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全面調查直擊,
揭穿中國古文物交易市場黑幕,以及層層利益糾葛的真相!
不只給圈內人指點迷津,更為局外人揭示真相。
繼全民經商、全民炒股之後,中國掀起一股全民瘋收藏的古文物淘寶熱,
這究竟是「盛世收藏」還是「浮世亂象」?這波熱潮到底富了誰?忽悠了誰?
到底是誰在偷竊、假造文物?誰在走私、盜賣文物?誰又在冒充專家?
有人窮畢生精力,更多人炒作搶短;有人一夕致富,更多人傾家蕩產。
兩岸三地的中國古文物收藏圈,沒有人不識得吳樹。
許多人對他熱心奔走搶救國寶豎起拇指,但更多人對他揭露了圈內祕密恨之入骨,
相同的是,每個人都不約而同要搶讀他的新書!
本書作者歷經六年,走訪了中國古物拍賣市場、盜墓現場、仿製品祕密基地,
訪問了古文物鑑識專家、億萬收藏富豪、仿冒界傳奇高手,
完成了這本最新、最全面的中國古文物調查總結報告!
誰挖到了曹操墓?中國最著名的盜墓村在哪?
洛河邊的青銅隱士,與頂尖青銅器鑒定專家仙拚仙,竟大獲全勝!
一堆假戰國玉器,騙過了中國海關;一件件高仿唐三彩,讓各大博物館搶當真品收藏!
一部真偽難辨的《本草綱目》手稿殘卷,讓窮作家成了拍賣公司CEO?
一個浙西鄉村窮醫生,靠著兩塊破瓷片起家,竟成了億萬富翁!
……正所謂地裂天崩有人見,這般奇事幾回聞?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本書。
【編輯室報告】
《誰在淘寶中國》是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物黑皮書】三部曲的完結篇,前兩本著作《誰在收藏中國》和《誰在拍賣中國》,自出版後持續暢銷兩岸和世界其他華語區域,被讀者評論為「解讀中國文物市場的百科全書」。
本書延續作者一貫奉行的調查、紀實風格,對中國古文物市場進行整體掃描與剖析,其中有詭譎離奇的文物案例,有沉浮江湖的收藏者故事,有金融資本操控拍賣市場的黑幕,更有鑒定專家、高仿高人、收藏達人共同解密收藏迷局中的種種玄機,像是:
● 六下景德鎮,暗訪明清官窯瓷器仿冒品大本營。
● 直擊全中國最大的的仿古玉器集散地──安徽蚌埠。
● 考察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河南高仿青銅器工廠
● 專訪古文物收藏圈的億萬富豪和亂世英雄
● 專訪國家級文物鑑識員,暢談道魔消長與諜對諜的祕辛
● 專訪民間仿冒文物高人,第一次探出業內不可說的祕密
● 揭發古文物交易圈背後的利益共生集團
※本書榮獲第三屆「中國圖書勢力榜」十大好書獎
作者簡介:
吳樹(吳澍),中國電視藝術家、收藏鑒賞家、資深記者。1950年出生於江西瑞昌,祖籍湖北大冶。主要作品:長篇報告文學《誰在收藏中國》、《誰在拍賣中國》、《誰在淘寶中國》(簡體版書名:《誰在忽悠中國》);中篇小說《鳳凰玦》、《失落的流浪者》、《野草莓》、《明天的太陽〉、《進化森林》等;電影文學劇本集《阿門》。電視劇:《黎明行》、《父親》、《黑暗的心》、《有個男人》、《黃昏小站〉等;另有紀錄片和文藝專題片數十部,分獲國際及中國專業大獎。
作者部落格mengmiancike.blog.sohu.com/
章節試閱
京城「古玉」何方來?
中國玉器收藏者人數幾百上千萬,其中不乏眼光銳利、財大氣粗、金屋藏「嬌」的頂級「玉髓」(玉器藏家),蚌埠之所以能讓這個圈子裡的精英們頭冒冷汗、刮目相看,據說得益於兩組令人咋舌的數字和兩個摧殘藏家自信的故事。
先「數」說蚌埠。第一組數字是:在百來平方公里的蚌埠市區,分佈有三千多家玉器加工作坊,組成了若干個馳名中外的「玉器村」、「玉器街」。其間有近十萬人以玉石加工銷售業為生,約占市區總人口八分之一,每年產品銷售額近五十億元人民幣,約占地區GDP總數的六分之一;
第二組數字是:據行內人士統計加估計,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蚌埠生產的仿古玉器已經遠遠超過中國八千年來所生產的玉器總和,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仿古玉器集散地。
至於那兩個摧殘人的故事,有點類似電影電視劇裡面經常出現的「戲中戲」——
幾年前,香港一家知名大拍賣行的秋拍正在舉行,一對大尺寸漢代出廓龍鳳玉佩即將以一百八十萬港幣的起拍價亮相。競買坐席頭排坐著一位大陸籍的中年富豪,他當天的主要目標正是這只非常精美的玉佩,心理價位是九百六十萬港幣。開拍前約三分鐘,另一位青年男子匆匆走進會場,表情極其嚴肅地朝那位準備舉牌的大陸富豪耳語一陣。
那對漢代龍鳳佩的競價開始,當拍賣師報出「起拍價一百八十萬」後,上一分鐘場上仍膠著熱鬧的競買氣氛居然嘎然而止,以至於拍賣師不得不放緩本來猶似子彈出膛的語速,手執檀木小錘左顧右盼,生怕漏過一位舉牌者。不少人注意到,拍賣師的目光移至那位坐在頭排的大陸富豪臉上時,似乎流露出某種期待。
坐在左面電話委買席上春風得意、胸有成竹的拍賣行玉器雜項主管,此刻見狀立即收斂起輕鬆的笑容,與拍賣師一起緊盯著那位眉頭緊鎖的大陸富豪,像是要從那個久經拍場的男人臉上尋找某種神祕的答案。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那兩隻龍鳳玉佩令人意外地流拍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件本來被多位買家看好的拍賣品,瞬間成為無人問津的棄兒呢?在兩年後的一次採訪中,當年那位在關鍵時刻趕往拍場阻止董事長叫價的董祕向記者透露了其中原委。
「也是碰巧,剛好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在南方海關工作,是他的一個電話使我們董事長避免了二百萬左右的經濟損失!」董祕笑著向我揭祕。「那場拍賣會頭三個月,我同學在海關值班時截獲了十幾件屬於國家一、二級文物的戰國玉器,事主謝某是安徽蚌埠人,自述去國外看朋友,隨身所攜帶的玉器不是文物,而是自己加工製作的當代玉雕工藝品。
「我同學也受過文物鑑定方面的培訓,他認為無論從那些被扣玉器的形、神、韻,還是工藝痕跡上看,都與之前國內博物館保存的戰國時期玉器完全相符合。而且,它們用料講究,為當時只有上層統治者才有條件選用的新疆和闐羊脂玉和仔玉。後來,又經過該省和北京有關文物專家反覆鑑定,結論完全一致,此事屬於『重大珍貴文物走私案』,謝某連同他走私「國寶」,理所當然被公安機關依法羈押。
「接著,當地公安機關向全國文物大大小小文物存放單位發出通報,尋查丟失這批走私文物的主人,得到回覆都是否定。於是,專家們認定這批文物可能是幾年前被盜墓者盜掘出土,爾後用『武功』將其『盤活』,使它們失去出土時留下的『新坑』痕跡。」董祕費勁地向我覆述起那些把玩古玉的專用名詞。
所謂「新坑、老坑」是出土文物在兩個不同階段時的物理狀態。「新坑」指的是文物剛出土時的狀態,視墓葬時間長短、地點乾濕、墓土和陪葬物的物理屬性等先決條件而呈現不一樣的內外部特徵。如果海關扣留的那批玉器的確出自戰國墓葬,同時又是「新坑」之物,就會保留較重的出土痕跡,如各種顏色的沁、墓裡的老土味兒等等。假若玉器出土後經過一定時間、不同手法的「盤活」,也就是把玩,則變成「老坑」之物,部分土沁或水銀和其他接觸陪葬物的金屬沁會「吐」出來一部分,玉器表面不會留有「新坑」生澀、粗糙等表像,變得觸之油潤滑爽,賞之寶光瑩瑩、鮮麗養眼,故古玉收藏一直是歷代藏家的首選。
玉器的把玩又分為「文盤」和「武盤」兩種,「文盤」指的是通過人與玉器的長時間摩擦,用體溫改變出土物的物理狀態,所需時間非常長,短則幾年,長則數十年,有的藏家喜歡在這樣的長時期把玩之中獲得對玉器的體恤與感悟,所謂「人養玉、玉養人」說的就是此種境界,這種境界多出現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之中。而當下藏家很少人有那種恒心雅趣,許多人出於急功近利,恨不能一夜之間「盤活」剛買回來的出土玉器。於是,便有了「武盤」之法,有的用開水煮,有的用沸蠟澆,有的甚至用滾油燙,目的只一個:用極短的時間、極端的手段逼出出土玉器所含的墓沁,使之滿足持玉者的某些需求。
那位董祕的同學在海關截獲的走私玉器,就是在這樣的知識背景下被多位專家認定為「熟坑」出土文物。
「經過一連串的鑑定、審訊後,那位姓謝的蚌埠人始終就是不認罪,一口咬定這批東西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新工藝品,絕對不是什麼出土文物。這樣一來,要從法律上認定這個案件的性質還是缺少非常有力的證據。後來,辦案人員決定讓嫌疑人三人對六面,現場製作出同樣的東西來。
「就這樣,姓謝的被押回蚌埠老家,在司法人員的監督之下,差不多幹了三個多月,將被扣留物品之中的兩件玉器複製出來,然後再由司法人員將兩件複製品送交專家鑑定!」事隔多年,董祕覆述起來仍舊連比帶劃、興致盎然。
「不管那一對玉佩是真是假,反正這件事讓蚌埠的高仿古玉出了名,不只是導致那一次拍賣會幾件高古玉通通流標,對日後整個高古玉的交易都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包括我們董事長在內,許多大老闆都不敢去拍場競買古玉了!」董祕笑著說。
##
「那件事就不提了,都過去好幾年了,蚌埠製玉的人都還在罵我,說我洩漏了行內的最高機密,弄得他們做的『高古玉』跟著賣不上價!早先一件十幾公分的高仿玉器可以賣到好幾萬塊錢,現在頂多賣幾千塊錢,差點兒的只賣得到幾十百把塊錢!」老謝見到我以後,一半自得、一半調侃地說。我是讓董祕託海關的同學聯繫上他的。
「不打不相識啊,那次事情以後,海關好多人和我成了好朋友,平日裡要弄件東西送朋友找我訂做,卡住什麼玉器文物了,即便是找過專家鑑定,拿不穩、說不死的,也還要找我去看看,是不是我們這一塊出去的高仿品!」古玩圈內的生意人大多都很慷慨好客、善交朋友。聊了一陣,老謝就開車把我們拉到一處風光迤邐的湖濱酒店,點了一大桌當地的特色菜,邊喝酒邊聊天。
老謝告訴我,他並不是正宗的安徽人,老家在河南。二十年前,他從新聞裡看到安徽淩家灘新石器時期古遺址被發現的消息,就敏銳地感覺到這一塊兒可能存在很好的商機。「因為不管哪裡,只要有一種古文化被挖掘,當地就必然會出現與出土文化相配套的仿古熱。內蒙的紅山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山東的龍山文化、甘肅的齊家文化,都是這樣!」
於是,老謝成為蚌埠仿古街上的第一批業主。由於他在老家也是做玉雕生意的,所以從一開始生意就比別人火。
「這一塊不產玉,原料毛石得從外面進!」
「我早年做仿古玉用的石頭基本上都是和闐料,最次也是靠近和闐的新疆玉。便宜啊,沒必要弄虛做假。一級和闐山料每公斤八十塊錢,很好的和闐籽料每公斤也就幾百塊錢。帶上十幾萬,要拉回來一『解放牌』(卡車)石頭!後來跟著全國掀起收藏熱,高古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產品供不應求,偷奸耍滑的人也就跟著多起來。到了〇五年左右,和闐籽玉的價格開始大漲,每公斤十萬左右,很少人再去用它,開始去開採它山之石。那時候,除開自己加工玉器以外,我還開了一家青海玉料場,當時從昆侖山拉石頭幾萬塊錢一車,賣原石一年也得賺兩三百萬!
「這幾年和闐玉料價格更是暴漲,到了〇九年,一級和闐籽料的價格喊到每公斤一百萬!沒得玩了!現在這裡的玉器加工廠逮著石頭就當玉玩,特別是做高古玉的,什麼『雞骨白』、『黑漆古』、『棗皮紅』,做舊後幾乎看不見玉質,誰還會去使用和闐玉?青海玉也捨不得用。密度稍大一點、有些透明度的石頭都行,千把塊錢一噸!
「好些的玉料用於高端客戶,少量配和闐玉,大部分都用青海玉和俄羅斯玉。那些人一般都是拿著國內外博物館藏品的樣圖來下訂金,大英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的圖紙比較多一些,那些東西中國專家見得少,很難從外形上挑毛病。我們根據那些藏品的年代選擇配套的工具,清代以前的高仿品一般都用手工製作,中低仿品用簡易的機械製作,清代的玉器可以上電機製作……。」
「用電機製作不就會留下機械痕跡嗎?」我打斷老謝的話。
「除開一些太小的孔洞之外,經過精工打磨,玉器表面的機械痕跡可以罩得住,很難看得出破綻。現在我們的電動工具速度調節功能很好,模仿明清輪工製作的玉器,轉速可以隨意調控,有些精品我們還會根據當朝工藝選用磨砂配料等,留下的新痕跡非常有限。再說,幾百年的時間也無需去刻意做舊,表面擦蠟消除新光,接近包漿的光澤就行,加上工好、玉質好,即便有少許紕漏,藏家也會去自圓其說!那些高端客戶訂製的仿古玉,經常拿去國外上拍……。」
「可我在北京看一些專家幫人鑑定玉器的時候,還是可以分得清手工和機械製作的痕跡呀?」我問。
「您別聽他們瞎忽悠,真正眼好的專家沒幾個!什麼手工機械工,我們該用手工的時候一樣用手工,製作工藝差不多。您要這樣想想,現在吃手藝飯的人都有文化,只要認真幹活,哪會比古人差呢?
「還有看玉質也一樣,真正好一點的青海料和俄羅斯料跟和闐料沒多大區別,同一條礦脈上的玉石,哪一段都有羊脂玉,哪一段也都有雜質含量高的下腳料,用科學儀器檢測也只能告訴您這東西是不是玉,是什麼顏色的玉,沒法準確地給您寫明白具體產地在和闐還是青海或是俄羅斯,而一些專家非要裝模作樣地告訴您:油大的是和闐玉,水大的是青海玉,僵白的是俄羅斯玉。很搞笑!空頭理論而已。別說是玉,就是你手上戴的木頭珠子,盤多了也都是油乎乎的!所以呀,被忽悠的永遠只有那些願意掏錢去做鑑定、買一張證書的藏家!」
如同景德鎮那些官窯高仿者的風格一樣,這裡的「玉手」們也對鑑定專家不屑一顧,拿他們的段子當笑談。
「高古玉一般都是外國人買走了,他們喜歡漢代以前的禮器,我做的兩件二十六公分戰國穀紋璧,成交價都相當人民幣一百八十萬以上。我們中國的有錢人比較喜歡買清代宮廷玉器,玉璽啊、玉瓶啊,還有其他玉器陳設品,一般在香港成交的多一些!」
我揶揄道:「您怎麼能夠證明這幾本圖錄上的東西一定就是您製作的呢?據我所知,包括景德鎮那些燒假官窯瓷器的人在內,現在很多人為了招攬顧客,都喜歡買幾本拍賣公司的圖錄,照著上面的拍品做幾件,然後來一個本末倒置,反說圖錄上的東西是自己做的!」我講的也是事實,很多手藝人都有這種拉大旗做虎皮的毛病。
沒想到的是,老謝並沒有對我的詰難表現出一絲尷尬,只是猶豫了片刻,然後給我看了部分高端客戶的名單和他與那些客戶的合影照片,其中有四個人我很熟悉,一位是國內著名收藏家,兩位是港台藝術品經紀人,還有一位則是長期從事藝術品交易的外籍華人,他們的確經常會出沒於一些國際大拍賣場。
老謝很夠朋友,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向我們展示了自己部分高仿精品玉器,並與真品的照片進行比照。這些高仿品有仿新石器時期的、有仿戰漢的、還有仿遼金的金鑲玉。如果說那些東西讓初涉此行的屈菡小姐墜入雲霧尚不足為奇,就連我這個洗銀數十萬、藏真假古玉過百件的「二把刀」,此刻也想吞服「暈海甯」,大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記得當時我力圖運用以往的收藏經驗和專家們教我的鑑定方法去挑剔破綻,但使出所有的招數後,我唯一留下的感想是:「難怪當年老謝的仿品會被海關當作國家文物珍品扣留!」
京城「古玉」何方來?
中國玉器收藏者人數幾百上千萬,其中不乏眼光銳利、財大氣粗、金屋藏「嬌」的頂級「玉髓」(玉器藏家),蚌埠之所以能讓這個圈子裡的精英們頭冒冷汗、刮目相看,據說得益於兩組令人咋舌的數字和兩個摧殘藏家自信的故事。
先「數」說蚌埠。第一組數字是:在百來平方公里的蚌埠市區,分佈有三千多家玉器加工作坊,組成了若干個馳名中外的「玉器村」、「玉器街」。其間有近十萬人以玉石加工銷售業為生,約占市區總人口八分之一,每年產品銷售額近五十億元人民幣,約占地區GDP總數的六分之一;
第二組數字是:據行內人...
目錄
序言 崛起與沉淪/理由
卷首 誰在忽悠中國?——全民收藏大盤點
第一章 新聞調查:盛世收藏還是浮世亂象?
「元青花梅瓶」裝的什麼酒?
誰分吃了「國寶哥」的蛋糕?
一個文化殉道者的收藏悲劇
從「老支書」到盜墓賊
直擊「中國著名盜墓村」
第二章 暗訪紀實:中國古玩市場整體違法!
六下景德鎮,暗訪「官窯王」
京城「古玉」何方來?
洛河岸邊的青銅隱士
京津紙貴與中國假畫市場
收藏者之痛,管理者之癢
第三章 人物專訪:「亂世英雄」起四方
一位收藏大亨的秘史
兩塊瓷片起家的億萬富豪
一個拍行CEO的神奇發跡史
京城「鑒定大師」
第四章 深度報導:「特殊商品」身後的利益集團
從文物駭客到政治明星
貪官庇護下的黑惡勢力
逍遙在《拍賣法》的幸福天堂裏
第五章 鑒定專家談鑒定
李知宴:「眼學也是科學!」
馮松林:「科學就是科學!」
李宗揚:「有些科測純粹是蒙人!」
姚青芳:「科技檢測文物的誤差率只有1%~5%!」
李慧玲:「現在高仿畫能超過原畫作水準!」
趙青雲:「現在不良專家太多!」
第六章 高仿高人談高仿
李廣琪:「我因出口古陶瓷高仿品曾遭海關通緝!」
黃雲鵬:「仿真度達到80%就真假難分了!」
高水旺:「我燒制出了3000年前的『唐三彩』!」
李華明:「低仿品就能忽悠專家!」
第七章 收藏達人談收藏
翟健民:「內地藏家買古董就像買$!」
閆振堂:「貪圖數量只會成為贗品推銷員!」
穆海寧:「國家真要認真追究起來,我該怎麼辦?」
陳治木:「我挑戰的不止是馬未都!」
彭中天:「收藏市場亂在產權不明晰!」
第八章 2010,中國收藏文化的終結?
億元時代,金蛇狂舞
掛在牆上的股票
憤怒的中國民間收藏者
後記 曲終人不散
序言 崛起與沉淪/理由
卷首 誰在忽悠中國?——全民收藏大盤點
第一章 新聞調查:盛世收藏還是浮世亂象?
「元青花梅瓶」裝的什麼酒?
誰分吃了「國寶哥」的蛋糕?
一個文化殉道者的收藏悲劇
從「老支書」到盜墓賊
直擊「中國著名盜墓村」
第二章 暗訪紀實:中國古玩市場整體違法!
六下景德鎮,暗訪「官窯王」
京城「古玉」何方來?
洛河岸邊的青銅隱士
京津紙貴與中國假畫市場
收藏者之痛,管理者之癢
第三章 人物專訪:「亂世英雄」起四方
一位收藏大亨的秘史
兩塊瓷片起家的億萬富豪
一個拍行CEO的神奇發跡史
...
商品資料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日期:2012-06-09ISBN/ISSN:978986595606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