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違抗的挑戰行為,你應該要如何反應?該如何讓孩子天天自己刷牙、把髒衣丟進洗衣籃裡、吃飯時注意禮貌?
就算是人們眼中的「好孩子」、「乖孩子」,也會有令父母無計可施的時候!這類型的孩子很容易染上「讚美上癮症」,只做能夠得到父母、老師讚美的事。,但也因此而缺乏冒險的精神。父母該如何引導這類孩子?
本書內容包含「愛孩子的六大要領」、「訓練生活紀律的五大原則」。提供為了管教孩子而頭痛不已的父母們明確的方向,依
循書中所提供的步驟引導孩子,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感同身受孩子難處的爸媽,而不是一個只知判定孩子對錯的爸媽。
善用本書的建議,你可以輕鬆的教好孩子,再也不必為了教孩子而喊破了喉嚨!
作者簡介:
胡玲美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任教於高雄市某國小,擔任資優班導師。
作者從小學時期就是個多才多藝的學生,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演講、朗讀、歌唱、作文比賽,是比賽場上的常勝軍。現在她則經常指導訓練學生演講、朗讀與作文等才藝,學生屢屢獲獎。
作者同時也是位暢銷的童書作家,她的作品《耳朵聽不見的女孩》、《說再見》、《逗點逃學了》等,極受小朋友與師長喜愛的童書作品。
作者與先生育有一對子女,兩個孩子不論課業或品格也都很受師長的肯定。
章節試閱
第三章 用正確的態度愛孩子
如果你問現今的父母,他們最感到害怕的是什麼時,他們的回答必定會是「孩子的越軌行為。」越軌的行為不是會發生在問題少年的身上,正常少年也一樣會有越軌的行為。研究結果認為,正常少年的越軌行為就是,孩子們在家中、在學校裡的壞禮貌與壞行為的表現。
很多父母對這樣的研究結論感到很氣惱,因為這會讓社會大眾覺得,孩子的越軌行為都是父母的管教不當所導致,也逼得父母們不再以耐心來教養孩子,決定從此以後要採取嚴格的管教方式,一旦孩子不服管教,就嚴加處罰。
可是,請父母們在處罰孩子前,先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的越軌行為其來有自,單靠嚴厲的處罰,不但無法收到你期望的效果,也不能解決孩子問題的。當然,打,也許可以收到暫時的效果,壓制孩子骨子裡的反叛性格,讓他屈服在你威勢下,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毫無價值的。孩子一旦因為害怕被打而屈服,他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懦弱、畏縮的人,而心中長期壓抑對父母的那股懷恨與反抗,最後變成一股強大的反社會力量。
孩子精力充沛、好戰鬧、有無邊無盡的想法,野蠻、吵鬧與破壞是他們的天性,所以,越軌行為也就在所難免。很少年幼的孩子會故意去犯錯,因此父母們要先弄清楚原因,然後教導他們正確的觀念,遠比處罰來得有效,而孩子也能心甘情願的接受。
「愛然後才有順從」這是教養孩子的金科玉律。所有的教養專家們都認同,教導孩子知禮懂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的愛與榜樣,要先讓孩子感受到愛,他們因為喜歡你愛他們,同時為了繼續得到你的愛,自然而然就會乖乖地按照你的規矩行事。只要你自己身體力行,毫不虛飾造作、標準怎樣高都沒關係。但是,切記,不要對孩子偶而的犯錯大驚小怪。
愛孩子的六大要領
高居不下的離婚率、經濟壓力、父親或母親酗酒等等問題,導致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失去健全功能,家庭氣氛很糟糕,對子女的不良影響相對提高。在家庭功能失調下成長的孩子,經常出現罪惡感、以家庭為恥、或者內心揮之不去的傷痕。有些孩子因此而變得自尊心低下,更以「受害者」自居,覺得反正自己就是很糟糕,沒有人會在乎的,最後也就自暴自棄了。
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的人,常常是不敢面對現實的人;而老喜歡以「受害者」自居,將自己的一切不幸歸罪於命運或父母親,自己卻不願試圖努力振作的人,其實是害怕改變的人。這兩種人說穿了,都對自己不負責任。想想,雖然我們無力改變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但一定有能力改變我們自己。與其一味的坐在那裡指著父母大吼:「我今天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們的造成的!」,還不如站起來為自己尋找光明的出路,徹底擺脫家庭所帶給我們的陰影。
的確,再好的父母也會犯錯,也可能會留給孩子多年後才看得出來的陰影,但是父母並不需要為孩子一生的不如意承擔全部的責任。孩子成人後,有思考能力、工作能力、改變自己的能力,可以改變以前覺得不好的狀況,或解決以前沒有能力解決的事情。因此,當他們的日子過得不如意時,該負起最大責任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父母。
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的不健全,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與行為,為自己建立一個健全的家庭。改變自己,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健全的家庭,但是在此之前,先仔細想想這些問題:
「我真的想要改變嗎?」
「我做好改變的準備了嗎?」
「我打算改變到什麼程度呢?」
「我該怎麼改變,才能變成一個功能健全的配偶和父母,並協助我的家庭得以正常運作呢?」
除非你堅持自我放棄,不然,當你想清楚這一切後,自我改變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困難。在家庭功能失調中長大的孩子大都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他們渴望「被愛」、「被保護」、「歸屬感」、「被接納與肯定」、「肯定自我能力」。當他們得到了這些需求時,他們的心性便會漸漸的穩定下來,不良的行為自然就會慢慢的消失。
建立功能正常的家庭並不困難,你只要切實做到以下「愛孩子的六大要領」,孩子自然會感受到被愛、被接納、被肯定、歸屬感等基本心理需求。
態度堅定但不失軟柔
教養孩子的態度堅定但不失柔軟,這是愛孩子的最重要原則,當父母無法堅持這樣的管教態度時,他們的教養若不是偏向權威型的教養,就會倒向放縱型的,而這兩種型式的教養都將無法滿足孩子所需要的基本心理需求:「被愛」、「被保護」、「歸屬感」、「被接納與肯定」、「肯定自我能力」,而且還會使得孩子出現不良自我感覺與低自我價值,最後演變成孩子未來也會建立一個功能不健全的家庭。
「態度堅定但不失軟柔」所追求的目標是,培養孩子自由思考與提出疑問的能力、表達不認同父母觀點的勇氣;他們可以在父母面前自在、不壓抑的表達悲傷、沮喪、憤怒、恐懼等等情緒而不會遭到責罵或處罰,而且還能夠適時的得到父母的疏導。
當孩子為了不想做母親交待的某件事情而鬧脾氣時,不同教養類型的父母的反應分別如下:
權威型的父母會說:「你在鬧什麼脾氣,叫你做你就得乖乖的去做,這是規定!」
放縱型的父母會說:「別這麼生氣嘛,不想做的話就不要做啊,何必生這麼大的氣呢?我答應你,以後不會再要你去做這種事了,好不好?」
態度堅定但不失軟柔的父母,會以同理心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如果你想大叫的話,就到房間裡去好好發洩一下,等你的情緒冷靜下來後,我們再好好談談,好嗎?」
態度堅定但不失柔軟的精神,在於傾聽與了解孩子,但態度不可太強硬或太柔軟,如此才不會產生矯枉過正的結果。
明龍的媽媽規定他,每個星期六早上必須把自己的房間整好,才能和同學出去玩。上上個星期,他和班上幾個同學約好週末早上要到學校練習棒球。到了星期六早上,他吃過早餐後便著急的拿起球套出門了,指整理房間這件事完全拋到腦後。
媽媽知道兒子還有整理房間,但她也沒有阻止他出去打棒球,因為她知道明龍有多麼熱愛棒球運動,而且他們也即將代表學校和另一小學的棒球隊比賽。那天下午明龍打完球回家後,立刻把房間整理乾淨,但是媽媽還是把他叫了過來。
「我們三個月前開家庭會議的時候有達成共識,每個星期六早上你必須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乾淨,你忘記了嗎?」媽媽問道。
「我沒有忘記啊,可是等我整理好房間,就會來不及去打球了!」明龍委屈的說。
「請問你們是什麼時候約好星期六去打球的?」
「星期三約的。」
「所以,你有星期四、星期五兩天可以打掃房間啊!」
「可是我放學後要寫功課啊!」
「那我再請問你,你打掃房間需要多久時間?」
「呃……半個小時以內。」明龍心虛的低頭不敢看媽媽。
「所以打掃房間並不會影響你寫功課嘛!」
明龍安靜地不敢再為自己辯解。
「打掃房間是你的責任,你自己必須把時間安排好。今天早上我沒有阻止你,是因為我知道你會來不及,耽誤了大家練球的時間,但是你沒有盡到該盡的責任,我還是必須處罰你。」
「可是我剛才已經把房間打掃乾淨了呀!」
「可是你沒有依照規定的時間打掃。規定就是規定。所以,我要禁止你參加下一次的練球。」
這個處罰對明龍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可是,我們再過一個月就要和別校比賽了!」
「那你得比同學多花點時間練習,好追上同學們的進度。」
明龍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這個嚴厲的處罰,那一整個星期,他放學回家後,便拜託一位同學陪他在家裡後院練習,直到天快點了才進屋內寫功課。這件事情讓他知道了爸媽的對於規定的堅定態度,也教會他如何善加利用時間完成該做的事情。
「態度堅定但不失柔軟」好處是,讓孩子在一個有充份時間溝通的氣氛中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甘願接受不守規定的處罰,這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自我感覺與自我價值。
第三章 用正確的態度愛孩子
如果你問現今的父母,他們最感到害怕的是什麼時,他們的回答必定會是「孩子的越軌行為。」越軌的行為不是會發生在問題少年的身上,正常少年也一樣會有越軌的行為。研究結果認為,正常少年的越軌行為就是,孩子們在家中、在學校裡的壞禮貌與壞行為的表現。
很多父母對這樣的研究結論感到很氣惱,因為這會讓社會大眾覺得,孩子的越軌行為都是父母的管教不當所導致,也逼得父母們不再以耐心來教養孩子,決定從此以後要採取嚴格的管教方式,一旦孩子不服管教,就嚴加處罰。
可是,請父母們在處罰孩子前,先冷靜...
作者序
學習當個有尊嚴的父母
一直以來,身為父母者總會遵循著社會所定下的規範,認為他們不但要對子女們的健康、安全與成功負責,還要負責孩子的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生活愉快,並受人歡迎。這也難怪人們會習慣去相信「父母萬能」與「服從即是學習」的口號,認為只要可以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小孩就不會成為任何人或社會的麻煩。
然而,孩子長大成人後是否會成為別人或社會的負擔,最重要的關鍵並不是父母是否有做到「萬能父母」,而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否美好。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孩子最想要的是,他們想要知道父母如何堅持原則,也想知道父母如何適度拿捏管教標準。他們希望父母能關心他們、參與他們的生活,並且在他們進入青春期的階段,父母能夠幫助他們在慾望與生活責任之間取得平衝。
有尊嚴的父母能為年幼及青春期的孩子訂定明確的規範,也願意接受彼此討論這些規範,及協商規範的修改,而且非得到必要時,他們才會使用命令與懲罰的教養方式。這類的父母能夠了解,父母與孩子都擁有各自的權利,也願意採取開放的溝通方式;他們時常會表達體貼與關心,並鼓勵子女們的獨立與自主,但是,由於孩子畢竟還年幼,所以他們並不會給孩子過度的自由與特權。
成為一個有尊嚴的父母是需要學習的。研究報告還指出,那些原本對孩子專制、溺愛或忽視的父母,在學習有尊嚴的教養方式後約三到五個月之間,發現他們的小孩的行出現明顯的正向轉變。
在本書中,你將會看到有尊嚴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絕對不批評孩子,不會為了自己無法達到「萬能父母」的標準而有罪惡感,同時會盡量讓孩子試著去解決問題,而不會像個直升機父母一樣,隨時準備降落幫孩子排除一切障礙。這些方法不但以愛為出發點,建立在磐石般堅硬的溝通基礎上,讓你與你的子女在每天的生活裡都能得到些益處。
學習當個有尊嚴的父母
一直以來,身為父母者總會遵循著社會所定下的規範,認為他們不但要對子女們的健康、安全與成功負責,還要負責孩子的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生活愉快,並受人歡迎。這也難怪人們會習慣去相信「父母萬能」與「服從即是學習」的口號,認為只要可以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小孩就不會成為任何人或社會的麻煩。
然而,孩子長大成人後是否會成為別人或社會的負擔,最重要的關鍵並不是父母是否有做到「萬能父母」,而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否美好。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孩子最想要的是,他們想要知道父母如何堅持原則,也想知道父...
目錄
序文 學習當個有尊嚴的父母
第一章 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的重要元素
感覺被接納與被肯定
肯定自我能力
擁有強烈的歸屬感
良好自我感覺是無價資產
影響孩子良好自我感覺的要因
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孩子難免犯錯,但並不會刻意犯錯
關愛孩子,無條件
孩子自私自利,都是因過度溺愛
父母的反省筆記
第二章 教孩子不要矯枉過正
父母說了就算
孩子說了才算
孩子的隨時救援者
我一點都不想當老大
第三章 用正確的態度愛孩子
愛孩子的六大要領
態度堅定但不失軟柔
要求一定程度的尊重
錯誤是最好的學習與成長
只有稱職的父母,沒有完美的父母
有條件的愛才是真愛
行動,才能看到真正效果
父母態度一致,孩子才能受惠
第四章 給予孩子完全的支持
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父母不該做的事情
父母該做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隱私權
不窺探,不壓制
別對孩子的隱私過度好奇
有信任,才有隱私
何時該限制孩子的隱私權
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
要讓孩子有安全感
說了再見,才能離開
別因為孩子哭鬧就心軟
愧疚感無濟於事
第五章 訓練生活紀律的五大原則
用健全的權威對待孩子
訓練孩子為自己負責
以生活為師
訓練孩子用錢的智慧
教孩子做金錢的「守門員」
允許孩子擁有選擇權
父母的貼心筆記
以行動取代言語
體罰孩子的時機
不屑獎賞又不怕懲罰的孩子
看開點,他們還只是孩子!
第六章 好孩子也會令人無計可施
「博取大人注意」左右孩子的行為
得了「讚美上癮症」的孩子,會停止冒險
不要用賄賂換取孩子的良好行為
習慣被賄賂的孩子,懂得操控父母
合宜的獎賞不是賄賂
使用獎賞必須謹慎
即時獎賞,能創造最大效果
序文 學習當個有尊嚴的父母
第一章 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的重要元素
感覺被接納與被肯定
肯定自我能力
擁有強烈的歸屬感
良好自我感覺是無價資產
影響孩子良好自我感覺的要因
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孩子難免犯錯,但並不會刻意犯錯
關愛孩子,無條件
孩子自私自利,都是因過度溺愛
父母的反省筆記
第二章 教孩子不要矯枉過正
父母說了就算
孩子說了才算
孩子的隨時救援者
我一點都不想當老大
第三章 用正確的態度愛孩子
愛孩子的六大要領
態度堅定但不失軟柔
要...
商品資料
出版社:風向球文化出版日期:2012-06-05ISBN/ISSN:978986867549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7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