲才能結婚成家。
.工作機會都是時薪、派遣、兼差之類的,很少正職出缺。
.房貸要揹到70歲,多數人永遠不敢生第二胎。
這是日本NHK電視台跟三菱總合研究所共同合作的全國性調查結果,本書發表之後震驚了全日本,掀起日本媒體與出版界至今不衰退的「○○歲要如何」話題風潮。你認為臺灣年輕人面臨的情況會比日本好嗎?
(政府的統計方式是,社會每五年算一個世代。而目前35歲左右的青年,總人數占最多,高於各年齡層。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臺、日的狀況非常雷同。)
畢業很久了沒找到工作、工作很久了沒存下積蓄、積蓄很久了頭款還不夠購屋、購屋和生小孩好難兼顧、成年男女首次結婚的年紀逼近35歲……我們要如何脫困?
這不止是35歲世代的問題,因為,20年後國家的未來,便是由35歲的世代所負擔。如果35歲的人們,無法安心工作,不想(或不能)在職場出頭、不敢規畫未來,如何能成為日後景氣與繁榮的支柱?
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本書採訪上萬人,歸納出25種狀況,也就是個人必須有的25種覺悟(或者準備),包括:
換跑道通常得花很長時間準備,否則就意味著從零開始領低薪;
找個能安定下來的工作,是最危險的想法!不斷進修才可能存活;
你不能常常換工作,但卻得時時注意能不能找到新工作。
愛你所作的工作,而非做你所愛的工作,比較快有出頭天……
想在就業市場上有機會,你「一輩子都必須重複這樣的學習動作」。
——全球知名社會學者紀登斯
我們知道,打造更好的未來,不能全指望政府或地方政策,但一個日本小村落還是做到了。日本岡山縣的一個村長,提供居民住宅與育兒的支援,成功打造安心育兒的環境,不只讓離鄉的年輕人回鄉創業,更讓十五個家庭移居到村落中生活,找到工作機會。
而在英國,出現了很多「協助就業」的公司,兩年間已經協助十萬人就業,這不只是幫忙找工作而已,還提供行業狀況介紹、職能訓練等服務,以「分段計酬」的方式收費,幫求職和求才者找到真正的長久工作。在政府支持下,他們準備再幫助五十萬人找到長久的工作,他們的辦法是?
日本政府參考了英國的做法,開始建立工作卡制度,讓求職者在企業第一線接受實用性的訓練,並可支薪,日後更有可能直接獲得企業錄用;而企業方面,想降低流動率,必須放棄以往刊登人事廣告的求才方式,長期與人力供應單位配合(落實工作卡制度),重新分析工作內容,提供兼顧家庭的工作方式,例如,優衣庫能讓店長每天只工作八小時,促成女性就業的活躍;大和證券則能做到讓員工七點回家。
書中為你第一手採訪了各種面臨困境的35歲世代,每一種困境都意味著一種必須趕緊改掉的舊式觀念、必須盡快揚棄的舊式做法。本書提供的真實故事,不只是提出「政策」方法,更需要企業管理者發揮創意,改進管理方式;同時更需要三十五歲世代的人改變觀念與做法。我們的富裕未來,才有可能找回來。
作者簡介:
NHK「日本的明天」計畫
「日本的明天」計畫,是NHK投入全體播報人力的計畫,針對全球共同面對的課題,徹底進行採訪,企圖找出線索,打造更好的未來。面對巨變中的世界,NHK從多面向角度分析日本的現況與未來,並思考今後理想中的社會應該是什麼面貌。
三菱總合研究所
擁有約七百名研究員,是日本代表性的綜合智庫。成立於1970年,專業領域廣泛,包括企業經營、基礎架構整備、教育、醫療、社福、環保、資源、能源、安全防災、尖端科技、資訊科技等。針對企業、國家、地方政府面對的問題,建議解決方式,甚至協助執行。
譯者簡介:
江裕真
輔大管研所、中央資管系畢,曾任財經雜誌編輯。
譯有《M型社會》、《一本讀通杜拉克》、《再貴也能賣到翻》、《史上最強哲學入門》、《壽司幹嘛轉來轉去》、《現在就開始 芬蘭式教育》等商管及實用書,以及《灰色的彼得潘:池袋西口公園6》、《G少年冬戰爭:池袋西口公園7》、《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追想五斷章》、《算計》等小說。
名人推薦:
日本正在搶救未來,那臺灣呢?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二○○九年的五月六日起,以「日本的明天」為名的系列專題下,日本公共電視台NHK播出紀錄片《搶救三十五歲的明天──來自未來的建言》深度調查報告。
其中包括了一份針對當時日本三十五歲(一九七四年生,也就是六三年次,或者說臺灣社會中廣義的六年級)世代為中心的萬人問卷調查,抽樣母體是包括了一九七一至一九七四年出生的兩百萬人,結果引起觀眾廣大的迴響,收視率竟然突破了一○%,直追一些評價較差的黃金檔偶像劇。在日本東北海嘯與核電廠爆炸成為新聞焦點之前,相關的討論在日本社會與學術界已經持續了兩年之久。NHK所做的深度報導與問卷分析,構成了本書出版的主要內容。
為什麼要搶救35歲?
在日本,三十五歲的人代表了戰後嬰兒潮(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十年出生者,主要就是臺灣社會所謂的四年級)的第二代,也就是所謂「團塊世代」的下一代。他們在《日本第一》(傅高義〔Ezra F. Vogel〕於一九七○年末出版的)經濟起飛的年代成長,也是自一九五○年代初期以來各年齡層當中人口最多的一代,此後的日本出生人口逐漸衰減。這個看似最幸福的一代,卻可能面對日本社會結構中各種惡化的經濟與人口趨勢。
簡單地說,本書正是以三十五歲這個年齡的群體為主,建構出日本崩世代的面貌。究竟三十五歲的日本崩世代面對了哪些問題?
從大環境來看,經濟高速成長的好日子不再,景氣衰退、工作貧窮與失業問題持續惡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從家庭結構來看,高齡化與少子化造成勞動人口撫養比例的上升,對老年醫護的財務支出壓垮了三十五歲這個世代,而他們自身繳了一輩子的社會保險金,二十年後卻必須面對全民健保與國民年金等福利制度的破產,這就是明天的日本!
與過去朝氣蓬勃的團塊世代相比,這些經濟與人口上的結構性問題,也導致日本崩世代在心理狀態上大異其趣,我們不妨稱之為「悲觀化」與「下流化」。
根據本書的調查結果,發現不到四成的受訪者對未來的經濟生活表示樂觀,卻有將近五成的受訪者對未來抱持悲觀態度。此外,日本民眾曾認為自己是無階級的中產社會,但調查顯示原來自認為是中產階級的比例,在崩世代當中僅有不到三五%,反而有四七%的人認為自己是中下階級或下層階級。
從日本看臺灣的三十五歲崩世代
介紹到這裡,同屬於三十五歲世代的許多讀者,想必已經感同身受。
在台灣勞工陣線出版的《崩世代》一書中,我跟幾位共同作者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壓力下,臺灣青壯年勞動力也面對了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三大危機,而我們臺灣社會針對這些中長期政經趨勢的危機意識、及各種相關的社會研究與因應對策等,恐怕還遠遠落後於日本。
從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的成長數據來看,臺灣跟日本的距離大約是十三至十五年之間,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的國民所得換算成美元的購買力,與十五年前(一九九六年)的日本相當,如果「其他條件類似或不變」,臺灣在十五年之內就會面對與日本社會類似的嚴重問題。舉例來說,目前臺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約占總人口比率的一一%,經建會人力規劃處預估臺灣的老齡化程度,大約在二○二五年會追上日本目前的老齡化水準,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將超過總人口的兩成。
更嚴重的是,當我們拿日本跟臺灣數據對比時,「其他條件類似或不變」的假設並不成立,臺灣近年來某些社會問題惡化的程度,已經遠超過日本過去十五年來最糟的歷史紀錄。
以失業率來說,二○○九年日本創下近三十年來最高紀錄的失業率五‧二%,臺灣同期的失業率已經飆高到五‧七%;以貧富差距來說,臺灣的最高所得家庭的前五分之一對後五分之一平均收入比例,在二○○一年突破六倍,之後就居高不下,但日本過去十五年來此一比率,大致還能維持在五倍以下;以出生率來說,日本過去十五年的總合生育率,也就是適合生育年齡的夫妻所生子女數,降到每對男女僅生育一‧三人,臺灣在二○一○年已經狂跌到每對男女生育數少於一人。因此,面對日本社會的惡化趨勢,我們非但不能竊喜,還必須戒慎恐懼。
整體而言,以現有的趨勢來看,臺灣的崩世代──以三十五歲為中心的所謂六、七年級生的前景,恐怕只會比日本更糟。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開始,就認真面對並且改變惡化的社會趨勢,「明天的臺灣」可能比「明天的日本」更為悲觀。
臺灣與日本面對的是相同問題
在我們撰寫《崩世代》時,雖然沒有任何一位作者讀過本書(主要原因是日語不夠好),但《崩世代》與《搶救35歲》這兩本書的內容卻有驚人的類似性。例如,《崩世代》的作者群平均年齡正是三十五歲,筆者本人就是一九七四年出生,而且兩本書的開頭,都請讀者們想像臺灣與日本崩世代在二十年後,也就是他們五十五歲時的生活環境,兩書所指出的社會危機,判斷也十分類似,歡迎讀者自行參閱。
與《崩世代》相比,日本NHK電視台的長處在於採訪了許多三十五歲日本民眾的真實生活處境,使得《搶救35歲》可讀性倍增,對關注日本文化面貌、希望對其社會趨勢有所掌握的讀者來說,閱讀本書必定會有重大收穫。對我這個關注臺灣《崩世代》社會議題的人來說,與本書更是相見恨晚,相信欣賞日本文化或媒體專業、以及熱愛臺灣社會的您,也會有同樣的深刻感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6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優惠價: 9 折, NT$ 252 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現在的社會是──
.10年沒有加薪;考15張證照還是只能拿到新人薪資。
.新鮮人進不了自己喜歡的行業;工作多年的人,愈轉職薪資可能愈低。
.雙薪家庭才能生活;看樣子40歲才能結婚成家。
.工作機會都是時薪、派遣、兼差之類的,很少正職出缺。
.房貸要揹到70歲,多數人永遠不敢生第二胎。
這是日本NHK電視台跟三菱總合研究所共同合作的全國性調查結果,本書發表之後震驚了全日本,掀起日本媒體與出版界至今不衰退的「○○歲要如何」話題風潮。你認為臺灣年輕人面臨的情況會比日本好嗎?
(政府的統計方式是,社會每五年算一個世代。而目前35歲左右的青年,總人數占最多,高於各年齡層。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臺、日的狀況非常雷同。)
畢業很久了沒找到工作、工作很久了沒存下積蓄、積蓄很久了頭款還不夠購屋、購屋和生小孩好難兼顧、成年男女首次結婚的年紀逼近35歲……我們要如何脫困?
這不止是35歲世代的問題,因為,20年後國家的未來,便是由35歲的世代所負擔。如果35歲的人們,無法安心工作,不想(或不能)在職場出頭、不敢規畫未來,如何能成為日後景氣與繁榮的支柱?
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本書採訪上萬人,歸納出25種狀況,也就是個人必須有的25種覺悟(或者準備),包括:
換跑道通常得花很長時間準備,否則就意味著從零開始領低薪;
找個能安定下來的工作,是最危險的想法!不斷進修才可能存活;
你不能常常換工作,但卻得時時注意能不能找到新工作。
愛你所作的工作,而非做你所愛的工作,比較快有出頭天……
想在就業市場上有機會,你「一輩子都必須重複這樣的學習動作」。
——全球知名社會學者紀登斯
我們知道,打造更好的未來,不能全指望政府或地方政策,但一個日本小村落還是做到了。日本岡山縣的一個村長,提供居民住宅與育兒的支援,成功打造安心育兒的環境,不只讓離鄉的年輕人回鄉創業,更讓十五個家庭移居到村落中生活,找到工作機會。
而在英國,出現了很多「協助就業」的公司,兩年間已經協助十萬人就業,這不只是幫忙找工作而已,還提供行業狀況介紹、職能訓練等服務,以「分段計酬」的方式收費,幫求職和求才者找到真正的長久工作。在政府支持下,他們準備再幫助五十萬人找到長久的工作,他們的辦法是?
日本政府參考了英國的做法,開始建立工作卡制度,讓求職者在企業第一線接受實用性的訓練,並可支薪,日後更有可能直接獲得企業錄用;而企業方面,想降低流動率,必須放棄以往刊登人事廣告的求才方式,長期與人力供應單位配合(落實工作卡制度),重新分析工作內容,提供兼顧家庭的工作方式,例如,優衣庫能讓店長每天只工作八小時,促成女性就業的活躍;大和證券則能做到讓員工七點回家。
書中為你第一手採訪了各種面臨困境的35歲世代,每一種困境都意味著一種必須趕緊改掉的舊式觀念、必須盡快揚棄的舊式做法。本書提供的真實故事,不只是提出「政策」方法,更需要企業管理者發揮創意,改進管理方式;同時更需要三十五歲世代的人改變觀念與做法。我們的富裕未來,才有可能找回來。
作者簡介:
NHK「日本的明天」計畫
「日本的明天」計畫,是NHK投入全體播報人力的計畫,針對全球共同面對的課題,徹底進行採訪,企圖找出線索,打造更好的未來。面對巨變中的世界,NHK從多面向角度分析日本的現況與未來,並思考今後理想中的社會應該是什麼面貌。
三菱總合研究所
擁有約七百名研究員,是日本代表性的綜合智庫。成立於1970年,專業領域廣泛,包括企業經營、基礎架構整備、教育、醫療、社福、環保、資源、能源、安全防災、尖端科技、資訊科技等。針對企業、國家、地方政府面對的問題,建議解決方式,甚至協助執行。
譯者簡介:
江裕真
輔大管研所、中央資管系畢,曾任財經雜誌編輯。
譯有《M型社會》、《一本讀通杜拉克》、《再貴也能賣到翻》、《史上最強哲學入門》、《壽司幹嘛轉來轉去》、《現在就開始 芬蘭式教育》等商管及實用書,以及《灰色的彼得潘:池袋西口公園6》、《G少年冬戰爭:池袋西口公園7》、《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追想五斷章》、《算計》等小說。
名人推薦:
日本正在搶救未來,那臺灣呢?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二○○九年的五月六日起,以「日本的明天」為名的系列專題下,日本公共電視台NHK播出紀錄片《搶救三十五歲的明天──來自未來的建言》深度調查報告。
其中包括了一份針對當時日本三十五歲(一九七四年生,也就是六三年次,或者說臺灣社會中廣義的六年級)世代為中心的萬人問卷調查,抽樣母體是包括了一九七一至一九七四年出生的兩百萬人,結果引起觀眾廣大的迴響,收視率竟然突破了一○%,直追一些評價較差的黃金檔偶像劇。在日本東北海嘯與核電廠爆炸成為新聞焦點之前,相關的討論在日本社會與學術界已經持續了兩年之久。NHK所做的深度報導與問卷分析,構成了本書出版的主要內容。
為什麼要搶救35歲?
在日本,三十五歲的人代表了戰後嬰兒潮(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十年出生者,主要就是臺灣社會所謂的四年級)的第二代,也就是所謂「團塊世代」的下一代。他們在《日本第一》(傅高義〔Ezra F. Vogel〕於一九七○年末出版的)經濟起飛的年代成長,也是自一九五○年代初期以來各年齡層當中人口最多的一代,此後的日本出生人口逐漸衰減。這個看似最幸福的一代,卻可能面對日本社會結構中各種惡化的經濟與人口趨勢。
簡單地說,本書正是以三十五歲這個年齡的群體為主,建構出日本崩世代的面貌。究竟三十五歲的日本崩世代面對了哪些問題?
從大環境來看,經濟高速成長的好日子不再,景氣衰退、工作貧窮與失業問題持續惡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從家庭結構來看,高齡化與少子化造成勞動人口撫養比例的上升,對老年醫護的財務支出壓垮了三十五歲這個世代,而他們自身繳了一輩子的社會保險金,二十年後卻必須面對全民健保與國民年金等福利制度的破產,這就是明天的日本!
與過去朝氣蓬勃的團塊世代相比,這些經濟與人口上的結構性問題,也導致日本崩世代在心理狀態上大異其趣,我們不妨稱之為「悲觀化」與「下流化」。
根據本書的調查結果,發現不到四成的受訪者對未來的經濟生活表示樂觀,卻有將近五成的受訪者對未來抱持悲觀態度。此外,日本民眾曾認為自己是無階級的中產社會,但調查顯示原來自認為是中產階級的比例,在崩世代當中僅有不到三五%,反而有四七%的人認為自己是中下階級或下層階級。
從日本看臺灣的三十五歲崩世代
介紹到這裡,同屬於三十五歲世代的許多讀者,想必已經感同身受。
在台灣勞工陣線出版的《崩世代》一書中,我跟幾位共同作者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壓力下,臺灣青壯年勞動力也面對了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三大危機,而我們臺灣社會針對這些中長期政經趨勢的危機意識、及各種相關的社會研究與因應對策等,恐怕還遠遠落後於日本。
從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的成長數據來看,臺灣跟日本的距離大約是十三至十五年之間,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的國民所得換算成美元的購買力,與十五年前(一九九六年)的日本相當,如果「其他條件類似或不變」,臺灣在十五年之內就會面對與日本社會類似的嚴重問題。舉例來說,目前臺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約占總人口比率的一一%,經建會人力規劃處預估臺灣的老齡化程度,大約在二○二五年會追上日本目前的老齡化水準,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將超過總人口的兩成。
更嚴重的是,當我們拿日本跟臺灣數據對比時,「其他條件類似或不變」的假設並不成立,臺灣近年來某些社會問題惡化的程度,已經遠超過日本過去十五年來最糟的歷史紀錄。
以失業率來說,二○○九年日本創下近三十年來最高紀錄的失業率五‧二%,臺灣同期的失業率已經飆高到五‧七%;以貧富差距來說,臺灣的最高所得家庭的前五分之一對後五分之一平均收入比例,在二○○一年突破六倍,之後就居高不下,但日本過去十五年來此一比率,大致還能維持在五倍以下;以出生率來說,日本過去十五年的總合生育率,也就是適合生育年齡的夫妻所生子女數,降到每對男女僅生育一‧三人,臺灣在二○一○年已經狂跌到每對男女生育數少於一人。因此,面對日本社會的惡化趨勢,我們非但不能竊喜,還必須戒慎恐懼。
整體而言,以現有的趨勢來看,臺灣的崩世代──以三十五歲為中心的所謂六、七年級生的前景,恐怕只會比日本更糟。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開始,就認真面對並且改變惡化的社會趨勢,「明天的臺灣」可能比「明天的日本」更為悲觀。
臺灣與日本面對的是相同問題
在我們撰寫《崩世代》時,雖然沒有任何一位作者讀過本書(主要原因是日語不夠好),但《崩世代》與《搶救35歲》這兩本書的內容卻有驚人的類似性。例如,《崩世代》的作者群平均年齡正是三十五歲,筆者本人就是一九七四年出生,而且兩本書的開頭,都請讀者們想像臺灣與日本崩世代在二十年後,也就是他們五十五歲時的生活環境,兩書所指出的社會危機,判斷也十分類似,歡迎讀者自行參閱。
與《崩世代》相比,日本NHK電視台的長處在於採訪了許多三十五歲日本民眾的真實生活處境,使得《搶救35歲》可讀性倍增,對關注日本文化面貌、希望對其社會趨勢有所掌握的讀者來說,閱讀本書必定會有重大收穫。對我這個關注臺灣《崩世代》社會議題的人來說,與本書更是相見恨晚,相信欣賞日本文化或媒體專業、以及熱愛臺灣社會的您,也會有同樣的深刻感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6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