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你無需了解蛋白質內部的螺旋結構,
也能掌握食材天性,做出美味佳餚!
經典鉅著《食物與廚藝》作者最新力作
細數食材特性、烹調原理與變化應用,解開成就佳餚的美味關鍵
再怎麼有創意的廚師,想做出美味餐點,還是得依照食物天性來發揮,並以堅實的科學為後盾,了解食材的各種特質,這是廚藝創作變化的基本法則。《食物與廚藝》作者哈洛德.馬基,從數十年來對食物和廚藝的精研中,擷取出日常烹飪烘焙的實用知識,並親身試驗,修正結果。本書讓我們從根本了解食材該如何挑選、處理、保存和烹調,破除廚房中的一知半解,當然也是解答各式疑難雜症的下廚指引。
市面上的食譜多不勝數,作者為何撰寫這本書?食譜雖多,卻很少說明食物、烹飪用具的基本特性,以及該怎麼挑選、保存各項食材?烹調時該留意哪些食物安全及營養問題?遇到意外時該怎麼辦?甚至如何判斷哪個版本的食譜較佳?是否會誤判食譜的指示?或是如何依據手邊的材料來調整食譜?……這些都是一般食譜無法提供,卻是烹飪時的必備知識。《廚藝之鑰》正是為了回應上述問題而寫,不僅告訴你廚房中會發生的事實,並提供符合科學又實用的建議。
《廚藝之鑰》是每個人的廚房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更是廚藝的基本養成書,以上下兩冊囊括6章廚房、18章食材相關知識。當你在廚房中遇上任何疑惑時,別在網路上窮蒐正誤難辨的資料,翻開《廚藝之鑰》吧!
本書特色
1. 提供廚房以及料理過程的正確知識
.水煮食物時,在水中加鹽能保住更多風味和營養素;
.錫箔紙不適合包裹酸性食物,也不宜鋪在非鋁製的平底鍋鍋底;
.盡量使用冷的自來水烹調;熱的自來水中可能含有水管中的可溶性金屬物質。
2. 破除錯誤的烹調認知
.低功率的電爐具加熱食物的效率通常比高功率的瓦斯爐高,因為電爐具所產生的熱能大都進入食物,較少散失到空氣中;
.大滾的水並沒有比小滾的水高溫,只是更會冒泡。
3. 食物的保存與處理,出其不意的簡單方便
.新鮮莓果買回家後,浸入50℃的熱水30~40秒,便足以殺死莓果表面的黴菌,瀝乾水分後冷藏可保鮮多日;
.奶油表面很容易變質,因此使用前要把表面刮除,只使用下方新鮮的部分;肉片和肉塊也一樣。
4. 挑戰並改良既定的傳統烹調技巧
.炒蔬菜不必先放熱油,直接放入冷鍋中悶煮,待熟透出水後加入少量食用油略微香煎即可,省油又健康;
.煮蛋可把蛋置於64℃的水溫30~60分鐘,蛋白剛好凝結,能讓整顆蛋從蛋殼中滑出。
5. 精準掌握食材特性和處理原則,教你食譜沒有教的事
.恢復蘆筍甜味的方法:將蘆筍置入冷水中一小時,並在水中加入1~2匙的糖;
.避免肉塊烤過熟:提前取出烤箱,肉塊表面的餘熱會持續往內部擴散。
作者簡介:
★2005年美國美食雜誌Bon Appétit年度美食作家
★《時代雜誌》2008年全球百大影響人物
★ 代表作《食物與廚藝》獲得國際專業廚師學會(IACP)評選為經典烹飪用書、美國餐飲界最高榮譽詹姆士.畢爾德基金會評選為最佳食物類參考用書,以及英國《衛報》評選近十年最佳食物類用書。
哈洛德.馬基是世界知名的食物和烹飪科學作家,先後在加州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攻讀物理學和英國文學,因《食物與廚藝》一書奠定權威地位。他也為《科學》期刊、《世界百科全書》、《紐約時報》撰文,在美國餐飲學院、加拿大廚師聯合會等職業專業學校授課,也在美國科學促進會、丹佛自然史博物館、費米研究室等學術專業研討會演講,並常受邀至各大新聞媒體廣播節目。
新作《廚藝之鑰》是《食物與廚藝》的實踐篇,下廚及烹飪科學的必讀之作。
譯者簡介:
鄧子衿,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目前專職科學編輯。幼年曾隨外祖母種菜宰雞,長大後假日喜歡逛傳統市場,希望以後有機會嘗試打獵。
章節試閱
對於經常購買並吃進肚子的食物,我們通常都很熟悉。我們烹調的次數越多,就越了解這些食物本身,以及它們會展現的特性。然而,食物的價值與特性,取決於食物的來歷和本質,就算我們每天接觸這些食物,也不容易看清這兩點。但當我們對食物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做出正確的挑選與處理。
我在學生時代首次接觸到食物豐富的內在世界。那是數十多年前,當時我走到圖書館某個陌生的角落,看到一排又一排關於食品科學及農業的書籍。我隨手翻看,剛開始時覺得頗為震驚,又挺有意思的。
書中有顯微照片,拍的是肉類的纖維以及纖維在烹調後會如何收縮,還有優格及乳酪中的微生物、美乃滋裡彼此推擠的油滴,以及麵團上薄如蟬翼的麩質。但不久之後,我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在此之前幾年,我就已停止繼續往科學的領域深究,但現在我發現自己一心嚮往食物背後的奧祕,想了解構成食物的蛋白質、澱粉和脂肪等分子的本質與特性展現。能夠知道為何肉類在適當烹調下能保持多汁而煮過頭卻會變柴、了解牛奶濃縮成優格和乳酪後質地及風味為何變得如此豐富,以及何以發酵完全的麵包摸起來像是有生命般,真是讓人興奮不已。
相較於食物,我們並不熟悉科學的語言及概念,我也知道這種陌生的感覺會讓人卻步。先試著忍耐看過去,不用太顧慮細節。一開始只需知道那些是細節,細節有助你了解烹調,且烹調得更好。等到你遇到問題,你也真的想了解某些特定知識時,就可以把本書中簡短的解釋當成鑰匙,打開等著你一探究竟的世界。
◎食物是什麼?
食物是複雜、動態的脆弱材料。
大部分的食物來自於活的植物與動物,它們是自然界中最複雜與活躍的生物。新鮮蔬果、雞蛋、優格以及水箱中的貝類等,在你購買的時候都仍是活的。
而活的東西是很脆弱的。他們在正常情況下能夠繁衍,在錯誤狀況下則會死亡而且腐敗。物理壓力(太熱或太冷)、過多或過少的新鮮空氣,以及搶先人類食用的微生物,都會使生物組織受到損壞。食物在採收、清洗、包裝、運送到市場以及販賣時,都需要控制在適當溫度下,並且小心處理。這些作為我們食物的植物與動物,是歷經了數千年的培育和篩選,品種多到數不清,且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
大部分的食物都是由農場、牧場或工廠所生產的,而這些地方離廚房很遠。食物得經過培育、採收、處理、包裝、運送到市場、拆封,然後才能陳列。食物的品質能夠讓我們判斷食物的潛力發揮到多高,了解它提供了多少營養,以及由外觀、質地與風味所帶來的樂趣。許多因素都能決定食物的品質,包括植物與動物最初的品種,這些植物與動物的生長過程,以及在農場與市場中食物處理的方式。
@
◎選擇食物
好廚藝始於好食材。廚藝能夠遮掩平庸甚至不良食材的缺點,但無法讓它們變身為美味菜餚。你放入購物車的食物都有各自的來歷。食物的基因特質,其改良種或品系,還有從農場到陳列架上所經歷的所有過程,都會影響食物的品質以及我們處理食物的方式。
考慮你自己的優先順序,並且有意識地挑選食物。如果生產方式及烹調後的滋味對你來說很重要,那麼就要先確認供應者的憑證再據以挑選。
沒有任何生產方式能擔保食物的品質。以傳統或另類方式生產的食物,都有可能在採收與隨後的處理過程中,遭到不當處理或毀壞。
食物品質的訊息,就埋藏在它們自身之中。
在購買調理食品時,要確認其成分表。
食物買來後要小心照料,才能維持食物品質。回程途中如果車內太熱,也會和其他階段的不當處理一樣,對食物造成損害。
◎食物的調味
調味意味著平衡並調整食物的風味,使吃的人感到愉快。
人們對風味的感受也不同,因此沒有絕對的好味道,這是人類天性造成的,無法避免。每個人遺傳到不同的味覺受體,有的人對於某些味道或氣味就是特別敏銳,但是對於另一些味道或氣味就完全沒反應。有些人天生味蕾就比別人多。不過每個人在年長之後,味覺和嗅覺的整體敏銳度都會下降。
好廚師要能夠接納風味的不同感受。要放開心胸,了解自己對於哪些風味較敏銳或遲鈍,然後在進行調味時納入考量。如果有人在食物端上桌之後,要求再自行調味,你也不要覺得不快。味道乃風味的基礎,而氣味則是風味的上層自由結構。幫食物調味,就是要讓基本的味道達到平衡,並讓氣味盡可能充實。
在食物起鍋前,一定要確認調味是否恰當。食物的風味會隨著烹調過程而改變,我們期待風味能藉著烹調融合成一個整體,但過程中通常也會流失某些想要的風味香調。
以上菜時的溫度來調味,因為溫度會大幅影響我們對風味的感受。在熱食中,鹹味、苦味和大部分的香味會較為凸顯。
調味時要不斷試味道,然後問自己這些問題:
.夠鹹嗎?味道會不會太平淡?
.如果加入檸檬汁或是醋,其酸味能使風味更明亮、更刺激食慾嗎?一般而言,酸味平衡風味並使之更為凸顯,但其功用常受到低估。
.食物的鮮味或甜味是否足以承載香氣?
.我想要的氣味是否消失或被蓋住了?是否需要再加一次調味料以回復香氣?倘若再添補一些香草、香料、奶油或是帶青草味的橄欖油,香氣能變得更飽滿嗎?
@
◎安全的烹調
食物中經常有許多有害的微生物,即便清洗甚至烹調之後仍無法完全去除。生菜沙拉等許多營養豐富的食物通常都是生吃,或只有稍微過水汆燙,沒弄好就會讓人生病。高溫能快速殺死有害微生物,但也會破壞原本的美味。食物煮熟之後,除非我們妥善保存,否則安全的食用期通常也只有幾個小時。
這件事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估計,美國每天有20萬人因為食物污染而生病,因此死亡則有十數人。安全又美味的食物當然可能,但是得費心費功夫,要遵守的規則也不容易,因為食物與微生物本身都不是簡單的東西。不過所有進廚房烹調的人,依舊得費這番功夫,這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
我父親喜歡幾乎全生的漢堡。他會說:「在烤架附近晃一晃就可以了。」所以經常因此鬧肚子。絞肉最容易遭受有害的微生物污染。後來他搬到我住處附近,我開始有機會幫他煮東西。我告訴他,我們得好好處理一下他吃漢堡的習慣,然後研究出一種安全的烹調方式。做出來的漢堡雖然只是稍微烤一下,但保證可以安全食用。從此以後,我們兩人都得以無憂無慮地享受漢堡。
不要因為下列的規則太多而直接放棄。這些規則只是一些基礎習慣針對特定情況的應用方式而已。生鮮食材要冷藏並保持乾淨;以適當方式烹調;煮好之後立即上菜;剩菜要立即冷藏。從現在開始,煮菜時要考量食品安全,設立你自己的規則,小小的動作會大幅增進你的食品安全。習慣成自然之後,你就會同時把安全與美味放在心上。
在烹調過程中,危險主要來自於尖銳的邊緣、電動機器和高溫。廚房中發生的意外傷害其實都是可預期的。某些符合常識的習慣就可大幅降低意外傷害的機率。
先拔掉切割機、研磨機與攪拌機的插頭,再處理這些機器的刀片。
刀鋒要保持鋒利,不要放置在流理台邊緣。刀子鈍了,切的時候就得更用力,容易導致刀鋒往預期之外的地方切去。
切菜時一定要用砧板,手指不要靠近刀鋒。砧板下墊一塊濕抹布,可以避免砧板滑動。
把毛巾、隔熱墊和手套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以用來端握熱鍋、鍋柄、烤盤和微波爐中的容器。
確定毛巾、隔熱墊和手套是乾的,或是以防水材料製成。因為只要沾上一點水,水氣很快就會把熱從金屬傳遞過來,燙傷手並且讓鍋子掉下。當皮膚暴露在60℃的溫度下數秒鐘,便會造成刺痛的燙傷,70℃以上就會立即燙傷。
鍋柄不要凸出爐面之外,以免撞到鍋柄而讓鍋中食物潑灑出來。
要移動熱的容器之前,確定沿途沒有障礙物,隔熱墊也已準備好,擺放在容器預定擺放之處。
打開鍋蓋時,要朝外開啟,好讓鍋中蒸氣朝外逸出。整鍋熱水要倒入水槽時要緩慢,以免蒸氣瞬間往上冒。
要減少熱油噴濺,食物下鍋油炸前先徹底擦乾,鍋子上蓋著防油濺網。高溫烹調的油煙含有刺激性與有毒化學物質,會讓人立即產生不適,並造成慢性疾病。
爐子上面加裝除油煙機,把油煙排到戶外。如果你經常煎炸或是使用烤箱,一定要設置除油煙機。有些除油煙機只是過濾空氣中的一些油煙,然後再把氣體排回廚房。打開廚房的窗戶,讓新鮮空氣流通。
@
◎蔬菜與香草的安全問題
蔬菜與香草最主要的安全問題出在微生物。它們在田裡生長,而採收、清洗、包裝與販售時,都可能有微生物附著。蔬菜與香草上的有害細菌每年都會導致疾病暴發。你無法光靠觀察或嗅聞,來察覺蔬菜和香草是否受到污染,即使是放在外表光鮮、乾淨的包裝袋中也是一樣。蔬菜和香草上的微生物無法靠清洗而完全消除。能擔保蔬菜和香草安全的唯一方式是煮熟。
不要給身體病弱者食用生的蔬菜和香草(包括生菜沙拉)。
處理與端出生鮮蔬菜和香草時要小心。若有長黴或變色部位,要連著周圍完好的部位一起摘除,並用大量清水沖洗乾淨。
處理好的生鮮蔬菜和香草在端上桌之前都要維持低溫,包裝好的預切蔬菜也是。
盡量別讓香草葉接觸到切口,尤其如果切口一直處於潮濕且容易滋生微生物的狀態。先切除莖桿,再清洗與切碎葉子。生的蔬菜香草處理完畢之後,要用溫的肥皂水清洗雙手、刀具和砧板。
馬鈴薯如果轉綠,代表外皮有有毒的植物鹼,要先削除很厚一層皮之後才能拿來食用。綠色的馬鈴薯不能拿來做烤馬鈴薯皮鑲料。馬鈴薯在光照下會累積有毒化合物。
芹菜若凋萎得很嚴重,可能含有引起皮疹的化合物,丟掉不要吃。
◎新鮮蔬菜與香草的儲藏
新鮮蔬菜與香草會耗盡其有限的水分和養分,品質也會逐漸惡化,因此儲藏蔬菜與香草的目標,就是減緩它們的新陳代謝與水分流失,以降低變質速度。
蔬菜與香草大多要放置在冰箱的蔬果保鮮抽屜,或是用塑膠袋包起,以免水分流失。蔬菜與香草在存放前,先去除受損部位、橡皮筋或帶子等。塑膠袋要稍微充氣膨脹,減少蔬菜或香草與袋子接觸的面積。蔬菜釋放出的水分會累積在接觸的部位,造成水傷。農產品要保持濕氣,但不能被沾濕。
對低溫敏感的蔬菜和香草要儲存在涼爽的室溫下,以避免損壞或發芽。這些蔬菜包括番茄、未成熟的酪梨、洋蔥、蒜、羅勒。馬鈴薯在冰箱中會累積糖分,油炸時容易褐變,因此馬鈴薯若要油炸不要放冰箱。
香草要連莖一起保存,包括香芹、芫荽、蒔蘿等,並解開金屬帶或橡皮筋,把莖的末稍切掉,清洗之後用濕紙巾包起,用塑膠袋裝好後放入冰箱。或摘除較下方的葉子,切掉莖的末端,露出新鮮的切面來吸水。把莖浸入水杯,然後用稍微吹脹的塑膠袋連同杯子一起套起。
大部分的香草都要存放冰箱,對低溫敏感的羅勒要在室溫儲放。
生長在乾燥氣候的香草的儲存方式:月桂葉、奧勒岡、迷迭香、鼠尾草、百里香等,儲藏之前先稍微輕洗,鋪放在盤中於室溫下風乾數日。若遇到潮濕氣候,可用低溫烤箱或食物脫水機快速讓香草脫水。
如果要冷凍蔬菜,蔬菜要先以汆燙殺菁,以抑制植物中的酵素,冷凍後才不會產生異味、變色,並流失維生素。蔬菜洗過、切好之後,加熱才會均勻快速,然後把蔬菜放入滾水沸煮2~3分鐘,再立即放入冰水冷卻,然後拍乾冷凍。冷藏時用保鮮膜包緊,擋住冰箱的異味,也避免凍傷而產生異味。
{新鮮香草如果要冷凍},先洗淨、拍乾,然後放在盤子或烤盤上迅速冷凍,之後再用保鮮膜緊緊包起。這種保存方式可以完整保留香味,但香草在解凍時顏色會變黑、鬆軟、潮濕。
{用油保存香草或用香草製作調味油之時},要小心防範肉毒桿菌的生長,這種細菌會在沒有空氣的狀況下繁殖。香草洗淨後晾乾,蒜瓣要先用醋泡過。裝油的容器要放在冰箱中溫度低於4℃的角落,香草和油都要在數週內用完。
@
◎烹煮蔬菜與香草的要點
烹煮的過程通常會讓蔬菜變軟、顏色加深、微生物減少,同時使蔬菜中某些營養成分容易吸收,但也會減少另一些營養成分。烹煮溫度高、烹調時間短,通常能得到最好的結果。蔬菜組織在85℃時會慢慢變軟,100℃時則迅速變軟。蔬菜煮過頭通常會變得軟爛且出現異味。薄的菜葉通常一兩分鐘就可以煮熟。
有些蔬菜要很久才能煮軟。甜菜、荸薺、竹筍、蓮藕和許多菇蕈原本就質地堅實。馬鈴薯和某些蔬菜在60℃的溫度下烹煮一陣之後再煮滾,可以保持堅實口感。烹煮時,加入酸性液體通常也會減緩蔬菜變軟的速度。
蔬菜切成約略相同的大小,這樣就會同時煮熟。
切好或是削皮的蔬菜容易變黃(例如馬鈴薯和洋薊),若要減緩變色速度,可放進加了檸檬汁或維生素C的冰水中,或是撒上檸檬汁或維生素C粉末。
把綠色蔬菜切成5分鐘內能煮熟的大小,烹煮時間長,葉綠素的色素就會褪掉。大片的成熟菜葉與葉柄和主要葉脈要分開煮,如此會更快煮熟。
綠色蔬菜煮過之後無需泡在冰水中「急速冷卻」以「保持顏色」。餐廳使用這種作法是因為蔬菜煮過或蒸過之後,會堆放在濾鍋上,此時殘餘的熱會繼續烹煮,讓蔬菜褪色。何況蔬菜一旦經過急速冷卻,上菜時還是得加熱,這個過程依舊免不了會讓蔬菜褪色。
{在家裡,剛煮好的蔬菜要降溫到適合上菜的溫度},方法是裝到碗中然後拌入其他食材,接著直接上桌即可。任何一種酸都會讓葉綠素褪色,因此如果綠色蔬菜的沙拉醬中有酸性食材(醋、番茄、檸檬或其他果汁),上菜之前才淋上。
若要防止蔬菜煮熟之後表面發生皺縮,例如蘆筍、四季豆、胡蘿蔔和玉米等,可在煮好之後立即淋上些許油或奶油,如此便可避免熱的蔬菜因為水分蒸發而皺縮。
冷凍蔬菜在烹煮之前大多不需要解凍。冷凍菠菜等結構脆弱的葉菜很快就能煮熟,若要解凍,讓蔬菜塊足以剝下即可。
香草很少單獨料理,通常是因為風味太強烈,或是在烹調過程中很容易消失。香芹打成泥可保留風味和顏色,但是芫荽一經如此處理香氣便會消失,至於羅勒則會變黑。殺菁法是讓蔬菜在滾水中燙個幾秒鐘,可以維持蔬菜鮮綠,但會讓香氣流失。香草葉子稍微炸過,大多會變得半透明而有酥脆口感。鼠尾草和奧勒岡炸過之後刺激的味道會減弱,羅勒和香芹則能保留一些原始香氣。大部分的香草葉用175℃的油炸幾秒鐘即可。不要把葉子壓到鍋底,這會讓葉子產生一塊塊褐變。
◎涼拌蔬菜
用發酵法來醃漬蔬菜得花上數周,而涼拌則是快速醃漬的辦法。涼拌時加入的鹽、糖或是醋,或是葡萄酒中的酒精和酸,能夠增添蔬菜的風味。此外,涼拌不但能維持蔬菜生鮮時的爽脆,而且質地也更柔軟,保存時間也較長。
切碎或是切成薄片的蔬菜,醃漬過程可能一小時就足夠了,較厚的則可能要花上數日。生的或熟的蔬菜都可涼拌,存放冰箱或室溫皆可。
蔬菜完全洗淨之後,再來涼拌。
含水量多的蔬菜在涼拌之前要先拌鹽,擠出多餘水分,以免水分稀釋醋或葡萄酒。
厚的蔬菜用滾水殺菁後再涼拌,這樣蔬菜會比較軟,醃料也比較容易入味。
使用非精製的海鹽,所含礦物質有助於保持蔬菜爽脆,明礬和石灰也能帶來相同效果。
酸性的涼拌蔬菜加熱後不會像平常的蔬菜一樣變軟。若用於烹調,要記得涼拌蔬菜在加熱後仍會保留其爽脆口感。
對於經常購買並吃進肚子的食物,我們通常都很熟悉。我們烹調的次數越多,就越了解這些食物本身,以及它們會展現的特性。然而,食物的價值與特性,取決於食物的來歷和本質,就算我們每天接觸這些食物,也不容易看清這兩點。但當我們對食物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做出正確的挑選與處理。我在學生時代首次接觸到食物豐富的內在世界。那是數十多年前,當時我走到圖書館某個陌生的角落,看到一排又一排關於食品科學及農業的書籍。我隨手翻看,剛開始時覺得頗為震驚,又挺有意思的。書中有顯微照片,拍的是肉類的纖維以及纖維在烹調後會如何收縮,...
目錄
目次
前言
第1章 了解食物
第2章 廚房中的基本資源
第3章 廚房中的用具
第4章 熱與加熱設備
第5章 烹調方式
第6章 烹調安全
第7章 水果
第8章 蔬菜與新鮮香草
第9章 乳類與乳製品
第10章 蛋
第11章 肉類
第12章 魚貝海鮮類
索引
目次
前言
第1章 了解食物
第2章 廚房中的基本資源
第3章 廚房中的用具
第4章 熱與加熱設備
第5章 烹調方式
第6章 烹調安全
第7章 水果
第8章 蔬菜與新鮮香草
第9章 乳類與乳製品
第10章 蛋
第11章 肉類
第12章 魚貝海鮮類
索引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家出版出版日期:2012-05-12ISBN/ISSN:978986617934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