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日記橫跨了二十世紀整個八○年代,也橫跨了阿瓜從高中到結婚的整段生涯,然後,毫無預警地在一九九○年十一月六日中止。
根據這批日記,多年後的讀者不難描繪出少年阿瓜的青澀身影:他熱愛文學、藝術、電影;他喜歡臭彈藝術、亂蓋人生和理想;他著迷不已的生活在他方;他關心陌生人的苦難;他熱中於戀愛,又不敢說愛;他讀得太少,想得太多;他以為在表達追尋,其實只是徬徨;他無法停止那些騷亂的夜晚,傾向於以暴易暴;他滿心以為一個新時代正等著迎接他來。
我們可以盡情嘲笑阿瓜當時的目光如豆,以及滿腔對藝術與愛的謬誤熱情,卻不能保證,此刻的我們已然得到教訓,可以倖免於後人的嘲哂。
隱藏在日記底下的是時代的鼓聲隱隱作響──尚未拆除的中華商場、解嚴前夕的躁動氣氛、中正紀念堂的野百合、五二○農民運動、反政府大遊行……。阿瓜不知道比電影故事更劇烈的改變在他還懵然的時候,已經在台灣社會發生。他慢慢發現新的「現實」世界正向他開啟。
作者簡介:
鴻鴻(1964-)
1.台灣青壯輩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2004年起多次策劃「台北詩歌節」,累計已邀請百位以上國外重要詩人訪台、交流,並執行多種藝文跨界展演。2008年創立的《衛生紙詩刊+》是當代詩壇最前衛、最具社會批判力量的聲音。
2.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榮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首部獨立執導電影《三橘之戀》不但獲威尼斯影展邀展,並奪下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美國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台北電影節非商業類優良劇情片獎。《人間喜劇》、《穿牆人》等片亦多次獲國內外獎項肯定。
章節試閱
阿瓜想當詩人
報上登的陳納德將軍日記乏味透頂,那種東西不知登了幹嘛,頂多《傳記文學》上露露臉就夠了。副刊的篇幅應該轉來發表我的詩,一天一首,那我就會寫得又勤快又好,成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1982.4.4
阿瓜想當詩人,由來已久。他買了一本《現代詩入門》,對其中瘂弦說到「一知半解的影響力大過全知全解」,深感共鳴。於是一知半解地學起楊牧,為他心儀的偶像明星寫了一組《雅歌十九》(可想而知包含了十九首詩),投各大文學獎一律鎩羽之後,只好投到校刊去。校刊編輯都是一群極為臭屁的文藝青年,其自以為是的程度,比起阿瓜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願意登這組長詩,卻把阿瓜召喚到校刊社去,告訴他寫得不夠好,許多地方需要修改。事實上,一位女同學已經幫他改完了。
阿瓜聞言又喜又怒,喜的是自己被接納,怒的是這些人把他嘔心瀝血的創作,居然當成作文改。但是這兩種情緒都不便直接表達,阿瓜只好與那位編輯,字斟句酌地討論起來。阿瓜採取的策略是,小處讓步,大處堅持。相持不下時,竟得用猜拳來解決。
阿瓜為了捍衛自己的作品,精疲力竭。結果登出來時,讓他更為傷心――當初力爭回來的寸土,居然多數又被編輯改回去了,甚至還不乏校對失誤的錯字。他跑去校刊社
想要理論(其實是想多索取一本),不料校刊社大概是經過沒日沒夜的趕出刊工作,現在居然連續幾天都大門深鎖。阿瓜只好從連日曠課的同學抽屜偷拿一本,寄給獻詩的對象,換來一封感謝函,看就知道是由人代筆的。
當時阿瓜已在許多選稿不精(或者說鼓勵年輕人創作)的刊物發表詩作,例如《文藝月刊》、《新文藝》、《青年戰士報》的「詩隊伍」。由於誤打誤撞被文壇重鎮《現代文學》不小心登了一首詩,一些詩刊也注意到這位年輕詩人,開始刊登他的作品。發現他不過是高中生之後,更開始過譽,讓阿瓜患上大頭症,以為自己離「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不遠了。難怪當他被校刊改詩之時,會那麼惱火――你們不曉得我早就在更高的戰場插旗了嗎?
一個名叫《漢廣》的詩社吸收他入社。第一次見面約在明星咖啡館,阿瓜還見到另一桌,聞名已久的周夢蝶在高談闊論。後來聚會就到外雙溪山上,社員聚居的學生公寓了,因為他們多半是東吳學生。初次參與這種藝文聚會,跟一堆大哥大姊審稿論詩,阿瓜興奮莫名。一些社員自承受到鄭愁予、楊牧、楊澤、羅智成影響,更讓阿瓜覺得碰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志(當時「同志」這個詞還不含性意味)。社長有個書生味極重的筆名,叫路寒袖,寫的詩很中文系,卻跟他大談陳映真和施善繼。加入詩社固然熱血,但是每個月要交五百塊社費,卻讓阿瓜有點惋惜――稿費從此不能全拿去買書和錄音帶了。
後來阿瓜還被別人推薦,莫名其妙加入中國文藝協會,也要交錢,參加亂糟糟的大會,看他們濫頒許多獎章。不過幸好還可以抽獎。阿瓜第一次參加詩人節大會的收穫,就是抽中了一包味精。
阿瓜學現代舞
初上羅曼菲的課,她十分能抓住要點,親手改正我的姿勢,令我感動莫名。
1982.3.9
阿瓜在十七歲那年迷上跳舞。對於患有藝術大頭症的阿瓜而言,只有現代舞算跳舞,進舞廳跳的那種只能算是亂抖。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爸媽讓他去雲門上課。當時雲門舞蹈班由雲門舞者授課,立案登記的是「舞蹈研究會」,不能像今天這樣大張旗鼓宣傳,但各方舞者、演員都會跑去報名。
阿瓜決心彌補自己四體不勤的缺陷,憑一股拚命三郎熱誠,一開始便自己設定,每天跑到屋頂跳繩一千下,練彈性和體能。結果沒多久就跳到膝蓋出現裂縫,奉醫囑必須休養兩個月不能練舞。沮喪的阿瓜在休養期間勤讀舞蹈家傳記,發現巨星紐瑞耶夫也是十七歲才開始習舞,反而信心大增。
由於每天放學便搭公車自西徂東趕上課,沒時間吃飯,發育期又容易餓,所以阿瓜往往在舞蹈班樓下囫圇吞一碗麵便上樓練舞。雲門當時還在狂操瑪莎‧葛蘭姆技巧,整晚激烈縮腹的結果,阿瓜很快又患上了胃病,痛得三天兩頭跑醫院。有一天當胃病害起
來時,「中午飯喫不下,又沒睡覺,一下午精神萎靡,到雲門更是腹中萬分難過。第二節我正欲向曼菲告假,她連推帶嚷的道:『我知道,今天是愚人節。』嗐!真是一等的可人兒。」
練舞的樂趣其實多半來自老師的恩賜。中學老師只重群體不重個體,舞蹈教室剛好相反,老師非常注意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態,阿瓜經常被這種微不足道的關懷所觸動。個頭小小的何惠禎老師,看似十分嚴厲,對於笨拙卻勤奮的阿瓜,卻策勵有加。有一陣子她挺著大肚子還來教舞,讓阿瓜覺得自己也像是她孕育的小孩。
學舞一年,開成衣廠的爸爸,特地做了一條緊身褲給阿瓜,但因為不是伸縮材質,根本不能穿。阿瓜並未因為他學舞這件事終於被接受而欣喜,反而懊惱浪費了布料。當阿瓜成功進階外籍老師的中級班時,興奮得快哭出來,喜孜孜拿來當爸爸的生日禮物時,爸爸卻批評他練舞這麼久,怎麼老師還沒教一齣舞,一定是雲門斂財騙人!又讓阿瓜百口莫辯,急得快哭出來。
雲門舞集在當時的阿瓜心中,簡直就是台灣未來的希望。不只是藝術上,還有雲門帶來的那股清新奮發精神。阿瓜就曾在日記中,幻想雲門開始積極介入社會問題,諸如交通、環境污染,擬了這樣的宣傳文詞:「我們不祇力求最完美的舞台效果,也希望這整個晚上成為一場整體的演出。公車不脫班、交通不堵塞,使您能準時到達這裡,而不必趕得心浮氣躁。表演結束後,假如您住在郊區的話,希望您過橋時能瀏覽最流暢清澈的河水,而不是淤塞骯髒的;希望您呼吸的是潔淨的空氣,而不是車輛的廢煙;使我們演出的印象隨您一路盤旋回家,讓整個夜晚成為美好的回憶,真正能滌洗您的心靈;而不是進入象牙塔看完一場舞,再一頭鑽回溷濁的現實裡……。」這可以看出來沒有捷運前的台北,生活有多令人煩惱。附帶一提,日記裡「喫、祇」這些冷僻的用法,顯示出那時阿瓜有多迷戀張系國的小說。
阿瓜的電影夢
金馬獎提名揭曉,《帶劍的小孩》全軍覆沒,《台上台下》也灰頭土臉;《兒子的大玩偶》竟在最佳影片提名之外,真是匪夷所思。
1983.10.4
八○年代精彩的表演和展覽不多,各種藝術工作者都以看電影為最大嗜好。早期搞劇場的熱血青年,多半是在藝術片的試映間結識。錄影帶剛問世時,錄影機並不普及,阿瓜到雲門練舞,還會看到老師在辦公室看影史名片。第一次接觸黑澤明作品,便是在巧遇羅曼菲在看《影武者》,結尾馬屍遍野的戰爭場景,讓阿瓜非常感動。
阿瓜參與的詩社在山上通宵聚會後,第二天也會一夥人騎車下山看電影。阿瓜想考藝術學院,出於想學點撇步的私心,那天建議大家看《名揚四海》。不料電影通俗而冗長,不是大家期待的那種「藝術電影」,讓阿瓜深感愧疚。不過更讓阿瓜惶恐的是,影片中那些年輕人入學考展現的程度,恐怕他念到藝術學院畢業都趕不上。
考上藝術學院後,阿瓜去成功嶺暑訓,每逢假日到台中放風,電影院裡擠滿了穿軍服的小毛頭。阿瓜便是在這種氣氛下看到台灣新電影的開山作《光陰的故事》,當紅的劇場演員李國修、李立群都在裡頭軋上一腳。那是一九八二年,阿瓜和高中死黨的十大國
片排名,原本是:梅花、夜來香、皇天后土、精武門、假如我是真的、俠女、英烈千秋、大摩天嶺、辛亥雙十、醉拳。等到「新電影」問世,那些愛國電影便全數靠邊站了。
錄影帶普及前,是電影的最後黃金時代,電影院前還會有人賣黃牛票。阿瓜和他的初戀女友跑去西門町中國戲院看《海灘的一天》時,還爆滿擠不進去。當時外片拷貝數量還沒開放,人人愛看國片,金馬獎頒獎典禮就像世界盃棒球賽,可以是全民焦點。一九八三年,阿瓜日記裡記了一則「趣聞」。那時媽媽在夜市擺攤,金馬獎頒獎當晚她在家看電視,第二天旁邊賣毛衣的跟媽媽說,前一晚街上幾乎沒人,害他只賺了一百元。
但是阿瓜視那些迷信金馬獎的觀眾為傻瓜,雖然那一年《小畢的故事》囊括最佳影片和編、導三項大獎,《海灘的一天》和《風櫃來的人》卻在次年的金馬全軍覆沒。阿瓜非常不滿,甚至在日記中聲言「我將來的片子要送去國外得獎,而決不在國內參展!此將是金馬獎的損失。」
阿瓜雖然滿心想拍電影,可是不得其門而入。只能趁上課空檔,跑到進口外片的影業公司打工折海報。這也不是辦法。阿瓜於是開始熱衷拍照,找同學當模特兒,用連環照片說故事。阿瓜的學校成立不久,到處借校舍上課,大三時遷到蘆洲,荒涼的田野、廢棄的工廠,成為阿瓜夢想中公路電影的最佳場景。但是阿瓜沒學過攝影、更不懂暗房,快洗店沖出來的照片時而太亮、時而色偏,讓阿瓜不時得換一家重洗碰運氣,還會嘗試拿柯達底片洗富士相紙之類的實驗。阿瓜並不曉得,當時他只有一項特質,夠得上成為一名電影導演的必要條件,那就是:不自量力。
阿瓜想當詩人
報上登的陳納德將軍日記乏味透頂,那種東西不知登了幹嘛,頂多《傳記文學》上露露臉就夠了。副刊的篇幅應該轉來發表我的詩,一天一首,那我就會寫得又勤快又好,成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1982.4.4
阿瓜想當詩人,由來已久。他買了一本《現代詩入門》,對其中瘂弦說到「一知半解的影響力大過全知全解」,深感共鳴。於是一知半解地學起楊牧,為他心儀的偶像明星寫了一組《雅歌十九》(可想而知包含了十九首詩),投各大文學獎一律鎩羽之後,只好投到校刊去。校刊編輯都是一群極為臭屁的文藝青年,其自以為是的程度,比起阿瓜有...
推薦序
序──八0年代文青的祕密生活
文 / 韓良露
鴻鴻囑我寫序,說我是看他長大的。在此申明,我其實只大他半輪,但在他十八歲我二十四歲時,這點年歲的差距真大。我猶記得第一次和他見面,他剛考上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不久,和就讀輔大的詩友曾淑美來我開的影響看電影。當年他的外表真是毛頭孩子,卻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當時我已察覺他雖青澀,卻是個早慧的文藝青年。
隔了近三十年,鴻鴻出版了他的八○年代的日記,註明為八○年代文青記事。其實在八○年代,文青還是個隱藏的該隱記號,當年社會沒這個說法,就像知青、憤青等名詞,都是在九○年代後沿用大陸的社會名詞,文藝青年的稱呼是有的,但也很少人用,文青則沒聽過。在九○年代文青和同志紛紛出現,當年也算是正面的認同,但兩千年後,文青卻成為略帶嘲諷的名詞,要不是失落的一代,要不成為一些憤青遷怒的有閒階級,如今甚至還有嬉笑自己是假文青的獨立樂團。
鴻鴻抖出他三十年前的記憶包袱,也算對台灣社會的集體文青記憶演變有所貢獻。他的這本《阿瓜日記》,的確可以當成八○年代台灣文青的都市調查記錄。
當阿瓜日記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專欄每週見報時,我很早就聽鴻鴻向我預告下週會寫到你了。說實話我雖不到膽跳,卻有些心驚,還好他提我只是側寫他當年在影響看各種藝術電影錄影帶的回憶,(像大國民啊!每八又二分之一秒跳一次啊!霧都感官世界啊!)也讓我回憶起那個對藝術電影飢渴又荒唐的時代。但我其實不知他當年暗戀影響的女服務生毛毛,他形容她清秀雅緻,也的確,這麼多年來我看鴻鴻交女朋友,毛毛那樣的女生一直是他的愛慕原型,鴻鴻喜歡的一直不是漂亮的女生,而是清雅型的。
後來我繼續每週看阿瓜日記,偶爾就會看到他寫別人,而這些人幾乎都是我認識的八○年代文青,有時我就看的膽跳了。果然有一次在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看完戲後,就看到鴻鴻在電梯間被某人追問怎麼可以這樣寫我,當時真有文藝江湖險惡之感。當時我還稍稍暗自慶幸還好我跟鴻鴻一直不是太熟,他能寫我的事不多。
我跟鴻鴻真的說不上熟,既非友朋的熟,又無社會關係的熟,卻有一份彼此心知肚明的心智上的親近,我會看他的文章,他會看我的文章,彼此都知對方真正的份量和虛實,不是朋友但也算的上是知音吧!但說來有件事挺奇怪,鴻鴻和我好像分屬兩個磁波場域,我們彼此甚少相連,但在他的磁場中活動的人,就是《阿瓜日記》中出現的眾多文青,從他的情人、朋友、同學到師長,幾乎我無人不識,但也有一些與我有點關係的事我也不見得清楚,等我看到《阿瓜日記》時才有一種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之感,八○年代文青記事其實也是八○年代文青秘密生活揭露啊!
鴻鴻這回叫自己阿瓜當然有理。首先,日記中記錄的八○年代,鴻鴻大約是十七歲到二十五六歲,的確是一顆青瓜;再來,《阿瓜日記》雖是青春告白,但用的並非現在的鴻鴻語氣,鴻鴻並無意書寫往事懺情錄,這點和我寫青春告白很不同,我總是忍不住用如今回想從前如何又如何的近老情緒,《阿瓜日記》雖在三十年後出土,但鴻鴻仍然力持阿瓜還是阿瓜,日記中的人事物情都還是少年瓜的狀態、不想懺悔、沒有悼念,反而令人感到時光的力量,當下即永恆,誰都不能逃避歲月在過去的刻記,留下的都是證據。
不同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鴻鴻是「那些年我一直在追的女孩們」。鴻鴻的外表清淡溫和,我卻一直視他為情感關係上的恐怖份子,為什麼?因為他具有大部分人都少有的誠實,即使是事後誠實,光看《阿瓜日記》中他的自我告白即可知,但他的誠實亦同時具有人類學家似的冷靜無情,被他的誠實風尾掃到的人也許很痛吧。
《阿瓜日記》不只是八○年代文青生活的集體拼圖,也是鴻鴻照見自己與社會的文化鏡面,日記中的阿瓜幾乎對八○年代的現代舞、現代詩、藝術電影、實驗劇場、新電影風潮、性別議題、環保運動等等社會能量的爆發無所不參。阿瓜想要留下當時的記錄,我想是因為許多事情、許多人都改變了,不是理想沒有了,而是許多理想如今換人擔了,不少昔日文青如今都是大亨了。
鴻鴻直到今日還是老文青,不知道這麼說他是褒還是貶?這個老文青如今已入望重之列,但不時還會做出憤青行事,像公然出面指責國王的夢想家不夢想,學過莎士比亞的鴻鴻想必也會想到凱撒被刺時說的「是你嗎?」但誰叫人生如戲呢?我們做觀眾的也只能哀矜勿喜。
八○年代早已過去,那是個混亂、輝煌、熱烈、怪誕、爆發、崩解、充滿夢想也充滿謊言的時代,活過那個年代的文青們,如今都老了,還好在《阿瓜日記》中,這些文青留住的身影永遠不老。
序──八0年代文青的祕密生活
文 / 韓良露
鴻鴻囑我寫序,說我是看他長大的。在此申明,我其實只大他半輪,但在他十八歲我二十四歲時,這點年歲的差距真大。我猶記得第一次和他見面,他剛考上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不久,和就讀輔大的詩友曾淑美來我開的影響看電影。當年他的外表真是毛頭孩子,卻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當時我已察覺他雖青澀,卻是個早慧的文藝青年。
隔了近三十年,鴻鴻出版了他的八○年代的日記,註明為八○年代文青記事。其實在八○年代,文青還是個隱藏的該隱記號,當年社會沒這個說法,就像知青、憤青等名詞,都是在九○...
作者序
後記
想想日記是多可怕的事。一生中的每一天,都有記錄。實在是人類徒勞無功的生存之最佳表徵。
1988.5.17
我們通常不在歷史中心,只在自己的中心。關心的是工作能不能交差、想吃的麵店今天是否公休、那女生這樣看我什麼意思......,跟歷史的壯盛隊伍擦身而過,渾然不覺。若非有那18本日記,記性奇差的阿瓜,也不會發現自己是如何糊里糊塗地度過他的八0年代。
當年阿瓜在意的是什麼,翻開任何一頁日記便知。1986年5月16日,阿瓜收到《中外文學》寄來的第一筆稿費,有八百元,讓他喜出望外。他拿了錢就開始發願:要學法文、讀理論、看電影、跟拍片、與影評人聊天......「多忙,多有希望!」還成天發夢要去巴黎。
這心比天高的文青,耽讀的是赫塞、紀德,仰望的是楚浮、高達。還跟主流報紙的社論一鼻孔出氣,認為立法院的暴力、街頭示威的亂象,是台灣之恥。他並非不曉得,楚浮高達可是曾經站在反政府遊行前鋒的;只是對他而言,那叛逆是一種浪漫,跟眼前的喧鬧扯不上關聯。
1989年2月28日的夜晚,阿瓜從藝工隊的寢室窗口,望見外面長老教會策劃的大遊行,非常壯觀。承德路上燈火點點,如同迎靈。許多阿兵哥都不知道228是怎麼回事,知道的便七嘴八舌解說起來。誰也沒想到過了幾年,228成了國定假日,也成為連小學生都能琅琅上口的考題。
遊行是當時幾乎每天發生的景觀,阿瓜還納悶怎麼每天那麼多人有工夫出來閒晃。這就是八0年代,不值得大驚小怪。阿瓜開始參與反政府的社運遊行,竟已是20年後了,台灣社會早翻了幾番,可見他對時事之冷感。
當年阿瓜之於小劇場運動,也只是觀眾,頂多寫了一些見樹不見林的批評,卻想不到竟成為許多演出僅存的見證文獻。新電影看了幾年,首次誤打誤撞參與編寫的電影劇本,竟讓他得到至今唯一一座金馬獎。事實上阿瓜當時想的,不過是趕快把導演交代的功課寫完而已。
《恐怖份子》剛開拍時,阿瓜不小心把另一位助導施明揚的眼鏡撞掉。那眼鏡是圓形的,一撞,右邊鏡框的上緣就脫落了。用強力膠黏回去沒幾天,上框又掉了,而且再也找不到。施明揚急了,他著急的不是眼鏡壞掉,而是他正在客串《戀戀風塵》中橫刀奪愛的郵差,怕眼鏡壞了不連戲。幸而侯導的鏡頭夠遠,阿瓜闖的禍才沒有成為這部影史名作的老鼠屎。
事件的重要與否,完全來自我們的後見之明。當然歷史也是後見者書寫的。我們可以盡情嘲笑阿瓜當時的目光如豆,以及滿腔對藝術與愛的謬誤熱情,卻不能保證,此刻的我們已然得到教訓,可以倖免於後人的嘲哂。
1990年11月6日,阿瓜毫無預警地中止了日記。連當兵都能苦撐著寫下去,卻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莫名失去動力。一個人的書寫看似鉅細靡遺,但日後看來,漏掉的實在比記下的多得多。如此看來,人生的每一天,莫不是在醉生夢死。然而,打開眼睛,我們就真能看得清這個時代?再過20年,能保證這些日記不會坦露它們漏掉的更多事實?
阿瓜掩上日記,決定在文字中斷之處,讓記憶開始執行它的本務──塗改。也許這才是人生的真相。
後記
想想日記是多可怕的事。一生中的每一天,都有記錄。實在是人類徒勞無功的生存之最佳表徵。
1988.5.17
我們通常不在歷史中心,只在自己的中心。關心的是工作能不能交差、想吃的麵店今天是否公休、那女生這樣看我什麼意思......,跟歷史的壯盛隊伍擦身而過,渾然不覺。若非有那18本日記,記性奇差的阿瓜,也不會發現自己是如何糊里糊塗地度過他的八0年代。
當年阿瓜在意的是什麼,翻開任何一頁日記便知。1986年5月16日,阿瓜收到《中外文學》寄來的第一筆稿費,有八百元,讓他喜出望外。他拿了錢就開始發願:要學法文、讀理論、看...
目錄
【序】八○年代文青的祕密生活 ◎韓良露
阿瓜寫日記
阿瓜想當詩人
阿瓜學現代舞
阿瓜的電影夢
我愛MTV
劇作家時代到導演時代
娃娃賣娃娃
我們也有王海玲
第一次當導演
失落的珠鍊
月蝕之夜
羅莎琳與茱麗葉
我也會走慢動作
偷海報的賊
楊美聲報告
五百戶
專程拜訪
中華商場的象
鹿港小鎮
神秘約會
浪蕩時光
阿瓜加入恐怖份子
恐怖份子的腹語術
每個人的電影
無知的訪客
兩個不安的夜晚
消失的冬天
毒舌派的誕生
解嚴前夕的環島旅行
生活在他方
青春殘酷劇場
黑衣女郎
我有多窮
在藝工隊的日子
台北沒有康米地
出公差與開小差
箱子裡的笨驢
六四與五二○
小記者大粉絲
記者生涯原是夢
第一本詩集
試情記
梅與櫻
牯嶺街少年愛與死
孤獨的狼
第一次婚禮
小提琴與電鈴
新世界之旅
海市蜃樓
陌生人的慈悲
夢十夜
【後記】種瓜得豆
【序】八○年代文青的祕密生活 ◎韓良露
阿瓜寫日記
阿瓜想當詩人
阿瓜學現代舞
阿瓜的電影夢
我愛MTV
劇作家時代到導演時代
娃娃賣娃娃
我們也有王海玲
第一次當導演
失落的珠鍊
月蝕之夜
羅莎琳與茱麗葉
我也會走慢動作
偷海報的賊
楊美聲報告
五百戶
專程拜訪
中華商場的象
鹿港小鎮
神秘約會
浪蕩時光
阿瓜加入恐怖份子
恐怖份子的腹語術
每個人的電影
無知的訪客
兩個不安的夜晚
消失的冬天
毒舌派的誕生
解嚴前夕的環島旅行
生活在他方
青春殘酷劇場
黑衣女郎
我有多窮
在藝工隊的日子
台北...
商品資料
出版社:釀出版出版日期:2012-05-09ISBN/ISSN:978986609586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